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预习要点资料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一、整数的认识与比较整数是由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组成,表示有向数轴上的点。

在数轴上,正整数在零的右侧,负整数在零的左侧。

整数的大小比较是根据其绝对值大小进行的,绝对值大的整数更大。

二、加法与减法运算1. 加法运算:整数相加时,可以根据两个整数的符号来确定结果的符号。

若两个整数符号相同,则绝对值相加;若两个整数符号不同,则绝对值相减。

例如:2 +3 = 5-4 + (-2) = -6-5 + 2 = -32. 减法运算:减法可以视为加法的逆运算。

可以通过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来计算。

例如:5 - 3 = 5 + (-3) = 2-4 - (-2) = -4 + 2 = -2-5 - 2 = -5 + (-2) = -7三、乘法与除法运算1. 乘法运算:整数相乘时,符号的确定也是根据乘数和被乘数的符号来确定。

同号相乘为正,异号相乘为负。

例如:3 ×4 = 12-3 × (-4) = 12-3 × 4 = -122. 除法运算:整数的除法运算需要特别注意被除数、除数和商的符号。

例如:10 ÷ 2 = 5-10 ÷ (-2) = 5-10 ÷ 2 = -510 ÷ (-2) = -5四、乘方与开方运算1. 乘方运算:乘方是重复乘以一个数的操作,乘方的结果称为幂。

其中,底数表示要重复乘的数,指数表示重复乘的次数。

例如:2³ = 2 × 2 × 2 = 8(-2)³ = -2 × -2 × -2 = -82. 开方运算:开方是乘方的逆运算,开方的结果是使得乘方结果等于被开方数的数。

例如:√9 = 3√(-9) = √9 × √(-1) = 3i(其中i为虚数单位)五、数的倍数与因数1. 倍数: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二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的认识:认识100 以内的数,包括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数位
顺序等。

●加减法:掌握100 以内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
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等。

●乘法:初步认识乘法,掌握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

●图形的认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并能够进行分类和组合。

●时间:认识钟表,能够读出时间并说出时间的先后顺序。

这些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知识,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练习和实践来掌握这些知识。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辅导和练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预习总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预习总览
14.1—6 的乘法口诀
1×1=1 1×2=2 2×2=4 1×3=3 2×3=6 3×3=9 1×4=4 2×4=8 3×4=12 4×4=16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扩展资料
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 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 为更一般 群。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继续努力
再见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预习总览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 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 厘米(cm)、分米(dm)、千米 (km) 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 分米相当于 1 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 厘米=10 毫米=0.1 分米=0.01 米=0.00001 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 MM(或 mm、㎜) 1 毫米=0.1 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 个位向十位进位 为例:基数为 10(2 进制的基数是 2,类推),个位这个 数位上的数量 达到了 10 的情况 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 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 1; 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 形成的图形 叫做角。所旋转射线 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 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 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一、长度单位的知识点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为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用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

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

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画线段的方法是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有时还需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三、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直角>锐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角的画法是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四、表内乘法知识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doc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doc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 1、——变花预习方式预习内容(怎样预习)(预习什么)看一看默读教材第 2—— 4 页的内容读一读朗读教材第 2—— 4 页的内容想一想 1. 一共变出了几朵花你是怎样知道的2.一共有几个灯笼几个几个的数呢怎样列算式呢要计算这样的 20 串灯笼的个数 , 怎样写算式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彩灯和金鱼的数量,列出算式表示一下。

背一背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画一画画 12 三角形,先 3 个 3 个的圈起来,再 2 个 2 个的圈起来。

算一算试着解答课本第三页的第一题找一找 6 个小方块查一查上网或从课外书上查找一下乘法符号的来历。

说一说说出几个连加的算式二上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2预习方式预习内容(怎样预习)(预习什么)看一看默读教材第 5—— 7 页的内容读一读朗读教材第 5—— 7 页的内容想一想 1. 解决了信息窗 1 小电脑中求20 串灯笼的个数的问题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解决遇到的麻烦吗2.观察情景图。

这位魔术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做一做用小正方形摆 4个 3或 3个 4。

用小圆片摆 5个 4或 4个 5 背一背课本第六页最顶端的内容画一画画圆圈表示算式: 2+2+2+2= 4+4+4=3+3+3=算一算试着解答课本第 6 页的第一题找一找找出能用乘法表示的算式:2+3+4= 5+5+5= 6+6+5=查一查上网或从课外书上查找一下“九九”歌的故事说一说说出几个连加的算式 , 然后用乘法算式表示。

二上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 3预习方式预习内容(怎样预习)(预习什么)看一看默读教材第 8—— 10 页的内容读一读朗读教材第 8—— 10 页的内容想一想 1. 、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怎样列出加法算式怎样列出乘法算式2、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怎样列出加法算式怎样列出乘法算式。

二年级数学上册暑期预习重要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暑期预习重要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暑期预习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 (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 (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 (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 厘米爸爸的身高 1 米75 厘米或175 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 厘米或 1 米20 厘米第二单元100 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如下:
1. 数到10以内的数字:认识0-10的数字,学习数数和数数顺序。

2.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基本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3. 10以内的加法算式:学习1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掌握相关的加法算式。

4. 10以内的减法算式:学习1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掌握相关的减法算式。

5.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认识长度的概念,学习用非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6. 重量的认识和比较:认识重量的概念,学习用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

7. 容器的认识和使用:认识容器的概念,学习使用容器进行量的比较和测量。

8. 二位数的认识:认识二位数的概念,学习用数线和数表读写二位数。

9. 数的排列和比较:学习对数字进行排列和比较的方法,掌握数字大小的概念。

10. 算式的组成和认识:学习算式的构成和算式的意义,掌握简单的填空算式和验证算式的方法。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各单元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具体内容可能还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建议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学习和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预习要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
2、进位加法。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
2、退位减法。

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解决问题:
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三、解决问题。

第四、六单位表内乘法(一)(二)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

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
二、1-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口算乘法算式。

1、补充口诀。

2、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看图写乘法算式。

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个多少和个数,求一共多少?每个数量×个数=一共的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
理解题意、仔细审题、选择方法:看单位,分方法,单位相同用加法,单位不同用乘法。

3、乘加、乘减的算法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观察方位选用不同的解决问题。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1、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或左面右面、后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3、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单位“分”: 1分时间的长短,知道钟面上分针周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知道1小时=60分;
2、认识几时几分:会认、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一刻等时间。

时针在指几是几时,分针指几,就要几乘5,乘积就是几分。

3、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