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陕县支建煤矿透水事故
三门峡陕县支建煤矿7.29抢险纪实(下)

而在地面,通过加大用清水对管道 的冲洗,从原来的8分钟,增加到20分钟。 然后加压对管道进行疏通,压力从低慢 慢增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断约 1.5个小时的生命线又畅通了,井下工人 接到了可口的面汤了,电话线也修好了。 原来在井下运输排水管道时,工人不小 心,将电话线挂断。此时此刻,压在我 心中的千斤重担才得以放下,在我的一生 中真正体会了一把什么叫责任重于泰山 的滋味。如果69个矿工兄弟死在我们抢 救的过程中,我会遗憾终生。
同时,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
政府的领导人亲临现场,广大群众,解 放军和武警官兵的通力协作配合,体现 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体现了 政令畅通、科学施救、多方配合、以人 为本的科学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新时 代的协作、和谐,是我国煤炭开采史上 的光辉典范。
我总结我自己,在我一生所从事的
煤矿工作中,非常有辛的参与了这次伟 大的抢险救援行动,在惊心动魄的76小 时、分分秒秒的76小时、大起大落的76 小时中,69名矿工兄弟得以全部生还, 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与骄傲。我为我所从 事的职业感到自豪。
好在我没有乱套。经过我冷静的思
考和分析,我认为,面汤加入管道时是 稀的,且比较热,但经过大约1000米的 流动,面汤冷却了,可能会变得稠一些 。再加上井下的管道上下起伏、拐弯, 流速会变得更慢。另外,是不是阻力增 大后管道破损了等情况都会有。所以, 我立即找来两名熟悉井下的矿工,从井 口一节管道一节管道的一直往井下检查, 找来两名通讯工人,从井口向下查电话 线,要找到是在哪里断开的。
结束语
“7.29”事故成功的救援,是党中央国 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及国家 安全总局等领导亲临现场指挥的结果;是社 会各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结果。通过本 次救援的胜利,证明了在中国乃至全世界, 这样的成功抢险案例也是不多的。她充分显 示了我国政府对人权尊重与保护,关爱人权, 维护人权,在这极为普通的69名矿工身上得 到了体现。同时通过本次成功的救援,体现 出了人文、科学、团结、牺牲、拼搏、先锋 的“7.29”抢险救援精神,为我国的应急救 援抢险史,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全国突水事故典型案例

三、2010年山西王家岭事故
1、事故经过
2010年3月28日,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矿发生透 水事故。事故发生在该矿20101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头,初步分 析是掘进过程中导通老空区而引发透水事故。事故发生时井 下共有261人作业。
4、六大系统
2011年3月2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 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 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 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 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 “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 运转有效”的要求。
2. 事故原因
2007年8月17日,发生在山东新泰的“华源矿难”成为 建国以来最大的一起煤矿水害事故;其主要原因是: 突降 暴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冲垮河堤、溃水淹井。
3.调度员十项应急处置权
华源事故发生后,山东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各部 门和广大企业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健全完善防范自然灾 害可能引发的事故灾难的预报、预警、预防机制,严格工 程施工和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政府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 体责任,严防类似事故发生。
1.事故经过
2007年7月29日凌 晨河南陕县支建地区大雨如注, 山洪暴发,铁炉沟河顿时洪水 咆哮,排山倒海的大浪不断冲 击河堤。汹涌的洪水已冲进支 建煤矿采区巷道,冲垮三道密 封。巷道被淹,当班下井10 2人中只有33人及时升井。
煤矿典型水害事故案例

煤矿典型水害事故案例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煤矿水害事故概述•煤矿水害事故类型及案例分析•煤矿水害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煤矿水害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水害事故的启示与反思01煤矿水害事故概述煤矿水害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因地下水或地面水进入矿井而引发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安全事故。
定义水害事故具有突发性强、危害范围广、损失严重等特点,特别是在一些高潜水位矿区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发生水害事故的概率更高。
特点煤矿水害事故的定义与特点水害事故发生时,往往造成矿工伤亡,甚至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煤矿水害事故的危害性人员伤亡水害事故会对矿井设施、设备等造成损坏,导致财产损失。
财产损失水害事故发生后,矿井需要排水、修缮,生产中断,影响煤炭生产供应。
生产中断历史事故我国煤矿水害事故较多,如2018年山西大同煤业集团同生煤矿发生的重大水害事故,造成1人死亡、7人受伤。
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大部分矿井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防水排水设施和队伍,但仍然需要加强水文地质勘探和防水治理工作,提高矿井安全水平。
煤矿水害事故的历史与现状02煤矿水害事故类型及案例分析事故总结顶板水害事故是由于矿井上部采空区积水、裂隙水、溶洞水等通过顶板涌入工作面,对生产造成影响的事故。
案例1某矿山西大平煤矿顶板水害事故。
该矿在开采过程中,上部采空区积水通过顶板涌入工作面,造成工作面被淹,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500万元。
案例2某矿山东济宁煤矿顶板水害事故。
该矿在开采过程中,上部采空区积水通过顶板涌入工作面,造成工作面被淹,1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800万元。
顶板水害事故案例1某矿河北开滦煤矿底板水害事故。
该矿在开采过程中,底板受承压水影响破裂,造成工作面被淹,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4200万元。
事故总结底板水害事故是由于底板受承压水影响,导致底板破裂、溃水,对生产造成影响的事故。
案例2某矿河南平顶山煤矿底板水害事故。
安全培训案例---为了69个矿工兄弟

案例汇集为了69名矿工兄弟创下中国矿难抢险救援史奇迹为了69名矿工兄弟创下中国矿难抢险救援史奇迹公元2007年7月29日至8月1日,中国将铭记这段不平凡的日子。
河南省三门峡市支建煤矿69名矿工被困,76小时成功获救,这是中国矿难抢险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井上救援人员全力施救,井下被困矿工不屈自救,支建煤矿69名矿工获得重生的故事,感人至深。
2007年9月初,在69名矿工获救一月后,《法制周报》特派记者深入事发现场,面对面采访了上百名干部群众,将这个被称为中国矿难救援史上的奇迹故事一点点地真实还原。
在总结表彰会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李毅中说:“这次抢险救援是对党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考验。
它的成功是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多年来煤矿事故救援最成功的范例!”⊙法制周报特派记者王海平发自河南2007年9月12日,河南省三门峡市支建煤矿。
44岁的采煤队副队长朱念群手搭着紧闭的井口,从铁门的缝隙朝里望去。
41天没有下井了,这对有着二十多年矿龄的朱念群来说,是一种很不自在的体验,他有点想下井干活了。
但朱念群的这个愿望目前无法实现。
由于遭遇了建矿以来最大的透水事故,三门峡市支建煤矿目前一直处于停工状态,副矿长李少卿称,矿井的整改还需要一段时间,何时正式恢复生产,目前尚无确切信息。
仿佛婴儿呱呱坠地一般,朱念群和他的矿工同事们,于2007年8月1日中午12时许获得重生时,除了救援人员在他们眼上蒙上的遮光黑布和系在腰间的一块布外,身上再没有别的衣物。
为他们“接生”的医护人员中,有很多年轻护士。
面对年长自己近20岁的“赤子”,陕县人民医院的护士赵海莲,用清水轻轻地洗涤着矿工兰朝军身上的煤灰。
突然变小的世界2007年9月11日傍晚,朱念群从煤矿的职工食堂买了两个馍回到坡上的家中,就着一盘炒南瓜,和妻子吃了起来。
朱念群喜欢吃馍,除了生活习惯外,还怀有一种感恩情怀在内——他认为是馍在关键时刻救了大家的命。
[整理]2003重大煤矿事故.
![[整理]2003重大煤矿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3dfaeadb0975f46527d3e1a2.png)
时间地点死亡人数情况概述2010年12月7日河南渑池县26人12月7日晚19时40分,河南省渑池县巨源煤业有限公司发生的井下瓦斯爆炸事故,有26人遇难…[详细]2010年11月30日湖南湘潭县7人11月30日23时38分,位于湘潭县云湖桥镇境内的亿德煤矿井下发生透水事故。
被困7名矿工全部遇难…[详细]2010年11月18日云南泸西县9人11月18日9时许,云南泸西县旧城镇小松地煤矿发生一起因煤矿越界开采,人为引爆和枪击死亡案,9人死亡,48人受伤…[详细]2010年10月29日四川万源市7人10月29日11时左右,达州市万源市赵家河煤矿(该矿为30kt扩60kt矿井,低瓦斯矿井)井下东巷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造成7人死亡,1人失踪…[详细]2010年10月27日贵州安顺市7人10月27日7时40分,贵州安顺市普定县马场镇大坡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造成12名矿工遇难,1人受伤…[详细]2010年10月03日贵州桐梓县7人10月3日1时20分,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夜郎镇兴隆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造成6人死亡…[详细]2010年9月9日云南泸西县7人9月9日云南省泸西县马鞍山煤矿发生瓦斯事故,截止目前,10人安全撤出,12受伤、7人遇难。
经初步认定,此次事故为瓦斯爆炸…[详细]2010年8月11日四川威远县9人8月11日上午10时05分,威远县观英滩镇大山煤矿430水平东大巷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
经核定,井下110人除9人死亡外,其余均成功升井…[详细]2010年7月31日黑龙江鸡西市24人7月31日13时30分,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恒鑫源煤矿发生重大透水事故,井下24人被困。
8月21日确认全部遇难…[详细]2010年6月21日河南平顶山46人20106月21日凌晨1点40分左右,河南省平顶山卫东区兴东二矿发生火药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已确认入井72人,已生还26人…[详细]-------------2010年3月31日河南伊川46人3月31日19时20左右,洛阳市伊川县国民煤业有限公司(半坡乡白窑村)井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引起地面副井口爆炸,矿难已经导致40人死亡,6人失踪…[详细]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38人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许,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获救115人,遇难38人…[详细]2009年11月21日黑龙江鹤岗108人11月21日,黑龙江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事发时井下共有作业人员528名。
突发事件报道的“三大原则”

突发事件报道的“三大原则”作者:范选伟来源:《声屏世界》2008年第02期一场山洪引发的煤矿淹井事故,一场惊心动魄的与死神赛跑的大抢救,一次所有矿工都成功获救的近乎完美的救援,随之而伴生了一场可圈可点的媒体突发事件报道。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突发事件报道的“三大原则”:及时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第一时间报道,取得报道的主动权突发事件报道就是指媒体用不同的形式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进行报道的总称。
突发事件每一分每一秒都关系着人民和国家的生命、财产的安危,所以,受众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性要求更高。
我国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突发事件多发,矿难、污染、爆炸、车祸等等时有所闻,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对政府和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媒体社会责任、新闻敏感和快速报道能力的考验。
2007年7月29日8时40分,位于河南省陕县的支建煤矿所在地连降暴雨,造成洪水经废弃铝土矿溃入煤矿,造成井下水平巷道被淹600余米。
当时井下矿工有102人,33人及时升井逃离,69人被困井下,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当日21时20分,新华网发出郑州7月29日电《河南陕县发生煤矿透水事故70人被困》,及时报道了事故的初步简要情况,虽然在人数上稍有偏差,但在时效性上取得了主动,这种快速反应的报道,也得利于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思路和观念的转变。
由于权威新闻通讯社及时发布了事故的消息,有效防止信息的误会和谣言的流传。
随后,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等和河南的大河网等都发布了相关消息,并随时滚动发布最新消息。
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电视新闻报道以更有说服力的画面报道着事情的真相和进展。
河南卫视占有地利的优势,也肩负着更重的责任。
7月30日《河南新闻联播》报道了《陕县支建煤矿“7·29”淹井事件抢险救援工作紧张有序进行》:昨天,三门峡陕县支建煤矿因山洪爆发引起淹井事件……事件发生后,国家和河南省领导李毅中、徐光春、李成玉等到现场指挥抢救,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被困矿工,目前,抢险救援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一个记者记忆深处的几件事

007■ 潘志贤一个记者记忆深处的几件事——追忆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先生这一决定经中央媒体和河南省媒体报道后,立刻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纷纷效仿。
一年后,2006年全国全面废止《农业税条例》。
现在再回头看的话,徐光春彼时履新河南省委书记尚不足10天,而河南又是农业大省,当时拍板作出这一决策时,需要吃透中央政策精神,也需要对河南的省情充分了解,更需要领导人的担当和魄力。
河南数千万农民都是免除农业税的受益者。
河南农民应该感谢省委原书记徐光春。
二印象深刻的第二件事,是徐光春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和青年工作,对青年和大学生倍加关心、关爱。
先从一个批示说起吧。
2007年7月8日,《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我采写的新闻报道《河南大学食堂受到学子欢迎 200元吃饱300元吃好》,报道介绍了河南大学高度重视学生食堂建设,采取多种举措关心关爱学生成长的经验。
采写此报道的背景是,2007年CPI居高不下,在物价急剧上涨的情况下,高校伙食事关青年成长和稳定大局。
7月9日,时任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阅读该报道后,立即在报纸上作出专门批示:“请菊梅并笃运同志阅。
要求全省高校向河南大学学习。
”7月11日,时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菊梅也专门作出批示:“请组织全省寄宿制学校学习河南大学经验,保证学生吃得开心,身心健康。
”直接在新闻报道上批示,是不少领导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之一,也是对记者的鼓励和鞭策。
媒体人出身的徐光春更是深谙此道。
他在为“当代河南记者丛书”作的总序中写道:“过去,也正是通过采编、签发以及阅读大量新闻报道,使我对河南从最初的一般了解,到逐渐加深认识。
如今,来到河南工作,新闻报道依然是我倾听河南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声,了解河南各行各业情况和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真相的重要渠道之一,依然把广大新闻工作者当作至可信赖的同志,视作至为亲近的朋友。
”不久后,时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签发通知,要求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学习河南大学食堂管理经验的活动,进一步做好全省学校学生食堂工作,把食堂变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支建煤矿“7.29”淹井等事故的通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支建煤矿“7.29”淹井等事故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8.08•【文号】安监总办[2007]165号•【施行日期】2007.08.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正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支建煤矿“7.29”淹井等事故的通报(安监总办〔2007〕1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7月28日20时至29日8时,河南省三门峡地区急降暴雨,降雨量达115毫米,引起山洪暴发。
洪水造成流经陕县支建矿业有限公司(支建煤矿)的铁炉沟河河水暴涨。
29日8时40分左右,洪水涌入一废弃充填不严实的铝土矿井(紧靠中铝矿业分公司联办的露天采矿大坑旁边),冲垮三道密闭,泄入支建煤矿井下,导致垂深173米的巷道被淹。
该矿井下当班作业人员102人,其中33人脱险升井,69人被困。
事故发生后,支建煤矿、中铝矿业分公司和当地政府立即组织抢险自救,查找、封堵泄水点,组织向被困人员通风。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9日下午14:00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与现场通话了解情况,要求首先堵死水源,向井下通风,尽快组织排水营救。
国务院领导立即做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迅速赶赴现场,共同研究确定了“一堵、二排、三送”的抢险方案,组织协调抢险救援工作。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通过76个小时的艰苦奋战,克服困难,排除险情,最终取得了救援成功。
截至8月1日12时53分,69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支建煤矿“7.29”淹井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能够取得成功,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指示明确;二是组织指挥坚强有力,正确决策,科学施救;三是以武警官兵、义马煤业集团公司干部职工为骨干的抢险人员以及地方的同志顽强战斗、奋勇拼搏;四是社会各方积极支援,密切关注,共同努力;五是支建煤矿和被困矿工积极自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月29日8时30分左右,河南陕县支建煤矿东风井,因河床水通过采空区涌入井下,造成22采区69人被困。
接到事故报告后,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河南省省长李成玉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
事故过程中,温家宝两度批示要求全力救援矿工。
8月1日12时54分,随着最后一名矿工安全升井,69名矿工在井下被困75个多小时后全部生还。
据了解,支建矿业有限公司支建煤矿属国有地方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实际生产能力30万吨,属低瓦斯矿井。
这次救援中,我们很幸运的是有两条压风管道可以利用,通信线路没有中断。
这样的压风管道和通信线路,不是天外神力,也不是陕县煤矿所独有,事实上它正是《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的法定要求。
如果我们所有的煤矿都能严格按照法定要求来操作,那将减少多大的人员伤亡!
河南陕县69名矿工安全脱险,我们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次抢险救灾是这几年煤矿抢险救灾最成功的一次,这是团结协作的结果,这是科学施救的胜利。
这次抢险工作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施救,科学施救,严防次生事故发生,确保被困矿工生命安全。
这些指示给了我们动力和信心。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制定了“一堵、二排、三送”的救援方案,后来所有的救援都是围绕这一方案展开的。
在76个小时里,义煤集团,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陕县县委、县政府全力以赴投入救援,是抢险成功的主力军和坚强后盾。
特别是武警部队、消防部队的大力支持,当危难降临时,人民子弟兵义无反顾地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最需要的地方,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别人,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深情。
在
这次救援抢险工作中,武警战士冒着大雨、冒着酷暑,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圆满完成了堵水的艰巨任务。
所以说,69名矿工全部获救,是全社会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团结协作的结果。
69名矿工安全脱险,还是科学精神的伟大胜利。
这次抢险有一支优秀的专家队伍,不仅及时科学正确地制定了“一堵、二排、三送”的方案,还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解决了出现的问题,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又创造性地通过压气管输送牛奶、面汤,有效地增强了被困矿工的体力和精力,为救援工作赢得了时间,确保了救援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陕县矿难的化险为夷,为以后煤矿灾难的预防与救援提供了借鉴。
这次救援中,我们很幸运的是有两条压风管道可以利用,通信线路没有中断,这是历次救援都没有的。
正是这样简单的通道,给69名矿工以生的希望和信心。
这样的压风管道和通信线路,不是天外神力,也不是陕县煤矿所独有,它事实上正是《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的法定要求。
如果我们所有的煤矿都能严格按照法定要求来操作,那将减少多大的人员伤亡!所以我们下一步将严格要求,所有煤矿务必完整配备这些“生命线”,让科学设备来保护我们每一位矿工的宝贵生命。
从河南陕县支建煤矿救援指挥部获悉,由于事故发生时,井下被困人员处于安全区域,目前地面与井下被困人员电话联系畅通。
专家们正在研究向井下运送饮用水和食品的方案。
事故发生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国家煤矿安全监督局局长赵铁锤等连夜研究完善了抢险方案。
按照方案,300名武警官兵克服了每秒15立方米的山洪冲击,堵实了河床泄露通道,保证了井下水位稳定。
同时,救援队伍从两个施工地点同时开始清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