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2.2等差数列导学案(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2.2.1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2.2.1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教案】

2.2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归纳思想和化归思想并加深认识;通过概念的引入与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②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③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研究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三、学情及导入分析:高一学生对数列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方程、数学公式的运用具有一定技能,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浓。

本节课先由教师提供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数列的有关概念,再通过对数列的项数与项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探究,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最后师生共同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弄清楚等差数列与通项公式的含义以及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引入新1、知识链接;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关系.学生回答,引导温故知新。

由复习引入,通过数学知识的内部提出问题。

知归纳抽象形成概念比较分析,深化认识创设问题情景:1.下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根据下述数列的共同特点,可以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吗?能将以上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来源:学#科#网Z#X#X#K]引例1:从0开始,将5的倍数从小到大排列,得到的数列?引例2:从1开始,将自然数从小到大排列,得到的数列?引例3:为了保证考试笔试的秩序,每次放入2个人考试,依次排列下去,已经考试的人员组成一个什么数列?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公差d)为同一常数,这样的一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3.2 等差数列(习题课)学案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3.2 等差数列(习题课)学案

2.3.3 等差数列(习题课)-----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a n 与S n 的关系并会应用.(难点)2.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及应用.(重点)3.会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重点、易错点)二、自主学习教材整理 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阅读教材P 44例3~P 45,完成下列问题.1.S n 与a n 的关系a n =⎩⎪⎨⎪⎧S 1,n =1S n -S n -1.n ≥2 2.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1)等差数列{a n }中,其前n 项和为S n ,则{a n }中连续的n 项和构成的数列S n ,S 2n -S n ,S 3n -S 2n ,S 4n -S 3n ,…构成等差数列.(2)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an 2+bn (a ,b 为常数).3.等差数列前n 项和S n 的最值(1)若a 1<0,d >0,则数列的前面若干项为负数项(或0),所以将这些项相加即得{S n }的最小值.(2)若a 1>0,d <0,则数列的前面若干项为正数项(或0),所以将这些项相加即得{S n }的最大值.特别地,若a 1>0,d >0,则S 1是{S n }的最小值;若a 1<0,d <0,则S 1是{S n }的最大值. 做一做: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1)若S n 为等差数列{a n } 的前n 项和,则数列⎩⎨⎧⎭⎬⎫S n n 也是等差数列. (2)在等差数列{a n }中,当项数m 为偶数2n 时,则S 偶-S 奇=a n +1.(3)若a 1>0,d <0,则等差数列中所有正项之和最大.(4)在等差数列中,S n 是其前n 项和,则有S 2n -1=(2n -1)a n .【解析】 (1)正确.因为由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知S n n =d 2n +a 1-12d ,所以数列S n n为等差数列.(2)错误.当项数m 为偶数2n 时,则S 偶-S 奇=nd .(3)正确.由实数的运算可知该说法正确.(4)正确.因为S 2n -1=a 1+a 2n -12n -12=2n -12[a n +(1-n )d +a n +(n -1)d ]=(2n -1)a n .【★答案★】 (1)(3)(4)三、合作探究探究1:由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求a n例1.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n 2+12n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精彩点拨】【自主解答】 根据S n =a 1+a 2+…+a n -1+a n 与S n -1=a 1+a 2+…+a n -1(n >1),可知,当n >1时,a n =S n -S n -1=n 2+12n -(n -1)2+12(n -1)=2n -12,① 当n =1时,a 1=S 1=12+12×1=32,也满足①式. ∴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2. 由此可知:数列{a n }是以32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归纳总结1.已知前n 项和S n 求通项a n ,先由n =1时,a 1=S 1求得a 1,再由n ≥2时,a n =S n -S n -1求a n ,最后验证a 1是否符合a n ,若符合则统一用一个解析式表示.2.由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求a n 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等差数列,它也适用于其他数列.探究2: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应用例2. (1)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S 4=1,S 8=4,则a 17+a 18+a 19+a 20的值为( )A .9B .12C .16D .17(2)等差数列{a n }共有2n +1项,所有的奇数项之和为132,所有的偶数项之和为120,则n 等于________.(3)已知{a n },{b n }均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分别为S n ,T n ,且S n T n =2n +2n +3,则a 5b 5=________. 【精彩点拨】 (1)解决本题关键是能发现S 4,S 8-S 4,S 12-S 8,S 16-S 12,a 17+a 18+a 19+a 20能构成等差数列.(2)利用等差数列奇偶项和的性质求解,或利用“基本量法”求解.(3)解决本题关键是如何将a n 转化为用等差数列的前(2n -1)项的和表示.【自主解答】 (1)由题意知:S 4=1,S 8-S 4=3,而S 4,S 8-S 4,S 12-S 8,S 16-S 12,S 20-S 16成等差数列.即1,3,5,7,9,a 17+a 18+a 19+a 20=S 20-S 16=9.(2)法一:(巧用性质)因为等差数列共有2n +1项,所以S 奇-S 偶=a n +1=S 2n +12n +1即132-120=132+1202n +1,解得n =10. 法二:(基本量思想)可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依题意可列方程组⎩⎨⎧ n +1a 1+n n+12×2d =132,na 2+n -1n 2×2d =120,即⎩⎪⎨⎪⎧n +1a 1+nd =132,n a 1+nd =120,所以n +1n =132120,即n =10. (3)由等差数列的性质,知a 5b 5=a 1+a 92b 1+b 92=a 1+a 92×9b 1+b 92×9=S 9T 9=2×9+29+3=53. 【★答案★】 (1)A (2)10 (3)53探究3:等差数列前n 项和S n 的函数特征探究1 将首项为a 1=2,公差d =3的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看作关于n 的函数,那么这个函数有什么结构特征?如果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为S n =3n 2+n ,那么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上述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况成立吗?【提示】 首项为2,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S n =2n +n n -1×32=32n 2+12n , 显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型函数. 且常数项为0,二次项系数为d 2,一次项系数为a 1-d 2;如果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为S n =3n 2+n ,那么当n =1时,S 1=a 1=4.当n ≥2时,a n =S n -S n -1=6n -2,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6n -2,所以该数列为等差数列,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都是关于n 的二次型函数,且常数项为0,反之,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具备上述特征,该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探究2 已知一个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n 2-5n ,试画出S n 关于n 的函数图象.你能说明数列{a n }的单调性吗?该数列前n 项和有最值吗?【提示】 S n =n 2-5n =⎝⎛⎭⎫n -522-254,它的图象是分布在函数y =x 2-5x 的图象上的离散的点,由图象的开口方向可知该数列是递增数列,图象开始下降说明了{a n }前n 项为负数.由S n 的图象可知,S n 有最小值且当n =2或3时,S n 最小,最小值为-6,即数列{a n }前2项或前3项和最小.例3. 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33n -n 2,(1)求{a n }的通项公式;(2)问{a n }的前多少项和最大;(3)设b n =|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精彩点拨】 (1)利用S n 与a n 的关系求通项,也可由S n 的结构特征求a 1,d ,从而求出通项.(2)利用S n 的函数特征求最值,也可以用通项公式找到通项的变号点求解.(3)利用a n 判断哪些项是正数,哪些项是负数,再求解,也可以利用S n 的函数特征判断项的正负求解.【自主解答】 (1)法一:当n ≥2时,a n =S n -S n -1=34-2n ,又当n =1时,a 1=S 1=32=34-2×1满足a n =34-2n .故{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4-2n .法二:由S n =-n 2+33n 知S n 是关于n 的缺常数项的二次型函数,所以{a n }是等差数列,由S n 的结构特征知⎩⎨⎧ d 2=-1,a 1-d 2=33,解得a 1=32,d =-2,所以a n =34-2n .(2)法一:令a n ≥0,得34-2n ≥0,所以n ≤17,故数列{a n }的前17项大于或等于零.又a 17=0,故数列{a n }的前16项或前17项的和最大.法二:由y =-x 2+33x 的对称轴为x =332. 距离332最近的整数为16,17.由S n =-n 2+33n 的 图象可知:当n ≤17时,a n ≥0,当n ≥18时,a n <0,故数列{a n }的前16项或前17项的和最大.(3)由(2)知,当n ≤17时,a n ≥0;当n ≥18时,a n <0.所以当n ≤17时,S n ′=b 1+b 2+…+b n =|a 1|+|a 2|+…+|a n |=a 1+a 2+…+a n =S n =33n -n 2.当n ≥18时,S n ′=|a 1|+|a 2|+…+|a 17|+|a 18|+…+|a n |=a 1+a 2+…+a 17-(a 18+a 19+…+a n )=S 17-(S n -S 17)=2S 17-S n =n 2-33n +544.故S n ′=⎩⎪⎨⎪⎧ 33n -n 2n ≤17,n 2-33n +544n ≥18. 归纳总结1.在等差数列中,求S n 的最小(大)值的方法:(1)利用通项公式寻求正、负项的分界点,则从第一项起到分界点该项的各项和为最大(小).(2)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求最值.2.寻求正、负项分界点的方法:(1)寻找正、负项的分界点,可利用等差数列性质或利用⎩⎪⎨⎪⎧ a n ≥0,a n +1≤0或⎩⎪⎨⎪⎧a n ≤0,a n +1≥0来寻找. (2)利用到y =ax 2+bx (a ≠0)的对称轴距离最近的左侧的一个正数或离对称轴最近且关于对称轴对称的两个整数对应项即为正、负项的分界点.3.求解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应先判断{a n }的各项的正负,然后去掉绝对值号,转化为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四、学以致用1.已知下面各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的公式,求{a n }的通项公式.(1)S n =2n 2-3n ;(2)S n =3n -2.【解】 (1)当n =1时,a 1=S 1=2×12-3×1=-1;当n ≥2时,S n -1=2(n -1)2-3(n -1)=2n 2-7n +5,则a n =S n -S n -1=(2n 2-3n )-(2n 2-7n +5)=2n 2-3n -2n 2+7n -5=4n -5.此时若n =1,a n =4n -5=4×1-5=-1=a 1,故a n =4n -5.(2)当n =1时,a 1=S 1=31-2=1;当n ≥2时,S n -1=3n -1-2,则a n =S n -S n -1=(3n -2)-(3n -1-2)=3n -3n -1=3·3n -1-3n -1=2·3n -1.此时若n =1,a n =2·3n -1=2·31-1=2≠a 1,故a n =⎩⎪⎨⎪⎧1,n =1,2·3n -1,n ≥2. 2.(1)等差数列{a n }中,a 2+a 7+a 12=24,则S 13=________.(2)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2n +1,其前n 项和为S n ,则数列⎩⎨⎧⎭⎬⎫S n n 的前10项和为________. 【解析】 (1)由a 2+a 7+a 12=24,得a 7=8,所以S 13=a 1+a 132×13=a 7·13=104. (2)因为a n =2n +1,所以a 1=3.所以S n =n 3+2n +12=n 2+2n ,所以S n n=n +2, 所以⎩⎨⎧⎭⎬⎫S n n 是公差为1,首项为3的等差数列,所以前10项和为3×10+10×92×1=75. 【★答案★】 (1)104 (2)753.在等差数列中,a 10=23,a 25=-22.(1)该数列第几项开始为负;(2)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解】 设等差数列{a n }中,公差为d ,由题意得⎩⎪⎨⎪⎧ a 25-a 10=15d =-45,23=a 1+10-1×d ,∴⎩⎪⎨⎪⎧ a 1=50,d =-3. (1)设第n 项开始为负,a n =50-3(n -1)=53-3n <0,∴n >533,∴从第18项开始为负. (2)|a n |=|53-3n |=⎩⎪⎨⎪⎧ 53-3n 1<n ≤17,3n -53n >17.当n ≤17时,S n ′=-32n 2+1032n ;当n >17时, S n ′=|a 1|+|a 2|+|a 3|+…+|a n |=a 1+a 2+…+a 17-(a 18+a 19+…+a n ),S n ′=-⎝⎛⎭⎫-32n 2+1032n +2S 17=32n 2-1032n +884,∴S n ′=⎩⎨⎧ -32n 2+1032n n ≤17,32n 2-1032n +884n >17.五、自主小测1.设{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d =-2,S n 为其前n 项和.若S 10=S 11,则a 1=( )A .18B .20C .22D .242.已知某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为( )A .5B .4C .3D .23.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则a n =________.4.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它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n =(n +1)2+λ,则λ的值为________.5.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公式为S n =2n 2-30n .(1)求数列 {a n }的通项a n ;(2)求S n 的最小值及对应的n 值.参考★答案★1.【解析】 由S 10=S 11,得a 11=S 11-S 10=0,a 1=a 11+(1-11)d =0+(-10)×(-2)=20.【★答案★】 B2.【解析】 由题意得S 偶-S 奇=5d =15,∴d =3.或由解方程组⎩⎪⎨⎪⎧5a 1+20d =15,5a 1+25d =30,求得d =3,故选C. 【★答案★】 C3.【解析】 当n =1时,a 1=S 1=1,当n ≥2时,a n =S n -S n -1=n 2-(n -1)2=2n -1,又因为a 1=1适合a n =2n -1.所以a n =2n -1.【★答案★】 2n -14.【解析】 等差数列前n 项和S n 的形式为S n =an 2+bn ,∴λ=-1.【★答案★】 -15.【解】 (1)∵S n =2n 2-30n ,∴当n =1时,a 1=S 1=-28. 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2-30n )-[2(n -1)2-30(n -1)]=4n -32. ∵n =1也适合,∴a n =4n -32,n ∈N *.(2)法一:S n =2n 2-30n =2⎝⎛⎭⎫n -1522-2252∴当n =7或8时,S n 最小,且最小值为S 7=S 8=-112. 法二:∵a n =4n -32,∴a 1<a 2<…<a 7<0,a 8=0,当n ≥9时,a n >0. ∴当n =7或8时,S n 最小,且最小值为S 7=S 8=-112.。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数列极限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5(2021年整理)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数列极限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5(2021年整理)

数列极限“数列极限"这节内容为一课时(45分钟),在课堂上很圆满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从如下的五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众所周知,对数列极限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导数所必备的知识.另外,极限也是从初等数学的思维方式到高等数学的思维方式的质的转变,在重点考察思维方法的高考命题中是最好的命题素材之一.(2)在全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数列的极限》安排在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2)第二章、第二节,是数列极限的起始课.这部分内容在课本第73页至76页。

是全章内容的起点,重点 .2.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从数列的变化趋势来理解极限的概念;能初步利用极限定义确定某些简单的数列极限;体会极限思想.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数列极限的概念教学难点:如何从变化趋势的角度, 来正确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教学关键:教学中启发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抓住问题的本质(即定义)确立依据:这样确定重难点及教学关键,主要是基于课标要求和对本节课全面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认识,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极限的概念,能初步利用极限定义确定某些简单的数列极限;(2)能力目标: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数列变化趋势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学会数学语言的表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分层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进而学会数列极限的分析方法,体会在探索问题中由静态到动态、由有限到无限的辨证观点和“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周和数学家刘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2、通过介绍生活中的极限运动和极限精神,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确立依据:基于对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 第2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 第2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

第2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目标] 1.记住等差数列的一些常见性质;2.会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答一些简单的等差数列问题.[重点] 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难点] 等差数列性质的理解.知识点一等差数列的重要性质[填一填]1.a n=a m+(n-m)d(m,n∈N*).2.若m+n=p+q(m,n,q,p∈N*),则a m+a n=a p+a q.[答一答]1.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 m+a n=a p+a q(m,n,p,q∈N*),则m+n=p+q成立吗?提示:不一定.若数列{a n}是常数列,则m+n=p+q不一定成立.2.在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 n}中,若m+n=2p(m,n,p∈N*),则2a p与a m,a n有何关系?提示:2a p=a m+a n.3.在等差数列{a n}中,若m+n=p,则a m+a n=a p成立吗?提示:不成立.知识点二等差数列的其他性质[填一填]1.若{a 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则下列数列:(1){c+a n}(c为任一常数)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2){ca n}(c为任一常数)是公差为cd的等差数列;(3){a n+a n+k}(k为常数,k∈N*)是公差为2d的等差数列.2.若{a n},{b n}分别是公差为d1,d2的等差数列,则数列{pa n+qb n}(p,q是常数)是公差为pd1+qd2的等差数列.[答一答]4.在等差数列中,如何判断数列的单调性?提示:在等差数列{a n}中,a n=a1+(n-1)d.当d>0时,{a n}是递增数列;当d=0时,{a n}是常数列;当d<0时,{a n}是递减数列.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等差数列去掉前面若干项后,剩下的项仍构成等差数列.( √ ) (2)摆动数列不可能是等差数列.( √ )(3)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m +n +p =3t ,则a m +a n +a p =3a t .( √ )类型一 等差数列的性质应用[例1] (1)已知等差数列{a n },a 5=10,a 15=25,求a 25的值; (2)已知等差数列{a n },a 3+a 4+a 5+a 6+a 7=70,求a 1+a 9的值;(3)已知数列{a n },{b n }都是等差数列,且a 1=2,b 1=-3,a 7-b 7=17,求a 19-b 19的值. [分析] 分析题目,可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也可利用通项公式求解. [解] (1)方法一:设{a n }的公差为d ,则⎩⎪⎨⎪⎧a 1+4d =10,a 1+14d =25,解得⎩⎪⎨⎪⎧a 1=4,d =32,故a 25=a 1+24d =4+24×32=40.方法二:因为5+25=2×15,所以在等差数列{a n }中有a 5+a 25=2a 15,从而a 25=2a 15-a 5=2×25-10=40.方法三:因为5,15,25成等差数列,所以a 5,a 15,a 25也成等差数列,因此a 25-a 15=a 15-a 5,即a 25-25=25-10,解得a 25=40.(2)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a 3+a 7=a 4+a 6=2a 5=a 1+a 9,所以a 3+a 4+a 5+a 6+a 7=5a 5=70,于是a 5=14,故a 1+a 9=2a 5=28.(3)令c n =a n -b n ,因为{a n },{b n }都是等差数列,所以{c n }也是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d ,由已知,得c 1=a 1-b 1=5,c 7=17,则5+6d =17,解得d =2,故a 19-b 19=c 19=5+18×2=41.在等差数列中,一般存在两种运算方法:一是利用基本量运算,借助于a 1,d 建立方程组进行运算,这是最基本的方法;二是利用性质运算,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简化计算,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变式训练1] (1)在等差数列{a n }中,a 2=-5,a 6=a 4+6,则a 1等于( B ) A .-9 B .-8 C .-7 D .-4解析:∵{a n }是等差数列,∴a 6-a 4=6=2d . ∴d =3.∴a 1+d =-5.∴a 1=-8.(2)若数列{a n }的公差为2,则数列{3a n -2}的公差为( D ) A .3 B .4C.5 D.6解析:∵数列{a n}的公差为2,∴数列{3a n-2}的公差为3×2=6.(3)设数列{a n},{b n}都是等差数列,且a1=25,b1=75,a2+b2=100,那么由a n+b n所组成的数列的第37项的值为( C )A.0 B.37C.100 D.-37解析:设c n=a n+b n,则c1=a1+b1=25+75=100,c2=a2+b2=100.故d=c2-c1=0.故c n=100(n∈N*).从而c37=100.类型二等差数列的实际应用[例2] 有一批影碟机原销售价为每台800元,在甲、乙两家商场均有销售.甲商场用如下方法促销:买一台单价为780元,买两台单价为760元,以此类推,每多买一台则所买各台单价均减少20元,但每台最低不低于440元;乙商场一律都按原价的75%销售.某单位需购买一批此类影碟机,问去哪一家商场购买花费较少?[分析] 先求出购买n台时甲商场的售价,再与购买n台时乙商场的售价作差比较.[解]设该单位需购买影碟机n台,在甲商场购买单价为a n元,当a n不低于440时,a1,a2,…,a n构成等差数列,则a n=780+(n-1)(-20)=800-20n,解不等式a n≥440,即800-20n≥440,得n≤18.当购买台数小于或等于18台时,每台售价为(800-20n)元,当购买台数大于18台时,每台售价为440元.到乙商场购买,每台售价为800×75%=600(元).又(800-20n)n-600n=20n(10-n),所以,当n<10时,600n<(800-20n)n;当n=10时,600n=(800-20n)n;当10<n≤18时,(800-20n)n<600n;当n>18时,440n<600n.所以当购买台数少于10台时,到乙商场购买花费较少;当购买10台时,到两商场购买花费相同;当购买台数多于10台时,到甲商场购买花费较少.1.在实际问题中,若涉及一组与顺序有关的数的问题,可考虑利用数列方法解决,若这组数依次成直线上升或下降,则可考虑利用等差数列方法解决.2.在利用数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分清首项、项数等关键问题.[变式训练2] 有一个很神秘的地方,那里有很多的雕塑,每个雕塑都是由蝴蝶组成的.第一个雕塑有3只蝴蝶,第二个雕塑有5只蝴蝶,第三个雕塑有7只蝴蝶,第四个雕塑有9只蝴蝶,以后的雕塑按照这样的规律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学学和思思看不到这排雕塑的尽头在哪里,那么,第102个雕塑是由多少只蝴蝶组成的呢?由999只蝴蝶组成的雕塑是第多少个呢?解:由题知:a 1=3,a 2=5,a 3=7,a 4=9,…,可知其是以3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则a n =2n +1,当n =102时,a 102=205,当a n =999时,2n +1=999,n =499.答:第102个雕塑是由205只蝴蝶组成的;由999只蝴蝶组成的雕塑是第499个. 类型三 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例3] 已知两个等差数列5,8,11,…和3,7,11,…都是100项,求它们有多少个共同的项.[分析] 先写出两数列的通项公式,利用两通项公式寻找共同的项. [解] 解法一:设两个数列分别为{a n }与{b k }, 则a 1=5,d 1=8-5=3,通项a n =5+(n -1)·3=3n +2;b 1=3,d 2=7-3=4,通项b k =3+(k -1)·4=4k -1. 设数列{a n }的第n 项与{b k }的第k 项相同, 即a n =b k ,即3n +2=4k -1. ∵n =43k -1,而n ∈N *,k ∈N *,∴k 必须为3的倍数,设k =3r (r ∈N *),得n =4r -1,由条件知⎩⎪⎨⎪⎧1≤3r ≤100,1≤4r -1≤100,解得12≤r ≤1014,又∵r ∈N *,∴1≤r ≤25(r ∈N *). ∴共有25个共同的项.解法二:由解法一知两数列的通项分别为a n =3n +2,b k =4k -1,设共同项构成新数列{c n },则c 1=11,∵数列{a n },{b n }均为等差数列,∴数列{c n }仍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d =12. ∴c n =11+(n -1)·12=12n -1. 又∵a 100=302,b 100=399, ∴c n =12n -1≤302,∴n ≤25.25,∴两数列有25个共同项.本题是探求两个数列的公共项问题,解法一是常规解法,解法二利用了最小公倍数.通常是从通项公式入手,建立a n =b m 这样的方程,再求其一定范围内的整数解.本题常见的错误是求得数列a n =3n +2,b n =4n -1,即令3n +2=4n -1,解得n =3,所以有一个公共项11,这显然是错误的.[变式训练3] 把数列{2n +1}中的项依次按第一个括号一个数,第二个括号两个数,第三个括号三个数,第四个括号四个数,第五个括号一个数,…循环,为:(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则第104个括号内的各数之和为( D )A .2 036B .2 048C .2 060D .2 072解析:由观察发现,每四个括号是一个循环,一个循环由10个数组成,104个括号有26个循环,则第104个括号内有四个数,这四个数为数列3,5,7,9,…的第257项、第258项、第259项、第260项,分别为3+(257-1)×2,3+(258-1)×2,3+(259-1)×2,3+(260-1)×2,即515,517,519,521,其和为2 072.故选D.1.等差数列{a n }中,若a 2+a 4 024=4,则a 2 013=( A ) A .2 B .4 C .6 D .-2解析:∵2a 2 013=a 2+a 4 024=4,∴a 2 013=2.2.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7=π4,则tan(a 6+a 7+a 8)等于( C )A .-33B .- 2C .-1D .1解析:∵在等差数列{a n }中,a 6+a 7+a 8=3a 7=3π4,∴tan(a 6+a 7+a 8)=tan 3π4=-1.3.如果等差数列{a n }中,a 1=2,a 3=6,则数列{2a n -3}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解析: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a 3-a 1=2d =4, 即d =2.故数列{2a n -3}的公差为4.4.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7,a 5=a 2+6,则a 6=13. 解析: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a 5=a 2+6,∴a 5-a 2=6,即3d =6,d =2. ∴a 6=a 3+3d =7+3×2=13. 5.在等差数列{a n }中: (1)若a 5=a ,a 10=b ,求a 15; (2)若a 3+a 8=m ,求a 5+a 6; (3)若a 5=6,a 8=15,求a 14. 解:(1)∵a 5+a 15=2a 10,∴a 15=2a 10-a 5=2b -a .(2)解法一:∵a 3+a 8=(a 1+2d )+(a 1+7d ) =2a 1+9d =m ,∴a 5+a 6=(a 1+4d )+(a 1+5d )=2a 1+9d =m . 解法二:∵5+6=3+8, ∴a 5+a 6=a 3+a 8=m .(3)解法一:∵a 8=a 5+(8-5)d , 即15=6+3d ,∴d =3.∴a 14=a 8+(14-8)d =15+6×3=33. 解法二:∵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数列a 5,a 8,a 11,a 14,…是等差数列,首项a 5=6,公差d =a 8-a 5=15-6=9, ∴第四项a 14=6+3×9=33.——本课须掌握的问题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能够简化问题,提高准确性.常用的性质主要有: (1)d =a m -a n m -n(m ,n ∈N *,且n ≠m ); (2)a n =a m +(n -m )d (n ,m ∈N *); (3)若m +n =p +q (m ,n ,p ,q ∈N *), 则a m +a n =a p +a q .特别地,若m +n =2p (m ,n ,p ∈N *), 则a m +a n =2a p .在解决等差数列问题时要注意项数(即项的下标)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_等差数列-数学-高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等差数列-数学-高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等差数列》是人教A 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5的第二章第2节。

是前一节数列的概念引入后的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也是对数列知识分类讨论的第一块重要内容。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等差数列概念的引入,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为下节课等差数列的求和以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奠定基础,是第一章函数学习后对数集性质的延续性学习,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观察,类比,归纳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现阶段是他们理性化的思维模式向抽象性思维模式的过度阶段,所以他们接受和思考函数,数列等抽象知识还需借助数学模型和数字例题。

本节课是在他们刚学习过数列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数列的分类学习,能使他们对数列知识有更具体深入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会熟练地辨别等差数列和准确写出公差和通项公式。

(2)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推导过程和思维方法,对观察,类比,归纳总结等思维方法有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锻炼学生的分类归纳,抽象思考的思维模式,和培养善于思考学习,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方式。

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会熟练地辨别等差数列。

难点:准确写出公差和通项公式,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推导过程和思维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以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历表。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自主完成① 0,5,10,15,20,25,…② 48,53,58,63 ,…③ 18,15.5,13,10.5,8,5.5…④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以上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分别都等于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二)、引入概念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很全面】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很全面】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小结复习参考题第四章圆与方程4.1 圆的方程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 空间直角坐标系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 函数y=Asin(ωx+ψ) 的图象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1.2 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1.3 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阅读与思考估计根号下2的值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阅读与思考九连环探究与发现购房中的数学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阅读与思考错在哪儿信息技术应用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3.4 基本不等式2abba+≤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变化率与导数3.2 导数的计算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实习作业走进微积分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阅读与思考科学发现中的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第四章框图4.1 流程图4.2 结构图信息技术应用用Word2002绘制流程图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2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3 双曲线探究与发现2.4 抛物线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阅读与思考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 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变化率与导数1.2 导数的计算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 定积分的概念1.6 微积分基本定理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 数学归纳法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1.2 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3 二项式定理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 正态分布信息技术应用μ,σ对正态分布的影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统计案例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3-1数学史选讲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一古埃及的数学二两河流域的数学三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第二讲古希腊数学一希腊数学的先行者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欧几里得与《原本》四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一《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二《九章算术》三大衍求一术四中国古代数学家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一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二笛卡儿坐标系三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四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一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三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一分析的化身──欧拉二数学王子──高斯第七讲千古谜题一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二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三伽罗瓦与群论四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一古代的无穷观念二无穷集合论的创立三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一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二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三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学习总结报告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一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二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三球面的对称性思考题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一球面上的距离二球面上的角思考题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一极与赤道二球面二角形三球面三角形1.球面三角形2.三面角3.对顶三角形4.球极三角形思考题第四讲球面三角形一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二、球面“等腰”三角形三球面三角形的周长四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思考题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1.“边边边”(s.s.s)判定定理2.“边角边”(s.a.s.)判定定理3.“角边角”(a.s.a.)判定定理4.“角角角”(a.a.a.)判定定理思考题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一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二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三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思考题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二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1.向量的向量积2.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法三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四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两城市间的距离思考题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一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二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庞加莱模型三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阅读与思考非欧几何简史学习总结报告选修3-4对称与群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一平面刚体运动1.平面刚体运动的定义2.平面刚体运动的性质思考题二对称变换1.对称变换的定义2.正多边形的对称变换3.对称变换的合成4.对称变换的性质5.对称变换的逆变换思考题三平面图形的对称群思考题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一n元对称群Sn思考题二多项式的对称变换思考题三抽象群的概念1.群的一般概念2.直积思考题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一带饰和面饰二化学分子的对称群三晶体的分类四伽罗瓦理论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附录二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四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圆周角定理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三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四弦切角的性质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一平行射影二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三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 4-2矩阵与变换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几类特殊线性变换及其二阶矩阵1.旋转变换2.反射变换3.伸缩变换4.投影变换5.切变变换(二)变换、矩阵的相等二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三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一)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二)一些重要线性变换对单位正方形区域的作用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一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二矩阵乘法的性质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一逆变换与逆矩阵1.逆变换与逆矩阵2.逆矩阵的性质二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三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形式2.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究与发现三阶矩阵与三阶行列式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一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二特征向量的应用1.Anα的简单表示2.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引言第一讲坐标系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极坐标系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四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第二讲参数方程一曲线的参数方程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三直线的参数方程四渐开线与摆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5 不等式选讲引言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一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基本不等式3.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二绝对值不等式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法二综合法与分析法三反证法与放缩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一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阅读与思考法国科学家柯西二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三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一数学归纳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6 初等数论初步引言第一讲整数的整除一整除1.整除的概念和性质2.带余除法3.素数及其判别法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1.最大公因数2.最小公倍数三算术基本定理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一同余1.同余的概念2.同余的性质二剩余类及其运算三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四一次同余方程1.一次同余方程2.大衍求一术五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孙子定理六弃九验算法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一二元一次不定方程二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特解三多元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论在密码中的应用一信息的加密与去密二大数分解和公开密钥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剩余系和欧拉函数附录二多项式的整除性选修4-7 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引言第一讲优选法一什么叫优选法二单峰函数三黄金分割法——0.618法1.黄金分割常数2.黄金分割法——0.618法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研究简史四分数法1.分数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2.分数法的最优性五其他几种常用的优越法1.对分法2.盲人爬山法3.分批试验法4.多峰的情形六多因素方法1.纵横对折法和从好点出发法2.平行线法3.双因素盲人爬山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一正交试验设计法1.正交表2.正交试验设计3.试验结果的分析4.正交表的特性二正交试验的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选修4-9 风险与决策引言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一风险与决策的关系二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1.风险(平均损失)2.平均收益3.损益矩阵4.风险型决策探究与发现风险相差不大时该如何决策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一马尔可夫链简介1.马尔可夫性与马尔可夫链2.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二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三长期准则下的马尔可夫型决策理论1.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2.平稳分布与马尔可夫型决策的长期准则3.平稳准则的应用案例学习总结报告附录。

人教A版高中数学高二版必修5教师用书 第二章 数列

人教A版高中数学高二版必修5教师用书 第二章 数列

知识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层次要求领域目标要求数列的概念与递推公式1.了解数列的概念,体会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2.类比函数理解数列的几种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等),能根据项数多少、数列的性质对数列分类3.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能求某些数列的通项公式1.本章学习应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中又充满了数学,数学中有无穷的奥秘.学会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规律,体会数学美,体验探索的乐趣.了解我国数学家对数列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了解数学家对数列问题锲而不舍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养成收集资料、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数学建模能力,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3.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由已知到未知,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养成既大胆猜想又严格证明的科学精神等差数列1.掌握等差数列和等差中项的概念,会用定义判定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方法,会应用直线、一次函数等有关知识研究等差数列的性质,能熟练运用通项公式求有关的量:a1,d,n,a n,S n3.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推导方法,能熟练运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对于a1,d,n,a n,S n中已知三个量求另外两个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与等差数列有关的综合问题;能构建等差数列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等比数列1.掌握等比数列和等比中项的概念,能利用定义判定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方法,能类比指数函数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能熟练运用通项公式求有关的量:a1,q,n,a n,S n3.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推导方法,能熟练运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对于a1,q,n,a n,S n中已知三个量求另外两个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能构建等比数列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1.能通过类比、转化等方法解决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有关的一些问题2.能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列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之一,是衔接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桥梁,其中等差、等比数列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两种特殊数列,包含的主要内容有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判定、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性质、简单应用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基础,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两类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能灵活应用数列的性质.2.授课时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通项公式的求法,等差、等比数列的判定,常用的求和方法等.3.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列的很多题目计算量比较大,等比数列运算中常常会综合指数幂的运算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多加训练.4.强化思想方法的应用,本章用得较多的有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5.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一些易错点多总结,如在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要注意公比为1的情况,数列求和中对项数的确定等.第1课时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掌握数列、数列中的项、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概念,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能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数列中的指定项.3.掌握数列的一些简单性质以及递增数列、递减数列等概念.4.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会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重点: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其通项公式.难点: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小明妈妈从小明1周岁开始在每年的生日这天都要给小明测出身高,并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得到一列数.日常生活中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问题1: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数列中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记为a n.问题2:(1)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1,a2,a3,…,a n,…,简记为{a n}.(2)如果数列{a n}的第n项a n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作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3)数列的分类分类标准名称含义例子数列按项的个数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1,2,3,…,10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1,4,9,…,n2,…按项的变递增数列自第二项起,每一项大2,4,6,8,…化趋势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递减数列自第二项起,每一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常数列各项都相等的数列2,2,2,…摆动数列自第二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2,3,-4,…问题3:数列概念的本质:从映射、函数的观点来看,数列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数列的通项公式a n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f(n).问题4:数列中的项与集合中的元素相比较,有哪些异同?在世界数学史上,对数列的讨论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巴比伦、古希腊、埃及和印度等,都曾经研究过数列,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孔子算经》《张邱建算经》等,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都列举过计算的例子,说明中国古代对数列的研究做出过一定的贡献.1.已知数列{a n},a n=(n∈N*),那么是这个数列的第()项.A.9B.10C.11D.12【解析】由=可解得n=10或n=-12(舍去),所以n=10.【答案】B2.图中表示的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那么第n个正方形数为().A.nB.n(n+1)C.n2D.n2+1【解析】各正方形数依次构成一个数列,记作{a n},则a1=1=12,a2=4=22,a3=9=32,a4=16=42,所以第n 个正方形数为a n=n2.【答案】C3.已知数列的前四项是3,5,9,17,则该数列的第5项是.【解析】归纳前四项可得a1=21+1,a2=22+1,a3=23+1,a4=24+1,所以第5项为a5=25+1=33.【答案】334.已知数列{a n}中,a n=n+3(n∈N*,n≤7),试用图象表示出这个数列.【解析】如图所示.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下面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几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1,2,3,4;(2),-1,,-,;(3)9,99,999,9999.【方法指导】根据给定的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关键是找到n与a n的关系.例如:(1)中的各项可分别写为1+,2+,3+,4+,这样就很容易得出其通项公式;(2)中注意正负号如何调整;(3)中的各项可分别写为101-1,102-1,103-1,104-1.【解析】(1)a n=n+;(2)a n=(-1)n+1;(3)a n=10n-1.【小结】解决此类题目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当给定的项由几部分组成时,我们可以“各个击破”,同时也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②正负号可利用(-1)n或(-1)n+1来调整;③熟练掌握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比如:1,2,3,4,…;2,4,6,8,…;1,4,9,16,…;2,4,8,16,…它们的通项公式可以分别为a n=n,a n=2n,a n=n2,a n=2n.根据数列的通项探究数列的项数列{a n}中,已知a n=(n∈N*).(1)写出a10,a n+1,;(2)79是否是数列中的项?若是,是第几项?【方法指导】分别用10,n+1,n2替换通项公式中的n求解出数列中的a10,a n+1,项,再令a n=79求解出n的值进行判断.【解析】(1)∵a n=(n∈N*),∴a10==,a n+1==,==.(2)令79=,解方程得n=15或n=-16,∵n∈N*,∴n=15,即79为该数列的第15项.【小结】该题考查数列通项的定义,判断数列项的归属,由通项公式可以求得数列中的任意一项,也可以由确定性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数列中的项,判断时假设此数为数列中的第n项,代入通项公式求解n,若求得结果为正整数,则是数列中的项,否则不是.求数列中的最大项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n2+7n-50,求数列{a n}中的最大项.【方法指导】由通项公式可知a n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求二次函数最值可采用配方法,此时要注意其中自变量n为正整数.【解析】∵a n=-(n-)2-,∴数列{a n}中的最大项是-.[问题]上述解法正确吗?[结论]错误,在数列{a n}中,n∈N*,故n不能等于.于是,正确的解法如下:(法一)a n=-n2+7n-50=-(n-)2-,其对称轴为n=,所以当n=3或4时,a n取得最大值,为a3=-32+7×3-50=-38,a4=-42+7×4-50=-38.(法二)设数列{a n}中第n项最大,则即解得所以当n=3或4时,a n取得最大值,且最大项为a3=a4=-38.【小结】法一中的关键是配方,障碍点在于n的取值是,还是3,4,或者是3,4中的一个.法二中的关键是不等式组的建立,思维障碍点在于解得后如何处理.求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1+,1-,1+,1-,…;(2),,,,,….【解析】(1)a n=1+(-1)n-1.(2)a n=.设数列,,2,,,…,则4是这个数列的().A.第9项B.第10项C.第11项D.第12项【解析】此数列即为,,,,,…通项公式为a n=,令4=,得n=11,∴选C.【答案】C数列{a n}中,a n=n-,求数列{a n}的最大项和最小项.【解析】由题意得a n=n-=-,∴数列{a n}是递增数列,∴数列{a n}的最小项为a1=1-,没有最大项.1.1,,,,…的一个通项公式a n等于().A. B.C.D.【解析】若把换成,同时首项1换成,规律就明显了.其一个通项应该为:a n=.【答案】C2.数列{a n}中,a n=-2n2+16n+3,则其中最大项为().A.a3B.a4C.a1D.a10【解析】a n=-2(n-4)2+35,故当n=4时,a n取最大值.【答案】B3.已知数列1,,,,…,,…,则3是它的第项.【解析】∵a n=,由=3,得n=23,∴3是该数列第23项.【答案】234.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1)求这个数列的第10项;(2)是不是该数列中的项?为什么?【解析】(1)当n=10时,a10==.(2)设是该数列中的第m项,则=,得9m2-303m+100=0,即m=或m=,均不是正整数.故不是数列{a n}中的项.(2013年·陕西卷)观察下列等式(1+1)=2×1(2+1)(2+2)=22×1×3(3+1)(3+2)(3+3)=23×1×3×5……照此规律,第n个等式可为.【解析】根据等式两边的规律可知:第n个等式为(n+1)(n+2)(n+3)…(n+n)=2n×1×3×…×(2n-1).【答案】(n+1)(n+2)(n+3)…(n+n)=2n×1×3×…×(2n-1)1.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则-3的项数为().A.3B.5C.9D.10【解析】a n==-,所以令-=-3,所以n=9.【答案】C2.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a n=(-1)n+1B.a n=(-1)nC.a n=(-1)n+1D.a n=(-1)n【解析】数列,-,,-,…的前四项正负相间隔,奇数项为正,偶数项为负,所以第n项的符号为(-1)n+1,分母为2n,分子为奇数,所以选C.【答案】C3.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n2-4n-12(n∈N*),则(1)这个数列的第4项是;(2)这个数列从第项起,以后各项都为正数.【解析】(1)a4=42-4×4-12=-12;(2)a n=(n+2)(n-6),当n≥7时,a n>0.【答案】-1274.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n(n+2),问:(1)80、90是不是该数列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2)从第几项开始,该数列的项大于10000?【解析】(1)令n(n+2)=80,得n1=8,n2=-10(舍),∴80是数列的第8项.令n(n+2)=90,此方程无正整数解,∴90不是该数列的项.(2)∵a99=99×101<10000,而a100=100×102>10000,又该数列为递增数列,∴从第100项开始,该数列的项大于10000.5.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记f(n)=2(1-a1)(1-a2)…(1-a n),试通过计算f(1),f(2),f(3)的值,推测出f(n)等于().A.B.C.D.【解析】f(1)=2(1-a1)==,f(2)=2(1-)(1-)==,f(3)=2(1-a1)(1-a2)(1-a3)=2(1-)(1-)(1-)==,可猜测f(n)=.【答案】C6.数列,,,,…,有序数对(a,b)可以是().A.(21,-5)B.(16,-1)C.(-,)D.(,-)【解析】由数列的前4项可归纳出数列分母的通项公式为n(n+2),∴a+b=15;分子的通项公式为,∴==,解得∴选D.【答案】D7.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是a n=,那么这个数列是数列(填“递增”或“递减”).【解析】∵a n+1-a n=-=>0,∴a n+1>a n,数列{a n}为递增数列.【答案】递增8.根据下面数列前几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2)1,3,3,5,5,7,7,9,9,…;(3)2,-6,12,-20,30,-42,….【解析】(1)a n=;(2)将数列变形为1+0,2+1,3+0,4+1,5+0,6+1,7+0,8+1,…,∴a n=n+;(3)将数列变形为1×2,-2×3,3×4,-4×5,5×6,…,∴a n=(-1)n+1n(n+1).9.数列{a n}中,a n=3n2-28n+1,则a n取最小值时n的值为.【解析】a n=3n2-28n+1=3(n-)2-,∴n=5时,a n取最小值.【答案】510.数列{a n}中,a n=.(1)求这个数列的第50项;(2)求证:a n∈(0,1);(3)在区间(,)内有无数列的项?若有,有几项?若无,说明理由.【解析】(1)∵a n==,∴a50=.(2)∵a n==1-,n∈N*,又0<<1,∴a n∈(0,1).(3)由<a n<,得<<.∴解得1<n<,∴当且仅当n=2时,在区间(,)内有数列中的一项.第2课时递推公式与数列的函数思想1.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会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了解数列的表示法,会用通项公式、列表法、图象法、递推公式法表示数列.3.掌握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能够运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数列.重点: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和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解决数列问题.难点:利用函数的观点解决数列中的单调性和最值问题.多米诺骨牌是一种用木制、骨制或塑料制成的长方形骨牌.玩时将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轻轻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问题1:如果数列{a n}的第n项与它前一项或几项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a n=f(a n-1)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作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问题2:由递推公式求数列的每一项,需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两项.问题3:数列的表示方法有通项公式、列表法、图象法、递推公式.问题4:从函数角度,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是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的数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如果能用解析式表示出来,就是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第n 项a n与项数n之间的函数关系.函数可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等性质,数列也可以研究单调性与最值.公元1202年,一位意大利比萨的商人斐波拉契(Fibonacci,约1170-1250年)在他的《算盘全书》中提出过一个“养兔问题”:某人买回一对小兔,一个月后小兔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大兔生了一对小兔,以后,每对大兔每月都生一对小兔,小兔一个月后长成大兔,根据这个规律依次写出每个月的兔子对数的总数,即:1,1,2,3,5,8,13,21,34,55,….这就是著名的斐波拉契数列.1.已知数列{a n}的图象在函数y=的图象上,当x取正整数时,则其通项公式为().A.a n=(x∈R)B.a n=(n∈N*)C.a n=(x∈N)D.a n=(n∈N)【解析】数列{a n}对应的点列为(n,a n),即有a n=(n∈N*).【答案】B2.已知数列{a n}的首项a1=1,且满足a n+1=a n+,则此数列的第三项是().A.1B.C.D.【解析】∵a1=1,a n+1=a n+,∴a2=a1+=1,a3=a2+=,故选C.【答案】C3.数列{a n}中,a1=1,a n=+1,则a4= .【解析】a2=+1=1+1=2,a3=+1=,a4=+1=+1=.【答案】4.数列{a n}中,已知a n=2n+1-3.(1)写出a3,a4;(2)253是否是数列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解析】(1)a3=13,a4=29.(2)令2n+1-3=253,则2n+1=256,∴n+1=8,∴n=7,∴253是第7项.根据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项已知在数列{a n}中,a1=1,a2=3,a n=a n-1+(n≥3),则a5等于().A. B.C.4 D.5【方法指导】根据已知项和给定的递推关系式逐项写出即可.【解析】根据递推公式可得:a3=a2+=4,a4=a3+=,a5=a4+=.【答案】A【小结】充分利用递推关系,由a1、a2,先依次求出a3、a4,再求出a5.周期变化的数列探究对于数列{a n},a1=4,a n+1=f(a n),n∈N*,依照下表:x12345f(x)54312(1)求a2,a3,a4;(2)求a2015.【方法指导】数列作为特殊的函数,可利用函数方法来解.【解析】(1)a1=4,a2=f(4)=1,a3=f(1)=5,a4=f(5)=2.(2)由(1)知a1=4,a2=1,a3=5,a4=2,a5=f(2)=4,…,该数列是周期为4的周期数列,所以a2015=a3=5.【小结】通过求数列的前几项,发现规律,找到周期是本题的关键.求数列的最大项已知数列{a n}的通项a n=(n+1)()n(n∈N*),试问该数列{a n}有没有最大项?若有,求出最大项和最大项的系数;若没有,请说明理由.【方法指导】数列中寻找最大项,就要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可以借助函数的单调性判断,也可以只需连续前后两项进行比较,可以用作差法,也可以用作商法判断.【解析】(法一)∵a n+1-a n=(n+2)()n+1-(n+1)·()n=()n·,∵当n<9时,a n+1-a n>0,即a n+1>a n,当n>9时,a n+1-a n<0,即a n+1<a n.∴该数列中有最大项为第9项,且a9=10×()9.(法二)∵a n=(n+1)()n>0,∴=[(n+2)()n+1]÷[(n+1)()n]=.显然当n<9时,有a n+1>a n,当n>9时,a n+1-a n<0,即a n+1<a n.∴该数列中有最大项为第9项,且a9=10×()9.[问题]上述解法正确吗?[结论]忽略了n=9时的情况,a9=a10,则最大项为第9、10项.于是,正确解答如下:(法一)∵a n+1-a n=(n+2)()n+1-(n+1)·()n=()n·,当n<9时,a n+1-a n>0,即a n+1>a n;当n=9时,a n+1-a n=0,即a n+1=a n;当n>9时,a n+1-a n<0,即a n+1<a n.故a1<a2<a3<…<a9=a10>a11>a12>…,∴该数列中有最大项为第9、10项,且a9=a10=10×()9.(法二)∵a n=(n+1)()n>0,∴=[(n+2)()n+1]÷[(n+1)()n]=.令10(n+2)=11(n+1),得n=9.显然n<9时,有a n+1>a n;当n>9时,有a n+1<a n.故a1<a2<a3<…<a9=a10>a11>a12>…,∴该数列中有最大项为第9、10项,且a9=a10=10×()9.【小结】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可以借助基本函数的单调性,也可以比较连续两项的大小关系.在比较连续两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时,关键是不等式组或的建立,要注意等号是否成立,即两项有无可能相等.数列{a n}的首项和递推公式分别是a1=0,a n+1=a n+(2n-1)(n∈N*),求其通项公式.【解析】令n=1,2,3,4,得a1=0,a2=a1+1=1=12,a3=a2+3=4=22,a4=a3+5=9=32,a5=a4+7=16=42,可归纳出a n=(n-1)2.已知数列{a n}满足a1=2,a n+1=,求a2013的值.【解析】∵a1=2,a n+1=,∴a n+2====-,于是a n+4=-=a n.∴{a n}为周期数列,周期T=4.又a1=2,a2=-3,a3=-,a4=,a5=2,∴a2013=a4×503+1=a1=2.已知a n=n×0.8n(n∈N*).(1)判断数列{a n}的单调性;(2)求数列{a n}的最大项.【解析】(1)∵a n+1-a n=×0.8n(n∈N*),∴n<4时,a n<a n+1;n=4时,a4=a5;n>4时,a n>a n+1.即a1,a2,a3,a4单调递增,a4=a5,而a5,a6…单调递减.(2)由(1)知,数列{a n}的第4项和第5项相等且最大,最大项是=.1.数列{a n}中,a n+2=a n+1-a n,a1=2,a2=5,则a2015的值是().A.-2B.2C.-5D.5【解析】因为a n+2=a n+1-a n,a1=2,a2=5,所以a3=3,a4=-2,a5=-5,a6=-3,a7=2,a8=5,利用数列的周期为6,a2015=a6×335+5=a5=-5.【答案】C2.已知数列{a n},a n=2n2-10n+3,它的最小项是().A.第一项B.第二项C.第三项D.第二项或第三项【解析】a n=2n2-10n+3=2(n-)2-,而2和3与的距离相等,故最小项是第二项或第三项.【答案】D3.已知数列{a n}中,a1=1,a n+1-a n=(-1)n,则a100= .【解析】由a1=1,得a2=a1-1=0,a3=a2+1=1,a4=a3-1=0,由此可归纳:a2n=0,∴a100=0.【答案】04.若数列{a n}满足a1=,a n=1-(n≥2且n∈N*),求a2015.【解析】a1=,a n=1-(n≥2且n∈N*),令n=2,则有a2=-1;令n=3,a3=2;令n=4,a4=;令n=5,a5=-1;….所以{a n}是以3为最小正周期的数列.则a2015=a671×3+2=a2=-1.(2011年·浙江卷)若数列{n(n+4)()n}中的最大项是第k项,则k= .【解析】设a n=n(n+4)()n,a n+1=(n+1)(n+5)·()n+1,若=>1,则n2>10,即当n≥4,a n≥a n+1;同理得n≤3时,有a n≤a n+1,a3==,a4=,因此第4项最大,k=4.【答案】41.在数列{a n}中,a1=1,a n a n-1=a n-1+(-1)n(n≥2,n∈N*),则的值是().A. B. C. D.【解析】由已知得a n=1+,∴a2=1+=2,a3=1+=,a4=1+=3,a5=1+=,∴=×=.【答案】C2.设数列{a n}中,a1=2,a n+1=2a n+3,则a4等于().A.30B.35C.37D.40【解析】a2=2a1+3=7,a3=2a2+3=17,a4=2a3+3=37.【答案】C3.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是a n=(-1)n(n+1),则a1+a2+a3+…+a10= .【解析】由a n=(-1)n(n+1),得a1+a2+a3+…+a10=-2+3-4+5-6+7-8+9-10+11=5.【答案】54.已知数列{a n}的通项a n=(a,b,c均为正实数),比较a n与a n+1的大小关系.【解析】∵a n==(a,b,c均为正实数),f(n)=是减函数,∴a n=是增函数,∴a n<a n+1.5.在数列{a n}中,已知a1=1,且当n≥2时,a1a2…a n=n2,则a3+a5等于()A.B.C.D.【解析】a3==,a5==,∴a3+a5=.【答案】B6.若a n=,则a n与a n+1的大小关系为().A.a n>a n+1B.a n<a n+1C.a n=a n+1D.不能确定【解析】a n==,易知a n是关于n的增函数,故a n<a n+1.【答案】B7.数列{a n}满足a n+1=若a1=,则a20的值为.【解析】逐步计算,可得a1=,a2=-1=,a3=-1=,a4=,a5=-1=,…,这说明数列{a n}是周期数列,且T=3,所以a3×6+2=a2=.【答案】8.设函数f(x)=log2x-log x4(0<x<1),数列{a n}的通项a n满足f()=2n(n∈N*).(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证明:数列{a n}是递增数列.【解析】(1)由已知得log2-lo4=2n,即a n-=2n,变形整理得-2na n-2=0⇒a n=n±,又0<x<1,所以0<<1,故a n<0,所以a n=n-.(2)因为a n=n-=-单调递增,所以数列{a n}是递增数列.9.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n∈N*,且n≤20),则数列{a n}的最小项为第项.【解析】可结合函数f(x)==1+,作出f(n)=a n=的图象,观察知数列{a n}的最小项为a3.【答案】310.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试判断该数列是递增数列还是递减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数列{a n}为递增数列.证明:当n≥2时,a n+1=(n+2)+log2(),a n+1-a n=1+log2().显然log2()>0,故a n+1>a n.又a2=3+log2=log2>log2=,∴a2>a1,∴{a n}是递增数列.第3课时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1.理解等差数列、公差、等差中项的概念.2.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解计算,做到“知三求一”.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难点:等差数列通项的求法及其应用.《蒙学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它的意思是: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这首五言绝句是描写风景的优美.它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问题1:(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作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作等差数列的公差.(2)等差中项的概念: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作a与b的等差中项.其中A= .问题2:等差数列{a 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 n=a1+(n-1)d ,如何推导的?(法一)归纳猜想: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将{a n}中的每一项都用a1和d表示出来.a2= a1+d ;a3=a2+d= a1+2d ;a4=a3+d= a1+3d ;…;a n= a1+(n-1)d .(法二)累加法:将各式相加可得a n-a1=(n-1)d,故a n= a1+(n-1)d .问题3:根据等差数列的概念,如何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满足a n-a n-1=d(d为常数,n≥2)或a n+1-a n=d(d为常数,n∈N*).当d>0时,数列为递增数列;当d<0时,数列为递减数列;当d=0时,数列为常数列.要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只需判断a n-a n-1=d(d为常数,n≥2)或a n+1-a n=d(d为常数,n∈N*)是否成立.问题4:(1)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即2a n=a n-1+a n+1(n≥2).推广:若m+n=p+q,则a m+a n=a p+a q(m,n,p,q∈N*).(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 中一共涉及了四个量,用方程的观点来看,如果三个量已知,就可求出剩余的一个未知量,即“知三求一”.(3)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发现点(n,a n)分布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结合函数性质可认识数列的增减性.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将日行轨道按季节不同分成七个同心圆,称为“七衡图”.已知内衡直径a1=238000里,两衡间距为=19833万里,则其余各衡的直径依次为a2=a1+d,a3=a1+2d,…,a7=a1+6d.显然,从中可归纳出一般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1.已知等差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3-2n,则它的公差为().A.2B.3C.-2D.-3【解析】依题意可得a n+1-a n=-2或a2-a1=(3-4)-(3-2)=-2.【答案】C2.已知等差数列{a n}中,首项a1=4,公差d=-2,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是().A.a n=4-2nB.a n=2n-4C.a n=6-2nD.a n=2n-6【解析】通项公式a n=a1+(n-1)d=4+(n-1)(-2)=6-2n.【答案】C3.与的等差中项是.【解析】因为=2-,=-(+2),由等差中项的定义可知,与的等差中项是[(2-)-(2+)]=-.【答案】-4.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为3,7,11,求该数列的第4项和第10项.【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1=3,d=7-3=4,∴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3+(n-1)×4,即a n=4n-1(n∈N*),∴a4=4×4-1=15,a10=4×10-1=39.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已知等差数列{a n}中,a3a7=-16,a4+a6=0,求{a n}的通项公式.【方法指导】根据给定的a3a7=-16,a4+a6=0,可以得到关于a1和d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可得其通项公式.【解析】设{a 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即解得或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8+2(n-1)=2n-10或a n=8-2(n-1)=-2n+10.【小结】本题体现了方程(组)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数列中经常用到.紧紧把握住等差数列的基本量(首项a1和公差d)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等差数列的判断已知数列{a n}的通项为a n=lg3n,试判断该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其公差是多少?【方法指导】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来证明,看a n+1-a n是否等于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解析】a n=lg3n=n lg3,则a n+1-a n=(n+1)lg3-n lg3=lg3,是常数.故数列{a 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lg3.【小结】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主要是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确定a n+1-a n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等差数列的实际应用《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一根9节的竹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4节的容积共3升,下面3节的容积共4升,则第5节的容积为().A.1升B.升C.升D.升【方法指导】设出等差数列{a n}的基本量,将所给条件用基本量表示,利用基本量法求解.【解析】设所构成的等差数列{a 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由题意得即解得所以a5=a1+4d=.【答案】B【小结】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问题,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设出基本量a1和d,解方程即可.在等差数列{a n}中,已知a1+a6=12,a4=7.(1)求a9.(2)求此数列在[101,1000]内共有多少项.【解析】(1)设{a 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则∴a9=a1+8d=1+8×2=17.(2)a n=1+(n-1)×2=2n-1,令101≤2n-1≤1000,则51≤n≤500.5,故共有450项.已知数列{a n}中,a1=,数列a n=2-(n≥2,n∈N*),数列{b n}满足b n=(n∈N*),求证:数列{b n}为等差数列.【解析】因为b n===,而b n-1=,所以b n-b n-1=-=1(n≥2,n∈N*),故数列{b n}是首项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夏季高山上的温度从山脚起,每升高100m,降低0.7℃,已知山顶处的温度是14.8℃,山脚处的温度为26℃,求此山相对于山脚处的高度.【解析】因为每升高100m温度降低0.7℃,所以该处温度的变化是一个等差数列问题.山脚温度为首项a1=26,山顶温度为末项a n=14.8,所以26+(n-1)(-0.7)=14.8,解之可得n=17,此山的高度为(17-1)×100=1600(m).答:此山相对于山脚处的高度是1600m.1.lg(-)与lg(+)的等差中项为().A.0B.lgC.lg(5-2)D.1【解析】等差中项为===0.【答案】A2.等差数列的相邻四项是1,a,-7,b,那么a、b的值分别是().A.3,-11B.-3,-11C.-3,11D.3,11【解析】根据等差中项的定义得a==-3,-14=a+b=-3+b,∴b=-11.【答案】B3.已知数列{a n}为等差数列,a3=,a7=-,则a15的值为.【解析】设{a 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解得所以a15=+(15-1)×(-)=-.4.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此后每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如果因故不能进行,届数照算.(1)试写出由举行奥运会的年份构成的数列的通项公式;(2)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2050年举行奥运会吗?【解析】(1)由题意知:举行奥运会的年份构成的数列是一个以1896为首项,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 n=1896+4(n-1)=1892+4n(n∈N*).(2)令a n=2008,则2008=1892+4n,得n=29,故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奥运会.令a n=2050,则2050=1892+4n,无正整数解,故2050年不举行奥运会.(2013年·广东卷)在等差数列{a n}中,已知a3+a8=10,则3a5+a7= .【解析】设公差为d,则a3+a8=10⇒2a1+9d=10,而3a5+a7=4a1+18d=2(2a1+9d)=20.【答案】201.在等差数列{a n}中,a1+a9=10,则a5的值为().A.5B.6C.8D.10【解析】由等差中项的定义得a1+a9=2a5,所以a5=5.【答案】A2.在等差数列{a n}中,a2=2,a3=4,则a10等于().A.12B.14C.16D.18【解析】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由a2=2,a3=4,得解得∴a10=a1+(10-1)×d=9d=18.【答案】D3.若2、a、b、c、9成等差数列,则c-a= .【解析】设等差数列2,a,b,c,9的公差为d,则9-2=4d,∴d=,c-a=2d=2×=.【答案】4.已知数列{a n}满足a1=,且当n>1,n∈N*时,有=.(1)求证:数列{}为等差数列;(2)试问a1a2是否是数列{a n}中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解析】(1)当n≥2时,由=得,a n-1-a n-4a n-1a n=0,两边同除以a n a n-1得,-=4,即-=4对任意n>1且n∈N*成立,∴{}是以=5为首项,d=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由(1)得,=+(n-1)d=4n+1,∴a n=.∴a1a2=×=.设a1a2是数列{a n}的第t项,则a t==,解得t=11∈N*,∴a1a2是数列{a n}的第11项.5.在x和y(x≠y)两数之间插入n个数,使它们与x,y组成等差数列,则该数列的公差为().A. B.C. D.【解析】由题意知x和y分别为该数列的第1项和第n+2项,则该数列的公差d==.【答案】B6.已知{a n}为等差数列,若a3+a4+a8=9,则a5等于().A.-3B.2C.3D.-2【解析】由a3+a4+a8=3a5知a5=3,∴选C.【答案】C7.已知{}是等差数列,且a4=6,a6=4,则a10= .【解析】-=-=2d,即d=.所以=+4d=+=,所以a10=.【答案】8.已知a,b,c成等差数列,那么a2(b+c),b2(c+a),c2(a+b)是否成等差数列?【解析】成等差数列,证明如下:∵a,b,c成等差数列,∴a+c=2b,a2(b+c)+c2(a+b)-2b2(c+a)=a2c+c2a+ab(a-2b)+bc(c-2b)=a2c+c2a-2abc=ac(a+c-2b)=0,∴a2(b+c)+c2(a+b)=2b2(c+a),∴a2(b+c),b2(c+a),c2(a+b)成等差数列.9.数列{a n}中,各项均为正数,且满足a n+1=a n+2+1,a1=2,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解析】由a n+1=a n+2+1得a n+1=(+1)2,∵{a n}各项均为正数,∴=+1,∴-=1,∴{}为等差数列,∴=+(n-1)×1,∴a n=(n+-1)2.【答案】a n=(n+-1)210.已知数列{a n}是等差数列(a k与公差d均不为0).(1)求证:k取任何正整数,方程a k x2+2a k+1x+a k+2=0都有一个相同的实根.。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新人教A版高一必修5数学学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新人教A版高一必修5数学学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是什么?通常用什么符号表示?(2)能否根据首项、末项与项数求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3)能否根据首项、公差与项数求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新知初探]1.数列的前n项和对于数列{a n},一般地称a1+a2+…+a n为数列{a n}的前n项和,用S n表示,即S n=a1+a2+…+a n.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已知量首项,末项与项数首项,公差与项数选用公式S n=n a1+a n2S n=na1+n n-12d[小试身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数列的前n项和就是指从数列的第1项a1起,一直到第n项a n所有项的和( )(2)a n=S n-S n-1(n≥2)化简后关于n与a n的函数式即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3)在等差数列{a n}中,当项数m为偶数2n时,则S偶-S奇=a n+1( )解析:(1)正确.由前n项和的定义可知正确.(2)错误.例如数列{a n}中,S n=n2+2.当n≥2时,a n=S n-S n-1=n2-(n-1)2=2n-1.又∵a1=S1=3,∴a1不满足a n=S n-S n-1=2n-1,故命题错误.(3)错误.当项数m为偶数2n时,则S偶-S奇=nd.预习课本P42~45,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答案:(1)√ (2)× (3)×2.等差数列{a n }中,a 1=1,d =1,则S n 等于( ) A .n B .n (n +1) C .n (n -1)D.n n +12解析:选 D 因为a 1=1,d =1,所以S n =n +n n -12×1=2n +n 2-n 2=n 2+n 2=n n +12,故选D.3.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2,S 4=20,则S 6等于( )A .16B .24C .36D .48解析:选D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由已知得4a 1+4×32d =20,即4×12+4×32d =20,解得d =3,∴S 6=6×12+6×52×3=3+45=48.4.在等差数列{a n }中,S 4=2,S 8=6,则S 12=________.解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S 4,S 8-S 4,S 12-S 8成等差数列,所以2(S 8-S 4)=S 4+(S 12-S 8),S 12=3(S 8-S 4)=12.答案:1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有关计算[典例] 已知等差数列{a n }.(1)a 1=56,a 15=-32,S n =-5,求d 和n ;(2)a 1=4,S 8=172,求a 8和d .[解] (1)∵a 15=56+(15-1)d =-32,∴d =-16.又S n =na 1+n n -12d =-5,解得n =15或n =-4(舍). (2)由已知,得S 8=8a 1+a 82=84+a 82=172, 解得a 8=39,又∵a 8=4+(8-1)d =39,∴d =5.等差数列中的基本计算(1)利用基本量求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中有五个量a 1,d ,n ,a n 和S n ,这五个量可以“知三求二”.一般是利用公式列出基本量a 1和d 的方程组,解出a 1和d ,便可解决问题.解题时注意整体代换的思想.(2)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解题: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若m +n =p +q (m ,n ,p ,q ∈N *),则a m +a n =a p +a q ,常与求和公式S n =n a 1+a n2结合使用.[活学活用]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a 2=3,a 8=11,则S 9等于( ) A .13 B .35 C .49D .63解析:选D ∵{a n }为等差数列,∴a 1+a 9=a 2+a 8, ∴S 9=9a 2+a 82=9×142=63.已知S n 求a n 问题[典例]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2+n +2.(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判断{a n }是否为等差数列? [解] (1)∵S n =-2n 2+n +2, ∴当n ≥2时,S n -1=-2(n -1)2+(n -1)+2=-2n 2+5n -1, ∴a n =S n -S n -1=(-2n 2+n +2)-(-2n 2+5n -1) =-4n +3.又a 1=S 1=1,不满足a n =-4n +3,∴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1,n =1,-4n +3,n ≥2.(2)由(1)知,当n ≥2时,a n +1-a n =[-4(n +1)+3]-(-4n +3)=-4,但a 2-a 1=-5-1=-6≠-4,∴{a n }不满足等差数列的定义,{a n }不是等差数列.(1)已知S n 求a n ,其方法是a n =S n -S n -1(n ≥2),这里常常因为忽略条件“n ≥2”而出错. (2)在书写{a n }的通项公式时,务必验证n =1是否满足a n (n ≥2)的情形.如果不满足,则通项公式只能用a n =⎩⎪⎨⎪⎧S 1,n =1,S n -S n -1,n ≥2表示.[活学活用]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n 2,则( ) A .a n =2n +1 B .a n =-2n +1 C .a n =-2n -1D .a n =2n -1解析:选B 当n =1时,a 1=S 1=-1;n ≥2时,a n =S n -S n -1=-n 2+(n -1)2=-2n +1,此时满足a 1=-1.综上可知a n =-2n +1.2.已知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根据条件求a n . (1)S n =2n 2+3n +2;(2)S n =3n-1.解:(1)当n =1时,a 1=S 1=7,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2+3n +2)-[2(n -1)2+3(n -1)+2]=4n +1,又a 1=7不适合上式,所以a n =⎩⎪⎨⎪⎧7,n =1,4n +1,n ≥2.(2)当n =1时,a 1=S 1=2,当n ≥2时,a n =S n -S n -1=(3n-1)-(3n -1-1)=2×3n -1,显然a 1适合上式,所以a n =2×3n -1(n ∈N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性质[典例] (1)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为30,前2n 项的和为100,则它的前3n 项的和为( ) A .130 B .170 C .210D .260(2)等差数列{a n }共有2n +1项,所有的奇数项之和为132,所有的偶数项之和为120,则n 等于________.(3)已知{a n },{b n }均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分别为S n ,T n ,且S n T n =2n +2n +3,则a 5b 5=________.[解析] (1)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S n ,S 2n -S n ,S 3n -S 2n 成等差数列.所以S n +(S 3n -S 2n )=2(S 2n -S n ), 即30+(S 3n -100)=2(100-30), 解得S 3n =210.(2)因为等差数列共有2n +1项,所以S 奇-S 偶=a n +1=S 2n +12n +1,即132-120=132+1202n +1,解得n =10.(3)由等差数列的性质,知a 5b 5=a 1+a 92b 1+b 92=a 1+a 92×9b 1+b 92×9=S 9T 9=2×9+29+3=53. [答案] (1)C (2)10 (3)5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常用的性质(1)等差数列的依次k 项之和,S k ,S 2k -S k ,S 3k -S 2k …组成公差为k 2d 的等差数列.(2)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an 2+bn (a ,b 为常数)⇔数列⎩⎨⎧⎭⎬⎫S n n 为等差数列.(3)若S 奇表示奇数项的和,S 偶表示偶数项的和,公差为d , ①当项数为偶数2n 时,S 偶-S 奇=nd ,S 奇S 偶=a na n +1; ②当项数为奇数2n -1时,S 奇-S 偶=a n ,S 奇S 偶=n n -1. [活学活用]1.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4=8,S 8=20,则a 11+a 12+a 13+a 14=( ) A .18 B .17 C .16D .15解析:选A 设{a n }的公差为d ,则a 5+a 6+a 7+a 8=S 8-S 4=12,(a 5+a 6+a 7+a 8)-S 4=16d ,解得d =14,a 11+a 12+a 13+a 14=S 4+40d =18.2.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2n +1,其前n 项和为S n ,则数列⎩⎨⎧⎭⎬⎫S n n 的前10项和为________.解析:因为a n =2n +1,所以a 1=3, 所以S n =n 3+2n +12=n 2+2n ,所以S n n=n +2,所以⎩⎨⎧⎭⎬⎫S n n 是公差为1,首项为3的等差数列,所以前10项和为3×10+10×92×1=75.答案:7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最值问题[典例]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25,S 17=S 9,求前n 项和S n 的最大值. [解] 由S 17=S 9,得25×17+17×17-12d =25×9+9×9-12d ,解得d =-2, [法一 公式法]S n =25n +n n -12×(-2)=-(n -13)2+169.由二次函数性质得,当n =13时,S n 有最大值169. [法二 邻项变号法]∵a 1=25>0,由⎩⎪⎨⎪⎧a n =25-2n -1≥0,a n +1=25-2n ≤0,得⎩⎪⎨⎪⎧n ≤1312,n ≥1212,即1212≤n ≤1312.又n ∈N *,∴当n =13时,S n 有最大值169.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S n 的最值的解题策略(1)将S n =na 1+n n -12d =d 2n 2+⎝ ⎛⎭⎪⎫a 1-d 2n 配方,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借助函数单调性来解决.(2)邻项变号法:当a 1>0,d <0时,满足⎩⎪⎨⎪⎧ a n ≥0,a n +1≤0的项数n 使S n 取最大值.当a 1<0,d >0时,满足⎩⎪⎨⎪⎧a n ≤0,a n +1≥0的项数n 使S n 取最小值.[活学活用]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若a 11a 10<-1,且它的前n 项和S n 有最大值,那么当S n 取得最小正值时,n =( )A .11B .17C .19D .21解析:选C ∵S n 有最大值,∴d <0,则a 10>a 11,又a 11a 10<-1,∴a 11<0<a 10,a 10+a 11<0,S 20=10(a 1+a 20)=10(a 10+a 11)<0,S 19=19a 10>0,∴S 19为最小正值.故选C.层级一 学业水平达标1.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3n ,则{a n }的前n 项和S n 等于( ) A .-32n 2+n2B .-32n 2-n2C.32n 2+n 2D.32n 2-n 2解析:选A ∵a n =2-3n ,∴a 1=2-3=-1,∴S n =n -1+2-3n2=-32n 2+n2.2.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7>0,a 8<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S 7<S 8 B .S 15<S 16 C .S 13>0D .S 15>0解析:选 C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及求和公式得,S 13=13a 1+a 132=13a 7>0,S 15=15a 1+a 152=15a 8<0,故选C.3.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3=9,S 6=36,则a 7+a 8+a 9等于( ) A .63 B .45 C .36D .27解析:选B ∵a 7+a 8+a 9=S 9-S 6,而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S 3,S 6-S 3,S 9-S 6构成等差数列,所以S 3+(S 9-S 6)=2(S 6-S 3),即a 7+a 8+a 9=S 9-S 6=2S 6-3S 3=2×36-3×9=45.4.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7a 5+5a 9=0,且a 9>a 5,则S n 取得最小值时n 的值为( )A .5B .6C .7D .8解析:选B 由7a 5+5a 9=0,得a 1d =-173.又a 9>a 5,所以d >0,a 1<0.因为函数y =d 2x 2+⎝⎛⎭⎪⎫a 1-d 2x 的图象的对称轴为x =12-a 1d =12+173=376,取最接近的整数6,故S n 取得最小值时n 的值为6.5.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5a 3=59,则S 9S 5等于( )A .1B .-1C .2D.12解析:选A S 9S 5=92a 1+a 952a 1+a 5=9×2a 55×2a 3=9a 55a 3=95×59=1. 6.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n 2+Bn ,则该数列的公差为________. 解析: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n 2+Bn ,所以当n ≥2时,a n =S n -S n -1=An 2+Bn -A (n -1)2-B (n -1)=2An +B -A ,当n =1时满足,所以d =2A .答案:2A7.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m =-2,S m +1=0,S m +2=3,则m =________. 解析:因为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所以数列⎩⎨⎧⎭⎬⎫S n n 是等差数列,所以S m m +S m +2m +2=2S m +1m +1,即-2m +3m +2=0,解得m =4. 答案:48.设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奇数项之和为44,偶数项之和为33,则这个数列的中间项是________,项数是________.解析:设等差数列{a n }的项数为2n +1,S 奇=a 1+a 3+…+a 2n +1=n +1a 1+a 2n +12=(n +1)a n +1,S 偶=a 2+a 4+a 6+…+a 2n =n a 2+a 2n2=na n +1,所以S 奇S 偶=n +1n =4433,解得n =3,所以项数2n +1=7, S 奇-S 偶=a n +1,即a 4=44-33=11为所求中间项.答案:11 79.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log 2(S n +1)=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解:由已知条件,可得S n +1=2n +1,则S n =2n +1-1.当n =1时,a 1=S 1=3, 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1-1)-(2n -1)=2n,又当n =1时,3≠21,故a n =⎩⎪⎨⎪⎧3,n =1,2n,n ≥2.10.在等差数列{a n }中,S n 为其前n 项的和,已知a 1+a 3=22,S 5=45. (1)求a n ,S n ;(2)设数列{S n }中最大项为S k ,求k .解:(1)由已知得⎩⎪⎨⎪⎧2a 2=22,5a 3=45, 即⎩⎪⎨⎪⎧a 2=11,a 3=9,所以⎩⎪⎨⎪⎧a 1=13,d =-2,所以a n =-2n +15,S n =-n 2+14n .(2)由a n ≥0可得n ≤7,所以S 7最大,k =7.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1.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4=40,S n =210,S n -4=130,则n =( ) A .12 B .14 C .16D .18解析:选B 因为S n -S n -4=a n +a n -1+a n -2+a n -3=80,S 4=a 1+a 2+a 3+a 4=40,所以4(a 1+a n )=120,a 1+a n =30,由S n =n a 1+a n2=210,得n =14.2.在等差数列{a n }中,S n 是其前n 项和,且S 2 011=S 2 014,S k =S 2 009,则正整数k 为( ) A .2 014 B .2 015 C .2 016D .2 017解析:选C 因为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所以由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S 2 011=S 2 014,S k =S 2 009,可得2 011+2 0142=2 009+k 2,解得k =2 016.故选C. 3.已知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1<0,2S 21+S 25=0,则S n 取最小值时,n 的值为( )A .11B .12C .13D .14解析:选A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2S 21+S 25=0得,67a 1+720d =0,又d >0,∴67a 11=67(a 1+10d )=67a 1+670d <0,67a 12=67(a 1+11d )=67a 1+737d >0,即a 11<0,a 12>0.故选A.4.已知等差数列{a n }和{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A n 和B n ,且A n B n =7n +45n +3,则使得a n b n为整数的正整数n 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解析:选D ∵a n b n =a 1+a 2n -12b 1+b 2n -12=a 1+a 2n -122n -1b 1+b 2n -122n -1=A 2n -1B 2n -1=72n -1+452n -1+3=14n +382n +2=7+12n +1,∴当n 取1,2,3,5,11时,符合条件,∴符合条件的n 的个数是5. 5.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首项a 1<0,a 203+a 204>0,a 203·a 204<0,则使前n 项和S n <0的最大自然数n 是________.解析:由a 203+a 204>0⇒a 1+a 406>0⇒S 406>0,又由a 1<0且a 203·a 204<0,知a 203<0,a 204>0,所以公差d >0,则数列{a n }的前203项都是负数,那么2a 203=a 1+a 405<0,所以S 405<0,所以使前n 项和S n <0的最大自然数n =405.答案:4056.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4≤4,S 5≥15,则a 4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S 4=2(a 1+a 4)≤4⇒2a 3-d ≤2,S 5=5a 3≥15⇒a 3≥3.因为2a 3-d ≤2,所以d -2a 3≥-2,又因为a 3≥3,所以2a 3≥6,所以d ≥4,所以a 4=a 3+d ≥7,所以a 4的最小值为7.答案:77.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前n 项和为S n ,且a 2a 3=45,S 4=28.(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S n n +c (c 为非零常数),且数列{b n }也是等差数列,求c 的值. 解:(1)∵S 4=28,∴a 1+a 4×42=28,a 1+a 4=14,a 2+a 3=14,又a 2a 3=45,公差d >0,∴a 2<a 3,∴a 2=5,a 3=9,∴⎩⎪⎨⎪⎧ a 1+d =5,a 1+2d =9,解得⎩⎪⎨⎪⎧ a 1=1,d =4,∴a n =4n -3. (2)由(1),知S n =2n 2-n ,∴b n =S n n +c =2n 2-n n +c, ∴b 1=11+c ,b 2=62+c ,b 3=153+c . 又{b n }也是等差数列,∴b 1+b 3=2b 2,即2×62+c =11+c +153+c, 解得c =-12(c =0舍去).8.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0=23,a 25=-22.(1)数列{a n }前多少项和最大?(2)求{|a n |}的前n 项和S n .解:(1)由⎩⎪⎨⎪⎧ a 1+9d =23,a 1+24d =-22,得⎩⎪⎨⎪⎧ a 1=50,d =-3,∴a n =a 1+(n -1)d =-3n +53.令a n >0,得n <533, ∴当n ≤17,n ∈N *时,a n >0; 当n ≥18,n ∈N *时,a n <0,∴{a n }的前17项和最大.(2)当n ≤17,n ∈N *时,|a 1|+|a 2|+…+|a n |=a 1+a 2+…+a n =na 1+n n -12d =-32n 2+1032n .当n ≥18,n ∈N *时,|a 1|+|a 2|+…+|a n |=a 1+a 2+…+a 17-a 18-a 19-…-a n =2(a 1+a 2+…+a 17)-(a 1+a 2+…+a n )=2⎝ ⎛⎭⎪⎫-32×172+1032×17-⎝ ⎛⎭⎪⎫-32n 2+1032n =32n 2-1032n +884. ∴S n =⎩⎪⎨⎪⎧ -32n 2+1032n ,n ≤17,n ∈N *,32n 2-1032n +884,n ≥18,n ∈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

1 =
bn
1 4n+
1

n∈
N*
.
.
1
1
1
11
∴ a1= 5, a2=
9,∴
a1a2=
. 45

an=4n+ 1=45,
∴ n=11.
即 a1a2=a11,∴ a1a2 是数列 { an} 中的项,是第 11 项.
精品文档
1.判断一个数列 { an} 是否是等差数列,关键是看 an+1- an 是否是一个与 n 无关的常数. 2.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 n-1) d 可以看出,只要知道首项 a1 和公差 d,就可 以求出通项公式,反过来,在 a1、d、n、an 四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 以求出另一个量. 3.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为: a- d, a, a+ d 或 a, a+ d, a+ 2d;四个数成等差数列 可设为: a- 3d, a- d,a+ d, a+3d 或 a,a+ d, a+ 2d, a+ 3d.
n 的取
则 n=3,5,6,9,11,21,41 共 7 个.
14.已知数列
{ an} 满足
1 a1= 5 ,且当
n>1, n∈ N* 时,有
an-1 2an-1+ 1 an = 1- 2an ,设
1
bn=
, an
n∈N* .
(1) 求证:数列 { bn} 为等差数列.
(2) 试问 a1a2 是否是数列 { an} 中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
A. an= 2n- 2 ( n∈ N*)
.
精品文档
B. an= 2n+ 4
(
n∈
*
N
)
C. an=- 2n+ 12 ( n∈ N* )
D. an=- 2n+ 10 ( n∈ N* )
答案 D
解析
a2· a4= 12, 由 a2+ a4= 8,
d<0,
a2= 6, ?
a4= 2,
a1= 8, ?
1
an- 2
-an- 2= 2 an- 2
1 = 2.

bn
+1-
bn=
1 2,
n∈
N*
.
1
1
∴ { bn} 是等差数列,首项为 ,公差为 .
2
2
11
1
(2) 解
b1=
a1

2=
2

d=
. 2
11
n
∴ bn=b1+ ( n- 1) d= 2+ 2( n- 1) = 2.
1n
2
∴ an- 2= 2,∴ an=2+ n.
(1) 求证:数列 { bn} 是等差数列; (2) 求数列 { an} 的通项公式.
4 (1) 证明 ∵ an= 4- an-1 ( n≥2) ,
4 ∴ an+1= 4- an (
n∈ N*) .
1
1
1
1
∴ bn+1- bn= an+1- 2-an- 2=
4 - an- 2= 2
2-
an
an an- 2
答案 3 8.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为:
1 答案 an= 4n+ 1
a, 2a- 1,3 - a. 则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________.
5 解析 ∵a+ (3 - a) = 2(2 a- 1) ,∴ a= .
4
53 7
∴这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
4,
2,
. 4
1
5
1n
∴ d=4, an= 4+ ( n-1) × 4= 4+ 1.
能力提升 13.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a1= 1,末项 an= 41 ( n≥3) 且公差为整数,那么项数 值个数是 ( ) A. 6 B .7 C . 8 D .不确定 答案 B 解析 由 an= a1+ ( n- 1) d,得 41= 1+( n- 1) d,
40 d=n- 1为整数,且 n≥3.
40,求这四个数.
a- 3d + a- d + a+d + a+ 3d =26,
a- d a+ d =40,
.
精品文档
4a= 26, ∴ a2- d2= 40.
13 a= 2 , 解得
3 d=
2
13 a= 2 , 或
3 d=- .
2
所以这四个数为 2,5,8,11
或 11,8,5,2.
4
1
12.已知数列 { an} 满足 a1=4, an= 4- an- 1 ( n≥2) ,令 bn= an- 2.
4
n- m 4
= 3. n- m
10.首项为- 24 的等差数列, 从第 10 项起开始为正数, 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8 答案 3<d≤3
解析 设 an=- 24+ ( n- 1) d,
a9=- 24+8d≤0
8
由 a10=- 24+ 9d>0
解得: 3<d≤3.
三、解答题 11.已知成等差数列的四个数之和为 2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积为 解 设这四个数为 a- 3d, a- d, a+ d, a+ 3d,则由题设得
3.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a1,公差为 d,则其通项 an= a1+( n- 1) d. 4.等差数列 { an} 中,若公差 d>0,则数列 { an} 为递增数列;若公差 d<0,则数列 { an} 为
递减数列.
一、选择题
1.已知等差数列 { an} 的通项公式 an=3- 2n,则它的公差 d 为 (
(1) 证明

n>1,
n∈
N*
时,
an- an
1

2an- 1-
1+ 1 2an
?
1- 2an 2an-1 +1 an = an-1
1
111
1
?
an

2=
2

an-
?
1
an-
an-

1
4
?
bn- bn-1= 4,且
b1 =a1= 5.
∴ { bn}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 4,首项为 5.
(2) 解 由 (1) 知 bn= b1+ ( n- 1) d= 5+ 4( n- 1) = 4n+ 1.
C. 51
D
. 52
答案 D
a
4.一个等差数列的前 4 项是 a,x, b, 2x,则 b等于 (
)
1
1
A. 4
B.
2
1
2
C.
D.
3
3
答案 C
2x= a+ b,
x
3
解析 2b= x+ 2x, ∴ a=2, b= 2x.
a1 ∴ b=3.
5.设 { an} 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 12,前三项的积为 48,则它的首项是 (
d=- 2,
所以 an= a1+ ( n-1) d,即 an= 8+ ( n-1) ×( - 2) ,
得 an=- 2n+ 10.
二、填空题
1
1
7.已知 a=
, b=
,则 a、b 的等差中项是
3+ 2
3-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A. 1 B .2 C . 4 D . 6
答案 B
解析 设前三项分别为 a- d,a,a+ d,则 a- d+ a+ a+ d= 12 且 a( a- d)( a+ d) =48,
解得 a= 4 且 d=± 2,又 { an} 递2.
6.等差数列 { an} 的公差 d<0,且 a2· a4=12,a2+ a4=8,则数列 { an} 的通项公式是 (
.
)
A. 2
B
C.- 2
D
.3 .- 3
答案 C
2.△ ABC中,三内角 A、B、 C成等差数列,则角 B等于 ( )
A.30°
B
.60°
C.90°
D
.120°
答案 B
3.在数列 { an} 中, a1= 2,2 an+1= 2an+ 1( n∈ N*) ,则 a101 的值为 (
)
A. 49
B
. 50
精品文档
§2.2 等差数列 ( 一)
课时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
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a+b 2.若三个数 a, A, b 构成等差数列,则 A叫做 a 与 b 的等差中项,并且 A= 2 .
d1
9.若 m≠n,两个等差数列
m、 a1、 a2、 n 与 m、 b1、 b2、 b3、n 的公差为
d1 和
d2,则
的 d2
值为 ________.
4 答案 3
1 解析 n- m= 3d1,d1= ( n- m) .
3
1 又 n-m= 4d2, d2=4( n- m) .
1 d1 3 ∴ d2=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