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之简答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完整word版)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主动转运闰盘尼氏体兴奋EPSP IPSP条件反射牵张反射心动周期神经核单收缩静息电位反射受体视力ABO血型动脉血压呼吸运动微循环肺通气呼吸膜基础代谢率肾糖阈绝对不应期神经纤维关节面动作电位突触肌紧张脑干网状结构血液凝固肾单位分节运动图 1 —18; 2 —9; 3 —9 A; 3 —24; 3 —38; 3 —44; 3 —61; 4 —1; 6 —3; 6 —5;6—15;6—16;7—9;8 —4 ;8 —5;8 —7 ;8 —9 A; 8 —11; 10 —2; 10 —3; 11 —5 B; 11 —13; 12 —3;12 —6; 12 —8;13— 3 C; 13--8简答题:1.简述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2 •以疏松组织为例,简述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3. 骨骼肌细胞的结构(包括超微结构),心肌细胞的特点。

4. 简述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单层上皮的类型。

5. 以左心室为例,简述心脏的泵血过程。

6. 简述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控制特点。

7. 简述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人体骨骼的组成和各部主要肌。

9•眼视近物时的折光调节。

10.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11 •简述鼓膜、听骨链的减振增压作用。

12•白细胞的主要类型及其功能。

13. 何谓ABO血型?输血原则有哪些?14. 人体心脏的基本结构。

它为什么会自动跳动?15.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16. 肺通气的动力是什么?呼吸节律是如何形成的?17. 胃和肝的位置、形态结构。

18.小肠壁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9.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0.正常情况下,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体温的生理性变动。

21.肾的血循环特点及其意义。

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和排尿反射。

22.腺垂体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下丘脑的联系。

23.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24.睾丸的结构与功能。

25.卵巢的内分泌周期及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

26.女性生殖周期月经现象的解释及卫生。

7.华师《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

7.华师《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

华师《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考前复习资料(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肌节:在肌原纤维中,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由1/2 I带+A带+1/2 I带组成的。

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

4.突触: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效应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5.骨髓: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扁平骨(如胸骨、肋骨)和不规则骨(髂骨、脊椎骨等)的松质骨间网眼中的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

6.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有一椭圆形的凹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的地方。

7.上呼吸道:临床上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8.肾门:肾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部位,称为肾门。

9.胸膜腔:位于肺的周围,是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形成密闭的潜在性的腔隙,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腔内呈负压。

10.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细支气管及其分支包括: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

11.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不间断地沿一个方向流动。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使血液循环的管道,瓣膜是保证血液按一个方向流动的特有结构。

12.二尖瓣:是附于左房室口周缘的二片瓣膜、借腱索连于乳头肌,有阻止左心室的血液流回左心房的作用。

13.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其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题库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题库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绪论1.解剖学:是研究机体结构的学科。

研究机体每一部分的结构,这些结构的显微组成,以及它们生长、发育的过程等。

此外,主要研究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2.生理学:是研究活的有机体各种功能的学科。

3.生理学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了解和预测机体对刺激的反应和规律;而是理解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条件下,机体是如何调节自身的各种心理活动,使体内各种生理指标维持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波动。

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生殖和生长发育。

5.新陈代谢的概念:指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新陈代谢过程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机体从外界不断摄取各种物质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综合形成自身的物质,或暂时贮存起来,这种过程称为同化作用(或组成代谢);另一方面是将组成自身的物质或贮存于体内的物质分解,并把分解后的终产物废物排出体外,这种过程称为异化作用(或分解代谢)。

在进行同化作用时要吸收能量,在进行异化作用时要释放能量。

6.生殖:生命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和自己相似的子代。

7.稳态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8.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所发生的反应。

9.反馈:是信息沿着一个封闭环路的流动。

反馈表示的既是生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或结果,反过来影响这一过程的发展速度。

如果其终产物或结果降低这一过程的发展,则称之为负反馈。

如果生理过程中的终产物或结果可使某一反应的进程加速或加强,使其到达过程的极端或结束这一进程,这种现象称为正反馈。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1.细胞的有机物可分为5类: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

2.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粒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4.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

基本组织:构成人体各个器官的基础(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器官。

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趾向前。

同化作用:机体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构筑和更新自身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的部分物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并将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物质代谢: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的过程。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而进行的能量的储存,转移,转变,释放和利用的过程。

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刺激:作用于机体或组织的环境变化。

反应: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出现的理化及其机能状态的改变。

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由静息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由弱活动变为强活动。

抑制:组织接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变为相对静息状态或由强活动变为弱活动。

内环境:构成人体的细胞绝大多数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理化状态保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是人生命活动调节的最主要的方式。

体液调节:是指体液因素(如激素、代谢产物等),通过体液的途径(血液和组织液)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负反馈:指反馈作用使调节部分发出的控制作用,与使受控部分产生反馈作用的原控制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

正反馈:指反馈作用使调节部分发出的控制作用,与使受控部分产生反馈作用的原控制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

细胞器:位于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和形态特征并表现特殊生理功能的结构。

染色质:细胞间期核内分布不均匀,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

染色体:与染色质为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表现。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大学本科《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和答案

大学本科《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和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和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2、体液调节: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作用于靶器官,调节靶器官生理活动。

3、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4、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5、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

6、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

7、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8、冠状轴与冠状面:左右平伸与地面平行的轴称冠状轴。

延冠状轴所做的将人体分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冠状面,也称为额状面。

9、矢状轴与矢状面:前后平伸与地面平行的轴称矢状轴。

延矢状轴所指的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切面称矢状面。

二、选择题1、人体生理功能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为:AA、神经调节B、全身性体液调节C、局部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2、下列各项调节中只有哪项不属于正反馈调节BA、血液凝固;B、减压反射;C、排尿反射;D、分娩过程3、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C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组织液4、在生理状态下,维持肾小球血流量恒定的主要调节方式是:C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反馈调节5、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是:AA、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稳定状态B、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C、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性相对恒定的状态D、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6、你做过的以下实验,哪个属于急性离体实验方法CA、反射弧分析B、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C、神经不应期的测定D、家兔呼吸运动影响因素7、以下不属于激素传递方式的是 DA、远距分泌B、旁分泌C、自分泌D、突触分泌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A、反射B、反应C、反馈D、兴奋9、对神经调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DA、调节幅度小B、调节的敏感性差C、作用范围广,而且持久D、反应迅速、准确和短暂10、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CA、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D、人体血压稳定11、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12、下列不符合解剖学姿势的是 CA、身体直立B、两足并立,足尖向前C、双手掌心向内侧D、双上肢垂与躯干两侧13、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A、突触B、中枢C、效应器D、外周神经14、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CA、传入神经B、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15、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16、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D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17、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C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8、排尿反射是 DA、自身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三、是非题(错)1、正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1肩关节组成、结构、运动方式P47肩关节的形态、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形态:球窝关节。

组成: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

结构特点:头大盂小,关节面差大,有盂唇加深关节窝,关节囊薄而松弛,下壁更为薄弱,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运动方式:三轴性运动,围绕冠状轴作屈、伸;矢状轴作收、展;垂直轴作旋内和旋外,以及环转运动。

2胆汁产生及排泄过程P170胆汁由肝细胞分泌→胆小管→未进食时→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贮存与浓缩。

当进食时:①肝内胆汁→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

②胆囊内胆汁→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

3ABO血型之间的出血关系P241血型红细胞抗原(凝集原)血浆中抗体(凝集素)A A 抗BB B 抗AAB AB 无抗A、无抗BO 无A、无B 抗A、抗B如果是A型血的人,他红细胞带A抗原,血浆里有抗B抗体,能使带有B抗原的红细胞溶解死亡,同理,B型血血浆里有抗A抗体,O型血血浆里抗A和抗B抗体都有,AB型血血浆里没有抗体。

如果把A型血的人的血输给B型血的人,B型血的人的血浆中的抗A抗体就会使进入B型血的人体内的A型血的人的红细胞融解,产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可危及生命。

所以输血要配血型,但不是只有同种血型的人才能输血,比如O型血就可以给任何血型输血。

A型血可以给只可以给A型和AB型输血;可接受A型和O型血。

B 型血可以给只可以给B型和AB型输血;可接受B型和O型血。

AB型血只可以给AB 型输血;可接受任何血型的血。

是最"自私"的血型。

O型血可以给任何血型输血;但只可接受O型血。

是最"大公无私"的血型。

我就是AB....4为什么小肠是吸收消化的主要场所p1611.食物在小肠停留时间最长2.消化过程中小肠吸收营养最多3.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这个(这是简单的)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是因为它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

人体解剖生理学 期末复习资料

人体解剖生理学 期末复习资料

一、概念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发生的规律性(适应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2.内环境:细胞生存的细胞外液环境。

3.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

·细胞进行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保持细胞兴奋性的必要条件。

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等调节机制对各种物质代谢和各器官的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的结果。

4.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经细胞膜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特点:逆浓度梯度进行,消耗能量。

)5.继发性主动转运:一些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势梯度时,所需能量不直接来源于ATP分解,而是利用某种离子浓度梯度作为能量来源,而后者是由钠泵分解ATP获得的能量建立的。

间接利用ATP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6.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7.阈强度或阈值:当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时,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激强度。

8.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应9.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受到有效刺激时,具有发生兴奋即产生冲动的能力。

Tip:阈强度高,兴奋性低;阈强度低,兴奋性高。

10.兴奋收缩耦联:以肌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耦联因子是Ca2+ ,包括三个主要步骤:①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深部②横管的电变化导致终池释放Ca2+(三联体结构处的信息传递)③肌肉收缩后Ca2+被回摄入纵管系统(肌质网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集)11.钠钾泵: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蛋白质,可被细胞膜内的Na+增加或细胞外K+的增加所激活,受Mg2+浓度的影响,分解ATP释放能量,进行Na+ 、K+逆浓度和电位梯度的转运。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2013.4绪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解剖生理学2、神经调节3、反射4、体液调节5、激素6、自身调节7、反馈(负反馈、正反馈)8、内环境9、稳态10、三个轴和三个面二、问答题1、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一、名词解释1、液态镶嵌模型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组织、器官、系统5、肌小节6、神经纤维二、问答题1、上皮组织有哪些特点?2、结缔组织的特点。

第四章、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和兴奋2、刺激和阈刺激3、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4、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5、去极化和超极化6、“全或无”现象7、阈电位8、局部电位9、阈下总和10、终板电位11、兴奋收缩耦联12、滑行学说二、问答题1、试述组织兴奋一次后兴奋性的变化及其机制。

2、钠离子在神经细胞膜两侧是如何分布的?试述钠离子跨膜转运方式及其特点。

3、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4、试述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的产生机制,比较二者的异同。

5、神经冲动传导机制。

6、试述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传递过程及其特点。

7、试比较化学性突触传递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

8、兴奋收缩耦联。

9、什么是滑行学说,试从分子水平说明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和其收缩和舒张的原理。

10、试分析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的生理过程。

11、简述神经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和坐骨神经干双向动作电位记录方法和原理第五章、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灰质和白质2、神经核和神经节3、纤维束4、脑干网状结构5、基底神经核6、内囊7、胼胝体8、投射纤维9、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10、突触延搁11、突触后抑制12、传人侧枝性抑制13、神经递质14、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15、运动单位16、脊休克17、屈反射和对侧伸反射18、肌紧张19、去大脑僵直20、锥体系和锥体外系21、学习和记忆22、强化23、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二、问答题1、何谓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各有何生理功能?2、下丘脑有哪些功能?3、小脑的分叶与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白质:white 名词解释 matter: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三纤维聚集的部位,1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膜是以液由于轴突表面具有髓鞘而使颜色呈现苍白色,故称为白质。

期间镶嵌着许多不同结态的脂质分子层为基架,17 灰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及其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时色泽灰暗,称为是指细胞在未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2灰质。

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18运动性失语症:motor aphasia:运动性语言中在静息电位的基3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枢受损后,病人能看懂文字,能听懂别人的谈话,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后,其膜电位发其语言运动器官活动正常,但自己不会讲话,产生的迅速的可逆性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生运动性失语症。

衬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 endothelium: 4内皮:19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

失读症:alexia: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表现出对文字的视觉感知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mesothelium:5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符号的意义。

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

20突触:synapse:两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细 6闰盘:intercalated disc:相邻心肌纤维连接胞之间用于传递神经冲动的特殊结构,称为突处,肌膜特化成阶梯状结构,称闰盘。

触。

:7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与其它结构共同组成的21体液:结构。

body fluid:体内的液体总称,约占体重的motor 8运动终板:end plate:位于脊髓灰质前角60%22接近肌纤维时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或脑干的运动神经元发出长轴突,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或称血细胞比容。

失去髓鞘,其轴突反复分支,每一分支形成葡萄23此连接状终末与一条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血沉:红细胞比重较大,会因重力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1 区域呈卵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

小时内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是指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受体9:receptor:24体循环这些分子能识别并特异性结一些特殊生物分子,:systemic circulation:指心脏与全身所有器官之间的血液循环,又称大循环。

合化学信号分子,引起特定的反应,从而改变细25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胞的生理功能。

指心脏与肺之间的血液循环,又称小循环。

是指在化学性 eurotransmitter::n10神经递质26微循环:突触传递过程中,由神经末梢释放,作用于支配microcirculation: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

27直捷通路::条件反射11是指在后天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反射thoroughfare channel:是指血流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直接到达微行为。

静脉。

:12非条件反射狗吃食物出现唾液分泌的反射,28这种生来就有的、简单的、不需任何培训的生理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ier:又称呼吸膜,是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屏障反应,称为非条件反射。

结构。

flexor :13屈肌反射当肢体皮肤受到伤 reflex: 29血氧饱和度:害性刺激时(如针刺、热烫等),肢体的屈肌强oxygen saturation:血红蛋白Hb的氧含量占其氧容量的百分数称为血氧饱和度。

烈收缩,伸肌舒张,使该肢体出现屈曲反应,以30氧离曲线:此种反应称为屈肌反使该肢体脱离伤害性刺激,oxygen dissociation cueve:反应Hb的氧饱和度与射。

P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之为氧O2离曲线。

14巴普洛夫把光、声、嗅等具体:第一信号系统31的信号称为第一信号,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能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和兴奋的反射,称为大脑皮质机能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

肺牵张反射。

巴普洛夫把语言文字等抽象的:第二信号系统1532生理无效腔: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信号称为第二信号,physiological dead space:肺泡皮质机能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合称为生理无效腔。

133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呈多面棱柱由细胞膜对特异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不同和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决定的。

100细胞膜内外存在各种不1mm,人体肝约有50——体,长约2mm,宽同浓度的大分子和离子,在静息状态下,膜对离万个肝小叶。

+离子外流,K总的效应是34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管内的分解过程子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膜的外侧聚集较多的正离子,膜的内侧聚集较多称消化的负离子,从而造成膜两侧的电位差。

水和 :35吸收absorption:是指食物的消化产物、2无机盐等通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答: 动作电位的产生先是由于出现迅速增加的淋巴的过程。

Na+电导,Na+:receptive relaxation:当咀嚼在很强的电化学驱动力作用下形成容受性舒张36Na+由于食团队咽和食管等处感受器内向电流,使细胞膜迅速去极化,构成锋电与吞咽食物时,位的升支;随后,的刺激,反射地引起胃贲门舒张,使食团进入胃Na+电导减小,形成锋电位的降支,K+电导的增大使中,同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引起胃底、胃体K+外向电流增强,加速了膜的复极,参与锋电位降支的形成。

部肌肉发生一定程度的舒张,胃容积扩大,即容3简述突触的结构与功能。

受性舒张。

答:energy metabolism:37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称突触。

突触由突触前成中伴随着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这个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三部分构成。

突触前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后成分彼此相对的包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b38基础代谢asal metabolism:是指机体在基触后膜,两者之间有突触间隙。

突触前成分内含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有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中有特异性的神经递质和:39肾单位nephron: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调质的受体及离子通道。

突触是信息传递的媒它由一个肾小体和一个与其连接的上皮性单位,介,肾小管构成。

一个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把信息传递给许多其他神经元或效应细胞,40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一个神经元也可以通过突触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

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4简述关节的结构。

:管平衡球41-glomerulotubular balance:近端答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随肾小球率过滤的变:关节的结构有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关节面为相邻化而变化,即当肾小球滤过增大时,近端小管对两骨的接触面,溶质和水的重吸收率也增大;反之,肾小球率过多为一凹一凸,凸面称为关节头,凹面称为关节窝,关节面表面覆有一层关节软滤减少时,近端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也减骨;关节囊是包围整个关节的膜性囊,附着于关管平衡。

-少,这种现象称为球节面周缘的骨面上,与骨膜融合续连;关节腔由42: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共同围成的密闭腔。

关有传递信息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节的辅助结构有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

韧带是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相互配:43神经内分泌连结相邻两骨的扁平带状或索条状结构;合,密切关联,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

关节盘是介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4关节唇是附多种激素共同参与某一生理活动调:4协同作用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

所产生的效应可等于或大于各种激素单独节时,5作用时的总和,这种现象称为协同作用。

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

答:两种不同的激素调节同一生理活动拮抗作用45:人体全身骨骼可分为颅骨、躯干部和四肢骨。

颅骨连结成颅,可分为脑颅和面颅,躯干骨包括时产生相互对抗的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拮抗作椎骨、肋骨和胸骨,椎骨又可分为颈椎、胸椎、用。

腰椎、骶椎和尾椎,它们通过连结构成脊柱。

胸椎、胸骨和肋骨通过骨连结构成胸廓。

四肢骨包四问答题括上肢骨和下肢骨,1上肢骨和下肢骨又可分为上简述静息电位及其产生的机制。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答下)肢带骨和上(下)肢游离骨。

上下肢带骨分别全身骨的结构特点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把上下肢骨与躯干骨相连结。

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是 2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达相9以乙酰胆碱为例说明神经递质的形成,释放和失活过程。

适应,如脑颅发达,面颅退缩,上肢骨形体较小答:乙酰胆碱合成的原料为胆碱和乙酰辅酶A,催而数目增多,下肢骨形体坚实粗壮而数目减少,化合成的酶为胆碱乙酰化酶。

在胆碱乙酰化酶的脊柱呈“S”形,有颈、胸、腰、骶四个生理弯催化下,乙酰胆碱首先在包浆内合成,而后由突曲,脊柱自上而下直至骶骨底,椎体逐渐加大,触小泡摄取并储存起来。

但耳状面一下,椎体又迅速缩小。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内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突触小脊髓白质内有哪些上行和下行纤维传导束。

6泡中。

在兴奋传递过程中,递质被释放到突触间:脊髓白质内的上行纤维传导束包括:薄束和答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实现神经元楔束,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之间传递信息的作用。

神经递质主要以胞吐形式束。

+在递质释放过程中起着重要脊髓白质内的下行纤维传导束包括:皮质脊Ca由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

髓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

乙酰胆碱发挥生理作用后,7试述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径。

大部分是在胆碱酯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成胆碱和乙酸,初级神经元位于背根的脊神经节内,为感觉有极少部分是在答:突触前膜的载体系统作用下被重新摄入突触前神经元,其周围突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神经元。

于躯干、四肢的皮肤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外侧103部入脊髓,上升1—个节段后,在脊髓灰质后简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答角固有核更换神经元。

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在白:下丘脑是大脑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能把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质前联合交叉至对侧,而后,痛觉和温度觉在脊节着体温、摄食、水平衡和内分泌腺活动等重要髓侧索上行,触觉和压觉在脊髓前索上行,二者的生理动能。

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包括共同组成脊髓丘脑束上行至丘脑于腹后外侧核体温调节、摄食行为调节、水平衡调节、对腺垂腹后外侧核的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更换神经元。

体激素分泌的调节、投射到大参与组成丘脑皮质束上行经内囊后肢,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和对生物节律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