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工作政策法规与基本知识测试题

合集下载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百题知识问答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百题知识问答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百题知识问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于何时实施?答: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2.《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何时通过?何时施行?答:该办法由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5月26日通过,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3.什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4.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遵循哪三个“有利于”?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5.我国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怎样的政策?答: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6.国家对各民族语言实施怎样的政策?答: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实施。

7.在我国56个民族中,解放前后使用文字的民族各有多少种?答:解放前在我国56个民族中,使用文字的民族有21个,文字24种。

解放后,以汉语拼音为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基础,使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增加到40种。

8.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意义?答: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标准,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信息的载体。

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交流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9.哪些特定对象的汉字应用水平应当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医务人员、编辑、记者、汉字字幕制作人员、校对人员、学生以及从事印章、牌匾、广告制作等工作的文案人员的汉字应用水平应当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

4-1-2语言文字工作政策法规与基本知识测试题(答案)

4-1-2语言文字工作政策法规与基本知识测试题(答案)

语言文字工作政策法规与基本知识测试题单位:姓名:职务:成绩: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3.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祖国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5.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6.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

二、单项选择(40分,每小题1分)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B )起施行。

A.2002年1月1日。

B.2001年1月1日。

C.2000年10月31日。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 C )。

A.北方话和汉字。

B.普通话和汉字。

C.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D.地方语言和文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 )。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汉字。

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 )。

A.义务。

B.权利。

C.责任。

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 C )。

A.法制建设。

B.现代化建设。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C)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

B.发展。

C.使用和发展。

7.国家机关以(B)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测试题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测试题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测试题目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目后相应的括号内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施行..A 2000年11月1日B 2000年12月1日C 2001年1月1日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A 国家法定语言文字B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C 国家通行语言文字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 规范汉字B 通用汉字C 标准汉字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 义务B 权利C 责任5.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A.便利 B.条件 C.培训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A 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 教育行政部门C 有关部门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A 法制建设B 现代化建设C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8.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作出的组织和个人..A 重大贡献B 突出贡献 C特殊贡献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A 使用B 发展C 使用和发展10.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A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B宪法 C民族区域自治法11.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A汉语文课程 B语文课程 C各种课程13.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法律和规定 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14.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批准..A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C国务院外事工作部门15.公共服务行为以为基本的服务用字..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常用汉字16.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为服务用语..A普通话 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C普通话和外国语17.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 ..A简化汉字 B印刷体汉字 C规范汉字18. 在需要使用方言时可以使用方言..A各种艺术形式 B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 C话剧、影视等艺术形式19.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 ..A繁体字 B异体字 C繁体字、异体字2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A 汉语拼音方案B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注音字母21.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罗马字母拼写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A人名和中文文献 B地名和中文文献 C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22.异体字在中可以保留使用..A地名 B姓名 C姓氏23.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 B会说流畅的普通话 C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24.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诗人、影视话剧演员和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A教师、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 B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25.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 ..A普通话和汉字 B普通话、方言和汉字 C普通话和规范汉字26.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但可以使用方言..A确需使用方言时 B随时C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27. 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A规定 B提倡 C要求28.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A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B督促其改正;并处以罚款C由有关部门处理29.国务院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A新闻出版部门 B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C广播电视部门30.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为两个等次;其中最高水平和进入最低等级的水平分别为 ..A一级甲等和三级乙等 B一级乙等和三级甲等 C一级甲等和三级甲等31.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C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32.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责令其改正;并予以警告..A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B司法部门 C教育部门33.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份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2006年9月10日至16日是第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A八 B九 C十34.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A 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B大力推行、重点普及、逐步提高C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35.推广普通话是促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 ..A在任何场合都说普通话;不说方言B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说普通话C只在学校里说普通话36.国家公务员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是不低于 ..A二级甲等 B二级乙等 C三级甲等37.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是不低于 ..A一级乙等 B二级甲等 C二级乙等38.国家和省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是 ..A一级甲等 B一级乙等 C二级甲等39.对教师和国家公务员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是有年龄界限的;对以前出生的教师和国家公务员可不作硬性规定;但也要鼓励他们在教学和公务中使用普通话..A 1946年1月1日B 1950年1月1日C 1954年1月1日40.学校应继续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加大行政力度;争取在新世纪最初3-5年内;使普通话基本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和的校园语言..A城镇学校 B城镇中小学 C城镇小学、幼儿园附答案:1 C2 B3 A4 B5 C6 C7 C8 B9 C 10 A 11B 12 A 13C 14 B 15A 16A 17C 18B 19C 20A21C 22C 23C 24B25C 26C 27B 28A 29B 30A 31C 32A 33B 34C 35B 36C37B 38A 39C 40A。

语言文字知识能力测查试卷

语言文字知识能力测查试卷
A.句号顿号冒号
B.问号叹号逗号
C.引号破折号省略号
10.下列各组字中,每个字的笔画都是4画的一组是。(B)
A.区、长、马B.牙、支、巨C.鸟、世、忆
11.下列词语中,“尽”字不读jǐn的是_。(B)
A.尽快B.尽力C.尽早
二、口试部分(略)
12.朗读课文(20分,时间3分钟):从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篇目中抽取一篇,朗读300个音节。
师付(×)九霄(√)树荫(×)精减(×)黄梁美梦(×)
7.看拼音写句子(请用正楷书写8分+书写分2分=10分)
Pǔtōnghuà shì wǒmen jiàoshī de zhíyè yǔyán。














(三)语言文字基础知识选择题(20分,每个5分)
8.韵母相同的一组字是。(A)
6.用√或×判断下列词语的用字是否完全规范(10分,每词1分):
精萃(×)家具(√)凑和(×)修茸(×)默守成规(×)
度假(√)追朔(×)装潢(√)再接再厉(√)趋之若骛(×)
7.看拼音写句子(请用正楷书写8分+书写分2分=10分)
















Chuàngjiàn quánguó wénmíng chéngshì,jiànshè měihǎo jiāyuán。
(教师、大学生)
一、笔试部分
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注意字迹工整规范(卷面分2分)
题号
1
2
3

语言文字知识能力测查试卷

语言文字知识能力测查试卷
13.说话题目(30分,时间2分钟):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题目中抽签确定。
语言文字知识能力测查试卷(5)及参考答案
(教师、大学生)
一、笔试部分
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注意字迹工整规范(卷面分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书写
总分
得分
(一)语言文字政策法规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普通话水平中最高级等和最低级等分别为。(A)
6.用√或×判断下列词语的用字是否完全规范(10分,每词1分):
诵扬(×)家具(√)寒喧(×)膺品(×)既往不究(×)
度假(√)弦律(×)装潢(√)再接再厉(√)世外桃园(×)
7.看拼音写句子(请用正楷书写8分+书写分2分=10分)
Nǔlì jiànshè xiàndàihuà fùyǒu mèilì de xīn Wǔhàn。
2.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C。
A.繁体字B.异体字C.繁体字、异体字
3.普通话中的轻声B独立的声调。
A.是B.不是C.有时是,有时不是
4.“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C。
A.繁体字B.异体字C.大写形式
5. A是汉字最早的形态。
A.甲骨文B.籀文C.小篆
(二)汉字书写能力测查(20分)
7.看拼音写句子(请用正楷书写8分+书写分2分=10分)
6.用√或×判断下列词语的用字是否完全规范(10分,每词1分):
精萃(×)家具(√)凑和(×)修茸(×)默守成规(×)
度假(√)追朔(×)装潢(√)再接再厉(√)趋之若骛(×)
7.看拼音写句子(请用正楷书写8分+书写分2分=10分)

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练习题

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练习题

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练习题姓名得分本试题全部为选择题。

答案应按序号填写在答题表内。

1、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明确规定:()A、国家推广普通话B、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C、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由江泽民主席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实施。

A、2000年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C、2001年1月1日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A、法制建设B、现代化建设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B、发展C、使用和发展5、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A、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B、宪法C、民族区域自治法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A、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教育行政部门C、有关部门7、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汉语拼音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起有效的中文信息处理的管理制度,这是语言文字工作的()。

A、最终奋斗目标B、2010年以前的奋斗目标C、21世纪中叶应达到的目标8、()会议确定了跨世纪语言文字工作奋斗目标。

A、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B、1997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C、1998年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观摩研讨会9、实现语言文字工作奋斗目标,()应发挥带头做用。

A、教育B、党政机关C、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10、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

A、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B、大力推行、逐步普及、重点提高C、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1、经()批准,每年9月份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中共中央 B、国务院C、中共中央、国务院12、2005年9月11日至17日是第()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语言文字法测试题

语言文字法测试题

二、选择:1.《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建立和完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体制是什么?政府主管、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政府主导、语委协调、部门支持、社会参与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2.《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到哪一年普通话在全社会范围内基本普及?到2015年到2020年到2050年3.《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可多选)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强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加强语言文字法制建设4.《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学习宣传纳入以下哪种内容。

普法规划普法规划和普法教育普法教育三问答:1.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三纳入一渗透”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学校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中2.请你谈谈“经典诗文进校园”活动的意义所在。

3.(座谈题目)本校经典诵读工作的开展情况?我校自2001年就被确立为济南市古诗文诵读实验基地,开展诗文诵读活动已成为学校常规工作。

2005年初,配合我区经典诵读工作的推广学校又把古诗文诵读延伸到经典诵读,学生诵读经典理应诵读《论语》《大学》《道德经》《诗经》等。

各年级均能按照计划按时完成,到现在我校考级的学生达七百多人次,现在更是全校各个班级都在诵读考级篇目甚至超额完成诵读任务。

我校每天下午课前十分周专门安排十分钟的诵读时间,每周每班一节传统文化课也用来背诵经典篇目。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题库目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题库目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及规范知识题第一套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实施。

(C)A. 2000年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C.2001年1月1日2.下列3组词语中,每个字都是翘舌声母的是组。

(B)A.成人、手术、暂时、展示B.师生、战术、顺畅、生产C.神州、注释、珠算、申诉3.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务国宪法》第19条明确规定:(C)。

A.国家推广普通话B.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C.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4.下列3组字中,每组内的3个字均有两种读音的是。

(C)A.任、朴、漂B.乐、划、累C.擂、盛、劲5.普通话和规范字是。

(B)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6.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A. 规范汉字B. 通用汉字C. 标准汉字7.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A. 义务B. 权利C.责任8.下列3组词语中,韵母完全相同的是组。

(B)A.进行、亲近、清新、信心B.风筝、奉承、升腾、逞能C.轰动、冷冻、生动、工农9.下列3组词语中,儿化和不儿化的意义不同的是。

(B)A.上班、上班儿B.火星、火星儿C.小孩、小孩儿10.不愧是英雄的部队,“铁军”一路北上,,打得沿路军阀四处逃散。

(B)A. 所向披糜B.所向披靡第二套1.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B)A. 汉语和汉字B.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 中文2.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 B )A. 便利B. 条件C.培训3.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C)A. 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 教育行政部门C. 有关部门4.数目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

(C)A.繁体字B.异体字C.大写形式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工作政策法规与基本知识测试题单位:姓名:职务:成绩:一、填空题(10分,每空0.5分)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3.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祖国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5.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6.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

二、单项选择(40分,每小题1分)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B )起施行。

A.2002年1月1日。

B.2001年1月1日。

C.2000年10月31日。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 C )。

A.北方话和汉字。

B.普通话和汉字。

C.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D.地方语言和文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 )。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汉字。

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 )。

A.义务。

B.权利。

C.责任。

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 C )。

A.法制建设。

B.现代化建设。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C)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

B.发展。

C.使用和发展。

7.国家机关以(B)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

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A)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

B.语文课程。

C.各种课程。

9.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C)。

A.法律和规定。

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

10.公共服务行业以(A)为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常用汉字。

11.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A)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

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C.普通话和外国语。

12.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 C )。

A.简化汉字。

B.印刷体汉字。

C.规范汉字。

13.( B )在需要使用方言时可以使用方言。

A.各种艺术形式。

B.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

C.话剧、影视等艺术形式。

14.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 C )。

A.繁体字。

B.异体字。

C.繁体字、异体字。

1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A )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

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注音字母。

16.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 B )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A.教师、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

B.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

17.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 C )。

A.普通话和汉字。

B.普通话、方言和汉字。

C.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18.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但( C )可以使用方言。

A.确需使用方言时。

B.随时。

C.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19.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A )。

A.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B.督促其改正,并处以罚款。

C.由有关部门处理。

20.国务院( B )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A.新闻出版部门。

B.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C.广播电视部门。

21.《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为两个等次,其中最高和最低等级的水平分别为(A )。

A.一级甲等和三级乙等。

B.一级乙等和三级甲等。

C.一级甲等和三级甲等。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B )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A.十八。

B.十九。

C.二十。

23.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份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2002年9月15日至21日是第五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式在( C )举行。

A.北京。

B.重庆。

C.成都。

24.国家公务员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是不低于( C )。

A.二级甲等。

B.二级乙等。

C.三级甲等。

25.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庆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是不低于(B )。

A.一级乙等。

B.二级甲等。

C.二级乙等。

26.国家和省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是( A )。

A.一级甲等。

B.一级乙等。

C.二级甲等。

27.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A )为语法规范。

A.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B.典范的白话文著作。

C.典范的现代文学著作。

28.在电脑上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要求使用者必须( C )。

A.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正确地使用汉语拼音。

B.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正确地识读规范汉字。

C.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正确地识读规范汉字和使用汉语拼音。

29.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 A )作必要的注释。

A.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B.汉字。

C.规范字。

D.简化字。

30.广播电台、电视台以( C )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A.北方话。

B.汉语。

C.普通话。

D.北京话。

31.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国家公务员的()作用,新闻媒体的()和主要服务行业的()作用,以带动整个城市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 B )A.窗口、示范、带头、基础。

B.基础、带头、示范、窗口。

C.基础、带头、窗口、示范。

D.示范、基础、窗口、带头。

32.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依据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评价个人掌握普通话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一种( B )考试。

A.能力。

B.技能。

C.语言。

D.技术。

33.《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全国通用,有效期限为( D )。

该证书由国家语委统一制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编号、颁发。

A.3年,语委办公室。

B.5年,语委办公室。

C.3年,普测中心。

D.5年,普测中心。

34.数目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 C )。

A.繁体字。

B.异体字。

C.大写形式。

35.下列哪一组成语用字无误( A )A.按部就班开诚布公风驰电掣。

B.三顾芧芦永往直前戮力合心。

C.既往不究班门弄斧黄粱一梦36.目前国家废止的“简化字方案”是( B )简化字方案。

A.第一批。

B.第二批。

C.第三批。

37.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作出(B )的组织和个人。

A.重大贡献。

B.突出贡献。

C.特殊贡献。

38.全国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是:2010年以前()普通话,()汉字社会应用。

( B )A.基本规范、初步普及。

B.初步普及、基本规范。

C.基本普及、初步规范。

D.初步规范、基本普及。

39.实现“初步普及”普通话,要做到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要使普通话成为学校的()语言,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主要()用语。

( B )A.说普通话;教学和校园;工作和服务。

B.普通话应用;教学和校园;工作和服务。

C.普通话应用;生活和校园;工作和生活。

40.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 C )。

A.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B.大力推行、重点普及、逐步提高。

C.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三、多项选择(10分,每小题1分,多选、少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1.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ABCDE)A.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B.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C.广告用字。

D.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E.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2.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ABCDEF)A.文物古迹。

B.姓氏中的异体字。

C.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D.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E.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F.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主要有(ABCDEFGH)。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D.《扫除文盲条例》。

E.《幼儿园管理条例》。

F.《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G.《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H.《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对(BCD)要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

A.公务员。

B.教师。

C.广电系统播音员。

D.节目主持人。

E.解放军和武警。

5.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公务员,师范专业和其他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专业的学生,均应参加(AC)。

A.普通话培训。

B.普通话达标。

C.普通话测试。

D.基本功培训。

6.机关工作用语指(ABCD)A.面向公众的会议用语。

B.在媒体和公共场合的讲话用语。

C.公务活动中与交际用语。

D.机关内部的工作语言。

E、生活用语。

7.校园语言是指学校干部、教师、教辅人员、学生的(ABCEF)A.教学用语。

B.会议用语。

C.工作用语。

D.生活用语。

E.宣传用语。

F.集体活动用语。

8.不规范字是指(ABCDE)A.已经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字。

B.已经淘汰的异体字、旧体字。

C.错别字和自造字。

D.已经更改的旧译计量单位名称用字。

E.已经简化的繁体字。

9.实现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现行的文字政策和文字应用管理的法规规定和规范标准,使社会主要领域的用字符合国家及主管部门规定的要求。

要重点规范(BCD)用字,堵源截流,标本兼治。

A.广告牌。

B出版物。

C.影视屏幕。

D.计算机。

10.党政机关学校要带头使用规范汉字。

公共场所的(ACD),要文字规范,字形完整。

A.标牌。

B.招牌。

C.广告。

D.宣传标语。

四、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1.广告中可以单独用外国语言文字。

(×)2.汉字与汉语拼音并用的,必须横写。

(√)3.普通话等级分三级六等。

(√)4.汉字的规范书写行款为横写由左至右,竖写由左至右。

(×)5.国家推行规范汉字,一律不许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我国的官方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