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作业课件: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共22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共31张PPT)

春秋争霸形势图
北狄
燕 山戎
海
所谓“尊王”,就是拥 秦 护周王室;“攘夷”指当 洛邑 海 渭 水 时我国北方的狄 ( dí ) 人和 宋 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 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 楚 吴 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 正确的外交策略。 国的拥戴。 越
晋 卫 东周
齐
三、春秋之“变”——诸侯争霸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 • • • • •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1.分封制瓦解。
2.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 3.诸侯国势力崛起。
结果
自主学习
诸侯争霸的原因?
春秋霸主? 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首霸?
三、春秋之“变”——诸侯争霸
1、春秋争霸的原因:
(1)周王室衰落;
实质:奴隶主的 掠夺战争!
(2)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春秋时期 西周 灭亡
(前771年)
小知识:
“春秋”源自于孔子整 理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 《春秋》。由于《春秋》 记载的历史时期与东周前 期历史发展相当,所以历 代史学家就把东周前期称 为春秋时期。
铁器时代 青铜时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共24张PPT)

西周—分封制
东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没地
管辖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没臣 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 没权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向周王进献贡物
没钱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周王室地位下降,权力被诸侯取代,分封制逐步瓦解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实力大降,威望逐渐丧失,各诸侯渐 渐不听从天子的命令了!
“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
“攘夷”,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 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 国的拥戴。
齐国率先强大基于哪些因素?
地理因素 地处山东,盛产鱼、盐 经济优势 发展生产,重视工商业 政治优势 尊王,贤才管仲执掌国政 外交优势 亲邻、攘夷
楚王问鼎
庄王: “鼎之大小轻 重” 王孙满: “周德虽衰, 天命未改,鼎之轻重, 未可问也”。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2.(四川内江)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
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九品中正制
练一练
3.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我太难了!
周天子变穷了,需要拉赞助!
2
析王室之衰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周王室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材料一 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平王东迁后,“政令征战自诸侯出”,诸侯根本不听天子的命令。
材料二 为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 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共24张PPT)

二、王室衰微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除了发展经济以外,各诸侯国还通过什么方式 说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 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二、王室衰微
被迫迁都到洛邑后的周王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 临着怎样的困境? 周王室衰微的表现:
1、周王室势力大减
2、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3、分封制瓦解,制度变化
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实力跟一个诸侯国差 不多,各诸侯渐渐不听从天子的命令了!
诸 侯
争霸战争的影响:
1、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 3、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春 秋 时 期 的 经 济 发 展
铁器出现
生 产 力 提 高
牛耕使用
王 分室 封衰 制微 逐、 步诸 瓦侯 解争 霸
霸主:齐桓公、 晋文公等
给人民带来灾难
影 响 促进局部统一
促进民族融合
达标测评 1.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 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 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 始于( A ) A.春秋后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下列历史人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后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 B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 A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4.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 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 历史时期是( A )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上册课件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共26张PPT)

争霸
P28材料研读题: 使国家处于分裂
割据状态
典故分享: 中原问鼎 昭王喂鱼
知识模块三: 诸侯争霸
诸侯争霸的原因: 周王室势力大减 诸侯国政治、经济发
展不平衡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楚
秦
庄
穆
王
公
越 王齐 勾桓 践公
吴 王 夫 差
典故链接: 老马识途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材料一: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170多个诸侯 国,而到了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了。 材料二:P29正文 材料三:P30相关史事
1、大的诸侯国疆域扩大,有利于局部统一。 2、促进了民族融合。
3、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重难点突破: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材料感悟: 春秋时期,铁农
具和牛耕已开始使用。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平王东迁
犬戎
渭水
镐京
西周
东周 河
洛邑 水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祝聃射周王中肩
自主学习
知识模块一: 春秋经济的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 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 要标志。
知识模块二: 王室衰微
王室衰微的表现: 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势力大减 诸侯势力崛起,竞相
耒耜耕作很好的结 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理论认知: 经济的发展引起了
政治的变化。经济基 础决定上层建筑。
构建本课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课后延伸: 春秋故事会
同学们再见!
P28材料研读题: 使国家处于分裂
割据状态
典故分享: 中原问鼎 昭王喂鱼
知识模块三: 诸侯争霸
诸侯争霸的原因: 周王室势力大减 诸侯国政治、经济发
展不平衡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楚
秦
庄
穆
王
公
越 王齐 勾桓 践公
吴 王 夫 差
典故链接: 老马识途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材料一: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170多个诸侯 国,而到了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了。 材料二:P29正文 材料三:P30相关史事
1、大的诸侯国疆域扩大,有利于局部统一。 2、促进了民族融合。
3、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重难点突破: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材料感悟: 春秋时期,铁农
具和牛耕已开始使用。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平王东迁
犬戎
渭水
镐京
西周
东周 河
洛邑 水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祝聃射周王中肩
自主学习
知识模块一: 春秋经济的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 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 要标志。
知识模块二: 王室衰微
王室衰微的表现: 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势力大减 诸侯势力崛起,竞相
耒耜耕作很好的结 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理论认知: 经济的发展引起了
政治的变化。经济基 础决定上层建筑。
构建本课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课后延伸: 春秋故事会
同学们再见!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共27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产生了
一个形容在列国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
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
语
。
•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 刺杀秦王嬴政,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 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献地图, 当嬴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 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争脱。荆轲 被秦王武士所杀。这一故事成为成语 的典故。
• 战国是中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其特点是“朱画 其内,墨染其外”。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
商业发展——城市(齐临淄、赵邯郸、魏大梁、 秦咸阳、周洛邑)、市场、各国货币(铜钱) 分为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鬼脸钱)四种。
三晋、两周布币,齐燕刀币,秦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
西周管理制度——分封制 ①概念:又称封土建国,以番屏周 ②目的:巩固统治 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史记·周本纪》
社会发生什么变化?周王室与诸侯国关系如何?
春秋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 国的权力展开的斗争。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经济发展 A、铁器、农耕使用 B、青铜业、冶铁业、纺织 业、煮盐业、制漆业等手工业发展 c、城市出现 D、金属货币更多地使用 2、社会关系的变革——分封制的瓦解、诸侯争霸 、民族融合加剧
铜冰鉴,长宽76CM,高63.2CM,湖北随县,1977
冶铁业发展
变
• 《史记·货殖列传》 :“邯郸郭纵 以铁冶 成业,与王者埒富” 。
春秋战国五大名剑:湛卢、巨阙、镆邪、 鱼肠、纯钧,由春秋时欧冶子所铸造五 把青铜剑。传说削铁如泥。
• 湛卢剑:越王勾践剑,后被吴王阖闾收 藏,后传到岳飞手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共27张PPT)

你如何看待春 秋争霸战争呢? 春秋争霸战争 有哪些影响呢?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利:1、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在 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 交融;
2、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 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实质是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 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力(非正义的 争霸战争)
管仲拜相
管
齐桓公即位后,请鲍叔 牙出来任齐相。鲍对齐
仲
桓公说:“如果你想治
理齐国,做守成之君,用
我就行如果你想称霸诸
侯,非用管仲不可”。
于是齐桓公不计前嫌任
用管仲为相,在管仲的
辅佐下成为了春秋首霸。
一鸣惊人 楚王问鼎
退避三舍
1. 重耳流
亡
城濮之战
3.晋军“退避 三舍”
4. 晋文公终成 霸主
措施:整顿内政,发展 生产,训练军队
2、口号 尊王攘夷
①周王室虽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 名分,打着“尊王”旗号可以挟天子以 令诸侯;
②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华 夏族诸国,打着“攘夷”旗号充当保护 者角色,能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楚 庄 王
3、霸主
秦 穆 公
越 王 勾 践
吴 王 夫 差
活动二:春秋故事会
政治制度发生变化(分封制瓦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东周和西周王室实力对比表
名称
西周
土地 兵力
直辖方圆 直辖14
千里
万人以上
财力、人 天子与诸侯关
口
系
人口众多, 天子在政治上 资源丰富 有最高的地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共24张PPT)

齐桓公首霸 晋楚争霸 吴越争霸
春秋五霸形成的背景:平王东迁 后,周天子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一 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 国的领导权,相互征战,竞争“霸 主”。 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 庄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齐桓公 晋文公
宋襄公
秦穆公 楚庄王
楚庄 王称 霸中 原
齐桓公与管仲
管仲(?—前645) 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 仲。颍上(今属安徽)人。 在齐国任上卿,执政40余 年,因地制宜,实行改革, 使齐国不断富强,齐桓公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因地制宜,大开 铁矿,发展渔盐业。组成3万人的常备军。
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桓公之后称霸的国家中,哪一国与桓公称霸的途 径是相同的?给你什么启示? 晋国,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西周
东周
春秋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0年
春秋:因孔子编写的记载这段历史的史书 《春秋》而得名。
春秋时期各诸侯为何争做霸主?
材料一:平王东迁后,有的国土赐给了功臣,有的被 诸侯、少数民族所占,王畿之地只有方圆一二百里, 而且日益减少;与此同时,王室军队不如诸侯,只 有三军、两军、或不足一军。 材料二: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出现了大量的 私田,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希望享有周 天子那样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你知 道退避三 舍这个成 语故事吗?
诸侯争霸的影响?
材料一: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
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于是出现了空前 的民族大迁徒、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 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春秋时期发生 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不下230次。
春秋五霸形成的背景:平王东迁 后,周天子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一 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 国的领导权,相互征战,竞争“霸 主”。 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 庄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齐桓公 晋文公
宋襄公
秦穆公 楚庄王
楚庄 王称 霸中 原
齐桓公与管仲
管仲(?—前645) 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 仲。颍上(今属安徽)人。 在齐国任上卿,执政40余 年,因地制宜,实行改革, 使齐国不断富强,齐桓公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因地制宜,大开 铁矿,发展渔盐业。组成3万人的常备军。
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桓公之后称霸的国家中,哪一国与桓公称霸的途 径是相同的?给你什么启示? 晋国,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西周
东周
春秋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0年
春秋:因孔子编写的记载这段历史的史书 《春秋》而得名。
春秋时期各诸侯为何争做霸主?
材料一:平王东迁后,有的国土赐给了功臣,有的被 诸侯、少数民族所占,王畿之地只有方圆一二百里, 而且日益减少;与此同时,王室军队不如诸侯,只 有三军、两军、或不足一军。 材料二: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出现了大量的 私田,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希望享有周 天子那样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你知 道退避三 舍这个成 语故事吗?
诸侯争霸的影响?
材料一: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
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于是出现了空前 的民族大迁徒、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 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春秋时期发生 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不下230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代 (共24张PPT)

答案:B
考点二
的地位
归纳总结 春秋争霸再分析 项目 根源 背景 目的 因素 结果 意义 内容 分封制 周王室衰微 争夺霸主地位决定性 诸侯国势力的强弱 诸侯国数量减少 有利于国家统一
☆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
(2)周王室衰微,不能控制诸侯是分封制瓦解的主要原因。
诸侯争霸
(1)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 背景
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特点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 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
霸主
霸中原 (2)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 上争霸
表现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图中两个农具从左至右分别为斧和犁铧。铁器的推 广,便利了人们砍伐树木、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和深耕
细作等活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铁器的优点及广泛使用的意义。 (1)铁器坚硬、韧性好、锋利,胜过石器和青铜器。
(2)铁器的广泛使用,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方法技巧 图示归纳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变革。
观察图片可知,春秋时期主要 的诸侯国有燕、齐、鲁、宋、吴、 越、楚、晋、秦、卫等国。在这些 诸侯国中,齐国位于东方,有鱼盐
之利,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推
行变法,使齐国成为东方的大国。 从图片上还可以看出,晋和楚之间 在城濮之间展开过大战,通过这一 战役晋文公成为春秋霸主。
春秋争霸形势图
1.春秋时期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
考点一 春秋时期的社会概况 例1(山东临沂)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
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2.(2018·江苏宿迁)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
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
使用开始于( A)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C
3.春秋时期农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A
8.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诸侯争霸,战火连年,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②诸侯争霸加快了统一
步伐 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在争霸
过程中,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交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材料三 平王立,东迁……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 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因素。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的结合。
(2)材料二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东周、春秋。 (3)材料三中,平王把都城迁到了哪里?指出材料三中反映平王东迁后的 政治局势的句子。 洛邑。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
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民族间矛盾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 “____尊__王__攘__夷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7.霸主:__________、晋文公、____________、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 号令诸侯。到春齐秋桓末公期,长江下游的____楚__庄__王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
)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商朝
6.(2018·湖南怀化)他任用丞A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
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7.前不久,常州上演“烟雨春秋”水影秀,以水为台,以天作幕,展现
了一个激情动荡的春秋时代。在这场演出中,哪一历史人物不可能出场
渐遭到破坏。
5.表现
(1) _____分__封__制______逐步瓦解: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 而是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
县、郡
(2)周王室势力大减:周平王东迁后,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 财政
王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周王室__________陷入
11.孟子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最主要的是这一时期的战争性质是 A () A.诸侯国为争夺霸权进行的激烈竞争 B.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痛苦 C.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交融 D.封建地主阶级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 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 牛耕渐趋普遍,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 它的功能。 材料二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吴国和越国
8.影响 (1)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2)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 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民__族__交__融______。
1.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 标尺。从④处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 C )
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___青__铜__业_____、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
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
_______________被更多地使用。 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
4.背景: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
(4)材料三中“诸侯强并弱”的目的是什么?使“齐、楚、秦、晋始大” 的人物分别是谁?
目的:取得优势,争夺霸主的地位。齐桓公、楚庄王、秦穆公、晋文公。 (5)请用一句话描述材料二示意图中②这一时期。 社会动荡的春秋、诸侯争霸的春秋、经济发展的春秋等。(答案不唯一, 言之有理即可)
)
A.兴修水利工程 B.各诸侯国的重视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人口增多
4.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C )
A.征战激烈、加剧分裂趋势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
5.某同学利用如下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猜想这位同学应该是研究
B
哪一时期的历史(
人教版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铁经制济农发具展
牛耕
1 .深农耕业细:作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和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的 出 现 , 促 进 了 农 业 上 的 ________________,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铁制农具和牛
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3)诸侯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他
们竞相____________,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_____________的地位。
称霸
周天子
三、诸侯争霸
6.背景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
C.①③④ D.①②④
9.生产工具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发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10.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 D
3次,同时鲁国朝齐却有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2.(2018·江苏宿迁)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
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
使用开始于( A)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C
3.春秋时期农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A
8.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诸侯争霸,战火连年,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②诸侯争霸加快了统一
步伐 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在争霸
过程中,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交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材料三 平王立,东迁……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 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因素。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的结合。
(2)材料二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东周、春秋。 (3)材料三中,平王把都城迁到了哪里?指出材料三中反映平王东迁后的 政治局势的句子。 洛邑。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
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民族间矛盾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 “____尊__王__攘__夷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7.霸主:__________、晋文公、____________、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 号令诸侯。到春齐秋桓末公期,长江下游的____楚__庄__王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
)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商朝
6.(2018·湖南怀化)他任用丞A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
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7.前不久,常州上演“烟雨春秋”水影秀,以水为台,以天作幕,展现
了一个激情动荡的春秋时代。在这场演出中,哪一历史人物不可能出场
渐遭到破坏。
5.表现
(1) _____分__封__制______逐步瓦解: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 而是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
县、郡
(2)周王室势力大减:周平王东迁后,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 财政
王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周王室__________陷入
11.孟子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最主要的是这一时期的战争性质是 A () A.诸侯国为争夺霸权进行的激烈竞争 B.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痛苦 C.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交融 D.封建地主阶级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 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 牛耕渐趋普遍,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 它的功能。 材料二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吴国和越国
8.影响 (1)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2)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 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民__族__交__融______。
1.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 标尺。从④处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 C )
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___青__铜__业_____、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
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
_______________被更多地使用。 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
4.背景: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
(4)材料三中“诸侯强并弱”的目的是什么?使“齐、楚、秦、晋始大” 的人物分别是谁?
目的:取得优势,争夺霸主的地位。齐桓公、楚庄王、秦穆公、晋文公。 (5)请用一句话描述材料二示意图中②这一时期。 社会动荡的春秋、诸侯争霸的春秋、经济发展的春秋等。(答案不唯一, 言之有理即可)
)
A.兴修水利工程 B.各诸侯国的重视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人口增多
4.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C )
A.征战激烈、加剧分裂趋势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
5.某同学利用如下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猜想这位同学应该是研究
B
哪一时期的历史(
人教版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铁经制济农发具展
牛耕
1 .深农耕业细:作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和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的 出 现 , 促 进 了 农 业 上 的 ________________,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铁制农具和牛
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3)诸侯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他
们竞相____________,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_____________的地位。
称霸
周天子
三、诸侯争霸
6.背景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
C.①③④ D.①②④
9.生产工具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发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10.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 D
3次,同时鲁国朝齐却有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