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个大众化的口号,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一直贯彻的宗旨。

这个口号表达了共产党人的一个信条——为人民服务。

为什么共产党人要为人民服务呢?因为共产党人相信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天下一切事业都是为了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同人民心连心,才能真正地为人民谋利益。

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们能够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涵,认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们感恩、奉献的品质,涵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们了解“为人民服务”;2.让学生们认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们感恩、奉献的品质;4.涵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模式1.情境模式: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为人民服务”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行为。

2.体验模式:通过各类互动游戏、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为人民服务”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3.探究模式:通过分析案例、模拟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们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如何为人民服务,实践中如何坚守“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四、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法:教师让学生们观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然后通过互动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对“为人民服务”这个概念形成初步认识。

2.分组合作法:教师通过分组力量的方式,鼓励学生们思考参与到各类游戏、讨论等课堂互动环节中,让学生们尽情发挥,体验“为人民服务”的快乐和成就感。

3.问题导向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分析案例,让学生们对“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为更加具体化,同时对“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和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前,可以选取一些能够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图片、视频,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出“为人民服务”的话题。

2.了解基本内涵教师通过简短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们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涵,并总结出相关的关键词汇,例如忠诚、奉献、责任等。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部编版)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部编版)

【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够正确书写“革命、解放”等词语。

2.使学生能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一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够正确书写“革命、解放”等词语。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教具准备: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图片,课件。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教师:同学们,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照片,看一看他们都在做什么?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谁?(学生观看图片。

) 学生回答: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人民,是为了人民能够更加幸福地生活。

教师:对,为人民服务,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为了人民,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的甚至连生命都可以牺牲,他们是最让人感动的人。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新课《为人民服务》。

教师板书题目,学生一齐朗读题目。

(板书:为人民服务)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1)课件1: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

2.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2)课件2:《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即席讲话。

因为当时的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困难,打败日本侵略者。

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要求】1、自学本课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3、深入阅读理解,体会文章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逐层论述的思路。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一、发谈话,引出课题你听过“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吗?对这句话你了解多少?(挖掘学生已知,自然引入,利于找准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学习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

2、再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进一步认识:⑴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自由交流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初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⑴交流收集到的议论文写作常识性材料,了解文章论述上的特点,通过读书,加深体会。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所在,但读书活动不是机械的照本宣科或简单重复。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读书的目的性,在读书中理解,在读书中提高,在读书中体验。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1、把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2、填空,并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二、理清文章思路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小学六年级下语文12《为人民服务》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

小学六年级下语文12《为人民服务》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

小学六年级下语文12《为人民服务》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12为人民服务【教材分析】《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

“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语言。

“为人民服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被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口号加以使用。

▶教学目标1.会写“革、彻”等10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25个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2.阅读理解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可结合文章的背景,品悟“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可以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文体了解了解议论文的写法。

本文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

通过品读通俗、自然、朴实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分论点的含义,让学生到每一个分论点均揭示了“为人民服务”的深意,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这种文体,以及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革、彻”等10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2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为人民服务 第2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为人民服务 第2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学习作者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述了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以及毛泽东主席对雷锋的评价和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学习。

2. 生字、新词:掌握生字、新词,理解其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语法知识:学习“因为……所以……”的用法,能进行简单的句子仿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因为……所以……”进行句子仿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雷锋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雷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画出不懂的生字、新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新词,示范“因为……所以……”的用法。

5. 实践演练:让学生运用“因为……所以……”进行句子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1. 《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2. 课文结构:引子——正文——结尾3. 生字、新词:雷锋、榜样、因为、所以等4. 语法知识:“因为……所以……”的用法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生字、新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第1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入1.同学们,把这些词读准确。

(出示PPT)哀思、剥削、炊事员、李鼎铭、精兵简政点拨:A“剥削”是个多音字;bāo: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皮。

~花生。

bō:用于复合词:~夺。

~削。

~落。

~蚀。

生吞活~。

另一个读音叫“xiao”,组词(削铅笔)齐读。

B什么是“鼎”(“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

也有方形,四足。

)(出示古文字及其)鼎这个生字特别难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第六笔是什么?这个鼎的部首是目,第六笔是竖折折,一笔写成。

右边相对应的就不是一笔了,那可要分成三笔写,竖,横,竖,最后是横折。

看到这个“鼎”,能说说与它有关的成语吗(三足鼎立、鼎鼎大名、人声鼎沸、一言九鼎。

)在课文中写一个带“鼎”字的成语。

注意把“鼎”的笔画笔顺写正确。

2.同学们,这些词语出自一篇课文:《为人民服务》。

翻开第12课。

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是议论文。

(板书:议论文)二、整体感知,提纲挈领1.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篇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在第1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个观点,能找出来吗?2.出示PPT,全班齐读。

3.对比体会:A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B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这一句话在表达上面很特别,哪一句说得更严密?4.师:加上这两个表示事物达到极致的词,再次强调我们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5.既然提出了观点,毛主席就得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

请大家快速浏览第2到第5自然段,说一说毛主席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温馨提示:学好议论文有个规律:议论文的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

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最新7篇

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最新7篇

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最新7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思路这篇文章出自毛泽东1944年的一次演讲,影响很深远。

教法上以朗读体会、比较鉴赏为主。

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初步领会讲演稿的特点。

2.通过熟读背诵,领略毛泽东政论文的语言风格。

3.结合文章和自己的阅历,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60多年前,一个烧炭战士因炭窑倒塌而牺牲,让一代伟人吟诵出光焰万丈的名篇,它照耀了过去也温暖着今天。

这就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普通士兵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为人民服务》的讲话。

(二)整体把握1.从演讲思路上切入:毛泽东那天讲话时手里没有讲稿,却思路严谨。

朗读课文,说说他讲话的主旨是什么,有哪几个要点,观点和材料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明确:(1)讲话主旨:为人民服务。

鲜明集中的主题(话题),是演讲成功的首要因素。

(2)找段落中心句:演讲稿的中心句多在每段开头,但又不绝对。

本文三、四两段首尾句都是中心句。

(3)明确文章思路:本文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展开。

因前两者不证自明,故怎么办是重点。

文章围绕哀悼的话题,层层递进,构成了严谨的总分总结构。

严谨的结构是演讲成功的重要保证。

2.从人称代词上切入:本文的人称代词和指称人的名词用得较多也很有分寸。

如:我们(的队伍)、人民、张思德、李鼎铭、替法西斯卖力的(人)、别人、你、他、中国人民、他们、全民族、老百姓、村上的人。

称呼背后体现着作者的阶级分析思想、革命策略和党的方针政策,也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语言策略。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揣摩体会不同词语背后的感情色彩。

3.从文本比较上切入:本文与《纪念白求恩》有何异同?小组讨论,作多角度探究比较:相同点:①体裁都是议论文(演讲);②时间都在抗战时期;③都用了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④都是红色经典著作。

不同点:①时间背景;②对象;③场合;④听众;⑤方式;⑥开头结尾;⑦语言风格。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完整版

一师一优课材料(6)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利用课后注释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养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培养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1.作者介绍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

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

古书中有他御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

然而现实中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

《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

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

《列子》共八卷,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也有人认为,《列子》一书并非列御寇所作,可能是后人假托的。

2、初步感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3、主要内容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4、回答问题(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2)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2.为人民服务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革、彻、迁”等10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5.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
难点
了解课文的各个层次是如何围绕课文中心展开论述的。

第一课时
1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

2. 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分
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播放一些各行各业劳动图片【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课题前,先来看一
些照片,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
这样做,为了谁?
生:好。

师:(观看完图片后)看了这些这些图片,他们
那样子做到底是为了谁?说说理由。

生:他们那样做是为了人民。

为了人民能够更
以图片导入,创设
出那些默默为人民服
务的人默默奉献的氛
围,学生初步感受情
感,激发学习兴趣。

2
加幸福地生活。

师:对,为人民服务。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为了人民,他们不怕苦,不怕累。

有的甚至连生命都可以牺牲。

他们都是最让人感动的人。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第12课《为人民服务》。

(板书:为人民服务)
新课
教学
()分
钟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3、4】毛
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字润之,笔
名子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
家。

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
庭。

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
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
3
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

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3.人物介绍【出示课件5】
张思德: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贫苦农民家庭。

1933年加入红军。

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

1935年,他跟随红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负过伤。

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

1944年,张思德接受上级的烧炭工作。

9月5日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

中午时分,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4
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

时年29岁。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随机指导。

(1)【出示课件6】读词语:鸿鼎旺炊
剥削兴旺解放哀思炊事员
死得其所精兵简政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出示:这里重点演示了“鼎”字的书写,运用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
5
白板里的笔画书写,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掌握正确的笔顺。

理解“鼎”的意思,用“鼎”可以组哪些词语,随机出示“一言九鼎、鼎鼎大名、三足鼎立”等词。

让学生不仅掌握其形、并且通过组词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四、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出示课件7】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指名说一说段落意思。

学生阅读后讨论完成预设:【出示课件8】
第一方面: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第二方面: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教师点拨第2自然段,并进行朗读指导,尝试背诵第2自然段)来介绍张思德为人名服务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