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N的智能化主动式动态防御安全模型研究-舰船电子工程
舰载电子设备的三防设计

舰载电子设备的三防设计舰载电子设备的三防设计第43卷第1期机械工程学报v01.43No.12007年1月CHINESEJOURNAL0FMECHANICALENGINEER【NGJ粕.2007舰载电子设备的三防设计木谢义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成都610036)摘要:防潮湿、防霉菌、防盐雾的三防设计是研制服役于海洋气候环境下的舰载电子设备的重要任务,产品研制时即应从材料应用、结构设计和工艺技术等诸方面进行系统性三防设计。
正确、合理地应用耐蚀性好的金属材料和不长霉、耐老化的非金属材料是三防设计的基础。
大多数的腐蚀都能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来避免,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对设备的环境适应能力影响最大,是舰载电子设备三防设计的关键。
恰当地应用材料改性、表面镀涂、浸渍、灌封和绝缘处理等具有良好防护效果的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三防能力。
目前,覆膜技术仅能解决L波段低频段以下电路组件的三防问题,微波/毫米波电路组件应用环境密封和电磁屏蔽复合技术可有效杜绝普遍性的电化偶腐蚀的发生,保证了组件的恶劣气候环境适应性和在0.1~10GHz工作频段内的屏蔽性能大于80dB,且可满足3m水深浸渍的防水要求。
微组装了裸芯片等集成电路的毫米波收发组件则采用气密封装技术实现其三防设计,氦质谱检测漏率符合小于1__215;10_8Pam3/s的国军标要求,有效地保证了电路组件的可靠性。
关键词:舰载电子设备三防设计防护技术微波/毫米波电路组件环境密封和电磁屏蔽中图分类号:U674.7O前言性,合理选用不同类型金属的和镀层的合理选择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设计时必须综合材料的电气、力学、物理、化学以及加工性能等特性而优选耐蚀舰载电子设备服役于恶劣的海洋气候环境,高温、高湿、空气中的腐蚀性物质、盐雾和各种霉菌性好的金属材料和不长霉、耐老化的非金属材料。
耐腐蚀性能好的金属材料有金、铬、镍、钛及对设备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直接影响了设备的导电、钛合金、铝合金、铜合金和不锈钢等。
智能电网WCSN安全体系架构研究

Ke r s s r gi; rls g iV e s r t r wcs : e ui rhtcue Wi ls e sr y wo d : ma r Wi e s t d e Co nt eS n o wok( i Ne N) sc r ac i tr; r esS n o y t e e
,
主用户
电网通信架构,研究 了认知家域网、认 知邻域 网和认知广域网 中的动态频谱接人和共享 问题以及联合 资源管理问题 。
文献 [] 3 提出了一种用于为智能 电网中基于认 知无线 电的
图 1 智 能 电 网W GS N架构
众 所周 知,频 谱感知是无 线认知传感器 网络的一项关键 技术,其主要功能在于检测可供无线认知传感器节 ( 次用户、 认知节 或认 知用户)使用的频谱空洞 ,同时监 测主用户的信 号活动情况,以确保主用户重新使用频谱时,无线认知传感器
n i hb r od a e t e g o ho r a newor s a d w i r anew o ks I o l i n,we p o k n de a e t r . n c ncuso r pos he s c i a c tc u e of e t e urt r hi t r y e wiee ss n o t o k a e n o n t a of rs r rd . r ls e s rne w r sb s do c g ii rdi o ma t i s ve g
无 线传感 器 网络 ( R WS C — N)提 供节 能和高频谱利 用率 的分 层设计方 法,它通过修正针对低 功率 、有损网络 的路 由协议 ( L ,支持大规模认知智能电网中的低延迟可靠 路由,较好 RP ) 地解决了诸如网络非对称性和设备容量等方面的问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一、前言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WSN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WSN的安全威胁入手,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WSN安全威胁WSN由大量的、分布在空间中的节点组成,它们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传输。
这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使得WSN在安全方面比传统网络容易受到攻击和威胁。
2.1 主动攻击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WSN节点进行伪装,欺骗其它节点,以此获取数据、控制节点或干扰网络运行。
2.2 被动攻击被动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监听和嗅探等手段获取节点间的通信信息,并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捕获通信内容,进行信息窃密。
2.3 硬件攻击硬件攻击是指攻击者以给出抵抗或控制节点的前提条件下,通过电容、电磁波、机械力等手段对无线传感器节点集进行攻击,导致节点的运行失常。
三、WSN安全机制针对WSN的安全威胁,需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机制来保护网络的安全性。
WSN的安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1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指对数据进行加密,使得数据传输时被保护,这样攻击者在传输过程中无法获得有用信息。
常用的加密算法包括AES(高级加密标准)、DES(数据加密标准)等。
3.2 认证技术认证技术是通过给节点分配识别码或证书的方式来防止伪装攻击和恶意节点加入网络。
常见的认证技术包括基于密码学原理的对称密钥认证和非对称密钥认证。
3.3 密钥管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是指对节点间的密钥进行合理管理,使其不会失窃或泄漏,从而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常用的密钥管理技术包括密钥分发、密钥更新、密钥撤销等。
3.4 安全路由技术安全路由技术是指对节点之间的通信路径进行安全建立和维护,防止网络中的节点通过伪装攻击、重放攻击等方式破坏通信链路,从而为网络提供更安全的数据传输方式。
四、WSN安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WSN的安全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综合问题的领域。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与应用一、本文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一种由许多在空间上分布的自动装置组成的网络,这些装置能够使用传感器协作地监控不同环境或对象的物理或化学现象,并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领域。
我们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包括传感器节点的设计与优化、网络通信协议、能量管理策略等。
接着,我们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农业物联网、医疗健康、军事防御等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势和挑战。
我们还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和应用概览,同时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推广。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是近年来物联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微型化、低功耗、高性能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
网络拓扑与协议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有效地组织传感器节点,以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连通性。
针对传感器节点的能量限制,研究人员还设计了多种节能的通信协议,如跳频扩频、时分复用等,以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于传感器节点数量众多,产生的数据量巨大。
因此,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数据融合旨在将多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融合成一条或多条有用信息,减少数据传输量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船舶自主避碰系统中的模型预测控制

船舶自主避碰系统中的模型预测控制航行中的船舶面临着众多的危险和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很多国家和机构都在致力于研发一种更加高效安全的船舶自主避碰系统,希望能够在航行中避免碰撞等事故的发生。
在这个系统中,模型预测控制技术被广泛地采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船舶自主避碰技术和模型预测控制船舶自主避碰技术旨在通过计算机、船舶设备、卫星导航等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船舶自主避碰,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推动船舶自主避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在船舶自主避碰技术中,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模型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预测控制方法,通过预测系统状态的变化来对其进行控制。
在船舶自主避碰中,模型预测控制技术通过对船舶运动状态的预测,能够对船舶的运动进行智能化控制,从而实现避免碰撞等事故的发生。
2. 船舶自主避碰中的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应用在船舶自主避碰中,模型预测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以下方面:(1)动态碰撞风险评估动态碰撞风险评估是船舶自主避碰技术的核心之一。
这个技术通过模型预测控制技术,能够对船舶行驶路径和运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对船舶的碰撞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能够为船舶自主避碰系统提供最优路线和最佳航速等智能化控制指令,从而降低碰撞风险。
(2)船舶状态随机优化控制船舶状态随机优化控制是基于船舶状态和通信环境等多方面条件,对船舶自主避碰行动进行智能化控制的一种手段。
在该控制中,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可将当前船舶状态与预测计算后的状态进行比较,制定出最佳控制策略,从而使得船舶避免危险。
(3)动态规划航行优化动态规划航行优化是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的实时船舶自主避碰技术。
该技术针对不同环境、天气、海况等因素,对船舶的航行路径和航速进行智能化优化,从而降低碰撞风险。
同时,这种技术还可以结合卫星导航、电子海图等信息,实现船舶自动导航和导航数据共享。
3. 模型预测控制在船舶自主避碰中的应用前景随着航海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船舶自主避碰技术已经成为未来船舶运输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舰艇自防御系统浅析

p r o to h o sr c i n o n e r t n o n c ma i n i fa t u t r n l a y ee tia n o ma i n s se u p r ft e c n t u t fi tg a i fi fI t r sr c u e a d mi t r lc rc lif r t y t m. S DS s s o o r o n i o S y — tm n e r t s t e s n o s ee s a o s o e i t g a e h e s r ,d f n ewe p n ,c mma d a d c n r l e t r n d p s h r i n o tk l we p n o d — n n o to n e ,a d a o t a d k l a d s f i a o s t e c l l
发展 的意 义 。
关键词
S D ; 4S 智 能 S S C IR;
T 32 1 P 0 .
中图 分类 号
A r e f S p Se f d f ns s e Su v y o hi l- e e e Sy t m
Zh n Gu n p n Hu n q n a a g ig’ a g Yu i g ’
摘
要
舰艇 自防御 系 统 ( hpS lDees y t S D ) S i ef fneS se S S 由美 国海 军 首 先 提 出 , 现 了 一 体 化 信 息 基 础 设 施 和 军 事 - m, 体
综合电子信息 系统建设的思想。S D S S系统将各种传感器 、 防御武备 及指挥控 制中心联 为一体 , 合使用硬 杀伤武器和软 综
sr yt eatc ig tr esa dice s h a a it f r iga dmisl tre t n,S st r tc hpwihly r g to h ta kn ag t n n r aet ec p bl yo m n n s i i ec pi i wa en o Oa op oe ts i t ei a n
面向主动防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框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计 算 机 技 术 与 发 展
COMP ER ECHNOL UT T OGY AND DEVEL OPME NT
V0. No 9 122 . Se 2 2 p. 01
面 向主 动 防御 的 无线 传 感 器 网络 安全 框 架
高建斌 , 渊胜2 娄
中 图分类 号 :P 0 T 39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7 — 2 X 2 1 ) 9 0 2 — 4 1 3 69 (02 0 — 28 0 6
S c rt r me r in e tv f n e f r e u i F a wo k Ore td Ac ie De e s o y
Ab t a t Du o c mp ee y o n o o sr c : e t o ltl p fc mmu i ai n c a n l lmia o fd n mi o o o y a d n d s r e t h e l y n n e n c t h n e ,i tt n o y a c t p l g o e r ou c sec,t e d p o me ta d o i n e a p i ai n o r l s e s rn t r a e n r u r as a d c a ln e n i e u i p l to fwi e ss n o e wo k fc se o mo s t e t h l g si t s c rt c e h n e s y.Th x s ig wiee ss n o ewo k sc rt e e it r l s e s rn t r e u iy n
Ke r s: r l s n r n t r y wo d wiee s s s e wo k;a tv e e s ;n r so e c o y tm e o ci e d f n e i tu i n d t t n s se e i
仿真试验在美国海军舰艇自防御系统论证中的应用

仿真试验在美国海军舰艇自防御系统论证中的应用仿真试验在美国海军舰艇自防御系统论证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海军舰艇自防御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军事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海军一直致力于开发先进的自防御系统以保障海军舰艇在作战中的安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自防御系统的效果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条件、舰艇运动状态、攻击武器种类等。
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估自防御系统的实际效果,美国海军使用仿真试验进行系统论证,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为了评估自防御系统的性能,需要对舰艇在不同工况下的防御效果进行评估。
而在实际中,试验条件的再现很难完全重复。
然而,通过仿真试验,可以更好地模拟在不同工况下的攻击条件和防御系统的应对。
例如,可以通过建模模拟武器系统的攻击模式、武器威力、攻击速度等影响因素,同时结合舰艇的实际位置、速度、水流、潮汐等因素,通过过程仿真算法,模拟真实的攻击与防御过程,直观地感受到自防御系统对攻击的反应速度和防御效果。
其次,同时,仿真试验也能有效减少试验成本和试验时的危险性。
如实际试验需要耗费巨额预算和时间并且存在人员安全的风险。
而通过仿真试验,可以大大缩短试验时间,减少试验成本,提高安全性,减少试验因素的影响,从而特别是在预算受限的条件下,依然能够评估性能和预测海战挑战条件下的舰艇防御性能。
最后,通过仿真试验,可以进行系统性分析,比如,分析不同的防御方案对海战胜率的贡献度大小。
通过反复试验,系统学习与训练,来优化防御方案以提高对抗性能,能够有效针对海战的现代化需求,优化弹、拦、反自防御系统的自主防御、射击和战术协同互动能力,进一步提高美国海军舰艇的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然而,仿真试验虽能更准确地评估自防御系统的实际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在仿真设计中,评估目标设置的过于理想,从而可能存在某些影响因素被过度疏忽,进而产生较为理想化的性能评价结果。
同时,仿真试验中的一些假设条件也可能与实际环境与外部因素存在差异,导致仿真结果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