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课件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冀英中学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共64张PPT)

横断山脉
巫山
四川盆地
雪峰山
地形:
南方地区地形特 点:高原、平原、 盆地交错分布。
南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新课学习
横断山区的峡谷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成
东
都
南
平
丘
原
陵
新课学习
气候:
亚热带 一年两熟到三熟 热带 一年三熟
新课学习
降水在800毫米以上,集中在夏
秋季节,雨季由南向北变短
800mm
新课学习 长江中下游平原 ——“鱼米之乡”
新课学习
南方地区物产丰饶
湖南生猪养殖
南方桑蚕养殖
江南茶园
柑橘
新课学习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江淮地区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南方地区有7个。
新课学习
热带经济作物
剑
橡
麻
胶
咖
椰
啡
子
新课学习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
新课学习
荞麦
谷子
甜菜
新课学习
北方地区特产
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桃、柿、梨、杏、枣、葡萄等
新课学习 洛阳牡丹 兰州白兰瓜
新课学习 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
新课学习 南方地区
(一) 农 业 耕地类型:水田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农作物:本区特产丰 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 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 水鱼和热带作物产区。
新课学习
北方地区
大 兴 安
第五章 第二节 二、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知识探究
文化差异
点石成金 北 南
秦 岭
你们那边太冷了, 你们那边太冷了, 我们受不了啊! 我们受不了啊!
反馈练习
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民居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A ) 下列民居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A.四合院 B.土楼 C.高脚屋 D.茅草棚 2.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较北方地区大,原因是( B ) 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较北方地区大,原因是( A.主要是突出民居的居住功能,外表显得气派豪华 主要是突出民居的居住功能, B.这是由于南方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有利于排水 这是由于南方地区降水多, C.主要是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决定的 D.这是由于南方地区的河流密集,河网密布决定的 这是由于南方地区的河流密集,
水运为主, 水运为主, 轮船
知识梳理
比较项目 人 文 差 异 南方地为主 屋顶坡度大 墙体高 赛龙舟 北方地区 旱地为主 农耕制度 小麦、大豆等 小麦、 一年一熟或两年或 三熟 传统运输 传统民居 传统娱乐 陆路运输为主 屋顶坡度较小 墙体较厚 溜冰 主要 原因 气候 气候 气候 气候 气候 气候
二、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学习目标
1、阅读地图和材料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生产方式、 阅读地图和材料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生产方式、 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2、阅读地图和材料能够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差 异的原因。 异的原因。
思考: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划分界线、自然差异是什么? 思考: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划分界线、自然差异是什么?
综合题 填写下表中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代表性的地理事项: 填写下表中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代表性的地理事项:
第五章 第二节 北方与南方地区 (定稿)

气温的差异
流量小 流量大
降水的差异
南北与北方的人文差异
南方 北方
农耕制度 传统运输 方式 传统民居 工业部门
饮食习惯
人体特征 自然灾害
差异
耕地类 北方以旱地为主 南方以水田为主 型
原因
地形、气候
农耕制度 的不同
传统运输方 式的不同
主要作 北方小麦、大豆等 南方水稻、油菜等 物 作物熟 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南方一年二至三熟 制
北方陆路运输为主,多用 汽车、马车.南方多水运
北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气候
人 文 差 异
南北与北方的自然差异
南方 北方
位置范 围 地形 气候 植被 河流 资源 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能源矿产丰富:煤、石油
<0℃ 400-800毫米
>0℃ 800毫米以上
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气候差异,即北方降水量比南方少,气温比南方 低。
北方陆路运输为主,多用 汽车、马车.南方多水运
北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地形、气候 气候
传统民居 的不同 其他不同
工业部门、饮食习惯、 自然灾害、人体特征
北方以旱地为主 南方以水田为主
北方小麦、大豆等 南方水稻、油菜等
地形、气候
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南方一年二至三熟
地形、气候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中国的地理差异——
比较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特征
比较方面:
自 然 差 异
位置范围: 气候:(气候类型、气温、降水) 地形:
植被类型:
河流: 资源: 农耕制度的不同(耕地类型、作物类型、熟制) 传统运输方式的不同 传统民居的不同 工业部门、饮食习惯、自然灾害、人体特征
第五章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北方地区各种资源的分布和农业生产的情况(北方地农业区、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作物、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及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2.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节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记忆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并加以理解记忆的能力2.由学生搜集材料,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本节阅读材料较多,有些材料只要读一读即可,如“黑土地”等,这就需要锻炼学生比较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2.通过学习北方地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使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教学重难点北方地区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教学方法指导阅读、展示录像、启发式提问法、讲述、比较分析等●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提问上节课我们从哪些方面学习和了解了北方地区的一些情况?(学生回答: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还有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等方面)承转这节课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我国的北方地区,我们了解一下北方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情况(讲授新课)板书三、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提问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之间?(学生可根据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答出:400~800毫米之间,教师引导得出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板书1.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承转本区以长城为界,东北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我们分成两部分来学习。
讲述长城以北因纬度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作物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东北地区的小麦一般春季播种、秋季收获,故称春小麦。
甜菜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北方重要的糖料作物。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案教案

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一课时)学案历山中学地理组:鹿美华一、教学目标:1.识记南、北方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
2.能够分析自然环境差异的原因。
3.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二.教学重、难点:南、北方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三.自学指导:1. 自然环境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南、北方的位置、范围。
3.列举南、北方主要地形区,并能在图中相应位置找到。
4.结合课本P7图5.9四幅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南、北方的气候类型及特点?5.结合课本P7图5.9二幅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图,从水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南北方河流特点,并分析产生特点的原因。
6. 结合课本P7图5.9四幅景观图,分析南、北方的主要植被。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小民和小红的对话:小民说:“我的家乡四季分明。
到了冬季,我可以和小朋友滑冰,堆雪人,打雪仗。
”小红说:“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水乡,鱼米之乡。
根据对话,判断1-3小题:1.小民的家乡位于:()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2.下列地形区没有位于小红所在区域的是:()A.四川盆地B.黄土高原C.东南丘陵D.长江中下游平原3. 下列各省区没有位于小民所在区域的是:()A.黑龙江B山东 C.陕西 D.湖北4.下列河流冬季不结冰的是:(A.黄河B.黑龙江C.珠江D.海河5.下列河流水量最大的是:()A.黄河B.黑龙江C.珠江D.长江6.下列城市冬季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是:()A.武汉B.海口C.济南D.南京7.下列城市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的是:()A.武汉B.太原C.济南D.石家庄8.华北平原上的主要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9.下列地理事物属于秦岭——淮河以北的是:()A.青藏高原B.海南省C.岷江D.温带季风气候10.下列地理事物属于秦岭——淮河以南的是:()A.青藏高原B.甘肃省C.岷江D.温带季风气候(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30分)1.读北方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A 山脉 D 平原F ①河④河 c 省d (城市)(2)山脉C东侧为地形区,西侧为第阶梯,东侧为省区,西侧地形区的地表景观为。
第五章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2.知道北方地区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的分布,了解北方地区的半岛及长城的分布(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节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记忆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并加以理解记忆的能力2.由学生搜集材料,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本节阅读材料较多,有些材料只要读一读即可,如“黑土地”等,这就需要锻炼学生比较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2.通过学习北方地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使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教学重难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教学方法指导阅读、展示录像、启发式提问法、讲述、比较分析等●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朗读一首学生熟悉的反映北国风光的诗词,如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首诗描写的是北国风光,诗中的“北国”,指的就是我国的北方地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北方地区”。
(讲授新课)板书北方地区读图(出示幻灯片“北方地区图”)引导学生读教材P.80“北方地区图”,让学生熟悉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然后完成下列读图内容。
1.在图上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渤海、黄海,长城,说明其位置特征。
2.在图上找出位于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并找出位于本区的省会城市。
(全部位于本区的省级行政区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等,此外,还包括河北、河南、陕西的大部分,内蒙古的东北部,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及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位于本区的省会城市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石家庄、济南、郑州、太原、西安、兰州等。
五章二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
回答活动中的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活跃课堂的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节课由于是第二课时学的内容要和上节的知识连接起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利用这节课来锻炼和提高,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有时会偏离主题,这个得老师加以引导。
◇多媒体、挂图、小黑板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学
情
分
析
关于自然地理特征在上册中国地理总论中已经学过,学生并不陌生,教师应采用简明生动的启发方式进行教学。关于人文差异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直观的感受到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表略)
板书:
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最冷月均温低于0℃
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最冷月均温高于0℃
活动1:(课文第8页活动第1题)
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表略)
活动2:在图5.9中找出长江、黄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区域?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老师点拨、引导学生看图5.9,比较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
图5.10:东北林海雪原森林景观与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相同吗?答:不同。东北地区典型植被为针叶林。
比较图5.11海南岛植被与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同吗?答:不同。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说课稿东兴市实验学校唐尚韬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编排上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在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材的第二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本章内容是后面各章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平时学生了解比较多,所以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放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之前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认识地理区域的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地理课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明确秦岭—淮河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②、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③、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观察判断比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通过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差异。
(2)、难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精心设计制作具有声情并茂的课件来辅助教学,通过竞赛的形式,创设出全新的氛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贯穿“动态演示、创设情境——设疑启思、发现新知——再现情境、释疑启智——探究归纳、巩固拓展”的授课思路,启发学生主动思维,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其潜能和智慧得到启迪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
比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
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大屏幕显示投影图: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师在总结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时,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和大致范围)
在大屏幕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
(提问)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
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大屏幕显示,逐个比较,依次显示)
区域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年降水量(较多/较少)季节分配
南方地区7月接近30℃1月0℃以上较多较均匀
北方地区7月25℃左右1月0℃以下较少主要集中在7~8月季节
变化明显
板书:
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最冷月均温低于0℃
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最冷月均温高于0℃
活动1:(课文第8页活动第1题)
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低于800mm 高于800mm
主要地形高原、平原、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活动2:在图5.9中找出长江、黄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老师点拨、引导学生看图5.9,比较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
提问:哪条河流径流量大?(长江)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可以回答:流域内降水丰富。
(另外:支流多,汇水区域广也是原因之一,在此老师要适当给学生说明)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说明的是,这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差异,可以做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差异。
板书:北方地区:河流流量小
南方地区:河流流量大
思维发散:大家知道,水到0℃以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结冰)那么冬季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有何差异呢?
南方河流一般不结冰;北方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5.9中两幅植被景观图。
比较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的差异。
南方:常绿林。
北方:落叶林。
教师做适当解释:这是在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下,长期适应环境的表现。
板书: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活动3:(课文第8页活动第2题)
分析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学生完成这个题目,可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做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
承转:我们了解了南方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是不是它们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别呢?
看图5.9:哈尔滨与北京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相同吗?答:不同。
图5.10:东北林海雪原森林景观与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相同吗?答:不同。
东北地区典型植被为针叶林。
比较图5.11海南岛植被与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同吗?答:不同。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解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另外,同学们也了解到同一区域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
关于这两个地区的差异还有许多,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收看”“收听”或“阅读”……,掌握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反馈练习]
1.填空
(1)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2)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与温度带、典型植被林与林的分界
线。
(3)北方河流冬季普遍(结冰、不结冰),南方河流一般没有此现象。
(4)北方河流流量较,南方河流流量较。
2.判断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间差异性较大,区域内部特征完全相同。
(2)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是由气温这一要素引起的。
(3)北方地区最冷月的气温都低于0℃。
(4)下雪天不可能在南方出现。
参考答案:
1.(1)800 (2)暖温带亚热带温带落叶阔叶亚热带常绿阔叶(3)结冰(4)小大
2.(1)×(2)×(3)×(4)×
※板书设计
地理区域地形降水最冷月均温河流流量典型植被类型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较少低于0℃小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较多高于0℃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南、北方的自然差异有哪些?(回答:略)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了解两区域在人文方面的差异。
[讲授新课]
放影像片段:分别介绍北方、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熟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民居的特点等。
根据片中讲述,完成活动!(大屏幕显示)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熟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
传统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在完成“其他不同”这一项内容时,分成几个小组,最后由组长发表组里的集体观点,学生们会从:饮食、服饰、音乐等方面说出两区域的差异,教师要总结、点评。
大家想一想,造成这些人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提问。
提问时第一个同学回答完后,其他的同学则主要让其说出与前面同学的不同之处,最后教师总结,大屏幕显示:
南方、北方差异类型差异特征主要原因土地利用类型北方:旱地为主南方:水田为主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北方:小麦、大豆等南方:水稻、油菜等气候
作物熟制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南方: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北方:陆路运输为主
南方:水运地形、气候
传统民居北方: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气候
其他不同
在“其他不同”这一栏中,主要针对前面提出的几项,分析其形成原因,关于这些原因,首先由同学回答,之后教师要做好点评,“去伪存真”。
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2题)
橘树是喜温作物,移栽到淮河以北,因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热量不足,所以树木本身及果实发生了变化。
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3题)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寒假较长。
南方地区夏季更热,所以暑假较长。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
(2)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
(3)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等。
(4)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等。
2.判断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作物熟制的差异主要是由两地的热量差异引起的。
(2)北方传统民居的墙体较厚,主要是因为此地冬季寒冷。
(3)南方传统民居墙体高,而屋顶坡度与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相同。
(4)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南、北方地区基本没有差异,说明自然环境对现代建筑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
1.(1)旱地(2)水田(3)小麦大豆(4)水稻油菜
2.(1)√(2)√(3)×(4)×
※板书设计
农耕制度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主要原因
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气候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至三熟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
多用汽车、马车水运地形、气候
传统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气候
※活动与探究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关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注意收集整理,并试着解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