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读后感

合集下载

红日读书心得感想5篇

红日读书心得感想5篇

红日读书心得感想5篇《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红日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红日读书心得1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红日》这本反映解放战争题材的书,我的心被书中描绘的情节强烈地震撼了,对解放战争时期作出巨大贡献的将士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他们当时同国民党的王牌师展开惊天地,泣鬼神,生与死的较量的画面。

该书以发生于1946年的涟水战役开篇,讲述了在当时国共双方力量悬殊和解放军面临严峻形势的状况下,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而结束的事件。

尽管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者一开始就将它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关心的焦点。

故事从一开始他们是怎样斗智斗勇讲起,先是我军沈振新军长被国民党王牌师长张灵甫围战在涟水,经过激烈的征战,我军伤亡惨重。

在突围以后,我军长沈振新痛定思痛,总结失败教训,重新部署作战方案,决定把国民党张灵甫所率领的王牌师从涟水一步步诱到山东孟良崮,好让国军的优势在山区无法发挥威力。

当然,在这种环境下,国民党张灵甫师长也有他的作战计划,他想自己被我军围在中央,再跟国民党的其他几个兵团来个里应外合,彻底歼灭我军长沈振新部,结果百密一疏,其他兵团根本没有过来打援。

能让国民党王牌师命丧如此,首先是张灵甫高估自己的作战能力与武器装备;其次是国民党内部派系太多,基本上都是拥兵自重,各有主张。

我认为国民党将军张灵甫及其号称天下无敌七十四师之所以全军覆没主要有四个原因:首先,必然原因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其次,导火线是军事上的冒进,使之成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很重视的、下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要歼灭的重要目标;然后,关键原因是国民党内部腐败,军队里派系林立,无法做到统一的调度和指挥;最后,直接原因是张灵甫及七十四师平时仗蒋介石御林军“王牌中的王牌”的头衔骄横跋扈,得罪了其他的友军领导,致使其关键时期被人落井下石。

《红日》读后感800字大全精选5篇

《红日》读后感800字大全精选5篇

《红日》读后感800字大全精选5篇《红日》这本书犹如一幅气壮山河的画,又像一首气势磅礴的歌。

吴强老先生把人物写得正直,把一幅幅画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仿佛看到战火纷飞的年代。

下面本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红日》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红日》读后感800字1在公司组织的读红色经典书籍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吴强所著的长篇小说《红日》。

记得在此之前,每次阅读这种红色书籍或是观看红色电影,都会感触良多,而《红日》这部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以全景式的战场描写,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触,而是极大的震撼,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看到了那个枪林弹雨的战场;看到了那些浴血奋战的革命烈士。

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舍生取义,愿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伟大情操。

《红日》主要描写的是1947年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王牌军74师在山东战场上的涟水、莱芜、孟良崮的这三个连贯战役。

文中首先描写了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由于国民党军队既有装备和数量的优势又有美国的支持,所以此战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作为结局。

之后,描写华东野战军重整队伍,总结经验教训,兵贵神速的迅速拿下了莱芜。

以此战大捷作为过渡,小说中着重描写了孟良崮战役。

1947年4月,张灵甫率领王牌军74师,再次向沂蒙山区大举进攻,华东野战军把敌人逼进了孟良崮一带,包围了起来,此时国民党的外围后援部队又把华东野战军包围了起来,企图与74师里应外合,一举歼灭华东野战军,情势非常危急。

但华东野战军上下一心,一面抵御外围敌军,一面集中火力24小时内攻上了孟良崮的高峰,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终于把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

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华东野战军英勇善战的气魄,团结一致的军心,和那为了理想与希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内部的腐朽,军队里派系林立,各自保存实力,打自己的小算盘,在莱芜战役中,74师为保存实力,没有支援友军,致使在孟良崮战役中,外围后援部队也没有全力营救74师,最终导致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华东战场的全面溃败。

《红日》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红日》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红日》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红日》是一本红色书籍,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九四六年秋末初冬,国民党张灵甫的七十四师进涟水城,我军在经过苦战以后,撤出了阵地,北上山东,经过二月的莱芜大捷,到七十四师的被消灭和张灵甫死于孟良崮的故事。

以下是整理的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红日读后感范文一再过一个月就到建党90周年了,今日我独自坐在安静的教室里,看起了名作《红日》,感受着中共党员那时的抗战艰辛。

《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1946年底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是蒋介石用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王牌部队,他们发起了涟水战役,与华东野战军交锋。

华东野战军的沈丁部队在涟水与敌主力部队二次交锋后,实行战略后撤,退到山东,休整训练。

经过修整后的人民解放军在莱芜战役中,灵活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思想,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五万多人,活捉了敌军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国民党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途穷计拙。

1947年4月,张灵甫又以他所率领的74师王牌军,再一次向沂蒙山区的华东野战军大举进攻。

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攻上了孟良崮高地,把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

华东野战军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的战争,经过了无数战士的牺牲,最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正确指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人民解放军服从大局听指挥,团结一致,浴血奋战,用小米加步枪的简单装备打败了用清一色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蒋介石军队。

今日,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当好好珍惜,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更加完美的明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红日读后感范文二在公司组织的读红色经典书籍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吴强所著的长篇小说《红日》。

【参考文档】《红日》读后感汇集7篇-范文模板 (6页)

【参考文档】《红日》读后感汇集7篇-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红日》读后感汇集7篇你们看了红日之后,有什么样的感想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红日》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红日》读后感一《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政府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1946年底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是蒋xx用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王牌部队,他们发起了涟水战役,与华东野战军交锋。

华东野战军的沈丁部队在涟水与敌主力部队二次交锋后,实行战略后撤,退到山东,休整训练。

经过修整后的人民解放军在莱芜战役中,灵活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思想,消灭了国民政府军队五万多人,活捉了敌军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国民政府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途穷计拙。

1947年4月,张灵甫又以他所率领的74师王牌军,再一次向沂蒙山区的华东野战军大举进攻。

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攻上了孟良崮高地,把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

华东野战军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的战争,经过了无数战士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正确指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人民解放军服从大局听指挥,团结一致,浴血奋战,用小米加步枪的简单装备打败了用清一色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蒋xx军队。

由此,我想到上次学校组织广播操比赛。

全班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一次次反复练习枯燥机械的动作,同学们重复着蹲、转身、弯腰……汗水湿透了同学们的衣服,长时间的运动使同学们的腿都在发抖,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放弃。

因为老师说过,我们是一个团队,是团队就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地抱成团,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比赛当天,同学们穿着统一的衣服,在老师的指挥下,整齐划一的动作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赞誉,取得了全年级第二的好成绩!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红日》读后感二在暑假中,我阅读了一本叫做《红日》的书。

红日读书心得体会5篇

红日读书心得体会5篇

红日读书心得体会5篇《红日》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日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红日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红日》这部红色经典,作者吴强以解放战争时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涟水战斗,描写的是1946年秋末冬初人民解放军沈振新军守涟水城,国民党王牌军74师进攻连水城,人民解放军经过苦战以后,撤出阵地,北上山东的故事。

吐丝口、孟良崮两次战斗,描写的是1947年2月至5月17日,蒋介石为一举全歼山东解放军,调集汤恩伯兵团20余万人,以张灵甫74师为前锋由南向北齐头并进,又命令济南的李仙洲兵团由北向南推至莱芜、新泰一线,企图南北夹击我军。

华野解放军陈毅、粟裕两位司令员决定留沈振新部在南线阻击,大部队则围歼李仙洲部,著名的莱芜战役打响。

莱芜5万敌军企图向吐丝口方向突围。

沈振新率部飞兵攻占吐丝口,截断敌军退路,全歼李仙洲兵团。

蒋军不甘失败又以张灵甫为先锋,向我山东蒙阴县进攻,妄图聚歼我华野于沂蒙山区。

陈毅、粟裕两位司令员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围歼74师,张灵甫却不顾死活,占据孟良崮,妄图以中心开花、四壁合围的战法置我军于死地,两军72万人在小小的孟良崮山区激战三天三夜,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最后,沈振新部从山后小路攻入孟良崮主峰,直捣张灵甫指挥部石洞。

张灵甫无路可走便自杀身亡的故事。

本书犹如一幅气壮山河的画,又像一首气势磅礴的歌。

吴强老先生把人物写得正直,把一幅幅画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仿佛看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中华大地上有多少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安宁和和平而光荣牺牲,他们总是赴汤蹈火的与可恶的敌人搏斗,用他们宝贵的生命,保卫人民的利益。

烈士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奋斗不止的精神却永垂不朽,一代一代的传送下去。

红日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

红日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

红日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红日读书心得感悟篇1“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被战火烧的已经残破不堪可看上去却依旧鲜艳的红旗高高地插上了孟良崮的峰顶。

山下,一片欢声雷动,士兵们高举着枪杆,庆祝着战争的胜利。

”脑海中的画面最终定格在了这里,看完了《红日》,心情久久不能恢复平静,心中仿佛有一团熊熊的火焰,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而燃烧,在为那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而燃烧!《红日》是一部以解放战争为背景,堪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的书籍。

书中由我军军长沈振新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串起,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涟水、莱芜、孟良崮三次战役。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孟良崮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号称国民党十大王牌军之一、五大主力之首、虎贲御林的第七十四师几乎全军覆灭!“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处遁”。

从中,我体会到了解放军们的勇敢,也感受到了共产党人舍生取义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她永远是中国人民最坚强的后盾,永远是最闪亮的那颗星星。

看我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这一代该做次好好地反省。

如今如此幸福的生活,是伟大的共产党人出生入死换来的,流了那么多血,牺牲了那么多生命,我们难道不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吗?反观现在的学生们,上了大学之后,似乎只记得吃喝玩乐,完全没有高三时那种拼搏的精神。

面对挫折,也少了份勇气。

不是哭哭啼啼,就是选择自杀。

革命先辈们那种坚强、拼搏的精神去了哪里?还有现在弥漫全国的考公务员热,多少人挤破了脑袋要往里钻。

为什么?因为公务员待遇好,工作又轻松。

这正好对上了现在年轻人的胃口。

现在的年轻人怕吃苦,都希望过上好的日子。

他们真应该好好学习学习共产党人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进入信息化时代。

我们有过胜利,但也同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作为接班人的我们,我们怎能以这样的面貌去接过前辈手上的旗帜。

2022年红日读后感(通用8篇)

2022年红日读后感(通用8篇)

2022年红日读后感(通用8篇)2022年红日读后感篇1《红日》描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

书中解放军战士战胜敌人的英勇行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部小说是以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开展的一系列军事战役为主导,从最初华东野战军沈、丁部涟水战役失利,到莱芜战役的战术转移,以及孟良崮战役的决战,最终全歼国民党五大王牌中的王牌全副美式装备的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

《红日》作者吴强说过:记住昨日的战斗生活,对于我是永远的;只要还在活着的时候,都是必要的。

因为它已经给了我,今后还将给我以前进的力量。

当应对无法挽回生命的战友时,...战士含着泪咬牙前进;当艰巨的任务、难以克服的困难时,战士们反而愈战愈勇,冲锋陷阵。

一听说有任务,他们就兴奋、就欢乐,就充满了活力和力量!战斗是战士们的生命!就是这种信念之下,...打败了国民党,而使国民党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两个党派之间的最大不一样:团结与不团结。

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献身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

关键时刻舍身为民的优秀品质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永垂不朽。

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加倍努力的学习!2022年红日读后感篇2红日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主要讲述的是:1947年,蒋介石悍然撕毁和平协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张灵甫率王牌主力整编74师从淮南攻到淮北,二次攻涟水城,血战十二昼夜,军长沈振新率部突围,败走麦城。

张灵甫连战连捷,攻克淮阴、宿县、临沂,从苏北杀到鲁南,攻占我苏北和鲁南根据地。

扬言三个月内解决山东问题,活捉陈毅和粟裕。

在这敌强我弱的态势下,毛泽东在延安运筹帷幄,作出战略决策,将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建华东野战军,集中兵力南征北战,消灭蒋介石的有生力量。

红日读后感(通用11篇)

红日读后感(通用11篇)

红日读后感红日读后感(通用11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日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红日读后感篇1它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一首气壮山河的生命赞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经典战役,它是中国军事文学创作重要里程碑。

没错,他就是《红日》,《红日》这篇文章曾经入选小学语文教材。

这本书的书面非常的鲜艳和大气,《红日》由吴强所写著名的红色经典小说,主要内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华东解放军在山东全歼国民党王牌74师,主要战役包括孟良崮战役和莱芜战役,主要人物有军长沈振新和政委丁元善,描绘了残酷的战争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它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朴实的人民群众,英雄的慷慨激昂。

解放军在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下,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生死搏斗,最终战胜了凶残的国民党王牌74师。

有很多很多的英雄,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战争的胜利,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胜利!他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致敬!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牺牲和献出生命的英雄!现在,我们的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裕,虽然我们没有经历那段历史,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段战争时代。

生活中,在做任何事情时,要多想想,仔细想想,把每件事情做对,做好。

红日读后感篇2最近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名著,名叫《红日》。

《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其实看着这部小说,我的心也在随之情节浮动,再仔细想想,这么一个既有装备优势又有美国的支持,且军队指挥官的学历普遍高于解放军,为什么会遭到如此迅速而又彻底的失败?有个笑话说得好,在战场上汗的冲锋口号是:“兄弟们给我冲啊!!”而共产党在战场上喊的却是:“兄弟们跟我冲啊!!”这一个“给”一个“跟”性质就大不一样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日读后感导读:读后感红日读后感【篇一:《红日》读后感】在暑假中,我阅读了一本叫做《红日》的书。

合上书,我的思绪却早已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硝烟滚滚的年代。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我们的中华民族展现了她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精神。

在伟大的背后,是那些人民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建起了新的长城,换来了民族的崛起。

在读这本书时,仿佛我也来到了战场上。

只见远处解放军正与禽兽般的侵略者英勇地搏斗着。

空气仿佛也被染成了血红色,诉说着日本鬼子的灭绝人性。

在故事中,蒋介石带领着自己的“王牌”74师,却被共产党消灭了。

在激烈的战斗中,刘胜受伤了,但是他临死前还关心着前线的情况。

最终,人民解放军在战役中,灵活地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那腥风血雨的战争岁月里,有多少诞生在中华大地的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顽强不息的斗志以及他们宝贵的青春热血,高举起革命的火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出生入死,为新中国洒下了血汗。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

我们应该学习烈士们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篇二:《红日》读后感】《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1946年底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是蒋介石用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嫡系王牌部队,国民党五大主力部队的第一主力,号称“天之骄子”。

发起了涟水战役攻占涟水,与华东野战军交锋。

华东野战军的一支“常胜英雄军”沈丁部队在涟水与敌主力部队二次交锋后,实行战略后撤,退到山东,休整训练。

当时,国民党集中兵力,企图压逼解放军在沂蒙山区决战,妄想消灭华东野战军。

沈丁部队在莱芜西北的吐丝口地区,配合友邻部队,包围敌军。

在莱芜战役中,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五万多人,活捉了敌军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国民党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途穷计拙。

1947年4月,张灵甫又以所率领的74师王牌军作为核心和中坚,再一次向沂蒙山区的华东野战军大举进攻。

华东野战军把这股敌人逼进沂蒙山区的孟良崮一带全面包围了敌人。

沈丁部队配合兄弟部队围歼在孟良崮一带的国民党74师。

国民党的外围后援部队,冒死向解放军阻击部队冲击,企图救出陷于绝境的74师,都被华东野战军打退。

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攻上了孟良崮高峰,把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

华东野战军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经过了无数战士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本书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中华大地上有多少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身取义,矢志不渝,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在茫茫黑夜追求马列主义真理,高擎起革命的火把。

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们出生入死、视死如归。

是他们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烈士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关键时刻舍身为民的优秀品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我们生活在今天幸福的时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为祖国明天建设的更好做出贡献。

【篇三:《红日》读后感】红日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主要讲述的是:1947年,蒋介石悍然撕毁和平协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张灵甫率王牌主力整编74师从淮南攻到淮北,二次攻涟水城,血战十二昼夜,军长沈振新率部突围,败走麦城。

张灵甫连战连捷,攻克淮阴、宿县、临沂,从苏北杀到鲁南,攻占我苏北和鲁南根据地。

扬言三个月内解决山东问题,活捉陈毅和粟裕。

在这敌强我弱的态势下,毛泽东在延安运筹帷幄,作出战略决策,将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建华东野战军,集中兵力南征北战,消灭蒋介石的有生力量。

蒋介石为一举全歼山东解放军,调集汤恩伯兵团20余万人以张灵甫74师为前锋由南向北齐头并进,又命令济南的李仙洲兵团由北向南推至莱芜、新泰一线,企图南北夹击我军。

陈粟决定留沈振新部在南线阻击,大部队则围歼李仙洲部,著名的莱芜战役打响。

莱芜5万敌军企图向吐丝口方向突围。

沈振新率部飞兵攻占吐丝口,截断敌军退路,全歼李仙洲兵团。

蒋军不甘失败又以张灵甫为先锋,向我山东蒙阴县进攻,妄图聚歼我华野于沂蒙山区。

陈粟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围歼74师,张灵甫却不顾死活,占据孟良崮,妄图以中心开花、四壁合围的战法置我军于死地,两军72万人在小小的孟良崮山区激战三天三夜,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最后,沈振新部搭人梯攀上悬崖绝壁,攻占孟良崮主锋,直捣张灵甫指挥部石洞。

张灵甫负隅顽抗,决以杀身成仁却被我军乱枪击毙。

一场惊天动地的经典战役,国共力量对比悬殊,成败却瞬间逆转。

通过对小说剧情的初步阅读,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曾经战争的艰辛。

解放军要解放全中国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他们却做到了,这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在这样一轮红日生起来的背后是无数的牺牲。

五星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的,这句话不是小时侯说着完的,那是历史见证的。

曾经的中国人民为了今天中国的和平而出生入死,让我更加明白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是现在的成绩是显著的。

这样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美好的,在现在的社会当中,我们不需要为了生存而担忧,不需要风餐露宿,不需要担惊受怕,因为我们处于和平的环境之下。

这样的环境才能让我们安心地生活、学习,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在前一辈的牺牲之下,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宁。

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我们,更加不能辜负前人对我们的期望,不能辜负了他们用生命作为代价。

现在很多大学生似乎忘记了这些,出现了很多让人失望的现象。

有些同学在学习上不思进去,成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没有一点正确的价值观;还有些同学课余之后老说着无聊,真要干点什么却有嫌苦怕累的,没有一点吃苦精神;更有些同学遇到一点失败就想着自杀,对生命一点都不知道珍惜。

对于以上描述的一些同学,我觉得真的有必要看一些像《红日》之类的战争小说,了解一些当时解放军的故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比较生活的不同,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

从另一方面也让我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前进中所受到的磨难,好多个生死攸关,都让他们一一克服,度过难关。

这并不是偶然的,不拥有智慧,不拥有正真的领导才能,怎么能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脱颖而出,怎么才能让人们信任他们,听从他们的指挥。

共产党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正义的队伍,现在我们处于和平的年代,更加不能忘记当初动乱,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让自己的人生不白白虚度。

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我们首先应该好好学习,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希望,不践踏前人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在完成应有的学业后,也要不断创新,钻研,不怕吃苦,不怕脏不怕累,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篇四:《红日》读后感】再过一个月就到建党90周年了,今天我独自坐在安静的教室里,看起了名作《红日》,感受着中共党员那时的抗战艰辛。

《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1946年底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是蒋介石用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王牌部队,他们发起了涟水战役,与华东野战军交锋。

华东野战军的沈丁部队在涟水与敌主力部队二次交锋后,实行战略后撤,退到山东,休整训练。

经过修整后的人民解放军在莱芜战役中,灵活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思想,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五万多人,活捉了敌军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国民党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途穷计拙。

1947年4月,张灵甫又以他所率领的74师王牌军,再一次向沂蒙山区的华东野战军大举进攻。

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攻上了孟良崮高地,把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

华东野战军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的战争,经过了无数战士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正确指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人民解放军服从大局听指挥,团结一致,浴血奋战,用小米加步枪的简单装备打败了用清一色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蒋介石军队。

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篇五:《红日》读后感】在开学之后,我读了《红日》。

描写了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

书中解放军战士战胜敌人的英勇行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部小说是以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开展的一系列军事战役为主导,从最初华东野战军沈、丁部涟水战役失利,到莱芜战役的战术转移,以及孟良崮战役的决战,最终全歼国民党五大王牌中的王牌——全副美式装备的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

《红日》作者吴强说过:“记住昨天的战斗生活,对于我是永远的;只要还在活着的时候,都是必要的。

因为它已经给了我,今后还将给我以前进的力量。

”当面对无法挽回生命的战友时,共产党战士含着泪咬牙前进;当艰巨的任务、难以克服的困难时,战士们反而愈战愈勇,冲锋陷阵。

一听说有任务,他们就兴奋、就快乐,就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战斗是战士们的生命!就是这种信念之下,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而使国民党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两个党派之间的最大不同:团结与不团结。

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献身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

关键时刻舍身为民的优秀品质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永垂不朽。

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加倍努力的学习!【篇六:《红日》读后感】“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被战火烧的已经残破不堪可看上去却依旧鲜艳的红旗高高地插上了孟良崮的峰顶。

山下,一片欢声雷动,士兵们高举着枪杆,庆祝着战争的胜利。

”脑海中的画面最终定格在了这里,看完了《红日》,心情久久不能恢复平静,心中仿佛有一团熊熊的火焰,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而燃烧,在为那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而燃烧!《红日》是一部以解放战争为背景,堪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的书籍。

书中由我军军长沈振新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串起,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涟水、莱芜、孟良崮三次战役。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孟良崮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