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应用手册
5G网络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手册

5G网络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手册第一章 5G网络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概述 (2)1.1 5G网络技术简介 (2)1.2 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 (2)1.3 5G与智慧物流的结合 (3)第二章 5G网络技术在物流仓储中的应用 (3)2.1 5G网络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作用 (3)2.2 5G网络技术在无人仓储的应用 (4)2.3 5G网络技术在智能货架的应用 (4)第三章 5G网络技术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 (4)3.1 5G网络技术在车辆调度中的应用 (4)3.2 5G网络技术在车辆监控与维护中的应用 (5)3.3 5G网络技术在无人机配送中的应用 (5)第四章 5G网络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5)4.1 5G网络技术在配送路径优化中的应用 (6)4.2 5G网络技术在智能包裹柜的应用 (6)4.3 5G网络技术在实时配送跟踪中的应用 (6)第五章 5G网络技术在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 (7)5.1 5G网络技术在物流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7)5.2 5G网络技术在物流信息共享中的应用 (7)5.3 5G网络技术在物流业务协同中的应用 (7)第六章 5G网络技术在物流安全中的应用 (8)6.1 5G网络技术在物流监控中的应用 (8)6.2 5G网络技术在物流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8)6.3 5G网络技术在物流应急响应中的应用 (9)第七章 5G网络技术在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 (9)7.1 5G网络技术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应用 (9)7.2 5G网络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9)7.3 5G网络技术在供应链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10)第八章 5G网络技术在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10)8.1 5G网络技术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10)8.2 5G网络技术在物流成本优化中的应用 (11)8.3 5G网络技术在物流成本预测中的应用 (11)第九章 5G网络技术在物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1)9.1 5G网络技术在物流温湿度监测中的应用 (12)9.2 5G网络技术在物流危险品监控中的应用 (12)9.3 5G网络技术在物流环保管理中的应用 (12)第十章 5G网络技术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13)10.1 5G网络技术在物流教育中的应用 (13)10.1.1 虚拟现实(VR)教学 (13)10.1.2 实时互动教学 (13)10.1.3 物联网技术教学 (13)10.2 5G网络技术在物流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13)10.2.1 远程实操培训 (14)10.2.2 智能化培训系统 (14)10.2.3 在线考试与认证 (14)10.3 5G网络技术在物流人才评价中的应用 (14)10.3.1 实时数据分析 (14)10.3.2 人工智能辅助评价 (14)10.3.3 个性化评价方案 (14)第十一章 5G网络技术在物流政策法规中的应用 (14)11.1 5G网络技术在物流监管中的应用 (14)11.2 5G网络技术在物流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15)11.3 5G网络技术在物流法规宣传中的应用 (15)第十二章 5G网络技术在智慧物流的未来展望 (16)12.1 5G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16)12.2 智慧物流的创新发展方向 (16)12.3 5G网络技术在未来物流中的应用前景 (16)第一章 5G网络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概述1.1 5G网络技术简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迭代更新。
无线网络使用手册

无线网络使用手册一、认证介绍校园网认证方式统一使用WEB认证方式,用户连接网络通过自动获取地址后,打开浏览器输入外网XX后会自动打开认证界面,通过用户名密码信息认证通过后,即可访问Internet网络.二、PC端登录流程1。
连接校园网线路后,通过自动获取方式获得IP地址,可通过查看【网络共享中心】里的【本地连接】属性,确认是否为自动获取地址方式:2、连接成功后,可以通过浏览器打开任意XX,(如XX、搜狐、淘宝等,s页面暂无法跳转),会弹出网页认证界面如下图:填写用户名、密码信息,点击【登录】按钮即可完成网络接入认证流程,显示登录成功后的账号信息,如下图:完成认证登录后,即可访问网络**。
三、注销登陆操作用户完成网络访问需求后,可以通过浏览器打开错误!未定义书签。
打开信息页面,如下图:点击右上角【登出】链接,完成账号注销操作,结束此次网络使用。
四、用户信息XX用户账户使用信息查看和更改操作,可以通过浏览器打开:错误!未定义书签。
打开信息页面,如下图:该页面可上可对用户的认证记录、账单信息、充值记录、账单信息以及账号的同时在线设备的下线完成管理和XX。
五、密码修改南理工网络计费系统密码修改可以再登录成功后的页面右上角点击“修改密码”来完成密码修改,如下图:六、设置快速登录如需要联网直接认证访问外网,可以再登录成功后对当前设备开启“快速登录".七、手机端流程1. 手机端用户打开手机设置,搜索无线连接无线信号“NJUST”.2。
链接成功后,可以通过浏览器打开任意XX,(如XX、搜狐、淘宝等,s页面暂无法跳转),会弹出网页认证界面如下图:3.输入用户名密码点击“登录"即可完成登录,弹出如下登录成功页面,此时即可访问互联网。
4.手机端修改密码,可再手机端登录成功后页面点击“修改密码”连接完成密码修改操作,如下图:5。
手机端快速登录设置,如用户需要完成手机端设备快速登录开启设置,可在登录成功页面,点击"快速登录”,开启设备快速登录即可,如下图:**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XX 服务电话:。
移动应用安全技术手册

移动应用安全技术手册移动应用程序(APP)的普及和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移动应用的安全性,本手册将探讨一系列移动应用安全技术,包括应用开发安全、用户隐私保护、数据加密、网络通信安全和应急响应措施等方面。
一、应用开发安全1. 应用程序设计与编程规范在应用程序的设计与编程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安全规范。
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编码、防御性编程、输入验证等。
同时,要确保程序开发环境的安全性,及时更新补丁程序,防止存在已知漏洞。
2. 安全代码审计在应用程序开发完成后,进行安全代码审计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在进行安全代码审计时,需特别关注输入验证、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数据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3. 安全测试与漏洞修复在应用发布前,进行全面的安全测试是必要的。
通过安全测试,可以检测并修复应用中存在的漏洞。
测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输入验证、身份验证、授权管理、会话管理和信息泄露等。
二、用户隐私保护1. 隐私政策与用户知情同意应用开发者应制定明确的隐私政策,并在用户安装应用之前,明确告知用户其个人信息将会被收集的具体内容和使用目的,征得用户的知情同意。
2. 安全的用户身份验证与授权在用户登录或进行敏感操作时,应采用安全可靠的身份验证机制,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相关功能。
3. 安全敏感信息保护应用开发者需加强对用户隐私数据的保护。
采用加密、脱敏和权限控制等手段,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三、数据加密1. 存储数据加密对于存储在移动设备中的用户敏感数据,应采用可靠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设备被盗或遭受非法访问时不易泄露。
2. 数据传输加密在移动应用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应采用安全的通信协议和加密算法,防止数据被窃听、篡改和劫持。
四、网络通信安全1. 通信过程防护在应用程序的网络通信过程中,应采用安全的通信协议(如HTTPS)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并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以及防止重放攻击。
网络安全操作手册

网络安全操作手册一、概述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日益重要。
为了保障个人隐私及重要数据的安全,采取一系列网络安全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网络安全操作手册,旨在帮助您更好地保护自己在网上的安全。
二、密码设置和管理1. 密码选择- 使用强密码,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的组合。
- 避免使用个人信息作为密码,如生日、姓名等。
- 定期更换密码,避免使用同一密码在多个平台上。
2. 多因素认证- 启用多因素认证,利用额外的身份验证方式(如手机验证码、指纹识别)提供双向验证,增加账户安全性。
3. 密码管理工具- 使用密码管理工具,如LastPass、1Password等,帮助加密和保存密码。
- 避免将密码明文保存在电子设备中,防止密码泄露的风险。
三、软件和系统更新1.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 及时安装最新的操作系统补丁和更新,以修复已知的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 应用程序更新- 经常检查并更新您使用的应用程序,包括网络浏览器、杀毒软件、办公软件等,以确保拥有最新的功能和安全修复。
四、网络浏览和通信安全1. 安全浏览- 避免点击垃圾邮件和来路不明的链接,以免遭受网络钓鱼和恶意软件攻击。
- 安装可靠的防火墙和安全插件,限制恶意网站的访问。
2. 加密通信- 在公共Wi-Fi网络上避免处理敏感信息,以免遭受信息窃听和中间人攻击。
- 使用加密协议如HTTPS,在网站和应用程序间建立安全的通信渠道。
五、社交媒体安全1. 隐私设置- 审查并配置社交媒体账户的隐私设置,限制他人查看和共享您的个人信息。
2. 警惕诈骗和欺诈- 警惕社交媒体上的诈骗行为,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且谨慎点击链接。
六、数据备份和恢复1. 定期备份数据- 定期将重要文件和数据备份到可靠的存储设备,如云存储服务或外部硬盘。
2. 灾难恢复计划- 制定灾难恢复计划,包括数据备份策略、紧急关闭账户和恢复丢失数据等步骤。
七、移动设备安全1. 应用程序权限- 审查应用程序的权限请求,并仅授权必要的权限。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应用用户手册

网络同传的使用网络环境网络环境1台计算机作为发送端,接收端计算机不超过200台,但为确保同传的稳定性建议您每次同传不超过100台,通过交换机或HUB 连接于同一个局域网中,网络设备不要阻止广播包的传输。
个局域网中,网络设备不要阻止广播包的传输。
网络同传前的准备工作网络同传前的准备工作在网络同传操作前,需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在网络同传操作前,需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1. 保证发送端与所有接收端通过交换机或HUB 连接于同一个局域网的同一网段中,且网络通讯状况正常(网络设备不要阻止广播包的传输)。
2. 请确保发送端计算机配置及型号与接收端一致。
请确保发送端计算机配置及型号与接收端一致。
3. 选择网络环境内的一台计算机作为发送端,并在此发送端安装设置操作系统、硬件驱动程序、硬盘保护驱动程序、网络控制工具被控端(如果需要使用网络控制功能)及需要使用的应用软件。
(如果需要使用网络控制功能)及需要使用的应用软件。
4. 发送端安装各类应用的软件均可正常使用,保障发送端系统本身完好。
完好。
5. 查杀发送端病毒及木马等恶意程序,确保发送端本身的安全。
查杀发送端病毒及木马等恶意程序,确保发送端本身的安全。
6. 在进行网络同传前,请确保发送端已进入保护模式。
在进行网络同传前,请确保发送端已进入保护模式。
网络同传的操作网络同传的操作当您已经完成了发送端计算机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及必要软件的安装后,需要通过网络同传功能将发送端的硬盘数据同传至接收端,使得接收端计算机处于可用状态,请您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接收端计算机处于可用状态,请您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发送端:发送端计算机将当前计算机硬盘作为样本,可同传至网络内其它接收端。
内其它接收端。
接收端:作为接收端,接收从发送端传送的硬盘数据至本地硬盘。
发送端操作过程发送端操作过程1. 请选择进行操作的计算机作为发送端。
请选择进行操作的计算机作为发送端。
2. 按下电源开关启动计算机,在弹出如图2-11所示的选择启动系统界面后按F4功能键进入网络同传的界面,如图2-18所示。
网络设备用户操作手册说明书

How to assign an IP address and access your device User ManualTable of ContentsGet started (3)Browser support (3)About default IP addresses (3)AXIS IP Utility (4)Access your device on the network (4)Change the IP address of a device (4)AXIS Device Manager (5)Access your device on the network (5)Change the IP addresses of multiple devices (5)Change the IP address of a device (5)Alternative methods (7)Assign or discover IP addresses (7)Access the video stream (7)Improve your device's security (8)Secure passwords (8)Set a new password for the root account (8)About user accounts (8)Further information (9)Get startedGet startedTo find Axis devices on the network and assign them IP addresses in Windows®,use AXIS IP Utility or AXIS Device Manager.Both applications are free and can be downloaded from /supportWith AXIS IP Utility you can:•search the network for devices•change static IP addressesWith AXIS Device Manager you can:•search the network for devices•assign IP addresses•set passwords•see connection status•perform operations on multiple devices at once•manage firmware upgrades•configure device parametersDo you want information about other methods?See Alternative methods on page7.Browser supportYou can use the device with the following browsers:Chrome TM Firefox®Edge®Safari®Windows®recommended x xOS X®recommended xOther operating systems x xIf you nee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recommended browsers,go to /browser-support.About default IP addressesAxis devices are designed to be used on an Ethernet network.To access the device’s webpage you need an IP address.Most networks have a DHCP server that automatically assigns IP addresses to connected devices.If your network does not have a DHCP server the default IP address is192.168.0.90.AXIS IP UtilityAXIS IP UtilityNoteThe computer running AXIS IP Utility must be on the same network segment(physical subnet)as the Axis device.Access your device on the network1.Connect power and network to the Axis device.2.Start AXIS IP Utility.All available devices on the network show up in the list automatically.3.To access the device from a browser,double-click the name in the list.Change the IP address of a device1.Start AXIS IP Utility.All available devices on the network show up in the list automatically.2.Right-click the device in the list and select Assign new IP address to selected device.3.Enter an available IP address and click Assign.4.To access the device from a browser,double-click the name in the list.AXIS Device ManagerAXIS Device ManagerAccess your device on the network1.Connect power and network to the Axis device.2.Start AXIS Device Manager.3.To connect to a server,go to Main menu>Servers>New connection:-If the server is on the network,select Remote server and select a server from the drop-down list or enter the IP address or DNS address in the Remote server field.-If the server is running locally on the computer,select This computer.4.To log in as the current Windows user,click Log in.If you clear Log on as current user you need to enter a username and password in the next step.5.Add devices:-AXIS Device Manager automatically searches for Axis devices on the network and adds them to the list of devices.-To manually add devices,go to Device management>Add devices.Select which devices you want to add from the list,click Next,and then click Finish.-To add devices from an IP range,go to Device management>Add devices from IP range.-To add a device from a specific IP address,go to Device management>Add device from address.6.To access the device from a browser,click the address link in the list.Change the IP addresses of multiple devices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assigning IP addresses,AXIS Device Manager suggests IP addresses from a specified range.1.In AXIS Device Manager,go to Device management.2.Select the devices you want to configure and then click Assign IP address to selected devices.3.In the Device maintenance dialog,click Yes.4.Select Assign the following IP address range.5.To change the suggested IP address range,enter the IP address range in the IP range text field.6.Click Next.7.To change any of the IP addresses,select a device and click Edit IP.8.Click Finish.Change the IP address of a device1.Select the device you want to configure and then click Assign IP address to selected devices.2.Select Assign the following IP address.3.Enter the IP address,subnet mask,and default router.AXIS Device Manager4.Click OK.Alternative methodsAlternative methodsAssign or discover IP addressesIn Windows®•UPnP™UPnP automatically detects Axis devices and adds them to Network or My Network Places.In Mac OS X®10.4or later•Bonjour(applicable to browsers with support for Bonjour)Navigate to the Bonjour bookmark in your browser,for example Safari,and click the link to access the webpage.All operating systems•DHCP serverTo view the admin pages for the network DHCP server,see the server’s user documentation.•Hosted video servicesTo connect to a hosted video service,see the service provider’s user documentation.To get more information and help withfinding a local service provider,go to /hostingAccess the video streamYou can access the video stream and still images from the Axis device in different ways.ImportantFor these commands to work,the device must have a root account.•Still JPEG images in a browser:enter the path http://<ip-address>/axis-cgi/jpg/image.cgi•RTSP streaming through most media players(for example VLC):enter the pathrtsp://<ip-address>/axis-media/media.amp•ONVIF streaming(for devices with an ONVIF user configured):enter the pathrtsp://<ip-address>/onvif-media/media.ampYou can find more ways to access the video stream in VAPIX®Library.Improve your device's securityImprove your device's securitySecure passwordsImportantAxis devices send the initially set password in clear text over the network.To protect your device after the first login,setup a secure and encrypted HTTPS connection and then change the password.The device password is the primary protection for your data and services.Axis devices do not impose a password policy as they may be used in various types of installations.To protect your data we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Use a password with at least8characters,preferably created by a password generator.•Don’t expose the password.•Change the password at a recurring interval,at least once a year.Set a new password for the root accountImportantThe default administrator username is root.If the password for root is lost,reset the device to factory default settings.1.Type a password.Follow the instructions about secure passwords.See Secure passwords on page8.2.Retype the password to confirm the spelling.3.Click Create login.The password has now been configured.About user accountsThe default root account has full privileges and should be reserved for administrative tasks.Always create a user account with limited privileges for daily use.This reduces the exposure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Further informationFurther information•The user manual is available at •To check if there is updated firmware available for your device,see /support•For useful online trainings and webinars,see /academyUser Manual Ver.M4.5 How to assign an IP address and access your device Date:May2020©Axis Communications AB,2017-2020Part No.T10118032。
网络管理系统技术手册

网络管理系统技术手册1. 简介网络管理系统(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NMS)是一种用于监控、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软件系统。
本技术手册将介绍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特点以及实际应用。
2. 基本原理网络管理系统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架构,通过网络协议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采集和处理设备数据。
它可以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监控、故障诊断和性能优化,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3. 功能特点3.1 设备发现与拓扑绘制网络管理系统能够主动发现网络中的设备,并绘制出网络拓扑图,展现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和关系。
3.2 设备配置管理通过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集中管理并配置网络设备的参数,实现批量配置和快速部署。
3.3 告警与事件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网络设备的状态,并及时发出警报通知管理员。
同时,它还能记录并管理设备的事件日志,方便故障排查和分析。
3.4 性能监测与优化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对网络设备的性能进行实时监测,并提供详尽的性能统计数据。
管理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分析网络的瓶颈,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3.5 安全管理网络管理系统提供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功能,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对网络设备进行操作。
同时,它还能检测并报告潜在的安全威胁,保护网络的安全性。
4. 实际应用网络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规模的企业网络和运营商网络。
下面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
4.1 案例背景某大型企业拥有分布在多个地区的办公楼和数据中心,网络设备规模庞大,管理困难。
由于网络设备的各种故障和恶劣的网络性能,导致业务中断和用户投诉增多。
4.2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该企业引入网络管理系统来进行网络监控和管理。
首先,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对整个网络进行拓扑发现和绘制,实现对网络设备的统一视图。
接下来,管理员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管理,实现快速批量配置,并保证配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同时,通过设备的性能监测和统计,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瓶颈问题。
WEBs 应用手册说明书

WEBs 应用手册关于霍尼韦尔霍尼韦尔是一家《财富》全球500 强的高科技企业。
我们的高科技解决方案涵盖航空、汽车、楼宇、住宅和工业控制技术,特性材料,以及物联网。
我们致力于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深度融合,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数据分析和工业物联网技术解决最为棘手的经济和社会挑战。
在中国,霍尼韦尔长期以创新来推动增长,贯彻“东方服务于东方”和“东方服务于全球”的战略。
霍尼韦尔始创于1885 年,在华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 年,在上海开设了第一个经销机构。
目前,霍尼韦尔四大业务集团均已落户中国,上海是霍尼韦尔亚太区总部,在华员工人数约11,000 人。
同时,霍尼韦尔在中国的30 多个城市拥有50 多家独资公司和合资企业,其中包括20 多家工厂,旨在共同打造万物互联、更智能、更安全和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欲了解更多公司信息,请访问霍尼韦尔中国网站www. ,或关注霍尼韦尔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
霍尼韦尔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我们在全球拥有23,000 多名员工。
我们的产品、软件和技术已在全球超过1,000 万栋建筑中使用。
我们的技术确保商业楼宇业主和用户的设施安全、节能、具有可持续性与高生产力。
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深耕中国40 多年来,参与了30 多个城市的150 多条地铁的建设,为500 多座机场的智慧和安全保驾护航,为600 多家酒店提供智能管理系统,为1000多家医院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
目录第一部分 (4)霍尼韦尔智慧楼宇系统架构示意图 (4)霍尼韦尔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6)WEBs N4管理软件 (9)霍尼韦尔智慧触控屏 (13)第二部分 (17)系统控制器 WEB 8000 系列 (17)系统控制器 WEB 8000 VAV 专用系列 (21)边缘数据管理器 (24)增强型可编程通用控制器 (27)可编程通用控制器 (30)可编程通用控制器扩展模块 (33)BACnet 可编程通用 / VAV 控制器 (36)Lonworks 可编程通用 / VAV 控制器 (39)VAV 控制器 (43)BACnet 通用控制器 (46)Sylk TM I/O 扩展模块 (49)MVCweb 控制器 (52)UB系列独立控制器 (55)第三部分 (59)房间温控单元 (59)变风量末端墙装模块 (63)WTS3/6 系列温控器 (65)WTS8/9 系列温控器 (69)WS9 系列墙装模块 (73)建筑网络适配器 (76)智能电表 (78)4Ethernet / LANBACnet MS/TP Modbus RTU LonworksKNXSylk BusLightingModbus TCP BACnet IPBACnet IPAlarm Console clientWEB 8000 Web ControllerWEBStation Supervisor智慧触控屏Sylk I/O ModuleLonworks Spyder边缘数据管理器Spyder Universal ControllerPUC BACnet MS/TP Controller霍尼韦尔智慧楼宇系统架构示意图系统示意图仅用于显示设备在系统中的层次关系以及支持的通讯协议具体配置细节请结合实际项目情况,联系霍尼韦尔技术工程师进行架构设计5ElectricitySubmeterBACnet IPBACnet IPHTTPs , BACnet IP , oBIX , SNMP , …WEBs Enterprise Security WEBs Energy AnalyticsHAQ61增强型 BACnet IP ControllerFCU Wall ModuleVAV Controller EM Bus I/O ModuleSylk Bus Wall Module增强型 BACnet IP ControllerEM Bus6霍尼韦尔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智能高效,机器自学习功能准确分析,快速发现能耗异常功能全面,基于能耗大数据采集、趋势分析、评估诊断和流程控制的闭环管理功能数据准确,具有180多年计量仪表生产、安装与服务的专业知识灵活易用,云平台或本地部署灵活配置和迁移,操作简便扩展性好通过能源可见性、积极应对能耗异常和提高管理人员参与度,用户可以:★ 避免能耗异常波动★ 确保节能投资的投资回报率(ROI)符合预期★ 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研究显示,更多的企业为合规地实现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越来越关注能源管理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bField JX-300XP通信网络使用手册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声明严禁转载本手册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在不经预告和联系的情况下,本手册的内容有可能发生变更,请谅解。
本手册所记载的内容,不排除有误记或遗漏的可能性。
如对本手册内容有疑问,请与我公司联系。
文档标志符定义警告:标示有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设备损坏的信息。
WARNING: Indicates information that a potentially hazardous situation which, if not avoided,could result in serious injury or death.电击危险:标示有可能产生电击危险的信息。
Risk of electrical shock: Indicates information that Potential shock hazard where HAZARDOUSLIVE voltages greater than 30V RMS, 42.4V peak, or 60V DC may be accessible.防止静电:标示防止静电损坏设备的信息。
ESD HAZARD: Indicates information that Danger of a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to whichequipment may be sensitive. Observe precautions for handling electrostatic sensitive devices注意:提醒需要特别注意的信息。
ATTENTION: Identifies information that requires special consideration.提示:标记对用户的建议或提示。
TIP:Identifies advice or hints for the user.设备安全警示标志下表列出了在设备中使用的安全警示标志符号及描述。
编号符号描述1 直流(电)。
文档可使用缩写DCDirect current2 交流(电)。
文档可使用缩写AC Alternating current3工作接地端子Ground( Earth) terminal4保护接地端子Protective earth(ground) terminal5抗干扰接地端子Reference ground (Earth)terminal6 机架或机箱端子Frame or chasis7等电位Equipotentiality8通(电源)On(power)9断(电源)Off(power)10 警告,电击危险。
Caution, risk of electric shock11 警告,热表面。
Caution, hot surface12 警告,危险。
Caution, risk of danger13 静电敏感器件(ESD)Electrostatic sensitive devices。
目录通信网络 (1)1 概述 (1)2 信息管理网(Ethernet) (1)3 过程信息网 (2)4 过程控制网络(SCnet Ⅱ网) (2)4.1 SCnet Ⅱ网络概述 (2)4.2 SCnet Ⅱ网络组件 (3)4.3 几种典型的SCnet Ⅱ网络结构 (6)5 SBUS总线 (7)5.1 SBUS-S2总线 (8)5.2 SBUS-S1网络 (9)5.3 电气中继器(XP022) (9)5.4 多模RS-485光纤中继器(XP433M) (13)5.5 远程I/O安装与实现 (18)6 资料版本说明 (22)通信网络1概述JX-300XP控制系统的通信网络分四层,如图 1-1所示:第一层网络是信息管理网(用户可选);第二层网络是过程信息网;第三层网络是过程控制网,称为SCnet Ⅱ;第四层网络是控制站内部I/O控制总线,称为SBUS;图 1-1系统网络结构示意图2信息管理网(Ethernet)信息管理网采用以太网络,用于工厂级的信息传送和管理,是实现全厂综合管理的信息通道。
该网络通过在服务器上安装双重网络接口转接的方法,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网与SCnetⅡ过程控制网络之间的网间桥接,以获取集散控制系统中过程参数和系统的运行信息,同时也向下传送上层管理计算机的调度指令和生产指导信息。
管理网采用大型网络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并可将各个装置的控制系统连入企业信息管理网,实现工厂级的综合管理、调度、统计、决策等。
信息管理网的基本特性:·拓扑规范:总线形(无根树)结构,或星形结构;·传输方式:曼彻斯特编码方式;·通信控制:符合IEEE802.3标准协议和TCP/IP标准协议;·通信速率:10Mbps、100Mbps、1Gbps等;·网上站数:最大1024个;·通信介质:双绞线(星形连接)、光纤等;·通信距离:最大10km。
3过程信息网过程信息网可采用C/S网络模式(对应SupView软件包)或对等C/S网络模式(对应AdvanTrol-Pro 软件包)。
在该过程信息网上可实现操作节点之间包括实时数据、实时报警、历史趋势、历史报警、操作日志等的实时数据通信和历史数据查询。
4过程控制网络(SCnet Ⅱ网)4.1SCnet Ⅱ网络概述JX-300XP系统采用了双高速冗余工业以太网SCnet Ⅱ作为其过程控制网络。
它直接连接了系统的控制站、操作站、工程师站、通信接口单元等,是传送过程控制实时信息的通道,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通过挂接网桥,SCnet Ⅱ可以与上层的信息管理网或其它厂家设备连接。
过程控制网络SCnet Ⅱ是在10base Ethernet基础上开发的网络系统,各节点的通信接口均采用了专用的以太网控制器,数据传输遵循TCP/IP和UDP/IP协议。
根据过程控制系统的要求和以太网的负载特性,网络规模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基本性能指标如下:·拓扑规范:总线形结构,或星形结构;·传输方式:曼彻斯特编码方式;·通信控制:符合TCP/IP和IEEE802.3标准协议;·通信速率:10Mbps、100Mbps、1Gbps等;;·节点容量:最多63个控制站,72个操作站(含工程师站和多功能站);·通信介质:双绞线、光缆;·通信距离:最大10km。
SCnet Ⅱ网络采用双重化冗余结构,如图3-1所示。
在其中任一条通信线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通信网络仍保持正常的数据传输。
图3-1 SCnet Ⅱ网络双重化冗余结构示意图SCnet Ⅱ的通信介质、网络控制器、驱动接口等均可冗余配置,在冗余配置的情况下,发送站点(源)对传输数据包(报文)进行时间标识,接收站点(目标)进行出错检验和信息通道故障判断、拥挤情况判断等处理;若校验结果正确,按时间顺序等方法择优获取冗余的两个数据包中的一个,而滤去重复和错误的数据包。
而当某一条信息通道出现故障,另一条信息通道将负责整个系统通信任务,使通信仍然畅通。
对于数据传输,除专用控制器所具有的循环冗余校验、命令/响应超时检查、载波丢失检查、冲突检测及自动重发等功能外,应用层软件还提供路由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自动重发(对于物理层无法检测的数据丢失)、报文传输时间顺序检查等功能,保证了网络的响应特性,使响应时间小于1秒。
在保证高速可靠传输过程数据的基础上,SCnet Ⅱ还具有完善的在线实时诊断、查错、纠错等功能。
系统配有SCnet Ⅱ网络诊断软件,内容覆盖了网络上每一个站点(操作站、数据服务器、工程师站、控制站、数据采集站等)、每个冗余端口(0#和1#)、每个部件(HUB、网络控制器、传输介质等),网络各组成部分经诊断后的故障状态被实时显示在操作站上以提醒用户及时维护。
4.2SCnet Ⅱ网络组件1、主控卡XP243控制站作为SCnet Ⅱ的节点,其网络通信功能由主控卡担当。
主控卡结构图如图4-2所示,面板上具有2个互为冗余的SCnet Ⅱ通信口和7个LED状态指示灯。
主控卡上有关网络通信的接口及指示灯说明如下:¾A(RJ451):通信端口0,通过双绞线RJ45连接器与冗余网络SCnet Ⅱ的0#网络相连;¾B(RJ452):通信端口1,通过双绞线RJ45连接器与冗余网络SCnet Ⅱ的1#网络相连;¾LED-A:本卡件的通信网络端口0的通信状态指示灯;¾LED-B:本卡件的通信网络端口1的通信状态指示灯;¾SLV AE:Slave CPU运行状态指示,包括网络通信和I/O采样运行指示。
2、主控卡XP243XXP243X主控卡面板如图4-2所示,主控卡底板结构图如图4-3所示。
图 4-3 XP243X卡SCnet II网络端口图 4-4 XP243X主控卡底板结构主控卡上有关网络通信的接口及指示灯说明如下:¾A:Scnet II通信端口A,与冗余网络SCnetⅡ的A#网络相连;¾B:Scnet II通信端口B,与冗余网络SCnetⅡ的B#网络相连;¾LED-A:本卡件的通信网络端口A的通信状态指示灯;¾LED-B:本卡件的通信网络端口B的通信状态指示灯;¾SLV AE:Slave CPU运行状态指示,包括网络通信和I/O采样运行指示。
主控卡的使用方法请参阅控制站硬件部分的相关内容。
3、操作站网卡操作站网卡是采用带内置式10BaseT收发器(提供RJ45接口)的以太网接口。
它既是SCnet Ⅱ通信网与上位操作站的通信接口,又是SCnet Ⅱ网的节点(两块互为冗余的网卡为一个节点),完成操作站与SCnet Ⅱ通信网的连接。
图 4-5所示为操作站网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 4-5操作站网卡的结构示意图网卡采用标准的以太网卡方法安装。
具体请参照相应的网卡说明书及Windows “帮助”中有关网络安装的说明。
SCnet Ⅱ网络中最多有72个操作站,对TCP/IP协议地址采用如下系统约定:表 4-1 SCnet Ⅱ操作站地址约定地址范围类别网络码 IP地址备注128.128.1 129~200 操作站地址128.128.2 129~200每个操作站包括两块互为冗余的网卡。
两块网卡享用同一个IP 地址,但应设置不同的网络码。
网络码128.128.1 和128.128.2代表两个互为冗余的网络。
在操作站中表现为两块网卡,每块网卡所代表的网络号由IP地址设置决定。
4、交换机(Switch)Switch的工作方式不同于传统的HUB(共享型HUB)。
传统的集线器是一种广播模式,也就是说集线器的某个端口工作的时候,其他所有端口都能够收听到信息,容易产生广播风暴,并且每一个时刻只有一个端口发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