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实验报告.doc

合集下载

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二、三、五

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二、三、五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的比较1、实验目的:验证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

2、所需单元及部件: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测微头、V/F表。

3、旋纽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到OV挡,V/F表打到V±20V挡,差动放大增益旋钮打到最大。

4、注意事项:(1)在更换应变片时应将直流稳压电源打到OV挡。

(2)在实验过程中如有发现电压表输出发生过载,应将量程扩大。

(3)在本实验中只能将放大器接成差动形式,否则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4)直流稳压电源不能打的过,以免损坏应变片或造成严重自热效应。

(5)接全桥时请注意区别各工作片的工作状态与方向不得接错5、实验数据单臂电桥——表1半桥电桥——表2全桥电桥——表3单臂、半桥、全桥V —X 的关系曲线:单臂、半桥、全桥电桥V—X对比图-800-600-400-200200400600800位移(mm)电压(m v )(2)分析系统灵敏度S ,并作比较:根据灵敏度的定义,V —X 的关系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示电桥的灵敏度越高。

由上图计算得:S1=153-(-176)/20=16.45mv/mm,s2=325-(-305)/20=31.50mv/mm, s3=632-(-631)/20=63.15mv/mm由上式可知:单臂电桥的灵敏度最小,全桥电桥的灵敏度最大。

可以近似得出全桥电桥的灵敏度是半桥电桥灵敏度的2倍,是单臂电桥的4倍。

实验三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1、实验目的: 了解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工作性能2、所需单元及部件: 涡流变换器、V/F 表、测微头、铁测片、涡流传感器、示波器3、实验原理:利用电磁在导体表面产生的电涡流,不同的材料所产生的电涡流是不同的。

4、实验数据:〈1〉把电涡流式传感器调至铁测片,用示波器观察涡流变换器输入端的波形。

时基打到1μS 档。

如发现没有振荡波形出现,可将被测体移开一些。

可见:波形为__正弦波__波形,示波器的时基为__1__μS/cm ,故波形频率约为__1000000HZ __。

传感器实验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实验报告传感器实验实验报告引言: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各种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转换为可测量电信号的装置。

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环境监测、医疗诊断、智能家居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测试和比较,深入了解传感器的原理和性能。

实验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传感器类型,用于测量环境中的温度。

我们选择了一款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进行测试。

实验中,我们将传感器连接到一个电路板上,并使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电压随温度的变化。

通过改变环境温度,我们观察到传感器输出电压与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这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实验二:光照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环境中光照强度的传感器。

我们选择了一款光敏电阻光照传感器进行测试。

实验中,我们将传感器暴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并使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电阻的变化。

结果显示,传感器输出电阻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说明该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感知光照强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实验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环境湿度的传感器。

我们选择了一款电容式湿度传感器进行测试。

实验中,我们将传感器放置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并通过改变容器内的湿度来模拟不同湿度条件。

通过连接传感器到一个数据采集系统,我们能够实时监测到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结果显示,传感器的输出电容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说明该传感器对湿度变化非常敏感,并能够准确地测量环境湿度。

实验四: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环境中气体浓度的传感器。

我们选择了一款气敏电阻气体传感器进行测试。

实验中,我们将传感器暴露在不同浓度的气体环境中,并使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电阻的变化。

结果显示,传感器的输出电阻随气体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表明该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感知气体浓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原理和性能。

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在各自的应用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压力传感器实验报告

压力传感器实验报告

压力传感器实验报告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压力传感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为了更好地理解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和性能,我们进行了一次实验。

一、实验目的1、了解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掌握压力传感器性能的测试方法;3、分析测试结果,评估压力传感器的性能。

二、实验方法1、实验器材(1)压力传感器(2)电源电压稳定器(3)万用表(4)示波器(5)电源(6)电阻箱2、实验过程(1)连接电路将电源连接到电压稳定器上,电压稳定器输出的电压为5V,然后将5V电压和地线通过导线连接到传感器的电源连接处,连接传感器的输出端到示波器或万用表上。

(2)测试灵敏度调节电阻箱的电阻值,观察传感器的输出值的变化。

(3)测试线性度以步长方式改变电压值,监测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并计算其线性度。

(4)测试精度通过反复测试、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等方式,评估传感器的精度。

三、实验结果1、实验数据测试压力范围:0~5MPa测试灵敏度:1mV/V测试线性度:±0.5%FS测试精度:0.1%FS2、实验分析(1)灵敏度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的输出应该与电阻值成正比,变化不大。

这表明该传感器对压力变化的灵敏度相当高。

(2)线性度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对标准信号的响应相对一致。

但在压力高于3MPa时,线性度有轻微偏差。

(3)精度测试表明,传感器非常精确。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并掌握了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测试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该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线性度和精度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这种压力传感器在工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传感器的认识实验报告(一)

传感器的认识实验报告(一)

传感器的认识实验报告(一)传感器的认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掌握传感器的分类及其应用领域•实际运用传感器,了解其检测物理量和读取数据的方法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装置,将传感器与电路连接好2.使用实验工具进行数据读取和实验记录3.测量感光极板的亮度,并记录数据4.测量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并记录数据5.测量加速度传感器的加速度,并记录数据实验原理传感器是指可以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感受材料对于被测参数的敏感性来测量所要求的物理量。

根据测量的物理量,传感器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等。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量数据,感光极板的亮度为690 cd/m^2,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为26℃,加速度传感器的加速度为0.02 m/s^2。

应用领域传感器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实时监测室温,控制家电设备的开关•光学传感器可以用于智能照明系统,根据光线强弱调节灯的亮度•加速度传感器可以用于车辆安全系统,检测车辆行驶状态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掌握了使用传感器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对于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传感器在现代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其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实验使用传感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传感器的选型要根据实际测量情况进行选择2.使用传感器前,需要了解传感器的使用说明,并保证传感器与电路连接良好3.实验数据的精确性要求很高,需要保证实验环境稳定,并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总结传感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于传感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意识到传感器的精确度要求很高,因此在日后的实践中需要继续探索其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提高实验技巧和数据处理能力。

光电传感器实验报告(文档4篇)

光电传感器实验报告(文档4篇)

光电传感器实验报告(文档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光电传感器实验报告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光电传感器实验报告第一篇实验报告2――光电传感器测距功能测试1.实验目的:了解光电传感器测距的特性曲线;掌握LEGO基本模型的搭建;熟练掌握ROBOLAB软件;2.实验要求:能够用LEGO积木搭建小车模式,并在车头安置光电传感器。

能在光电传感器紧贴红板,以垂直红板的方向作匀速直线倒车运动过程中进行光强值采集,绘制出时间-光强曲线,然后推导出位移-光强曲线及方程。

3.程序设计:编写程序流程图并写出程序,如下所示:ROBOLAB程序设计:4.实验步骤:1) 搭建小车模型,参考附录步骤或自行设计(创新可加分)。

2) 用ROBOLAB编写上述程序。

3) 将小车与电脑用USB数据线连接,并打开NXT的电源。

点击ROBOLAB 的RUN按钮,传送程序。

4) 取一红颜色的纸板(或其他红板)竖直摆放,并在桌面平面与纸板垂直方向放置直尺,用于记录小车行走的位移。

5) 将小车的光电传感器紧贴红板放置,用电脑或NXT的红色按钮启动小车,进行光强信号的采样。

从直尺上读取小车的位移。

6) 待小车发出音乐后,点击ROBOLAB的数据采集按钮,进行数据采集,将数据放入红色容器。

共进行四次数据采集。

7) 点击ROBOLAB的计算按钮,分别对四次采集的数据进行同时显示、平均线及拟和线处理。

8) 利用数据处理结果及图表,得出时间同光强的对应关系。

再利用小车位移同时间的关系(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推导出小车位移同光强的关系表达式。

5.调试与分析a) 采样次数设为24,采样间隔为0.05s,共运行1.2s。

采得数据如下所示。

b) 在ROBOLAB的数据计算工具中得到平均后的光电传感器特性曲线,如图所示:c) 对上述平均值曲线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的光强与时间的线性拟合函数:d) 取四次实验小车位移的平均值,根据时间与光强的拟合函数求取距离与光强的拟合函数:由上图可得光强与时间的关系为:y=-25.261858×t+56.524457 ; 量取位移为4.5cm,用时1.2s,得:x=3.75×t ;光强与位移的关系为:y= -6.73649547×x+56.524457 ;e) 通过观测上图及导出的光强位移函数可知,光电传感器在短距离里内对位移信号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利用光强值进行位移控制。

传感器检测实验报告

传感器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检测方法。

2. 掌握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应用和特性。

3. 通过实验,验证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传感器是将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装置。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传感器: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利用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从而测量应变。

2. 电感式传感器:利用线圈的自感或互感变化,将物理量转换为电感变化,从而测量物理量。

3. 电容传感器:利用电容的变化,将物理量转换为电容变化,从而测量物理量。

4. 压电式传感器:利用压电效应,将物理量转换为电荷变化,从而测量物理量。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装置2. 电感式传感器实验装置3. 电容传感器实验装置4. 压电式传感器实验装置5. 数字万用表6. 示波器7. 信号发生器8. 振动台四、实验步骤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1)连接实验装置,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和幅度,使振动台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振动。

(3)观察数字万用表和示波器显示的应变值和电压值。

(4)分析应变值和电压值之间的关系,验证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2. 电感式传感器实验(1)连接实验装置,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和幅度,使振动台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振动。

(3)观察数字万用表和示波器显示的电感值和电压值。

(4)分析电感值和电压值之间的关系,验证电感式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3. 电容传感器实验(1)连接实验装置,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和幅度,使振动台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振动。

(3)观察数字万用表和示波器显示的电容值和电压值。

(4)分析电容值和电压值之间的关系,验证电容传感器检测原理。

4. 压电式传感器实验(1)连接实验装置,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和幅度,使振动台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振动。

传感器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报告传感器实验实验⼀、电阻应变⽚传感器1.实验⽬的(1) 了解⾦属箔式应变⽚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作原理和性能。

(2) 了解半桥的⼯作原理,⽐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3)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

(4) 了解应变直流全桥的应⽤及电路的标定。

2.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由以上两趋势图可以看出,其中⼀个20.9997R =,另⼀个20.9999R =,两个的线性都较好。

其中产⽣⾮线性的原因主要有:(1)04x R e e R R ?=+?,0e 和R ?并不成严格的线性关系,只有当0R R ?<<才有04x Re e R=,所以理论上并不是绝对线性的,总会出现⼀些⾮线性。

(2)应变⽚与材料的性能有关,这也可能产⽣⾮线性。

(3)实验中外界因素的影响,包括外界温度之类的影响。

为什么半桥的输出灵敏度⽐单臂时⾼出⼀倍,且⾮线性误差也得到改善?答:单臂:04x R e e R ?=半桥:1201()2x R R e e R R ??=-灵敏度公式:U S W=;所以半桥测量时是单臂测量的灵敏度的两倍。

0k 受电阻变化影响变得很⼩改善了⾮线性误差。

3.思考题a .半桥测量时两⽚不同受⼒状态的电阻应变⽚接⼊电桥时,应放在:(1)对边(2)邻边。

解:邻边 b .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线性误差,是因为:(1)电桥测量原理上存在⾮线性(2)应变⽚应变效应是⾮线性的(3)调零值不是真正为零。

解:(1)(2)(3)。

c .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值R 相同时,即R1=R3,R2=R4,⽽R1≠R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2)不可以。

解:(1)d .某⼯程技术⼈员在进⾏材料拉⼒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如何利⽤这四⽚电阻应变⽚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解:可组成全路电桥实验⼆差动变压器1.实验⽬的(1)了解差动变压器的⼯作原理和特性(2)了解三段式差动变压器的结构(3)了解差动变压零点残余电压组成及其补偿⽅法(4)了解激励频率低差动变压器输出的影响2.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实验A中产⽣⾮线性误差的原因:(1)存在零点残余电压(2)零点附近波动较⼤(3)读数时的⼈为误差分析产⽣零点残余电压的原因,对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有哪些不利影响。

基本传感器实验报告

基本传感器实验报告

基本传感器实验报告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中某种特定物理量并将其转化为可供人们观测或处理的信号的装置。

在现代科技发展中,传感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设备、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基本传感器的实验,探究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实验一,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温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我们选用了一款常见的NTC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并通过连接电路和微处理器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N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而产生了与温度成反比的电信号。

这为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提供了直观的验证。

实验二,光敏传感器。

光敏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光照强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我们选用了一款光敏电阻作为光敏传感器,并通过搭建简单的光照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光敏电阻的电阻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而产生了与光照强度成正比的电信号。

这为光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提供了直观的验证。

实验三,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压力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我们选用了一款压阻式传感器作为压力传感器,并通过搭建简单的压力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压阻式传感器的电阻值随着受压程度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与压力大小成正比的电信号。

这为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提供了直观的验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基本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能够感知环境的温度、光照强度和压力,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这些传感器在工业生产、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验,我们相信传感器技术将会在未来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1、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2、实验方法在CSY-998传感器实验仪上验证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3、实验仪器CSY-998传感器实验仪4、实验操作方法所需单元及部件: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孔悬臂梁称重传感器、砝码、一片应变片、F/V表、主、副电源。

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倒±2V档,F/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实验步骤:(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

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

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

(3)根据图1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

R4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 档,F/V表置20V档。

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F/V表显示为零,等待数分钟后将F/V表置2V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F/V表显示为零。

(4) 将测微头转动到10㎜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行梁的右端即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V/F表显示值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V/F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

(5) 往下或往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V/F表显示的值,每旋动测微头一周即压值的相应变化。

灵敏度:ΔV=155.1-51.0=104.1 ΔX=4-0=4 ΔS=ΔV/ΔX=104.1/4=26.025(7)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转到初始位置。

注意事项:(1) 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上并不存在,仅作为一标记,让学生组桥容易。

(2)如指示溢出,适当减小差动放大增益,此时差动放大器不必重调零。

(3) 做此实验时应将低频振荡器的幅度关至最小,以减小其对直流电桥的影响。

实验心得:经过此次的实验,让我们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以及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得知应变片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的形变与电压成线性关系,并可以计算出相应电桥的灵敏度,为以后的应用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验分析:本实验要求直流稳压电源能够做到精准稳定可靠地工作,为电桥、运放以及电压表提供稳定的电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由于电压不稳问题所引起的误差,使实验得到的数据能都尽量的准确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对运放则要求其输入阻抗要高,放大倍数大。

使电阻应变片所引起的微弱信号得以有效地放大,从而得到有效的实验数据。

运放取电桥两臂中间的电压相对变化值来放大,由此来反映电阻应变片的是阻值变化情况,并在实验一开始可以通过电位器W1来调整电桥的平衡,当把W1的调到使电桥平衡,当实验只用一片电阻应变片构成单臂电桥时,此时运放工作在同向或反向放大的状态,当使用两片电阻应变片时,组建成差动半桥,此时运放工作在差动放大状态,因此它既能作差动放大,又可作同相或反相放大器。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一、实验目的: 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所需单元和部件: 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电桥,V/F,测微头,双平行梁,应变片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档,V/F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器增益打到最大。

三、实验步骤:1、按实验一方法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后,关闭主副电源。

2、按实验一图接线,图中R4=Rx为工作片,r及W1为电桥平衡网络。

3、调节测微头使双平行梁处于水平位置,(目测),将直流稳压电源打倒±4V档,选择适当的放大增益,然后调整电桥平衡电位器W1,使表头显示零,(需预热几分钟表头才能稳定下来)向不同的应变片,形成半桥,调节测微头使梁到水平位置(目测),调节电桥W1使V/F表显示为零,6、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1,R2两个固定电阻换成另两片受力应变片(即R1换成,R2换成,)组桥时只要掌握对臂应变片的受力方向相同,邻臂应变片的受力方向相反即可,否则相互抵消没有输出,接成一个直流全桥,调节测微头,使梁到水平位置。

调节电桥W1同样使V/F表显示为单臂:ΔV=94.6-0=94.6 ΔX=4-0=4 ΔS=ΔV/ΔX=94.6/4=23.65半桥:ΔV=197.1– 0 =197.1 ΔX=4-0=4 ΔS=ΔV/ΔX=197.1/4=49.275全桥:ΔV=381.2-58.3=322.9 ΔX=4-0=4 ΔS=ΔV/ΔX=322.9/4=80.725四、注意事项:1、在更换应变片时应将电源关闭2、在实验过程中如有发现电压表发生过载,应将电压量程扩大3、在本实验中只能将放大器接成差动形式,否则系统不能正常工作4、直流稳压电源打在±4V,不能打的过大,以免损坏应变片或造成严重自热效应5、接全桥时请注意区别各片子的工作状态方向五.实验心得:经过此次的实验,让我们了解不同电桥的特性和实现方法,以及了解单臂电桥特性、差动半桥特性和差动全桥特性和他们各自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得知单臂电桥的灵敏度最低,差动半桥的灵敏度是单臂电桥的2倍和差动全桥的灵敏度为单臂电桥的4倍;以后的应用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验三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性能一、实验目的: 了解差动变压器原理及工作情况二、所需单元及部件: 音频振荡器,测微头,双线示波器,差动变压器,振动平台有关旋钮初始位置:音频振荡器调至4KHZ左右,双线示波器第一通道灵敏度500mv/div,第二通道灵敏度10mv/div,触发选择打到第一通道,主副电源关闭三、实验步骤: 1、根据图接线,将差动变压器(2组Lo的同名端相连),音频振荡器(必须在LV端接出),双线示波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测量电路,开启主副电源,将示波器探头分别接至差动变压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音频振荡器幅度旋钮,使音频LV信号输入到Li的电压Vp-p为2V2、转动测微头使测微头与振动平台吸合,再向上转动测微头,使振动平台刚好吸合3、往下转动测微头,使振动平台产生位移,每位移0.5㎜,用示波器读出差动变压器输出端的峰峰值填入下表,根据所得数据计算灵敏度So S=△V/△X(式中△V为电压变化, △X 为相应振动平台的位移变根据实验结果,指出线性范围线性范围:320-2500mV五、注意事项:(1)差动变压器与示波器的连线应尽量短些,以免引入干扰(2)差动变压器的两次次级线圈必须接成差动形式(即同名端相连,这可通过信号相位有否变化来判断)六.实验分析:由于差动变压器制作上的不对称以及铁心位置等等因素,存在零点残余电动势,使得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在零点附近不灵敏,给测量带来了误差。

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一般电源变压器的作用原理,差动变压器在使用时采用了两个二次绕组反向串接,以差动方式输出,当衔铁处于中间位置时,两个二次绕组互感相同,因而由一次侧激励引起的感应电动势相同,由于两个二次绕组反向串接,所以差动输出电动势为零。

实验五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的静态特性1、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原理及其特性。

2、实验方法在CSY-998传感器实验仪上设计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3、实验仪器CSY-998传感器实验仪4、实验操作方法所需单元及部件:电容传感器、电压放大器、低通滤波器、F/V表、激振器、示波器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差动放大器增益旋钮置于中间,F/V表置于V表2V档,实验步骤:(1)按图接线。

(2)F/V表打到20V,调节测微头,使输出为零。

(3)转动测微头,每次0.5mm,记下此时测微头的读数及电压表的读数,直至电容动片与上(或下),并作出V-X关系曲线。

S1:ΔV=8420 ΔX=2 S1=ΔV/ΔX=8420/2=4210S2: ΔV=-8630 ΔX=2 S2=ΔV/ΔX=-8630/2=-4315V-X关系曲线S1:V-X关系曲线S2:实验结论:实验中可以发现当差动电容的动片位置上下移动时,与两组静片之间的重叠面积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极间电容发生改变使电路输出变化,实现传感功能,通过实验加深了对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的理解.XX大学生实习报告总结3000字社会实践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

对于结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要求。

人生需要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不是凭空出来的,是需要成本的,失败就是一种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预示着的人生的收获即将开始。

小草用绿色证明自己,鸟儿用歌声证明自己,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

打一份工,为以后的成功奠基吧!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板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记得老师曾说过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身份。

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你得去面对你从没面对过的一切。

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的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

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

在学校,理论学习的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的,而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你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的那么吃力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是古代读书人的美好意愿,它已经不符合现代大学生的追求,如今的大学生身在校园,心儿却更加开阔,他们希望自己尽可能早地接触社会,更早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

时下,打工的大学生一族正逐渐壮大成了一个部落,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显然,大学生打工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这股潮流中正悄悄发生着改变。

对于大学生打工,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人的看法不尽相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模式,我们有理由走自己选择的人生路,只要把握住自己,掌握好学习与打工的分寸,肯定能把大学这个人生阶段过得丰富多彩。

打工的途径或者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是对社会有益,对自己积累人生经历有益,还能够有少量收入,就可以毫不犹豫的参与其中。

虽然在实践中我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占主体,而我对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企业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企业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但在工厂里,数字绝对不可以错,因为质量是企业第一生命,质量不行,企业生产就会跟不上,而效率也会随之下降,企业就会在竞争的浪潮中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