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及研发实践
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引言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同时搭载内燃机和电动机,通过两种动力形式的协同工作来驱动汽车的一种新型汽车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具有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提高燃油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等优势,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二、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现状1. 技术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逐渐成熟。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技术包括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协同控制、能量管理系统、能量回收系统等。
各大汽车创造商纷纷投入研发资源,推出了多款混合动力汽车。
2. 市场现状混合动力汽车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消费者对环保和节能的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了500万辆,占乘用车市场总销量的15%。
混合动力汽车在欧洲、美国和中国等地市场表现出较高的增长潜力。
3.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政策。
例如,中国政府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明确提出要加大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混合动力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三、混合动力汽车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将不断创新。
未来,混合动力汽车有望实现更高效的能量管理、更智能的驾驶辅助系统和更长的电动续航里程。
同时,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也将为混合动力汽车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2. 产业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产业链将逐渐完善,包括电池、机电、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链将进一步健全。
同时,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成本也将逐渐降低,使得混合动力汽车更具竞争力。
3. 市场前景估计未来几年,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000万辆以上。
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增长引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消费者的需求将推动市场的快速发展。
混动汽车的混合动力开发与应用

混动汽车的混合动力开发与应用混动汽车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混合动力系统利用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协同作用,既可以充分利用内燃机的高功率输出,又可以通过电动机实现零排放行驶,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
本文将重点讨论混动汽车的混合动力开发与应用。
一、混动汽车的发展历程混动汽车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汽车制造商开始尝试将电动机与内燃机结合在一起。
然而,由于当时电池技术的限制以及市场需求的缺乏,混动汽车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直到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全球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增加,混动汽车再次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许多汽车制造商纷纷投入混动汽车的研发,力求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
二、混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混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是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由内燃机、电动机、电池组和控制器组成。
内燃机负责提供动力,电动机则通过电池提供动力,并在启动和低速行驶时提供动力。
控制器用于协调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工作,以及管理电池充放电过程。
另外,混动汽车还采用了能量回收系统。
在制动时,电动机可以通过反向工作将制动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到电池中,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混动汽车的优势与应用混动汽车相比传统汽车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燃油经济性更高:混动汽车可利用电动机提供动力,在低速行驶时使用内燃机会导致能源浪费。
而混动汽车通过控制系统智能地调节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工作,以实现最佳燃油经济性。
2. 减少尾气排放:电动机在工作时几乎不产生尾气排放,而内燃机在高速行驶时的排放量也会减少。
混动汽车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增加动力输出: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协同作用可以提供更高的动力输出。
尤其是在加速和爬坡时,混动汽车能够更加迅速地响应驾驶者的指令。
由于混动汽车的优势,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广泛应用。
许多汽车制造商推出了各种混动车型,并且混动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公交车、出租车等大型车辆。
四、混动汽车的未来发展混动汽车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分析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现代国企研究 2018. 2(下)180案 例 AN LI卢志强分析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汇集以往汽车与电动汽车的优点,混合动力汽车具有底油耗与低排放的潜能,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非常接近以往汽车,并且在生产中成本比纯电动汽车要低。
因而,近几年来各大汽车行业、大学与研究机构对混合动力汽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本文将在此论述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特点以及现状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应的对策,促使混合动力汽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特点混合动力汽车比纯电力汽车具有更好的动力性与行驶能力,相对于内燃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与内燃汽车的动力性与行驶能力在一个高度水平。
但是,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是电动机实行低速扭转,使原动机防止在启动、加速、爬坡时出现尾气排放较多以及燃料消耗大的情况发生,能够使原动机在状态最好的时期内进行工作,从而减少发动机的排量与油耗问题,还具有收回汽车减速与制动时产生的能量,使汽车消耗的能力降低。
再者,内燃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在结构上很相似,运用内燃汽车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加之混合动力汽车的一些设备就可以生产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能力可以在加油站中进行补充,不需要添加任何燃料设备。
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研究现状(一)行业之间的竞争现状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在欧美国家相对于比较成熟,一些大的汽车制造商如本田飞度、丰田普锐斯、美国别克等对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非常的热衷。
奥迪、保时捷、大众开发了混合动力SUV,德国宝马也加入了双模式混合动力驱动技术。
东风、上海大众、一汽、奇瑞、上海通用共同推出了混合动力汽车车型,目前在我国汽车市场中,荣威220Plug-in、长安逸动混动版、比亚迪泰车型销量也在逐渐上升,在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中,混合动力汽车必定会快速发展。
(二)应避开其他国家汽车制造技术在我国汽车制造中,应避开其他国家汽车企业技术的提前入驻,如在日本丰田汽车制造商已经申请很多项混合动力汽车专利。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定义与原理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同时搭载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汽车。
它采用了电池组和控制系统对两个发动机进行协同控制,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能量利用和更低的尾气排放。
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其优势在于更高的燃油经济性、更低的尾气排放以及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2.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研究进展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77年,美国洛杉矶州立大学(Los Angeles City College)的教授Victor Wouk 设计并装配了一台混合动力汽车。
此后,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商开始着手开发和推广混合动力汽车。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逐渐走向商业化。
各大汽车制造商也在不断推出新的混合动力汽车型号。
其中,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混合动力汽车Prius是目前全球销量最高的混合动力汽车。
3.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优势混合动力汽车具有以下优点:(1)更高的燃油经济性:混合动力汽车利用电能和燃油能源两种动力形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能源,从而达到更高的燃油经济性。
(2)更低的尾气排放: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在电动模式下行驶,这样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尾气排放。
(3)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4)更加平稳的驾驶体验:混合动力汽车在切换电动和燃油模式时非常平滑,可以让驾驶者感受到更加平稳的驾驶体验。
4.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应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已经逐渐被各大汽车制造商广泛应用。
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商务用车:混合动力汽车在商务用车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一领域的用户通常对燃油经济性和节能性要求较高,混合动力汽车正好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2)私人用车:混合动力汽车在私人用车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各大汽车制造商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这一领域的用户也逐渐增加。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及发展前景研究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及发展前景研究
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同时采用燃料发动机和电动机的汽车,其结构包括燃料发动机、电动机、电池、电控系统和传动系统等部分。
燃料发动机主要负责车辆的传动,电动机主要负责辅助传动和能量的回收,并通过电池进行能量储存,电控系统则负责整个系统的协调和控制,传动系统则将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
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车速和驾驶方式,通过电池和发动机来控制整车的能耗和减少排放。
当车速较慢时,电动机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此时发动机处于关闭状态;当车速提高时,发动机开始工作,同时将电动机所生成的电能转化为电池能量进行储存。
混合动力汽车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它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既可以享受激情之旅,又可以保护环境。
同时,混合动力汽车在焦油、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排放物排放方面较传统汽车更加环保,在节能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混合动力汽车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相信其市场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混动汽车的混合动力技术与创新

混动汽车的混合动力技术与创新混动汽车,作为一种融合了传统燃油动力和电动动力的车辆,以其独特的动力系统和环保性能,正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混动汽车借助混合动力技术实现了燃油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的平衡,成为汽车工业领域的一项创新技术。
一、混动汽车的基本原理混动汽车的核心即混合动力技术,利用传统燃油动力和电动动力的协同作用,提升动力输出和燃油效率。
其基本原理如下:1. 发动机与电动机的结合混动汽车配备了内燃发动机和电动机两种不同的动力装置。
内燃发动机主要负责提供高功率输出,而电动机则提供低功率输出。
两者可以根据车速和驾驶需求进行合理组合,实现最佳的燃油利用率和性能表现。
2. 能量的回收与再利用混动汽车在制动过程中,通过制动能量的回收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将其储存于电池中。
这样一来,车辆在加速或行驶时,又可以利用之前回收的电能来进行驱动,降低燃油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动力系统的智能控制混动汽车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精准调控。
根据不同驾驶模式和路况,系统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动力输出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
二、混动汽车的创新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混动汽车的技术不断创新与改进,以提升性能、延长续航里程,并逐步实现更加环保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混动汽车的创新技术:1. 充电式混动技术(PHEV)充电式混动技术是混动汽车的一种进阶形式,它可以通过外界电源对电池组进行充电,进而提供更长的纯电动驱动里程。
与传统混动汽车相比,充电式混动技术能更大程度地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尾气排放。
2. 无级变速技术无级变速技术是混动汽车的另一个重要创新。
传统汽车常用的机械变速器存在传动效率低、换挡冲击大等问题。
而无级变速器能够实现无级变速和平滑换挡,提高动力输出效率,并且适应不同驾驶模式的需求。
3. 车载储能技术车载储能技术针对混动汽车的电池组进行了不断优化和创新。
采用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不仅能够储存更多的电能,而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势,从而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和整体性能。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同时搭载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汽车,通过两种动力系统的协同工作,既能提供高效的燃油经济性,又能减少尾气排放。
本文将对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2.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概述2.1 内燃机系统混合动力汽车内燃机系统通常采用汽油或柴油发动机,具备高功率输出和长续航里程的特点。
2.2 电动机系统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机系统通常采用电池供电,具备高效能转化和零排放的特点。
电动机可以通过回收制动能量和发动机辅助驱动来充电。
3.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发展趋势3.1 车载电池技术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车载电池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锂离子电池是最常用的车载电池技术,但其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仍然有待改进。
未来,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有望取代锂离子电池,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
3.2 车辆轻量化技术为了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车辆轻量化技术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采用轻量化材料如高强度钢、铝合金和碳纤维等可以降低车辆重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3 智能化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导航系统和智能充电系统等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行车效率和用户体验。
4. 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发展现状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市场正快速增长。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在过去几年中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中国、美国和日本是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主要推动力。
4.1 中国市场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广混合动力汽车,如购车补贴和免费牌照等。
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合动力汽车市场。
4.2 美国市场美国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混合动力汽车制造商和消费市场。
美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来推广混合动力汽车,如减税和建设充电桩等。
4.3 日本市场日本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领先者之一,拥有世界知名的混合动力汽车品牌。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近年来,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成为众多汽车制造商关注的焦点。
传统汽车仅采用燃油作为动力来源,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汽车混合动力技术已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一、什么是混合动力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是指将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相结合的汽车动力系统。
它可以利用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动力源来驱动汽车,以达到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尾气排放的目的。
混合动力车辆具有高速行驶时燃油效率高、能耗低、车辆排放无污染等优点,逐渐成为当今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新能源汽车。
二、混合动力技术的工作原理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如下图所示: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由发动机、电机和电池组成。
发动机主要负责提供动力,电机主要通过电池提供动力。
发动机和电机可以共同驱动轮胎,也可以单独驱动。
在怠速时,只有电机在工作,发动机关闭,减少了能量的浪费。
混合动力车辆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和功率输出,以满足不同的驾驶需求。
三、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历程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开始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开发混合动力汽车。
最早的混合动力汽车是由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开发的,叫做“快晴”。
此后,其他日系汽车品牌也相继跟进,如丰田、日产等。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混合动力技术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欧洲、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也加入了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宝马、奔驰、福特等。
在中国市场上,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也正迅速普及。
四、混合动力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混合动力技术相比于传统汽车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提高燃油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和车辆排放;2. 增加续航里程,延长电池寿命;3. 减少车辆噪音,提高驾乘舒适度;4. 充电方便,可通过插电进行充电,也可以通过回收制动能量进行回充。
混合动力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成本高,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价普遍较高;2. 车辆重量较大,影响车辆的操控性能;3. 电动机输出功率较小,加速比较慢,不适合激烈驾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油效果 1 00%
低 动力总成的电动化 高
EV RE-EV
FC-EV
PHEV
30%
HEV
2010
2015
2020
电池技术成熟度
2025
2030
以以满满足足电电池池成成熟熟度度为为导导向向,,逐逐步步开开发发相相应应新新能能源源汽汽车车车车型型。。
1.1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驱动力 — 能源紧张
4
1.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发展背景
1.1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驱动力 — 市场需求
g/km
191
176
127
130
car/1000 persons
606 496
2011, CO2 Emissions / Car / km
439
455
2020 预计170 48
2011,Car population 中中国国乘乘用用车车单单车车二二氧氧化化碳碳排排放放高高,,乘乘用用车车千千人人保保有有量量低低;; 22002200年年,,中中国国汽汽车车千千人人保保有有量量预预计计上上升升到到117700,,中中国国汽汽车车工工业业将将面面临临更更严严峻峻的的loloww--ccaarrbboonn cchhaalllelennggee。。
17
3.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开发
3.1 整车性能仿真技术
整车建模/性能仿真分析
整车总成仿真模型搭建 HCU仿真模型搭建 整车性能仿真 整车控制策略离线优化
动力系统构型平台开发
动力系统构型评价
先进动力系统构型研究 动力系统功能模式分析 构型评价指标研究 构型评价模型搭建
动力系统集成开发
动力系统功能分析 动力系统DFMEA分析 动力系统DV-Plan 动力系统动态优化
电机特性曲线
5000
63
84
78
63 78
92
90 88
88 9290
84
-300 0
1000
2000 3000 4000 转速 [rev/min]
5000
6000 6000
根据电机和发动机的特性, 定义混合动力发动机的高效 工作区域,进行专用开发
扭矩 [Nm]
300
250
电 200 机
工 150 作
强化起动机
发电机
强化起动机
发动机
变速器
离合器耦合电机
强混—单电机
节油率>30%
小
发动机
变速器
离合器耦合电机
强混—双电机
节油率>32%
混合度、节油效果
发动机
变速器
离合器耦合电机
插电式
节油率>50%
可可外外接接充充电电
纯纯电电动动行行驶驶
制制动动能能量量回回收收
行行车车助助力力
发发动动机机工工作作点点优优化化 发发动动机机怠怠速速停停机机
坡度 红绿灯 速度限制 拥挤程度
“路”
SOC
电能使用方式1 电能使用方式2 电能使用方式3
行驶里程
最优能量使用规划子模型
基于“人—车—路” 系统需求的能量管理模型
百
发动机燃油经济性
公
转矩
里 油
电机效率 转速
耗
转矩
转速 电池SOC管理 P_bat
最优工作模式选择子模型
SOC
最优功率分配子模型
基基于于““人人——车车——路路””信信息息,,建建立立整整车车能能量量动动态态规规划划管管理理模模型型,,使使整整车车行行驶驶工工况况油油耗耗降降低低55%% 19
23
目录
1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发展背景 2 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 3 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开发 4 一汽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开发
24
4.一汽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开发
4.1 一汽混和动力轿车研发历程
1998-2000 2002-2005 2006-2008 2009-2012
2013-
红旗混合动力功能车 红旗混合动力性能车 奔腾混合动力性能车 奔腾混合动力产品车
5
1.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发展背景
1.1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驱动力 — 油耗法规导向
6
1.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发展背景
1.1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驱动力 — 油耗法规导向
7
1.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发展背景
1.2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路线分析
油耗(L/100km)
传统车油耗 HEV油耗 油耗目标:5L/100km PHEV油耗
小批量生产
项目类型 “十五”863计划 “十一五”863计划 “十二五”863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立项时间 2003年 2005年 2006年 2006年 2011年 2011年 2007年
项目名称
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研发
一汽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发 一汽混合动力轿车制造技术研究 奔腾系列深度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技术攻关 奔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技术攻关 奥运电动汽车示范运行与技术保障
2.1 一汽新能源汽车战略
1111
CO2排放(g/km)
2.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
2.1 一汽新能源汽车发展原则 — 以油耗法规为导向
185g CO2/km
2008年国Ⅱ油耗标准 8.0L/100km(184g CO2/km)
-14%
177g CO2/km 140g CO2/km
2015年国Ⅲ油耗标准 6.9L/100km(159g CO2/km)
总成功能定义 总成性能参数匹配 总成运行工况研究 总成特性优化
一汽掌握了动力系统构型设计、总成参数匹配、动力系统集成及整车性能控制技术
18
3.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开发
3.2 整车能量管理控制技术
“人”
正常模式 经济模式 运动模式
车辆状态
“车”
预期行驶里程 预期目的地
附件状态 车辆环境
AC ON
CRUISE AC OFF
~ 10-20
~ 10-20
奇瑞、 长安
一汽 大众 奔驰
纯电动 怠速起停 助力 再生制动
~ 20-60
~ 25-35
丰田、福特
通用、宝马
图注:
纯电动 串联 再生制动
>60
~ 25-35标志Fra bibliotek基本做成REEV,如铃木
SWIFT
P Planetary Gear 行星齿轮
目目前前混混合合动动力力技技术术已已相相对对较较为为成成熟熟,,国国外外厂厂家家纷纷纷纷推推出出了了搭搭载载不不同同构构型型的的混混合合动动力力车车型型
(+) 总成模块化,最大程度借用DCT资源;
(+) 电驱动模块适合多平台,分摊研发和生 产费用,避免多构型带来的重复投入。
TMH2系统继承了TMH1系统的优点,且避免了TMH1只适用于B级以下车型的缺点;
TMH2系统采用电驱动系统模块化设计,最大程度借用传统DCT资源,有利于平台化开发。
16
目录
1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发展背景 2 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 3 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开发 4 一汽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开发
国国内内只只有有个个别别厂厂家家推推出出了了量量产产的的混混合合动动力力车车型型,,技技术术成成熟熟度度、、成成本本增增加加控控制制难难、、国国家家补补
贴贴力力度度小小是是限限制制其其推推出出市市场场的的主主要要原原因因
14
2.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
2.1 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选择 — 技术路线分析
88
目录
1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发展背景 2 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 3 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开发 4 一汽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开发
9
2.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
2.1 一汽蓝途战略
蓝蓝途途战战略略::传传统统动动力力低低碳碳节节能能技技术术和和新新能能源源汽汽车车技技术术并并举举。。
10
2.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
功能模式5:制动能量回收
功能模式6:起动发动机
驱驱动动电电机机与与离离合合器器高高度度集集成成,,实实现现了了所所有有混混合合动动力力功功能能
22
3.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开发
3.4 动力系统集成技术
CCM
分离离合器
分离离合器控制阀体
辅助电动泵
以以CCCCMM专专用用电电驱驱动动模模块块将将传传统统内内燃燃机机和和DDCCTT自自动动变变速速器器集集成成为为HHEEVV动动力力总总成成
区 100 域
TGDI发动机专用区域设计
联合工作区域
250
320
270
260
高速
250
城市
240 公路
工况
270
290
50
7档
320
6档
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转速 [rev/min]
发动机专用区域改进技术措施
提高压缩比 提高滚流比 气门型线 增压器
扭矩 [Nm]
制动能量回收
TMH1构型系统
TMH2构型系统
TMH1获中/美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ZL02144747.0 / US20060113127A1
TMH2构型特点:
(+) TMH2系统以TMH1为基础,改变主电机 位置,并与离合器耦合成电驱动模块;
(+) TMH2节油效果与TMH1相当,且避免了 TMH1只适用于B级以下车型的缺点;
13
2.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
2.1 一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选择 — 技术方案分析
构型 目标
BSG
I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