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文学
现代派文学10大流派介绍

现代派文学10大流派介绍目前很流行的几种流派,也很适用于竞技文学啊什么的,熟悉了会很讨巧~1、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他于1957年发表了第一部真正的象征主义诗集《恶之花》。
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主要有法国诗人兰波(1854~1891)、马拉美(1842~1898)等,20世纪20年代出现后期象征主义,主要代表有法国的瓦莱里(1871~1945)、奥地利的里尔克(1875~1926)、爱尔兰的叶芝(1865~1939)等。
象征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还派生出几个影响较大的流派,最主要的是以意大利诗人蒙塔莱(1896~1981)为代表的隐逸派和以庞德(1885~1972)为代表、兴盛于英美诗坛的意象派。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简称T.S.艾略特,1888~1965)是整个象征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其代表作长诗《荒原》堪称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奠基作,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艾略特因此被公认为"现代诗派"的领袖。
《荒原》包括"死者葬仪"、"对弈"、"火诫"、"水里的死亡"、"雷霆的话"五部分,涉及到5种语言和56部著作。
它以小型史诗式的规模和高度的浓缩,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社会混乱、腐朽、颓败、衰亡的景象展示给读者,那"没有太阳、水与生命的荒原",不仅是当时欧洲社会的象征,也是当时西方人精神崩溃的象征。
2、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是继象征主义文学之后产生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
它最初源起于绘画艺术,后扩展至文学、音乐、电影等其他领域。
20年代、30年代风靡西方,以戏剧、小说成就最大。
其中卡夫卡的小说与奥尼尔的戏剧,代表了表现主义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瑞典的斯特林堡(1849~1912)是表现主义文学先驱,他的《去大马士革》三部曲和《梦的戏剧》是欧洲最早出现的表现主义戏剧,其代表作《鬼魂奏鸣曲》则成为久演不衰的表现主义经典剧作之一。
表现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表现主义文学名词解释表现主义文学是指20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文学流派,主要流行于1910年到1930年之间。
其主要特点是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批判和揭示,追求真实和直观的表现方式,倡导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激情的表达。
下面是对表现主义文学中几个重要名词的解释。
1.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是一个艺术潮流,起源于德国,始于20世纪初。
表现主义标志着一种追求表达个人内心真实情感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的艺术形式。
在表现主义文学中,作家通过变形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主观感受和内在体验,突出对社会问题和人类苦难的揭示。
2. 内心独白(Monologue intérieur):内心独白是一种表现主义文学中常见的叙事技巧,它通过直接揭示人物内心的想法、情感和感觉,展示人物思想活动的复杂和混乱。
内心独白通过独特的句法和语言形式,使读者更加贴近人物内心的真实体验。
3. 黑暗战士(Der schwarze Freitag):黑暗战士是表现主义文学中著名的一本小说,作者是奥斯卡·海涅曼。
该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失去内心的人物,暴露了现代社会的虚伪和冷漠,表达了对社会病态现象的强烈批判。
黑暗战士被认为是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4. 元素剧(Elementardrama):元素剧是表现主义戏剧的一种形式,它追求舞台上表现主义的核心元素,即通过肢体动作、表情、声音和节奏等手段,以夸张、变形和抽象的方式表现人物内心的冲突和痛苦。
元素剧注重意象和象征的运用,追求情感和心理的真实表达。
表现主义文学尽管在时间上相对较短,但对20世纪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内心的深入探索,为后来的文学流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表现主义文学的特点和手法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自由的表现方式。
表现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戏剧:斯特林堡《鬼魂奏鸣曲》与奥尼尔《琼斯皇帝》
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
表现主义文学流露出一种普遍的抽象化倾向, 作品往往具有浓郁深厚的象征意蕴。作家 们所追求的心灵真实,实际上是一种普遍 地揭示精神本源的真实。
蒙克《生命之舞》
抽象表现主义:康定斯基《第一幅水彩抽象画》
再次,表现主义文学在语言风格上,常常 表现出一种冷漠旁观和平淡冷静的客观态 度,用电报式的简洁、冷漠的语言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其成员 的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但他们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 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 社会现状,要求“革命”。 在创作上,他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 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 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 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 其永恒的品质。
表现主义与同时发展着的后期象征主义既 有相同的方面 ,如对精神、情绪等内心因 素的侧重;也有不同的地方。 表现主义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前途有很大 的关注,显出一股干预生活的热情;象征 主义者往往遁入象牙之塔,不大关心世事。
代表作家
诗歌: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和德国的海姆、 贝恩等 。 戏剧:瑞典的斯特林堡、德国的托勒尔、 美国的奥尼尔、以及爱尔兰的奥凯西等。 小说:奥地利的卡夫卡等。
三、表现主义的美学特征和艺术技巧
首先,表现主义提出艺术“不是现实,而 是精神”、“是表现,不是再现”的口号。 表现主义文学注重通过文字的媒介讲述出 来的某种内心真实,作品内容与客观对象 脱离,仅作为情感心绪的宣泄。
表现主义绘画:蒙克《呐喊》
其次,表现主义大量通过主观幻觉、梦境和错觉, 以及扭曲变形等手法来表现生活。
表现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
一、发展概况
20世纪前半叶,从德国绘画界兴起;1914年开始引入德国文学界,并在20年代初达到高潮,在诗歌、小说,特别是戏剧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 ;
20世纪20年代初传入美国,出现了以奥尼尔为代表的一批剧作家,其影响一直延续到40年代。
当德国的表现主义20年代中期开始低落的时候,卡夫卡的重要的表现主义小说《变形记》、《城堡》等相继出现于文坛,成为表现主义文学的第二个冲击波。
二、基本特征
01
02
03
主张突破表象,直接表现本质。
不注重具体性,而追求抽象。
作品充满狂热的激情,惯用极度夸张。
[瑞典] 斯特林堡
《鬼魂奏鸣曲》
[美]奥尼尔
”
《琼斯皇》
《毛猿》
[奥]卡夫卡
文学地位 与詹姆斯·乔伊斯、马赛尔·普鲁斯特齐名的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
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的家庭
情节 格里高尔 父亲、母亲、妹妹 秘书主任、房客
2、思想内容
异化与变形:变形是异化的结果;
隔离与分裂:
变形与反抗:变形是反抗社会的方式,变形使格里高尔更接近内心的真实;
无论是变形前,变形后,真实与形式之间都是分裂的,也就是他人的世界与自我的世界的分裂。
描写了主人公的灾难感。 描写了主人公的孤寂感。
01
02
03
“尽管‘表现主义’一词从历史的角度看是指20世纪初期发源于德国的一个运动,但这一术语可以用来泛指某些艺术家,他们试图表现感觉者的本质,而不是被感觉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说,有多少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就几乎有多少表现主义流派,不管他们把自己叫做象征派、意象派、超现实主义派或是荒诞派,他们都无例外地企图表现独特的人类思想,而不是思想所观察的物质世界。”
表现主义文学的诗歌

4.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表现主义诗歌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揭示出社会的不公和人类的痛 苦。
5. 对自我和存在的探索:表现主义诗歌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存在的意义,探索人类的存 在状态和人性的困境。
一些著名的表现主义诗人包括荷尔德林(Hölderlin)、Georg Trakl、弗朗茨·瓦尔特(Franz Werfel)等。他们的诗歌作品常常充满了激情、痛苦和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表现主义文学的诗歌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它对现实社会和人类内心的冲突、痛苦和恐 惧进行了强烈的表达。表现主义文学的诗歌作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情感激烈:表现主义诗歌强调情感的直接表达,通常表现出愤怒、焦虑、恐惧、绝望等 强烈的情感。
2. 形式多样:表现主义诗歌在形式上非常多样化,既有传统的韵律诗,也有自由诗、断裂 诗等形式。
表现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
表现主义文学是表现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涉及到文学的各个领域,其中戏剧和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
“表现主义”一词源自拉丁文“expressus”,具有“抛掷出来”、“挤压出来”的意思。
表现主义思潮最先出现在绘画界,其后波及文学界。
“表现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最早确立于1913年。
表现主义文学特点:1)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将这种体验的结果化为一种激情2)舍弃细节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3)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代替有个性的人。
4)情节不连贯,发展线索不明晰5)均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和私欲的“疯人院”式的人世罪孽和无穷痛苦表现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卡夫卡《变形记(法語:Expressionnisme)是20世纪初流行于法国、德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
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
后来发展到音乐、電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
的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
从这个定义上来说马蒂斯·格吕内瓦尔德与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但是一般来说表现主义仅限于20世纪的作品。
∙∙∙[编辑]來源弗蘭茨·馬爾克的《林中鹿》雖然表現主義這個詞被用來描述一個特定的藝術風格,但是事實上並不存在一個被稱為「表現主義」的運動。
這個詞一般用來描述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反對學術傳統的繪畫和製圖風格。
尼采通過對古風藝術的批評在表現主義形成的過程中起了一個疏導和關鍵的作用。
以“文学发展”视角浅论“表现主义文学”之基本特征

以“文学发展”视角浅论“表现主义文学”之基本特征
表现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初的一种重要文学流派,它起源于德国,后来逐渐影响到整
个欧洲和世界。
表现主义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表现了文学发展的历程。
表现主义文学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表现力的强烈。
在表现主义文学中,作家们极力追求
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借助形象、声音、色彩等手段来展现内在的情感、思想和精神疾病,
以达到深刻的人类思考和启示。
表现主义文学的写作风格也是非常激烈的,更多的关注角
色内心的跌宕起伏和思想上的深度,而非外在的事件和行为。
表现主义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情感的强烈,作家们的作品强调情感的激烈
表达,人群中的孤独感、社会压迫感、宇宙无奈感等带有浓烈的主观意味和情感色彩的主
题经常出现在作品中。
此外,表现主义文学在表达方式上更多的是关注个人的经验,他们关注个人之间的联
系和是非,对于现实社会不满和破碎的关系特别重视,对于德国社会的消极状态和战争带
来的深刻影响都做了深刻的反思。
因此,表现主义文学特征之一是持不同意见的态度,借
助文学表达对政治、信仰和文化等方面的不满和挑战。
总的来说,表现主义文学凭借着其独特的审美方式、写作风格以及它所表现出的偏激、个性化、主观化等诸多特点,在德国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世界文学发
展发挥了巨大的影响。
表现主义文学的发展,也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它既表现出
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和文化状况,也部分地影响并塑造了接下来文学的写作风格和审美形态,历史意义深远。
第7章 表现主义文学

二、从“美国”到“地洞”
《判决》:这篇小说通常被看作一篇关于“父 子冲突”的寓言。卡夫卡在表现“父子冲突” 的同时,也着重表现了父子之间的共存和联系。
《变形记》:这篇小说被普遍认为是一则关于 当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的寓言。“人变为甲虫” 成了现代西方人生存状态与心灵感受的寓言。
《美国》:小说中的“美国”并不是指那个历 史上、地理上的具体的美国,它只是一个语意 漂浮的象征符号,批评家和读者完全可以根据 自己的理解将其锚泊在任何一种稳定而清晰的 意义上。
第七章 表现主义文学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卡夫卡 第三节 尤金▪奥尼尔
2
第一节 概述
表现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极盛于 20年代和30年代的德国、美国等国。表现主义最初萌 生于艺术领域,随后扩展并演变为文学运动。表现主 义艺术着重描述并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而不是自 然界的客观事实,或基于这些事实的抽象观念。表现 主义强调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表现主义文学在戏 剧和小说方面成就最大。
✓ 《美国》的主人公卡尔·罗斯曼面对的还算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 《审判》中的约瑟夫·K的活动场所就缩小到大街上、走廊上和工地上了
✓ 《城堡》中的K进而被限定在客栈与村庄里
✓ 老光棍勃鲁姆费尔德便只能龟缩在自己的房间里
✓ 绝食大师更进一步,被关在铁笼里
“耗子王国”的歌手——
✓ 杂耍艺人的世界就是一根秋千
2022/12/31
表现主义文学首先产生于德国,形成了德 国的表现主义戏剧运动。其代表作家是凯 撒和托勒,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从清 晨到午夜》和《群众与人》。
瑞典戏剧大师斯特林堡可谓表现主义的先 驱。他的代表作是《鬼魂奏鸣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洞》(1922)是卡夫卡晚斯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力作。 主人公是一只不知名的人格化的鼹鼠类动物。作品采用第一人 称自叙的方法, 描写了“我”担心外来袭击,修筑了坚固地洞, 贮存了大量食物,地洞虽畅通无阻,无懈可击,防御退逃自如, 但“我”还是时时处于惊恐之中,惶惶不可终日。 又常年不断 地改建地洞,辗转不停地把粮食从地洞的这个地方搬到那个地 方,做好防御工作以防外界强敌前来袭击。它说:“即使从墙 上掉下的一粒沙子,不搞清它的去向我也不能放心。”它向一 种未知的危险、向它周围无穷的一切发动了一场殊死的战斗: “我离开了世界,下到我的地洞里” 、“如果我能平息我心中 的冲突,我就相信自己已经很幸福了” 。然而它永远在挖掘新 的地道,在这个没有尽头的迷宫里,面对“一种我始终应该担 心的东西,一件我始终应该有所防备的事情:有个人来了” 。 小说真实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普通小人物失却安全感、 生活与生命得不到保障的恐惧心态。
医治无效,于同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
纳。 卡夫卡好友布洛德
中短篇小说
在卡夫卡的中短篇小说创 作中,其代表作首推《变 形记》(1912)。其他著名 的作品有: 《判决》 (1912 )、《致科学院 的报告》、(1917) 《中国 长城的建造(19181919) 》 、《饥饿艺术 家》 (1922)、 《地洞》 (1922)。
诗歌领域:
表现主义文学在德国最初出现在诗歌领域。表现主义 诗歌注重诗人个人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主要内容 显示诗人在充满喧嚣混乱和罪恶的城市生活压抑下的 忧郁悲哀,在表现社会异化的同时,呼唤人性和爱。 诗歌大多以自由的形式、强烈的节奏,体现出新的激 情,普 遍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喧嚣不安和非理性的情感。 人有格奥尔格· 海姆(1887-) 、高特弗里德· 贝恩 (1886—1956)和奥地利诗人格尔奥格· 特克尔(1887一 1914)等。
卡夫卡故居
在爱好文学的同学马克斯· 布洛德的鼓
舞和支持下,开始文学创作。并与布拉 格的作家来往,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写
成了首篇短篇小说《一场战斗纪实》。
在法院实习一年, 在“通用保险公司” 当见习助理后,1908年到工伤事故保险
公司任职。1921年卡夫卡肺结核复发。
1922年6月辞职。养病斯间除继续创作 外,游历欧洲各地。1924年因肺病恶化,
长篇小说
《美国》,描述的是16岁的 德国少年卡尔· 罗斯曼,因受 家中女仆的引诱,致使女仆 怀孕,被父母赶出家门,放 逐到美国的经历遭遇。作品 所侧重的是人物在美国的忧 郁、孤独的内心感受。
1918年写成的《审判》,是 卡夫卡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体现了卡夫卡式的创作艺术 风格。故事讲述的是银行襄 理约瑟夫· K无故受审判处死 的事。
生平介绍 创作成果 《变形记》 《城堡》
弗兰茨· 卡夫卡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 统治下的波希米亚(今捷克西部地区) 首府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 亲艰苦创业成功,形成粗暴刚愎性格, 从小对卡夫卡实行“专横有如暴君”
的家长式管教。卡夫卡一方面自幼十
分崇拜、敬畏父亲,另一方面,一生 都生活在强大的“父亲的阴影中”。
《致科学院的报告》(1917),写马戏团试图寻找 "人类道路 " 而驯化猿 猴成为会说话的人的故事。被关在狭窄笼子里的非洲猿猴,在人的逼 迫下学人吐唾沫、学人喝烧酒、学人语喊“哈罗”。凄厉的哀号与悲 鸣,传递出失却自由,没有出路的苦闷与悲观绝望情绪。渐失猿性获 取人性的过程畸变,正是人类异化的一种反向印证。 《中国长城的建造》(1918-1919)描写中国的老百姓受无形权力的 驱驶,去建造毫无防御作用的长城,表现了人在强权统治面前的无可 奈何与无能为力。 《饥饿艺术家》(1922)中歌唱艺人为了生存,为了使自己的艺术 达到“最高境界”,竟把绝路作为出路,以绝食表演作为谋生手段, 宣称可以40天不进食而引吭高歌表演,进而发展到为绝食而绝食的 “艺术”境界,仿佛饥饿真的就与人的肉体感觉离开了一样。40天过 去了,他仍坚持要绝食表演下去,后被经理强迫进食。艺术家深为他 的饥饿艺术未达佳境而遗憾,更为人们对他的艺术追求不理解不支持 倍感孤独,把原本作为生计手段的挨饿,当成生存目的和真正“艺术” 而孜孜以求,最后被送进马戏团,关在笼中与兽类一起供人参观,无 异于真正的动物。骨瘦如柴的艺术家意象具有多重寓意,是人性异化、 精神异化和艺术异化的象征,是现代人痛苦悲哀现状的写照。
3、《变形记》构思奇特,象征意蕴丰富,然叙事语言平实无奇,
1912年写成的《判决》是卡夫卡最喜爱的作品,表现了父子两代人的 冲突。主人翁格奥尔格· 本德曼是个商人,自从几年前母亲去世后就和 父亲一起生活,现在生意兴隆。 他在房间里给一位多年前迁居俄国的 朋友写信,告诉他自己订婚的消息。他写完信来到父亲的房 间,意外 的是父亲对他态度非常不好,怀疑根本就没有迁居到俄国的朋友,指 责他背着自己做生意,还盼着自己早死。突然,父亲又转了话题,嘲 笑格奥尔格在欺骗他的朋友,而父亲自己倒是一直跟那位朋友通信, 并早已把格奥尔格订婚的消息告诉他了。格奥尔格忍不住顶撞了父亲 一句,父亲便判儿子去投河自尽。于是,儿子真的去投河死了。作品
《 美 国 》
《 审 判 》
第三部长篇小说《城堡》 (1922)作为一部典型的 表现主义小说,写主人公 K想进入城堡去办事,城
堡近在眼前,然而就是无
法进入。小说以此揭示官 僚机构的腐败和黑暗及其 在强大势力控制下的小人 《城堡》 物孤独悲惨的人生命运。
代表作《变形记》
卡夫卡《变形记》中写的是人变成虫的荒诞离奇故 事。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家公司的推销员, 一天早晨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长有许多 细腿的大甲虫。从此厄运降临。丢失了工作,遭家 人厌恶。他有人性,有人的思维能力和心理,恐惧 感与灾难感缠绕着他。逐渐地又具有了虫性,喜欢 爬行,吃霉变腐烂食物。格里高尔不能继续赚钱, 家境每况愈下。尽管全家人都勤快工作,也无法维 持生活。大家视格里高尔为累赘,怪物。格里高尔 终于在孤独、寂寞与自惭形秽中悄然死去。家人如 释重负,心情愉悦地来到城外郊游,谈起了新的梦 想和美好的前途。小说通过格里高尔变形成虫而死 的悲惨结局,揭示了西方社会人性异化,人无法掌 握自己命运,生活在恐惧与孤独之中的生活本质。 《变形记》成为表现主义文学和卡夫卡小说创作的 最重要的代表作。
基本特征
表现主义具有鲜明 的理论主张和美学 特征。 提出艺术“不是现 实,而是精神”, “是表现,不是再 现”的口号。
《戴单眼睛的自画像》,施密 特—罗特卢夫作,1910,布画油画, 84.1×76.2厘米,柏林国家美术馆藏。
语言风格
表现主义文学在语言风格上,常常表现出一种冷漠旁 观和平淡冷静的客观态度,用电报式的简洁、冷漠的 语言进行叙述描写,很少抒情议论 表现主义文学作品中还常常随心所欲地使用新奇的语 言,奇特的倒装、定冠词的省略、词语的重复、扭曲 句子结构等方式,形成了一种过于紧张而急促的节奏, 藉此表现人物内心激烈狂热、喧嚣不安和非理性的情 感情绪。
故事简析
一、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二、格里高尔的恐惧与孤独
三、对传统人生的颠覆与抗争
艺术特色
1、卡夫卡作为表现主义代表作家,他所注重的不在于展示外部 世界,而注重内心心理表现,在《变形记》中表现出虚妄荒诞
与细节真实相结合的特色。
2、《变形记》中还表现出极度夸张、变形与抽象相相结合的艺 术特征。
征意蕴。
《即兴二十八号》,康定斯基作, 1912年画,布画油画,111.4×162.1 厘米,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藏。
表现主义大量通过主 观幻觉、梦境和错觉, 以及扭曲变形等手法
来表现生活。128厘米,伦 敦,泰特画廊藏。
形成之初 基本特征 语言风格 作家作品
卡夫卡的父亲
德国文艺批评家龚特尔·安德尔这样评 价卡夫卡:“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 中不是自己人。作为不入帮会的犹太人, 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作为说德语 的人,他不完全属于奥地利人。作为劳 动保险公司的职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 者。作为资产者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 于劳动者。但他也不是公务员,因为他 觉得自己是作家。但就作家来说,他也 不是,因为他把精力花在家庭方面。而 ‘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陌生人还要陌 生’” 。安德尔十分准确而形象地概括 了卡夫卡没有社会地位,没有人生归宿, 没有生存空间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对 形成卡夫卡内向、孤独、忧郁与不幸人 生的较为完整公允的阐述。
作家作品
小说领域: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是表现主 义文学在小说领域的代表作家, 他为表现主义文学树起了不可 动摇的艺术丰碑,被尊为现代 派文学的鼻祖。 卡夫卡
剧领域: 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尤金· 奥尼尔,是表现主义戏 剧的最重要 的作家,其创作代表了表现主义戏剧的 最高成就。
其他作家还有斯特林堡、魏德金德、斯特恩海姆、 托勒尔、恰佩克、凯泽等。表现主义戏剧在德国也 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魏德金德、斯特恩海姆、凯泽 和托勒尔等是都德国人。
形成之初
据1980年11月13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分析,表现 主义打响了二十世纪反主流文化的第一炮。它是那些中产阶级 的浪子的不满和沮丧的产物,是一种带有自由意志论的时代精 神和社会的反叛形式。 表现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玛蒂 斯的画展上,原是法国画家朱利安· 奥古斯特· 埃尔维一组油画 的总标题。1911年,德国画家沃林格尔在《狂火飙》杂志上发 表了一篇论文,首次借用了这个词来称呼析林的先锋派作家, 1914年后,这一术语被人们普遍承认和采用。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来说,表现主义是一个反传统的现 代主义艺术流派。1905年末1906年初,在德累斯顿成立了第一 个表现主义的集团“桥社”;1911年,在慕尼黑成立了第二个 表现主义的集团“蓝骑士”(或译“青铜士”)社。第一次世 界大战交锋,表现主义风行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