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快速路系统介绍32页PPT

合集下载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横断面设计教学PPT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横断面设计教学PPT
横断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道路的 通行能力、安全性和舒适度,同时满 足交通工程、道路工程、环境工程和 景观工程等方面的要求。源自横断面设计参数设计速度
根据道路等级和功能,确定道路的设计速度,作为 横断面设计的重要参数。
交通量
考虑道路的交通量,合理规划车道数和车行道宽度。
车辆类型
考虑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类型,如小汽车、大客车、 货车等,以合理设置车道宽度和路肩宽度。
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设计成果进行评 价,如专家打分、问卷调查、数学模型等。
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总结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提 出改进建议,为后续的城市快速路横断面设 计提供参考。
05
横断面设计优化
设计优化原则
01
功能性原则
横断面设计应满足交通功能需求, 确保快速路交通流畅、安全。
景观协调性原则
02
03
案例三
某市快速路横断面的多目标优化:结 合交通、景观和生态等多个目标进行 优化,实现了多方面的共赢。
06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
教学内容
本课程重点介绍了城市快速 路横断面的设计原则、标准 、流程及案例分析,涵盖了 道路断面、车道布置、交通
设施等多个方面。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 结合的方式,通过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多 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横断面设计流程
需求分析
分析道路的功能需求、交通量需求和安全需 求等。
方案制定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多个横断面设计方 案。
方案评估
对制定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环境和景观 等方面的评估。
方案优化
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确定 最终的横断面设计方案。

4 城市快速路

4  城市快速路
6.停车视距
4.3 快速路纵断面设计
快速路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竖向规划控制标高,与城市设 计相协调,与环境相协调。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地上、地下构 筑物、管线、水文、地质等条件,纵坡要均匀、缓顺。
一、纵坡
4.3 快速路纵断面设计
二、坡长
4.3 快速路纵断面设计
三、竖曲线
4.4 快速路出入口设计
快速路出入口在位置、间距及端部的几何设计上,应保证不让 主线的直行交通受到干扰,并安全、迅速的实现分、合流交通。
2.集散车道:交织车流严重时设。一般为双车道7m。 3. 变速车道:与辅路和匝道相接,设计宜为单车道。 4.紧急停车带:为保证行车安全,四车道快速路一般设置连续或不连续紧急
停车带,不连续时500m设置一处,高架路一般采用连续紧急停车带。 5.辅路:
集散车道
Ⅰ类交织区
Ⅱ类交织区
Ⅲ类交织区
停车带

5、分离式高架(双层)-1
分离式高架道路无匝道路 段横断面
5、分离式高架(双层)-2
分离式高架道路有匝道 路段横断面
6、堑式横断面-1
堑式快速路主路设置在地面以下双向行驶,辅路(地面 道路)应设置在主路两侧单向行驶或一侧双向行驶。 (1)路堑式
a、平面布置及层位 路堑式系堑式的一种,在地面以下开挖路堑修建的城市快速路,一般主路在地面以下,地面两侧或一侧修建辅路,主 路辅路通过上下匝道联系。 b、适宜条件 路堑式快速路适合修建在排水无问题的山丘城市。其优点是方便与其它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缺点是排水困难,占地较 大。由于路堤式与路堑式横断面模式主要应用于特殊地理环境。
(3)入口应设在主线的下坡路段,以便于重型车辆利用下坡加速, 并使汇流车辆汇入主线之前保持充分的视距,以利合流。

第4章 城市快速路

第4章 城市快速路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二、平、纵线形设计 高架路平纵设计除了考虑道路本身的交通功能以外,还 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桥墩位置、尺寸对地面交通设施 影响;排水、工程造价等),灵活运用规范指标和设计手段。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三、匝道设计
1.原则与规定 1)最大限度满足交通需求,切实达到疏解市内交通、 集散对外交 通、分流过境交通的目的。 2)位置应符合交通现状和规划路网站中的主要流向。 3) 间距合理,确保快速道路的畅通,减少因匝道出入引 起的交通、合流、分流区段的影响范围;间距不宜过大, 致使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处的流量过于集中而阻塞交通。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本章主要内容及重点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横断面设计 ★平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 ★出入口设计、高架路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4-1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水平(A~F等级)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快速路主线一般采用C级、匝道采用D级。


上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2.匝道形式
1)图示a,匝道平行高架道路布置,上下匝道的交通 可通过地面道路交叉口来集散。
2)图示b,c,将上下匝道直接布置在横向道路上,这 种布置形式需要有较完善的道路网。


上一页
下一页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1)、车辆停车与发车方式
前进式停、后退式发;
后退式停、前进式发;
前进式停、前进式发;
2)、车辆停放方式
平行式、垂直式、斜置式(30度、45度、60度)
3)、停车指标
露天停车场
25~30平方米/小车位
室内车库
30~35平方米/小车位
路边停车带
16~20平方米/小车位
自行车
1.5~2.0平方米/辆
混合交通 400
辆/小时.车道
多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中央车道 1.00、第二条 0.80~0.89、
第三条 0.65~0.78
自行车道
800~1000 辆/条.小时
人行道
1800~2可1编0辑0课件人PP次T /米.小时
13
2、道路宽度的确定
a .车道宽度:车道数×每条车道宽度(3.0~4.0米)
路缘高度:10~20厘米
可编辑课件PPT
15
3、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与组合
a . 形式
一块板:混合式
两块板:分向式
三块板:分车式
四块板:分车分向式
b . 选择依据
道路性质
交通特征
用地条件
管线综合
远近结合
可编辑课件PPT
16
三、道路平面设计
1、道路平曲线(园曲线+缓和曲线)
园曲线最小半径:保证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不横向滑移、不
倾覆;
包括: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
设超高的推荐半径
设超高的极限最小半径
机动车的受力情况
平直路段基本受力:牵引动力、阻力(空气阻力、地面摩阻力)、
( 重力、地面支撑力)等。
弯道路段:基本受力+离心力

《城市道路系统》PPT课件

《城市道路系统》PPT课件

公路
A城
B城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
整理ppt
6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 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快速路
快速路主要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以交 通功能为主(小城市主干道可兼沿线服务功能)。快速路宜 采用四块板断面(小城市可用三块板),沿线进出口应采用 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 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 控制。
排水系统
其它地下管线:电力、电信、煤气、给水、路灯电缆、污水、
中水
地上设施:照明灯柱、架空电线杆、消火栓、广告架、报
刊亭、电信设备、整理景pp观t 设施
18
三、公路的组成
路基 路面 桥涵 隧道 排水系统: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跌水、暗沟、 盲沟、渗井、渡槽
防护工程:坡面防护、冲刷防护、支挡防护 交通服务设施:标志、标线、标牌、信号控制、监控、 护栏、隔音屏、绿化、加油站、服务区、检查站、养护管 理。
后悬 1.3 4.0 3.8
非机动车设计车辆外轮廓参考尺寸(m)
车辆类型
自行车 三轮车
板车 兽力车
总长 1.93 3.40 3.70 4.20
项目 总宽 0.60 1.25 1.50 1.70
总高 2.25 2.50 2.50 2.50
(二)设计速度义:计算行车速度是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车辆 行驶只受公路本身的道路条件的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驾 驶人员能安全顺适地驾驶车辆的速度。
2、城市道路主要技术标准
类别
级别
设计年 限
(年)
计算行车 速度
(km/h)

3-5第五节城市快速路简介

3-5第五节城市快速路简介
小结: 在一般城市快速路中,主要采用高架式、地面整体式横断面;

当道路红线较宽(70-80米),或拆迁量较大,或是新建道路,出于 对景观、环境的保护,应首先考虑地面整体式横断面;

当道路红线较窄(小于70米),或拆迁量受限,或需要跨越地面障 碍物(如铁路、河流等)时,由于条件所限,应首先考虑高架式横 断面;
停 车 带
2.5
辅路
横断面设计—分车带 中间带: • 快速路上、下行快速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中间带予
• 以分隔。 快速路的中间分隔带由中央分隔带及行车方向两左侧 路缘带组成。 为保证快速路机动车的速度及行车安全,中间带宜大 于3m.即中央分隔带大于2m,两侧路缘带各为1.5m。 中央分隔带两侧一般埋设混凝土路缘石,中间为绿化 带。 快速路上中央分隔带—般每1km设断口一道。
当地面道路无法改造时且地下排水、管线允许时,应考虑隧道式横 断面; 路堤式与路堑式横断面---主要应用于特殊地理环境。


4.3 快速路平面设计
快速路属于城市道路中类别最高的道路形式,机 动车快车道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快速交通系统, 其平面设计包括道路中线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红线范围 内的平面布置设计。 快速路平面线形也是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 种几何线形构成,平面线形设计的原则、方法也完全 一样; 由于快速路的特点,其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三种几何线形的控制标准与其它类别道路有所不同。


横断面设计—一般规定

城市快速路车行道车道数一般应按交通发展预测的交 通量与道路通行能力的关系来确定。

高架路的宽度应满足按交通发展需要而确定的车道 数.高架路的车道数以6车道为宜,至少应为4车道, 并考虑增加紧急停车带。

苏州城市快速路系统介绍

苏州城市快速路系统介绍
2、快速路的形成将有力地支撑或推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调整 (1)联系各功能组团或分区,支撑城市规模的合理扩展。 (2)快速路系统布局与土地利用相互作用关系明显,它的形
成会带动周围地区土地开发利用。 3、快速路系统的建立完善了市内交通与市际交通的有序衔接,
扩大了城市的辐射吸引能力,提升城市区位优势。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 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城镇道路工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具有单向双车道或以上 的多车道的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 间距及型式,并实现道路连续流的交通设施,是城市中大运量 快速交通干道,并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苏州城市快速路系统介绍
介绍提纲
若干基本概念(定义、功能、设计车速) 城市快速路的敷设形式 苏州城市快速路网的规划 苏州城市快速路的建设概况
若干基本概念(定义、功能、设计车速)
城市快速路的定义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中的定义
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 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 分控制。
86总规路网
96总规路网
快速路规划03年:两环 八射加两纵
快速放射规划路网
综合交通规划路网
苏州城市快速路网(苏州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
“五纵四横”、 “井字加环”
➢ 保护古城,加强外 围组团
➢ 支持城市空间结构 调整
苏州城市快速路的建设概况
苏州城市快速路Biblioteka 建设概况 已建快速路北环快速路西延
北环快速路东延 二期
在建快速路

苏州快速路系统综合改善规划

苏州快速路系统综合改善规划

第一章快速内环现状及快速路发展规划1.1快速内环建设情况随着苏州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功能的日益加强与完善,城市建设规模的大幅扩大,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城市道路网络的主骨架,建设快速路系统,以缓解苏州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增强城市交通可达性,成为苏州市交通建设的重要措施。

伴随苏州城市空间拓展,经过苏州市的长期努力,目前快速内环及部分放射线已经建成,同时新的快速路放射线建设已经启动。

官渎里立交、东南环立交、友新立交和新庄立交等重要节点枢纽已经建成。

图1-1 现状快速路布局截止2009年上半年,共完成快速路建设49.04km,预计2010年快速路通车里程61.34km。

届时,苏州市区快速路路网密度达0.19km/km2,低于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大城市快速路路网密度为0.4~0.5km/km2的要求,仍需持续加大快速路系统建设力度。

表1-1 内环快速路系统建设情况道路名称起讫长度(公里)通车时间南环高架一期南环桥—盘蠡路 3.3 2003年12月南环高架二期盘蠡路—友新立交 1.9 2004年5月友新高架友新立交以南 5.47 2004年5月西环路沪宁高速—友新高架11.43 2004年5月东环高架官渎里立交—南环东路 4.8 2004年6月独墅湖大道东南环立交—车斜路7.37 2007年10月北环快速路官渎里立交—新庄立交 6.13 2007年12月北环快速路东延官渎里立交—唐庄立交 6.11 2007年12月苏福快速路一期友新立交—滨河路 1.45 2007年12月东南环立交完善南环桥桥面—南园南路 1.08 2008年10月北环快速路西延新庄立交—太湖大道8.3 2010年5月(预计)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星港街立交—星湖街 4 2010年6月(预计)1.2快速路系统与城市形态关系快速路网络布局应适应并引导城市空拓展,同时处理好市际、市域和市内三个层次的的交通衔接与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