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常见问题解答五
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

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
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会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质量问题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钢筋锈蚀钢筋在混凝土中起到增强混凝土强度和抵抗拉力的作用。
当钢筋暴露在潮湿或氯离子等有害物质的环境中时,容易产生钢筋锈蚀的现象。
钢筋锈蚀会导致钢筋表面膨胀,破坏混凝土的密封性和协同作用,进而影响工程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防治措施:1. 选择合适的钢筋材质和表面处理方式,如采用不锈钢钢筋或表面镀锌的钢筋,可以有效降低钢筋锈蚀的风险。
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和密封性。
3. 采取防护措施,如施工后及时进行防水处理,避免水分的渗入。
二、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开裂。
常见的开裂形式包括塑性开裂、硬化收缩开裂等。
防治措施:1.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较大。
2. 采用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避免产生过多的应力。
3.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保持其湿润,避免早期干缩。
三、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强度是其最为重要的性能之一,如果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则会降低工程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防治措施:1. 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和质量,确保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搅拌、浇筑和养护等环节。
3. 进行强度检测和验收,及时发现和处理强度不达标的情况。
四、结构配筋不满足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配筋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的,如果结构配筋不满足要求,可能会导致结构的不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足。
五、混凝土质量不稳定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对于工程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如果混凝土的质量不稳定,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足。
钢筋混凝土的问答

钢筋混凝土的问答在建筑领域中,钢筋混凝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材料,它的身影随处可见,从高耸的摩天大楼到普通的居民住宅,从大型的桥梁到小型的涵洞。
关于钢筋混凝土,想必大家心中都有不少的疑问。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钢筋混凝土的世界,来解答一些常见的问题。
首先,什么是钢筋混凝土?简单来说,钢筋混凝土就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但抗拉强度较低;而钢筋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
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就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结构既能够承受压力,又能够抵抗拉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那么,钢筋混凝土是如何制作的呢?一般来说,制作钢筋混凝土需要先准备好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水和钢筋。
首先,将水泥、砂、石子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形成混凝土拌合物。
然后,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先把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绑扎或焊接,形成钢筋骨架。
接着,将混凝土浇筑到模具或模板中,使其包裹住钢筋骨架,并通过振捣等方式使混凝土密实,排除其中的气泡。
最后,经过养护,让混凝土逐渐硬化,达到规定的强度。
在钢筋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大家可能会关心它的强度问题。
钢筋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呢?首先,原材料的质量和配比是关键。
优质的水泥、合适级配的砂和石子,以及恰当的水灰比,都能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其次,养护条件也非常重要。
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养护,以保证水泥能够充分水化,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此外,钢筋的布置和数量也会对整体强度产生影响。
合理的钢筋布置能够有效地分担拉力,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有人可能会问,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裂缝吗?答案是有可能的。
但并非所有的裂缝都是危险的。
一些微小的裂缝,如收缩裂缝,在一定范围内是正常的。
然而,如果出现较大的裂缝,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裂缝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荷载过大、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
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

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
钢筋混凝土工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结构材料,但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
下面将就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1. 钢筋未按设计要求安装: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能会出现未按设计要求正确安装钢筋的问题。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结构强度不足,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承载能力。
为了避免钢筋安装质量问题,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并对安装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
2.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是钢筋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如果混凝土中水灰比过高或者石子粒径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或者易开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人员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3. 构件尺寸偏差过大: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构建尺寸偏差过大是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
如果构建尺寸偏差过大,可能会影响后续施工工序,甚至使整个结构失去稳定性。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施工人员在进行模板搭设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查模板和测量尺寸,确保构建尺寸的准确性。
5. 钢筋锈蚀: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钢筋锈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
如果钢筋发生锈蚀,会降低钢筋的强度和抗震性能,从而使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受到影响。
为了防止钢筋锈蚀,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防腐保护,如进行防锈涂覆、防锈剂浸泡等。
钢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解析

钢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解析钢筋施工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十二个方面,对钢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析并提供解决方法。
一、钢筋浆洗不彻底钢筋浆洗不彻底会导致钢筋表面附着的脱脂剂和杂质,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解决方法是增加洗涤次数,科学选用洗涤剂,确保完全清洗干净,并注意控制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
二、钢筋连接不牢固钢筋连接不牢固会造成施工中的结构问题。
解决方法是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如焊接、机械连接等,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连接,确保连接点坚固可靠。
三、钢筋错位钢筋错位会影响结构的正常运行,甚至引起安全事故。
解决方法是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错位问题。
四、钢筋锈蚀钢筋锈蚀是常见的问题,会导致结构强度下降。
解决方法包括做好预防措施,如正确选用钢筋材料、进行防锈处理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五、钢筋加工精度不高钢筋加工精度不高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解决方法是加强对工人技术水平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加工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六、钢筋混淆钢筋混淆是指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钢筋混在一起。
解决方法是严格执行构件标志和钢筋品种、规格的要求,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避免发生混淆问题。
七、钢筋嵌入混凝土不足钢筋嵌入混凝土不足会导致连接不牢固,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解决方法是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嵌入混凝土,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控制。
八、钢筋间距不均匀钢筋间距不均匀会影响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解决方法是使用合适的支撑和定位工具,对钢筋间距进行精确测量和调整,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九、钢筋弯折不规范钢筋弯折不规范会导致构件连接不紧密,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
解决方法是培训工人掌握弯折技术,使用合适的弯折设备和模具,确保弯折符合规范要求。
十、翻包错包翻包错包是指施工过程中将已经固定的钢筋包翻或错放的问题。
解决方法是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严格按照构件图纸和钢筋加工图要求进行操作,并做好质量检查。
钢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钢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第一节:钢筋浮露在钢筋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钢筋浮露。
由于浇筑过程中的不当操作或者振捣不到位,导致钢筋没有完全沉入混凝土内部,从而使其在结构表面浮露出来。
这会导致结构强度下降、耐久性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解决方法是在浇筑混凝土前,要进行充分的振捣,确保钢筋完全嵌入混凝土内部。
第二节:钢筋错位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钢筋错位。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钢筋的位置与设计要求不符。
这可能会导致结构强度不足、变形过大等问题。
解决方法是在施工前进行仔细的放样工作,确保钢筋的位置准确无误。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密切监控钢筋的位置,一旦发现错位问题,及时进行修复。
第三节:钢筋连接不牢固钢筋连接不牢固是常见的施工问题之一。
在连接部位,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钢筋的粘结性能可能不足,造成连接不牢固。
这会影响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解决方法是在钢筋连接处采用适当的连接件,如搭接板、连接套筒等。
保证连接牢固可靠。
第四节:钢筋锈蚀钢筋锈蚀是常见的问题,尤其在暴露于潮湿环境中。
钢筋锈蚀会导致钢筋的截面积减小,从而影响其强度和耐力。
解决方法是在施工前,在钢筋表面涂刷防腐涂料,以防止钢筋与外界环境接触,减少锈蚀的可能性。
第五节:钢筋加工误差在钢筋的加工制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可能导致结构的尺寸不准确,进而影响整体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解决方法是在加工前,要对钢筋的尺寸和弯曲程度进行精确测量,并采取适当的修整措施。
同时,加强与施工人员的沟通,确保加工过程中的精度要求得到满足。
第六节:钢筋绑扎不牢固钢筋绑扎的牢固性是确保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
如果钢筋绑扎不牢固,可能会造成钢筋的脱落或松动,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解决方法是在钢筋绑扎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绑扎工具和方法,保证绑扎点的紧固力,并在绑扎后进行检查,确保钢筋的牢固性。
第七节:钢筋数量计算错误在钢筋工作中,数量计算错误是常见的问题。
如果数量计算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材料的浪费或者施工过程中的不足。
钢筋工程常见问题答疑

钢筋工程常见问题答疑钢筋工程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大多数建筑工程都会涉及到钢筋的使用。
在钢筋工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疑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答疑解析,以便让您更好地了解钢筋工程。
什么是钢筋?钢筋是一种用于造建筑物或其它结构物的钢铁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用于加固混凝土构件,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
钢筋是由高品质的钢材制成,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延展性能。
钢筋的种类有哪些?钢筋根据生产工艺不同可以分为普通热轧钢筋和带肋热轧钢筋两种类型。
其中带肋钢筋又包括了Ⅰ、Ⅱ、Ⅲ型三种。
钢筋的分类根据其直径大小,钢筋又可以分为大型钢筋、中型钢筋、小型钢筋三种。
大型钢筋的直径在20mm以上,中型钢筋的直径在10mm-20mm之间,小型钢筋的直径在10mm以下。
钢筋在混凝土中起到的作用?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和韧性。
在混凝土构件受到外力时,钢筋会承担一部分拉力,防止混凝土因弯曲裂缝或破碎。
而当钢筋受到拉力时,混凝土会增加受压能力。
带肋钢筋有什么作用?带肋钢筋在混凝土中有更好的粘结力和防滑性,这样可以更好地起到加强混凝土的作用。
同时,根据肋筋的形状和数量的不同,可以根据需要的非线性和延性效应来设计建筑结构。
如何保证钢筋在施工过程中不锈?钢筋一旦出现锈蚀,就会大大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并加速混凝土结构的老化。
因此,保证钢筋不受锈蚀很重要。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持施工现场的干燥,及时覆盖钢筋,避免钢筋暴露在空气中,避免淋水和受潮。
同时,需要对钢筋进行表面喷涂或涂覆保护油漆等防腐处理。
如何对钢筋进行质量验收?钢筋的质量验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直径:需要测量并比对允许偏差。
2.公差:根据钢筋的等级进行验收。
3.每卷的数量:需要检查每卷钢筋的长度和直径是否符合规定。
4.视觉验收:通过肉眼观察钢筋的表面,看是否有裂痕,锈蚀,毛刺等。
钢筋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在钢筋施工中,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钢筋弯曲问题:钢筋在弯曲时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否则表面易产生裂纹、变形或弯曲度误差大等问题;2.错位问题:负责绑扎钢筋的工人要确保钢筋的错位符合设计要求;3.钢筋浪费问题: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对于不合格的钢筋不能滥用,要尽量避免浪费资源。
钢混叠合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钢混叠合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第一个常见问题是混凝土骨料沉积。
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流动
性较差或者振捣不充分,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骨料沉积不均匀。
这会影响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混凝土的配制工作,确
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在浇筑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第二个常见问题是钢筋锈蚀。
当钢筋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时,容易发生
锈蚀,从而降低钢筋的承载能力。
防治措施包括:在钢混叠合梁的设计和
施工过程中,合理选择钢筋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减少钢筋暴露的风险;在施工完成后,对钢筋进行防锈处理,如涂刷防锈漆或者使用防锈剂;加
强养护,保持结构的干燥状态。
第三个常见问题是构件连接不牢固。
钢混叠合梁是由混凝土和钢材组
合而成的,如果构件连接不牢固,会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
防治
措施包括:加强施工工艺控制,确保构件的准确安装;选择适当的连接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等;对连接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第四个常见问题是混凝土裂缝。
在使用阶段,由于受到荷载和温度变
化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容易发生裂缝。
这不仅影响梁的外观美观,还会
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混凝土的配制工作,提高混凝
土的抗裂性能;合理设置伸缩缝,以缓解混凝土的应力集中;进行及时的
维修和加固,防止裂缝的扩展。
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

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钢筋混凝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常见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是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配料比例不准确、水泥质量不合格、搅拌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前需要进行混凝土配料的试验,确保配料比例准确,并且使用符合标准的水泥。
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质量,确保混凝土充分搅拌均匀。
2. 钢筋锈蚀:钢筋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起到增强混凝土强度和抗拉强度的作用。
如果钢筋锈蚀,会导致钢筋的截面积减小,从而影响工程的承载力和耐久性。
防止钢筋锈蚀的方法包括采用防锈措施如施工过程中的钢筋防锈处理、保护层的设置和使用耐蚀性好的钢材。
3. 空鼓和裂缝:空鼓和裂缝是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空鼓通常是由于混凝土浇筑不均匀或养护不当造成的。
裂缝可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或荷载作用引起的。
防治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采用适当的浇筑工艺、养护工艺和使用合适的防裂措施,如控制混凝土收缩、设置合理的伸缩缝、提供适当的抗裂纤维等。
5. 基础不牢固: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基础应该是牢固的,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础不牢固可能会导致工程的下沉、断裂等问题。
防止基础不牢固的方法包括采用适当的基础设计和施工工艺,进行充分的基础处理,如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加固处理等。
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钢筋锈蚀、空鼓和裂缝、混凝土质量不均匀以及基础不牢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严格控制配料比例,进行钢筋防锈处理,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浇筑的质量,采取合适的基础处理等。
通过对这些质量问题的防治,可以保证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问题解答五第4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受弯构件斜裂缝发生前后构件内的应力状态有何变化?答:斜裂缝发生后构件内的应力状态有以下变化:(1)斜裂缝出现前,梁的整个混凝土截面均能抵抗外荷载产生的剪力V A,但在斜裂缝出现后,只有斜截面上端余留截面抵抗剪力V A,因此,开裂后混凝土所承担的剪应力增大了。
(2)斜裂缝出现前,各垂直截面的纵向钢筋的拉力T由各垂直截面的弯矩所决定,因此,T 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与弯矩图一致。
但从图4-4(c)可看到,斜裂缝出现后,截面B处的钢筋拉力却要承受截面A的弯矩M A(见式4-2),而M A>M B。
所以,开裂后穿过斜裂缝的纵筋的拉力突然增大。
(3)由于纵筋拉力突然增大,使斜裂缝更向上开展。
进而使受压区混凝土截面更加缩小。
因此,受压区混凝土的压应力值也进一步上升。
(4)由于纵筋拉力的突然增大,纵筋与周围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有可能遭到破坏而出现如图4-5(a)所示的粘结裂缝。
再加上纵筋“销栓力”的作用,可能产生如图4-5(b)所示沿纵筋的撕裂裂缝,最后纵筋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主要依靠纵筋在支座处的锚固。
如果构件能适应上述这些应力的变化,就能在斜裂缝出现后重新建立平衡,否则会因斜截面承载力不足而产生斜截面受剪破坏。
题图1 混凝土的粘结裂缝与沿纵筋的撕裂裂缝2.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通常有哪三种主要破坏形式,各有何特点?其承受剪力的大小和破坏性质如何?答: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有以下三种主要破坏形式。
(1)斜拉破坏当剪跨比λ较大时(一般λ>3,均布荷载下为跨高比l/h>9),常为斜拉破坏。
这种破坏现象是斜裂缝一出现就很快形成一条主要斜裂缝,并迅速向受压边缘发展,直至将整个截面裂通,使构件劈裂为两部分而破坏。
其特点是整个破坏过程急速而突然,破坏荷载比斜裂缝形成时的荷载增加不多。
斜拉破坏的原因是由于余留截面上混凝土剪应力的增长,使余留截面上的主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剪压破坏当剪跨比λ适中时(一般1<λ≤3,均布荷载下为跨高比3<l/h≤9),常为剪压破坏。
这种破坏现象是当荷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多条斜裂缝中的一条形成主要斜裂缝,该主要斜裂缝向斜上方伸展,使受压区高度逐渐减小,直到斜裂缝顶端的混凝土在剪应力和压应力共同作用下被压碎而破坏。
它的特点是破坏过程比斜拉破坏缓慢些,破坏时的荷载明显高于斜裂缝出现时的荷载。
剪压破坏的原因是由于余留截面上混凝土的主压应力超过了混凝土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的抗压强度。
(3)斜压破坏当剪跨比λ较小时(一般λ≤1,均布荷载下为跨高比l/h≤3),常为斜压破坏。
当集中荷载距支座较近时,斜裂缝由支座向集中荷载处发展,支座反力与荷载间的混凝土形成一斜向受压短柱,随着荷载的增加,当主压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时,短柱被压碎而破坏。
它的特点是斜裂缝细而密,破坏时的荷载也明显高于斜裂缝出现时的荷载。
斜压破坏的原因是由于主压应力超过了斜向受压短柱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上述三种主要破坏形态,就它们的受剪承载力而言,斜拉破坏最低,剪压破坏较高,斜压破坏最高。
但就其破坏性质而言,由于它们达到破坏荷载时的跨中挠度都不大,因而均属脆性破坏,其中斜拉破坏的脆性更突出。
3.影响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答:影响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剪跨比λ、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ρ。
(1)剪跨比λ对梁顶直接施加集中荷载的无腹筋梁,剪跨比λ是影响受剪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
随着剪跨比的增大,破坏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梁的受剪承载力明显降低。
小剪跨比时,大多发生斜压破坏,受剪承载力很高;中等剪跨比时,大多发生剪压破坏,受剪承载力次之;大剪跨比时,大多发生斜拉破坏,受剪承载力很低。
当剪跨比λ>3以后,剪跨比对受剪承载力无显著的影响。
(2)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强度反映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因此,直接影响余留截面抵抗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的能力。
试验表明,受剪承载力随混凝土抗拉强度f t的提高而提高,两者基本呈线性关系。
梁斜截面破坏的形态不同,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也不同。
λ=1.0时为斜压破坏,直线的斜率较大;λ>3时为斜拉破坏,直线的斜率较小;1.0<λ<3.0时为剪压破坏,其直线的斜率介于上述之间。
(3)纵筋配筋率ρ增加纵筋配筋率ρ可抑制斜裂缝向受压区的伸展,从而提高骨料咬合力,并加大了剪压区高度,使混凝土的抗剪能力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纵筋的销栓作用。
总之,随着ρ的增大,梁的受剪承载力有所提高,但增幅不大。
4.当斜裂缝出现之后,和斜裂缝相交的腹筋,通过哪几个方面发挥其抗剪作用?答:当斜裂缝出现之后,和斜裂缝相交的腹筋,就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其抗剪作用:(1)与斜裂缝相交的腹筋本身能承担很大一部分剪力。
(2)腹筋能阻止斜裂缝开展过宽,延缓斜裂缝向上伸展,保留了更大的剪压区高度,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受剪承载力V c 。
(3)腹筋能有效地减少斜裂缝的开展宽度,提高斜截面上的骨料咬合力V a 。
(4)箍筋可限制纵向钢筋的竖向位移,有效地阻止混凝土沿纵筋 的撕裂,从而提高纵筋的“销栓作用”V d 。
5.有腹筋梁的斜截面剪切破坏有哪三种主要的破坏形态。
答:有腹筋梁的斜截面剪切破坏与无腹筋梁相似,也可归纳为斜拉破坏、剪压破坏和斜压破坏三种主要的破坏形态。
(1)斜拉破坏。
若腹筋数量配置很少,且剪跨比λ>3时,斜裂缝一开裂,腹筋的应力就会很快达到屈服,腹筋不能起到限制斜裂缝开展的作用,从而产生斜拉破坏。
(2)剪压破坏。
若腹筋数量配置适当,且剪跨比1<λ≤3时,在斜裂缝出现后,由于腹筋的存在,限制了斜裂缝的开展,使荷载仍能有较大的增长,直到腹筋屈服不再能控制斜裂缝开展,而使斜裂缝顶端混凝土余留截面发生剪压破坏。
(3)斜压破坏。
当腹筋数量配置很多时,斜裂缝间的混凝土因主压应力过大而发生斜向受压破坏时,腹筋应力达不到屈服,腹筋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
6.何谓剪跨比?影响有腹筋梁受剪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答:剪跨比λ是剪跨a 和截面有效高度0h 的比值,即λ=a/ 0h 。
在此a 为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的距离。
对于承受均布荷载的梁,剪跨比的影响可通过跨高比l/ h 来表示。
凡影响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的因素,如剪跨比、混凝土的强度和纵向钢筋用量,同样影响有腹筋梁的受剪承载力。
对有腹筋梁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腹筋用量。
箍筋用量以配箍率ρsv 来表示,它反映了梁沿纵向单位水平截面含有的箍筋截面面积。
7.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有何作用?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保证的?答: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适用条件的作用是防止发生斜拉破坏与防止斜压破坏。
防止发生斜拉破坏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保证的:腹筋间距s ≤m ax s ;配箍率sv ρ≥m in ,sv ρ;防止斜压破坏主要是从构件截面尺寸或混凝土强度等级来保证的。
8.什么是抵抗弯矩图?它与弯矩图的关系如何?答:抵抗弯矩图又称材料图,简称M R 图,就是以各截面实际纵向受拉钢筋所能承受的弯矩为纵坐标,以相应的截面位置为横坐标,作出的弯矩图。
图形上的各纵坐标就是各截面实际能够抵抗的弯矩值,它可根据截面实有的纵筋截面面积求得。
M R 图代表梁的正截面的抗弯能力,因此在各个截面上都要求从不小于M ,所以与M 图是同一比例的M R 图必须将M 图包括在内,以满足受弯承载力的要求。
M R 图与M 图越贴近,表示钢筋强度的利用越充分,这是设计中力求做到的一点。
与此同时,也要照顾到施工的便利,不要片面追求钢筋的利用程度以致使钢筋构造复杂化。
9.什么是钢筋的“充分利用点”与钢筋的“理论切断点”?纵筋切断时如何保证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纵筋弯起时如何保证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答:一根钢筋的强度需要充分发挥的点称作该钢筋的“充分利用点”,这根钢筋如果变化,就会导致该正截面抗弯要求不满足。
一根钢筋的不需要点也称作该钢筋的“理论切断点”;因为对正截面抗弯要求来说,这根钢筋既然是多余的,在理论上便可予以切断。
纵筋切断时为保证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规范作出如下规定:(1)钢筋的实际切断点应伸过其理论切断点,延伸长度l w 不小于20d (d 为切断钢筋的直径)。
(2)钢筋的充分利用点至该钢筋的实际切断点的距离l d 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当d c /γV V <时,l d ≥1.2l a当d c /γV V ≥时,0a d 2.1h l l +≥式中 l a ——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在设计中必须同时满足l w ,l a 的要求。
必须注意,纵向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区切断,因为切断处钢筋面积骤减,引起混凝土拉应力突增,导致在切断钢筋截面过早地出现斜裂缝。
此外,纵向受拉钢筋在受拉区锚固也不够可靠,如果锚固不好,就会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至于支座处承受负弯矩的纵向受拉钢筋(例如悬臂梁、伸臂简支梁和连续梁),为节约钢筋,必要时可按弯矩图的变化将理论上不需要的钢筋切断。
弯起纵筋时为保证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必须将该钢筋伸过其充分利用点至少0.5h 0的地方才能弯起。
以上要求可能有时与腹筋最大间距的限制相矛盾,尤其在承受负弯矩的支座附近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其原因是由于用一根弯筋同时抗弯又抗剪而引起的。
我们知道,腹筋最大间距的限制是为保证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而a ≥0.5h 0的条件是为保证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
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可以在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前提下(即纵筋的弯起满足a ≥0.5h 0),用单独另设斜钢筋的方法来满足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要求。
10.钢筋表有哪些内容?如何计算钢筋长度?答:钢筋表是列表表示构件中所有不同编号的钢筋种类、规格、形状、长度、根数、重量等;主要为下料及加工成型用,同时可用来计算钢筋用量。
编制钢筋表主要是计算钢筋的长度,钢筋长度的计算方法为:题图10-1直钢筋计算规则(1)直钢筋计算(图4-31)。
其总长为实际长度,即钢筋两端弯钩外缘之间的距离 ,再加上两端弯钩长(如人工弯钩取5d )。
在图中,直段上所注尺寸只是实际长度。
(2)弯起钢筋计算(题图4-10-2)。
弯起部分的高度以钢筋外皮计算,即从梁高中减去上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水平段长度和斜段长度按图中所示计算。
(3)箍筋计算(题图4-10-3)。
一般注内口尺寸,箍筋内口尺寸即构件截面外形尺寸减去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箍筋内口高度也即是弯起钢筋的外皮高度。
箍筋的弯钩长可按图4-10-3取值。
10-2弯起钢筋计算规则¡Ý111题图10-3 箍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