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VITC及其新应用
VitC3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原理〕 〔原理〕
还原型VitC +氧化型染料→脱氢型VitC + 还原型染料 氧化型染料→ 还原型VitC +氧化型染料 脱氢型VitC
碱性: 碱性:蓝色 氧化型 酸性: 酸性:红色 2.6- 2.6-二氯酚靛酚 (染料) 染料) 还原型: 还原型:无色
草酸 + VitC 2,6-二氯 酚靛酚
在没有其他杂质干扰时,溶液所消耗的2.6在没有其他杂质干扰时,溶液所消耗的2.6-二 2.6 标准溶液的量与抗坏血酸的浓度成正 氯酚靛酚标准溶液的量与抗坏血酸的浓度 氯酚靛酚标准溶液的量与抗坏血酸的浓度成正 比。 这种量的关系用T值表示 这种量的关系用T ml染料所能氧化的抗坏血酸的mg数 染料所能氧化的抗坏血酸的mg T值:1ml染料所能氧化的抗坏血酸的mg数 -----0.0245mg/ml -----0.0245mg/ml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20ml土豆液于量筒中, ml土豆液于量筒中 草酸稀释为50 50ml 取20ml土豆液于量筒中,加1%草酸稀释为50ml 过滤 吸取滤液5ml,用染料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 用染料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 吸取滤液5ml,用染料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15 秒不褪色,记录所用染料体积V 秒不褪色,记录所用染料体积V1 再做一空白对照实验记录所用染料体积V 再做一空白对照实验记录所用染料体积V2
VitC
2.功能 2.功能
合成胶原蛋白:维持牙齿、骨骼、 1) 合成胶原蛋白:维持牙齿、骨骼、血管的正常 功能, 功能,促进外伤愈合 可与金属离子络合:减少金属毒物( 2) 可与金属离子络合:减少金属毒物(铅、汞、 砷等) 镉、砷等)的吸收 强还原作用:促进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 3) 强还原作用:促进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利于 铁的吸收; 铁的吸收;阻断体内合成亚硝胺
VitC对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影响

VitC对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影响李翀;张冬青;李秀峰【摘要】目的通过维生素C(VitC)对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法)测定血液葡萄糖(下称血糖)的干扰程度(试剂含抗坏血酸酶≥1000 U·L-1)实验,分析5例假性低血糖原因.方法将不同浓度的VitC加入10份新鲜混合血清中,用GOD法在OLYMPUS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各管血糖的浓度.没加VitC的血清管作对照,观察各管测定值与加入VitC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加入的VitC浓度小于20mg·dL-1时含抗坏血酸酶的试剂能够有效地阻抗VitC对血糖测定的影响,反之与血糖浓度亦呈负相关(r=-0.9422,P<0.05).结论偶发的假性低血糖可能与抽血和输液的时间间隔太短;还原物质累加;婴幼儿VitC排出存在时间上的后置现象有关.【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5)003【总页数】2页(P323-324)【关键词】血糖测定;维生素C;葡萄糖氧化酶法【作者】李翀;张冬青;李秀峰【作者单位】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石嘴山,7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5本实验室在2010年3月至12月间发生5例假性低血糖(空腹血糖<2.8 mmol·L-1),血糖仪(POCT)复查血糖正常。
现使用的葡萄糖氧化酶(GOD)法测血糖试剂含抗坏血酸酶,可以有效地抑制血清中的VitC对GOD法的干扰,本实验用血糖试剂含抗坏血酸酶,通过对正常人混合血清加入不同浓度的VitC,分析不同浓度的VitC对试剂中加入抗坏血酸酶GOD法的干扰程度,从而分析VitC干扰GOD法测定血糖的程度。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5例患者在测血糖的前1d均输注VitC和邻苯二酚胺类药物(见表1)。
5例患者均排除肾功不全(Cr<106 μmol·L-1)。
表1 假性低血糖标本对照表年龄诊断用VitC情况 GOD法血糖值/(mmol·L -1)POCT测定血糖值/(mmol·L -1)尿中Vitc测定(干化学法)谷丙转氨酶值/(U·L-1)Cr值/(μmol·L -1)2d 肺部感染感染 0.25g滴注 0.87 6.07 弱阳性15.438.743d 肺部感染感染 0.25g滴注 1.08 5.78 弱阳性 27.9 40.515d 肺部感染感染0.25g滴注 1.17 5.13 弱阳性 10.3 29.874月肺部感染感染 1g滴注 2.45 5.36 弱阳性 16.9 30.9559岁肝硬化 3g滴注 2.37 5.86 阳性163.4 89.161.2 仪器及试剂 OLYMPUSAu640型自动生化仪、北京利德曼公司生产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和标准品,质控品为朗道公司多项质控品。
维生素C临床应用进展

医药导报Herald of Medicine1999年第2期No.21999维生素C临床应用进展于继鸣 卢玉琼 摘 要 结合近年文献资料,报道大剂量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关键词 维生素C,大剂量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维生素C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近年临床研究证明该药对以下病症有确切疗效,现概述如下:1 胆道蛔虫性胆绞痛 陈颖华[1]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该病48例患者,并设对照组作比较。
方法:治疗组用维生素C 3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im,6h后重复1次;对照组为对症治疗。
结果:两组24h疼痛缓解率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另有报道用50%葡萄糖注射液与2.5g维生素C混合,im,待疼痛有所缓解后,再进行输液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机制可能为:解除胆道及胆道口括约肌痉挛,从而有利于驱虫及止痛。
2 亚硝酸中毒 王才林[2]对误食含亚硝酸盐的面条中毒的43人,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成功。
方法:催吐洗胃,用维生素C 5~10g,隔4~6h静脉注射一次,轻者用2次后症状消失;12例重症者于8~12h后神志转清,紫绀消失,体征平稳,24h内维生素C用量20~30g,住院2d痊愈出院。
机制:维生素C为还原剂,可使Fe3+还原为Fe2+,恢复低铁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变为还原型,保护酶系统的活性巯基免受毒物的破坏,恢复酶的活性,参与其解毒作用,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疗效突出。
3 婴幼儿哮喘 有人[3]将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常规+维生素C、常规+维生素E三组。
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炎、解痉等措施。
治疗前及恢复期抽血测SOD及LPO含量,观察各组临床表现。
治疗组用维生素C 500mg/kg加入100ml 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qd,疗程6~10d。
维生素E 100mg/kg,po,tid,疗程同上。
结果:咳嗽、喘息、哮鸣音持续时间及住院日四项指标中,除咳嗽持续时间三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三项指标加维生素C、加维生素E组与常规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喘息和哮鸣音持续时间平均缩短1.8d,住院日缩短2.2d。
vits模型训练的原理

vits模型训练的原理VIT模型训练的原理引言: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其中,视觉转换器(Vision Transformer,简称VIT)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图像分类模型,在图像分类任务中表现出了很好的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VIT模型训练的原理,包括输入表示、位置编码、转换器结构和训练过程。
正文内容:1. 输入表示1.1 图像切片VIT模型将输入图像切分成固定大小的图像切片,并将每个切片展平为一维向量。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图像转化为模型可以处理的输入。
1.2 嵌入向量每个图像切片通过一个嵌入层,将其转化为一个固定维度的嵌入向量。
这个嵌入向量包含了图像切片的特征信息,可以作为输入传递给转换器。
2. 位置编码2.1 位置嵌入为了保留图像中的位置信息,VIT模型引入了位置编码。
位置嵌入是一种将位置信息编码为向量的方法,它通过对每个位置分配一个唯一的嵌入向量来实现。
这样,转换器可以在处理图像时了解到每个位置的相对位置关系。
2.2 位置编码的类型VIT模型中常用的位置编码方式有两种:绝对位置编码和相对位置编码。
绝对位置编码将每个位置的绝对位置信息编码为向量,而相对位置编码则将每个位置与其他位置的相对位置关系编码为向量。
3. 转换器结构3.1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VIT模型中的转换器结构主要由多头自注意力机制组成。
自注意力机制可以学习到输入序列中不同位置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捕捉图像中的上下文信息。
3.2 前馈神经网络除了自注意力机制,VIT模型还包含了前馈神经网络层。
前馈神经网络层由两个全连接层组成,可以对输入的特征进行非线性变换和映射。
3.3 残差连接和层归一化为了避免模型训练过程中的梯度消失或爆炸问题,VIT模型使用了残差连接和层归一化。
残差连接可以将输入直接传递到输出层,从而减轻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梯度问题。
层归一化则可以对每个转换器层的输出进行归一化,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
VitC对血液葡萄糖测定的干扰和影响

种物质还原。当 V it C 释放出两个氢后, 被氧化为 脱氢 V it C (氧 化型 ) , 在一定的条件下, 如还原 剂 或供氧体存在时, 脱氢 V it C 可再 接受两 个氢 原
同时建议患者检查 血糖时, 在前一 天减少食用含
V it C的蔬菜和水果, 至少停用 1d V it C给药, 这样 会使第 2d血糖实验得到正确的坏, 部分直接从尿中排出,
当体内呈饱 和状 态时, 摄 入量与 排出 量成 正比。
V it C是通过肾脏排出的, 对于患有肾脏疾病、肾功
能不全或糖尿 病肾病时出现了排泄障 碍的患者,
肾脏排出 V it C 的量势 必减少。这些原因会严重
3 讨论
V it C 干扰 GOD 实验是因为 GOD 实验原理 [ 1] 为 葡萄糖氧化酶可催化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 和过氧化氢, 后者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 使色原性 氧受体产生有色的醌类化合物。 ! V it C 是一种六 碳的多羟基内酯, 其分子中的第 2、3位碳原子上的 两个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而释放出氢, 所以 V it C 不但有很强的酸性, 而且是很强的还原剂, 可使多
子, 复变为 V it C (还原型 ) 。因上述 GOD法实验原 理和 V it C的化学特点, 使 V it C 在 GOD 实验中利
参考文献
用其还原性, 与色原性物质竞争过氧化氢, 产生竞 [ 1] 叶应妩, 王毓三. 全国 检验技术 操作规 程 [ M ]. 2版.
干细胞治疗的新突破和应用前景

干细胞治疗的新突破和应用前景导语: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手段,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为各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本文将重点介绍干细胞治疗的新突破以及其应用前景。
一、干细胞治疗的新突破1. 人工合成多能干细胞人工合成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重要突破。
这类干细胞可以通过基因转导等技术从成体组织中获取,并具备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能,在再生医学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2. 序列特定核酸酶技术(CRISPR-Cas9)CRISPR-Cas9是目前最先进、最精确且最便宜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干细胞治疗领域。
该技术可以准确地编辑干细胞基因组,使其具备特定功能,进而用于治疗各种遗传性疾病和器官再生。
二、干细胞治疗的应用前景1. 心血管系统疾病干细胞治疗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科学家通过将干细胞注射入受损的心脏组织中,可以促进新的心肌细胞生成并修复心脏功能。
这一方法已经在动物模型以及少数人体实验中取得了积极效果。
2. 神经系统疾病干细胞治疗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帕金森氏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干细胞可被引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移植入患者体内,以改善其运动障碍等临床表现。
3. 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干细胞移植已被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在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高剂量化疗可杀死患者体内的正常造血干细胞。
此时,将捐赠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受体体内,可以重新建立正常的造血功能,并提供抗癌效应。
4. 器官再生干细胞治疗还有望实现器官再生。
由于器官供需不平衡等原因,很多人需要等待合适的移植器官,而干细胞治疗可能提供一个替代方案。
通过诱导干细胞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小鼠心脏和人类组织器官的再生。
结论: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手段,在新突破的推动下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维生素C的新用途

维生素C的新用途
马强
【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
【年(卷),期】1994(000)011
【摘要】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它存在于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植物和许多动物能从葡萄醛酸开始进行生物合成维生素C,但人和猿不能完成此生物合成,人类所
需的维生素C都来自水果、蔬菜等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
自16世纪民间用桔子、柠檬治疗坏血病以来,人类对维生素C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了,1932年首次从柠檬汁
内分离出结晶纯品。
药用的维生素C是人工合成的。
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
物质,在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中参与着多种代谢过程,对保持细胞和血管的完整、增
强人体抵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人们对维生素C的作用又有了新认识,使它的临床应用又有新进展。
抗炎、抗病毒美国科学家证实,一个人每日服用维生素C100毫克,得感冒的次数比未服用此剂量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马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瑞士微科专业知识总结

品牌5大先进技术瑞士微科应用五大前沿“皮肤机能健康管理技术”,全面修复皮肤内机能,是国际化妆品领域抗衰技术的一大突破和创新。
1.皮肤微循环修复技术——保障细胞供养充足,自我制造胶原蛋白等必需物质。
国际专利技术,启动、疏通、修复细胞供养通道,令细胞得到由毛细血管输送的大量自身养分,激活成纤维母细胞长期产生大量自体胶原蛋白、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并重组架构,同时分泌基质,大量吸附水分聚合,皮肤细胞得到循环系统所提供的大量营养物质及氧份(养分)支持。
瑞士微科——皮肤抗衰老的秘诀2.皮肤细胞生物分子激活技术(DNA修复技术)——靶向修复细胞DNA,保障恢复正常的细胞机能。
“细胞生物分子激活技术”的最新科技,能使营养物质直接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清除细胞膜上沉积的毒素,强壮细胞线粒体,直接修复受损细胞DNA,从而令细胞内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及细胞膜运作正常,修复细胞达至健康。
3.网状层重塑定位科技——重塑网状层胶原和弹性纤维,让真皮层饱满紧致。
运用最新高科技特定的20万赫兹恒温生物探测波,直达真皮结缔组织纤维,梳理网状纤维、弹性纤维、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形成粗大的纤维束交织成网,致密粗壮,塑紧定位,令皮肤底层的网状纤维重新架构。
同时让受阴受压的毛细血管、淋巴管循环畅通,进一步解决细胞供养的问题,恢复皮肤弹性,重塑轮廓。
4.靶向修复基底细胞科技——阻断黑色素,更新表皮层从表皮基底层逐层扫描到角质层,清除表皮细胞中的毒素,净化细胞孕育生存空间,同时加大细胞更新和储存营养的能力,帮助细胞从基底层逐层到角质层的推陈更新,加大表皮细胞中的健康比例,增强表皮层的自我修复和更新能力。
5.细胞激活4D科技应用数码4D深导科技,将高浓度活细胞因子真皮植入,建立“营养仓库”,激活自体细胞群,令成纤维母细胞及新生细胞数量增加,数倍提高胶原蛋白的产量,合成更多新的富有弹力的立体的三维网(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恢复皮肤的弹性和立体轮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入解析VITC及其新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vitc的基本原理,并以ti的
seed-davinci_evm板为平台,详细说明了如何从sdi信号中解码出正确的vitc码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介绍了vitc在实际使用中的录制和新应用。
【关键词】vitc;不归零调制(nrz);静帧
1 vitc的概念
1.1 什么是vitc
vitc,全称vertical interval time code,又叫场逆程时间码。
vitc码是在亮度(y)信号调频之前,在场消隐期间的某两行上(可自定义,通常在场均衡脉冲之后及测试行信号之前加入,如加在11和13行)与亮度信号一同经过调频,利用视频磁头记录在视频磁迹上。
由于使用的是视频磁头,vitc码仅局限于录制视频信号的同时录制时间码,也就是说,伴随视频信号的vitc码一旦产生便不会改变,而在此之前或之后都不能单独将vitc记录到磁带上去。
需要注意的是vitc不能录制在音频轨上,所以音频磁带不能使用。
1.2 vitc码的特性
vitc码记录在磁带上,对应每一帧图像的时间地址码,以00:00:00:00(即××小时××分钟××秒××帧)的形式表示磁带的具体位置。
vitc码每一场记录两行,每帧记录4行,这4行代表该帧的码值,具有完全一样的码型内容,大大减少了由于磁粉脱落
造成的误差。
每个vitc码统一规定为90bit,故vitc码的码率(pal 制)为90(比特/行)×4(行/帧)×25(帧/秒)=9kb/s,记录频率为50hz,其精度达到1场。
1.3 vitc码的优缺点
vitc码的优点在于不仅具有绝对性和唯一性,无积累误差,而且其精度达到场精度,使它在节目素材管理、非线性编辑系统和自动播出系统中获得广泛使用。
此外,vitc码在vtr录像机慢放(逐帧搜索)或暂停过程中也可正常输出,(因为此时磁鼓的转速是基本不变的)。
其不足之处是:由于它是利用视频磁头来录放,在快放时(如10倍正常带速以上)因视频磁头不能准确地跟踪磁迹而有可能丢失时间码。
2.2 vitc位的定义
表1给出了vitc 90个有效位的定义,从表中可看出每10的头2位为同步位,格式固定为“1”“0”。
此外,2-5位为帧个位,取值范围为0-9;12-13为帧十位,取值范围为0-2;22-25位为秒个位,取值范围为0-9;32-34为秒十位,取值范围为0-5;42-45位为分个位,取值范围为0-9;52-54位为分十位,取值范围为0-5;62-65位为小时个位,取值范围为0-9;72-73位为小时十位,取值范围为0-2。
由这些位组成vitc 的显示格式00:00:00:00。
2.3 sdi信号内vitc码的解码原理
本文将以如何获得sdi信号内的vitc为例,来说明怎样对vitc
进行解码。
该方法以ti的seed-davinci_evm板为硬件平台。
a)硬件平台描述
seed-davinci_evm板使用了ti最新的达芬奇技术。
达芬奇技术充分利用了ti 25年的数字信号处理与集成电路专业技术来提供系统级芯片(soc),这种系统针对灵活的数字视频实施而进行了精心优化,拥有业界领先的性能并集成了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内核、arm处理器以及视频加速协处理器。
凭借高效的处理能力、存储器、i/o带宽、平衡的内部互连以及专用外设组合,基于达芬奇技术的soc能够以最低的成本为视频应用提供理想的核心动力。
选用此硬件将大大简化sdi信号中每一帧的抓取,集成dsp和arm 的双核cpu也将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提高检测精度。
b)vitc的调制方式
在开始介绍vitc解码原理前,我们先了解一点小知识,即vitc 是使用什么方式调制到亮度信号中去的,这对解码vitc很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vitc采用了不归零调制方式(nrz)。
nrz码的逻辑“0”并非是真正的“0”电平(如0mv),而仅是输出的低电平。
同样逻辑“1”也并不是真正的“1”电平(如300mv),而仅是输出的高电平而已。
所以对于表1中vitc位的值,我们不能当做二进制数,而是代表“高电平”和“低电平”。
具体如何处理,我们将在下面做详细说明。
c)获得vitc所在行的地址(代码略)
在davinci板的内存中建立并初始化一输入缓冲区,使缓冲区大
小刚好为一帧图像大小,即864*625。
通过调用davinci板硬件功能,抓取一帧图像并将相应图像的sdi数据存入输入缓冲区,因为vitc码所在行是固定位置,故可以计算出vitc码所在行的相对地址,将该地址加上输入缓冲区的首地址即可获得vitc行的实际物理地址。
d)检测vitc中同步信号并获得有效vitc位地址
(注:以后同步信号均指vitc中的同步信号)
在获得vitc行地址后,我们就可以取得vitc码数据并进行解码。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vitc码中每10位有一个同步信号,对于每10位我们应该都去校正一下数据位置。
由图1,我们可计算出vitc中每位所占长度约为864/115≈7.5像素,因为vitc位和单一像素的地址并不是完全对应,如果我们只校正第一个同步信号,而忽略后续的同步信号,那么随着往后误差累积增大,将导致对有效vitc位定位错误,从而引起解码错误,甚至于无法解码。
e)解码同步信号后的8个有效vitc位
下面代码表明如何解码出一个有效vitc位:
3 vitc码的新应用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vitc码常用于视频编辑,其它方面很少使用。
其实在播出中我们同样可以使用vitc码,利用vitc的特性来满足我们的一些特定要求。
当然,这些的前提就是播出的视频素材必须含有vitc码才行。
3.1 vitc码的录制
要将vitc码加入到需播出的视频素材中,只需将上载端的录像机中的相应设置打开即可。
按录像机的menu键,可在显示器上出现设置菜单。
找到500 vitc blank,将其值置为0001 thru,此时视频服务器录制的素材将包含vitc码。
然后将501 vitc—pos1和502 vitc—pos2分别置为11和13,即将vitc码加到sdi信号的11行和13行。
按set键,将刚刚的设置保存在存储器中。
这样,由录像机上载到视频服务器的素材都将带有vitc码。
同时,播出视频服务器也能根据需要,设定输出信号中vitc码的产生方式。
3.2 使用vitc码参与静帧判断
已贵州电视台为例,在贵州电视台的围棋频道播出中,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在转播围棋比赛时,由于围棋赛事的特性,棋手常常处于思考中,此时电视画面将较长时间保持静止。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素材包含vitc码,使用vitc参与判断将能够非常轻松的解决问题。
vitc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的唯一性,对于一个非静帧的画面,虽然画面类似静帧效果,但实际上其vitc码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对于一个设备故障引起的静帧故障,画面不动的同时vitc码也将保持不变。
所以我们能够通过对vitc是否变化来有效判断图像的静帧与否。
图5是我们采用自行研发的sdi电视信号检测装置对上例同一素材进行检测,在静帧检测中打开vitc参与后所获得的结果,此时将不再报静帧故障,效果完美。
贵州电视台目前使用该设备进行播出信号检测报警,完全避免了
对于电视图像中正常的画面静止误报,其性能完全超过了现有的各种检测设备。
事实说明,对于加入vitc参与静帧判断的功能将更有助于提高安全播出。
改变思路,换位思考,技术的合理利用,我们将有可能取得丰盛的结果。
[责任编辑:王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