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答案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答案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2014年12月8日,印尼苏门答腊岛上的锡纳朋火山爆发,从火山口喷泻出来的熔岩和火山灰弥漫火山上空高达2 000米,对航空业造成严重影响。

据此,完成1~2题。

1.火山喷发的熔岩主要来自(D)A.外地核 B.岩石圈C.地壳 D.地幔中的软流层解析:地幔中的软流层是火山熔岩的发源地。

2.火山灰熔岩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凝固下来,形成(A)A.岩石 B.大气 C.液态水 D.生物圈解析:熔岩冷却后,形成岩石。

3.下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概念是(D)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理概念存在包含关系,即甲包含乙,乙包含丙。

4.岩石圈是指(C)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B.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地壳和上地幔解析: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整个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完成5~6题。

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B)A.①圈层 B.②圈层C.③圈层 D.④圈层解析:火山熔岩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

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C)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解析:大陆地壳厚;地幔横波、纵波都能通过;外核横波消失,可能是液态;内核压力、温度最高。

读下图,完成7~8题。

7.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C)A.2个 B.3个 C.4个 D.5个解析:图中显示包括了四大圈层。

8.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B)A.生物圈 B.水圈C.岩石圈 D.地壳解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属水圈。

9.纵波(P波)和横波(S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B)A.都明显下降B.都明显增加C.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解析:横波、纵波在莫霍界面附近传播速度都有明显的增加。

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1 Word版含答案

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1 Word版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一、单选题1.下图示意地球圈层构成,图中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2.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喜马拉雅山B.内蒙古高原C.四川盆地D.大西洋3.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A.整个地壳B.软流层和地壳C.地壳和上地幔层D.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4.地震发生时,坐在湖中小船里的人(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B.只感到上下颠簸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D.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晃5.有关地球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岩石圈在软流层以上B.海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C.横波可以通过地球的外核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是划分地球三个主要内部圈层的界面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1)~(2)题。

6.该地的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多少千米处( )A.5B.17C.33D.29007.该地可能是下列________地方( )A.东非大裂谷B.青藏高原C.南极点D.太平洋下图为“地壳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图中的各层中,构成地壳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9.图中的各层中,在海洋底部显著变薄甚至缺失的是( )A.①B.②C.③D.①②10.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正行驶在三峡库区的游轮接受到的地震波是(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A.P波B.S波C.P波和S波D.接受不到二、填空题11.读“地壳与地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层,B是________层,D是________层,E+D+C是________,F+E+D+C 是________。

(2)地壳结构由图中字母________表示的圈层组成。

A+B+C合称________。

(3)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的圈层是________层,在图中用字母________表示。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练习题(含答案)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练习题(含答案)

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读下列“地球内部结构图”,完成1~3题。

1.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的变化是( )①纵波速度加快②纵波速度减慢③横波速度加快④横波速度减慢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A.a3A.a+bA7()8AC9.A.10.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

回答11~12题。

11.该图景观体现出了的地球圈层包括()A.水圈、生物圈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1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是(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C.E、F合为岩石圈D.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14.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2)图依据是(3)图中明F(4)15.(1)( )A.当雄(2)A(3)前主理是。

1.B 2.C 3.A解析:第1题,莫霍界面以下岩层发生地震,地震波由内部向地表传播,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会明显减慢。

第2题,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深度为80千米~400千米。

第3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4.B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类型、特征及应用。

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 km·s-1之间,速度较慢,为横波。

5.A解析:此波速度在5千米深处突然变大,说明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

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一、单选题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 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2.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 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C.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D.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答案】【小题1】C【小题2】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水圈是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所以ABD不符合题意,错误;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符合题意,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组成。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所以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在软流层以上。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读我国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3.图中M界面为()A. 地表B. 莫霍界面C. 软流层D. 古登堡界面4.下列有关上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B. 距海越远,地壳厚度越大C. 山地、高原的地壳厚度较平原、盆地地区厚第1页/共8页D. 板块碰撞挤压处的地壳厚度一般比周围地区要厚【答案】【小题1】B【小题2】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厚度不均,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

在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根据图中信息,大体可判断曲线M与地形曲线呈正相关,曲线M为表达地壳厚度的曲线;由于地壳的下限是莫霍界面,所以M也可以表示莫霍界面。

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读图可知,图中基本上地势越高,地壳厚度越大,地势越低,地壳厚度越薄,故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A对;距海的远近,与地壳厚度关系不大,故B错;山地、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平原地区为33千米左右,山地、高原的地壳厚度较平原、盆地地区厚,故C对;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故地壳厚度较薄,板块碰撞挤压处的地壳厚度一般比周围地区要厚,故D对。

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及答案

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及答案

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A.地质钻探B.研究地震波C.地层和化石D.理论建模2.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A.地幔B.上地幔C.软流层D.地核3.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接近于液态的是A.下地幔B.外核C.上地幔D.软流层4.岩石圈是指A.地壳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C.地壳和地幔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5.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薄的是A.青藏高原B.死海C.马里亚那海沟D.贝加尔湖6.地壳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圈层是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7.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后,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地面上人总是感觉到先左右前后摇晃,然后上下颠簸B.地震波传播速度越快,能量越大C.地震波能量越大,传播速度越快D.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8.有关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的正确叙述是A.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之上B.岩石圈是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C.岩石圈为地壳的上层部分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为岩石圈9.水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中A.最活跃的圈层B.质量最小的圈层C.最厚的圈层D.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10.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三项重大工程。

2001年8月4日,总投资1.5亿元,被誉为“亚洲第一深井”的中国内地科学钻探工程正式开工,我国将用5年时间打出这口5 000米深的科研井。

此科研井的开钻地点位于A.青藏高原地区B.山东诸城地区C.江苏省东海地区D.安徽省盘龙地区11.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A.只上下颠簸B.不产生运动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变式练习一、单顷选择题1.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震波的知识,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物质,而横波的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的物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

2019年秋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课时作业提升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A.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B.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局部C.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局部 ,由液态物质组成D.地核是指莫霍界面以下的局部 ,呈熔融状态答案:B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地震波而获得的信息;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局部;地壳是莫霍界面以上的局部 ,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是指古登堡界面以下的局部 ,外核可能为液态或呈熔融状态 ,内核为固态。

2.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A.盆地B.平原C.海洋 D.大陆架答案:C解析:海洋是地壳最薄的地方。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读以下图 ,完成3~4题。

3.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处即为()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答案:3.B 4.B解析:第3题 ,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 ,在地幔中也可通过。

第4题 ,X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 ,是古登堡界面。

读以下图 ,完成5~7题。

5.该景观图表达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 B.3个C.4个 D.5个6.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 B.水圈C.岩石圈 D.地壳7.该景观的形成过程 ,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那么的 ,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开展变化的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 ,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答案:5.C 6.B 7.B2019年3月以来 ,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 ,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1.4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 专题练习 带详解答案解析

1.4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 专题练习 带详解答案解析

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一、选择题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

读图回答l~2题。

1.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2.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A.①为平流层B.②为岩石圈C.③为上地幔顶部D.④为下地幔4.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5~6题。

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7.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简单系统B.水圈是由河流水、湖泊水、海洋水等多种水体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读下图,回答8~10题。

8.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9.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C.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变化D.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10.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11~12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培优训练(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培优训练一、选择题1.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A.内部圈层不包括地壳B.内部圈层分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C.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D.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2-3题。

2.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 km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0,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3.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B.②C.③D.④如图,在智利蒙特港,卡尔布科火山口喷发,喷出的浓厚的火山灰和烟尘几公里外都能看见。

据此回答4-5题。

4.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

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5.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7.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的是()A.图中C层B.图中G层C.软流层D.下地幔8.2016年7月3日,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台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洼地落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
读下列“地球内部结构图”,完成1~3题。

1.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
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的变化是()
①纵波速度加快②纵波速度减慢③横波速度加快④横波速度减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
A.a岩层内部B.c岩层内部C.d岩层内部D.e岩层内部
3.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
A.a+b+c B.a+c+d C.b+c+d D.c+d+e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4~6题。


4.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D.无法判断
5.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 900千米处
6.该地最可能位于()
A.非洲东非大裂谷B.青藏高原C.吐鲁番盆地D.太平洋7.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8.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可以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
C.岩石圈、地幔、地壳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9~10题。

9.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10.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

回答11~12题。

11.该图景观体现出了的地球圈层包括()
A.水圈、生物圈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
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1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是()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E、F合为岩石圈
D.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14.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B 表示地震波,其中 A 表示_________波,B 表示_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代表________,它的平均厚度为千米,主要由组成。

(3) 图中F 处,地震波A 完全__________,地震波B 速度____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这说明
F 面以上的E 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F 面是__________界面。

(4) (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G 层叫_______ ,H 层叫________ 。

1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A.当雄B.成都C.上海D.北京
(2)此次地震,拉萨有轻微震感,理论上拉萨居民感觉到()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只左右摇晃D.只上下颠簸(3)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西藏地区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
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其研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参考答案
1.B 3 .A 解析:第1题,莫霍界面以下岩层发生地震,地震波由内部向地表传播,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会明显减慢。

第2题,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深度为80千米~400千米。

第3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4. B 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类型、特征及应用。

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 km·s-1之间,速度较慢,为横波。

解析:此波速度在5千米深处突然变大,说明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


7.答案:A 解析:横波速度比纵波慢,且石油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纵波通过时波速也迅速下降,a图表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岩石构造进入石油矿藏时,横波立即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的状况,所以A项是正确的。

解答该题关键是明确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软流层位于地幔的上部,而地幔属于地球内部的一个圈层。

解析:结合等值线分布可知,数值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由地球内部圈层知识可知,莫霍界面
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

【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
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

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
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解析:图中A表示大气圈,B表示生物圈,C表示水圈。

地球内部圈层是由DEFG组成。

14.答案:(1)横纵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
(2)莫霍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地壳17 岩石
(3)消失突然下降固古登堡
(4)E 外核内核
(
15.【解析】第(1)题,地壳厚度不均,高山、高原较厚,平原、盆地较薄。

第(2)题,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

第(3)题,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

【答案】(1)A (2)B
(3)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