《稻盛和夫自传》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

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

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相关推荐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通用8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篇1自从大学毕业,就很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完一本书了——8小时内读完《活法》。

4月初的深圳,窗外雨一直下,合上《活法》这本书,紧闭双眼,想象了一下去日本与《活法》的作者稻盛和夫见面的场景,激动万分……因为看了本书之后更加有勇气产生这样的幻想,并想着如何努力去实现它。

听着哗啦啦的有点凄厉的雨声,我突然又想到另外一位老人,石滋宜博士,仅比稻盛和夫小五岁,但两人的“活法”有很多相似之处。

意外惊喜,但更多的是伤感,自从厦门一别,好久没有见到石博士了,不知道石博士身体状况如何,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

我曾经在石博士创办的“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旗下的一家深圳顾问公司工作,石博士下半身瘫痪,但依然“乐活”,待人随和,心境极好,他一直不遗余力地传授企业经营的道理及方法,直到现在我依然能够收到经常有石博士原创文章的《总裁学苑》电子报,我印象中《总裁学苑》电子报中也一定有稻盛和夫说的话以及关于稻盛和夫经营企业的文章。

石博士与稻盛和夫的`心境与做法不谋而合,稻盛和夫一篇“生病领悟真理”(年轻时换上肺结核),也让同时患病的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相对石博士或稻盛和夫的病情,我的病情(初步诊断为腰肌劳损)显然不值一提,但我必须要提一下!生病除了是医学上的病患,还是“心的投影”。

人不可能不生病,但病后的心态可以改变病情的发展,如果认为自己倒霉或者企图逃避甚至厌恶,就会加重病情。

即“一颗消极思考的心引来了消极的现实”。

可见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多么的重要。

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果用到工作中,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就能形成“一颗积极工作的心创造了积极的现实”的奇妙效果。

在《活法》这本书中提到的最多的是“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这个方程式,即人生和工作的结果都由以上三个要素构成的。

《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的《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稻盛和夫在度过了自己艰难的童年生活,考上了大学。

然而在毕业抉择自己的出路的时候却处处碰壁。

最终在自己的导师的帮助下,进了一家快要倒闭的生产绝缘子的公司。

就在他为自己终于找到工作的而高兴的时候,却发现这家公司的条件极其艰苦,与他一同被雇来的几名大学生都在不久都辞职了。

而当时稻盛和夫的家里不让他辞职,于是他只得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公司里做研究。

这时的稻盛和夫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反而感到轻松了,他知道再怎么牢骚也于事无补,干脆潜心的做科研。

在经过了两年的努力中,他终于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在公司里有了特磁课。

但是后来由于新任的技术部长的一句“你到底懂不懂新型陶瓷啊?”于是稻盛和夫辞职了,他的特磁课的几个同事也跟着他一起辞职,并创办了今天的京瓷公司。

到现在,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以及后来他创办的KDDI都成了世界500强的公司,而他也成为了两大世界500强的创办人。

如果不是他心态的转变,也不会有他今天的成功。

心态好了,事业就会变好,事业一好起来,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于是又是心态变好,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我非常赞同他的一句话:“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所以应该竭尽全力,做到每天都不留下遗憾。

”尽管我们有些人在学习上是落后与别人的,也有些人说学习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应该考虑合理分配节奏。

但是有些落后的人就算拼命的冲刺也赶不上别人,也许他们没有什么胜算,但是这些同学应该在一开始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跑,否则就不应该参加这场比赛。

如果今天不遗余力的努力了,那么自然就可以看到明天;这周竭尽全力就自然有了下一周;这个月勤奋的话就自然可以看到下一个月;今年同样拼尽全力的话,就能看到明年。

每时每刻都在付出努力是最为重要的,总有一天你会看到成功的!读完道盛老先生的自传后,从字里行间传递出来一种不能言语的,持续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灌满我整个身心。

《稻盛和夫自传》读书笔记(精选10篇)

《稻盛和夫自传》读书笔记(精选10篇)

《稻盛和夫自传》读书笔记(精选10篇)《稻盛和夫自传》读书笔记 1看了这本《稻盛和夫自传》,我看到了他这些年来走的成功轨迹。

而他的成功轨迹强烈的震撼了我。

这种憾动并不在于改变了我对过去那些知识的认可,而是在于我看到了塑造一个真正的成功的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所应采用的方法。

显然,从他的人生经历当中,我们看到他并没有阅读过太多关于成功学的东西,从他的人生经历当中,我看到的更多的并不是他如何去研究这一类思想的原理,而是不断的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塑着自己的人生。

从他的经历中,不难发现,他从小并不是一个明显具备成功特质的人,包括性格方面也存在懦弱等方面特质,但是这一切都没有阻碍他向前的发展。

我们通常学习了太多关于性格,关于人生,关于心灵等的方面的书籍,而这些也常使我掉入一个陷阱,那就是自认为自己并不具备所谓的“成功个性”,因而我需要不断弥补,才能有较大的突破。

而过份的关注这个“个性上的缺陷”不自觉得使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一个虚假的命题上,那就是似乎我可以仅仅直接寻找改变性格的方法便可以改变命运。

而我也认定自己,在没有培养出“成功个性”之前,自己是无法成功的……这一类的限制性信念严重的阻碍着我的发展,使我忘记了成长是人的本性。

当然,不断的反省是好的,但是不应该让反省到的那些缺点影响到自己追求进步追求成功的信念。

从稻盛和夫的人生经历当中,我看到那些成就伟业的人,小时候的性格未必一定很突出,有明显的成功特质。

这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令我振奋的消息了。

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性格不会成功,也一直为改善性格苦恼着,不断的寻找着各种方法与途径。

但是,当我看到即便此前的性格并不具备成功特质,一样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完善它,塑造它的时候,我知道我不应该停留在原地转圈了。

是时候起程,为美好的未来拼搏了!从他人的生经历中,我看到真正能够推动人格的健全,性格的完善的方法,最有效的便是工作!在全力以赴的工作中,在对一个富有意义的目标的追求中,人的性格、人格是在不断的提升的。

关于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

关于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

【导语】读完《稻盛和夫⾃传》,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篇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读后感频道!【篇⼀】关于稻盛和夫⾃传读后感 稻盛和夫在度过了⾃⼰艰难的童年⽣活,考上了⼤学。

然⽽在毕业抉择⾃⼰的出路的时候却处处碰壁。

最终在⾃⼰的导师的帮助下,进了⼀家快要倒闭的⽣产绝缘⼦的公司。

就在他为⾃⼰终于找到⼯作的⽽⾼兴的时候,却发现这家公司的条件极其艰苦,与他⼀同被雇来的⼏名⼤学⽣都在不久都辞职了。

⽽当时稻盛和夫的家⾥不让他辞职,于是他只得⼀个⼈孤零零的在公司⾥做研究。

这时的稻盛和夫到了进退维⾕的地步,反⽽感到轻松了,他知道再怎么牢骚也于事⽆补,⼲脆潜⼼的做科研。

在经过了两年的努⼒中,他终于取得了⼀些研究成果,并在公司⾥有了特磁课。

但是后来由于新任的技术部长的⼀句“你到底懂不懂新型陶瓷啊?”于是稻盛和夫辞职了,他的特磁课的⼏个同事也跟着他⼀起辞职,并创办了今天的京瓷公司。

到现在,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以及后来他创办的KDDI都成了世界500强的公司,⽽他也成为了两⼤世界500强的创办⼈。

如果不是他⼼态的转变,也不会有他今天的成功。

⼼态好了,事业就会变好,事业⼀好起来,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于是⼜是⼼态变好,这样形成了⼀个良性循环。

我⾮常赞同他的⼀句话:“我们的⼈⽣只有⼀次,所以应该竭尽全⼒,做到每天都不留下遗憾。

” 尽管我们有些⼈在学习上是落后与别⼈的,也有些⼈说学习是⼀场马拉松⽐赛,应该考虑合理分配节奏。

但是有些落后的⼈就算拼命的冲刺也赶不上别⼈,也许他们没有什么胜算,但是这些同学应该在⼀开始就以百⽶冲刺的速度奔跑,否则就不应该参加这场⽐赛。

如果今天不遗余⼒的努⼒了,那么⾃然就可以看到明天;这周竭尽全⼒就⾃然有了下⼀周;这个⽉勤奋的话就⾃然可以看到下⼀个⽉;今年同样拼尽全⼒的话,就能看到明年。

每时每刻都在付出努⼒是最为重要的,总有⼀天你会看到成功的!【篇⼆】关于稻盛和夫⾃传读后感 读完道盛⽼先⽣的⾃传后,从字⾥⾏间传递出来⼀种不能⾔语的,持续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灌满我整个⾝⼼。

《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_读后感

《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_读后感

《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_读后感稻盛和夫是日本著名企业家,也是著名企业京瓷的创始人。

他的自传《稻盛和夫自传》是一本让人深受启发的书籍,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和思考,传达了许多有关成功、人生和价值观的重要观点。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稻盛和夫的人生态度和经营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读后感。

一、稻盛和夫的坚持与努力1.1 稻盛和夫在书中讲述了他年轻时的困境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

1.2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学习,逐渐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创办了京瓷公司。

1.3 稻盛和夫的坚持和努力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让我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2.1 稻盛和夫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的是内心的满足和对社会的贡献。

2.2 他提倡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发掘和利用好,就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2.3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让我深思,让我明白只有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三、稻盛和夫的企业经营理念3.1 稻盛和夫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他认为企业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仅仅是追求利润。

3.2 他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信只有员工的发展和幸福感才能带来企业的长期发展。

3.3 稻盛和夫的企业经营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只有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员工的发展,才能取得长期的成功。

四、稻盛和夫的领导力与团队合作4.1 稻盛和夫在书中分享了他对领导力的理解,他认为领导者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4.2 他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相信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

4.3 稻盛和夫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观点给我带来了启示,让我明白只有具备良好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五、稻盛和夫的人际关系与人格修养5.1 稻盛和夫在书中强调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人际关系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成功。

稻盛和夫自传逆境中斗志昂扬读后感

稻盛和夫自传逆境中斗志昂扬读后感

稻盛和夫自传逆境中斗志昂扬读后感稻盛和夫的自传,我读了三遍。

第一遍读,觉得他是个天才,第二遍读,觉得他是个疯子,第三遍读,觉得他是个普通人。

天才、疯子、普通人,这三个词,放在他身上,都不为过。

稻盛和夫年轻时,家里穷得叮当响,连饭都吃不饱。

他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是个贤惠的妇人。

家里有五个孩子,他是老大。

他父亲常说:“孩子,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

”他母亲常说:“孩子,你要好好做人,将来做个好人。

”他父亲的话,他听进去了,他母亲的话,他也听进去了。

稻盛和夫读书时,成绩一般,但他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别人读书,他读书;别人不读书,他还读书。

他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明白道理。

他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白道理,不是为了考试。

”这话,说得有道理。

稻盛和夫毕业后,进了一家小公司。

公司不大,老板也不大,但他干得挺起劲。

他常说:“工作,是为了生活,不是为了老板。

”这话,说得也有道理。

稻盛和夫的公司,后来倒闭了。

他失业了,但他不气馁。

他常说:“失业,是人生的转折点,不是人生的终点。

”这话,说得更有道理。

稻盛和夫失业后,自己创业。

创业艰难,但他不怕。

他常说:“创业,是为了实现梦想,不是为了赚钱。

”这话,说得最有道理。

稻盛和夫创业成功了,但他不骄傲。

他常说:“成功,是人生的起点,不是人生的终点。

”这话,说得最最有道理。

稻盛和夫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他的成功,是必然的。

他的成功,是因为他有梦想,有毅力,有智慧。

他的成功,是因为他明白道理,明白生活,明白人生。

稻盛和夫的自传,我读了三遍。

第一遍读,觉得他是个天才,第二遍读,觉得他是个疯子,第三遍读,觉得他是个普通人。

天才、疯子、普通人,这三个词,放在他身上,都不为过。

稻盛和夫读后感笔记(精选5篇)

稻盛和夫读后感笔记(精选5篇)

稻盛和夫读后感笔记(精选5篇)稻盛和夫读后感笔记【篇1】一、《干法》这本书是一本励志体的哲学书《干法》这本书书中贯穿的一个故事,是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轨迹,由一个濒临倒闭企业的研发人员,最后通过不断努力走到人生巅峰的励志故事。

稻盛和夫先生不能不说是一个活着的传奇。

在整本书中,“天道酬勤”“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敬天爱人”“奉献”的人生观,在书中无不时刻映现。

感悟人生,知道做人的道理,知道“三尺以上有神明”,怀着对天地苍生的敬畏,不轻言放弃,把人生逆境当成最“欢喜”的修炼,奋斗再奋斗,才能换来不一样的人生。

二、钟爱一生的工作不是找到的,而是爱到的。

如何喜欢自己的工作,年轻人总认为,我必须去寻找,经过不断的磨合后,才能发现到它,与它相伴一生,这更像爱情与婚姻。

我认为这句话本身没有错,的确,“君子好逑”的工作与伴侣是每个人的向往,但世人的欲望,更愿意憧憬诗与远方的妙丽,往往忽视了身边的美景。

立足于当下,让一颗浮躁的心,回到它原来的地方,用心重新观察身边的美景,你有可能发现,原来它没有这么讨厌,当你尝试爱它的时候,慢慢你会发现,它也有你一样的情怀,用不同的方式来“爱”你,让你努力与拼搏,变成被爱的幸福。

当爱充满你的生活后,你的人生将彻底改变。

三、要不断给自己树立准确的目标工作与人生一样,都是在不断超越中实现价值,每个人其实都是愿意给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树立一个目标的,这个目标是否正确,这个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很多人做到最后,只能把目标变为一个美好的憧憬。

这就是树立目标的常见错误。

准确的目标如何把控,如何能将目标转换为最终的行为结果呢?大家还记得周五分享的那个行为公式吗?B=MAT,大家不妨用这个公式认真套一套,静心而观,你会发现其实这个公式可以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与西方的唯物方法论可以有效结合。

当你悟到此处的时候,很多犹豫不绝的都将迎刃而解,有种“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的感觉。

四、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要把它当成是蓄势的储能修炼。

稻盛和夫自传一心助人读后感

稻盛和夫自传一心助人读后感

稻盛和夫自传一心助人读后感稻盛和夫,这位传奇人物的自传可真是一本充满智慧与温暖的书啊,尤其是那“一心助人”的理念,就像一颗种子,种进了我的心里,还开始发芽了呢。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感觉稻盛和夫就像一个超级热心肠的邻居大叔,坐在你身边,慢悠悠地讲着他那些充满正能量的故事。

他的“一心助人”可不是说说而已,那是实实在在贯穿在他的整个人生历程里的。

从他创办企业的经历来看,一般人开公司可能就想着赚钱、赚大钱,可稻盛和夫不一样。

他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心里总是装着员工,想着怎么让员工过上好日子。

这就好比他不是在掌舵一艘赚钱的船,而是在带着一群小伙伴在生活的海洋里找幸福的小岛。

他关心员工的成长、家庭,努力给他们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我就想啊,要是我能在这样的老板手下干活,那可不得天天干劲十足,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而且他的助人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公司内部。

他还积极地把自己的经营理念、哲学思想分享给其他企业,就像一个无私的武林高手,把自己的绝世武功秘籍到处传一样。

他觉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企业之间不应该只是竞争关系,还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这一点真的很让我佩服,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很多人都把同行当成冤家,可稻盛和夫却想着拉大家一把,这胸怀,简直比大海还宽广。

我觉得他这种“一心助人”的理念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特别有启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过于关注自己的利益,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也会算计得失。

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就想,要是我们都能像稻盛和夫那样,多去关心一下身边的人,多为别人着想,那这个世界得多美好啊。

比如说在小区里,你多帮邻居看一下孩子,或者在工作中,多给新同事分享一点经验,这些小小的举动可能就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且自己心里也会觉得特别温暖。

还有啊,稻盛和夫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他自己也收获了很多。

他的企业因为员工的齐心协力越做越大,他在商业界也因为乐于分享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这就像是一个良性循环,你付出了善意,善意就像回旋镖一样,又飞回到你身边,还带着更多美好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先士卒,私心了无
——《稻盛和夫自传》读书笔记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稻盛和夫,作为日本的企业家兼哲学家第一人,他用40年时间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其坎坷不平又波澜壮阔的创业之路,让人唏嘘感慨,他独特的经营理念,带给人很多启发。

作为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稻盛和夫从小就体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领袖气质,学生时代与高年级的斗争中,逐渐成为同龄人中的“孩子王”。

小时候销售纸袋的经历让他对于经营有了初步的认识。

肺结核的患病经历也让他深刻得理解到“胆怯只会带来背运”。

孩童时期的经历给稻盛和夫今后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纵观稻盛和夫的创业之路,领袖力,经营理念,勇敢无畏三者贯穿始终。

创业伊始,27岁的稻盛和夫就在借用的仓库中坦率得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我们一定会成为原町第一的公司,成为原町第一之后,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西之京第一,成为西之京第一后,就要成为中京区第一,然后就是京都第一、日本第一,最终是世界第一。

”尽管当时公司的每一个人忙得都无暇考虑明天的事,但是稻盛和夫依旧每天都像念经一样重复“总有一天会成为世界第一”的口号。

这一举动看似无用,但是时间一长,不断重复之后,每个人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成为世界第一的”的理想。

虽然条件简陋,每天工作都通宵达旦,精疲力竭,但是每个人都不遗余力。

作为团队的领袖,一定要给自己的团队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

尽管一开始这个目标可能看起来遥不可及,甚至会被团队成员耻笑,但是依旧要不断得去重复,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竭尽全力,用自身的理想和努力去感染团队的成员,去带动周边的人一起去努力,才能在实现最终理想的道路上,实现明天的目标,实现下周的目标,实现下个月的目标,实现明年的目标,最终实现终极目标。

公司规模到一定程度以后,如何最大限度得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保持公司的活力就成为了公司进一步发展的考验。

稻盛和夫采用的方式就是让员工回归到创业阶段,即著名的“阿米巴经营”:把整个公司按照工序、产品类别划分成若干个小规模组织,把他们视为一个个中小企业,放权经营,独立核算。

阿米巴经营的一大前提是公司具备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营哲学。

同时又向每个阿米巴灌输“顾安安之心,利他之心”的利他哲学。

哲学及在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阿米巴
经营融为一体,支撑了公司的发展,成就了如今拥有3000多个阿米巴的京瓷。

反观房地产业,房地产公司由一个个项目构成,每个项目同事目标一致,独立核算,天生就适合阿米巴的运营模式。

阿米巴运营中强调的共同经营哲学和利他哲学也同样适用于项目运营。

共同的经营哲学可以理解为每年集团制定的大的方针政策,可以统一各个项目一年来的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完成公司的指标。

同时项目成员之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氛围是保证项目内部团结,提高项目内部凝聚力的必要之举。

概括来说,阿米巴模式=领导力+全员参与的现场经营+企业文化塑造。

阿米巴经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管理中体现了辩证的思想。

一味的克扣底层员工利益会让企业岌岌可危,一味的满足员工会让企业失去竞争力。

阿米巴的模式正如稻盛和夫自己所言,就像细胞一样的分裂。

当一个阿米巴成型,就可以依次复制,适合项目的快速复制,对于项目的运营和团队文化的塑造具有很高的可借鉴性。

20世纪70年代,在京瓷成为世界一流的半导体多层陶瓷封装企业后,为了确保公司业绩不受行业周期及外部环境影响,稻盛和夫又开展了多元化经营。

从陶瓷衍生的陶瓷切削工具、医用陶瓷到抓住通讯行业民营化的时机果断进军通讯行业,稻盛和夫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让他一次又一次站在了新兴领域的最前沿。

勇于拓展的精神和利他之心最终使KDDI成为了又一家跻身世界500强的电信运营商。

目前公司已跻身中国房企前三甲,公司业绩的进一步提升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城镇化进程的放缓,多元化经营成为保证公司平稳发展的必由之路。

主席在高管会上多次强调机器人产业,就是想通过开拓高新技术产业来减少房地产市场下行带来的影响。

正如当年稻盛和夫不顾董事会的反对,为了“降低民众的电话费”这一目标,毅然拿出集团资金储备的2/3用于通信领域。

主席为了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出资上百亿筹建机器人谷,发展机器人产业。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慧建造及智能制造板块一定会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也会成为公司造福社会的又一创举。

稻盛和夫认为在京瓷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身的努力不必多言,来自顾客,股东,社会,国家的多方支持更不可少。

所以稻盛和夫从资金支持、影响力等方面对需要扶持的社会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稻盛和夫在90年代还赞助了长江文明的中日联合学术调查,为中国长江文明的发掘做出了给与了很大的支持。


盛和夫“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的经营哲学与集团“对人好,对社会好”的公司精神不谋而合。

主席创办国华中学、一对一扶贫、发展农业正是的对社会好的具体体现。

也正是有这份造福社会的利他之心,公司才能成为现在这样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阳光企业。

~
纵观稻盛和夫的一生,童年的经历让他个人具有了领袖力,经营理念,勇敢无畏这三大成功要素。

远大的理想让他可以率领团队一步一步完成目标。

阿米巴模式让公司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如同创业初期一样依旧保持活力和战斗力。

多元化经营保证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两条腿走路,减少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

践行“行善必有善报”是他取得成功并受人尊敬的根源所在。

最后,截取一段原文自勉:“在波澜万丈的人生中,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和困境,都不能怨恨、叹息、堕落,而是应该积极乐观地接受人生的考验,叫他实地地付出努力,无论对于何种命运,只要时刻抱有感恩之心,积极进取,人生的大门自然就会敞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