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物质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指示剂?A. 硫酸铜B. 氢氧化钠C. 酚酞D. 硝酸银答案:C2. 标准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为:A. %(w/v)B. mol/LC. g/mLD. ppm答案:B3. 滴定分析中,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A. 溶液颜色的突变B. 溶液pH的突变C. 溶液体积的突变D. 溶液温度的突变答案:A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元素的灵敏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原子化效率B. 光源的强度C. 元素的原子量D. 光谱仪的分辨率答案:C5.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色谱分析?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薄层色谱法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分析化学中,________是用来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式,它表示每升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
答案:g/L2.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终点的确定可以通过使用________来实现。
答案:指示剂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________是分析元素的灵敏度和检出限的决定因素。
答案:原子化效率4. 色谱分析中,根据固定相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色谱和________色谱。
答案:柱;平面5.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________是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
答案:吸收光谱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什么是标准溶液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标准溶液是具有准确已知浓度的溶液,它在分析化学中用于校准仪器、制备工作曲线、进行定量分析等,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2. 描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一种基于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强度的分析方法。
当元素的原子从基态吸收能量跃迁到激发态时,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通过测量这种吸收,可以定量分析元素的含量。
3. 解释什么是色谱分离原理,并举例说明。
答案:色谱分离原理是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通过流动相的移动,实现不同物质的分离。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酸?A. HClB. NaOHC. KOHD. NH3答案:A2. 根据化学式H2SO4,硫酸的摩尔质量是多少?A. 98 g/molB. 49 g/molC. 32 g/molD. 96 g/mol答案:A3.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值是多少?A. 7B. 14C. 6.3D. 4.7答案:A4. 以下哪种物质是强碱?A. NaOHB. NH3C. CH3COOHD. HCl答案:A5. 根据阿伦尼乌斯理论,以下哪种物质是酸?A. HClB. NaOHC. H2OD. NH3答案:A6. 根据布朗斯特-劳里理论,以下哪种物质是碱?A. HClB. NaOHC. H2OD. NH3答案:B7. 以下哪种物质是强酸?A. HClB. CH3COOHC. H2CO3D. HCOOH答案:A8.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以下哪种物质是酸?A. HClB. NaOHC. H2OD. NH3答案:A9.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值是多少?A. 7B. 14C. 6.3D. 4.7答案:A10. 以下哪种物质是弱碱?A. NaOHB. NH3C. KOHD. HCl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硫酸的化学式是__H2SO4__,其摩尔质量为__98 g/mol__。
2. 酸碱滴定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值是__7__。
3. 根据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能够释放__H+__的物质。
4. 根据布朗斯特-劳里理论,碱是能够接受__H+__的物质。
5. 强酸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的酸,例如__HCl__。
6. 弱酸是指在水中部分电离的酸,例如__CH3COOH__。
7. 强碱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的碱,例如__NaOH__。
8. 弱碱是指在水中部分电离的碱,例如__NH3__。
9. 酸碱滴定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值是__7__。
化学试题及分析题及答案

化学试题及分析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 盐酸B. 氢氧化钠C. 硫酸D. 碳酸钠答案:B2. 以下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A. 氧B. 碳C. 氢D. 氮答案:A3.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氟B. 钠C. 硫D. 氯答案:B4. 以下化合物中,属于酸的是:A. 硫酸铜B. 氢氧化钾C. 碳酸钙D. 盐酸答案:D5. 根据化学反应的类型,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铁与盐酸反应B. 碳酸钙分解C.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D. 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答案:2H2 + O2 → 2H2O2. 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NaOH3.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通性是:_______。
答案:易失去一个电子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不变。
答案:元素种类和质量5.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_______反应。
答案:酸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2. 什么是元素的化合价?答案:元素的化合价是指在化合物中,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的能力,通常以正负价的形式表示。
3. 什么是酸的通性?答案:酸的通性包括: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等。
4. 什么是化学平衡?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已知25g的碳酸钙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求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根据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可以计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1g。
2. 已知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mol,求100g硫酸中硫酸分子的摩尔数。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缓冲溶液?A. 磷酸盐缓冲溶液B. 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C. 硫酸-硫酸钠缓冲溶液D. 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答案:C2.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A. 溶液的pH值B. 溶液的颜色变化C. 溶液的电导率变化D. 溶液的折射率变化答案:B3.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元素的检测限通常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光源的强度B. 样品的浓度C. 仪器的噪声水平D. 样品的体积答案:C4.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色谱分析法?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薄层色谱法答案:C5. 根据Beer-Lambert定律,溶液的吸光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成正比?A. 溶液的浓度B. 溶液的体积C. 溶液的pH值D. 溶液的温度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标准溶液的配制通常采用_______法和_______法。
答案:直接配制法;标定法2. 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最大吸收波长称为_______。
答案:λmax3. 电位滴定法中,电位突跃发生在_______。
答案:滴定终点4. 色谱分离的原理是基于不同组分在_______和_______中的分配系数不同。
答案:固定相;流动相5.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火焰原子化器的火焰温度通常在_______。
答案:2000-3000℃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什么是标准溶液,并说明其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标准溶液是指浓度已知的溶液,它是分析化学中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
标准溶液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使用标准溶液,可以校准仪器,制备工作曲线,进行样品的定量分析等。
2. 描述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范围。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元素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当元素原子从基态被激发到激发态时,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分析化学各章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各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分析化学研究范畴?A. 金属离子B. 有机分子C. 核酸D. 蛋白质答案:D2.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滴定分析B. 光谱分析C. 色谱分析D. 热分析答案:D3. 在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作用是什么?A. 提供反应的终点信号B. 增加溶液的粘度C. 改变溶液的颜色D. 增加溶液的导电性答案:A二、填空题1. 分析化学中,_________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与试剂反应时所消耗的试剂量。
答案:滴定2. 光谱分析法中,_________是指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答案:吸收光谱3. 色谱分析中,_________是指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色谱保留三、简答题1. 请简述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答案: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源追踪、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什么是原子吸收光谱法?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是什么?答案: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来测定元素含量的方法。
在分析化学中,它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元素的测定,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四、计算题1. 某溶液中HCl的浓度为0.1mol/L,用0.05mol/L的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20.0mL。
计算HCl溶液的体积。
答案:设HCl溶液的体积为V,根据滴定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可得:0.05 mol/L × 20.0 mL = 0.1 mol/L × V解得 V = 10.0 mL五、实验题1.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测定某未知溶液中Ca2+的浓度。
答案:实验方案如下:(1) 取适量未知溶液于试管中。
(2) 加入适当的指示剂(如钙指示剂)。
(3) 用已知浓度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化学分析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化学分析试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使用高频炉测量C、S时,使用的钨助熔剂粒度为()A、0.4mm-0.8mmB、0.2mm-1.0mmC、1.0mm-2.0mmD、2.0mm-3.0mm正确答案:A2、测定硅钙钡铝中钡的分析时保温温度是()A、250度B、300度C、200度D、350度正确答案:C3、使用灭火器灭火时,人应站在()风位A、上B、下C、中正确答案:A4、球团SiO2小于()为合格A、10B、8C、6D、7正确答案:B5、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符号Mr,其代表意义为 ( )A、质量B、相对分子质量C、摩尔质量D、相对原子量正确答案:B6、萤石的测定中CaF2的称样量为()A、0.25B、1C、0.2D、0.5正确答案:D7、烧结矿二氧化硅的测定中,比色的波长是( )nmA、700B、680C、690D、710正确答案:B8、使用酸度计前,要预热()分钟,并对定位及斜率进行校准A、15B、25C、10D、20正确答案:A9、当CS-2000的主开关打到位置 2 时,一个电磁阀打开,氧气通过输送管道进入分析仪,几秒钟内达到()的稳定流量A、160L/HB、165 L/HC、175L/HD、180L/H正确答案:D10、荧光中P10气体的流量应为()L/H最好。
A、4B、3C、1D、2正确答案:C11、()负责从客户处征求反馈意见,传递至技术负责人使用和分析这些意见并应用于改进管理体系、检测工作及对客户的服务。
A、综合办公室B、化学办公室C、技术办公室D、质检中心正确答案:A12、量热仪是用来测定煤、焦炭等可燃物质的热值的仪器,向氧氮中充氧时压力为()A、2.9-3.0MPaB、2.8-3.0MPaC、2.6-2.8MPaD、3.0-3.2MPa正确答案:B13、酸度计校准时,调节斜率旋钮,屏幕显示设置温度下的PH值为()。
A、3B、2C、5D、4正确答案:D14、下列计量单位中属于我国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 )A、小时B、千克C、米D、小时正确答案:A15、测定硅钙钡铝中钡的分析时出现硫酸钡沉淀时最少放置多长时间()A、240分钟B、160分钟C、150分钟D、180分钟正确答案:D16、分析高碳铬铁微量元素需用()坩埚熔融A、银坩埚B、瓷坩埚C、铂金坩埚D、镍坩埚正确答案:D17、滴定管按其()不同分为常量、半微量及微量滴定管A、容积B、构造C、量程D、材质正确答案:A18、常用四中安全色中绿色表示提示()。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1. 选择题1. 下列哪个离子可产生沉淀反应?A. Na+B. NO3–C. Cl–D. SO4^2–答案:C. Cl–解析:Cl–是氯离子,多数氯盐都可产生沉淀反应。
2. 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测定有机物中的氮含量?A. 滴定法B. 煅烧法C. 燃烧法D. 色谱法答案:C. 燃烧法解析:燃烧法适用于测定有机物中的氮含量,通过将样品完全燃烧,将有机物中的氮转化为无机氮化物,然后进行测定。
3. 化合物A分子式为C6H12O6,化合物B分子式为C6H12O11,它们的化学式类型分别是:A. 同分异构体B. 序列异构体C. 构造异构体D. 立体异构体答案:C. 构造异构体解析:化合物A为葡萄糖,化合物B为蔗糖,它们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是结构不同,因此属于构造异构体。
2. 填空题1. 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_______。
答案:molar mass2.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分析化学实验技术,用于分离和测定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被称为 _______。
答案:色谱法3. 酸性溶液中,指示剂酚酞的颜色是 _______。
答案:红色3. 简答题1.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哪些?请简要介绍。
答案:分析化学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火焰试验、沉淀反应、气体的颜色反应。
火焰试验通过对物质在火焰中的着色反应来进行定性分析,常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沉淀反应通过两种溶液混合产生可见的沉淀来鉴定阳离子的存在;气体的颜色反应则通过观察气体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颜色反应来进行定性分析。
2. 请简要描述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及其应用领域。
答案:红外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在红外辐射下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化学物质中不同化学键的振动和伸缩会吸收特定的红外辐射,形成红外吸收光谱图。
红外光谱分析广泛应用于无机物、有机物和生物分子的结构鉴定、质量控制等领域。
总结:本文分析了一些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通过回答这些试题,读者可以加深对分析化学的理解和应用。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碱?A. 氢氧化钠B. 硫酸C. 氯化钠D. 碳酸钙答案:A2.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HCl + NaOH → NaCl + H2OB. H2SO4 + NaOH → Na2SO4 + H2OC. HCl + Na2CO3 → NaCl + CO2 + H2OD. NaCl + H2O → NaOH + HCl答案:A3. 以下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A. 钠B. 镁C. 铝D. 钾答案:A4. 根据元素周期表,以下哪种元素属于第VIII族?A. 铁B. 镍C. 钴D. 铜5. 以下哪种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A. NaClB. CaCl2C. H2OD. MgO答案:C6. 以下哪种物质是强酸?A. 醋酸B. 碳酸C. 硫酸D. 氢氧化钠答案:C7. 以下哪种物质是强碱?A. 氢氧化钠B. 氢氧化钙C. 氢氧化钾D. 氢氧化镁答案:A8. 以下哪种金属在常温下是液态?A. 汞B. 铜C. 铁D. 铝答案:A9. 以下哪种元素是半导体材料?B. 铁C. 铜D. 金答案:A10. 以下哪种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A. 水B. 二氧化碳C. 甲烷D. 氨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的元素具有______个电子在最外层。
答案:12. 根据化学键理论,______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
答案:共价3. 元素周期表中,第VIIA族的元素具有______个电子在最外层。
答案:74. 根据化学命名规则,化合物H2SO4的名称是______。
答案:硫酸5. 元素周期表中,第IIIA族的元素具有______个电子在最外层。
答案:36. 根据化学命名规则,化合物NaCl的名称是______。
答案:氯化钠7. 元素周期表中,第VIIIA族的元素具有______个电子在最外层。
答案:88. 根据化学命名规则,化合物CO2的名称是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
10分1、(× )在化学定量分析中,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微量分析。
2、(√ )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应比金属EDTA配合物的稳定性要差一些。
3、(√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4、(× )酸碱滴定中溶液愈浓,突跃范围愈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
5、(√ )当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显色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金属离子与EDTA 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时,易产生封闭现象。
6、(× )高锰酸钾法通常在强酸性溶液如HNO溶液中进行。
37、(√ )使用酸式滴定管时,应大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
8、(√ )随机误差具有重复性,单向性。
9、(× )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颜色突变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10、(×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着性差异,应当用Q验。
二、选择题。
20分1、分析化学依据分析的目的、任务可分为:…………………………………………( A )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B: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C: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D:化学分析、仪器分析2、下列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A:天平零点突然变化 B:读取滴定管的度数量偏高C:环境温度发生变化 D:环境湿度发生变化3、用于反应速度慢或反应物是固体,加入滴定剂后不能立即定量完成或没有适当的指示剂的滴定反应,常采用的滴定方法是:………………………………………………( B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C:置换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4、以下试剂不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D )A:优级纯的Na2B4O7·10H2O B:99.99%的纯锌C:105-110。
C烘干2h的Na2C2O4D:烘干的Na2C035、某AgNO3标准溶液的滴定度为TAgNO3/NaCl=0.005858g/L,若MNaCl=58.44,则AgNO3标准溶液的浓度是:…………………………………………………………………………( B )A:1.0 mol.L-1 B:0.1002 mol.L-1C:0.0100 mol.L-1 D:0.1 mol.L-16、下列各组混合液中,可作为缓冲溶液使用的是:…………………………………( C )A:0.1mol.L-1HCl与0.05mol.L-1NaOH等体积混合B:0.1mol.L-1HAc0.1mL与0.1mol.L-1NaAc1L相混合C:0.2mol.L-1NaHC03与0.1mol.l-1NaOH等体积混合D:0.1mol.L-1NH3·H20lmL与0.1mol.L-1NH4CllmL及1L水相混合7、在EDTA直接滴定法中,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 B )A: 金属指示剂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B:游离金属指示剂的颜色C:EDTA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D:上述A项与B项的混合色8、在间接碘量法中,正确加入淀粉指示剂的时机是:……………………………( D )A:滴定前 B:滴定开始后C:终点前 D:近终点9、可以用直接法配制的标准溶液是:………………………………………………( C )A:Na2S2O3B:NaNO3C:K2Cr2O7D:KMnO410、使用碱式滴定管时,下列错误的是:………………………………………… ( C )A: 用待装液淌洗滴定管2-3次B: 左手控制活塞,大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挤捏玻璃珠外橡皮管,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辅助夹住出口管C: 左手控制活塞,大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挤捏玻璃珠外橡皮管D: 读数时滴定管应保持垂直,视线、刻度线、液面凹月面三点一线三、填空题。
20分1、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2、化学分析法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它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
3、系统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偶然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4、沉淀滴定法又称:银量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
5.滴定分析法分为四大类,即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四类。
6、酸碱滴定曲线是以: PH值变化为特征的。
7、在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是自身指示剂、特殊指示剂. 诱发指示剂。
8、酸碱指示剂从一种颜色完全转变到另一种颜色(即显过渡颜色)的pH值范围,称为指示剂的变色范围9. 含有Zn2+和Al3+的酸性缓冲溶液,欲在pH=5~5.5的条件下,用EDTA标准溶液滴F的作用定其中的Zn2+,加入一定量六亚甲基四胺的作用是控制酸度;加入NH4是消除Al3+干扰,起掩蔽作用。
10.已知某组数据的平均偏差为0.0002,平均值为0.3951,则相对平均偏差为:0.05%。
四、解答题。
20分1、( 4分)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减免?(1)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2)标定HCl溶液用的NaOH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2。
答案:(1)过失误差。
(2)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2、( 7分)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类?这些方法的基本反应是什么?答案:1)高锰酸钾法.2MnO4+5H2O2+6H+==2Mn2++5O2↑+8H2O.MnO2+H2C2O4+2H+==Mn2++2CO2+2H2O2) 重铬酸甲法. Cr2O72-+14H++Fe2+===2Cr3++Fe3++7H2O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is)是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的两个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的分析对象一般是半微量(0.01-0.1g)、微量(0.1-10mg)、超微量(<0.1mg)组分的分析,灵敏度高;而化学分析一般是半微量(0.01-0.1g)、常量(>0.1g)组分的分析,准确度高。
仪器分析大致可以分为:电化学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质谱分析法、红外光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法等。
发展历程概述经过19世纪的发展,到20世纪20~30年代,分析化学已基本成熟,它不再是各种分析方法的简单堆砌,已经从经验上升到了理论认识阶段,建立了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如分析化学中的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等基本理论。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一方面由于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物理学革命使人们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分析化学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从传统的化学分析发展为仪器分析。
不同分析法现代仪器分析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常用的有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色谱法。
光学分析法是基于人们对物质光谱特性的认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测定方法。
17世纪牛顿将白光分成了光谱以后,科学家对光谱进行了研究。
19世纪前半期,人们已经把某一特征谱线和某种物质联系了起来,并提出了光谱定性分析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德国化学家本生和物理学家基尔霍夫合作设计并制造了第一台用于光谱分析的光谱仪,实现了从光谱学原理到光谱分析的过渡,产生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即光谱分析法。
19世纪后半期,人们又对光谱定量分析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1874年,洛克厄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结论,认为光谱定量分析只能依据光谱线的强弱。
到20世纪,用光电量度法测定了光谱线的强度,后来,光电倍增管被应用于光谱定量分析。
与此同时,光谱分析中的另一种方法即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的吸收光度法,也得到了发展。
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
电重量分析法首先兴起的是电重量分析法。
美国化学家吉布斯把电化学反应应用于分析化学中,用电解法测定铜,后来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中。
电重量分析法存在着耗时长、易氧化等缺点,化学家在研究中把物质的电化学性质与容量分析法结合起来,发展了一种新方法,这就是电容量分析法。
电容量分析法中发展较早的是电位滴定法,其后,极谱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也相继发展起来。
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基于色谱现象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认识到所谓色谱现象和分离方法有密切联系,而且对分离有重大意义。
他用这种方法分离了植物色素,并系统地研究了上百种吸附剂,奠定了色谱分析法的基础。
20世纪30年代,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合成树脂问世,解决了一系列疑难问题,提高了色谱分离技术。
由于单纯的分离意义不大,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将分离方法和各种检测系统联接起来,分离分析同时进行,于是人们设计和制造了大型色谱分析仪。
除了上述的方法以外,现代仪器分析法还有磁共振法、射线分析法、电子能谱法、质谱法等等。
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是根据被测组分的某些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特性,如光学的、电学的性质,进行分析检测的方法,因此,它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化学分析的范围和局限,成为生产和科学各个领域的工具。
分析化学中的分析是分离和测定的结合,分离和测定是构成分析方法的两个既相独立又相联系的基本环节。
分离是使物质纯化的一种手段,而纯化的背后是物质的不纯,是物质具有混合性。
我们知道,化学家所说的物质,指的是物质本身,是某种单质或化合物。
这里所说的物质本身,意思是以纯粹的形式存在的物质,没有其他物质混合于其中的物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纯物质。
可是,无论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制造的物质,都不是绝对纯的,绝对纯是达不到的,绝对纯只能在理论中或思想上存在。
因此,在化学分析中,首先遇到的矛盾就是纯与不纯的矛盾。
基本途径分离是纯化物质的一种手段。
分离一般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将所要分析的物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另一条则是将杂质提取出来。
这两条途径是同一原理的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它们互为正反,互为表里。
在分析化学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许多分离方法。
在古代,在酿造业中应用了蒸馏、结晶等分离手段;在近代,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分离方法,如沉淀分离、溶剂萃取分离、离子交换分离、电解分离等。
分离是有限度的。
有些混合物由于性质非常相似,分离非常困难,如果不分离,共存的组分又互相干扰。
在化学分析中,常常从分离操作中演变出其他方法,如掩蔽方法。
在仪器分析的发展史上,试样和试剂有不同的发展形式和内容。
在早期,需要分析的是自然物,如矿石和植物,这些就是试样,而与其发生作用,从而进行鉴别的主要是火。
后来,被分析的是溶液,与之发生变化的也是溶液,这时,试样和试剂都是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