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比较全)

合集下载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中国工艺美术史部分1、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2、良渚文化的主要工艺美术品类有玉器和黑陶。

3、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

4、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5、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半坡和庙底沟两大类型。

6、庙底沟型彩陶中应用较多的装饰纹样为鸟纹。

7、古人佩玉是由于看重玉被赋予的道德意义。

8、原始社会玉很珍贵,它不仅代表人的财富,更表示人的等级。

9、代表奴隶社会最高工艺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10、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

11、商代青铜器种类、样式繁多,是青铜器艺术鼎盛阶段。

12、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装饰纹样。

13、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主要特点商代青铜纹饰具有浓厚的神秘性。

最常见的是动物纹样,这些动物形象大多来源于自然形态,但又不是对自然物象的如实模拟。

这些纹样中以兽面纹(即饕餮)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

14、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和失蜡法。

15、青铜器中的“爵”属于饮酒器。

16、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晚期,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17、鼎与簋配合使用很有讲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

18、带钩是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

19、玻璃器又有琉璃、料器等称谓。

20、《考工记》是我国已知的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艺技术著作。

《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著。

21、被诸葛亮推广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工艺是蜀锦。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特点与时代风貌?(1)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

(2)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局面。

思想的激荡体现在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等特色。

(3)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突破常规,采用重叠盘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组织为装饰骨骼。

(4)工艺美术在学术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专著——《考工记》。

工艺美术考试要点

工艺美术考试要点

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填空题1、原始装饰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图腾”2、彩陶的类型: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3、黑陶的工艺制作,以采用轮制。

4、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青铜器体壁较薄,多平底,足作锥柱状。

装饰花纹线条粗笨,结构也简单。

多为单层组织。

常见有饕餮、夔、龙、虎以及人性纹等,一般不用回纹做地纹。

5、制作青铜器,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熔铸等几个过程。

6、“刑范正,金锡美,工治巧,火齐得称为陶范法或称泥模法7、饕餮纹殷代是青铜器的主要纹样。

而且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

饕餮的兽而纹,应是牛。

羊,猪等作为祭祀牺牲的形象表现。

8、夔纹是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纹,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

9、宴乐水陆攻战铜壶,国内现存两件,一件为传世品,藏于故宫博物馆;一件于1965年在成都百花潭出土。

这种铜壶用镶嵌进行装饰,画面用带状分割的组织方法,将题材分为三层六组。

10、北方铜镜,制作简单,多为素面,数量不多。

南方铜镜,制作精巧纤悉=细,数量较多。

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是铜镜的主要生产地11、西方制作玻璃比中国早,我自制玻璃和西方玻璃不同,我国是铅钡玻璃,西方是钠钙玻璃12、秦代陶塑十分发达,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秦始皇兵马俑,反映了秦代陶塑卓越技术13、在陶器工艺中,除秦始皇兵马俑外,还有久负盛名的秦代砖瓦。

秦砖的质地坚硬,有“铅砖”之称。

14、铜灯的分类:盘灯、虹管灯、筒灯、行灯、吊灯。

15、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

汉代瓦当的装饰,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等16、四神纹,也称四灵纹。

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由几种动物组合的图案。

17、汉代漆器的装饰手法,仍以彩绘为主,还有针刻、铜扣、贴金片、玳瑁片镶嵌。

18、画像石实际是祠堂墓室建筑的装饰画。

汉代石刻装饰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卓越成就,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具体内容。

19、最早的瓷器是青瓷(三国)20、青瓷的装饰纹样:铺首纹。

打印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总结

打印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总结

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1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文化,遍布我国的黄河上下,大江南北。

在黄河流域的称为“仰韶文化”,在长江流域有“河姆渡文化”。

2、彩陶是指一种会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的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二章。

商代时期:1.商代后期著名的“司母戊大鼎”,便是这个时期的典型的作品。

(了解一下装饰纹样特点器型)2.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可以归纳为:1).图案纹样是一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3)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以饕餮纹作为主纹,以回纹作为地纹。

不仅反映出商代后期青铜制作的精美,这也是商代后期装饰的艺术特征。

4)商代铜器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三章.周代时期1、玉器:圭(大圭,天子用长方形上尖琬圭,象德上端弧形琰圭,内弧征伐诛讨谷圭,聘女有谷粒纹)、璋(天子巡狩时祭祀山川,竖着的直角梯形)、璧(礼器,圆壁边大于孔)、琮(cong/祭地玉器,圆筒形外成方)、璇玑(天文,圆有孔周边有牙)、玦(源于耳饰圆壁有一缺口)、璜(胸饰半圆)。

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加工方法,种类很多,因而大大增强了它的装饰艺术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方法分类有:a 焊接 b 刻划 c 镶嵌 d 金银错e 鎏金 f 镂空2、漆器的装饰方法:a 描绘b 针刻c 银扣(银片镶口活嵌成花纹d 描金。

五章。

秦汉时期1.汉瓦当装饰种类:1卷云纹2动物纹3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4文字2、汉玉器分类:礼器.壁璜用器.玉钫.灯.钩.佩明器..玉豚.琀印章3、汉装饰风格:质、动、紧、味。

质,古拙、朴质的特点。

动,流动的云气纹,使装饰面产生多样的变化。

紧,满而不乱,多而不散。

味,装饰味。

富有韵味。

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已进入了瓷器时代。

《工艺美术史》期末考试主要复习内容

《工艺美术史》期末考试主要复习内容

《工艺美术史》期末考试主要复习内容《工艺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第二节陶器一、引言陶器指以黏土制坯,大多经800℃-10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

借助火焰,将松软的黏土制为坚硬的器物,这是人类最早的创造性劳动。

制陶的出现曾被认为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根据几个在南方洞穴遗址里发现的陶片,有专家相信,最晚在距今9000-10000年前,中国的先民已能制作陶器。

尽管学界对这个时间尚存争议,但专家普遍认同,在距今7000-8000年前,中国的陶器已经出现,证据得自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点陶器的发现。

这些不同地点的陶器虽然存在共性,但地域和族属的不同仍导致工艺、造型、装饰的明显差异,这应表明,它们是独立发生的。

中国已知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七八千处,分布在各省市自治区内,其中,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东北分布较多。

在各遗址的出土物中,陶器、陶片竟占80%,它们见证着人类生活形态的演变,即由以渔猎、采集为主的游牧发展到以农耕为主的定居。

按坯体呈色,原始陶器大体有红、灰、黑、白之分,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

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因比,本节叙述的主要是彩陶和黑陶。

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通常认为,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一前3000年。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在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定名则在1954年,而对其玉器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始才逐渐展开。

红山文化的玉器呈碧绿、深绿、淡青、淡黄、黄褐、鸡骨白等色,对不少器物的科学测试表明,包括红山文化在内的东北地区原始玉器多属透闪石软玉,因当地的透闪石矿目前仅发现在辽宁岫岩,故材料应来自那里。

作品常取动物造型是红山文化玉器的重要特征,常见的动物题材有龙、鹰、鸟、龟、蝉、鱼、猪头等,还有马蹄形器、块形器、丫形器、勾形器、勾云形器、环、璧、双连璧、三联璧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

五大名窑宋代1、哥、汝、定、官、钧、①开片是哥窑的主要特征,也就是釉面有裂纹。

②汝窑以青釉瓷器著称釉色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其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廖若星辰”之称。

釉面有细小的纹片。

称为“蟹爪纹”。

③定窑烧白釉瓷器为主。

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捏塑等。

④官窑烧青釉瓷器。

瓷土含铁量很高,所以胎骨色泛黒紫。

⑤钧窑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

釉面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为“蚯蚓走泥线”。

景德镇汉朝烧制陶器,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自元代始有“瓷都”之称。

其四大名瓷:青花、玲珑、粉彩、色釉。

2、唐三彩唐三彩全称唐代三彩陶器,是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

A、黏土制胎、B、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过900C℃左右焙烧。

制作规整、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制作方法有轮制、模制、雕塑等。

常采用黄、绿、褐等。

以人物佣、动物佣(骆驼、马)最具特色,主要作为冥器使用。

3、琉璃玻璃制品为料器。

琉璃是一种铜釉陶。

汉代普遍制造,六朝时应用到建筑上,唐朝只装饰屋顶的周边,称“剪边琉璃”。

元代用于宫殿寺庙建筑上和寺庙的各种器皿。

4、宜兴紫砂陶明代又称“朱砂瓷”。

北宋时期开始生产,明代成熟。

因其原料为紫砂泥,色泽紫红,所以称紫砂陶。

紫砂陶原料深藏于岩石层下呈块状,经风化,研磨成粉末,和水成泥,制成各种器坯。

紫砂制品外部不施釉,经1100—1180℃氧化焰烧成。

特点:①造型别致,②不挂釉,③装饰简洁,④风格质朴典雅,5、汉代瓦当始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

四神瓦当其图案又称“四灵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6、青瓷青瓷是最早的瓷器,出现于东汉。

瓷的青色,①釉的成分,铁的成分越少,瓷色越淡。

白瓷是除去铁的瓷器。

②烧制温度的影响,釉中的氧化铁,在氧化焰中烧成黄色,在还原焰中烧成青色。

中国早期的青瓷产地以浙江为中心。

7、秘色瓷指唐宋青白瓷多是贡奉朝廷的一种越窑瓷器,臣庶禁用,颜料、技术皇家垄断,故称“秘色”。

(完整版)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_田自秉

(完整版)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_田自秉

1.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2.陶瓷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陶和瓷的区别: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

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

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

·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

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

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

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秦代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则多流行圆瓦当。

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

1.彩陶根据时间先后和艺术风格特点分为,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主要类型.2.彩陶图案中形式法则的运用:1.对比法2.分割法3.开光法4.双关发5.多效装饰法.3.青铜: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4.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西小屯村有计划的发掘了一座殷墟妇好墓(五号墓).5.烹饪器:1鼎2.鬲3.甗4簋6.青铜器:1.爵2.斚3.角4.觯7.青铜器的加工方法:1.焊接2.刻划3.镶嵌4.金银错5.鎏金6.镂空①(错金银)金银错: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厝石)再磨错平滑.②鎏金:是将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人后以一比七的比例加入水银,即溶化成为液体.③镂空:镂空的技法,一般是采用失蜡法,也称蜡模法,拔蜡法,出蜡法等.★失蜡法的特点是:①制作简便,无需分块,它用蜡制成器形和装饰,内外用泥填充加固后,待干,倒入铜溶液,蜡液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②花纹精细清晰,表面光滑,层次丰富,可制作出复杂的空间立体的镂空装饰效果.③器物表面光滑,不再进行打磨.④精确度性当高.8.彩陶与彩绘陶德区别:①彩陶是在陶胎上画花后再进行烧制,即(先画后烧).②彩绘陶是在烧成了的陶胚上画花,因而花纹易于脱落,即(先烧后画).9.漆器的制作,器胎的种类:①木胎②木片卷粘胎☆③夹纻(脱胎)④皮胎夹纻:是用漆灰和麻木制成,先用漆灰做成器胎,再用麻木裱糊在胎上.夹纻可以使器型增加变化,比木片卷粘获得更多的造型.10.汉代铜灯的形式,可分为几类:1.盘灯2.虹管灯→长信宫灯(最著名的)3.筒灯4.行灯5.吊灯11.书上p126 规矩镜12.透光镜p128 弋射收获画像砖p136(图)13.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区别:1.原料不同,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2.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度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度左右.3.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质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14.绞釉和绞胎:它是由两种不同色的釉或胎土原料,互相绞合,使产生如同木纹虎皮等斑纹.15.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彩色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16.唐三彩的涂蜡法:先用蜡画出花纹,再挂釉彩,烧制时有蜡处釉汁扩散,形成白色斑纹.17.印染(唐代的)的方法:1.夹缬2蜡缬3绞缬4碱印18.唐代冶银的方法:是用灰吹法,就是用上等的炉灰,先作成灰窠,将含银的铅砣置于窠中,加热使融化,铅入灰中,纯银则留存在灰窠上.19.名词解释:①金银平脱:平脱漆器系由汉代贴金片演变而来.平脱的作法,系用薄金片或薄银片按照装饰花纹的要求,剪成图案粘贴在漆器上.然后加漆两三层,最后经过研磨,使显出金银花纹.花纹和漆底在一个平面上.这种研磨工艺又称为推光,唐以前未见,这是当时新创的一种制漆工艺法.还有一种花纹高出于漆面的,称为平文.②镙细:镙细工艺在唐代得到很大发展.它是应用在漆器,木器以及铜镜上,镙片镶嵌的装饰花纹,有的还加以浅刻,增加表现物象的层次,以丰富其装饰效果.③雕漆:是唐代创造的新产品.以前的漆雕装饰,是在木胎上先雕刻,然后再上漆.而唐代的雕漆,则是先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这种作法,现在称为剔红.20.木画:是唐代创造的一种精巧华美的工艺,它是用染色的象牙,鹿角,黄杨木等制成装饰花纹,镶嵌在木器上.21.胡床:是从北方传入中国的,实即现在的"马扎".22.拔镂:唐代的牙雕十分精美,创造了拔镂的方法.所谓拔镂,是将象牙染成红绿诸色,表面再刻以花纹.23.宋代瓷窑:1.北方地区:①定窑②汝窑③官窑④耀州窑⑤钧窑⑥磁州窑2.南方地区:①景德镇窑②龙泉窑③哥窑④建窑⑤吉州窑24.戗金:是宋代一种新的创造,它是用特制的工具在漆面雕刻出花纹,在刻纹中上漆后,再填以金粉.描金:是金粉在漆面上绘画花纹,亦称泥金,日本人称为莳绘.25.犀皮:犀皮漆器也是宋代的一种新创造.古代文献关于犀皮的记载,其说不一.有谓仿犀角的斑纹,有谓仿西方马蹬花纹,有的则将犀皮和剔犀混为一谈.犀皮是一种斑纹漆器.26.玉雕制作中的"巧色":所谓巧色,就是根据玉材的不同色泽,纹理和形状,雕琢出各种自然物象.27.青花(元代):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28.釉里红:p263 它和钧瓷紫红釉的制作有关.29.元代的丝织品中,织金最为有名,称为"纳石失".30.捻金:是将薄金片缠在线上捻成金线.片金:又称平金,是用薄金片切成极细的片条,织在锦中.捻金和片金是近年曾在乌鲁木齐盐湖元墓中发现织金锦遗物的两种加工法织造的.31.拍金又称箔金,和现在的贴金相似.32.销金的方法:印金,描金,点金等种.33.顾绣p293:民间刺绣中"顾绣"最为有名.明嘉靖时,有进士顾名世,居住在上海露香园.顾氏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因称为"顾绣".34.明代的金属工艺中,最具有特色并有突出成就的,是宣德炉和景泰蓝.①宣德炉(大明双耳宣德炉):明宣宗三年,工部为适应宫廷和寺庙作祀祠或薰衣之用的需要,利用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一批小型铜器.称为宣德炉.②景泰蓝:是明代著名的一种金属工艺.关于它的名称,通常解释为由于它起源或发展于景泰年间,釉料多为蓝色之故.景泰蓝制作过程:①制胎②掐丝③烧焊④点蓝⑤烧蓝⑥磨光⑦镀金35.螺钿:分为硬螺钿和软螺钿两种.硬螺钿即厚片螺钿,有作成平面和浅浮雕的.软螺钿进程甸螺,即薄片螺钿,具有美丽的光泽.百宝嵌:则以扬州的周翥为著名,被称为"周制".36.《髹饰录》是我国古代一部漆艺专著,是安徽新安著名漆艺家黄大成所作.37.明代家具的特色是p299:(一)注重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质的树种,所以又通称硬木家具.(二)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而不加油漆.(三)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38.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简,厚,精,雅.39.明代家具的工艺美术设计原理:1.注意意匠美;2.注意材料美;3.注意结构美;4.注意工艺美.40."嘉定三朱":朱小松,朱三松,朱鹤.41.粉彩和五彩的区别在于p309:①粉彩用"玻璃白"涂底.五彩则不用打底.②粉彩用渲染的表现方法,使颜色由深到浅,产生浓淡明暗.五彩则多用单线平涂.③粉彩用油料调色,五彩则用胶水着色.④粉彩烧制温度为700度左右,五彩最为800度左右.⑤粉彩有温润匀净的美,五彩则有清新透彻的美.粉彩调和,后者(五彩)挺拔,故有软硬之别.42.珐琅彩市这一时期(乾隆时期)的重要品种.它以前俗称"胡轩".因为出于内府,所以人们把出于内府的瓷器均名之为胡轩瓷.43.画珐琅,也称铜胎画珐琅.画珐琅与明代的铜胎掐丝珐琅的主要区别:①一个是掐丝显现花纹,然后填以珐琅料.②一个是涂以珐琅后,再在上面画出花纹.44.铁画:又称铁花.它是以低碳钢为材料,依据画稿制成的一种装饰画.45.石雕:①端砚产于广东端州.②歙砚产于安徽.③青田石雕产于浙江青田.④菊花石是湖南浏阳的特产.46.花丝:是指用金或银制成细丝所作的各种工艺品.47.斑铜:云南是铜器的传统产地,历史悠久.斑铜则是云南铜器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一个品种.斑铜因表面现有光泽闪烁的自然结晶的斑纹而得名.48.福建脱胎代表作品"赤宝砂".赤宝砂:是在深红色的透明漆里,闪烁出忽隐忽现的银色光体.它是在漆胎上先贴上银箔,然后罩漆打磨推光而成.如果罩上绿漆,则称为绿宝砂.如果将银箔剔成细条,罩上金黄色的透明漆,则称为金丝玛瑙.脱胎的装饰方法有沉花,平花,浮花三种.49.研磨彩绘(重庆的):它是在漆胎上描绘金银花纹,加以彩漆,待干后再全面罩漆,经研磨而显出花纹.50.搪瓷:搪瓷器是广大劳动人民喜爱的一种生活用品,具有轻巧,耐用,美观的特点.它是用铅,锡,硼砂,石英等制成的玻璃质瓷釉,匀涂在钢坯制成的器体上,经烧制而成.51.宋瓷的艺术特点?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装饰题材新出现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52.彩绘陶的陶胎有灰色与褐色两种装饰纹样:1.几何纹.2.云纹.3.花瓣纹.4.鸟兽纹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陶瓷是作分明器的,又称为陶俑.53.秘色器以青瓷为主.54.宜兴紫砂(壶)。

工艺美术史重点内容汇总

工艺美术史重点内容汇总

工艺美术史重点内容汇总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2.彩陶。

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黄河中上游的最为发达。

3.彩陶的类型(5个):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4.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5.庙底沟型彩陶的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

6.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①满.②内彩。

③点和螺旋纹。

7.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8.半山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富丽、精巧来形容。

9.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4个特点。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10.制作青铜器,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熔铸等几个过程。

11.鼎。

一般是圆体,三足,双耳。

12. 甗(yan三声),是一种烹饪器物。

全器分两个组成部分,上部为甑,是用以盛食物的;下部如鬲,是用以煮水的。

13. 饕餮纹(注意字)是殷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

14. 夔纹(注意字)是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问,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

15.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1)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3)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4)商代的铜器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16.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是《考工记》。

17.簋(gui三声)一种食器。

18.簠(fu三声)西周新增的食器。

19.盨(xu三声)西周新创的食器。

20. 匜(yi二声)水器中新增的品种。

21.周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主要有窃曲纹,是动物纹的简化和抽象化。

一般都组成“S”形,特点是直中有圆,园中有方。

22.人们把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和个人的品德,它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

周代的玉雕工艺从形式上反映了不同等级的差别。

23. 璧,一种礼器。

琮,祭地的玉器。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24.商代是酒器的组合,并以祭祀用器为主,具有宗教性质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