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1课时)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5(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1课时)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5(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1课时)学案1 新人教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1课时)学案1 新人教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1课时)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2。

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1课时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灾情【学习目标】 1.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分析我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

2.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

3。

理解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灾害种类多样(1)原因错误!(2)表现: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④________灾害以外)在中国都有发生。

2.灾害频率高,强度大: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⑤________。

3.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旱灾——黄淮海平原、⑥____________。

洪涝-—⑦______________、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震—-⑧________以及华北、西北、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低温冷害-—⑨________地区。

台风—-⑩____________地区。

二、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1.人员伤亡损失大(1)原因错误!(2)表现:成灾人口集中在山东、⑬______、河北、⑭______、湖北、⑮________、湖南和江西等省。

2.农业灾情严重(1)原因错误!(2)农业灾情的地域差异地区农业部门灾害灾情集中区东部种植业洪涝、⑰______、冷冻、⑱______等⑲______、⑳______、江苏等省西部错误!______错误!______、旱灾、错误!______等内蒙古、错误!________、错误!______、四川等省、自治区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类型多样,全球各种自然灾害都有发生B.成灾人口和农业灾情严重C.自然灾害分布广泛,地域分异不明显D.空间上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灾害带读“我国自然灾害点位图”,回答2~3题。

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旱灾的类型、特点、时空分布与灾情。

2.掌握我国受台风、寒潮影响的主要地区及其危害。

3.理解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课本的预习,让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了解。

通过举例说明和互相交流.做好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的梳理引导,并给予积极评价. 二、自主学习 一、旱灾1.特点:我国发生范围①________、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②________气象灾害。

2.区域差异 (1)旱灾多发中心3.时空特点:与涝灾⎩⎪⎨⎪⎧时间上⑦空间上交错4.灾情(1)表现:农牧业灾情重;工矿、⑧________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a .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b.⑨____________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

二、台风灾害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我国寒潮主要发生在9月至次年5月。

每年⑬________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

2.源地与路径3.山脉走向对寒潮活动的影响4.寒潮影响的地区差异四、气象灾害多发区21____________、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1.华北地区灾害种类:⑳________、寒潮、○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华北地区多发原因3.华北旱灾(1)特点:○25____________,强度最大,○26____________。

(2)类型:春旱、○27__________、春夏连旱、○28__________、春夏秋连旱甚至连年干旱。

(3)灾情a .变化⎩⎪⎨⎪⎧有加重趋势已成为我国○29 的区域b .原因:国家首都所在地区,各类产业发达,工程设施密集,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都很大。

4.华北沙尘暴(1)时间:多发生于○30________。

(2)内涵:是○31________和○32________两者兼有的总称。

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2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2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成因和特点。

2.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课本的预习,让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了解。

通过举例说明和互相交流.做好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的梳理引导,并给予积极评价.二、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地震灾害1.我国是世界①________地震多发区,地震范围广、频度②______、强度③______、危害大。

地震规模西部地区④________东部地区,但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2.我国地震⑤______多⑥______少,主要有⑦__________、新疆、华北和⑧________四个多发区。

3.地震灾情⑨______重⑩______轻。

原因是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东部严重,特别是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⑪________的地震灾情最严重。

4.我国地震震源浅,烈度较高。

5.在因震死亡人数减少的同时,由于⑫________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⑬____________,故灾害经济损失有⑭________趋势。

知识点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⑮________或⑯________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2.从时间变化看,具有与⑰________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

3.从空间分布看,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区,西南地区是重灾区。

在地域上具有广泛和⑱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

知识点三、地质灾害多发区1.⑲____________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⑳______、滇是最为严重的省区。

2.多发原因21____________________,水源充足、多暴雨。

(1)自然原因:构造活跃,○(2)人为原因:开发山区、破坏植被,建筑物、人、财产等趋于密集,建设者的○22 ____________和措施不到位。

【高中地理】选修5学案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第1课时

【高中地理】选修5学案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第1课时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第1课时 旱灾 学案(人教版选修5)【学习目标】 1.了解旱灾的基本特征与危害。

2.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区的类型与成因。

旱灾1.总体特点(1)范围最广:半干旱区、①__________区和②______区均有分布。

(2)频次高: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频率达③______以上。

平均每年发生旱灾④____次。

(3)持续时间最长。

2.区域特点区域 特点干旱区 常年⑤______,很少出现⑥______半干旱区 十年九旱东部季风区 ⑦________3.旱灾与涝灾的发生特性⎩⎪⎨⎪⎧ 时间上的交替性:我国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 替出现。

如: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 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空间上的交错性:即此涝彼旱4.灾情(1)表现: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 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⑧ 季节相吻合⑨ 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⑩ , 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基础达标练考查点 旱灾2011年春季以来降水的持续偏少,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50年一遇的大旱。

近期,网民痛陈长江大旱致使自然人文景观消匿。

读图回答1~3题。

庐山瀑布对比图1.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 .正常的干季B .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C .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D .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2.此次干旱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A.棉花、甜菜B.春小麦、花生C.水稻、油菜D.玉米、大豆3.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方法技巧练方法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形成的原因下列关于旱灾谚语与发生地区和时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十年九旱”——半干旱的西南地区——常年B.“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春季C.“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长江地区——盛夏D.“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东北地区——夏季方法技巧“思考”教材P47我国东部深受季风影响,季风区内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旱灾的基本特征与危害。

2. 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区的类型与成因。

3.掌握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4. 了解我国寒潮发生的时间 、侵袭的路径及沿途的变化,认识寒潮的危害性。

5. 掌握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及理解其形成的原因。

6. 认识气象灾害多发区的主要危害。

【重点难点】1. 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 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知识链接】一、旱灾 1.总体特点(1)范围最广:半干旱区、①__________区和②______区均有分布。

(2)频次高: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频率达③______以上。

平均每年发生旱灾④____次。

(3)持续时间最长。

2.区域特点3.旱灾与涝灾的发生特性⎩⎪⎨⎪⎧时间上的交替性:我国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 替出现。

如: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空间上的交错性:即此涝彼旱4.灾情(1)表现: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⑧季节相吻合⑨ 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⑩ ,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二、台风灾害1.形成:①______________的热带气旋。

2.分布:②________重,南方重。

3.危害(1)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③______省区灾情最重。

(2)台风造成的损失有逐年④________的趋势。

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2.源地与路径3.影响(1)危害:⑩______、霜冻、⑪______。

(2)特点:⑫______大,⑬______高。

(3)区域差异地区表现次数北方⑭______、⑮______、霜冻、暴风雪等⑰________最多,⑱__________次之,再次为西北和⑲________,⑳______最南方降温、⑯______、雨雪等少四、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种类:①________、寒潮、②________、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③________________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1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1新人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简介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的灾情严重。

中国自然灾害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和东西分异。

广大的东部季风区是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带,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区。

中国的地震、洪灾和旱灾等灾害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大大加重了中国自然灾害的严峻程度;生态资产的明显短缺、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已成为推动自然灾害在空间上蔓延、在时间上加剧的重要原因。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这部分内容作为《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独成章,目的是使高中学生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概况,理解自然灾害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而渗透国情教育,培养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观。

本章的编写主要遵循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从区域国情知识角度突出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形成机制和危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形成机制和危害,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是帮助高中生了解国情、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和对其进行安全教育的知识基础。

因此,教材以渗透国情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区域为背景,在总结了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常见的五种自然灾害分别进行了阐述,既注重了知识的纵向联系,又突出了区域差异,立足于使高中生能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增强高中生的防灾意识和用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从自然灾害系统角度突出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地域系统,自然灾害系统是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相互作用的变异系统。

本章从地理理论思维和视角,从自然灾害系统角度反映灾害科学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单元《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单元《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台风、暴雨、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灾害的具体措施。

能力目标:能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德育目标: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避害趋利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新课导入:首先我们来看两则新闻。

(展示幻灯片)1.11月15日,孟加拉国南部沿海遭受强烈热带风暴袭击。

给这个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

2.11月20日上午,宜万铁路巴东段高阳寨隧发生滑坡,一载有乘客31名的客车被埋。

刚才两则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两起自然灾害,一个是飓风,一个是山体滑坡。

除了刚才了解的这两个自然灾害,请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还有那些自然灾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于这些自然灾害,在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教材当中没有系统的讲述,只是在一些章节中零星的提到,例如台风,寒潮。

但是在明年的高考对于这部分内容又有了明确的要求,所以我们就来复习这一部分内容。

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自然灾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气象灾害,一类是地质灾害,哪些是属于气象灾害?哪些属于地质灾害呢?(请同学分类。

)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气象灾害。

什么是气象灾害呢?定义: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气象灾害种类很多,这节课我们只研究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和寒潮。

教师提问:什么是台风?(展示北半球气旋图)学生回答: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它多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

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教师讲述:台风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气旋,是一个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气旋又叫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过的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回答。

学生回答:低压系统台风的先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系统。

画图。

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高中地理 选修五 第二章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导学案

高中地理 选修五    第二章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导学案

高二地理 DL-x5-011-01.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编写人:李飞审核人:常立梅陈克森许廷春时间:2011-03-10班级: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第二课时2.华北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它“冬旱”更为严重?课堂检测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8月29日清晨6时10分,飓风“卡特里娜”裹胁狂风暴雨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登陆,登陆时风速达到了每小时145英里(约233千米),淹没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数个居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据此回答1-12题:1、该飓风登陆美国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右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点2、下列关于飓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会诱发地震和海啸B.中心最大风力在6级以上C.形成在太平洋附近洋面上D.“卡特里娜”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气流3、该飓风登陆后,造成美国众多生命和几十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其直接原因是①强风②风暴潮③特大暴雨④严重干旱()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8月28日,受飓风影响新奥尔良市的风向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5.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联系2005年元旦前后上海市经历的一次寒潮过程,回答问题。

(1)读“上海市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分析这次寒潮过境前后天气变化情况:过境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境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境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上海市的寒潮大多源于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____(4)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___(多项选择)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B.交通事故频发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D.羽绒服热销E.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第1课时 旱灾
【学习目标】 1.了解旱灾的基本特征与危害。

2.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区的类型与成因。

旱灾
1.总体特点
(1)范围最广:半干旱区、①__________区和②______区均有分布。

(2)频次高: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频率达③______以上。

平均每年发生旱灾④____次。

(3)持续时间最长。

2.区域特点
3.旱灾与涝灾的发生特性⎩⎪⎨⎪⎧ 时间上的交替性:我国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 替出现。

如: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 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空间上的交错性:即此涝彼旱
4.灾情
(1)
表现: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
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⑧
季节相吻合⑨ 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⑩ , 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旱灾
2011年春季以来降水的持续偏少,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50年一遇的大旱。

近期,网民痛陈长江大旱致使自然人文景观消匿。

读图回答1~3题。

庐山瀑布对比图
1.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正常的干季
B .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C .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
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2.此次干旱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A.棉花、甜菜 B.春小麦、花生
C.水稻、油菜 D.玉米、大豆
3.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北地区
方法技巧练
方法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形成的原因
下列关于旱灾谚语与发生地区和时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十年九旱”——半干旱的西南地区——常年
B.“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春季
C.“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长江地区——盛夏
D.“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东北地区——夏季
方法技巧
“思考”教材P47
我国东部深受季风影响,季风区内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东部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区,对降水的需求量高,所以一旦干旱,易成旱灾。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半湿润②湿润③30%④8⑤干旱⑥旱灾⑦灾情重大⑧生长发育⑨水土资源⑩耕地多
基础达标练
1.C [干旱灾害是一种典型的由气候条件控制的渐发性的自然灾害,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是干旱发生的基本原因。

从干旱发生机制角度看,这种不均性主要表现在年内各季节之间的干湿不均以及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均。

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季节,如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就可能演变成旱灾。

]
2.C [西南地区主要的作物有水稻和油菜。

]
3.D [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使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春耕生产;西北地区由于农业需水量相对较小,也没有严重的春旱;江淮地区由于地处秦岭—淮河以南的湿润地区,雨季来得较早,降水量较大,因此不存在春旱。

华北地区由于雨季来得晚,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春旱特别严重。

]
方法技巧练
B [我国西南地区是湿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而“十年九旱”出现在半干旱区;盛夏季节,东北地区常有久睛高温天气,引起“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的旱灾;
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在副高影响下形成“伏旱”,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城市供水,有“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说法;华北地区春季升温快,蒸发旺盛,此时正值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