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AR连续铸造法制备多孔镁及其性能研究
一种利用带式法进行连续铸轧生产变形镁合金带卷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利用带式法进行连续铸轧生产变形镁合金带卷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c345498b1eb91a37f1115ceb.png)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带式法进行连续铸轧生产变形镁合金带卷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宏磊,娄花芬,李向宇,马可定,刘阳,谭劲峰,黄国兴
申请号:CN200710054995.X
申请日:20070820
公开号:CN101108393A
公开日:
200801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利用带式法进行连续铸轧生产变形镁合金带卷的方法,配料及熔炼、静置、净化、分配器、连续铸轧、卷取/或加热卷取。
利用熔体在半固态下成形并经受轧制变形的特性,通过分配器,来控制镁合金在“凝固-变形区”的性状。
实现金属从熔体到具有变形状态的板带材,再经卷取装置进行带卷卷取,经一个连续铸轧工序道次直接完成。
采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变形镁合金带卷经后续加工的产品可广泛用于手机、数码相机、汽车门衬板及汽车后箱盖和叠式镁电池片、飞机用内隔板、食品箱体等方面。
申请人: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
地址:471039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50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镁基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镁基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镁基多孔材料是一类基于镁及其合金制备的多孔结构材料,具有较
低的密度、高的比强度和优秀的吸能性能等优异特性。
在航空、汽车、
电子、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目前对于镁基多孔材料
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如材料结构设计、制备工
艺优化、性能测试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选题的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镁基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方面的研究,以
期进一步提高镁基多孔材料的性能,并为其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三、选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 镁基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研究:通过改变制备工艺条件,比较不
同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镁基多孔材料的性能差异,并探索适合不同应用
场景的多孔材料制备方法。
2. 镁基多孔材料的结构设计优化研究:通过利用多种材料学研究方法,探索优化镁基多孔材料的结构设计,并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性能。
3. 镁基多孔材料的性能测试研究:通过对镁基多孔材料的力学性能、吸能性能、尺寸效应等进行测试,分析其性能特点,为其应用提供数据
支持。
四、预期研究成果及应用价值
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获得关于镁基多孔材料制备和性能方面的新
的理解和发现,优化镁基多孔材料的结构设计,提高其力学性能、吸能
性能等特性,对于其在航空、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
要的价值。
应用镁金属化学还原法制备多孔

应用镁金属化学还原法制备多孔碳素类材料因具有低且平稳的工作电压、良好的循环性能和高安全性等优点,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镁金属化学还原法应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摘要:以二乙烯基苯和聚硅氧烷为原料经先驱体转化法制备Si-O-C材料,利用镁金属在惰性气氛保护下高温还原制备多孔的Si/Si-O-C负极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元素分析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多孔Si/Si-O-C负极材料的组成、结构、形貌,从而研究利用镁金属化学还原法制备多孔Si/Si-O-C负极材料的机理。
结果表明,镁金属在还原过程中生成MgO和Mg2SiO4等产物,经HCl洗涤后可形成多孔的Si/Si-O-C负极材料。
Si/Si-O-C材料中的单质硅分布于多孔的Si-O-C相中,一定程度上可缓解Si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效应。
利用镁金属还原Si-O-C材料制备多孔Si/Si-O-C材料是一种可行的制备方法。
关键词:Si/Si-O-C负极材料;镁金属;还原;机理碳素类材料因具有低且平稳的工作电压、良好的循环性能和高安全性等优点而成为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最常用的负极材料[1-2]。
然而石墨类碳材料的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1,因此,为满足锂离子电池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要求,需要探索新型的负极材料[3-5]。
硅材料是已知其他材料中具有最高比容量(4200mAhg-1)的新型负极材料,但是在锂离子嵌入后体积膨胀(360%~400%),结构容易坍塌,从集流体上脱落从而导致较大的不可逆容量[6-7]。
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如纳米化[8-11]、薄膜化[12-16]、复合化[17-21]等。
在上述的解决办法中,通过高温裂解先驱体制备含硅的硅氧碳化物Si-O-C复合负极材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这一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Si-O-C复合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22-26]。
通过改变先驱体的组成和结构,或者通过一定工艺条件可控制Si-O-C 复合负极材料中生成单质硅,即制备出Si/Si-O-C负极材料[23-24]。
多孔硅酸镁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污水性能的研究

多孔硅酸镁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污水性能的研究
赵洁
【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
【年(卷),期】2021(35)12
【摘要】本实验利用球磨法制备多孔的硅酸镁吸附材料,并进行废水吸附处理。
采用Mg(NO_(3))_(2)和Na_(2)SiO_(3)分别作为镁源和钠源,在制备复合材料的过程中,采用单一变量的方法,分别制备了不同球磨时长、不同球磨器料比以及不同的物料比的条件下的复合材料,在球磨时间为6h,物料容积占球磨器总容积的十分之一以及不同的物料比——硅和镁的摩尔质量比为1.25的情况下,制备的材料性能最佳,并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最大吸附量达到了280mg·g^(-1),说明了所制备的材料的吸附性能强,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赵洁
【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9
【相关文献】
1.硅酸银@镁铝水滑石复合材料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2.介孔硅酸锰镁可充镁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3.硅酸镁/PVP复合膜的制备及对染色剂吸附
性能的研究4.竹浆纤维/水化硅酸镁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5.生石油焦制备的多孔炭材料吸附性能及电热性能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通孔规则多孔镁的制造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通孔规则多孔镁的制造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476059967fd5360cbb1adbac.png)
专利名称:一种通孔规则多孔镁的制造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周荣,蒋业华,黎振华,金青林,杨天武,周荣锋申请号:CN200910094261.3
申请日:20090327
公开号:CN101503768A
公开日:
2009081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孔规则多孔镁的制备方法。
此方法利用氢气在液态金属镁和固态金属镁中溶解度的差异,获得气孔沿轴向排列的大长径比规则多孔镁,工艺包括:1)纯镁炉料装入真空感应炉熔炼坩埚中,抽真空脱气;2)锁紧真空感应炉炉盖,充入设定压力的氩气;3)融化保温并充氢使氢溶解进入镁液;4)将溶解的镁液浇入径向加热而轴向底部强制冷却的结晶器,控制真空感应炉内压力,并将结晶器逐步移出电阻加热圈以控制铜液沿轴向凝固和氢气泡析出长大,获得气孔沿轴向分布的大长径比规则多孔镁。
5)切除多孔镁顶部和底部气泡分布不规则的区域,获得通孔规则多孔镁的工序。
使用该方法制备的通孔多孔镁,可以应用于催化载体、大分子过滤器等方面。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地址:650093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253号(昆明理工大学)
国籍:CN
代理机构: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赛晓刚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

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多孔金属材料是一种具有开放孔隙结构的金属材料,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高孔隙度和良好的传质性能。
多孔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载体、过滤器、吸附剂、能源储存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并综述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
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模板法、重浸渗法和自由空间滴定法等。
模板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模板物质的模板效应,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孔隙结构。
常用的模板物质包括硅胶、陶瓷和树脂等。
重浸渗法是将金属固体与液态金属浸渍剂接触,经过多次渗透后,形成多孔金属材料。
自由空间滴定法是将金属粉末悬浮液滴入高温容器中,通过控制滴定速度和温度,使金属粉末形成多孔结构。
多孔金属材料在催化剂载体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催化剂载体是催化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多孔金属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孔隙度,能够提供充足的反应活性位点和更好的传质性能,从而增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研究表明,多孔铝合金材料可用作高性能汽车尾气催化剂载体,其孔隙结构能够提供更大的表面积和更好的热稳定性,从而提高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多孔金属材料在过滤器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过滤器材料如滤纸和滤布往往无法有效过滤微米级颗粒物。
多孔金属材料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高效的固液分离能力,能够有效过滤微米级颗粒物和悬浊液体。
研究表明,多孔不锈钢材料可用于水处理过滤器,其优良的固液分离性能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浊物和颗粒物,从而提高水的质量。
此外,多孔金属材料还应用于吸附剂和能源储存等领域。
多孔金属材料可以通过控制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具有高效吸附和储存气体、液体和离子的能力。
研究表明,多孔铜材料可用于储氢材料,其高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隙结构能够提高氢气的吸附容量和释放速率,从而提高储氢材料的储氢性能。
综上所述,多孔金属材料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获得不同孔隙结构和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Gasar型多孔金属铜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中期报告

Gasar型多孔金属铜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中期
报告
多孔金属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在催化、吸附、传热传质等领域具有
重要的应用,其中多孔金属铜因其良好的稳定性、导电性和抗腐蚀性被
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新型的多孔金属铜材料,并探究其物理
化学性质及应用前景。
首先,本研究采用氯化铜和聚苯乙烯微球为原料,采用相分离和热
解法制备了一种Gasar型多孔金属铜材料。
经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
射线衍射等技术表征,发现制备的多孔金属铜颗粒表面光滑,孔径分布
均匀,孔径大小在0.5~2.0 μm之间,孔隙率达到了46.2%。
此外,还发现多孔金属铜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晶系,晶粒大小为100~300 nm之间。
随后,本研究针对多孔金属铜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多孔金属铜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孔容、导电性和良好的抗
腐蚀性能。
同时,在吸附性能方面,多孔金属铜对苯甲酸、苯酚等有机
分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且重复使用多次后吸附性能有所下降,但仍
能保持较好的吸附效果。
最后,本研究展望了Gasar型多孔金属铜的应用前景。
从催化、吸附、传热传质等方面探讨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可用于工业废气处理、有机废水处理、电子器件材料等领域。
该研究为多孔金属铜的制备和应
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并对进一步提高多孔金属铜的性能和拓展其应用
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一种生物多孔镁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生物多孔镁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8ac0f006aeaad1f346933ffe.png)
专利名称:一种生物多孔镁的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长军,严凯,任博,张敏,刘畅,郑祖山,胡增荣,王晓南申请号:CN201510712585.4
申请日:20151028
公开号:CN105316515A
公开日:
201602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不锈钢丝进行编织,得到不锈钢丝编织体;B)将熔化的镁合金浇注在所述步骤A)得到的不锈钢编织体上,得到镁合金铸造体;
C)将所述步骤B)中的镁合金铸造体浸入腐蚀溶液中,得到多孔镁合金,所述腐蚀溶液包括混合酸和水,所述混合酸包括HF、HSO和HNO。
本发明采用编织和化学腐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多孔镁合金,不仅解决了粉末冶金法等烧结类方法所带来的有害物质残留的问题,同时,本方法中多孔镁合金的孔隙尺寸和形状容易控制,而且,有利于回收不锈钢废料。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加工效率高、有利于质量控制。
申请人:苏州大学
地址: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常亮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Gasar连铸多孑L镁的制备及气孔表征
4.1引言
Gasar连续铸造法制备多孔金属材料的工艺原理比较简单,成本低,且是目前制备尺寸较大的Gasar多孔金属材料产品的主要方法,也是当前Gasar法制备多孔金属研究领域中最有希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工艺。
通过本章内容的研究,参考本石墨水冷铜模复合铸型设备连续制备实心纯镁棒材的实验过程及成熟的工艺参数,初步摸索Gasar连续铸造法制备多孔镁的实验过程及工艺参数。
多孔金属可以描述为气孔与金属基体组成的一种特殊的复合材料。
关于多孔金属材料最重要的结构特征既是分布在金属基体里的气孔的特征形貌,一般认为气孔的特征参数由孔隙率、气孔尺寸、气孔形状、气孔分布位置、气孔取向、孔壁及孔棱的厚度等参数表础38】。
本章节在成功制备了Gasar连铸多孔镁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制备工艺中不同的工艺参数对制得的Gasar多孔镁试样的孔隙率及孔径大小分布等气孔特征参数的影响,并尝试了应用Gasar连续铸造法制备多孔镁钙合金材料。
4.2Gasar连铸多子L镁的制备
由第三章节实验过程部分可知,应用本石墨水冷铜模铸型在抽真空(通入少量保护气体氩气以保持两箱体压差)状态下连续铸造制备致密纯镁棒材的主要工艺参数为:冷却水流速2L/min、拉坯速度1.5~2.5mm/s、加热温度750℃、保温时间30min。
并且得知在拉坯速度过慢或者过快即小于1.5mm/s或者大于2.5mm/s的情况下,连铸过程中铸坯容易发生剐蹭或者拉裂拉断现象。
本章节参考连铸制备致密纯镁棒材所得工艺参数,尝试在密闭箱体内通入一定量的氢气以实现Gasar连续铸造法制备多孔镁。
初步认为,在弥漫在箱体内的氢气气氛下,坩埚中的纯镁炉料在加热熔化及保温过程中会溶入一定量的氢气,在保温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溶入的氢气甚至能达到当前温度条件下氢气在纯镁熔体中饱和溶解度的浓度。
在随后的拉坯进行时,含有饱和氢气的金属熔体流经结晶器凝固成型,由于金属熔液与金属固体中氢气的溶解度差值过于悬殊,多余的大部分氢气在凝固前端析出,随着凝固界面的推移生长拉长成平行于散热方向排列的圆柱状气孔。
具体的实验流程如下:
(1)下料:将石墨坩埚安置在加热电阻炉中,坩埚与结晶器间的引流通道使用石墨管连接,并将引锭杆缓缓通过石墨管插入石墨坩埚中。
将预先使
用电子天平称量好的纯镁炉料小心加入石墨坩埚中,盖上炉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