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风险分析
创业板的市场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创业板的市场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一、创业板的市场风险影响因素分析(一)剧烈波动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1.市场操纵现象的存在。
按照一般的市场规律,价格应该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然而市场操纵行为的发生使得价格的波动明显增大,严重脱离市场规律,不能反映正常的供求关系。
创业板市场发展初期,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加之可能实行股份全流动制度,使得市场操纵所需资金较少,操纵难度较低。
此外,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多属创新型中小企业,市场对其经营与发展的评估难度较大,且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经营时间相对较短,往往没有充分的经营记录可供投资者进行分析与参考,所以投资者面临着对上市公司信息收集的瓶颈,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创业板市场上较为突出,给操纵者以更大的操纵空间。
由此可见,在创业板市场上,基于信息的操纵将成为各种操纵手段中的主导。
一方面,一些公司为了达到上市融资或上市圈钱的目的,在自身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虚假包装,制作虚假报表和上市文件,以求欺骗上市,一旦上市后就出售股权套现。
还有一些公司在上市后利用虚假信息和误导性陈述引诱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从而对市场价格进行操纵,以满足自身利益。
另一方面,证券公司中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证券分析师、报纸期刊的专栏作家等通过发布信息接触到大量的投资者,由于投资者对其充分信任,往往会按照这些信息进行证券投资,从而便于信息发布者或其所在机构对市场的操纵。
此外,常见的模式还有庄家、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的共谋操纵。
我国的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型转轨市场,始终没有摆脱市场操纵行为的阴影,坐庄和跟庄现象始终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设立创业板市场,市场操纵风气很可能蔓延过来,从而导致创业板市场波动剧烈。
2.上市公司成长的不确定性。
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成长和业绩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从而影响着市场价格的走向。
如果上市公司的成长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其经营业绩将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相应引发市场价格的波动。
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新 宁 物 流 1 8 】 0 3 2 4 t 3 1 7 2 8 S 3 0
1 ' 8 8 5 , j
7 0 1 0 2 3 8 2 7
7 2
l 0 3 7 5
了快速 的发展 , 其 总体呈 现出三高特点 : 市盈率高 , 发
鼎汉技术 2 9 5 3 6 3 0 8 9 6 2 7 2 3 3 2 2 6 2 6 2 1 1 8 I ' 2 6 , 1 5 6 6 9 3 j
20I 】
2 0】 2
业上看 , 创业板公 司涉及 多个 行业 , 信息技术 、 高端设 备制造 、 电子 、 石化 塑胶 、 生物医药等行业成为创业 板 的主要行业 , 占创业 板公 司 6 0 %以上。
一
金韭科技 2 l 2 2 9 银 江 股 浒 7 1 3 0 i
、
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状况介绍
华谊兄 翦 1 0 7 l 7 l 8 9 2 3 8 】 3 8 6 1 O 8 9 O 2 】 f  ̄ 5 3 5 5 J l 8 8 4 5 1 5 B I ) 】 2 0 5 , 1 2 机器人 5 5 2 I 6 7 8 3 5 6 l 0 4 4 4 2 4 5 6 3 3 6 6 0 】 6 8 9 4 3 5 宝德股份 6 5 9 0 7 8 1 5 6 3 6 8 5 7 1 9 6 7 0 3 8 1 1 I l 3 0 j 9 3 1
创业板市场投资风险与对策分析

我 国证 券 市 场 一 直 实 行 现 货 交 易 , 资 者 无 法 进 行 对 冲 或 投 套 利 使股 票 市 场 的流 动 性 下 降 。从 海 外 创 业板 市场 发 展 经 验 看 , 创 业板市场的股价波动幅度显著高于主扳市场 [] 3
。
。
4 盲 目炒作投机风 险 、 由于在创业板 市场上市 的公 司股本规模 普遍 偏小 , 股价 更容
术 的超募额 1. 亿 元为最高超募 额 , N IN N ̄ 555% 。上 95 6 N : g _ 8. 8
市 公 司 的 三 高 现 象 是 南于 片面 追 求 市 场 化 和 利 益 驱 动 导 致 的 。上 市 公 司采 , 市场 询 价 方 式 , 应 了 市 场 化 的发 展 特 征 , 是 由 于 我 } } J 适 但 国 资本 市 场 发 展 时 间 不 长 , 展 不 是 很 健 全 , 一 定 程 度 上 引 起 三 发 在 高 现 象 。另 一 方 面 由 于 承 销 商 等 中 介 机 构 的利 益 推 动 , 销 商 的 承 利 益 与 IO募 得 的 资 金 绑 定 在 一 起 。 P 二 、 业 板 市 场 投 资 风 险识 别 创 我 国证 券 市 场 尚 处 于 初 级 阶 段 , 然 创 业 板 的 推 出历 经 1 虽 0多
|
创 业 板 市 场 投 资 风 险 与对 策 分பைடு நூலகம்析
赵 晶 晶 支 艳
( 山 大 学 经 济 管理 学 院 燕
【 摘
0 6 0 604
石 油 管道 局 北 戴 河 培 训 中心
作用和影响 。
2 公 司诚 信 风 险 、
0 60 ) 6 1 0
要】 本文 阐述 了创 业板 市场 的 发 展现 状 , 分析 创 业 板 市 场存 在 的
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分析

业一样 , 本文从增长速度 、 增长质量两个方面来衡量首批 2 8家创 业板公 司的 2 1 00年第一季度 的环 比情况。 其实 , 相对采用环 比比 值来进行研究不 比同比比值的可比性强 ,季节性等 因素会影响 ,
主体 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 的股份 依 法设 立且 持续 经 营 3年 以 资格 有限公 司 ①最近 3 个会 计年度净利润 最近两年连续盈 利 , 最近两年 均 为正数 且累计超过人 民币 净 利润 累计 不少 于 100万 0 30 0万元 , 0 净利润以扣除非 元 , 且持续 增 长 ; 或者最 近一 经 常性损 益前后较低者为计 年盈利 ,且净利 润不少 于 50 0 盈利 算依据 ;②最 近 3 会计年 万 元 , 个 最近一年 营业收入不少 要求 度经营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量 于 50 0万元 ,最近两年营业 0 净 额 累 计 超 过 人 民 币 收入增长率均不低 于 3 %。净 0 50 0万元 ; 者最近 3个会 利 润 以扣除 非 经常性 损 益前 0 或 计年度营业收入 累计超 过人 后孰低 者为计算依据 ( : 注 上 民币 3 亿元 ;③最近一期不 述要求为选择 性标准 , 合其 符
日, 首批上市的创 业板企业有 2 8家, 截至 2 1 00年 6月 已有 8 6家企业上市。 为我 国上市 作 公司的一 个新的板块 , 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究竞如何? 文章通过环比比较研 究这 2 8家企 业 2 1 第一 季 度 的 各指 标 来反 映 创 业板 的发 展 状 况 。 0 0年
关键 词 :创 业 板 ; 市公 司 上
中 图分 类 号 :F 3 . 81 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0 83 ( 1)3 0 1 — 2 10 — 162 02 — 16 0 0
中国内地创业板风险与机遇分析

中国内地创业板风险与机遇分析摘要:创业板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在中国内地特指深圳创业板,以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为其主要上市对象。
创业板是一个门槛低、风险大、监管严格的股票市场,也是一个孵化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摇篮。
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内地创业板存在的风险与机遇--主要从微观层面,结合宏观层面剖析创业板的机遇;从制度、企业经营、道德风险、股价波动、退市风险等方面解析创业板的风险,从而提醒投资者清醒审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关键词:成长性股价波动退市风险中国内地创业板企业的特点是”三高五新”--高技术、高成长、高增值、新经济、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型服务业。
公司成长性较强,经营机制更为灵活,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多元化特征更为突出。
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一、创业板机遇分析(一)宏观层面上的机遇。
创业板有利于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其与主板市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同时,中国目前的法律和政策对上市公司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倾斜,从而为其发展提供了最多元的扶持。
中小企业为我国提供80%的就业岗位,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就业率与促进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微观层面上的机遇。
创业板为中国高成长性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为众多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具体表现如下:①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并且股东权益融资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
上市后,公司不仅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公司债券等方式在直接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还可以从间接融资市场上灵活调动资金,如以有利条款从银行批出信贷额度等。
②通过市场机制,有利于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规范企业的运作流程,从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同时,在创业板上市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整合与升级。
资本市场提供了规范、便捷和灵活的资产结构调整机制,随着新资本的引入,企业资本结构、经营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得到调整,并且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企业间的购并、联合、分立、转让,企业可以扩张有前景的业务,调整经营不善的业务或分支机构,使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大变革 ,这 些变革可 能会 在短期 内对市 场带来一定 冲击 。 年 内我国将加 人 wr o,尽管加 ^ 盯 0本身 不直接对我 国
资本市场对外开 放提 出要求 ,但会对上市 公司造成一定 的 影响 ,如果上市公 司不能够有效地把握加人 WT O以后的机 遇 ,减弱 由此带来 的风 险 ,则对刨业板市 场走势将有不 利 影响 。另外 ,未来世界政 治形 势 的不稳定 也可能影响创业 板市场 ,例 如最近美 国的 “. 1 9 1 ”事件对世 界股市及我 国 股市造 成了一定 的影 响 ,如果园此引发 大规模 的战争 ,那 对我国股市的影响将可能是巨大 的 2 、有关 创业板的政策及法律 、法规 不健 全 ,且监管体 制不完善 ,监督 队伍未 能建立 起来 ,监管方 式存在缺艏 。 我国 的政策及法律 蒎规 中仍缺 乏控制市场 风险的措 施 ,例 如有关法规 里没有并购及 反并 购 的规定 。此 外 ,由于创业 板 企业上 市的政 策不完善 ,一些地 方政府 可能会根据 自己
的地方利益对创业 板企业 的上市进 行行政 干预 ,有些地方
政 府还按 主板模 式做创业 板企业的上市推 荐 ,不能坚持市 场化 原则来筛选上 市企业 。另 外我 国还应为创 业板 市场设
立 更 为全 面严 格 的监 管法 规 、监 管细则 ,从 监 管 的实质
性 、关 键 处 着 手
损 害。从主板市场 上我们可 以看到 这样一些例子 ,最 近猴 王 、济南轻 骑 、三 九医药等上市公 司大股东掏空上市公 司 的事情 频颇 曝光 ,另外银 广夏 和 黎 明股份 的 造假事 件 等
至披露 不真实 .而造成 上市公司投资 者所获信息的不对 称 和不 完全 ,引发公 司的道德风险或逆 向选择 等机会 主义 行 为 。另外 ,公 司董 事有可能挑选那些 忠于 自己的人 士担 任 独立非 执行 董事 ,组 建能被 控制 的审核委员会 ,作 出利 于
我国创业板市场风险及控制对策

在 创 业 板 开 盘 以 来 , 日高 开 高 走 次 日却 一 步 迈 入 地 狱 , O 首 2
股 跌停 大量 散 户 被套 牢 。 在 随 后 的 数 个 交 易 日, 管 涨 跌 不 断 , 尽 但 是 其 巨 大 的 波 动 性震 惊 了 整 个 证 券 市 场 。尽 管 之 前 监 管部 门 多 方 面 的加 以 防 范 , 是 仍 没 有 改 变 创 业 板 市 场 被 爆 炒 的 命 运 。 上 市 但 公 司 的 高市 盈 率 , 及 大 量 投 资 者 的非 理 性 炒作 , 人 们 忽 略 了 创 以 让
性 炒 作 , 人 们 忽 略 了创 业 板 市 场 的 高 度 风 险 性 。 面 对 我 创 业 板 市 场 让 的风 险 , 采 取相 应措施 加 以控制 。 要
【 键 词 】 业 板 ; 德 风 险 ; 部 治 理 关 创 道 内
0 10) 7 0 0
3 司 欠缺 规 范 化 治 理 。 拟 在 创 业 板 上 市 的 公 司 , 公 司 治 . 公 在 理 方 面与 上 市 制 度 要 求 上 存 在 很 大 差 距 。 大部 分 公 司都 存 在 股 权 清 晰 度 不 高 , 类 股 东 持 有 的企 业 股 份 有 待 清 理 , 属 不 明 。 各 权
获 得 银 行 支 持 , 单 纯 凭 举 债 也 会 由 于 过 高 的 负 债 率 而 制 约 企 业 而
发 展 ; 主板 市 场 上 市条 件 又 极 其 严 格 , 难 在 主 板 市 场 上 进 行 股 而 很
权 融 资 ; 恰 恰 由于 缺 少 上市 这 个 主 要 的 退 出 途 径 , 险 投 资 就 更 可 风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研究作者:张占贞李玲玲来源:《会计之友》2013年第02期【摘要】我国设立创业板市场是为了给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机会,促其快速发展。
文章根据创业板市场中小企业高科技和高成长的特点,设计了5个层面的13个指标构造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以拥有两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创业板首批上市28家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收集的2011年财务数据进行主成分的提取,以提取出的4个主成分为聚类变量,进行财务风险程度的聚类分析,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下对企业财务风险预防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财务风险;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一、引言中国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是创业板的主旨。
创业板的设立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融资的良好平台,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财务风险在企业的高速发展中被忽视,由此导致企业发展受到阻碍甚至无法持续经营。
这就要求以高科技、高发展为特征的创业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财务风险进行系统的研究,了解财务风险产生的源头,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使企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国际上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6年,美国的威廉·比弗(William Beaver)运用精确的统计方法,提出了单变量分析法,运用个别财务指标来预测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
1968年,爱德华·奥特曼(Edward Altman)运用一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采用配对抽样法,首次提出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Z值模型,按照奥特曼的思路,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建立了自己的模型,较具代表性的模型有1972年埃德米斯特(Edmister)建立的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型和1977年英国的塔夫勒(Taffler)提出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国内关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热潮正方兴未艾,除借鉴国外的预警模型以外,一部分学者也做了扩展性的研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步彭紫云周彦伶吴婷: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风险分析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风险分析——以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徐步彭紫云周彦伶吴婷1一、研究背景及思路创业板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
从1998年12月原国家计委提出“尽早研究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问题”,首次提出“创业板”这个概念起,到2009年10月23日定位于成长型和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创业板正式上市交易,恰好10年。
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
我国发展创业板市场是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方便的融资渠道,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
同时,这也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改革的重要手段。
这次开板,中国市场各方面做了较多的投入。
管理层漫长的理论研究与探讨,交易所与券商充分的技术准备与制度设计,广大投资者热情的期盼,投资银行与创投公司大量的前期投入与准备。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创业板开板之前,一场全国性的投资者风险教育活动轰轰烈烈展开。
管理层为了防范普通投资者可能遭遇的风险,做了极其艰苦的工作。
我们此次调研的目的也是对创业板市场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相应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的对策措施。
本文首先结合中国主板和中小企业板初步分析我国创业板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为我们进行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框架。
接着,我们以武汉地区为例对上市公司、投资者、监管部门进行多方面的实地调查,并根据查阅资料和实地访问的结果对公司进行成长性分析。
同时,本组成员还采用国际上分析研究财务风险等相关风险的惯例及标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建立z计分模型及中国学者周首华、杨济华F分数模型以及非财务因素指标分析等方法来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对我国创业板市场面临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结合现状及借鉴其他经验,提出具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二、创业板市场主要风险分析(一)创业板市场的风险第一,市场价格过度波动,过度价格波动助长投机,导致市场运行不稳定。
由于创业板上市中存在流通盘过小的问题,有可能使价格被操纵的现象变得严重;第二,流动性不足,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有时会出现股票流动性不足的情况;第三,二级市场价格系统性高估,股票价格有其自身的形成机制,有证据表明股市泡沫会像经济周期那样有规律地出现,当股票二级市场价格出现系统性高估时,股市泡沫化就成了悬在市场发展上的达摩克斯剑,并使股市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潜在的风险策源地;(二)上市公司的风险第一,企业人才、技术流失风险和管理风险,我们在分析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时发现,1该文献为我校第十届“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获奖报告。
项目主持人徐步,项目组成员彭紫云、周彦伶、吴婷均为金融学院07级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
项目指导老师为朱新蓉教授。
1能够脱颖而出发行上市的公司在所属行业确实具有独到之处。
在创新企业中,创始人、管理团队以及核心技术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才的流失往往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冲击。
第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面临的风险,在创业板上市的各企业主要是高科技企业,建立在科技研究新成果和新技术应用基础上的新产品生产,要经历很多环节,而每个阶段都存在失败的可能。
即使新产品开发成功,也存在技术保护期短、秘密泄露或产品被替代的可能性。
第三,财务风险,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值相对比主板上市企业低,财务管理制度相对不健全,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第四,信用风险,上市公司因财务危机破产或退市;一些企业为了在创业板上市,可能采取虚假和恶意包装,不履行诚信义务;上市公司的道德风险,即上市公司相关的重大事件、关联交易方面应披露的信息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可能存在财务指标不真实的情况。
(三)投资者层面的风险因素第一,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
第二违规交易的风险。
(四)监管层面的风险因素第一,监管的法规体系尚未健全。
第二,日常监管力量有待考验为监管创业板运行,证监会专设“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并强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募集资金用途的监管。
作为一个新设部门,其监管思路与监管方法的有效性和主板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以及对监管的六大职责的履行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三、对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的实证分析(一)公司背景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2001年11月16日成立的武汉中元华电科技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位于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占地19000平方米,是专门从事电力系统智能化记录分析和时间同步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已受理的专利申请10项。
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系统智能化记录分析和时间同步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
主营产品有电力故障录波装置、时间同步系统等,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及石化、冶金行业,在通信、轨道交通和工业控制等行业也有广泛应用前景。
公司在为中国电力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的同时,也得到迅速发展,所研发的产品在多项国家重点工程中中标。
(二)公司存在的风险第一,行业风险。
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公司下游产业电力行业的发展对公司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果我国的电力行业发展特别是电网建设、改造的产业政策发生变化,投资减少,导致公司所处细分行业发展放缓,存在着影响公司成长性的风险。
第二,募集资金利用效率不足的风险。
该公司存在着募集资金项目实施不力的风险,如在项目组织、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措施不当。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可能受到国家及行业发展政策,以及项目组织实施、成本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资回报率低于预期、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风险。
第三,资产结构风险。
该公司的客户基本来自电力系统,行业结算体制导致其货款支付周期较长,销售回款主要集中在四季度实现。
欠款对象基本上来自电力系统,用户的信誉良好,实力雄厚,发生数额较大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较小。
但是随着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数额占总资产比例增加,公司资产流动性将收到威胁。
(三)财务风险实证分析徐步彭紫云周彦伶吴婷: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风险分析我们将采用多元判别分析模型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我们用三种模型进行分析,包括z计分模型及中国学者周首华、杨济华的F分数模型。
1、Z计分模型Z记分模型(Z-Score Formula)是一个多变量财务公式,用以衡量一个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该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Z=1.2 X1+1.4 X2+3.3 X3+0.6 X4+0.999 X5“Z评分模型”中的各项指标的设定如下:X1=营运资金/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反映资产的流动性与规模特征;X2=留存收益/总资产=(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总资产,反映企业累计盈利状况;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总资产,反映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X4=权益市值/总债务账面值=所有者权益/总负债,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X5=销售收入/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
如果企业的Z值大于2.675,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如果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如果Z值处于1.81-2.675之间,称为“灰色地带”,处在这个区间,则企业财务状况是极不稳定的。
通过查阅中元华电2008年和2009年的年报,根据财务数据可以计算模型中有关财务比率:表3-12008-12-31 2009-12-31x10.581734469 0.912443072x20.297632262 0.119738806x30.428205316 0.099156761x4 2.682098819 14.71295165x5 1.019358531 0.227710136将上述财务比率带入模型可得:2008年:Z=1.2*0.5812+1.4*0.298+3.3*0.428+0.6*2.682+0.999*1.019=5.1552009年:Z=1.2*0.912+1.4*0.120+3.3*0.099+0.6*14.713+0.999*0.228=10.645 通过上述计算的z值,5.155与10.645均大于2.675,可以看出该公司信用状况很好,信用风险较小。
从报表中可以看出,公司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大幅增长,主要是公司2009 年10 月公开发行A 股股票(创业板),实际募集资金净额48,917.81万元,公司的资金链很充足。
具体来说,公司2009年营运资金率(91.2%)相当之高,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能力很强;留存收益占总资产的比重适中(11.97%),不是那么的高,主要是因为总资产在今年增加了很多的缘故。
公司应注意改变分配政策,增加一定的留存收益,加强自身的后备发展力量;资金的获利能力(9.92%)一般,说明资产利用效率一般,公司在今后要加强对资金的利用,获得较高的利润;,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后,货币资金大幅度增加,流动比率15.337(08年为3.142)、速动比率15.124(08年为2.82)大幅度增加,表明公司资产流动性较高,短期偿债能力较强;资产周转率为0.228(08年为1.01),主要系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后,相应流动资产和总资产大幅增长所致。
此外,资产负债率为6.36%(08年为27.16%),属较低水平。
公司近年来资产规模扩张较快,盈利能力较高,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加较快。
同时,公司采取了稳健的财务政策,负债规模保持稳定。
随着新股发行,募集资金的到位,资产负债率大幅度下降,偿付能力进一步加强。
以上种种财务指标都可以看出,该公司的信用风险较小。
2、F分数模型由于Z计分模型在建立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的变动等方面的情况,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此,中国学者周首华等对Z计分模型加以改造,并建立其财务危机预测的新模型——F分数模型。
F分数模型如下:3Z=-0.1774+1.1091 X1+1.1074 X2+1.9271 X3+0.0302 X4+0.4961 X5式中,X1、X2及X4与Z计分模型中的X1、X2及X4相同,这里不再进行分析;X3=(税后纯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X5=(税后纯收益+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
通过查阅中元华电2008年和2009年的年报财务数据可以计算模型中有关财务比率:表3-32008-12-31 2009-12-31x10.581734469 0.912443072x20.297632262 0.119738806x3 1.765573086 1.659039772x4 2.682098819 14.71295165x5 1.768691438 1.706665002将上述财务比率带入模型可得:2008年:Z=-0.1774+1.1091*0.582+1.1074*0.298+1.9271*1.766+0.0302*2.682+0.4961*1.769=5.1582009年:Z=-0.1774+1.1091*0.912+1.1074*0.120+1.9271*1.659+0.0302*14.713+0.4961*1.707=5.455因为z值均大于0.0274,故通过该方法得到的结论也是中元华电科技股份公司破产风险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