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1-4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作业设计》第1——4课习题答案解析(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作业设计》第1——4课习题答案解析(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培优练习案例讲义厚川2022春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1昼夜交替现象同步练习1.填空题。

(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一昼夜的时间是24小时。

2.连线题。

地球自转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3.选择题。

(1)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照射地球仪,被光照到的地方是(A)。

A.白天 B.黑夜C.都有可能(2)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乒乓球代表(B)。

A.太阳 B.地球C.月球(3)在下列对地球上昼夜不断交替的几种解释中,符合事实的是(C)。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C.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在没有新证据之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各种假说暂时都是正确的B.利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排除一些不合理的假说C.昼夜交替现象只能有一种可能的解释4.实验题。

根据下图,设计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1)我的假说:地球自转,太阳围着地球转。

(2)模拟材料: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用小球代替地球。

(3)运动形式:(在正确的括号里打“√”)()太阳不动() 地球不动() 地球逆时针自转()地球逆时针公转 (√)地球顺时针自转 ()地球顺时针公转(√)太阳逆时针公转 ()太阳逆时针自转 ()太阳顺时针自转(4)实验结论:地球上((√)能 ()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5.判断题。

下列这些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请在正确的括号里打“√"。

(√)太阳不动,地球逆时针自转。

(√)太阳不动,地球顺时针自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逆时针公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地球顺时针公转。

(√)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逆时针公转。

(√)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顺时针公转。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2023新课标版)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2023新课标版)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2023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蚯蚓的选择》是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主要讲述了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蚯蚓的特点,掌握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如何保护蚯蚓。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蚯蚓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蚯蚓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生存环境,学会观察和保护蚯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蚯蚓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生存环境。

2.难点:如何观察和保护蚯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蚯蚓的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蚯蚓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蚯蚓、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课件:教材相关图片、视频等。

3.场地:实验室、教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蚯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蚯蚓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生存环境,让学生对蚯蚓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蚯蚓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蚯蚓的生活习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蚯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蚯蚓,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020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课堂作业新设计

2020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堂作业新设计2020年2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放手后不碰到底部的为()。

A.浮B.沉C.一半浮一半沉(2)一枚回形针放入水中是沉的,下列方法放在水中能浮的是()。

A.把两枚回形针串在一起B.把十枚回形针串在一起C.把回形针插在塑料泡沫上(3)一块橡皮在水中是沉的,切成一半大小在水中是(),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少量透明胶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是(),这说明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轻重和体积,沉浮状态()。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下列物体放入水中,都会下沉的一组是。

()A.小石头、泡沫块B.回形针、橡皮C.蜡烛、铁块(2)1千克铁在水中是下沉的,和它相同重量的木块在水中会()A.下沉B.上浮C.不确定(3)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 把物体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它排开的(),钢铁制造的轮船能够在水中浮起来,这是因为轮船排开水的体积比钢铁本身的体积要()。

2.用一定量的橡皮泥做小船,把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做得大些,船装载的货物就会()。

A.多些 B.少些C.不变3、右图中三个球的体积是相同的,它们排开水的体积说法错误的是()。

A.A球排开水的体积最小B.C球比B球排开水的体积要大C.C球和B球排开水的体积一样大造一艘小船1.使用重量相同的橡皮泥制作小船,体积越大,装载量()A.越大B.越小C.不变2.用橡皮泥捏小船,为了增加船体的稳定性,可以采用()A.缩小船底面积,把船舷加高B.把船底的面积增大C.选择小一些的盆子作为装水的容器3.玲玲测试橡皮泥小船的装载量时,当垫圈数加到19个时,小船刚好沉没了,那么它的载重量应为()A.20个垫圈B.19个垫圈C.18个垫圈浮力1.当物体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就会()。

2.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

3.两个体积相同但轻重不同的物体,都浮在水面上,那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1——4课练习题答案解析(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1——4课练习题答案解析(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1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将下列物体放置到清水中,一定能下沉的是(A)。

A.石头B. 木块C. 萝卜【解析】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

2.一实心物体浮在某一种液体中,若将此物体均匀地切成两半,并轻轻地取出一半,余下的一半在液体中( C)。

A. 将会上浮B. 将会下沉C. 依然是浮的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解析】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3.下列关于判断物体浮沉的说法错误的是(B)。

A. 物体在水中静止后,有一半露出水面时是浮的B. 物体静止后悬在水中时是沉的C.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解析】A ,物体有一半露出水面,能说物体处于漂浮状态。

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不符合题意;B.物体静止后在水中沉底,说明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不是漂浮状态,B符合题意C.物体不下沉,可以说明物体处于浮的状态。

【分析】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4.海面上浮着许多的冰山,这说明(B)A. 冰比同体积的海水重B. 冰比同体积的海水轻C. 冰比同体积的海水的轻重相同【解析】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理重力大,所以沉得深,而轻的重力小,所以浮得高。

5.在水中上浮的木板,所受到的浮力(A)重力。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解析】物体浮在水面,可知它所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6.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A)A. 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B. 轻的容易沉,重的容易浮C. 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解析】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理重力大,所以沉得深,而轻的重力小,所以浮得高。

7.下列方法中,有可能使小木块沉下底的是(C)A.把小木块锯得更小B.把几块小木块绑在一起C.在小木块上面绑一块大石头【分析】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越容易下沉。

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1、4造一艘小船培优练习教科版(含解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1、4造一艘小船培优练习教科版(含解析)

1.4造一艘小船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在下列几种情形中,物体排开的水量增大的是( )。

A. 从海水中走向沙滩的游泳者B. 在长江中航行的大型客轮C. 正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D. 海面下正往深水处下潜的潜艇2.下列能用来做小船的是( )。

A.塑料瓶B.薄铁片C.易拉罐D.以上都可以3.小明在课外活动中用三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小船,把它们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往小船内放入不同重量的物体,它们均能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

针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只小船排开的水量一样多B. 装载的物体越多,小船排开的水量越大C. 装载的物体越少,小船排开的水量越大D. 以上说法中都不正确4.什么形状的橡皮泥能在水中浮着()A. 正方体B. 长方体C. 船形的5.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的()有关。

A. 排开的水量B. 重量C. 颜色二、判断题6.保持船的平稳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尽量加重货物。

()7.古代的船都是木材做的,现代的船都是钢铁做的。

()8.各种船能浮在水面上的原理是船内都有很大的空间。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0.钢铁制造的大轮船可以浮在水面上,所以钢铁在水中是浮的。

()11.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小,越容易浮,装载量增大。

()12.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加。

()三、填空题13.________是人类的伟大发明。

自从有了________,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14.把船造得尽量大,它________就大,装载的货物就________.15.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16.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________。

17.回忆船的发展史,写出古今三种船________18.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橡皮泥做成了如图所示的小船,这些小船装载大量货物后容易倾斜,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四、解答题19.丁丁做了一艘玩具小船,放在水里却总是下沉。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蚯蚓的选择》教案2(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蚯蚓的选择》教案2(2022新版)

第4课蚯蚓的选择【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研究,探寻蚯蚓对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

[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对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能基于事实证据进行合理分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难点]在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举例说明不同动物对环境的需求不同。

【教学准备】[学生]长方形盒子(内侧涂黑)、吸水纸、塑料薄膜、干泥土、湿泥土、蚯蚓、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其他动物的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1.回顾:前面三节课,我们研究了植物的发芽和生长条件,请大家说说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水、空气、土壤、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2.过渡:由此看来,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那么动物也是这样吗?(教学提示:出示蚯蚓的图片。

)3.揭题:对蚯蚓来说,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蚯蚓的选择。

(板书:蚯蚓的选择)[设计意图]由植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类推动物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环境,设问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思考,最终聚焦本课的研究主题。

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推测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1.提问:我们通常是在哪里发现蚯蚓的?(预设:花坛的土壤里;菜地里;下水道边;……)2.交流:根据自己的经验,你们认为蚯蚓适宜怎样的生活环境呢?请大家进行组内讨论。

3.过渡:大家的推测和依据都比较合理,那么到底是不是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呢?我们如何验证?(预设:做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一探究竟!探索二:观察蚯蚓对光照的选择1.提问:刚刚大多数同学认为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如果我们用对比实验验证,那么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预设:改变的条件是光照,不变的条件是空气和潮湿的环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二、科学探究目标
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方案,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对比观察并记录绿豆苗的生长状况。
教学重难点:设计绿豆苗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方案。
教学过程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2、小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方案。
三、问题研讨
1、在实验中,假如不进行对比实验,结果会怎样?
2、根据我们种植凤仙花的经验,绿豆发芽会出现什么情况?
3、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能验证我们的预测?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第2课主备人:投放日期2023年月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2课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重难点: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教学过程:
明确:从种子发芽开始。
植物的种子是有生命的。它们有着一定的结构,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便会发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
回顾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
一、回顾与猜测
1、我们种植凤仙花时,如何让种子发芽?
2、根据凤仙花的种植经验,绿豆发芽必需哪些条件?
明确:阳光下的绿豆芽:长得比较高,茎叶为深绿色,比较粗壮。黑暗处的绿豆芽:长得比较矮,茎叶为黄绿色,比较细长。
三、拓展活动
准备两个一面敞开的纸盒,一个在纸盒左壁挖个圆孔,一个在纸盒右壁挖个圆孔,使光能从圆孔中透入。将两盆绿豆芽或其他植物分别放在两个纸盒正中间。猜一猜,一个星期后,观察两盆植物的生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明确:非生物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的条件,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食物、栖息的环境等,动植物的生长或行为会改变非生物因素。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时作业 (含答案)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时作业 (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时作业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班级:____ 姓名:_______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________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____________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____________,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______和_______都有关。

3、__________构成的物体,如果_______相同,_____的物体容易沉;如果______相同,________的物体容易沉。

_________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___________,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二、连线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体积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五年级科学下册课时作业第一单元沉和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一、填空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______________,物体在水中的________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________________。

2、相同重量的橡皮泥,________________越大越容易浮,它的____________也随之增大。

3、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______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____________。

二、实验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五年级科学下册课时作业第一单元沉和浮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班级:____ 姓名:________填空1、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水中都受到________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______________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_________________越大,受到的_________也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第1课沉与浮班级:姓名:得分:知识点梳理: 1.我们判断某一物体是浮的标准是:只要一部分露出水面。

2.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3.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的重量和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4.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的重量和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

5.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6.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7.物体在水中碰到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沉”;不接触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浮”。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一、我会填。

1.我们判断某一物体是浮的标准是()。

2.在日常生活中,()、()、()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3.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体积变(),放入水中是()(填“浮”或“沉”)的,沉浮状况()(填“有”或“没有”)改变。

4.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填“会”或“不会”)改变。

二、我会判断。

5.把橡皮擦切成八分之一放入水中,橡皮擦就会浮起来。

() 6.一块泡沫塑料快在水中是浮的,把两块泡沫塑料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是沉的。

() 7.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重量有密切关系。

()三、我会选。

8.将下列物体放置到清水中,一定能下沉的是()。

A.石头 B.木块 C.铁盖 9.胡萝卜在清水中会()。

A.上浮B.下沉C.既不上浮也不下沉 10.下列几种物体会沉到水底的是( ). A.木块 B.泡沫 C.橡皮自我实践(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 1——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11.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用“↑”或“↓”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物体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预测结果12.根据下列物体在水中沉或浮的情况分类,将序号填在方框内。

⑴铁钉⑵橡皮⑶乒乓球⑷玻璃瓶⑸小刀⑹大头针⑺木筷子⑻铝勺⑼纸片⑽硬币⑾竹子⑿小石子⒀篮球⒁塑料尺⒂铅笔付的物体沉的物体浮的物体13.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1)我的猜测:(在方框里打“√”)□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越轻,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越重,越容易沉到水底下。

□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越容易沉到水底下。

□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和体积的变化不会影响它的沉浮状态。

(2)实验记录:(用“↑”或“↓”记录观察结果)11大小大小物体名称2倍大小1倍大小24 橡皮萝卜泡沫塑料(3)我的结论: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2——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第2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班级:姓名:得分:知识点梳理: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下沉,轻的物体容易上浮。

在重量相同的条件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下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上浮。

3.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4.体积相同重量越大越容易沉,重量越小越容易浮。

5.在轻重一定时,物体的沉浮与大小有关;在大小一定时,物体的沉浮与轻重有关。

6.潜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的原因是:因为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一、我会填。

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果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在水面上(填“浮”或“沉”),往瓶里装装些沙,增加瓶的(),它就会( )到水底了(填“浮”或“沉”)。

2.在()时,物体的沉浮与大小有关;在()时,物体的沉浮与轻重有关。

3.潜艇在水中既能上浮也能下沉,往压载舱里注满海水,潜艇会()。

4.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

5.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的容易沉,()的容易浮;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的容易沉,()的容易浮。

二、我会判断。

6.重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在水中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 7.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体积来控制沉浮的。

() 8.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9.我们用轻重、大小不同的物体研究物体与沉浮的关系,看不出轻重对物体沉浮的影响,这是因为物体的轻重和大小同时在影响着物体的沉浮。

() 10.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 11.在用小瓶子研究沉浮时,小瓶子的体积没有变化。

()三、我会选 12.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同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3——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A.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B.轻的容易沉,重的容易浮。

C.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

13.同样50克的方木块,()容易浮。

A.体积小的 B.体积大的 C.一样 14.让一个浮在水面的玻璃瓶沉下去的方法是()。

A.改变它的大小 B.改变它的重量C.在水中加盐15.一公斤铁在水中是下沉的,和它相同重量的木块在水中是()的。

A.下沉 B.上浮C.不确定16.要使浮在水面上的潜水艇下沉,正确的方法是()。

A.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B.从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C.把潜水艇的压载舱抛弃,以减小潜水艇的体积 17.()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A.体积小,重量大B.体积大,重量大C.体积大,重量小 18.要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的关系,应选用的实验材料是() A.一组大小,重量都不同的材料B.一组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材料 C.一组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自我实践(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 19.我会研究:物体沉浮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1)研究的问题:物体轻重对沉浮的影响。

(2)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3)实验材料:的小球。

(4)实验过程:第一步:把球按顺序排列在桌面上;第二步:再进行自己的推测;最轻较轻轻重较重最重()()()()()()第三步:放入水中实验,并已记录其中两个球的沉浮,请你判断其他球的沉浮。

最轻较轻轻重较重最重()()(浮)(沉)()()我们的结论是:。

4——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班级:姓名:得分:知识点梳理: 1.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之后,重量不变,体积也不变,因此沉浮状况保持不变。

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

3.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大。

4.钢铁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钢铁在水中是沉的,造成船形后,体积增大,它在水中排开的水量也增大,所以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

5.让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有:①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碗形。

②把橡皮泥放在木块或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物体上。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一、我会填。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

2.将一块实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会()。

3.实验中我们发现,将橡皮泥捏成()样的形状就容易浮起来。

4.原来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在水中(),这个物体就可能变成浮的。

5.一个量杯原有200毫升的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后,水面刻度为230毫升,那么这个物体排开的水量为()毫升。

6.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浮。

如果一块铁放在水里会()(填“浮”或“沉”),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它可能会()(填“浮”或“沉”)。

二、我会判断。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8.船是用钢铁制造的,它在水中不会沉,所以钢铁在水中时浮的。

()9.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都是相同的。

()10.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在水中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 1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会发生改变。

() 1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

() 13.同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变。

()14.不管怎么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都不会改变。

()15.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它的重量。

( ) 5——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16.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它排开的水量会发生变化。

()三、我会选。

17.把同样一块橡皮泥先后捏成船形,一次沉下去,一次浮在水面上。

沉下时受到的浮力(),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 A.大 B.小18.一只空瓶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沉入水底。

用()种方法可以让瓶子沉下去,用()种方法可以让橡皮泥浮起来。

A.往瓶里吹气 B.往瓶里装沙 C.把橡皮泥捏成船形 D.把橡皮泥捏成圆团四、我会答 19.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你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浮起来?答:①② 20.钢铁在水中是沉的,为什么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自我实践(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 22.将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实心体,观察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记录下来改变后的形状正方体长方体球体扁圆形其他形状(实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实心的形状,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结论它的和没有改变。

23.观察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记录表橡皮泥量杯里的水放入后水排开的水量形状量(毫升)面刻度(毫升)沉浮状况实心团200 210 沉的形状200 210 能浮的形状① 200 225 能浮的形状② 200 225 能浮的形状③ 200 225 6——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第4课造一艘小船班级:姓名:得分:知识点梳理: 1.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

2.船的发展史: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3.在选取造船材料时,应选择重量小,体积大的。

4.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可以保持船舱的平稳。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一、我会填。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

2.当物体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重力。

3.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它就会()到水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