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中生物 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列举种群的特征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自主学习一〗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内,生物的个体形成种群。
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两种。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用(5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用。
3、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迁入率或迁出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或的个体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5、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6、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个体数目的比例。
〖自主学习二〗种群的空间特征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或。
〖合作探究一〗1、判断种群和物种的标准是什么?2、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3、样方法要注意哪些事项?【例1】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变式训练〗1、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广州人口在春运期间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①②〖合作探究二〗种群的空间特征4、种群的分布型哪种类型常见?5、种群均匀分布的原因是什么?【例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变式训练〗2、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一般以何种形式分布()A、集群分布B、随机分布C、均匀分布D、定向分布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编者:安艳艳校对:王美丽学习目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什 么 是 出 生 率 和 死 亡 率 *
能从种群的特征中推断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通过样
!""出 生 率 $死 亡 率 与 种 群 密 度 具 有 怎 样 的 关 系 *
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理解生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迁 入 率 和 迁 出 率
,$同 一 物 种 的 种 群 密 度 不 会 发 生 变 化
的密度所起的作用#
!'"如 何 确 定 某 块 地 蒲 公 英 的 种 群 密 度 *
议一议对于活动能 力 强$活 动 范 围 广 的 动 物 应 用 哪 种
方法估算其种群的数量*
该方法适合哪些动物种群数量的
$年 龄 组 成 和 性 别 比 例 提 出 问 题 !!"什 么 叫 种 群 的 年 龄 组 成 *
度%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准确计算%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 断%
- 表示第二次重捕的个体中被标记%则 关 系 式 为
!;"运用种群特 征 的 相 关 知 识 解 决 农$林$牧$渔 以 及 大 $出生率和死亡率
自然中的实际问题# $过 程 与 方 法
体验$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不断创新的精神#
什么叫迁入率和迁出率*
预习探究
$种 群 的 概 念 及 特 征 什么是种群* 种群的特征有哪些*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 龄 组 成
$调 查 种 群 密 度 的 方 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导学案-种群的特征

第四章第1節種群的特徵課前預習學案一、預習目標預習“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實驗,初步把握實驗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驟。
二、預習內容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實驗1.實驗原理:用取樣法或取樣法,對草地(自確定)雙子葉植物進行計數,並計算出其種群密度。
2.目的要求(1)掌握初步辨別單子哪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方法。
(2)。
3.材料用具4.實驗步驟:(1)通過小組討論,確定要探究的問題:(2)制定計劃:在老師的指導下確定調查地點和範圍;確定的調查時間:;需要攜帶哪些材料用具;你在小組內的分工是。
三、提出疑惑疑惑點疑惑內容課內探究學案一、學習目標(1)說出種群的基本特徵有哪些;畫出各特徵間的相互聯繫並說出其原因。
(2)說出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3)能夠表達出教材探究實驗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項。
二、學習過程(一)種群的基本特徵探究一:種群的基本特徵有哪些呢?1、回憶初中知識,種群的概念是什麼;能否舉例說明:。
2、種群的基本特徵:其中最基本的特徵是:,你能簡單說明原因嗎?探究二:種群的各特徵之間是怎樣相互影響,又怎樣相互聯繫的,請完成相關的概念圖:思考完成:能夠預測種群密度的變化方向的種群特徵是,它又上怎樣預測種群密度的,請畫出它的類型並加以標注:(二):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1、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有其中樣方法適於調查哪些生物標記重捕法適合調查生物的特點是2、假定在調查區域中,捕獲M個個體進行標記,然後放回原來的自然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進行重捕,重捕的個體數為n,其中已標記的個體數為m,可得調查區域種群數量(三):探究草地某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1、簡單說出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不同點:2、想一想本實驗要用到哪些工具和用具3、用樣方法進行本實驗的基本原則是4、根據實際情況你要調查的雙子葉植物是,用怎樣的取樣方式樣方的面積是,你在小組內的工作分工是。
5、請你設計出調查物件的計數表格:6、在調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7、對本實驗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三、反思總結完成概念圖並說明原因四、當堂檢測1、下列生物中屬於種群的是()A.一個校園裡生長著的各種各樣高大的樹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鳥和雌鳥C.一塊菜地上生長著的大白菜、大蒜、大蔥D.生活在青海湖鳥島保護區內不同年齡的棕頭鷗2、用標誌重捕法來估計某個種群的個體數量,例如在對某種鼠群的種群密度的調查中,第一次捕獲並標誌39只,第二次捕獲34只,其中有標誌鼠15只,則對該種群的數量估計,哪一項是不正確的()A.該種群數量可用N表示B.該種群數量大約為88只C.該種群數量大約為100只D.N=39×34÷153、下列各項中可以稱為種群密度的是()A.一平方公里內的人口數量B.一個池塘中各種魚的總數C.一片森林裡的全部生物D.穩定型生物種群的個體數量4、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為“提倡一個夫婦只生一個孩子”,這種措施直接調節()A.種群密度B.年齡組成C.性別比例D.出生率5、下圖為種群的年齡結構圖,請據圖回答:(1)圖中B表示穩定型,A表示_______型,C表示________型。
高中生物 4.1《种群的特征》同步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1《种群的特征》同步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3 第四章种群第一节种群的特征(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特征,简述出生率、年龄结构、种群分布型等特征。
3、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
4、识别种群的分布型。
5、辨别种群的存活曲线。
二、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简述出生率、年龄结构、种群分布型等特征;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
教学难点:辨别种群的存活曲线。
三、教学方法:讨论举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七、板书:
第四章种群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一、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
二、年龄结构: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预测种群密度
三、性别比例:
四、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五、种群分布型
六、种群的存活曲线
八、作业设计:作业本。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4.1种群的特征 缺答案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自主学习】回顾:种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种群是同种个体通过特定的关系构成的群体,所以种群与个体相比具有数量特征。
而种群的数量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 __________。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用调查方法:_____ ______法和______ _____法。
注意:同一环境条件下①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断变化。
【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 选取若干个,通过计数每个样方中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步骤:取样、计数、求平均值)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nN1N2N3N4……Nn(注意:这里的N1、N2指的是样方的种群密度,而不是样方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N1+N2+N3+N4+…+Nn)/n取样关键:.①五点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②等距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总结: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标志重捕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种群数量的估计。
标志重捕法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作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计算方法:假定在调查区域中动物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即N∶M=n∶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 N=小结: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易选双子叶植物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理活动、不易脱落2.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中生物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自主学习】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阅读课本P65页的“问题探讨”及65-66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根据课本给出的数据,计算12h、24h、72h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的数量。
2.由以上的计算,联系我们数学中的知识,我们可以得出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3.现代生态学家在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______________。
其一般步骤是:在构建种群数学模型时,我们常用到两种数学模型:______ _____和________ ___。
其中,_______ _____更能反映出数量的增长趋势。
完成课本P66页图4-4“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图。
二、种群增长曲线——“J”型曲线阅读课本P66页的两个实例,根据课本中的两个实例和前面我们学习的方法,建立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1.自然界中确有类似细菌在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___ __型。
2.上述曲线在什么条件下成立?3.上述曲线的数学模型是怎样的,各参数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在自然环境中该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三、种群增长曲线——“S”型曲线阅读课本P66-67页的高斯实验,尝试建立种群“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1.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为“S”型?2.“S”型增长的最大数量如何表达,具体含义是什么?3.种群数量为多少时,种群日增加数量最多?4.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关系如何?5. K值的应用:①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清除垃圾,保护天敌等),降低K值。
6. K/2的应用①资源开发和利用: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对养殖的生物进行捕捞时,捕捞后的种群数量要维持在K/2处,以保证持续获取高产量。
②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K/2处。
高中生物 4.1.2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1.2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34、1、2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学习重点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自主研讨目标与导入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中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自学与诊断(步骤:取样计数求平均值)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nN1N2N3N4……Nn(注意:这里的N1、N2指的是样方的种群密度,而不是样方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N1+N2+N3+N4+…+Nn)/n①点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②距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③数方法:方框内+相邻两边上(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合作互动互动与展示【例1】XXXXX: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
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探究】XXXXX: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某物的种群密度讨论1、实地调查与本节“问题探讨”活动中的模拟调查有什么异同?讨论2、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讨论3、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讨论4、比较各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就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总结: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精讲与点拨2、志重捕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等动物种群数量的估计。
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作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 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特征。
3.探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自主学习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60-63内容。
认真思考下列问题:1、怎样估算种群的密度?2、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8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检测:(一)、种群的数量特征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叫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最常用的方法为____ _____。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______;和______ ____都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3)、计算种群密度应取。
(4)、对于、、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5)、对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
2、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_______ ____________;死亡率是_______ _________ ____。
3、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于一个种群来说,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____ ___,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分为三种类型、、5、(二)、种群的空间特征分为、、四、当堂训练1、下列不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蚜虫D.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2、下面是对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步骤正确的是()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③计数④计算种群密度预测变化方向影响数量变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②④3、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4、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6、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④①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棉铃虫中的雄性个体,则该种群的密度会()A.明显增大B.明显减小C.相对稳定D.先增后减8、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定地区内的人口数量 B.一口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9、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 N= 39×34÷1510、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下列选项中与之无关的是()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群落结构太复杂(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_________型,C表示________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自主学习】回顾:种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正因为种群是同种个体通过特定的关系构成的群体,所以种群与个体相比具有数量特征。
而种群的数量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 __________。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常用调查方法:_____ ______法和______ _____法。
注意:同一环境条件下①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断变化。
【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个,通过计数每个样方中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步骤:取样、计数、求平均值)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nN1 N2 N3 N4 ……Nn(注意:这里的N1、N2指的是样方的种群密度,而不是样方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N1+N2+N3+N4+…+Nn)/n取样关键:。
①五点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②等距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总结: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标志重捕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种群数量的估计。
标志重捕法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作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方法:假定在调查区域中动物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即 N∶M=n∶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N=小结: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易选双子叶植物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理活动、不易脱落2.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
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
意义:是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思考: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通过降低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 _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 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 _____。
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种群密度。
3.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
(2)意义:是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年龄组成:⑴概念:指一个种群中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⑵可分为三种类型:、、。
⑶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思考:三种类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分别会怎么变化?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
类型种群构成特点发展趋势图示增长型幼年个体__ _,老年个体_ __ 出生率_______死亡率种群密度会____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__________出生率______死亡率,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______衰退型老年个体____ _,幼年个体____出生率_______死亡率,种群密度会________由此分析可以看出,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__ ___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⑴概念:指种群中的比例。
⑵意义: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A B C思考:分析以下三个例子的性别比例情况:①老虎__________ ②养鸡场的鸡__________ ③蜜蜂___________二、种群的空间特征1.: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
2.:特征是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距离。
3.:特征是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体的密度等都不相等,但各群大都是随机分布。
总结: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在种群的几个特征中,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与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课后练习1】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是()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2.调查昆虫卵的密度常用的方法是:()A.样方法 B.灯光诱捕法 C.标志重捕法 D.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3.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N=39×34÷15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6.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平方公里内的人口数量B.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C.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D.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7.下列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A.1983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是1.862%B.某草原每公顷有10只黄鼠C.盐钩虾在5℃下后代雄性为雌性的5倍,而在23℃下后代雌性为雄性的13倍D.瓢虫的成群分布8.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9.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10.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11.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12.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A.生态系统 B.群落 C.个体 D.种群13.下图是一个种群的年龄分布图。
哪个种群绝灭的机会最大()A B C D1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产卵能力下降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幼年个体比例下降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15. 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其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点表示种群的增加量最大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C.d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16.下列对种群密度无直接影响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 B.迁入率和迁出率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D.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17.图4—7是种群年龄组成的3种类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A是______________型。
(2) B是______________型,其特点是该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______________。
(3) C是______________型,这类种群的种群密度会越来越______________。
(4) 假设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大量诱杀稻田内某害虫的雄性个体,就会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_,从而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降低,达到明显减少害虫的目的,使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4—7中的______________所示类型。
(5) 在渔业生产中,每年都有禁捕期并严格控制网孔的大小,以保护幼鱼,使鱼群的年龄组成长期保持______________型。
18. 请回答下列与种群特征有关的问题:(1)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
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 ____。
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每平方米N1、N2、N3、N4、N5(株),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株/m2。
(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是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
等级高度(cm) 数量(株)a级h≤10120b级10<h≤3062c级30<h≤10032d级100<h≤30016e级h>300 6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
【课后练习2】1.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3.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