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
浅析欧洲一体化理论中的联邦主义

或欧洲联 邦。他们 常常 思考 美 国式 的联邦 是 否适合
既定 的民族 国家的政 治一体化 , 特别 是对 欧洲各个 民 族国家走 向联 邦是 否可行 。作为 一种 国际一体 化理
论, 联邦 主义寻求把联邦 国家 的模式 应用 到各 民族 国
家 之 间 的关 系 上 。 ” “
驱 。但是 , 联邦主义通常被理解 为近 现代政 治思想 的
例如1995年德国联盟党在其关于欧洲政策的文件中要求进一步加深一体化制订准宪法式的文件以加强联盟的行动能力并使其结构和程序更加民主和更具联邦性应以联邦国家的模式和辅助性原则为取向来确定联盟和各国及各地区的权力划分并进行机构改革建立联邦式的欧洲联盟机构等
第 8卷 第 6期
20 0 9年 1 2月
之 一 。 它 主 张通 过 建 立 类似 美 国 武 的 联 邦 制 “ 洲合 众 国 ” 实 现 欧 洲 统 一 。联 邦 主 义 的 思 想 主 张 在 战 后 欧 洲 一 体 化 实 践 欧 来 中进 行 了许 多 尝试 , 然 其 实质 性进 展 并 不 突 出 , 对 欧 洲 一体 化 进 程 产 生 了重 要 影 响 。 虽 但 关 键 词 : 邦 主 义 ; 治 一体 化 ; 洲 一体 化 ; 邦 制 联 政 欧 联 中 图分 类 号 : 5 1 D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1 1 ( 09 0 02 0 17 0 2 20 )6— 0 5— 5
25
切关系。欧洲本 是近代 民族主义 和主权 国家最 早产
了” 。当时 《 约时 报》 至 以“ 权 国家 衰落 的年 纽 甚 主
代” 为题发表文章。
生 的地区。但是 欧洲 以主权 国家 为单位 的 国际关 系 中充满 了流血战争 , 以欧洲为主战场 的两次世界大 尤
理性选择还是社会建构——欧洲一体化理论范式之争评析

温和的建 构主义理论 , 因为社会行为体在选择最佳途径实现 自身利的益过程 中, 利益是 由价值 、 其 观念 、 身份等因素塑造
的, 因而 其 本 体 论 不 是 物 质 主义 的 。从 这 种 意 义 上 说 , 功 新
欧洲一体化实践的发展需要 其理论对 超越 民族 国家 的 社会化进程 、 国家政体 的发展 、 超 欧洲认 同的建立及 欧盟 民 主宪政等问题 做出解释 , 仅依靠 以国家 为中心 的传统 国际关 系理论或将 欧盟 与民族 国家政体 进行简单 类 比都难 以完成 此任务。2 0世纪 9 0年代 中期 以来 , 建构 主义表现 出沟通 国
化理论研究领域 。其理 论辩论 和相关 经验 研究 为 国际关 系
的理 论 发 展 提 供 了重 要 案 例 和 学 理 思 考 的空 间 。
程。这样 的现代 国家及其联合体在界定 自身利益时不仅考虑
国家 安 全 , 且 高度 重 视 公 民福 利 。 ] 而 [‘ 一
2 0世纪 6 0年代 欧洲一 体化 的停 滞促 使新 功 能主 义反 思 自身理论 的局限性 。哈斯本人在 7 0年代 曾两次 提出新功
0 J 8 00 。 8C 10 3)
9
的过 程 … …。 ] ”
这 一 “ 诚 ” 转 换 可 理 解 为 地 区集 忠 的
社会观念和利益如何转化为 国家偏好问题上则语焉不详 。
体 认 同的 初 步 形成 过 程 。2 O世 纪 9 0年 代 末 , 构 主 义 逐 渐 建 成 为 国际 关 系 的 主 流 范 式 , 斯 又 提 出 , 功 能 主 义 是 一 种 哈 新
统, 同时 吸 收 了韦 伯 的政 治社 会学 思 想 中理 性 化 进 程 的理 念 ,
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基础研究——以共同市场“四大自由”为视角

分类号D996 学校代码10590 U D C密 级公开深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基础研究——以共同市场“四大自由”为视角冯勇学科门类国际法学专业名称国际经济法学院(系、所)法学院指导教师叶兴平教授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基础研究——以共同市场“四大自由”为视角摘要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一部分,在当今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其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是使它扮演重要角色的关键因素。
欧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目前主要是集中于商品、服务、竞争、投资、劳工与环境等一系列与贸易有关的经济领域。
共同市场自由化是欧盟法的基础目标之一,因为共同市场不仅是欧盟内部经济关系的起点,更是它的基础所在。
其内容丰富庞杂,几乎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奠定共同市场基础的是“四大自由”(商品贸易、人员流动、服务贸易和资本流动),可谓欧盟共同市场的核内容。
本文以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以欧盟的发展为脉络,以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学理论为注解,力求清晰地展现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框架的全貌,进而把握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对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未来的借鉴。
在结构上,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是对欧盟和欧盟法的历史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的基础和特征作一概述,并结合两者论述了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的模式和基本原则;第二章,主要是欧盟就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构建的三个层次: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与货币联盟作了理论上的分析,并与其历史发展相验证;第三章,具体分析了欧盟共同市场的核心内容:贸易、人员、服务和资本等四大自由,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来说明四大自由是如何在法律上得以保障的。
结语部分论述了欧盟共同市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借鉴意义,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未来的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市场;四大自由IAbstractAs a par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EU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aves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trade liberalization where EU legal system o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a key factor. Now the legal system focuses on goods, service, competition, investment, labor & environment etc. fields that related to trade.Liberalization of common market is of the basic goals of EU law, since common market is not only a start point of EU internal economic relationship but also a foundation stone of the building. It comprises of a large number of rules, almost involving all the aspects of society and economy. Four liberalizations of goods, worker, service and capital consist of such a foundation of common market and occupy a central domain.This thesis will take EU Legal System o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s object, by a way of EU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a citation of economy theory of integration, seeking for a clear outline of EU Legal System o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framework thus grasping the lessons and references from the proceedings of EU economy integration, especially towards the cooperation futur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n general, this thesis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charters as follows:Charter One will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EU and EU law, as well as the backgrounds and traits of Legal System o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n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owards a discussion of pattern and general principle of EU Legal System o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Charter Two will focus on three levels of EU Legal System o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ustoms Union, Common Market, Economy and Monetary Union. It brings an analysis of theory and establishes the soundness of itself by historical development;Charter Three will giv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our Liberalizations of Common Market, by the way of plenty of citations of cases and for an explanation of how FourLiberalizations will be protected by law;Final Remark will narrate the significances of lessons and references which EU brings towards China-ASEAN, and give prospects towards the future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Key Words: EU, Regional Economy Integration, Common Market, Four Liberalization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言 (1)第一章欧盟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3)1.1 欧盟与欧盟法的产生和发展 (3)1.2 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概述 (13)1.3 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的模式和基本原则 (15)第二章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的构建 (21)2.1 关税同盟 (21)2.2 共同市场 (24)2.3 经济与货币联盟 (25)第三章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探析 (28)3.1 自由的商品贸易 (28)3.2 自由的人员流动 (34)3.3 自由的服务贸易 (36)3.4 自由的资本流动 (38)结语:欧盟共同市场自由化和中国—东盟的选择 (40)参考文献致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绪言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己成为大势所趋。
欧洲一体化

---世界经济 许先木
报告提纲
欧洲一体化的内涵
• 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 • 相互关系(理论和实践)
欧洲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 主权让渡、经济利益冲突、东盟东扩带来的问题
欧债危机后一体化发展前景
• 欧债危机对欧洲一体化的威胁 • 欧洲一后一体化发展前景
威 胁:
(1)对欧元区的威胁 (2)对欧盟的威胁 (3)侵蚀欧洲一体化的根基
前 景:
(1)欧洲一体化不会有大的倒退
经济打击大、统一市场将会失去
(2)为欧洲一体化带来发展机遇
成员国让渡财政主权、欧盟机构扩大权利与职责
(3)TTIP为欧盟带来的发展机遇
(二)财政政策的决策权过于分散
当前,各国央行对本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权让渡给了欧洲中央银行,但仍然 保留了制定本国财政政策的权利。欧盟成员国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欧洲 央行制定出符合全欧利益的货币和利率政策难度较大,财政政策的分散也会带 来负面效应,以德国为例。
(三)欧盟东扩带来的问题
由于东欧国家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与西欧国家存在一定的差 距,东扩后将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特别是移民、劳务输入等问题,困扰西欧国 家。
欧洲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当前,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可以简单概括为:统一市场,单一货币。 相较于经济一体化所达到的高度,政治一体化进程相对缓慢,这也影响了 欧洲一体化的继续推进。
(一)国家主权的削弱和权利结构的变更
欧洲一体化事业是以民族国家部分主权丧失为前提的。以农业政策和相对 小国为正反例子;此外,欧盟一体化的发展改变了现今成员国的行政管理机构 格局。中央政府的调控职能受到限制,地方政府得到加强。
从实践中看二者的关系
欧洲经货联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理论研究综述

欧洲经货联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理论研究综述引言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是关键问题之一。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European Monetary Union,EMU)的建立,为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提供了机会和挑战。
本文将对欧盟成员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和未来的挑战。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的重要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对于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成员国间的货币政策协调可以促进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加强经济的稳定性和预测性。
同时,财政政策协调可以提高财政收支的平衡,减少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增强欧洲经济体的可持续性。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货币政策协调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货币政策协调主要是通过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来实施的。
ECB制定并实施单一货币政策,旨在维持价格稳定,并确保货币政策的协调性。
欧洲联盟成员国的中央银行作为ECB的成员,共同参与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根据各自的经济状况来实施货币政策。
然而,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货币政策协调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成员国之间存在经济差异和结构差异,这导致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不一致。
其次,欧洲联盟成员国的利益不一致,使得货币政策协调变得复杂和困难。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财政政策协调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财政政策协调主要是通过欧洲联盟的经济和财政事务委员会(Economic and Financial Affairs Council,ECOFIN)来实施的。
ECOFIN负责协调成员国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预算制定、财政收支平衡和债务控制等。
然而,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财政政策协调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财政政策涉及到成员国的主权问题,各国之间存在政治和经济的利益冲突。
其次,欧洲联盟成员国的财政状况存在差异,使得财政政策协调变得复杂和困难。
欧洲一体化

目录一、文化认同的理论内涵 (2)(一)文化认同的内涵 (2)(二)欧洲文化认同的外延 (4)二、建构主义理论关于文化认同的内涵解读 (5)三、建构主义关于欧洲文化认同的研究 (7)(一)关于欧洲文化发展的三种状态 (7)(二)关于欧盟制度的作用 (9)(三)关于欧盟身份的变化 (10)(四)关于欧盟交往和话语的作用 (12)四、结语 (12)参考文献 (14)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欧洲文化认同摘要:随着2009年12月1日《里斯本条约》的生效,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除了政治、经济因素外。
文化认同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它不仅为欧洲一体化奠定了心理基础和文化前提,更制约和影响着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
本文在建构主义的视角下,从文化认同的基本概念入手,对欧洲文化认同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探讨欧洲文化认同及其建构与欧洲一体化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欧洲一体化建构主义文化认同一、文化认同的理论内涵(一)文化认同的内涵在理解文化认同之前,首先应当了解什么是认同。
认同(identity)一词是最近几十年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
从本源上来看,认同首先意味一种“同一性”,如逻辑学中指在三段论法中两个或多个元素之间可以彼此替换而不改变其真值的一种关系;心理学中则将之理解为一种心理机制,一个人据此有意或无意地将另一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归属于自己。
其次,认同也是一个识别象征体系,用于界定“自我”的特征以示与他者的不同。
于此,当代学者从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等角度对“认同”这一概念进行了多维分析。
安东尼·吉登斯认为,认同是社会连续发展的历史产物,它不仅指涉一个社会在时间上的某种连续性,同时也是该社会在反思活动中惯例性地创造和维系的某种东西,即持续地吸纳发生在外部世界中的事件,把它们纳入关涉自我的、正在进行着的“叙事”之中。
1法国学者马尔丹进一步提出了“叙事认同”1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57—60页.理论,强调认同是一种特殊的叙事形式,其情节可以被重组,进行新的诠释。
英国学派与欧洲一体化:一项基于历史、理论和现实结合的比较分析

国学派 为什么要 去分析一体化 ?英 国学派能有 什么收获与启示 ?
国家 中心 , 讨论 的前景 是超 国家 发展 的问题 , 是继 续保 持政府 还
l g l ytm An o o aS se e dS d ̄/
己 1 口 口年 了月 ( ) 中
{占 I 缸金 } I J
英 国学派与欧洲一体化 : 项基 于历史、 一
理论和现 实结合 的 比较 分析
常鹏飞 曹永伟
摘 要 本文以两个相互关联的假设为基础: 英 国学派具有提供一种框架分析的潜力, 一, 这种框架能够培养一种连贯全面
英 国理 论 学 者 假 设 国 际 体系 中的 历 史延 续 性 比革 新更 重 会儿 消退 。 在 英 国学 派看 来欧洲 一体化 可 以是 一种既定 发展 的事 实 , 正
0 热情 一会儿 出现 , 英国学派( nlhco 1从产生之 日起就一直遭受着质疑: 要 ,美国学 者 比欧洲 学者 更热心 欧洲 一体 化, E gi sh o) s
的方法来理解欧洲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一体化 能够对复活和检验修正英国学派提供一个现实的平 台。利用英 国 二, 学派的三个基本学术特征去解释, 重新发现欧洲一体化 , 同时探讨欧洲一体化对英国学派的学理启示和拓展。笔者从理论、
历史与现 实的相 结合 角度 , 析 美国主 流一体 化理论 所 面临 的困境 , 出一 些 不同 以往 的见 解 . 来分 得
也是 欧洲 国际社 会发 展 的 自然结 果 。 管有迫 于全球 化 的压 力 的考 虑 , 英 国也 正式 重新看 待欧洲 一 化 的结果 , 使得 三 、 国学 派对 欧洲 一体化 的启 示 : 体和互构 的 阐释 英 整 体化 ; 最后 , 主要 的 是欧洲一 体化 所代表 的一体化 趋势 是与全 最 英 国学派 之所 以能够 越来越 引人 关注 , 正是 在于英 国学派成 球化相 联系 的, 时的一体 化 已经不 是一个 单个 的特例 那么简单 这
欧洲一体化研究的理论视角

欧洲一体化研究的理论视角*金宵**摘要:随着对全球化问题讨论的深入,区域化也逐步引起了学界的注意。
其中欧洲一体化作为区域化的典型代表,成为了国际关系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
各理论流派的学者通过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剖析,运用不同的分析框架来解释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内涵、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六种较为有影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一个简略的梳理,从不同理论视角看待欧洲一体化议题。
关键词:欧洲一体化;欧洲联盟;一体化理论一、何谓欧洲一体化学界对欧洲一体化的定义争议颇多,一般来说,欧洲一体化是一个过程,是指欧洲众多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向一个整体发展的过程。
欧洲一体化真正开始于1951年。
当时,为了限制联邦德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总量,从而控制其军事工业的发展基础,法国提出了一个被称之为舒曼计划(Schuman Plan)的方案,建议把法国和德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共同机构管理之下。
一些西欧国家(包括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也参与进来,他们同法国和联邦德国一起在巴黎共同签署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该条约也被称为《巴黎条约》。
这个条约是西欧主权国家之间在一体化进程中签订的第一个具有约束力的立法文件。
该条约明确规定煤钢共同体以共同市场、共同目标和共同机构为基础,这三个共同实际上是后来的欧共体以及今天的欧盟所确立的长远发展目标的雏形。
不少专家和学者将区域一体化分为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统一大市场、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五个层次。
欧洲一体化作为区域化的经典案例,已经实现了前四步,正在向第五阶段迈进:在1951年煤钢共同体建立之时,其已跨越了自由贸易区阶段;1968年7月1日,欧洲一体化实现了关税同盟;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基本实现;1999年1月1日,欧元顺利启动,首先在11个成员国实现了货币联盟。
目前,正处于建设和完善经济货币联盟的阶段,并且在不断地推进政治和安全领域的一体化。
在进行下一步讨论前,有必要对“欧洲一体化”与现在被讨论较多的“欧洲化”进行概念辨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04No.1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刘 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91) [摘要] 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政策趋同理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影响理论是欧洲一体化建立和深化的主要指导理论,每种理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并且互为补充,在欧洲一体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发挥不同作用,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理论选择。
[关键词] 欧洲一体化;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政策趋同[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423489(2004)0120008205 欧洲联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体化组织,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仅如此,在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欧洲联盟已成为全球众多区域一体化组织学习和借鉴的样本。
研究指导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建立及不断深化发展的理论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欧洲一体化理论作初步的探讨。
一、一体化理论与欧洲一体化一体化思想古已有之,从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古希腊时期的城邦联和到19世纪中期以罗伯特・欧文和约瑟夫・蒲鲁东为代表的共同体主义,直到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描绘都体现了一体化思想的不断发展。
当前一体化已成为世界潮流,北美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亚有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有欧洲联盟,亚太地区有亚太经合组织等等。
这些组织中,欧盟是组织最完备,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无疑也是一体化理论运用最为成功的。
(一)一体化理论的概念与欧洲一体化实践在讨论欧洲一体化理论时,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一体化的概念。
大多数一体化理论家强调:国际层次上的一体化进程得到了各参与方的同意,共同的规范、价值、利益或目标的形成为一体化的进程提供了基础。
[1](P.548)由此一体化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导致政治共同体形成的过程”。
厄恩斯特・哈斯的定义就认为:“说服来自不同国家的政治行为体将其忠诚、期望和政治活动转向一个新的中心的过程。
这个中心的组织机构拥有或要求掌握对已经存在的各民族国家的管辖权。
”的确,客观的世界存在于无政府状态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求生存、求发展。
许多民族接二连三地被卷入一个以变量和混合动机的竞争为特征的共同体之中。
他们的利益在某些重要方面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他们又得益于相互间的协调行动。
[2](P.270)在当今世界中就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不能例外。
因此各国都希望通过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诸如安全、政治、军事等高政治领域进行合作,同时在贸易、环境、金融、投资、移民、社会保障等低政治领域也充分协调。
当各国的预期合作利益大于单独行动的利益时,合作就会产生,一体化进程由此开始。
当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参与一体化的各国的利益逐渐融合、趋同,并且逐步产生认同感和共存感,一体化进程也就获得了各国的普遍支持,能够不断深化和发展。
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这一进程中,出现了不同的一体化模式,在实践中最有影响的是联邦主义和邦联主义。
(二)联邦主义和邦联主义欧洲一体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起步的,西欧经济形势严峻,各国政局不稳,美苏严重对峙,安全环境恶化,在此种背景下欧洲联合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消除战争、保证欧洲的永久和平,“为欧洲各国人民之间不断的、更紧密的团结奠定基础”。
[3](P.199)围绕“紧密的联盟”,对于欧洲一体化采取哪一种模式,欧洲内部展开了联邦主义与邦联主义之争。
以“欧洲之父”莫内以及阿登纳、舒曼为代表的联邦主义者的目标是建立“超国家”性质的欧洲联邦或欧洲合众国。
其中的“制度主义派”主张自上而下地建设统一的欧洲。
,这一联邦国家一方面应拥有足够的政治力与强制力,以满足成员国集体防卫、内部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允许各成员国之间存在差别。
[4](P.12)他们力主通过欧洲联邦宪法来建立一个欧洲政府和欧洲议会。
这种从一体化入手来促进经济联合并进而实现政治联合的方法在实践中困难重重。
因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民族国家不可能一下子接受放弃主权的超国家性质的联邦。
相对于“制度主义”,另一派持“功能主义”观点:主张自下而上统一欧洲,从经济领域入手,实现主要经济部门联合,逐步扩大至整个经济部门和其他部门。
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最终建立政治上层建筑以完成欧洲完全统一。
功能主义为理解一体化与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这一点在欧洲一体化初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早在1943年,功能主义的创始人米特兰尼出版了《有效的和平体制》(A Working Peace System)一书,提出了欧洲一体化进而统一世界的方案。
功能主义合作会自动地“扩展”,指的是由于认识到合作的必要而在功能领域进行的合作将会推动合作态度的改变,或者使合作的意向从一个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1](P.551)经由功能合作来建立和平,这样的合作既可以避免所建立的国际性机构过于松散,又可以在共同生活的某些领域建立较广泛且稳定的权威。
[5](P.124)“功能主义”派深受此理论的影响,欧洲一体化的起步、《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和《罗马条约》的签订都可以用功能主义理论来解释。
二战后西欧面临的严峻政治经济形势迫使欧洲只有联合才能自强,但各国又不可能放弃经过战火洗礼才得到的国家主权完整和民族独立,因而采用功能主义扩展方式实现部门联合,逐步建立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实施共同农业政策,这样一种内在需求就会使各部门包括金融、投资、货币、环保、运输等部门互相依赖,进而过渡到政治部门。
戴高乐重新上台后的法国、英国、丹麦等国则主张欧洲建立一种邦联式的民族国家联合体,被称为“邦联主义”派,他们反对超越民族国家主权和超国家的一体化模式,认为欧洲联合应由不同历史文化、不同民族特性的主权国家构成,应由主权的协调与合作实现,由于联合的目标不一致,在欧洲一体化的运行中就形成了一种混合型发展模式:既具有超国家的性质,又在实质问题上体现民族国家特性。
[6](P.43)主要表现在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的组织机构设置上,即欧洲联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和欧洲理事会,前三个机构体现了欧盟的超国家性,而欧洲理事会则成为各国维护自身权利,体现国家主权的机构,特别是由于欧洲理事会自成立以后在“至关重要利益”问题上采用“一致通过”的表决原则,欧共体的超国家性被极大削弱,直到1987年7月,《欧洲单一文件》生效,实行“特定多数通过”表决制,这种局面才得以改观。
联邦主义和邦联主义的分歧反映出一体化过程中利益的冲突、妥协,反映在增加欧盟国家机构的权力还是削弱它的权力上,其实质是对民族国家主权让渡的态度。
这也就是一体化理论在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即使地域相连、意识形态相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历史文化相似的国家实施一体化,它们也都不能无视国家主权的存在,不能无视民族国家的利益。
一体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本国的利益和要求,只不过是在一个更大范围中去寻求这种利益。
欧洲各国寻求互利合作的过程也就是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样也需要理论的支持,而且一体化深化阶段的理论更加复杂,需要详细考察。
二、欧洲一体化深化的理论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深化是在一体化理论的框架内进行的,但在一体化深化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理论模式的支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新功能主义理论、政府间政策趋同理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影响理论。
(一)新功能主义理论新功能主义继承了功能主义的主要思想,并对一体化理论进行了细化、修正。
作为一种一体化理论,描绘了具有发达经济的所谓自由民主国家的地区集团的一体化。
[7](P.18)新功能主义的核心概念是“溢出”(Spillover),美国学者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把“溢出”定义为由功能上的相互依赖或目标上的内在联系所产生的不平衡而迫使政治行为者们重新定义他们共同目标的某种形势。
[8](P.19)新功能主义者认为一体化进程能够继续之前需要某些条件,包括公众态度由民族主义转向合作,精英们出于实用主义而非利他主义的原因促进一体化的欲望,以及向一个新的超国家机构授予实际权力。
[7](P.13)由此,一体化的不断“溢出”并不意味着加入一体化各成员国的政治精英对一体化有持续不断的热情,实际上在各成员国的政治家们的一体化热情减退时,一体化仍然会持续“溢出”。
自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以来,欧共体逐渐将活动扩展到更多相关的政策领域,在重工业领域(特别是煤钢联营)的一体化成功的实施后,一体化很快向农业、关税和贸易领域扩展,以至最终“溢出”至整个经济领域,产生欧洲内部统一大市场和经济货币联盟。
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后经济领域的一体化必然向政治领域“溢出”。
在政治领域,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政治合作表现为成员国外交部长定期会晤,之后《欧洲单一文件》中正式提出欧洲政治合作,经过《欧洲联盟条约》的提升,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CFSP)产生。
科索沃战争后欧盟又决定组建“快速反应部队”,建立欧洲共同防务,使欧洲由经济一体化不断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新功能主义着重强调“溢出”机制,主张通过“溢出”机制使一体化从经济技术部门逐步扩展到政治部门,最终建立制度性的一体化机构。
而功能主义者则偏重内部不那么紧凑的共同体的形成,更强调纯功能性的政府间合作。
新功能主义一体化不仅是在政治精英层面的运作,同时也是在各成员国民众层面的运作。
随着一体化机构产生,劳工界和工业界都会因不满足于某些经济领域一体化步骤的结果而提出新的一体化要求。
政府间缺乏一致也使超国家机构得到更多权力,因为超国家机构可以产生某种形势以使许多经济问题只有通过高于各成员国国家的中央行动来解决。
这种超国家机构代表一体化各成员的利益,并能够协调相互间的利益冲突。
对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欧洲,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如果不加深一体化,相互间不进一步开放市场,增强超国家机构的权力,以“特定多数通过”表决制代替“全体一致通过”表决制的决策程序,那么其结果将是欧共体停滞不前。
这种超国家性体现了“主权共享”,可以促使政治精英和普通民众将政治忠诚转向到欧洲层次上,使欧共体具有更强的凝聚力,成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催化剂。
随着欧洲一体化不断深化和扩展,新功能主义者总结一体化的经验,并对“溢出”概念进行了修订。
施密特提出根据行为体可能做出的战略选择,可以对“溢出”进行类型划分,包括:“环溢”(Spill-round),即一体化组织的职能范围扩大了,但权威并未得到相应增强;“权威加强”(Buildup),即一体化组织的决策自主性和权威都得到了加强,但一体化组织并没有扩展到新的领域;“权威削弱”(Retrenchment),即一体化组织内部联合仲裁的水平提高了,而一体化组织的权威受到了削弱;“回缩”(S pill-back),即一体化组织的职能范围和权力都收缩到“溢出”之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