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坦静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观察

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观察

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观察目的:观察分析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呼吸道感染患儿,以常规治疗为基础,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儿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标签: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常规治疗;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了细菌和病毒的抗药性,大量临床实验证明,传统治疗方法已不能满足患者病情需要。

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由细菌所引起,属于儿科临床常见疾病[1]。

由于病毒增强了抗药性,因此采用普通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易复发,同时医生在开具药方时误区较大,如超出药物用量上限,患者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加重病情。

尤其是儿科患者,由于抵抗力较差,复发较易,且传染性较高,采用病原学难以诊断[2]。

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82例,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喘促及发热等,用听诊器听胸部发现呼吸道音较粗,且存在干啰音、咆哮音或湿啰音,采用X线片检查呈片状阴影,并伴有显著的胸部纹理增粗,符合呼吸道感染检查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等部位,因此“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小二上呼吸道感染可大可小,但是千万不可是忽视它。

摘要:目的:比较小儿解表颗粒与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将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儿解表颗粒组60例)和对照组(抗生素组60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的差异有利于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1),同时治疗组并未出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性的反应。

结论:小儿解表颗粒对于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优于抗生素,有着显著缩短病程和缓解症状的作用,同时未发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小儿鼻咽感染常出现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涉及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邻近的'器官。

1、临床资料选择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共120例,男65例,女55例。

入选标准:患儿的年龄4个月~2岁、且是急性起病,病程<3天,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流涕、咳嗽、鼻塞、头痛等症状。

查体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的增生;化验室检查周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分为正常或者淋巴细胞增高,部分中性粒细胞偏高,X线透视或X线片无任何异常改变;病程中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随机分类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38例,对照组男43例、女17例;治疗组平均年龄(1.2±0.7)岁,对照组平均年龄(1.2±0.65)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2、方法2.1 临床表现: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通常具有如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充血、肿大,颈淋巴结可肿大并压痛,肺部听诊多正常。

易坦静机制

易坦静机制

易坦静机制
易坦静,也被称为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是一种由盐酸氨溴索和盐酸克仑特罗组成的复方制剂。

这种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氨溴索的作用:氨溴索是一种黏液溶解剂,可以减少黏液腺的分泌,
增加呼吸道粘膜浆液腺的分泌。

这有助于稀释痰液,使其更易于咳出。

此外,氨溴索还能增强支气管纤毛的运动功能,进一步促进痰液的排出。

2.盐酸克仑特罗的作用:盐酸克仑特罗是一种β受体激动剂,可以松弛
支气管平滑肌,增强纤毛的运动功能。

这有助于溶解黏液,进一步促进痰液的排出。

综合这两种成分的作用,易坦静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的呼吸道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引起的咳嗽、痰液粘稠、排痰困难等症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易坦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精神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头痛、头晕、失眠等)和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疹等)。

因此,在使用易坦静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并注意观察可能的不良反应。

浅析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与体会

浅析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与体会

浅析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与体会发表时间:2012-02-02T17:03:09.05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刘丽丽[导读] 目的:应用小儿解表颗粒与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刘丽丽(黑龙江省安达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安达151400)【摘要】目的:应用小儿解表颗粒与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1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儿解表颗粒组80例)和对照组(抗生素组80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1),治疗组未见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小儿解表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显著缩短病程及缓解症状,优于抗生素,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解表颗粒;抗生素【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94-02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 piratory infections)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

有时鼻咽部原发病的症状已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迁延或加重,故必须对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切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居儿科门诊病例首位,以发热、流涕、鼻塞、打喷嚏、咽喉肿痛为主要症状,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多滥用抗生素治疗。

现将门诊于2011年1~12月采用小儿解表颗粒(由昆明金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应用抗生素治疗作为对照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深入了解易坦静口服溶液

深入了解易坦静口服溶液
➢ 病例选择: 93例6个月至3.5岁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符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
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50例,女性43例;年龄6个月至3.5岁。入院 前未经处理,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7例,常规组 46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021/3/2
2021/3/2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氨 溴特罗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其它各组 (P<0.05)。
14
研究结果(对症状的改善率)
2021/3/2
15
易坦静的对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2021/3/2
16
易坦静的对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 研究题目: 氨溴特罗口服液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功能的影响
2021/3/2
治疗前
图2 选取9个月男性患儿治疗前后的TBFV环
治疗后
19
研究结果
➢ 综上所述,我院通过观察氨溴特罗口服液在治疗小儿 小儿支气管肺炎前后,肺功能各项参数的变化,特别
是气道功能方面,证明加用氨溴特罗口服液更有利于 痰液的稀释,解除支气管痉挛,加速痰液的排出,疗 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3/2
7
易坦静对呼吸疾病症状的临床研究 多中心、随机、盲法、平行对照
➢ 试验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 入选病例:选择117名8个月-10.5岁患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 炎伴喘息儿童
➢ 试验分组: ➢ 治疗组(易坦静)58例 ➢ 对照组(盐酸氨溴索糖浆)57例
17
研究分析
100 80 60 40 20 0

易坦静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免疫功能的影响

易坦静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免疫功能的影响

易坦静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免疫功能的影响王卫华;王亚超;马倩;徐晓妮【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mbrocol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pneumo ̄nia. Methods 82 cases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pneumo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symptomatic treatment, whereas tho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Ambrocol additional to the treatment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ime for disappearing of symp ̄toms and hospital stay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After treatment, indexes of immune glob ̄ulin were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 index of immune globuli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the indexes related to T ̄cell subse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o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Indexes of T ̄cell subse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 ̄icant ( P<0.01) . Conclusion Ambrocol is with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bronchial pneumo ̄nia,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and improve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目的:探讨易坦静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免疫功能的影响。

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吴晓松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1996(017)008
【摘要】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患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发病的原因多为病毒合并细菌感染,故临床多采用抗病毒和抗细菌感染治疗,就抗细菌感染而言,由于抗菌药物品种繁多,如何合理应用,减少其毒副反应和耐药菌株或菌群失调的产生,以提高疗效,避免药物浪费和经济负担加重等,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总页数】2页(P529-530)
【作者】吴晓松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605
【相关文献】
1.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J], 桂蔓青;王俊
2.某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J], 魏琳;卢守省;陈世文
3.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360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J], 余本芳;郑曦;王保峰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J], 朱敬伦
5.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诊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J], 王朝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氨溴特罗口服液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呼吸道症状疗效观察

氨溴特罗口服液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呼吸道症状疗效观察

氨溴特罗口服液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呼吸道症状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估氨溴特罗口服液(易坦静)在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呼吸道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80例0.5~3岁患支气管肺炎,以喘息为主的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氨溴特罗口服液)和对照组(盐酸氨溴索糖浆)。

分别观察两组用药2、4、6天时患儿咳嗽、痰液黏稠、排痰困难、哮鸣音评分及综合评分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后患儿咳嗽、痰液黏稠、排痰困难、哮鸣音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5)。

治疗组用药2、4、6天时患儿咳嗽、排痰困难、哮鸣音缓解的有效率及缩短上述表现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减少痰量与痰液黏稠持续时间上的疗效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治疗6天时呼吸道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液对于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咳嗽、痰液黏稠、排痰困难、喘息等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关键词氨溴特罗口服液支气管肺炎儿童对象与方法2005年6月~2006年1月80例支气管肺炎伴喘息儿童均来自汉中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年龄0.5~3岁,病程1~15天,随机分为两组,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入选标准:年龄0.5~3岁,男女不限,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具有喘息咳嗽、痰液黏稠、排痰困难、哮鸣音等。

排除标准:年龄不符合要求,同时使用其他化痰止咳药物,其他β2受体激动剂或茶碱类药物,肝肾功能不全或有其他呼吸道疾病者。

诊断标准:参照新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临床用药:治疗组采用氨溴特罗口服液,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糖浆治疗,疗程均为6天。

两组患儿根据病情可给予一般性的临床对因治疗。

临床观察内容和评价指标:呼吸道症状评分:患儿家长将治疗2、4、6天时的呼吸道症状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上。

结果两组治疗第2、4、6天时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2、4、6天时对咳嗽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47.5%、70.0%、82.5%,对照组0、15.0%、50.0%,P<0.05;治疗组减轻咳痰难易程度有效率分别为5.00%、52.5%、82.4%,对照组0、32.5%、62.5%,P<0.05;治疗组减少哮鸣音的有效率分别为10.0%、27.5%、42.5%,对照组0、0、7.5%,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