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品德PPT教学课件:《9走进东北黑土地》∣人民未来版
2019年(春)五年级品社下册《走进东北黑土地》教案2 未来版

2019年(春)五年级品社下册《走进东北黑土地》教案2 未来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一、我国最北的地方1、出示:《中国政区图》教学挂图。
找一找:中国的东北部是指哪里?东北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2、观察教材插图《东北地区》图。
找一找:东北平原、大小安岭和长白山。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最北的地方是什么样?和我国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同?有谁去过东北?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描述东北。
(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地描述一下对东北的印象。
)二、这里的土地真肥沃 1、播放:东北黑土地风光。
2、阅读教材第47页图文。
(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说明黑土地的肥沃。
)3、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三、这里的森林真茂密1、阅读教材第48页图文。
2、提出问题: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和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树种有什么不同?3、森林宝库。
(1)学生阅读教材第49页插图。
(2)介绍自己了解的东北物产。
四、这里的冬天真寒冷。
阅读教材第50页至51页内容,教师讲解。
第十课享受热带风光一、教学目的:掌握海南岛的地理区位优势、热带资源优势与海洋资源优势二、教学重点:海南的地理区位优势及改革开放后区位的变化。
热带资源优势。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法四、教学过程:(一)地理区位优势填图:琼州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雷州半岛,东南亚及邻国,港澳、台湾、珠江三角洲、画航线:向东经台湾海峡到日本,向西经马六甲海峡到南亚、西亚、非洲。
海南岛近似椭圆,五指山为最高峰。
北面与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向望。
1.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2.靠近港澳台及东南亚,离珠江三角洲近。
3.位于西太平洋重要国际深水航线上4.连接亚洲和大洋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重要中转站。
东北黑土文化PPT演示课件

• 黑龙江省(12地级市、1地区 65市辖区、 19县级市、45县、1自治县)
2
3
பைடு நூலகம் 4
5
自然地形和气候特征
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 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 季短促而温暖。冬季大面积分布的 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 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热量条件不足, 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15
东北黑土地域文化——黑、吉、辽
自然特征:温带季风气候 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中温带、寒温带
湿润、半湿润区 山环水绕、平原面积大
土壤肥沃——黑土
人文特征:幽默和泼辣
文化景观:民族——汉族、满族等
服装——棉、皮
饮食——杂粮 民居——泥草房、泥瓦房(火坑、火墙)
文学艺术——二人转
16
17
红松林区。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
人参素称东北“三宝”。
7
• 东北历史悠久,区域文化鲜明。本 身具有土著金元文化的积淀和满洲 饮食文化,加入山东移民带来的齐 鲁文化和鲁菜,并有部分俄罗斯饮 食文化的影响,三种饮食文化交会、 融合,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北 饮食文化。朴实中透析出秀气,粗 犷中蕴藏着精华,这是对东北风味 佳肴的高度概括。
辽宁省14个地级市15个县级市20个县9个自治县56个市辖区吉林省1副省级城市7地级市1自治州19市辖区20县级市18县3自治黑龙江省12地级市1地区65市辖区19县级市45县1自治县101112text13141516东北黑土地域文化黑吉辽自然特征
东北黑土 文化
1
黑土地域范围:辽、吉、黑
• 辽宁省(14个地级市、15个县级市、20个 县、9个自治县、56个市辖区)
9走进东北黑土地PPT课件

气候特点
(1)气温低。地势越高的地方,气候 就越寒冷,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 就降低6℃,所以地高天寒是青藏高 原典型的气候特征。牦牛和青稞是适 应这种高寒气候的特有物种。
牦牛
气候特点
(2)空气稀薄,日照强。因为青藏高原 海拔高,空气稀薄,阳光辐射强,日 照时间长,所以这里又是全国太阳辐 射能量最多的地方。
泰山-山东;华山-陕西;恒山-山西; 衡山-湖南;嵩山-河南;黄山-安徽; 峨眉山-四川;五台山-山西; 庐山-江西;普陀山-浙江。
祖国名山谱
五岳
“五岳”指的是我国著名的五座山,它们分别是: 东岳泰山(山东省) 西岳华山(陕西省) 南岳衡山(湖南省) 北岳恒山(山西省) 中岳嵩山(河南省)
五岳独尊——泰山
设问导读一
说说黄土高原在我国什么地 方?黄土高原上有哪些地名是你 曾经听说过或去过的?说说你心 目中的黄土高原是怎样的。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图片点击可放大)
“黄土高坡”位 于我国黄河中上游的 山西、陕西、甘肃、 宁夏等省区境内,平 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黄土分布区,人们把 这里叫做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生产方面:修建梯田;植树种草;放牧。 生活方面:开凿窑洞;打井取水;扎白毛巾。 主要农作物:谷子、玉米、高粱、小麦和马铃薯。
畅
所
学完本课,你认识到了什
欲 么?(请围绕人与自然来讲,并 说说自己的见解)
言
巩固练习
读黄土高原位
置示意图,回答下
E
列问题:
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乌鞘 岭
长城 太 行 山
秦岭
东北黑土文化PPT演示课件

3
4
5
自然地形和气候特征
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 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 季短促而温暖。冬季大面积分布的 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 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热量条件不足, 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6
•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
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
东北黑土 文化
1
黑土地域范围:辽、吉、黑
• 辽宁省(14个地级市、15个县级市、20个 县、9个自治县、56个市辖区)
• 吉林省(1副省级城市 、7地级市 、1自治 州 、 19市辖区、20县级市 、18县、3自治 县)
• 黑龙江省(12地级市、1地区 65市辖区、 19县级市、45县、1自治县)
8
• 东北菜由三种地方菜组成,黑龙江地
处东北最北端,大小兴安岭的山珍野
味,黑龙江的鲑鱼,乌苏里江的大马
哈鱼,都为黑龙江的风味菜奠定了物
质基础。黑龙江菜以烹制山珍、河鲜
出名,菜肴味重色浓、肥厚实在、较
少配料。著名菜点有清汤飞龙、白扒
猴头、红烧鹿筋、熏马哈鱼、生鱼菜、
酱骨架、红肠、松仁小肚、小鸡炖蘑
菇、排骨炖豆角、烂炖、酥白肉、汆
白肉、杀猪菜、渍菜粉、粘豆包、大
楂子饭、山野菜馅饺子等。
9
10
11
<text>
东北泥草房
12
东 北 泥 瓦 房
13
14
•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 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 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 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 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 表现一段故事,唱腔粗犷,唱词风 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 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 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走进东北黑土地》教案2未来版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东北黑土地的基本概念。黑土地是……(详细解释黑土地的概念)。它是……(解释其在我国农业中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黑土地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提高粮食产量。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黑土地的特点和农业发展现状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4. 塑造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饮食特色,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a.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 举例:讲解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c.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现状的认识。
- 突破方法:以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关注农业现代化进程。
d. 民俗文化、饮食特色与农业的关系的深入理解。
- 突破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民俗文化、饮食特色与农业的关系。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c. 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农业问题,形成了关爱自然、珍惜粮食、倡导绿色生活的价值观。
4. 创新与实践:
a. 学生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勇于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想法,锻炼了创新思维。
b.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c.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学习效果
走进东北黑土地PPT课件

其它食物糖浆。
.
17
东北三宝
人参、貂皮和鹿茸被 誉为“东北三宝”。近些 年来,当地的人们通过人 工栽培和人工饲养的方式, 大量生产人参、貂皮和鹿 茸制品,以满足国内外的 需求。
.
18
.
19
.
20
抗腐能力较差,受潮易变形。可作胶
合板、卷轴、枪托、细木工家具及农
具用材。桦树树皮可热解提取焦油,
还可制工艺品。此外,其树形美观,
秋季叶变黄色,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
种。桦树萃取物被使用为天然香料或
皮革油, 和在化妆用品里。桦树树汁
被喝作为补剂或回报入桦树糖浆,软
饮料,和其它食物。桦树糖浆然而非
常难做与其它糖浆比较, 使它昂贵比
10主要产区种植面积产量用途大豆高粱玉米春小麦2006年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情况统计表12其实东北平原在很早很早以前是一块寸草不生的沙砾地这里有的只是遍地的沙砾
.
1
会宁县东关小学
.
陈万芳
2
走进东北黑土地
这里有肥沃的黑土地,
这里有茂密的大森林, 这里的冬季漫长而寒冷, 这里的冬季是冰雪的世界。
.
3
.
常肥沃的黑土。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黑土形成的时间非
常漫长。据考证,开垦之初,黑图层平均厚
度为30~40厘米,最厚处可达80~100厘米。
而在一般情况下,形成一厘米厚的黑土需要
两百到四百年的时间。
.
12
.
13
.
14
.
15
美人松
“美人松”又叫长白松, 属于常绿乔木,分布范围 极小。天然林状态的长白 松仅生长于长白山北坡, 被称为世界奇观。
长白松耐旱耐寒,生 长迅速,生命力极为旺盛。 人们开始大面积人工种植 长白松。这一神奇的古老 树种,正焕发出崭新的活 力。
第九课 走进东北黑土地

第九课走进东北黑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大东北》,引入新课。
(在学生听时注意歌词写了些什么?)
二、东北的地理位置
1、观察东北地区图
找一找:中国的东北部是指哪里?东北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东北平原、大小安岭和长白山。
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最北的地方是什么样?和我国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同?有谁去过东北?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三、这里的土地真肥沃
1、播放幻灯片让学生理解肥沃土地。
(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说明黑土地的肥沃。
)
2、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
四、这里的森林真茂密
1、播放幻灯片让学生理解森林。
2、提出问题: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和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树种有什么不同?
3、森林宝库。
介绍自己了解的东北物产,强调“东北三宝”。
五、这里的冬天真寒冷。
1、理解东北寒冷的冬天。
2、孩子们无限的乐趣。
3、艺术创造的冰雕、雪雕。
六、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相关重点知识。
2、通过比较理解我国丰富的地理自然环境。
板书设计:
1、地理位置
2、农作物:小麦、玉米、高粱、大豆
3、东北林海:东北三宝
4、寒冷的冬天:无限快乐、
冰雕、雪雕。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走进东北黑土地》教案1未来版

-学生在考察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东北黑土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东北黑土地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其地理和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东北黑土地的人文历史,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东北黑土地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以PPT、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东北黑土地”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东北黑土地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五年级的学生对探索未知领域充满好奇,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互动和讨论来获取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东北黑土地的地理特征方面,学生可能会对一些具体的地理概念和术语感到困惑。在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的探究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复杂的环境问题和人文现象难以理解。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感到困惑。
3.保护东北黑土地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土地管理、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等。同时,我们还需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更多人参与到黑土地保护的行动中来。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推荐阅读材料
-《东北黑土地:生态与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 亮。它 来自幽 暗的捞 纸房某 个角落 ,水从 一只装 满纸浆 的槽缸 里溢出 来,匍 匐进地 面。几 近难以 察觉的 流水声 ,被无 边的寂 静扩大 了。水 声泠泠 ,像由 远及近 的银铃 声从云 霄洒落 大地。
•
2.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 才以来 ,“金榜 题名”与 “名落 孙山”始 终结伴 而行。 于是, 针对考 生开发 的“补 习班”便 应运而 生。
•
3.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 还锻炼 学生们 写八股 文的能 力,熟 悉八股 文的格 律、步 骤等。 唐朝和 宋朝的 科举考 试,策 问一科 是学生 们的重 点复习 对象。
二、这里的土地真肥沃
➢ 东北平原是一块肥沃得一把能攥出“油”来的 黑土地。 ➢ 盛产春小麦、玉米、高粱和大豆等农作物。
我国重要的粮 食生产基地
思考:东北平原为什么有如此
肥沃的黑土呢?
东北平原处于温带和暖温带范围,有大陆性 和季风型气候特征。夏季短促而温暖多雨; 冬季漫长而寒冷少雪。冬夏之间季风交替。 雨量的高峰在7、8、9三个月。年降水变率不 大,为20%左右。一般北方作物都可得到较 好生长,辽河平原南部还可栽培棉花和冬小 麦,仅松嫩平原北部高粱生长困难。春季低 温和秋季霜冻现象频繁。江河两岸和洼地, 汛期常有洪涝灾害。
•
4.文章通过对比,论证了只有完成由 传统经 济模式 到新动 能模式 的转型 升级, 中国经 济才有 无可限 量的未 来这一 观点。
•
5.文艺高峰的出现,除客观社会环境 外,创 作主体 至关重 要。政 治清明 、经济 繁荣、 文化昌 盛,为 文艺家 勇攀文 艺高峰 创设良 好客观 条件, 但伟大 杰出作 品的产 生依然 有赖于 文艺家 自身努 力,换 句话说 ,创作 主体高 度决定 文艺高 度。
•
8.作者指出人之所以能适应人生境遇 的种种 变化, 就是因 为这些 变化是 在相当 长的时 间里达 到的。
•பைடு நூலகம்
9.时间之所以让人感到渺茫和不可思 议,是 因为和 空间相 比,时 间既无 法把握 ,又无 法挽留 。
•
10.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细腻,文采 飘逸、 富有想 象力, 字里行 间流露 出浓浓 的文学 韵味, 让人回 味无穷 。
•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 向现代 ,从单 一走向 多元, 生产技 术装备 不断升 级,农 产品产 量快速 增长都 得益于 科技对 农业的 支撑。
•
7.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 举杯, 这一情 景极具 仪式感 ,既是 雪夜酒 叙情节 的收束 ,也是 全文的 升华, 带给读 者无限 遐想。
二、这里的森林真茂密
东 北 海 林
红 松
桦树林
美人松
思考::
东北的原始森林与其他森林有什么不 同?
东北气温低,雨量丰沛,风力强大,
故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叶片为多为针叶或
叶,能适应高山严寒的气候和强风的吹袭;
针叶和小叶还可以降低水分散失和热量的
蒸发。
东北大森林是一座宝库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 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有三百万年进 化史。东北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猫科亚种,头大而圆, 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 故有“丛林之王”之美称,东北虎属中国Ⅰ级保护动物 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东北梅花鹿是目前我国养 殖梅花鹿数量最多的地方种 是多个类型的总称。是一种 中型鹿。体态秀美,角姿俊, 运动灵活,体成熟公鹿肩高 95-105厘米,体长100厘左 右,体重135千克左右。
➢皮毛呈明显地季节性变化, 夏毛艳丽,为棕黄色或红棕 色;冬毛褐色或栗棕色。冬 夏毛均有白斑,但冬毛白斑 较淡。
紫貂是一种特产于亚洲北部的貂属动物。紫貂以其皮 毛闻名。紫貂是在白天活动的猎食者。通过嗅觉和听觉 猎取小型猎物,包括鼠类、小鸟和鱼类。有时也吃浆果 和松果。在中国只产于东北地区,现已被中国列为一级 保护动物,严禁捕猎野生的紫貂。
名贵中草药
人参
贝母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
1.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产生和发展, 从时间 的向度 来看, 有着悠 久的历 史;从 内容和 品质的 维度来 看,却 并不是 呈现为 鲜明的 向前发 展的进 步性, 而是出 现经常 性回复 或几种 形态并 存的倾 向。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 境特点。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 式。
一、区域位置
找找中国指哪里,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我国东北地区包括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东北地区三面环山, 西大兴安岭、北小兴安岭、 东长白山。 东北平原——我国 面积最大的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