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苏州市第一章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研究些什么》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研究些什么》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化学研究些什么》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的开篇章节,具有开启学生化学学习之旅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启蒙性,为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3.能识别常见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判断。
【教学难点】: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化学现象,但对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还比较模糊,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相对较弱,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实例来帮助理解。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讲授法:讲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基本概念。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学法】:1.观察法:观察实验现象,获取有关信息。
2.归纳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和区别。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化学实验的图片或视频,如镁条燃烧、铁生锈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这些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那么化学到底研究些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
九年级化学《1.2化学研究些什么》教案

第二课时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引入】让大家猜个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 物都需要。”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 气的“海洋”空气里。离开了空气,生命就难以存在。人通过空气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次左右。没有空气,人5分钟就会因窒息死亡。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
页边批注
加注名人名言
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希望大家通过对空气的学习,来获取对物质组成的认识方法。
【观察与思考】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补充实验: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
2)纯净物 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的性质。可以用化学式表示。
“冰水混合物 ”?
【拓展视野】空气成分的发现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第三课时
活动探究:萄葡糖、砂糖、面粉的加热灼烧。
第页
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化学《1.2化学研究些什么》教案
教学准备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
页边批注
加注名人名言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
教学过程
1.空气液化2.米酿成酒3.矿石粉碎4.酒精挥发5.煤气燃烧6.气球爆炸7.食物腐败8.光合作用9.钢铁生锈10.电灯通电
(2)固体物质受热成气体,这是什么变化?讨论: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哪些现象呢?
九上化学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科学探究
自主地参与并获得化学知识的实践过程
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表达与交流 反思与评价
制定计划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剧烈燃烧,放热, 剧烈燃烧,放热,发出 耀眼的白光,冒白烟, 耀眼的白光,冒白烟, 生成白色固体。 生成白色固体。
镁+氧气→氧化镁 氧气→
注意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 语言中有“ 语言中有“可、易、能、会” 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 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 带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 带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
联想与启示: 联想与启示:
1、金刚石硬度大, 金刚石硬度大, 把它进行切割加工成 钻石十分困难。 钻石十分困难。 2、灼热的金刚石可 以在液态氧气中燃烧。 以在液态氧气中燃烧。
学以致用
判断下列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 判断下列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 学性质?(用序号回答) ?(用序号回答 学性质?(用序号回答) 下列对镁性质的描述 ( 1 )是银白色的固体 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 ( 2 )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 的白光,生成一种叫氧化镁的白色固体 的白光, 1.7g/cm ( 3 )密度为 1.7g/cm3 ( 4 )熔点为 648.8 ℃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化学变化的两个特征: 化学变化的两个特征: 1 、有新物质的产生 同时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2 、同时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变化) (变化)
下列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 下列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 学变化? 学变化? 水结成冰 食物腐败 燃放鞭炮 轮胎爆炸 粮食酿酒 不锈钢管制成防盗窗 玻璃杯摔成碎片 粘土烧制陶瓷 铁生锈 电灯通电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2课时 物质的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教案 沪教版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探究点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情景展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问题探究] 此实验的原理是什么?木炭、铁丝等物质能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物质(不能生成气体),导致密封容器内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密封容器中,并利用所进入的水的体积来推知氧气的体积。
不能用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为木炭燃烧后生成的是气体,而生成气体的体积会补充反应所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导致测得结果的误差偏大;铁丝则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情景展示] 不同的“水”:海水、河水、雨水、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冰水、市售纯净水。
[问题探究] 上述所列物质中,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怎样来确定某种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纯净物和混合物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
化学:第一章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课件(沪教版九年级上).ppt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再见
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有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 组成和结构。源自金刚石晶体氯化钠晶体
水分子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中草药的药理和药效的深入研究 由已知原料合成新物质
连线练习 化学变化
酒精容易挥发 天然气燃烧 植物的光合作用 石蜡熔化 加热碳酸氢铵 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水结成冰
〖观察思考〗
火焰内外颜色相同吗?温度相同吗? 你观察到石蜡由固→液→固→汽的变化吗? 石蜡燃烧后变成了什么?怎样设计实验加以 验证? 〖表达与交流〗 〖结论与解释〗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石蜡的“三态”变化是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 ——变化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什么变化? 化学变化 ——变化中有新的物质生成 观看动画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金刚石发生了什么变化?具有什么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 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 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两点”、“两度”,溶解性、挥 发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变化的现象和特征
化学变化的现象
如: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的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为什么水不能变成油,铁不能变成金?
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有的由一种元素组成 (氧气、铁等),有的由多种元素组成(碳铵等)。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化学研究些什么(2)

请同学们举例进行说明
提问:为什么铁矿石可以练成铁,而不能练出金?
用水可以制取氢气,而不能把水变成油?
活动探究;葡萄糖、蔗糖、面粉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
讨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观察第14页彩图,查阅资料水晶、石墨性质有什么不同的?
小结: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燃烧都生成水?
强调: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微粒构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阅读:P14—16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小结: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元素周期表的整理
发现钋和镭
改进引爆装置
补充:空气主要成分的发现者
讲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性质用途
四、当堂训练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10g碘可以完全溶解在50g酒精中,酒精还能溶解许多其它物质。酒精易燃烧,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克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酒精的化学性质有。
五、学习体会,课堂小结
本节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的一门自然科学。
六、作业布置
课本P 16:1、2、3
课后找一找关于一些化学家的资料
七、教学后记
结论:
结论:
它们都含有相同的
可以同时找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分别是
课题:化学研究些什么(2)
主备人:钱兴勇
审核: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变化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2、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点燃
实验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思考题:水为什么能进入集气瓶?为什
么水只进入了1/5而不是全部呢?
思考题: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有 下列错误操作,其中会使测定结果 小于1/5的是(ABD ) A、红磷的量不足 B、装置漏气 C、实验时未用止水夹 D、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进行读数
• 酒精挥发、玻璃杯摔成碎片、 • 食物变质、不锈钢管制成防盗窗、 • 钢铁生锈、燃放鞭炮、 • 动植物呼吸、纸燃烧、 • 水结成冰、轮胎爆炸
例题讲解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2013株洲中考)下列现象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瓷碗破碎 B.酒精挥发 C.石蜡融化 D.酒精挥发 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 化属于 (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舍勒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 方法制得了氧气。
(1742~1786)
普利斯特里
(1733~1804)
拉瓦锡
(1743~1794)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第 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 氧气 和 氮气 组成的。
一、空气的组成
(一)空气中O2含量的测定
1、原理:红磷燃烧消耗了密闭 容器内的O2,使瓶内气压减少, 打开止水夹后,在大气压的作 用下,烧杯中的水倒流进瓶中, 占据了瓶内原O2的体积。
注意:
(1)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 生成气体及沉淀等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 化学反应是否已经发生,但是不能作为判断 化学变化的依据 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如:自行车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 (3)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 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名师导学——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 学习目标与要求§1.2.2化学研究些什么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 A B C 1.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2.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核变中元素变) √3.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4.知道化学研究哪些方面,能区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5.规范书写常见元素符号√新课准备1.预习课本第l3~16页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中的内容。
2.预习课本第73页表3—4,将下列元素的符号书写在四线格中并背熟(注意字母的大小写):磷碘银铝汞新课引入我们通过对物质性质的研究来了解物质,从而合理的利用物质。
化学除了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外,还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用途与制法。
活动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交流讨论各种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
例如,在“点燃蜡烛”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蜡烛是一种白色固体,它具有硬度小、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能燃烧、受热熔化、蜡烛油或石蜡蒸汽遇冷能凝固等性质。
这些性质有的是在石蜡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能表现出,例如;有的我们直接就可以观察到,例如;有的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出但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例如。
归纳小结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陛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性质,如、、、、、、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性质,如、等。
实践应用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冰块来降温B.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能裁玻璃C.用金属铝制饮料罐D.灼热的金刚石可以在液态氧气中燃烧2.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的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的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不支持燃烧B.容易燃烧C.密度比空气大D.容易汽化3.酒精是我们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燃料,这是利用了酒精具有的化学性质,你知道的酒精的物理性质有、等。
活动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知识链接科学家发现虽然世界上的物质有成千上万种,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元素却只有100多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年苏州市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选择题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状态变化B.有颜色变化C.有发光、发热D.有新物质生成
2.(2010.海南)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气燃烧B.菜刀生锈C.牛奶变质D.瓷碗破碎
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强光C.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带消失
4.(2010.莱芜)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可以将化学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化B.酒精燃烧时释放出能量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太阳能
D.电灯通电是将电能转变成光能、热能的化学变化
6.(2011.巢湖)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苹果腐烂 B.榨取果汁 C.面包发霉D.菜刀生锈
7.加热某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化学变化B.一定是物理变化
C.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8.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钢铁生锈B.蜡烛燃烧干冰升华
C.汽油挥发食物腐烂D.滴水成冰酒精燃烧
9.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的类型不相同,这种变化是( ) A.变形B.蒸发C.凝固D.燃烧
10.(2010.丽水)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之后发生漏洞,每天漏油多达5000桶,已持续了一个多月。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B.钻井平台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C.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D.为杜绝环境污染,人类应停止一切石油开采11.(2009.厦门)下列是我市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B.钨的冶炼与加工
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
12.(2010.哈尔滨)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天然气燃烧大米霉变灯泡发光铁钉生锈
A B C D
13.(2010.广安)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B.铁杵磨成针C.火烧赤壁D.凿壁偷光
14.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台风B.雪灾C.山体滑坡D.森林火灾
15.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氮气可作焊接保护气B.氦气可以填充汽艇
C.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生铁制铁锅B.氧气供给呼吸
C.用木炭除去鞋柜、冰箱内的异味D.用16%的食盐水来选种
17.(2010.汕头)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铝作导线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1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B.玻璃破碎C.冰块融化D.铁丝弯曲
19.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D.电取暖器取暖20.(2010.龙岩)看了《2012》,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
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房屋倒塌C.火山喷发D.山体滑坡
21.(2010.上海)以下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融化B.黄瓜榨汁C.菜刀生锈D.玻璃破碎
22.(2010.宜宾)下列过程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B.胆矾研碎C.粮食酿酒D.白磷燃烧
23.(2011.淄博)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
..的是()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二、填空题
24.化学研究的内容是:①物质的_______和_______,②物质的_______和_______,③物质的_______和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6.__________叫做物理性质。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叫做化学性质。
27.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8.下列关于酒精的描述:a.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易挥发c.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d.酒精易燃烧e.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f.点燃酒精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a~f中,属酒精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属酒精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属酒精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属酒精用途的是______________。
29.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硬度较小,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用坩埚钳夹一段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
以上描述,属于镁条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
作为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0.有①铁生锈;②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容易生锈;③水结冰;④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能结冰。
其中描述的是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描述的是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描述的是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描述的是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
31.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
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
为强致癌物质。
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
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苯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苯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写出下列过程的能量转化:
(1)烧煤取暖: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2)蜡烛照明: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3)太阳能电池: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4)铅蓄电池: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5)手电筒照明: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能。
33.根据物质的什么具体性质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1)厨房里的糖和食盐:______________;(2)白酒和食醋:______________;
(3)面粉和洗衣粉:______________;(4)铜丝和铁丝:______________。
34.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
他对钠做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性质:
物理性质: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C 4.A 5.D 6.B 7.D 8.B 9.D 10.C
11.C 12.C 13.C 14.D 15.B 16.B 17.D 18.A 19.B 20.C
21.C 22.B 23.C
24.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
25.没有生成新物质生成新物质
26.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27.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28.a、b、c d f e
29.银白色金属,硬度较小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
30.①③②④
31.(1)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
5.5℃
(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
点燃二氧化碳十水
(3)苯十氧气−−−→
32.(1)化学热(2)化学光(3)太阳电(4)化学电(5)化学电
33.(1)味道(2)气味(3)溶解性(4)颜色
34.①呈银白色②质软(硬度小)③密度比水小④熔点较低能与水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