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双棠赋第十二段赏析【南宋】张耒骈体文

合集下载

两赋原文及赏析

两赋原文及赏析

秋声赋欧阳修欧阳子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洌,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译文】欧阳子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萧萧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大海上)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铮铮,好像金属相击。

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听到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

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恍然大悟,叹道:“哦,原来这是秋天的风声呀,真令人伤感,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总是这样:它的色调凄凄惨淡,云气消失,烟霭飘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

鸣蛙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张耒骈体文

鸣蛙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张耒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 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 十一岁。
•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 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 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 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 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 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 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 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 《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 陈州。
• 《鸣蛙赋》用一连串比喻描写了众蛙的鸣声生动精彩。鸣蛙是春天的点缀,张耒在《鸣蛙赋》 写道:“夏雨初止,积潦过尺,有蛙百千,更跳互出。幸比新霁,夜月清溢,我劳其休,归偃 于室。一种对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的命力赞叹流露其间。作者又充满热情地描绘了蛙鸣:“于时 蛙鸣,若啸若啼,若诉若歌,若惧而悲,若喜而语,若怒而诟,若哕而呕,若咽而喇,瘖者之 呼,吃者之斗,或急或缓,或清或浊。若羌丝野鼓,杂乱无节兮,又似夫蛮歌獠语,诡怪之迭 作也。”
•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这首唐代贾弇的五绝《孟夏》,把 初夏时节,水乡江南的蛙声比作管弦之乐,萦绕耳际,令人浮想联翩。而吴融《阌乡寓居十 首·蛙声》:“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诗 中,蛙声如鼓,如若于月明人静之夜,用心谛听,更是胜于天籁。唐代文学家韩愈有诗曰: “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唐代张籍的《过贾岛野居》一诗中也说:“蛙声篱落 下,草色户庭间。”在诗人看来,蛙声和青草是隐士的标配。诗人韦庄的《三堂东湖作》中也 有诗句:“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在韦庄眼里,蛙声已成为诗人的伴侣。

超然台赋第十三段赏析【南宋】张耒骈体文

超然台赋第十三段赏析【南宋】张耒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超然台赋
第十三段
北宋 张 耒
作品赏析
•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前,来陈州与其弟 话别,张耒得以谒见苏轼,颇受青睐,自此便成为苏氏兄 弟的门下客,并在东坡引荐下,应举姑苏。熙宁六年(1073 年),即张耒二十岁时,由神宗亲策为进士,王安石负责提 举,授临淮(今安徽泗县)主簿,开始步入仕途。熙宁八年, 苏轼在密州修“超然台”,张耒应约写了《超然台赋》, 苏轼称他“超逸绝尘”,有秀杰之气,“其文汪洋淡泊, 有一唱三叹之声”(《答张文潜书》),这是他们诗文交往的 开始。与此前后,张耒与秦观、晁补之也有诗文唱和,结 为知交。
•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 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 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 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 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 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 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 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 《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 陈州。
提千乗之富彊兮,凭百胜而称雄。忽千年而何有 兮,哀墟庙之榛蓬。
……………………………………………………… ………………………………………………………
超然台位于山东诸城市内,为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任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太守时所建。 当时诸城西北墙上有“废台”,苏轼“增葺之”而成,“日与其僚,览其山川而乐之。”其弟苏 辙依据《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文意,命名曰“超然”,并作《超然台赋》予以赞咏。超 然,即超脱尘世、乐天知命的意思,后引发苏轼《超然台记》横空出世,成就千古名篇。

继别为宗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杨杰骈体文

继别为宗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杨杰骈体文

作品赏析
•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 其祭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 敬宗所以尊祖祢者也,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礼记•丧服小记》
• 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历代的周天子为 大宗,这些诸侯就是小宗。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 封为大夫,这些大夫为小宗,而诸侯则为其大宗。大夫也 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小宗。
• 宋熙宁末年(1077年),杨杰以母忧,归乡闲居,阅读藏经,遂归心淨土。据载,他既「悯诸众生,溺心五浊,轮转 无已,不知出离」;而见禅者又「视淨土为权教,妄生异见,深负诸佛大悲方便导引之心」,故决心以淨土为所归。 为此,他画阿弥陀佛像,「随身观念」。认为:「大愿圣人,从淨土来,来实无来。深心凡夫,往淨土去,去实无去。 彼不来此,此不往彼,而其圣凡会遇,两得交际者,何也?弥陀光明,如大圆月,遍照十方。」因此,「人若欲见安 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是知众生注念,定见弥陀。弥陀来迎,极乐不远。乃称性实,言非权教也」(《居士传》 卷二二)。这表明,他是禅淨双修的代表,故宗晓评述他「遵崇佛法,明悟禅宗,江西临济下棒喝承当之辈,犹谓常 流。复阐扬弥陀教观,接诱方来」(《乐邦文类》卷三)。他曾为王古的《淨土决疑集》作序,竭力宣扬淨土往生思 想。又临终说偈,表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 极乐。」(《居士传》卷二二)像他这样热心淨土往生的居士,在当时是比较突出的,所以宗晓认为,「本则士大夫 弘赞淨土,入正定聚者,唯公及王敏中侍郎二人而已」(《乐邦文类》卷三)。
THANK YOU!
• 《大传》曰:“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盖言诸侯绝宗,不可与族人齿也。是诸侯 以上无宗法可知矣。又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 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盖言宗法为公族卿大夫设也。诸侯之始封也,有人民、社稷之 寄,有朝觐、聘享、祭祀、省助之政,势不能自领其宗,而公族无统,国人不可得而治也。诸侯绝宗, 大夫不可得而祖也。故设宗法系之别子……是皆自继世诸侯言之者也。宗法尽于此,则知庶人以下无宗 法,又可知矣。盖天子、诸侯者,统夫人者也,非五宗之谓也。庶人者统于人者也,比闾族党之谓也。 刑不上大夫,而后豫制之以礼,故曰:宗法为公族卿大夫设也。古制废、贵贱殊势,宗法不可复行矣。 世儒守陈言而不察时变,乃比附曰:“天子,大宗也;诸侯,小宗也。入继大统者,不得顾私亲,此为 后之义也。”于乎!易父子之名,失君臣之义,礼乐不兴,刑罚失措,其必由此也夫。

喜晴赋第二段赏析【南宋】张耒骈体文

喜晴赋第二段赏析【南宋】张耒骈体文
• 《喜晴赋》先写雨晴之后的景象,再写在此之前暴雨肆虐给农田带来的极大的灾害,幸好雨已 过去,但灾情犹在。雨停天晴,作者的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忧民之情仍然流露于文字之中。 张耒作诗效法唐代新乐府的倡导者白居易、张籍,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甚多悯农之作,这种 精神也体现在他的这篇赋中。作者尚有一首《喜晴诗》:“朝看东南云物好,便有清风收浊潦。 吾欲天意将悔祸,约束蛟龙便粳稻。”便与这篇《喜晴赋》命意十分相似。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喜晴赋源自第二段北宋 张 耒作品赏析
• 据《尧典》、《吕刑》,羲氏、和氏分别为重氏、黎氏之后,当为两个氏族部落名,因其擅长 观测四时星象,故被尧委以重伍“羲”、“和”为尧天文历官,与太阳关系较为疏远。但《尚 书·夏书·胤征》却谓:“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 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侯承王命徂征。”
蚓安其穴,蜗不遗涎。还开通于滞湿,失沮洳之垫昏。 列缺弭鞭,丰隆偃麾。
……………………………………………………… ………………………………………………………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译:在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天台山,海水从南边流进这座山中 。在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个羲和国。这里有个叫羲和的女子,正在甘渊中给太阳洗澡。羲和 这个女子,是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于是羲和首先以日母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而前。她 是人类光明的缔造者,是太阳崇拜中至高无上的神。
作品赏析
• 《离骚》所载,羲和为为太阳驾车的神。“羲和”句历来为人喜好,羲和驾车扬鞭从东至西匆 匆疾驰,但很快又会从崦嵫山落入虞渊。屈原求帝陈辞心切,当傍晚时分来到昆仑悬圃后,想 趁天黑前赶赴天庭,于是开启异想,指挥神灵助佑实现理想,让日御羲和停挥长鞭,使时间静 止。

涉淮赋第二段赏析【南宋】张耒骈体文

涉淮赋第二段赏析【南宋】张耒骈体文

THANK YOU!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 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 十一岁。
•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 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 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 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 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 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 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 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 《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 陈州。
• 南宋年间,淮水洪泽湖以西干流大致与今天的淮河相似,下游流经今江苏省盱 眙县后折向东北,经淮安市于响水县南部的云梯关入海。当时沂河、沭河、泗 河都是淮水的下游支流。由于黄河“善淤、善决、善徙”,不仅多次从北岸决 口,淤积海河平原,河道向东北迁徙,而且也多次从南岸决口,淤积淮河平原, 河道向东南迁徙,夺淮河入黄海。黄河夺淮后,下游三角洲向东延伸了约 50km;淮河故道淤塞后,使淮河从入江水道入长江,使部分长江流域面积变 成淮河流域的面积。
作品赏析
•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今开封)守将杜充在河南 省汲县和滑县之间人为决堤,造成黄河改道,大部分黄水从泗水分流入淮;南 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南决,从此长期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淤泥使淮河 入海出路受阻,盱眙与淮安之间的洼地逐渐形成今洪泽湖,并冲淮南堤溢流坝, 沿三河入宝应湖、高邮湖,经邵伯湖由夹江在三江营入长江。

卯饮赋第二段赏析【南宋】张耒骈体文

卯饮赋第二段赏析【南宋】张耒骈体文

THANK YOU!
作品赏析
• 《卯饮赋》刻画曲生(酒曲,代指酒)“短脰魁腹兮,长喙旁啄,而椎髻上直”,亦酒亦人,栩栩 如生;又将饮酒喻为与曲生交游,“于是体之栗然寒者温,心之郁然结者散,已大忘于寒暑。
• 《唐摭言》这样记载李白的死:「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 入水捉月而死。」其神态何等浪漫潇洒。宋代欧阳修城外饮酒归来,头插野花,一派天真,全 无太守模样。陆游曾因礼教之压迫而忍痛牺牲他与唐婉的情爱,但酒酣耳热之时,他却是「半 醉行歌上古台,脱巾散发谢氛埃。但知礼岂为我设,莫管客从何处来」。明人徐渭饮酒时「科 头戟手,鸥眠其几」,如果此时有人呼他「老贼」,「饮更大快」。饮得酣畅时,不管是「衰 童遢妓」还是「屠贩田怡」,只要「操腥热一盛,螺蟹一提」,「敲门乞火,叫拍要挟,征诗 得诗,征文得文,征字得字」。
• 《卯饮赋》以对话方式 展开全文。“先生”本“落然四壁”、“四顾寒寂”、 “惘然而不自 得”,睹酒壶而“津津然有喜色”,童 子奉“曲生”以进而“欣然”有加,大赞“曲 生”“气 而表示“将旦旦与君周旋,既导君以良辰,又饯君以芳鲜”。行文活泼,形象生动。
• 魏晋与唐代虽然有过礼法淡薄、文人放纵自我生命的灿烂时光,但相对中国文人的整个生命历 程来说,这样的时代,实在是太短了。而发自文人人性深处的率真以及硬朗的人格,只有在他 们饮酒时才表现得特别充分。那酒中的豪情、酒中的长歌、酒中的飘逸、酒中的苍凉、酒中的 酣然,以千形万态表现着中国传统士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形象。皮日休的《酒箴》称:「酒之 所乐,乐其全真。」宋人李敬中说: 「若非杯酒里,何以寄天真?」这种杯酒中的「全真」、 「天真」实在是了解中国文人生命形态的重要内容。
国学 骈体文
卯饮赋
第二段
北宋 张 耒

放凫赋第十二段赏析【明代】周是修骈体文

放凫赋第十二段赏析【明代】周是修骈体文
交迴翔而返顧兮,若感恩而不捨。徐翀蜚乎雲霄 兮,遺餘音乎鉅野。
………………………………………………………
………………………………………………………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灼约,竹枝青青,三五只绿头 的鸭,从古典的诗中探出头来,吟哦之间,一股鲜活的色彩和春意顿时涌上心来。儿时,总以为 苏轼笔下的鸭是野鸭,长大才知道不是,而是肥头肥脑的家鸭。便觉蹊跷,这么美的诗,怎么能 钻出一群家鸭呢,岂不是毁了诗的意蕴,累了东坡的盛名?初唐的王勃是真正见过野鸭的,在鄱 阳湖边,滕王阁畔。落霞下,野鸭群飞,鄱阳湖,秋水荡漾,蓝天飘白云,泛霞戏波影。青年才 俊看痴了、望醉了,笔落文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从此,溢美于《滕王阁 序》中,流淌在历史长河之上。
国学 骈体文
放凫赋
第十二段
明代 周是修
作品赏析
• 凫,俗称“野鸭”,似鸭,雄的头部绿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 黑褐色,常群游湖泊中,能飞。
• 野鸭是水鸟的典型代表,野鸭是绿头鸭在北半球的俗名。野鸭属鸟 纲、雁形目、鸭科;其数量非常多,是多种野生鸭类的通俗名称, 有十余个种类。野鸭能进行长途的迁徙飞行,最高的飞行速度能达 到时速110公里。雌野鸭体型较小,体长50~56厘米,体重约1千 克;雏野鸭全身为黑灰色绒羽,脸、肩、背和腹有淡黄色绒羽相间, 喙和脚灰色,趾爪黄色。
• 他任王府纪普时,著《保国直言》和《贤王修己十箴》、 又有《戒惑箴》和《警随箴》
THANK YOU!
• 狭义的野鸭系指绿头鸭,别名为大绿头、大红腿鸭、大麻鸭等,是 最常见的大型野鸭、也是除番鸭以外的所有家鸭的祖先,是开展人 工驯养的主要对象。
作品赏析
• 秋末深冬,是野鸭出现的时节。薄雾绕河,秋凉如水,大 地一片萧瑟。它不顾寒凉,不顾寂寞,出现了。在晨雾缭 绕的河面,或是撩翅,或是凫水,或是什么也不干,浮在 水面,悠闲而自得。在青苔荡漾的池塘,在秋收后的稻 田中,亦步亦趋,寻觅、啄食农人遗漏的谷穗。在蒿草之 中,绿头,白羽,身体麻黄或者暗绿,衬着枯败的蒿草, 亮眼而鲜艳。随意一瞥,宛若见古典国画,白雪苍茫之处, 立一株红梅,令人惊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 骈体文
问双棠赋
第十二段
北宋 张 耒
作品赏析
• 海棠古有“花中至尊”“花贵妃”“花尊贵”“花中神仙”的美誉。宋代王禹偁的《商山海棠》有诗 云:“春里无劲敌, 花中是至尊”, 称海棠为“花中至尊”。南宋陈思在《海棠谱》序言中说:“梅花占于春前, 牡丹殿于春后, 骚人墨客特注意焉。独海棠一种, 风姿艳质, 不在二花之下。”海棠可与傲霜的梅花、国艳 牡丹媲美。宋朝, 海棠得到了皇帝的垂青, 因而被“列圣品, 题云章奎画, 炫耀千古, 此花使得显闻于时, 盛 传于世焉”。海棠乃“花中至尊”, 被君王贵族赏识, 植于家中。“花中至尊”与人中至尊相得益彰, 显示 出彼此的至尊地位。
盈我旨酒,会我宾客,一酌未举,俯仰而失事。至而惊 其初孰测,惟得与失相寻无极。
……………………………………………………… ………………………………………………………
唐玄宗将杨贵妃比作海棠, 据北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上皇登沉香亭, 召太真妃, 于时卯醉未 醒, 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 妃子醉颜残妆, 鬓乱钗横, 不能再拜, 上皇笑曰, 岂妃子醉, 是海棠睡未足 耳。”宋朝苏东坡借用唐明皇“海棠春睡喻贵妃”的典故, 也以海棠喻美人, 其诗曰:“只恐夜深花睡 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红妆”乃女人之妆, 以海棠为女人也。非止诗歌如此, 小说概莫能外, 《红楼梦》中的海棠更是寓意鲜明。
• 《问双棠赋》作于元符元年(1098年)作者被贬黄州时,文章将树木当作朋友,与双棠进行心灵的对话。 赋文追想当年在宛丘所植双棠,眷念之情油然而生:陆走千里,止于江滨。天星一周,穆然旧春。想见 吾棠,粲然含姿。俯睨旧堂,今居者谁?自己漂泊不定,而双棠依旧。
• 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 海棠似娴静的淑女,因此海棠集梅、柳优点于一身而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难怪唐明 皇也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了。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苏东 坡为之倾倒,有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因此海棠有雅号“解语花”。
• 海棠花常植人行道两侧、亭台周围、丛林边缘、水滨池畔等。海棠 迎风峭立,花姿明媚动人,楚楚有致,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 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在皇家园林中 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海棠花 常植人行道两侧、亭台周围、丛林边缘、水滨池畔等地。
图片欣赏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 之称,海棠素有“国艳”之誉,栽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 境。历代文人多有脍炙人口的诗句赞赏海棠。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 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 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
作者简介
•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 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 十一岁。
•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 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 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 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 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 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 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 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 《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 陈州。
作品赏析
• 历史上以海棠为题材的名画也不胜枚举,譬如宋代佚名《海棠蛱蝶 图》、现代大师张大千晚年画的《海棠春睡图》等等。
• 作者魂牵梦绕,只希望双棠无斧斤之虞。这好像是对一个老朋友的 慰问和牵挂。赋中还反复写到,当年在双棠下的欢乐情形,更增加 了这种感情的分量:“兴视吾棠,既葩而泽,乃沽我酒,又命我人。 期一醉于树间,聊快酬于芳春。”赋文流注着对植物双棠的深挚之 爱,不是将双棠当作外物来描绘,而是当作自己的挚友来对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