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兴仁学习中心论文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幼儿期是身心发展最关键的阶段,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不良饮食习惯问题日益突出。

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进行研究,找出其原因和对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1.挑食幼儿期是口味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一些幼儿却出现了挑食的问题。

他们对于食物的口味、香味、颜色等都有较高的要求,有时候只吃一样食物或者几样食物。

这种不良饮食习惯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营养摄入。

2.偏食有些幼儿出现了偏食的问题,比如只爱吃肉类,不爱吃蔬菜水果,或者只爱吃零食,不爱吃主食。

这种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使得幼儿的营养摄入不均衡,容易导致健康问题。

3.暴饮暴食一些幼儿在饥饿或者遇到心情波动的时候会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过度摄入食物造成营养过剩,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二、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1.家庭环境幼儿的饮食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如果家长本身就有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家里经常食用油炸食品、零食、饮料等不健康的食物,那么孩子也容易养成相同的习惯。

2.社会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幼儿的饮食习惯。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看到同伴吃零食,自己也想尝试;或者在电视广告中看到美味诱人的食物,也会增加幼儿对不健康食物的追求。

3.学习压力一些幼儿在接受学习教育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幼儿产生饮食上的情绪问题,比如暴饮暴食、挑食等。

三、改善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对策1.家长的引导家长在孩子的饮食习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要从自身做起,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并且要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

饮食不健康的食品要少购买,少放在家中,多引导孩子食用营养均衡的食物。

2.学校的教育学校也要加强对幼儿的饮食习惯教育,提供营养丰富的食品,教育幼儿正确饮食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不良饮食习惯问题日益凸显。

幼儿期是人的生长发育最为关键的阶段,饮食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工作繁忙等,导致许多幼儿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问题普遍存在。

不良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肥胖等健康问题。

据统计,我国幼儿肥胖率逐年上升,而营养不良的幼儿也不在少数。

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改善幼儿饮食习惯,提升幼儿的营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本文旨在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进行深入探讨,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现状,并探讨影响幼儿饮食习惯形成的各种因素。

通过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可以更好地阐明饮食对幼儿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提出有效改善幼儿饮食习惯的建议。

研究幼儿饮食教育的重要性,可以为幼儿园和家长提供重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关注和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幼儿饮食问题,促进幼儿饮食习惯的良好形成,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帮助。

2. 正文2.1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概述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指的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主要表现为偏食、挑食或者过量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等。

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肥胖、甚至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

幼儿期是人生中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饮食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由于幼儿在这个阶段对于食物口味的偏好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不足,很容易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体因素密切相关。

家长的饮食观念和方式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饮食选择,而广告、同龄人和学校食堂等外部环境也会对幼儿的饮食习惯产生影响。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摘要】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和成长。

本文通过分析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影响和原因,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并总结了相关调查结果。

研究表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主要表现为偏好高糖、高脂肪食品,长期消耗这类食品会导致健康问题如肥胖和糖尿病。

而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往往源于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

为了改善幼儿的饮食习惯,可以加强教育、提倡均衡饮食等措施。

未来研究可以重点关注幼儿饮食行为的形成机制,寻找更有效的干预方法。

建议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原因、改善措施、调查结果、建议、研究方向、健康、营养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不良饮食习惯逐渐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良饮食习惯指的是幼儿过度依赖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缺乏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食欲不振或偏食等现象。

幼儿期是形成健康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不良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还会增加日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进行研究,探究其表现、影响、原因以及改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相关问题,可以为幼儿的健康发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有助于引起社会的关注,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幼儿的饮食状况。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问题,为提升幼儿饮食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现状及影响,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通过研究幼儿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对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影响,同时也能为幼儿饮食教育和幼儿园饮食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相关调查结果,可以为相关机构和家长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幼儿健康饮食意识的提高,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幼儿饮食问题。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饮食习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越来越普遍,如嗜吃零食、偏食、挑食等,这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进行教育研究,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的原因1. 家庭环境因素:幼儿在家庭中往往受到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如果家长本身也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就容易影响到幼儿的饮食习惯。

2. 同伴影响:幼儿在幼儿园或社交场合中,往往会受到同龄伙伴的影响,如果周围的同伴都喜欢吃垃圾食品或偏食,幼儿也容易模仿和跟风。

3. 广告宣传的诱惑:现代社会广告宣传泛滥,其中包括很多针对幼儿的食品广告,这些广告通过色彩、形象和音频等手段,对幼儿的欲望产生诱惑,导致幼儿对这些食品特别迷恋。

二、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1. 营养不良:垃圾食品和偏食都会导致幼儿摄入的营养物质不均衡,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免疫力的提高。

2. 容易患病:不良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肥胖、缺乏活力、易感冒等问题,从而增加幼儿患病的风险。

3. 心理问题:不良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幼儿的自信心下降,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易怒等心理问题。

三、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策略1. 家长引领:家长作为幼儿最主要的养育者和榜样,应该成为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引领者。

家长要给予幼儿正确的饮食教育,让他们了解营养的重要性,并尽量避免自己不良的饮食行为对幼儿造成的影响。

2. 学校引导:幼儿园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幼儿饮食习惯的引导和教育,向幼儿传授正确的饮食知识,培养他们对健康食品的兴趣和喜好。

3. 广告控制:广告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政府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限制对幼儿的不健康食品广告的播放,减少幼儿的诱惑,提高他们对垃圾食品的抵抗力。

4. 同伴教育:同伴的影响力较大,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饮食健康教育活动,让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健康的饮食心得,共同提高对健康食品的认识和接受度。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幼儿期是人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营养摄入对于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非常普遍,例如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健康问题。

一、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充分关注幼儿的饮食习惯;家长忙于生活,没有时间做饭,只能购买便利食品,有些便利食品营养不足,给孩子的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2. 学校环境:许多幼儿园的食堂餐饮质量不高,菜单重复、单调,缺乏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很难满足幼儿日常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3. 社会环境:市场上流行着各种糖果、薯片、饼干等高糖、高盐、高脂肪、高热量的快餐食品,这些食品口感美味、色香味俱佳,容易引起幼儿的食欲,但是其中的糖分、盐分、脂肪含量偏高,摄入过多会损害健康,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

1. 营养不良:幼儿时期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导致缺乏各种所需营养素,如钙、铁、锌等。

营养不良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免疫力等方面的健康状况。

2. 肥胖和代谢疾病:过量的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食品容易引起幼儿的发胖,由此可能引发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风险。

3.心理健康:不良饮食习惯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的挑食偏食会导致幼儿的心理负担增加,容易感到焦虑、沮丧、自卑等情绪问题,缺乏自信和独立性。

三、如何改善幼儿的饮食习惯1. 家庭教育: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陪伴孩子进行健康食品的食用和营养的摄取,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

2. 学校措施:幼儿园应该建立科学的饮食制度,提供多种自然、新鲜、轻松消化的食品,避免过多的糖分、盐分、油脂等。

3.社会监管:社会应增加对快餐食品等高热量、高糖分、高盐分、高脂肪的限制,减少不良食品的流入市场,保证幼儿能够接触到更加健康的食品。

同时,要加强对食品的监管,尤其是幼儿食品的质量监管。

4. 教育孩子科学营养知识:教育孩子健康的饮食知识,从而塑造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孩子的健康意识。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兴仁学习中心论文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毕业论文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兴仁学习中心论文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毕业论文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兴仁学习中心论文题目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作者市级电大专业学前教育(专科)年级学号指导教师12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摘要:合理平衡的营养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基础,所以针对幼儿在幼儿各种各样的饮食方式,挑食,厌食,做出以下分析及建议.促进幼儿健康发育成长。

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如果幼儿偏食挑食,会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臊,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

所以做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关键词:幼儿,不良饮食,解决措施及预防3目录一幼儿不良饮食定义及危害(一)何为幼儿不良饮食(二)幼儿不良饮食对身体的危害(三)幼儿不良饮食对心里的危害二、造成幼儿不良饮食的原因(一)家庭原因(二)自身原因三、如何预防及解决幼儿挑食(一)有效的社会引导(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三)父母以身作则(四)饮食多样化,吸引幼儿(五)给予饮食的氛围及启发幼儿了解食物4一幼儿不良饮食定义及危害(一)何为幼儿不良饮食不良饮食是指幼儿挑食,偏食,只吃一部分食物,不吃另外的食物。

喜欢吃的就爱吃并多吃,不喜欢吃的就不吃。

这种饮食标准就叫做不良饮食。

现在大多幼儿支持肉类不吃蔬菜类。

有的又很喜欢喝甜水,饮料。

有的却很不吃鸡蛋等等等。

(二)幼儿不良饮食对身体的危害中午在舅舅家吃午饭,有青椒肉丝,芋儿烧鸡,炒青菜,番茄蛋汤。

3岁的哲哲已经会自己使用筷子夹菜吃饭了,但是他就只吃肉丝,鸡肉。

青菜和番茄碰都不碰。

奶奶给哲哲夹了青菜,他就把菜拨到一边。

奶奶看到没办法,就只好自己去夹菜喂到哲哲嘴巴里面。

哲哲才勉强吃几口。

哲哲现在3岁半,但是体重已经达到25公斤,身高110cm。

已经超过了3.5岁幼儿的标准身高体重。

现在大多爷爷奶奶认为孩子胖就是健康,实则不然。

儿童时期的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形成成人期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因素,会给健康带来许多潜在危害。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最为关键的阶段,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至关重要。

近年来,不良饮食习惯在幼儿群体中愈发突出,这给幼儿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本文将针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展开研究,探讨其原因及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具体表现。

幼儿期的饮食习惯主要包括三餐吃饭、零食摄入以及饮水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表现为偏食、挑食、暴饮暴食,不吃早餐、吃太多零食以及不爱喝水。

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往往会导致幼儿营养不良、肥胖、龋齿等健康问题的出现。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呢?其实,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多数与幼儿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家庭因素是导致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少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者餐饮习惯不好,导致幼儿的饮食结构严重失衡,缺乏规律性,也没有一个好的饮食榜样。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过多的电子产品和外卖食品对家长及幼儿的饮食习惯产生了负面影响。

传统观念中的“多吃肉长身体”、“少吃饭不会饿死”的思想也影响了很多家长的饮食观念,使得幼儿在营养结构上出现了不均衡。

针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干预和纠正。

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饮食模范,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垃圾食品,保持良好的饮食规律,不偏食不挑食。

家长要重视幼儿的饮食教育,加强对幼儿饮食健康的宣传教育,教会幼儿正确的饮食知识,并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要加强学校和社会的饮食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幼儿饮食健康水平。

学校可以加强饮食教育,开设有关饮食健康的课程,增加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的指导。

社会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知识普及活动等多种途径,引导家长和幼儿正确认识饮食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孩子饮食养成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发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家长和教育者应当高度重视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纠正,使孩子在良好的饮食环境中健康成长。

儿童饮食问题论文

儿童饮食问题论文

儿童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及干预对策研究一、什么是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

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这寥寥数语道出了一个道理: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幼儿来说是终身受益匪浅的。

同样人的饮食习惯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饮食习惯要从小尽早养成。

那么什么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1)幼儿能够具备自己主动进餐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意识的加强,开发幼儿智力。

(2)幼儿养成按时进餐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形成对食物饥饿感的条件反射。

(3)养成良好的进餐卫生习惯,餐前洗手,餐后漱口。

(4)在进餐过程中,注意每餐食物量的均衡,避免暴饮暴食。

(5)在进餐过程中,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保持精神愉悦的进餐。

(6)进餐时,要注意力集中,关注食物,轻言少语,不做与进餐无关的事情。

(7)进餐过程一般在20到30分钟,做到干稀搭配,荤素搭配,主食副食搭配,细嚼慢咽,(8)日常加强对食物营养知识的引导和教育,不挑食,不偏食。

(9)避免各种原因造成的孩子暴饮暴食,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幼儿患胃肠炎等疾病的发生。

(10)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要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择菜、淘米、孩子再稍大些的时候,可教他们烧饭炒菜,从易到难,逐渐的学习,如此,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能使他们长大后热爱饮食文化生活。

(11)懂得和坚持做好一些简单的进餐礼仪。

二、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幼儿健康发展的关系。

具备健康的体魄,具有优良的身体体质,是幼儿茁壮成长的基础。

幼儿正是处在一个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成长阶段。

但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那么,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健康即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

在《指南》中提出的健康教育目标中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兴仁学习中心论文题目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作者市级电大专业学前教育(专科)年级学号指导教师12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摘要:合理平衡的营养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基础,所以针对幼儿在幼儿各种各样的饮食方式,挑食,厌食,做出以下分析及建议.促进幼儿健康发育成长。

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如果幼儿偏食挑食,会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臊,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

所以做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关键词:幼儿,不良饮食,解决措施及预防3目录一幼儿不良饮食定义及危害(一)何为幼儿不良饮食(二)幼儿不良饮食对身体的危害(三)幼儿不良饮食对心里的危害二、造成幼儿不良饮食的原因(一)家庭原因(二)自身原因三、如何预防及解决幼儿挑食(一)有效的社会引导(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三)父母以身作则(四)饮食多样化,吸引幼儿(五)给予饮食的氛围及启发幼儿了解食物4一幼儿不良饮食定义及危害(一)何为幼儿不良饮食不良饮食是指幼儿挑食,偏食,只吃一部分食物,不吃另外的食物。

喜欢吃的就爱吃并多吃,不喜欢吃的就不吃。

这种饮食标准就叫做不良饮食。

现在大多幼儿支持肉类不吃蔬菜类。

有的又很喜欢喝甜水,饮料。

有的却很不吃鸡蛋等等等。

(二)幼儿不良饮食对身体的危害中午在舅舅家吃午饭,有青椒肉丝,芋儿烧鸡,炒青菜,番茄蛋汤。

3岁的哲哲已经会自己使用筷子夹菜吃饭了,但是他就只吃肉丝,鸡肉。

青菜和番茄碰都不碰。

奶奶给哲哲夹了青菜,他就把菜拨到一边。

奶奶看到没办法,就只好自己去夹菜喂到哲哲嘴巴里面。

哲哲才勉强吃几口。

哲哲现在3岁半,但是体重已经达到25公斤,身高110cm。

已经超过了3.5岁幼儿的标准身高体重。

现在大多爷爷奶奶认为孩子胖就是健康,实则不然。

儿童时期的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形成成人期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因素,会给健康带来许多潜在危害。

调查发现,肥胖儿童的空腹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率为46%。

胰岛素是体内一种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肥胖儿为了维持体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的糖代谢稳定,胰岛素的分泌功能长期被迫超负荷工作,最终导致过早衰竭而诱发糖尿病。

(三)幼儿不良饮食对心里的危害幼儿的不良饮食,对生产发育期的幼儿的心里健康也有极大的危害。

若长期营养缺乏,营养不均衡,还会导致幼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在入园后,智力发育都会比5同龄幼儿缓慢。

幼儿如果有较严重的挑食行为,会导致体内的营养不均衡。

例如,体内缺乏钾,钠,钙,镁,铜等矿物离子,这些矿物离子是大脑发展和大脑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摄入量过少可导致思维功能紊乱,性格改变,对幼儿孤独症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些孩子平时只吃肉类,很少吃素,这样会对情绪和性格造成不良影响。

一些学者研究认为,喜欢吃肉类的儿童容易出现暴躁易怒、喜动好斗、不听劝阻等不良表现,所以,饮食应以荤素合理搭配为宜。

而吃甜食偏多的幼儿则会喜欢哭闹、躁动不安且任性。

吃咸食过多则会导致贪睡不醒,整日昏昏欲睡。

因此,挑食行为会影响幼儿性格及人格的发展。

6二、造成幼儿不良饮食的原因根据营养教育的理论,儿童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

父母承担着满足儿童营养需要的责任。

因而,父母对食物营养知识的掌握对于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父母的营养知识水平高时,父母对幼儿的提示与教育是有益的,其成果是显著的。

由于大部分家长的营养知识比较缺乏,在提示幼儿吃什么食物时存在观念偏差。

例如看重高蛋白食物,轻视蔬菜,水果的;轻视营养均衡和科学制作等。

1岁幼儿对于食物没有什么概念,都是家长给什么吃什么。

因此,我们既不能忽视幼儿在遗传方面的生理特点,更不能忽视后天人为因素的影响.(一)家庭原因现在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物质要求富裕。

在吃饭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爸爸对妈妈说:“你怎么又做了芋头,最不喜欢吃这种东西,真难吃。

”而妈妈不爱吃芹菜,所以她几乎都不用买芹菜,偶尔在别处见到芹菜,便露出恶心的表情,“讨厌”。

客观的说,幼儿挑食、偏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其中受家长的“感染”是不容忽视的。

有些家长很喜欢吃零食,就经常买很多,或者家里面开超市的,爷爷奶奶带小孩的,对幼儿的要求都是来者不拒,满足其一切需求。

渐渐的,幼儿就不喜欢吃饭,天天都想着吃零食,出门也是带一包的零食。

等到吃饭的时候就没有食欲,零食过多造成身体负担,影响消化功能,营养吸收差。

时间长了就影响幼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

一些快餐,比如炸鸡,炸土豆条,汉堡包都是属于油炸食品,这些都是高蛋白,高糖,高脂肪。

维生素和钙含量极低,幼儿脑组织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此外大多数洋快餐都含有较多的食品调味剂和添加剂,长期食用会造成锌铁缺乏症。

7(二)自身原因1,饮食特性幼儿有不同于大人的饮食特性,如幼儿的牙齿发育不好,因此,有些幼儿对坚硬的食物不适应,也会影响幼儿的食欲,对此类食物不感兴趣。

另外,幼儿用筷子还不够熟练导致对饮食缺乏兴趣。

一般来说,幼儿喜欢清淡、甜甜的食物,但是大人在做饭时候,常常按照自己的口味,饭菜较为咸腻,幼儿对这类饭菜口味不感兴趣,也对幼儿的身体无益。

幼儿本身的饮食特性,也区别于成人,如果家长不重视这一点,也同样会导致幼儿偏食,厌食。

2,幼儿的身体原因导致幼儿食欲不振、偏食厌食,也有可能是幼儿自身身体的原因造成的,幼儿在患病期间,对饮食的兴趣就会下降,如伤风感冒、小儿肠胃炎、肝病,都会使幼儿不思饮食,但是随着疾病的好转,幼儿就能够恢复正常的饮食。

但是,慢性疾病却有可能引起长期的偏食和厌食等情况。

8三、如何预防及解决幼儿挑食(一)有效的社会引导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儿童食品的管理力度。

对一些迎合幼儿口味但是缺乏营养的食品采取限制的措施,对垃圾食品更要加大处理力度。

其次儿童食品的电视广告要对幼儿进行良性引导,避免为了利益,减少幼儿因电视广告诱导养成爱吃零食的坏习惯。

最后社会机构加大对幼儿饮食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引导。

幼儿机构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对幼儿进行正确的饮食教育,以身作则,为幼儿营造轻松的进食氛围.(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要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教给幼儿“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通过启发的方式感染孩子。

可以带幼儿去和面,淘米,摘菜,洗菜。

感受自己动手的快乐,也意识到做饭需要付出的辛苦,也就促使幼儿不再浪费粮食,扔菜剩菜。

另外,要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激发幼儿的进食兴趣,将食物做成幼儿感兴趣的造型,将很多蔬菜做成沙拉,和水果一起做成可爱的拼盘,将胡萝卜做成小兔子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种菜的同时让幼儿感受到“锄禾日当午”的辛苦,在松土、播种、烧水的过程中,让幼儿体会到对食物的珍惜,从而促使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意识。

(三)父母以身作则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在纠正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之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不挑食、不偏食的榜样。

特别是避免在幼儿面前谈某些事物不好吃,9造成幼儿对某种事物“不好吃”的暗示。

家长也要丰富自己关于健康饮食的知识,了解最适合幼儿的食物和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并在幼儿面前表现出对这食物,并且将这些食物搬到餐桌上,在幼儿面前做表率,自己先去爱吃,家长潜移默化的带动下,幼儿也自然会对这些食物感兴趣,从而有效补充幼儿成长所需的营养。

如:可以告诉幼儿多吃青菜,可以长高,比希希小朋友还要高,可以保护妈妈,快点长大,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四)饮食多样化,吸引幼儿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都喜欢味道鲜美,可口的饭菜。

因此给幼儿做饭菜应该多样化,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幼儿也同样不愿意只吃一种食物。

同样的食物,幼儿不愿意吃,就换个方法,比如做成小动作形状,尽管第一次做不好,幼儿还是会被引起食欲的。

不喜欢吃水果的幼儿,父母可以把几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做成拼盘,幼儿为了尝试新奇感,还是会去尝试的。

对于不喜欢吃蔬菜的幼儿,可以蘸酱,比如跟水果一起做成沙拉,这都会吸引到幼儿的。

(五)给予饮食的氛围及启发幼儿了解食物有些家长对孩子饮食非常重视,甚至幼儿一产生厌食现象,就很急躁,自己就出现了焦躁的情绪,急于达到目的,采取强迫、威胁、哄骗等方式,这些方式可能短期有效,但是长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要改变强迫幼儿进食的习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开导幼儿,耐心地为幼儿讲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一口吃不成胖子,这个过程应该循序渐进,通过长期的努力才会有成效。

另外,尽可能与幼儿共同进餐,营造和谐轻松的进餐氛围,因为轻松的进餐比较有感染力,往往很多人在一起吃饭的10时候就容易有更强的食欲,幼儿也是如此,看到别人吃的津津有味,也会激起幼儿的食欲,促进幼儿吃饱。

注释:①秋实.科学育儿300问[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1.②魏开敏.吃的好了为何孩子仍然营养不良[J].中华家教,2007.5:45.③张凡.幼儿家庭护理[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106.④郭兰婷.咱们孩子的心病[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8.⑤杨金兰,赫亚平,田玉栓.育儿新概念[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29.参考文献:[1]郭兰婷,咱们孩子的心病[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8[2]杨金兰,赫亚平,田玉栓,育儿新概念[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29[3]如何照顾挑食偏食的宝宝[OL]2007-08-28/youerjieduan/yingyang/2007-07-06/yingyang.440 57.htm[4]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健康成长[OL][2007-09-10]./html/bgzj/huibao/2006062232113475298531649.htm[5]秋实,科学育儿300问[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1[6]魏开敏,吃的好了为何孩子仍然营养不良[J]中华家教,2007,5:45[7]张凡,幼儿家庭护理[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10611正文一、纸张及页面设置A4。

页边距:上(天头)37mm,下(地脚)35mm,左(订口)28mm,右(切口)26mm。

页眉:37mm;页脚:25mm。

二、论文题名黑体二号、居中。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三、作者署名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作者署名在题名之下居中。

单名则应在姓与名之间空一格(一个中文字符或两个英文字符)。

四、摘要[摘要]摘要前应冠以“摘要:”或“[摘要]”作为标识;字体:黑体五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