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三说明文阅读
初中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
说明文阅读训练(含答案)高铁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的武汉到广州客运专线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
现在从武汉到广州的整个行程只需要不到3个小时,而原来需要十多个小时。
高速铁路的推广是为了替代汽车运输,因为汽车运行会排放大量废气,消耗宝贵的石油资源。
因此,大力推进铁路高速化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法、德、日、西、韩、美等国。
高速铁路不是谁都能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牵引、制动、空气动力学、路轨铺设和自动化管理等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
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
为了提高车速,通常采用动力分散式装置,将多个小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第一、四、五、八节车厢内,这些车厢既载客又有牵引动力,故称动车组,而无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
车头则须设计为类似飞机一样的流线型,以减少行进中空气的阻力。
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
路轨的设计上必须尽量降低PQ值,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
其次,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借以监测列车的制动效果、转向架的稳定性、列车的行进速度、位置、与其他车辆的距离等。
第三,尽量消除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防止汽车等误入铁路与火车相撞。
在必须交叉的道口,则安装先进的报警装置。
稀土是指17种化学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现代工业、高科技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永磁铁、液晶显示器、节能灯、电池等等,都需要使用稀土元素。
③中国之所以能够垄断稀土市场,是因为其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
但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过程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中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取了限产和出口的措施。
④然而,这种措施却让世界各国感到不满。
因为稀土在现代工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很难替代,所以稀土的供应被打断会给各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附带参考答案归纳

中考说明⽂阅读题附带参考答案归纳少年读书,如隙中窥⽉;中年读书,如庭中望⽉;⽼年读书,如台上玩⽉。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考说明⽂阅读题附带参考答案,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中考说明⽂阅读题附带答案1⽉光汤①乡下的夜空升起⼀轮明⽉,⽉光洒满了⼭林村舍,地⾯上也凝起了⼀层透亮的“薄霜”。
②⽉光很亮,亮得连⽗亲也觉得,待在屋内睡觉未免太过可惜。
于是,他便带我去村外的湖边夜钓。
③⽉光如⽔,湖平如镜,豌⾖般⼤⼩的浮漂飘在⽔⾯上粒粒可见。
先是点点浮颤,继⽽微微下沉,当浮漂猛地⼀沉,⽗亲便迅速起竿,⼀条⽩花花的鱼便在⽔中扑腾翻转了起来,上钩了!④⽉光清激、⽩亮,想是鱼⼉也不忍就此睡去,纷纷就着⼀盏⽉光灯,在湖中来回穿⾏。
当鱼饵明晃晃地摇曳在⽔⾥,它们⼜怎会怀疑这份恬静背后的真相呢?纷纷咬钩,就这样,⽗亲的鱼篓,很快便满了。
此时,明⽉依然⾼悬在夜空之中,意犹未尽的⽗亲,并不打算回家。
⑤但我们有些饿了,⽗亲就索性找来⼀个废弃的陶罐,就着湖⽔洗净,然后⽀在⽕堆上——他要煮⼀罐鱼汤。
⽔,从湖⾥汲取⽽来,⽩⽩净净;鱼,是刚刚钓上来的,也⽩⽩净净;⽉光,⾃星空流淌⽽来,更是⽩⽩净净。
⽗亲说,喝下这⽩⽩净净的汤,⼼⾥就会安宁⽆⽐,少怨,⽆烦。
⑥很快,鱼汤泛起了奶⽩⾊,像⼀捧捣碎的⽉光,皎洁地盛在罐⼦⾥。
⑦⽗亲在⼀旁说道:“这可不是⼀般的鱼汤,⽽是⼀罐⽉光汤,只不过是⾥⾯游进了⼏条⽩⽩净净的鱼。
”记忆中,这是⽗亲说过的最富诗意的话,让我终⾝难忘。
⑧为了家⼈,⽗亲埋⾝⽥间地头。
每遇旱季,我们都要⽤好⼏台⽔车,将⼭下的泉⽔往⾼处的梯⽥⾥翻送。
⽉光下,⽗亲和我⼀⼈负责拉动⼀台⽔车,⼀阶⼀阶地朝上翻送⽔。
⼀车车⽩花花的⽉光泉便是这样,从低处翻淌进我们的梯⽥⾥。
常常⼀忙就是⼀整夜。
⑨累了,⽗亲便以堤埂为床,躺在⽉光⾥,⼩睡⼀会⼉。
有时,我会抱怨,觉得这活太累,收益⼩,可⽗亲却说,百滴⽔就能救活⼀棵稻,只要⽔到了,就不会颗粒⽆收。
九年级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

九年级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东城】(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
(共7分)○1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
○2“现实生活”或“客观事物”,就文章的写作来说,它无非就是构成文章内容的人、事、物、景等。
学会记“实”,就是要学会真实、准确地表现人、事、物、景。
这就像绘画中的写生,对所画的对象,它的形态、色调、明暗、质地、量感……都能够如实地表现出来。
画一棵树就像一棵树,画一个人就像一个人。
这就为绘画创作打下了基础。
基础打好了,创作的时候,构思一旦成熟,就可以大笔泼墨,任情挥洒,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写作也是这样,要做到对所写的人、事、物、景都能逼真再现,写什么就是什么。
如果你写的一个人,一件事,一棵树,一场春雨,别人看了,觉得不像那个样子,不是那么回事,不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那就不是如实记写了。
○3如实地反映、再现客观外物(人、事、物、景等)极为重要,它不仅像绘画的写生那样可以打好写作的基础,同时,它也在描绘、建构着一个可见可触的外部“世界”。
○4叙述、描写和说明,正是这样三种记“实”的能力,它们各有其独特的作用,是我们应切实练好的写作基本功。
⑤叙述,是对人物出身、经历和事物发展过程的交代、陈述。
【甲】如叙述“海市蜃楼”这一自然景象发生的情况:⑥(1980年仲夏的一天)午后2时40分,在与蓬莱阁隔海相望的庙岛南侧海面上,隐隐约约出现了两个小岛。
10分钟后,岛的轮廓越来越清楚,一幅海市蜃楼胜景出现了。
岛上的道路、树木、山峰清晰可辨,建筑各异的亭台楼阁显而易见,行人车辆时隐时现,各种景物交相映照,当地群众和游客为奇幻景象所吸引,兴趣盎然。
据记载,这次海市持续时间之长,是历史上所少见的。
(1981年8月28日四川《文摘周报》)⑦在整个叙述中,时间线索清晰,过程交代也很明白。
⑧描写,是将客观事物的形状、情态具体地描绘、再现出来。
【乙】如,同样是表现海市蜃楼奇幻景象的出现,作者是这样描写道:⑨记得是春季,雾蒙天……听见有人喊:“出海市了。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共3篇)

篇一:说明文阅读及答案(一)低温世界的奇迹⑴低温世界中各种物质会呈现奇特的景象。
零下194℃时,空气会变成浅蓝色的液体,叫做“液态空气”。
若把梨子在液态空气里浸过,它就变得像玻璃一样脆;鸡蛋、石蜡在液态空气里,则会像萤火虫似的发出荧光。
在零下100℃到零下200℃时,汽油、煤油、水银、酒精都会变成硬梆梆的固体;二氧化碳则变成雪白的结晶体,平时富有弹性的橡皮变得很脆,钢铁也变成了“豆腐”??人们利用许多物质在低温下变脆这一特性,发明了一种低温粉碎技术。
在现代城市中充斥着各种废物,如废汽车、废轮胎、废塑料、废钢铁等,在使用低温下液氮冷却处理后,这些物质的抗冲能力大大降低,呈现脆性龟裂,给粉碎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这种低温粉碎方法用于粉碎肉类,可做到骨、皮、肉一次性干净利索地分离。
⑵低温世界还是农业生产中除虫灭害的得力助手。
人们以往在田鼠的洞穴中注入化学农药灭鼠。
这种方法不仅花钱多,而且会使土壤受损。
改用低温农药后,将少量液氮注入鼠穴中,由于低温液氮是高压缩状态,释放之后,在穴中其体积急速扩大700至800倍,随即气化后的氮以相当快的速度从洞中向外推出,把穴中空气排净,致使田鼠窒息而死。
1.低温的作用有哪些?(3分)3.低温打捞和常规打捞方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4.文章第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二)超导磁浮列车①超导磁浮列车是利用超导磁石使车体上浮,通过周期性地变换磁极方向而获取推进动力的列车。
超导磁浮列车的运行除了高速之外,还具有无噪音、无震动、省能源的特点,可望成为21世纪交通工具的主力。
目前正研究开发的超导磁浮列车的时速以达到500公里的目标,更新颖的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将用高温超导材料,列车的时速可望高达700公里。
②如果把超导磁浮列车的实用化算作100的话,目前的开发研究已处于80的相对阶段,预计在2010年可望实现实用化,而下一代的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则将在2030年左右投入运行。
(完整word版)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欢迎共阅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一)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①水资源是指可以不断更新、具有一定数量及可用质量、能直接使用的淡水。
②淡水资源都来自大气降水。
江、河、湖、水库中的水来自大气降水,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水分也依赖于大气降水,甚至冰咱和永久雪盖也源自千万年前的大气降水。
因此,尽管某一地区的水资源与气候、土壤、植被、地貌、地质等多种自然因素有关,但最终还是气候起决定性的作用。
③气候变化将引起降水的地区、时间以及年际之间更加不平衡,将会使许多已经受到水资源胁迫的国家更加困难。
由于水温升高,和旱灾的频度和强度的影响,109位,中国属于人均水资源最少的13有的8其中15%重要的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增强节水措4、全球性气候变暖将对我国的水资源有什么影响?5、第⑦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请加以简要概括。
6、请就“保护水资源”拟两条广告语。
(二)向地球要热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热库。
大多数学者认为,地球中心——地核的温度在3700℃~4500℃之间,这个温度比白炽灯丝热得多。
如果人们真的能乘坐“地下火箭”去地核探险,必须穿上绝热材料制作的防护衣,并且戴上深色墨镜。
那里可以说是一片火海了。
地球内部的热量主要是地球内放射性元素衰变时释放出来的。
这些放射性元素每年大约要发出27.3万亿亿焦耳的热。
但是,地壳是热的不良导体,阻碍着地热外流,每年平均只有8.4万亿亿焦耳的热散发到宇宙空间,其余的内能就储存在巨大的地下热库里了。
有人估计,仅陆地部分地面以下3km之内的地壳,它的地热能储量,大约相当140万亿吨标准煤,是全世界煤炭远景储量的13倍以上。
我国是最早研究和开发地热资源的国家之一。
远在公元前五六百年的东周时代就有了开发地下热水的记载,汉代的张衡也着有《温泉赋》。
℃呢!在我国的西藏高原,有一个羊八井地热区,直接把地下热水取来供暖,直①阻碍()②供应()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成就?请最少写出一点。
中考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6说明文阅读(难点部编版解析版)

专题16 说明文阅读(难点)专题概述和解题方法指导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和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的一种实用文体。
二、说明文的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
2.根据说明语言特色的不同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的对象。
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篇说明文仅仅明确了说明对象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所在,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等。
四、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生长过程常用这种顺序,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时间顺序包括程序顺序,例如介绍某种东西的制作过程。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
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
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一般来说,事例说明文都会用到逻辑顺序,且在一篇文章甚至一个段落里,会用到多种顺序,包括各种逻辑顺序。
(完整word)初中中考初三说明文阅读专题练习教案答案.docx

初中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教案( 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9 分 )(江苏省无锡市2017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黑白双风暴①回顾历史,一个现象显而易见:文明越发达,衰亡越彻底。
在人类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下,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文明被迫沦落他乡。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高明”了,终于短时间即酿成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②19 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能发展西部又能解决饭碗的聪明之举。
1860-1890 年, 90 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开垦。
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20 世纪 30 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 年爆发 14 次, 1933 年达 38 次, 1934 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1/3 。
1935 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2400 公里、南北宽 1440 公里、高约 3 公里的“黑龙”, 3 天中横扫了美国2/ 3 的地区,把 3 亿吨肥沃的地表土送进了大西洋。
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 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
当年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
③可是,前苏联并没有接受美国的教训。
从1954 年开始,为“让荒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在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 年之内开垦了约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 。
但植被和表土结构被破坏的结果是:1960 年 3 月和 4 月两次出现了大面积黑风暴,仅哈萨克新垦区农田就被毁了 20 万平方公里,新垦区农耕系统几乎瘫痪,连邻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都尘雾迷漫。
④比黑风暴波及更广、持续更长且已覆水难收的是同时发生并绵延至今的白风暴。
前苏联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中修建的卡拉库姆运河,每年可从亚洲第三大湖成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调水灌溉1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和草场。
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二)知识精讲

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二)【本讲主要内容】说明文阅读(二)【知识总结归纳】有关知识及考查要点:说明文阅读是近年中考的热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济建设日新月异,新产品,新事物,新问题不断涌现。
以传播知识、介绍特征,说明性质的说明文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平时必须加强说明文阅读训练,让学生做到:①多读、多看。
读报纸,读科普知识读物;看电视,看科教片,丰富科学知识。
②多观察、多练习。
观察周围生活的社会问题,对这些问题发表看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多精选出有代表性的说明文章加强训练,训练阅读速度,解题方法,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解答阅读题的习惯,使学生做到解答阅读题必须先对文章进行“通读——感知”,加强感性认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然后准确无误的解答问题。
③多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中考点拨】【题型展示】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做判断的能力和想像力。
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事物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
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
脑只是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
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
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褶皱,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
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l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
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节选自《人脑如何思维》,有删改,作者威廉·卡尔文)1.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选择题的解答方法
1、词语理解题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常见有十种逻辑顺序:
①由现象到本质;②由特点到用途;③由原因到结果;④由整体到部分;⑤由主要到次要;
⑥由概括到具体;⑦由具体到抽象;⑧由简单到复杂;⑨由特殊到一般;⑩由分析到综合。
三、说明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1)总—分,如《苏州园林》(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
2、句子理解题
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如果是判断句子正误,要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㈣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㈤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㈥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㈦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㈧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㈨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有些选项中的内容信息原文中可能根本就没有。所以要仔细判断。
(5)比对过程中,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可能出现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因果倒置;强加因果;夸大其辞;随意逆推;篡改文义等错误。
教师
初中语文组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课时
2小时
课题名称
阅读理解之说明文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掌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说明文相关知识
熟练应用答题方法,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
讲解概念
讲述答题方法
讲解例题
让学生学会独立做相应的习题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掌握判定说明方法及分析说明作用的方法
2、学习筛选信息的方法,灵活运用技巧,独立做题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分析说明文结构的方法: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
(6)选择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即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
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以时间的推移说明事物的变化过程,即以时间的先后安排说明内容,介绍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事物的制作步骤、制作过程。主要特征是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空间顺序:按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内,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式的进行说明。如《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㈩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授课
流程
授课
流程
授课
流程
一、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㈠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阅读技巧
(一)阅读策略:
(1)边阅读边勾画。注意副词、代词与关联词。比如“可能”、“基本”、“主要”等词语。
(2)边阅读边归纳。每读完一段,边归纳出段意。文章读完,文章的基本结构便总结出来。
(3)标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
(4)阅读题目,找出选择肢相对应的区域。划出选项对应的区域,标出1A1B等字样,比对原文与选项的内容。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Hale Waihona Puke ㈢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