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不断增加。

骨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其术后感染率与治疗难度较高。

本文介绍一例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分析及护理措施。

病例概述:该患者为一58岁男性,因左膝骨盆骨折进行开放性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

术后第六天出现发热、局部皮肤红肿和渗液,经细菌培养检测显示感染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埃希氏菌,两者均为多重耐药菌株。

治疗方案:该患者进行了手术切开引流、贴敷敷料等治疗措施,但感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经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定了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并于术后第20天开始进行抗生素治疗。

同时,患者进行了免疫调节治疗,以增强免疫力。

护理措施:1.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各项治疗措施,监测患者病情并及时反映给医生。

2.协助医生进行患者的伤口护理,监测患者的伤口情况和渗液情况。

3.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及时进行退热治疗。

4.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支持。

5.患者应静卧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减轻手术创伤。

6.注意环境清洁卫生,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总结: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一种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了很大影响。

针对此种病情,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免疫力,控制感染的发展。

同时,加强环境清洁卫生等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了多重耐药菌,其中约有数十万人因此丧生,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监测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现状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于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复杂,监测方法与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更好地应对这一威胁。

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害,认识到防控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提高防控措施的执行力,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研究目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现状,探讨有效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揭示多重耐药菌感染对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强调防控措施的重要性,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提高公众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知水平,加强对该类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的研究,希望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推动医疗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1.3 研究意义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现状及监测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传播规律和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一、引言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医院感染,并且由于其耐药性强,治疗难度大,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骨科手术术后感染是制约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而多重耐药菌感染则使得治疗更加困难,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治疗的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针对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病例分析1. 患者基本情况患者为一名65岁男性,因右侧股骨颈骨折入院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后第12天出现发热、肿胀、疼痛等症状,术后感染症状明显,并且切口渗出大量脓液。

经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发现感染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且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2. 感染处理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首先进行了手术创面的局部清创,并对创面进行了脓液的培养和药敏试验。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了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查看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免疫功能状况等,以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3. 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停用了对该菌株耐药的抗生素,并改用对该菌株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患者进行了感染病原体的消毒灭菌治疗,保持创面的清洁干燥,并定时更换敷料,以减少病原菌的感染和传播。

4. 防治并发症在抗感染治疗的对患者进行了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特别是对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进行了重点监测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护理研究1. 创面护理在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中,创面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严格执行创面的清洁消毒,保持创面的干燥清洁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敷料污染和细菌滋生,对于创面分泌物的处理要规范且及时,减少细菌对于创面的侵袭。

2. 个人防护在处理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避免交叉感染,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止感染的传播。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首先,医院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来追踪和记录多重耐药菌感染。

这可以包括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耐药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进行共享。

此外,医院还应监测多重耐药菌的类型和分布情况,以便了解哪些病房和科室容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

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分析时,医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医院可以分析患者的临床数据和感染病例的特征。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程、症状和治疗历史等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患者的风险因素和易感因素。

这有助于指导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决策,并预测可能的并发症和治疗效果。

其次,医院可以分析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和耐药性发展趋势。

通过检查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频率和使用模式,可以了解抗生素在医院中的滥用情况以及多重耐药菌产生的原因。

此外,还可以对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扩散方式进行分析,以防止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最后,医院可以对抗生素的使用政策和感染控制措施进行评估。

通过对医院内部感染控制政策和措施的分析,可以确定哪些政策和措施对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哪些需要进行改进。

这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感染控制水平,防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监测和分析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仅仅依靠单一的监测手段是不够的,需要综合运用临床数据分析、抗生素使用分析和感染控制政策评估等方法来全面了解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只有持续地加强监测和分析,才能有效防控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医院感染,它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性菌株的出现,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和护士们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一例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分析,探讨其护理研究及处理方法。

病例概述:某医院骨科病房收治了一位55岁男性患者,因髋关节退行性疾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术后感染症状,包括局部红肿、渗液增多,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

经过相关检查和培养,确认患者感染了多种耐药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由于这些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使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病情一度加重,需要进行抢救性手术和联合抗生素治疗。

护理过程及研究:1. 严格隔离措施: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需要进行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护理人员需要穿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和隔离衣,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程序,避免将菌株带给其他患者或者医护人员。

2. 定期换药和伤口护理:对于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及时并正确的伤口换药和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更换患者的伤口敷料,定期进行伤口冲洗和消毒,避免细菌在伤口内繁殖和感染扩散。

3. 营养支持和免疫增强: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往往病情严重,抵抗力较差,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和免疫增强。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补充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和吸收。

护理人员还需要教育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

4. 心理疏导和支持: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结语: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而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复杂而细致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病例分析PPT课件

一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病例分析PPT课件
由于治疗难度大、病程延长,患 者的医疗费用也会相应增加。
防治策略与建议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管理,提 高医生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规范性。
提高免疫力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应该 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免疫力。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诊断结果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 果和流行病学调查,对该病例进行了 综合分析和诊断。
诊断结论
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为该患 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菌 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方法等。
确诊该患者感染了多重耐药铜绿假单 胞菌,需要及时治疗。
PART 04
治疗过程与效果
患者姓名:张三
01男
03
04
籍贯:江苏南京
职业:退休工人
05
06
住院时间:2023年2月1日至2023年3月1 日
病情概述
01
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 症状包括咳嗽、咳痰、 发热和呼吸困难。
02
03
入院后,医生通过痰培养 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并证 实为多重耐药菌株。
患者经过一系列抗菌药 物治疗后,病情未见明 显好转。
医院应该加强消毒和隔离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医护 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总结
诊断过程
实验室检测、药敏试验及鉴别 诊断。
转归
患者病情变化、治愈或死亡情 况。
病例概述
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 感染部位及症状。

ICU多重耐药菌

ICU多重耐药菌

1. Graziani 1988; 2. Matzke 1986; 3. Albanese 2000; 4. Georges 1997; 5. Lamer 1993; 6. Daschner 1987; 7. Blevins 1984; 8. Wilson 2000; 9. Stahl 1987; 10. Wise 1986; 11. Frank 1997; 12. Lovering 2002; 13. SmPC; 14. Gee 2001; 15. Gendjar 2001.
头孢哌酮舒巴坦3.0q12h联合利奈唑胺600mgq12h
抗菌素调节治疗12天 肺部影像
头孢哌酮舒巴坦3.0q12h联合利奈唑胺600mgq12h
治疗调节?
根据痰培养调节抗生素,继续头孢哌酮舒巴坦 3.0q12h
暂停利奈唑胺治疗
抗菌素调节治疗12天 12.26-1.7 血小板
3 00 2 50 2 00 1 50 1 00
小结
患者老年男性,基础状况差,合并脑梗塞,四 肢肌力差,卧床休息,咳嗽能力差,肺部感染 重复发作
利奈唑胺(斯沃)对阳性球菌特别是院内获得 性多耐药阳性菌有强大的治疗效果
利奈唑胺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讨论
1.肠球菌的发病状况及现在的 治疗状况
2.临床常见的治疗耐药G+球菌 的安全性分析及组织分布状况
同时行气管切开术
抗菌素调节治疗12天 12.26-1.7 体温
38.5
38
37.5
37
36.5
36
35.5
35
12.26 12.27 12.28 12.29 12.3 12.31
1.1
1.2
1.3 1.4
1.5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相关护理研究,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病例概况该病例为一名60岁男性患者,因右侧骨折进行了骨科手术,术后出现感染症状。

经细菌培养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感染。

2. 感染原因该病例感染的原因主要是手术创口感染和院内细菌感染。

手术创口的感染可能是由于手术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术后伤口护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

而院内细菌感染则可能源于医院环境、医护人员接触等因素。

3. 感染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为常见的致病菌,且在医院环境中易产生耐药性。

在该病例中,这两种细菌均表现出了多重耐药的特点,使得治疗变得异常困难。

4. 感染治疗该病例经过长期的治疗,采用了联合用药治疗方法,包括利奈唑胺、头孢聚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

经过数月的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感染才得到了控制。

二、护理研究1. 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在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要加强对感染防控的重视。

包括手术前的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术后创口的有效护理等方面,都要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避免感染的发生。

2. 规范用药管理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并要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敏感性监测。

针对不同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联合用药治疗,避免对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

3. 加强院内环境消毒医院环境是细菌感染的重要来源,因此要加强对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管理。

特别是手术室、骨科病房等重点区域,要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杜绝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4. 做好患者的个体化护理针对骨科患者的个体特点和手术情况,要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包括术后创口护理、皮肤清洁消毒、营养膳食等方面,都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患者持续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4月 12日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到38.5,查血常规结果回 报:白细胞:7.3*109/L,中性:91.1%。复查胸片结 果回报:双侧胸腔积液,右侧为甚。给与停用利奈唑 胺,加用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


2013年4月14日夜间再次出现高热,体温波动在
38度至38.8度,给予对症治疗及冰毯物理降温,于凌

2013年4月2日血常规结果回报:白细胞:
12.64*109/L,中性:93.7%,肝肾功能结果:白蛋白:
30.7g/L。电解质结果未见异常。依据胸片结果回报,
患者下肺出现ARDS,全身出现水肿,可加用白蛋白,
加强利尿,治疗上停用去甲万古霉素,改用利奈唑胺
抗球菌治疗,并继续应用美罗培南。

多重耐药菌 病 例 分析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呼吸科
病例内容概要
患者薛某,男,87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20余年, 加重2天入院。入院时查体:P100次/分BP 140/90mmHg, 神志清楚,言语欠流利。口唇无紫绀。桶状胸,双肺呼吸 动度减弱,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 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100次/分,律 齐,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右下肢股骨大转子处可见一 长约10cm手术瘢痕,愈合良好。双下肢肌力5-级,病理征 未引出。
心房 纤颤

5、高血压3级(很高危)

6、陈旧性脑梗塞

7、脑出血后遗症期

8、右侧股骨头置换术后

9、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10、脑萎缩
入ICU后给予心电监护,持续心率、血压、呼吸、氧饱和 度监测。给予复查凝血四项、电解质、血气分析、肝肾功 能。
患者双肺可闻及大量哮鸣音,血氧饱和度84%,给予氢化 可的松解痉止喘,因患者心率快,继续给予多索茶碱应用, 同时继续应用沙丁胺醇。若不能纠正低氧血症,必要时给013年4月7日给予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应用无创 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8%之间。 查血气:pH:7.475, PCO2:39.8mmHg, PO2:60mmHg, BE:6mmol/L,SPO2:92%。于4月9日再次复查血常规 结果回报:白细胞:9.95*109/L,中性:93.5%,肝 肾功能结果回报:白蛋白:34.8g/L,肾功能未见异常。 电解质结果未见异常。患者痰液由黄色转变为白色痰, 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数值降至正常,减少抗菌素用量, 停用美罗培南。
入院诊断: 1、肺部感染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律失常 心房纤


4、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5、陈旧性脑梗塞

6、脑出血后遗症期

7、右侧股骨头置换术后

8、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9、脑萎缩
诊疗经过: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既往史结合相关检查,认 为患者诊断明确,给予内科护理常规,II级护理,低 盐低脂饮食,吸氧、心电监护。给予消炎抗感染(头 孢孟多酯、阿奇霉素)止咳化痰平喘、抗血小板聚集、 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多次出现病情加 重,真菌感染,给予加用消炎抗感染,抗真菌等治疗。 患者近几日出现烦躁,咳嗽、咳痰,喘憋、呼吸困难, 喉中痰鸣,难以自行咳出。心电监护示:查体:心率 92-145次/分,SPO2>90% 听诊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 音及湿性罗音。心音强弱不等,杂音未及。腹平软, 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未引出。急 查床旁胸片示:左肺大片密度增高影。血常规示: WBC 24.72*109/L,N 91.5%;患者喘憋明显,烦躁, 拒绝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考虑患者有脓毒血症,
患者5月6日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38.5度,因持续 呼吸机辅助呼吸近1月,不除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痰培养结果回报为假产碱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 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敏感,再次调整抗生素为头孢哌 酮舒巴坦钠。
谢谢聆听! Thank You!
晨1:00血氧饱和度下降至45%,血压下降至80/50
mmHg,给予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
病情逐渐平稳。后患者持续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患
者近期痰培养结果回报为莫拉氏菌,停用卡泊芬净。


2013年4月17日血常规结果回报:白细胞:
5.17*109/L,中性:59.2%。真菌涂片:未找到真菌。

2013年3月27日痰培养结果:屎肠球菌,对万古
霉素敏感,痰涂片找到真菌孢子,3月28日痰涂片未
找到真菌,患者应用美罗培南后体温下降明显,继续
应用。
2013年3月29日痰培养结果回报:金黄色葡萄球 菌(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有白色念珠菌,依 据痰培养结果继续卡泊芬净应用及去甲万古霉素应用。
患者肺部感染重,血常规白细胞:24.72*109/L,中性粒细 胞比率91.5%。听诊肺大量干湿性罗音,已应用卡泊芬净抗 真菌治疗,加用莫西沙星、去甲万古霉素抗炎治疗,免疫 球蛋白提高抵抗力等治疗。由于患者感染重,根据广覆盖 原则,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并留取痰培养+药 敏,待药敏结果回报后结合药敏指导用药。
患者处于哮喘持续状态,失液多,给予补液,监测血糖, 治疗上继续给予氨溴索化痰、奥美拉唑抑酸防止应激性溃 疡、营养支持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
2013年3月28日患者出现发热,最高达38.7,血 常规:白细胞:14.92*109/L,中性:96.2%胸片结果: 右下肺感染较前加重。患者目前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钠时间较长,不除外耐药,给与停用,经验性应用美 罗培南抗感染。再次留取痰培养。
4月17日痰培养结果回报: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钠敏感,患者仍有发热,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钠抗感染治疗。

后患者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由于患者脱呼吸机困 难,后给予患者行气管切开术。2013年4月27日仍有 持续性发热,胸片显示双肺感染较重,痰培养结果为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升级抗生素为亚胺培 南西司他汀钠抗感染。
转入ICU情况:
患者烦躁,咳嗽、咳痰,喘憋、呼吸困难,喉中 痰鸣,难以自行咳出。心电监护示:查体:心率92145次/分,SPO2 84% 双肺可闻及大量痰鸣音。桶状 胸。
转入诊断:1、哮喘持续状态

2、肺部感染

肺 疾病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慢性阻塞性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律失常
2013年4月3日复查胸片结果回报:右下肺密度
增高影较前好转,不除外右侧胸腔积液。4月4日再次
复查血常规结果回报:白细胞:9.81*109/L,中性:
91%,血小板:81*109/L。肝功能结果:白蛋白:
28.1g/L。应用利奈唑胺后患者白细胞数值下降,继续
应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013年4月4日再次复查痰培养结果回报:莫拉氏 菌。对美罗培南敏感,依据患者目前病情变化及辅助 检查回报,继续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