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较全)
第1讲 地球、地图、等高线-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1讲地球、地图和等高线【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在学习地理中,一般我们认为地球为正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经纬线和经纬度1、经纬线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状圆(除极点外)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起始线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本初子午线(0°经线)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1、经纬度特殊经纬度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30°和60°、两极(90°)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划分界线0°——30°N(S)为低纬度30°——60° 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
三、地图的三要素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如1:500指图上1㎝代表实际500㎝)。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高三复习第一轮第1单元第1讲 地球与地图

考点5
①南北方向的判定:根据纬度差异,确定南北方向(南北方向是绝对的)
A、如果两个比较地点都是北纬度,数值大的在北面,数值小的在南面。 B、如果两个比较地点都是南纬度,数值小的在北面,数值大的在南面。 C、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向四周均为正南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向四周 均为正北方。
②东西方向的判定:根据经度差异,确定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 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地点。 判断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经
2. 两地经度和不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 最短航程不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地区(或上空)靠拢,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①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 ②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
③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2)在学习大洲、大洋及世界区域地理时,可加上南北纬30°、40° 、60° 等纬线及20°E(非洲中分线)、30°E 50°E 60°E、120°E、60°W(南美 洲中分线)、120°W等经线,在读图中掌握这些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大洲、大洋,重 要的地形区、气候区、河流、湖泊、工农业区和城市等。 (3)在学习中国地理和区域地理(选修二)时,再加上90°E、100°E、 110°E、120°E经线和25°N、30°N、35°N、40°N纬线,进一步丰富在中国穿过 的地理事物。除重要的地形区、气候区、河流、湖泊、矿产基地外,还有工业区、 农业区、城市、港口、交通线、旅游点等。 (4)要经常在地图上顺着相关的经、纬线对世界和中国的大好河山畅游,以 达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效果。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和地图课件90张PPT)

160°E 180° 20°W 0°
划分界限:20°W, 160°E组成的经线 圈
20°W~0°~160°E位于东 __半球 西 半球 160°E~180°~20°W位于__
经线
形状特征: 半圆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特点: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数量: 无数条 度数范围: 0°~180°东
南极
三、纬线和经线
A
B E
C
D
60°N 40°N
90°N 90°越
北 纬 向 北 20°越 大
20°N 0° 20°S 40°S
赤道
南 纬
10° 10°越 向 20°南
越 大
90°
南 向北度数变大的是__纬,向南度数变大的是__ 纬
90°S 北半球,南纬都在南 北纬都在__ __半球
B
D.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下列纬线圈中最长的一条是( D ) A.80°N B.40°N C.60°S D.10°S
90°N
高纬度
60°N 30°N 0° 30°S
中纬度
低纬度 低纬度 中纬度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60°S
高纬度
90°S
经线
C
D
40 w 200w 00
0
20 E 40 E
40 N 20 N
0 0
0
0
0
0 0
20 S 40 S
0
方格状经纬网
60 200 200 600 0 40
0
30
0
0 0
20
10
弧线状经纬网
90
45
2024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1单元 第1讲地球和地球仪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读下图完成(1)~(2)题。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1)下列关于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点的位置是(110°E,10°S) B.④点的位置是(40°S,100°E) C.⑥点的位置是(135°E,70°N) D.⑧点的位置是(100°E,50°N)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提示:图 1:自上而下依次是:地轴 北极 南极 图 2:方框中从左到右依次是:60° 40° 0° 40° 60° 括号中自上而下 依次是:60° 20° 0° 画图略。
上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根据自转方向判断 这种判断方法适合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1)若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该纬线为北纬(如图 1);若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该 纬线为南纬(如图 2)。
(2)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越来越大,该经度为东经,越来越小则为西经(图 1 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 2 只有西经)。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第一讲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01
生态原图 自主填绘
02
课堂互动 考点突破
03
试做真题 感悟高考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学习目标] 1.通过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区域认知) 2.结合经线和纬线特征,运用地图知识进行区域定位、距离估算、方向判定 等。(综合思维) 3.能准确描绘经纬网并进行判读。(地理实践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地球与地图(PPT版)共54张

考点二 地图三要素与等高线地形图
1.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①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图实上地距距离离
③表示形式
形式
举例
文字式 数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1∶500 000或
1 500 000
线段式
④大小比较
a.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图示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判定 度数的数值向东增加是东经,向西增加是西经
度数的数值向北增加是北纬,向南增加是南纬
特殊经 0°和180°经线为东西经度的分界线,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界线 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23.5°是热带、温带界
(3)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部位和基本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特征,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 常见的地形部位。 a.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部位
地形 山顶 洼地 陡崖 山脊 山谷 鞍部
示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等高线特点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小 等高线重合 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凸向高处,一般成为集水区 两个山峰和山谷之间的区域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中,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和颜色,叫图例;用来说明地 理事物和现象的文字、数字,叫注记。如 1 000 m中“ ”为图例,“1 000m” 为注记。
2.等高线地形图 (1)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和等深线 地图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叫等高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 而成的线,叫等深线。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讲义地理高三一轮复习1第一讲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图1、赤道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 千米。
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2、东半球的范围从200W向东到1600E。
3、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常见大圆为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
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
4、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5、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
(劣弧即两点经度差小于1800)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 海拔在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 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 海拔在1000m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 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
(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地球与地图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00001

②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相对于所在纬线圈,大圆向南凸出,如下图中CD之 间的大圆。从C到D的最短路程:先向东南,再向东北方向。
2021/12/13
第十六页,共五十一页。
-17-
能力
题组训练
知识梳理 (nénglì) 典题试做 (xùnlià
突破
n)
(2015全国Ⅰ卷)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
知识(zhī shi)梳理
能力
(nénglì)
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xùnlià n)
经纬网图中判定方向、距离、范围、最短路程的方法
经纬网图是试题中常见的重要示意图之一,应用经纬网图可以判定方向、
距离、范围、最短路程等。
1.判定“方向”
在经纬网中,确定两点之间的方位可以执行“三步走”,即依据纬度定南北
b.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c.若分别在东西经,则有以下三种情况。
2021/12/13
第十一页,共五十一页。
知识梳理
能力
(nénglì)
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xùnlià n)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jídiǎn)经纬网图为例)。
-12-
①呈现特点:此类图中,纬线为圆弧线,经线为直线,定准自转方向是定位
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min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
m,Hmax=400 m,Hmin=100 m,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kěyǐ)进行以下计算。
2021/12/13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一页。
知识梳理
能力
(nénglì)
突破
图解
(tújiě)
要点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与地图

.
30
原理: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
两点的
大圆的劣。弧长
甲
判断图中各点之
乙
间是否为最短距
离:
A
B
• AB
• CD • 甲乙
CD
.
31
原理: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
两点的
大圆的劣。弧长
甲 图中甲乙两点间 的最短距离?
乙
.
32
2.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
归纳要点
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
.
9
特殊经线
0°: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 西。经
180°: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 东。经
20°W :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东半球,以西 为西半球
160°E :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 西半球,以西 为 东半球
.
10
[巩固练习] 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30°W20°W10° W
ⅰ 往东时:先向东南,再向东北。(由Q到M) ⅱ 往西时:先向西南,再向西北。(由M到Q)
N
Q
M
F
S
.
36
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飞机由②地飞往⑤地的最短航线方向是( C )
A.一直沿正东方向
B.先向正南再向正北方向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20°W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是东
度(0°经线) 作 西经(W) 西半球的分界线
纬度(0赤°道纬线)作向 北189南各00°向分°
北纬(N) 南纬(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突破1:地图上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
(1)数字式: 如1:500 000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 离500 000 厘米(化成千米为5千米)。 (2)线段式:
0
100
200
300
400千米
(3)文字式:有文字说明,如: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100千米.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 是 ,B点与A点之间的距离为 , 所属的纬度地带是 。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 是 ,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为 。
(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 是 ,所属的纬度地带为 ,F点在E点 的 方向。 (4)图中A点在C点的 方向,E点在C点 的 方向。 解析 利用经纬网定方向、定位置、划分半球是解题的 关键。 答案 (1)(15°S,15°W) 南半球、东半球 1 110千米 低纬度 (2)(60°S,170°E) 南半球、西半球 275千 米(或277.5千米) (3)(70°N,180°) 北半球、西半球 高纬度 西北 (4)东北 东北
盆地 洼地
四周高 中间低
山脊
等高线 凸向低 处
等高线 凸向高 处 一对山 脊等高 线组成
从山顶 到山麓 凸出的 高耸部 分 山脊之 间的低 洼部分 相邻两 个山顶 之间呈 马鞍形
山脊 线也 叫分 水线 山谷线 也叫集 水线 鞍部是山 谷线最高处
山谷
鞍部
峭壁
多条等高 线汇合重 叠在一线 等高线稀 疏,值小
第三讲:等高线 9、山脊 10、山谷 11、鞍部 12、陡崖
一、不同地形等高线特征
地形 表示 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 特征 四周低 中部高 说明
山地 山峰
闭合曲 线外低 内高符 号
闭合曲 线外高 内低
示坡线画 在等高线 外侧,坡度 向外降低 示坡线画 在等高线 内侧,坡度 向内降低
三、两地间最短距离的走法
1、同在一条经线上:
A A到B的最短距 离走向是向 正南 方向
B
2、最短距离:两地的经度相差180度
例1:
A
B
上图所示:从A到B的最短距离是: 先向 北 方向再向 南 方向
规律: 地球表面两点间最近的球面距离为大圆的劣弧, 1、若两点在同一经线圈上,则向南或向北沿经线圈走劣弧。 2、若不在同一经线圈上则走弯曲向极点的劣弧。 B A C 左图中A和B同在一经线 圈上,A到C同在一纬线圈 上 A到B、A到C的最近距 离的方向分别是: A到C的最近距离的方向 应该是先向东北,再向东, B
A、B两点都位于北半球 且位于同一条纬线上。
A点到B的最短距离是: 先东北,再东南
3、最短距离:其它的情况(难点)
A、B两点都位于南半球 且位于同一条纬线上 A B
A点到B的最短距离是: 先东南,再东北
第二讲 地图
7、比例尺 8、图幅面积
一、地图三要素
劣弧定向法 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 位的最简捷方法是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 ,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
(如上图)。根据图中南极点(S),我们先画出A、
B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B
点在A点的东方,C点在D点的东南方向。
练习
方向 例1: 90°E 120°E
(4)特殊经线
0°: 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 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20°W: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 160°E: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5.常见经纬网图的解读
类型 侧视图 常见 例图
俯视图
探究二:对称点问题
(2)确定纬线与纬度
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纬度数值向北增
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
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
北极点逐渐增大。
(3)确定经线与经度 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 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 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不 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 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小。
②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经度性 质相反,经度和是180°。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 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 y=180°- x(x、y所属 东西经度不同)。
(2)纬度的判断 ①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 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如图二中角δ ) ②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 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 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 星)(如图二中角∅)。
°
A
°
30°N
B
A在B 的
10°N
西北 方向
例2:
20°W
°
120°E 30°N
°
A B
A在B 的
10°N
西北 方向
当两地间的经度位于不同范围的时候,如果 两者的和相加大于180度时,位于西经的点 将处于东方。(如下题) 例3
90°W
°
120°E
A
°
30°N
B
A在B 的
10°N
东北 方向
强化专练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指向标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N
N
3、按经纬网: (1)经度相同的为正南、正北关系。 纬度相同的为正东、正西关系。 (2)经纬度均不同的做如下判断: 首先经度差要小于180°,然后判断南北,确定东西。
例题2:A处潜水的流向为 ( C ) A.自西向东 B.自北向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南向北
图中河流流向为: 自东向西
b东西方向的判定。 根据纬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经度差异)确定东 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判断东西方向首先要 选择劣弧段(两点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 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其方法如下:
①两个相比较地点同在东经度地区,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 面,数值小的在西面。 ②两个相比较地点同在西经度地区,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 面,数值大的在西面。 (3)两个相比较地点分别在东经和西经时,要用两地经 度之和的大小来辨别东西方位。若两地经度之和小于 180°,则东经度地点在东面,西经度地点在西面;若两 地经度之和大于180°,则西经度地点在东面,东经度地 点在西面。
二、测量两地间距离
在经纬网上,1°纬度距和在赤道上1°经度距的水平实 地距离约110Km。(40000千米÷360°=111千米/度,为 了方便计算也可用110千米。) 1、同一纬线上两地,根据经度差计算距离: L=经度差×110km/°×cos α ( α为该纬线的纬度) 2、同一经线上两地,根据纬度差计算距离: L=纬度差×110km/°
答案: (1)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2)站得高,看得远,也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3)海上由远而近航行的轮船,首先看到桅杆,然后才看到船体。 (4)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地球照片,更让人们知道地球的球 体形状。 (5)月食的发生,像一面镜子一样让人们看到了地球的形状(人们已 经观察到了月球的球体形状)。
a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
b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
90°E 120°E
A
° °
B
30°N
C
°
D
10°N
②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 位 a南北方向的判定。 根据在经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纬度差异)确定南北方 向。 如果两点都是北纬度,数值大的在北面; 如果两个比较地点都是南纬度,数值小的在北面。南 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向四周均为正南 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向四周均为正北方。
3.纬线和经线:
纬线
定 义 形 状
经线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 球仪一周的圆圈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 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自成圆圈
半圆
长度相等
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 长 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成 度 点 作 指示东西方向 用
4.图示经线、经度度量和纬线、纬度的度量
深化拓展
(1)经度的判断 ①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为东 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如下图所示:
勇者超人住在(27°S,59°W),有一天他想拜访住在地球 另一端的神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中 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当他钻出地球另一端时,最可能看到何种植被景观?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该地位于哪半球? 北半球、东半球 。
。
6.经纬网的应用
(1)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 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 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有以下三种形式:
区域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
第一节:地球的基础知识 课前学习内容检查
1、纬线 2、南纬、北纬 3、南、北半球 4、经线 5、东经、西经 6、东、西半球
地厚:6371KM 你知道天高地厚吗? 天高:3000KM 1.大小
赤道半径: 极半径: 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
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归纳总结 列表归纳经纬网的作用
经线 划分 半球 定 距 离 20°W~0°~160°E为东 半球 160°E~180°~20°W为 西半球 纬线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
定位 置 定方 向
在纬度为φ 的纬线上,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 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 的水平距离约111千米 度约是(111·cos φ ) 千米 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 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度、 经度) 指示南北方向(北极是地 指示东西方向 球上最北的地点,南极是 (劣弧定向) 地球上最南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