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的变化2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课程课件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第二课时)

初中化学课程课件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第二课时)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二、水的合成
2021/11/8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氢气的燃烧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 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了解物质的两类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会区分简单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化合反应,并对学过的典型的反应进行分类。 2.会区分简单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 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021/11/8
14
探究三: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34页最后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1.什么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举例说明。
(5)冰能变成水,水能变成水蒸气 (6)氧 气能够支持燃烧
2021/11/8
17
2.将从海水中获得的氯化镁电解可以得到金属 镁和氯气。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密度 小、硬度小的性质。镁在空气中点燃能与氧 气反应,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 氧化镁。
上述叙述中,描述的是镁的物理性质的 有银白色固体、密度小、硬度小,
如: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活泼性等
2.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举例说明。
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 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2021/11/8
15
变化是一个过程,性质是一个静止的属性。变化 由性质决定,性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
如:蜡烛在燃烧是化学变化,而蜡烛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酒精易挥发则是物理性质
描述镁的化学性质的有 能与氧气反应 。

2.2水分子的变化 教案练习

2.2水分子的变化  教案练习

点燃 课 题:2.2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1. 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进一步从分子变化的角度上理解化学变化,同时获得氢气燃烧生成水的结论。

2.理解化合反应的含义,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关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4.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类。

初步形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的认识。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化合反应与物质性质的区分。

难点:关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前准备:多媒体(水的合成动画)、烧杯、导气管、启普发生器、火柴 水的合成 一、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 现象:淡蓝色火焰 氢气+氧气 水 化合反应:A+B+… C 氢气:新能源二、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性质化学性质常用能、易、容易、可以、可等来描述师生互动活动意图 【回顾旧知】-多媒体展示(具体的题目见课件中)【设疑导入新课】从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被点燃。

这是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温故而知新,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设疑激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达到完善实验方案的目的。

+ 学生做出猜想:产物是水或由于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可能不是水【板书1】二、水的合成【出示目标】实验探究:我们猜想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水,那该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呢?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看内壁是否有水珠,来验证是否有水生成。

【实验演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注意: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学生观察实验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试写出反应的文字和符号表达式。

【探究升级】试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分子和氧分子是怎样变成水分子的? [播放] 水的合成动画学生观察并描述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观察,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及原子的定义。

水分子的变化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1.实验原理: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生成氧气和氢气。

化学方程式:2H2O2H2↑+O2↑2.实验装置、3.实验现象:电源的正负极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2。

4.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注意: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的是直流电,而非交流电。

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ON或稀硫酸。

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不能错误的认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二、水的合成1.实验原理:氢气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2.实验装置:3.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壁上凝结有水雾。

4.氢气的用途:氢气由于其制取原料丰富,热值高,无污染,所以氢气是一种理想的高能燃料。

5.氢气如果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如果听到声音很小,说明氢气比较纯,如果听到尖锐的报警声,氢气不纯。

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熔点、沸点、颜色、状态、位置等。

2.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毒性、酸碱性等。

区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看物质的性质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联系和区别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应了物质的性质。

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水的合成)课件八年级化学(五四学制)全一册

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水的合成)课件八年级化学(五四学制)全一册

变式1 如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C.每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和分子数均不会发生变化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典例2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D )
A.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棉线织成衣物 B.木材制成筷子 C.铜能作导线 D.酒精作燃料
5.[2021·扬州]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B.氯化铵 氨气+氯化氢
C.氯化钠+硫酸钾→硫酸钠+氯化钾
D.锌+硫酸铜→铜+硫酸锌
6.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是_物__理__变__化__,“烧 炭”是_化__学__变__化__。 (2)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可以燃烧、受热 易分解”属于_化__学__性__质__。 (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生成气 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这都属于_物__理__性__质__。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 1.分解反应: 由_一__种__物质生成_两__种__或__两__种__以__上__其他物质的反应,特点是 “一变多”。例如_电__解__水__。 2.化合反应: 由_两__种__或__两__种__以__上__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是“多 变一”。例如_氢__气__燃__烧__。
水分子的运动 第2课时 水的合成
水的合成 1.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通常是_无__色__、_无__味__的气体,难溶 于水,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水的合成: (1)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淡__蓝__色__火焰,放出 大量热,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凝结有_水__雾__。 (2)文字表达式:_氢__气__+__氧__气___点_燃___水__。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_2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_2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水的分解与水的合成)一、导学指导【导学目标】1.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水的组成;2.会从微观角度分析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3.理解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能实行判断;4.会描述电解水、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并能书写出化学反应式;5.了解化学变化中能源的转化,理解氢能源。

【学习重难点】1.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2.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课堂建议【课的导入】《国语》中的《郑语》里明确地提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元素。

同时还提出不同的物质元素在一起,方能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如果仅仅同一物质元素,那是产生不出新物质的。

既然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那么他们认为水能够继续分解吗?追问:你认为呢?如果能分解,将会分解成哪些物质呢? 请观察实验。

【探究活动】活动一:合作探究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1.接通电源后,与电源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有何现象?有何不同现象?2.怎样检验两支试管内产生的气体?(1)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负极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2:1 。

(2)可用 带火星的木条 来检验正极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現象是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该气体具有 助燃 性,是 氧气 。

(3)可用 燃烧的木条 来检验负极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現象是 气体被点燃 ,并产生 淡蓝色火焰 ,说明该气体具有 可燃 性,是 氢气 。

收获与体验1.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 氢气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 氧气 ,它们的体积比为2:1 (口诀: 负氢正氧2:1 )。

由此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 氢原子 和一个 氧原子 构成的;化学反应式为 : H 2OH 2↑+O 2↑ ,水电解是将 电 能转化为 化学 能。

电解水装活动二:合作探究在教师引导下分析:电解水的微观实质电解水过程中:每个水分子分解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为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为1个氧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为氢气,很多氧分子聚集为氧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

2021/12/10
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要点一 水的电解 1.产物:正极为氧气,负极为氢气,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可以简
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结论:水通电分解(fēnjiě)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以推断水由氢、 氧元素组成。
2021/12/10
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3.易错提醒: (1)电解水过程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而非质量比。 (2)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chúnjìng)物,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 成的混合物。
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4.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说明水可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电解的文字(wénzì)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D.若产生氢气的体积为5 mL,则产生氧气体积为10 mL
2021/12/10
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解析(jiě xī)】选A。该实验证明水可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在通电
1.氢气(qīnɡ qì)在空气中燃烧:
(1)现象。
2021/12/10
发烫
放热
第五页,共三十二页。
水雾
淡蓝
(2)文字表达式:___氢__气__(_q_ī_nɡ__q_ì)_+_氧__气点__燃___。 水
2.化合反应: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的
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yǐshàng)的物质
2021/12/10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解析】根据性质中通常有“能”或“可以(kěyǐ)”或“易”“会” “难于”“有”等词语,可判断出(1)是性质的描述,“受热分解”是化 学变化,因此(1)是化学性质的描述;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 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等属于物理性质,(2)和(4)所描述的内容都是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出的,所以属于物理性质;(3)和(7)描述的是有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5)中的木棒折断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属 于物理变化;(6)中的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实化 质学
变 化
(huàxué biànhuà)
的 旧分子(fēnzǐ)
原子
பைடு நூலகம்新分
子 旧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fēnzǐ)
第十四页,共二十一页。
二、水的合成(héchéng)----氢气的 燃烧
第十五页,共二十一页。
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
二、氢气(qīnɡ qì)的燃烧
电解水两电极上产生(chǎnshēng)的 气体种类体积可简单记忆为: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第七页,共二十一页。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shūxiě)和读法
通电

氧气
氢气 (分解反应)
(反应物)(反应条件) (生成物)
表示“生成”
表示(biǎoshì)“和” 读法(dú fǎ):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
,与电源多负极相连的
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
处,氢慢气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3、用(q一īnɡ根qì) 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
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氧气
(yǎngqì)
第五页,共二十一页。
【注意事项】 a、加稀硫酸溶液(róngyè)目的:增强(zēngqiáng)水的导电 b、为什么实际实验(shíyàn)中,性H2体积往往大于O2体 积的2倍?
原因主要有:
① O2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H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②电极材料消耗了部分O2
第六页,共二十一页。
共同关注 化学方法: (guānzhù)
两电极(diànjí)处生成的气体经检验:正极的气 体是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的气 体是氢气(H2),可以燃烧,产生 淡蓝色的火焰。

2.2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2课时)水的合成-教学文档

2.2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2课时)水的合成-教学文档

第 1 页二、水的合成(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和 ,生成的新粒子是 和 。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可以再分, 不能再分。

所以,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检验方法:将 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气体 ,产生 火焰,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二)合作交流、解读新知 1、实验探究:⑴、提出问题:氢气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⑵、猜想假设:氢气燃烧的生成物可能是 ⑶、收集证据:①回顾如何证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②实施实验: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只 烧杯。

③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 的燃烧,火焰呈 色,烧杯内壁凝结有 ,烧杯发 。

2、表示方法:文字:( )+( ( ) 符号:( ) ( ) ( ) 名称: (反应物) (条件) (生成物)3、化合反应:由 的物质生成 物质的反应。

①可简化为:合二为一的反应②可表示为:B +C …… A 4、氢气验纯:在点燃氢气时,一定要检验氢气的 。

用试管收集氢气后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 如果发出 的爆鸣声则说明氢气不纯; 如果发出 的“噗”声则说明氢气纯净。

5、微观解释: ⑴、详细解读:氢气是由 构成的,氧气是由 构成的,氢分子、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分别分裂成 、 , 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 ,大量的水分子聚集成 。

6、物质性质 分子、物质与化学性质间的关系 ①化学性质: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

②物理性质:物质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

③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7、氢能源⑴、三大优点:① 、② 、③ 。

⑵、制约原因:①制取成本 、②难以 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的合成实验,认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从微观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
3、了解化合反应,并能对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4、体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体验分析,感受成功
教学重点:
1、通过水的合成,认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从微观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
3、了解化合反应,并能对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4、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通过水的分解认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了解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并能对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3、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设计:
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老师讲授介绍法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完成学案
阅读课本P32---P34,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1、描述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写出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2、用微粒图表示出水的合成过程?
3、比较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
4、说出分解反应的特征,举2例。

课堂引导:
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并进行点评
各小组按要求讨论后展示交流:
老师点拨:
问题一、水合成实验的解释,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读法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我发现: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1、化学变化2、前反应物多种,后生成物1种
跟踪练习:
下列反应是化合反应吗?
A 、泥和水混合得到泥浆
B 、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
C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 、氧化汞加热后变成汞和氧气 问题二:从微观上看,水是怎样合成的?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再由这些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变,而原子一定不变。

获得结论:
1、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变,而原子一定不变。

课堂练习:挑战中考
1.在合成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
A .水分子 B. 氢分子 C. 氢、氧两种原子 D .以上都不是 2.、(09泸州)下列用途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氢气充氢气球 B. 铜丝做导线
C. 金刚石切割玻璃
D. 液态氢气做火箭燃料 3.、(07常州)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导电性 B .可燃性 C .延展性 D .挥发性
4. 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 )
A .水结成冰
B .水蒸发
C .水被电解 D. 水汽化 5、(11年泸州)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C +O 2 CO 2
B .HCl +AgNO 3=AgCl ↓+HNO 3
C .2H 2O 2H 2↑+O 2↑ C. 3CO +Fe2O 3 2Fe +3CO 2
点燃
通电高温
物质
的 性质
化学 性质
物理 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酸碱性、氧化性、
还原性等 不通过化学变化,物质本身具有的性质。

包括:颜色、气味(或味道)、
状态、溶解性、熔沸点、密度、导性(电、热、磁)、硬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