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工程第一章
化学反应工程_第一章_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反应

(1)一级反应;(2)二级反应;(3)三级反 应;(4)零级反应;(5)分数级反应
(1)放热反应;(2)吸热反应
2014-6-15
按反应过程进行的条件分类
均相
催化反应
非催化反应 催化反应
气相反应;液相反应
多相 温度 压力
液-液相反应;气-液相反应;液-固相反应; 非催化反应 气-固相反应;固-固相反应;气-液-固三相反应 等温反应;绝热反应;非绝热变温反应 常压反应;加压反应;减压反应 间歇过程;连续过程(平推流、全混流、中间 型);半间歇过程 定态过程;非定态过程 理想流动模型(平推流,全混流) 非理想流动模型
2014-6-15
各种反应器在工业中的应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生产
流化床反应器
2014-6-15
第二节 化学计量学 2.1 化学计量式:
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组分的数量关系
ν 11 ν 2 2 ν n1n1 ν n n
也可以写成: ν 11 ν 2 2 ν n1n1 ν n n 0 或:
反应物
反应时间
2014-6-15
(二)连续操作
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A的流入量
A的流出量
管式连续流动反应器、釜式连续流动反应器
2014-6-15
2014-6-15
2014-6-15
2014-6-15
连续操作的主要特点
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 随着物料的流动。 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 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反应组分、浓度可 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主要优点∶便于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 与产品质量较稳定。规模大或要求 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 连续操作。 主要缺点∶灵活性小,设备 投资高。
反应工程第一章(1)

1.1 化学计量学 1.2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形式 1.3 动力学方程 1.4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 1.5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最佳温度 1.6 固体催化剂的失活
1.1 化学计量学
1.1.1 化学计量式 1) 化学计量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系统中反应物和产物各 组分变化量的相互关系。 2) 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物经化学反应生成产物的过程 用定量关系式描述时,该定量关系式叫作化学反应式。 表示反应的方向,中间为箭头。
思考题1:计算下列反应的化学膨胀因子 1) A+B→P+S 2) A→P&[(1+1)-(1+1)] / 1=0 反应混合物量增加 2) δA=? 反应混合物量减少 3) δA=? 思考题2:请根据下列非等分子气相反应的计量方程 分别计算各物质的化学膨胀因子。 3A+2B = 5P+S 解: 1) δA=? 2) δB=?
NO NH3 O2 N2
H 2O H 2O
氨的氧化
N 2O H 2 O
CO加氢、乙烯氧化
CO+H2 CH3OH CH3OCH3+H2O
+O2 C2H4+O2 C2H4O CO2+H2O CO2+H2O
设关键组分为A,目的产物为L。
1.1.3.2 目的产物收率Y
Y= 生成目的产物L所消耗的关键组分A的量 进入反应系统的A的初始量
• 选择率和收率的基准不一样,收率是对进 入系统的关键组分而言,选择率是对已转 化的关键组分而言。 • 对单一反应,收率等于转化率,而选择率 等于1。 • 转化率是针对反应物的,而收率,选择率 则是针对目的产物的。
思考题4 乙烯氧化生成环氧乙烷,进料:乙烯15mol,氧气7mol, 出料中乙烯为13 mol,氧气为4.76mol,试计算乙烯的转化率, 环氧乙烷的收率及选择率。 解:C2H4+0.5O2→C2H4O C2H4+3O2→2CO2+2H2O
化学反应工程第一章

反应物吸附: 表面反应: 产物脱附:
A A R R
B B S S
A+B R S
1.3 工程反应动力学及数学描述(6)
净反应速率:
rA k f c AcB kr cR cS k f (c AcB cR cS / K ) 其中: K k1 k2
将化学势与逸度的关系代入:
Ni l * ki ki 0 Gi RT ln pt n k 1 N i i 1
结合方程 元素原子平衡方程
1.3 工程反应动力学及数学描述(1)
反应动力学任务:研究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Reaction rate)
由Langmuir均匀吸附理论,吸附速率;
ji
11 21 l1
12 ... 1n N1 N 22 ... 2 n 2 N 0
l 2
... ln N n
若上述矩阵(原子矩阵)的秩为Rβ, 独立反应数等于n- Rβ
几个时间概念
• (3)空间时间τ 其定义为反应器有效容积 VR与流体特征体积流率V0之比值。即
VR V0
• 空间时间是一个人为规定的参量,它表 示处理在进口条件下一个反应器体积的 流体所需要的时间。 • 空间时间不是停留时间
几个时间概念 • (4)空间速度SV • 有空速和标准空速之分。空速的一般定 义为在单位时间内投入单位有效反应器 容积内的物料体积。即: S V0 h 1
第一章 化学反应体系的工程分析
工业反应器开发及反应器设计、操作、控制是以 特定反应体系特征为基础,获得反应器内适宜的 温度浓度分布,使反应器运行安全、高效、低耗。 化学反应体系特征: 1. 化学计量学( Stechiometry ) 2. 化学热力学(Chemical Thermodynamics )
反应工程第一章

选用教材张濂,许志美,袁向前。
《化学反 应工程原理》。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绪论 反应动力学 化学反应动力学 反应器 理想间歇反应器 传递现象 理想管式反应器 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 反应过程中的混合现象及其对反应的影响 反应器选型与操作方式 气固催化反应过程的传递现象 反应过程的温度特征和反应器的温度分布 热量传递与反应器的热稳定性 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测定 反应过程研究实例分析参考书目1. 朱炳宸。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 21世纪教材)。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006/2011 2. 陈甘棠。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21世纪教材)。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 李绍芬。
《反应工程》(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4. 郭锴。
《化学反应工程》(第二版,21世纪教材)。
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8 5. 程振民,朱开宏,袁渭康。
《高等反应工程教程》,华 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6. Levenspiel O,《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1962。
预备知识高等数学:微积分、代数方程及微分 方程的求解等 物理化学:动力学、热力学 化工原理:流体流动、传递过程课程安排6-18周,每周4节,45学时,2.5学分 授课方式:讲课与讨论相结合 成绩:平时成绩(30%)+ 课程考试(70%)绪论内容大纲01 化学反应工程的发展历史 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化学反应工程研究内容 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方法 化学反应工程在工业反应过程开发中的作用 本章小结0203 04 05061.1 化学反应工程的发展历史萌芽阶段:1937年,丹克莱尔在实验数据十分贫乏的情况 下,较系统地论述了扩散、流体流动和传热对反应器产率 的影响,为化学反应工程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初步形成:1947年,出版了两本书:《化学过程原理》的第 三卷,专门讲述动力学与催化过程,《化学动力学中的扩散 与传热》; 正式命名:1957年,在荷兰首都举行了第一次欧洲化学反应 工程会议。
反应工程(单语)课件-第一章-PPT文档资料

idealized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basic knowledge was obtained and the real conditions of their design and its environment Fearless, embraces new challenges
解决实际问题 追求效率最大化 追求资源利用最大化 经济评价指标
Engineering & Engineers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Scientists solve the problems they can, but Engineers try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y have to;
Analysis of complex system Comprehensive usage of a broad range
of knowledge
Chemical Reactor: Definition
General:
An equipment or device that serves to conduct chemical reactions, i.e. convert molecules from one form to another
P. V Danckwerts
Education: Winchester College; Balliol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A (chemistry) Oxon, 1938; SM (Chem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MIT, 1948; MA Cantab 1948. Held a post in the small chemical company of Fullers Earth Union Ltd, Redhill, 1939-1940.
反应工程课件第一章

(4)在机械设计可行的前提下.进行改变结构尺寸和操作温 度、流体流动条件对反应器的稳定操作和适应一定幅度的催 化剂失活和产量、产品质量和选择率、收率等方面的工艺要 求的工程分析,然后确定反应器的设计。 (5)反应器投产后,还要综合生产实践反馈来的效果改进 今后同一类型化学反应器的设讨。 (6)开发新型反应器。
7
2)可逆放热单反应的最佳温 度曲线
(1) 最佳温度曲线
由相应于各转化率的最佳温 度所组成的曲线,称为最佳 温 度曲线。可通过实验测定和理 论计算得到。
(2) 最佳温度曲线的测定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转化率时 rA~T曲线图。 如图(1-3),将各转化率 的最佳温度连接起来,即为 最佳温度曲线,如图中的虚 线。
4
(3)可逆吸热反应
rA
k1
f1( y)
k2
f2 ( y)
k1
f1( y)1
k2 k1
f2 ( y) f1( y)
k1
f1( y)1
f2 ( y)
K
y
f1( y)
随温升度高的升高,k1升高,
K
升高,
y
K 升高, y
1
f2 ( y也)
K
y
f1( y)
总的结果,随温度的升高,总的反应速率提高。因此,对于
(3)实施方案: a、分段反应,段间换热。 b、边反应,边移热。
16
1.4.2 温度对多重反应速率的影响 1)平行反应 (1)平行反应的基本模式
讨论可条逆件反:应恒;容C10;=C等10,温C;30=A02,大C4量0=0过。剩;均为拟一级不
分析:
S=
生成目的产物L所消耗的关键组分A的量 转化了的关键组分A的量
反应工程第一章

cA ln c A0
0 0.07298 0.1245 0.1707 0.2160 0.2630 0.3030 0.3470 0.3820
1 1 c c A0 A
0 0.3244 0.5686 0.7983 1.03375 1.2922 1.5157 1.7761 1.9932
38
1.2.2 微分法
微分法是根据不同实验条件下在间歇反应 器中测得的数据cA-t直接进行处理得到动 力学关系的方法。 在等温下实验,得到反应器中不同时间反 应物浓度的数据。将这组数据以时间t为 横坐标,反应物浓度cA为纵坐标直接作图。
39
将图上的实验点连成光滑曲线(要求反映 出动力学规律,而不必通过每一个点), 用测量各点斜率的方法进行数值或图解微 分,得到若干对不同t时刻的反应速率 dc 数据。再将不可逆反应速率方程如 dt 线性化,两边取对数得: dc kc
得
nA nA0 1 xA
11
1.1.6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定义为单位反应体积内反应程度 随时间的变化率
1 d r V dt
mol m s
3 1
12
常用的还有以反应体系中各个组份分别定 义的反应速率。
1 dnA 3 1 rA mol m s V dt nA:反应体系内,反应物 A的摩尔数; V:反应体积 t:时间
20
把化学反应定义式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结合,可以得到:
1 dnA m n rA kcA cB V dt
直接积分,可获得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的 积分形式。
21
对一级不可逆反应,恒容过程,有:
化学反应工程-第1章

1.3 化工放大
第一章 绪
论
放大效应:由试验室小型生产到放大生产,出现了导 致反应器结构和操作条件发生变化的现象。温度、浓度、 时间分布是工业反应器不同于实验室反应器的特征所在。 放大是指部分依据小型装置的试验和示范对较大装置 进行设计和制定操作方法并使其成功开车和运转的过程。 从实验室试验到成功的工业规模设计的过程就是放大 过程。 放大方法: 逐级经验放大法 实型规模试验法 数学模拟放大法
公用工程
原材料
化学反应、分离 以及 物料、能量的 输送和转换
半成品或成品
副产品及三废
可见,化工生产过程往往由许多步骤组成,并力求最经济 地生产产品,减少废弃物量。其中的化学加工步骤就是化学反 应工程的研究对象。实现化学加工步骤的设备称为反应器。
1.1 化学反应工程学的范畴和任务
第一章 绪
论
• 能否选择恰当的化学加工方式、采用合适 的反应器型式,往往是一个化工生产过程 的关键。 • 通过化学反应工程的学习,可解决: 如何分析化学加工过程及反应器状况, 制定最优化条件。 如何选择和设计反应器,以完成所需 的化学加工过程。
按参数空间分布程度:集中参数模型和分布参数模
型。 按参数与时间关系:定态模型和非定态模型。 按参数性质:确定模型和随机模型。 按建立模型的方法:机理模型和经验模型。
按参数连续性:连续体模型和细胞室模型。
按数学关系: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
2.数学模型法的建立步骤
• 1.建立简化物理模型 对复杂客观实体,在深入了解基础上,进行合理简化, 设想一个物理过程(模型)代替实际过程。简化必须合 理,即简化模型必须反映客观实体,便于数学描述和 适用。不失真、满足应用要求、适应现有的实验条件 和适应现有的计算能力。 • 2.建立数学模型 依照物理模型和相关的已知原理,写出描述物理模型 的数学方程及其初始和边界条件。 • 3.用模型方程的解讨论客体的特性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N N 0 ) ( N A0 N A ) A
XA
N A0 N A N A0
2. V 和V0的关系
N N 0 ( N A0 N A ) A N 0 N A0 x A A N 0 (1 RT P N A0 V V0 (1 x A A ) V0 (1 y A0 x A A ) N0 两边乘
1-6
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 一、间歇系统
在间歇生产系统中,反应物一次性加入反应器,经历一定的 反应时间后,产物一次性取出。然后冲洗反应器,重复加料、 反应和出料操作,生产是分批进行的。 1.间歇反应器的特点
1)生产分批进行; 2)反应器内物料参数(组成、温度和压力等)在每一瞬间 均匀; 3)反应器内物料参数随时间变化,时间是独立变量。
A k1
L M
k2 M
k2
L
(4)平行-连串反应
k1 A k2
L M
k3
P
对于多重反应,反应产物中有目的产物和副产物。目前 一般采用转化率和目的产物的收率以及选择率来评价反 应的进程和产物分布。
1-4多重反应的收率及选择性 设关键组分为A,目的产物为L。
2. 目的产物收率Y
Y= 生成目的产物L所消耗的关键组分A的量 进入反应系统的A的初始量
2)多重反应:一组特定的反应物同时进行n个不同的单反 应,生成n组不同的产物,称为多重反应(复合反应,复杂 反应); 主反应:生成目的产物的反应;
副反应:生成副产物的反应。
1-4多重反应的收率及选择性
(1)同时反应(反应物和产物均不同) A
k1 L,B k2 M
k1
(2)平行反应(反应物生成多种产物) A (3)连串反应(反应物生成中间产物)
1 dni ri= V dt
dC 1 dni d n = ( i )= i V dt dt V dt
上式中,对于反应物,取负号;对于产物,取正号。 2)多相系统 (1)气-固相催化反应
rA=- 1 dnA S dt rA=- 1 dnA w dt
式中,S、W分别为固体催化剂内表面积和催化剂质量
例如反应 CaSO4· 2O+2KCl=K2SO4+CaCl2+2H2O KCl为关键 2H 组分。
第二节 化学计量学
三、化学膨胀因子 在恒温恒压的连续系统中发生反应
T,P
V0, N 0
V,N
N A , CA
A A B B L L M M
N A0,C A0
对于液相反应,反应前后物料的体积流量变化不大,一般 作为恒容过程。对于气相反应,反应前后物料的体积流量 变化较大,一般为变容过程。 设A为关键组分。 1.定义 每转化1mol A时反应混合物增加或减少的物质量为化 学膨胀因子,即:
第二节 化学计量学
1-1化学计量式 3)如果反应系统中有n个组分发生m个反应,则第j个反应的 化学计量式为
1 j A1 2 j A2 ..... .... n 1 j An 1 nj An
对于反应系统有m个化学计量式,可表示为
i 1
n
ij
Ai (j 1, 2,...m) 0
N A0 , C A0
C A1
C A2
N A , CA f
CA,O
CA f
0
L
CA
CA,O
CA f
0
L
1-6 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 2. 连续系统中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式 连续系统情况下,化学反应速率可表示为单位反应体积中(或单位反 应表面积上,或单位质量固体和催化剂上)某一反应物或产物的摩尔流 量的变化。设A为关键组分,则有:
3. 目的产物选择率
S= 生成目的产物L所消耗的关键组分A的量 转化了的关键组分A的量
4. 转化率、收率和选择率的关系
转化了的关可见,三者之间有关系式:
Y=xAS
例1-2 对于反应 CH 4 H 2O CO 3H,已知反应开始时甲 2 0 yCH 4 x时,甲烷的摩尔 烷的摩尔分率为 ,求转化率为 CH 4 分率。 解:
dN A rA=- dVR
dN rA=- A dS
rA=-
dN A dW
对于均相反应,VR为反应混合物在反应器中占据的体积。 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 VR为催化剂床层的体积,它包括颗粒的体积和颗 粒空隙的体积;S、W分别为固体催化剂内表面积和催化剂质量。 对于流-固相反应,S、W分别为固体反应物外表面积和固体反应物的质 量。对于气-液反应, S为气液接触面积。
以知道反应程度,即可计算出反应系统中每个反应物的 反应量和每个产物的生成量。
n A n A 0 n A A nB nB 0 nB B nR nR nR 0 R
第二节 化学计量学
二、转化率 1.对于间歇系统,反应物A的反应量与其初始量之比称为A的转化率。
或 V V0 (1 C A0 xA A ) C A 0 C B 0 CI 0
N A0 x A A ) N0
3. 组分A的瞬时浓度
CA N A0 (1 xA ) NA V V0 (1 y A0 A x A )
第二节 化学计量学
1-4 多重反应的收率及选择率 1.单一反应和多重反应 1)单一反应:一组特定的反应物反应生成一组特定的产物。
第一章 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化学反应和工业反应器的分类 化学计量学 气相反应的反应熵和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速率及动力学方程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最佳反应温度
第一节 化学反应和工业反应器的分类 见P6-9
第二节 化学计量学
1-1化学计量式 1.化学计量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系统中反应物和产物各组分变 化量的相互关系。 2. 化学计量式表示参加反应各组分间的数量关系。 1)二氧化硫氧化反应的化学计量式为
第二节 化学计量学
1-2 反应程度、转化率及化学膨胀因子 一.反应程度ξ 对于间歇系统中的单反应进行物料衡算
A A B B R R
反应初始量 反应终态量 nA0 nA nB0 nB nR0 nR
nA
nA0
按化学计量关系可知
nA nA0 nB nB 0 nR nR 0 ni ni 0 A B R i
或用矩阵形式表示
11 21 12 22 A ... ... 1m 2 m
... n1 A1 ... n 2 A2 0 ... ... ... ... nm An
为化学计量系数矩阵,A为组分向量。
1-6
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 一、间歇系统 2.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式 设A 为关键组分。 化学反应速率为单位时间、单位反应混合物体积中反应物A 的反应量,即
rA=- 1 dnA V dt
式中,V为反应体系混合物所占有的体积。 按照物料的相态,上式有相应的表示方式。
1)均相反应 对于等容过程,有
ri=
VR
H 2 , N2
式中 VS0为标准状况下m3 / h或 m3(STP)/h;VR为反应混合物体积或堆体积。
(2)质量空速WSP:
上式为单位质量催化剂计算空速,单位m (STP)/t· h; 为堆密度(床 层密度)。 b ( g / cm3 )
VS 0 VSPVR VSP Wsp = W b3VR b
上式的左边为反应物,右边为产物。
或
1 A1 2 A2 ..... n 1 An 1 n An 0
A 0(i 1, 2,...n)
i 1 i i
n
上式中一般将反应物的化学计量系数取负值,产物的化学 计量系数取正值。例如二氧化硫氧化反应,令 A1=SO2,A2=O2,A3=SO3,则其化学计量式可改写为 A3-A1-0.5A2=0
第三节 气相反应的反应熵和化学平衡常数 自学:P14-20
第四节 化学反应速率及动力学方程
概述 1.化学反应速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单位反应混合物体积中反 应物的反应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2.以A为关键组分,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r= 反应量或生成量 反应时间 反应混合物体积
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减少,产物不断增加, 所以反应速率是指某一瞬间状态下的“瞬时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式与操作方式有关,还与物料的相 态有关。
1-6 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 3.空间速度 1)液空速:反应混合物以液体状态进入反应器,常以25℃ 下液体的体积流量计算空速,称为液空速。 2)湿空速和干空速:反应混合物以气体状态进入反应器, 包括水蒸气时,称为湿空速;不计水蒸气时,称为干空速。 3)初态体积流量VS0:按不含产物的反应混合物初态组成和 标准状况计算的体积流量。 H 2 , N 2 , NH 3 VS 0 (1)空速VSP: Vsp
1-6 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 3.空间速度 空间速度简称空速,其定义是单位反应体积所能处理的反应混合 物的体积流量。 y
i
反应混合物体积流量 空速=—————————— 反应体积(质量)
yi 0
V
当反应混合物进入和离开反应器的组成一定时,空速越大,则 反应器的生产能力越大。 反应混合物的状态、 反应混合物体积流量以及反应体积的表示 方式有所不同,所计算的空速以及单位也各不相同,应加以具体 说明,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示方式。
1.反应程度ξ
ni ni 0 i
第二节 化学计量学
式中ξ称为反应程度;对于反应物 (ni nio )及 i为负; 对于产物为正。
2.
的作用
n 上式也可表示为: i ni 0 ni i ; ni 0 ni ni i
ni 对于反应物为反应量, ni 对于产物为生成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