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3章 第12课时 扩散和渗透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 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课时作业 浙科版必修1
实验观察洋葱表皮质壁分离及复原精修订

实验观察洋葱表皮质壁分离及复原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实验:观察洋葱外表皮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实验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内容。
本实验是在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利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强化渗透作用原理,同时也是对物质出入细胞方式这一部分内容的铺垫。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生物膜选择透过性这一重要的特点。
学生通过本实验了解水分子透过细胞膜的渗透原理,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蔗糖溶液造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以及清水复原现象,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因,尝试解释生活与生产中的有关现象;掌握实验的一般方法与步骤,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结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进行“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时,尝试排除观察中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
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学生除拥有初中自然科学相关水分吸收内容基础知识外,在学习了细胞膜功能和渗透原理后,对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等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并在日常生活经验中也有类似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实例,例如萝卜咸菜腌制等。
但并没有系统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基本原理及条件,缺乏感性认识。
与平时理论课相比,对于首次接触微观世界的学生,实验课有更高的吸引力,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
在实验设计及方法上,需要教师对实验的思路给予清晰地讲解,并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解释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质;(3)说明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
2、能力目标:(1)完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观察;(2)完成洋葱外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3)尝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得出相应的结论;(4)联系质壁分离与复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与乐趣;(2)通过实验结果和现象观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保持不断探求新知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扩散和渗透还傻傻分不清嘛

扩散和渗透还傻傻分不清嘛在学习植物⽣理学第⼀章⽔分⽣理过程中,霎时想到⾼中时的我和⼀些同学对于渗透和扩散现象⾮常不解,即便⽼师多次强调细胞在⾼渗溶液中失⽔、在低渗溶液中吸⽔,我却还是不明⽩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扩散现象是溶质分⼦从⾼浓度流向低浓度,但是渗透现象⼜指出⽔分⼦从低浓度流向⾼浓度,这是为什么?在做题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渗透压的概念,再配合这⼀个个让⼈发懵的U形管、漏⽃,更是不着头脑了。
下⾯,我和⼤家⼀起探讨扩散和渗透现象,希望可以帮到⼤家。
让⼈“发懵”的U形管、漏⽃1 基本概述,明确夯实众所周知,细胞需要与外界环境进⾏物质的交流,细胞不能⾃⼰合成所有的物质所以需要从外界摄取,同时细胞也需要将⾃⾝的废物排出细胞。
那么,细胞是如何做到控制物质进出的呢?细胞膜的基本⾻架是磷脂双分⼦层,在磷脂双分⼦层上有⼀些蛋⽩质可以帮助物质的进出,细胞膜并不是把所有物质“拒之门外”,⼩分⼦的物质可以顺利通过这层细胞膜,我们⼀般把这样允许⼩分⼦通过⽽⼤分⼦不能通过的膜称为半透膜,动物的膀胱膜、肠⾐、⽺⽪纹、胶棉薄膜、玻璃纸等都属于半透膜。
但是细胞膜并不仅仅是半透膜,细胞膜还可以对物质进⾏选择,所以还是⼀种选择透过性膜。
需要注意的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具有半透性的膜不⼀定具有选择性透过性,这也是判断细胞是否死亡的标准,如果细胞死亡那么它的细胞膜就失去了选择透过性导致全透,使得任何物质都可进⼊细胞。
本⽂着重探讨半透膜—仅允许⼩分⼦物质通过这⼀特性来对渗透现象进⾏解释。
⾸先,我们需要掌握扩散和渗透这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根据浙科版⾼中⽣物必修⼀,我们知道扩散是分⼦或离⼦从⾼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渗透是⽔分⼦通过膜的扩散。
单看理论会不够具体,我们结合具体的例⼦进⾏更深⼊的理解。
2 结合情景,帮助理解在探讨这些现象的时候,我们⾸先要明确,分⼦⽆时⽆刻都在进⾏着分⼦热运动,即使下⾯我们描述中提到分⼦从⾼浓度流向低浓度,也并不是说分⼦绝对不会从低浓度到⾼浓度运动⽽是⼆者都存在,只不过从⾼浓度到低浓度这样的趋势更加明显,最后达到动态平衡。
高三生物——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高三生物——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1.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质膜和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具有选择透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3)细胞壁和质膜及其以内部分都有一定的伸缩性,且质膜及其以内部分的伸缩性较大。
2.实验步骤
3.现象与结论
4.质壁分离表现
⎩⎪
⎨
⎪⎧
宏观:坚挺→萎蔫
微观
⎩⎪
⎨
⎪⎧
液泡:大→小
细胞液颜色:浅→深
质膜及其以内部分:与细胞壁分离
1.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无大液泡,不发生质壁分离,不能作为该实验的材料;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虽有大液泡,但液泡内不含色素,不易观察,不宜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2.使用浓度过高的蔗糖溶液(0.5 g/mL)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因为溶液浓度。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12课时 扩散和渗透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

化钝市安居阳光实验学校第12课时扩散和渗透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目标导航 1.说明扩散和渗透过程。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并解释原因。
一、扩散和渗透1.扩散(1)含义:分子从____________处向____________处运动的现象。
(2)结果:使扩散分子分布________,直到________。
2.渗透(1)含义:水分子通过________的扩散。
(2)方向:水分子从水分子数________________的一侧进入水分子数________________的一侧(或水分子从溶液浓度________的一侧进入溶液浓度________的一侧)。
(3)实例①红细胞吸水________。
②植物细胞发生________________。
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知识点一扩散和渗透1.将少许高锰酸钾结晶投入一杯清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溶液的紫色逐渐加深B.高锰酸钾结晶逐渐减少C.高锰酸根离子和钾离子的运动方向为结晶→水中D.最后颜色不变,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停止运动2.在生理盐水中,人和哺乳动物的细胞能维持正常形态,其原因是( )A.水分子不进不出B.膜具有全透性C.水分子进出平衡D.膜具有流动性知识点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3.质壁分离实验中的“质”和“壁”分别是指( )A.细胞质、细胞壁B.原生质层、细胞壁C.细胞溶胶、细胞壁D.原生质、细胞壁4.假定将甲乙两个同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
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基础落实1.我国民间用盐渍法保存食品的原理是( )A.食盐水中的Cl-有杀菌作用B.浓盐水中含O2少,细菌无法生存C.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D.渗透作用使鱼肉细胞过度失水2.若向日葵的某种细胞间隙的溶液浓度为a,细胞液浓度为b,细胞溶胶浓度为c,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间的浓度关系是( )A.a>b>c B.a>c>bC.b>c>a D.b>a>c3.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b、c三个盛有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a>b>c B.a>c>bC.a<b<c D.a<c<b4.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蔗糖在水中溶解后使水变甜B.春天放在空气中的NaCl潮解C.小麦种子浸在水中逐渐胀大D.萎蔫的菜叶放在清水中变硬5.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B.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D.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6.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a细胞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分子的流动关系的是( )7.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三章 观察洋葱的质壁分离

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 盖玻片,吸水纸,培养皿,显微镜 等。
实验方法:
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磊哥问:
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还能复 原吗? 如何让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 复原呢?
磊哥说:
1.降低细胞外液的浓度。加水。
2.增加细胞液的浓度。K2 SO4 、 KNO3 、乙醇、 乙二醇、 甘油等。
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水,质量分数为0.3g/mL的 蔗糖溶液,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 玻片,吸水纸,培养皿,显微镜。
磊哥问:
为什么要选用紫色洋葱表皮 细胞?
磊哥说:
有紫色大液泡,不需要染色, 直接观察。
磊哥问:
为什么要选用质量浓度 0.3g/mL的蔗糖溶液?
磊哥说:
1.蔗糖对细胞没有毒害。 2. 试剂浓度过低,质壁分离 现象不明显;过高,细胞会过度 失水而死亡。
磊哥问:
可以根据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 测量植物细胞液的浓度范围吗?
磊哥说:
可以,设置一系列等浓度梯度 的溶液,刚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的溶 液浓度就是细胞液浓度,梯度分得 越细,越准确。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壁复 原现象。
磊哥问: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与细胞 膜是紧贴在一起的,如何才能 让它们分开呢?
磊哥说:
渗透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 浓度差、有半透膜。 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内 外有浓度差。 利用渗透原理使细胞失水,细 胞膜与细胞壁分开。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解读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解读一、几个概念1.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玻璃纸可以让水分子透过,蔗糖分子则不能。
2.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由于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并且原生质层两测的溶液通常具有浓度差,因此,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二、实验原理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方法步骤四、成功的关键1.实验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紫色大液泡十分明显,能方便地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过程。
所选择材料都必须是活细胞,因为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否则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
未选择紫色洋葱作材料,实验效果差,原因是由于不具紫色的洋葱,细胞液无颜色,因此分辨不清,并不是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2.试剂种类的选择: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试剂不止一种蔗糖,只要对细胞没有毒害作用即可。
常用的试剂是0.3g/mL的蔗糖溶液,用0.3g/mL的蔗糖溶液做分离试剂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速度比较缓慢,便于观察变化过程。
用适当浓度的乙醇、乙二醇、甘油溶液、硝酸钾溶液也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但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变大,细胞又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从而会自动复原。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扩散和渗透及“活动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扩散和渗透及“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导学案【学习目标】说出扩散与渗透的区别;说出渗透过程;说明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并解释其原因。
【学习重点】渗透过程的分析。
【学习难点】植物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形成的原因。
〖尝试练习〗一、扩散与渗透:1、扩散是指的现象。
2、渗透:(1)概念:是指现象。
(2)渗透装置的必要条件:①要有;②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
(3)细胞内的渗透系统:①质膜及各种生物膜是膜,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②质膜内的细胞内液体有一定的浓度,与细胞外溶液存在一定的。
(4)细胞的失水和吸水:①当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细胞,使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发生;②当细胞外溶液浓度低于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细胞,使动物细胞,甚至胀破,植物细胞也会吸水膨胀,但不会胀破,因为有的保护。
③当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时,细胞。
3、两者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扩散是指任何分子从的现象。
渗透是专指(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现象。
(2)联系:渗透是一种特殊的。
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1、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当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相当时,细胞。
2、植物细胞的液泡中有,植物细胞外是环境溶液,且这两种溶液之间存在;同时这两种溶液被隔开,这样植物细胞就相当于一个。
当植物细胞死亡后,其细胞中的膜结构变得不完整,这样植物细胞作为渗透系统的第一个条件没有了,质壁分离就不会发生。
本实验原理的应用:1、可以证明一个成熟的植物构成一个,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细胞渗透的标志;2、可以证明作用发生的条件;3、可以证明细胞是;4、可以大致测出的浓度;5、可以证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于细胞壁。
〖达标检测〗1、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所示,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乙,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h1、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液面差。
实验:观察洋葱表皮质壁分离及复原

在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 要保证每一步操作都按照 标准步骤进行,避免误差
实验结束后,及时记录数 据和观察结果,以便后续
分析和总结
注意保护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前需用清水将洋葱表皮细胞充分清洗干净,避免细胞受损。 实验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 观察时要保持细胞的湿润,避免干燥。 实验结束后,及时将细胞放回原处,避免丢失。
质壁分离程度:随 着外界溶液浓度增 加,质壁分离程度 加深
复原现象:当外界 溶液浓度降低时, 质壁分离的细胞逐 渐恢复原状
实验结果分析:通 过质壁分离及复原 实验,可以探究植 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及细胞膜的通透性
比较不同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照组:未经处理的洋葱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实验组1:低浓度蔗糖溶液处理,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实验组2:高浓度蔗糖溶液处理,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实验组3: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处理,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 象
记录: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实验材料:洋葱表皮细胞、蔗糖溶液、清水等 实验步骤: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观察正常细胞形态;滴加蔗糖溶液,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滴加清水,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实验结果:记录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结论: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实验要点。
添加标题
复原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通过原生质层向内渗入,液 泡的体积逐渐增大,而原生质层则贴着细胞壁向内运动,随后与细胞壁分开,质壁分离逐渐复原。
实验所需试剂及作用
0.3g/mL的蔗糖溶液:用于观 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盖玻片和载玻片:用于制作临 时装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散和渗透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目标导航1.说明扩散和渗透过程。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并解释原因。
一、扩散和渗透1.扩散(1)含义:分子从____________处向____________处运动的现象。
(2)结果:使扩散分子分布________,直到________。
2.渗透(1)含义:水分子通过________的扩散。
(2)方向:水分子从水分子数________________的一侧进入水分子数________________的一侧(或水分子从溶液浓度________的一侧进入溶液浓度________的一侧)。
(3)实例①红细胞吸水________。
②植物细胞发生________________。
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知识点一扩散和渗透1.将少许高锰酸钾结晶投入一杯清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溶液的紫色逐渐加深B.高锰酸钾结晶逐渐减少C.高锰酸根离子和钾离子的运动方向为结晶→水中D.最后颜色不变,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停止运动2.在生理盐水中,人和哺乳动物的细胞能维持正常形态,其原因是 ( ) A.水分子不进不出B.膜具有全透性C.水分子进出平衡D.膜具有流动性知识点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3.质壁分离实验中的“质”和“壁”分别是指 ( ) A.细胞质、细胞壁B.原生质层、细胞壁C.细胞溶胶、细胞壁D.原生质、细胞壁4.假定将甲乙两个同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
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基础落实1.我国民间用盐渍法保存食品的原理是 ( )A.食盐水中的Cl-有杀菌作用B.浓盐水中含O2少,细菌无法生存C.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D.渗透作用使鱼肉细胞过度失水2.若向日葵的某种细胞间隙的溶液浓度为a,细胞液浓度为b,细胞溶胶浓度为c,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间的浓度关系是 ( ) A.a>b>c B.a>c>bC.b>c>a D.b>a>c3.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b、c三个盛有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a>b>c B.a>c>bC.a<b<c D.a<c<b4.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 A.蔗糖在水中溶解后使水变甜B.春天放在空气中的NaCl潮解C.小麦种子浸在水中逐渐胀大D.萎蔫的菜叶放在清水中变硬5.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B.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D.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6.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a细胞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分子的流动关系的是 ( )7.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可作为活细胞判定依据的生物膜特征是 ( ) A.选择透性B.全透性C.大分子不能通过,小分子可以通过D.逆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能力提升8.当植物细胞吸收水分时,一定会发生的现象是 ( ) A.细胞颜色变浅B.液泡变大C.质壁分离D.质壁分离复原9.以紫色洋葱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10.下列各项不能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证明的是 ( )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B.质膜及其内部分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D.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11.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右图所示。
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 )A.无色、绿色B.红色、绿色C.红色、无色D.红色、红色12.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 ( )13.将同一植物的细胞分别放在0.3 mol/L的蔗糖溶液、0.5 mol/L的甘油溶液和清水中,测得细胞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a、b、c依次代表( )A.蔗糖溶液、甘油溶液、清水B.甘油溶液、蔗糖溶液、清水C.清水、蔗糖溶液、甘油溶液D.清水、甘油溶液、蔗糖溶液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号答案综合拓展14.以下实验用于研究蔗糖溶液对某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分别将八片相同的叶片表皮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经过10分钟后,把每一叶片表皮置于载玻片上,并加一滴曾浸泡该表皮的溶液。
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在约20个细胞的视野范围内计数呈现质壁分离的细胞。
所得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坐标系中较准确地绘出一曲线图,以表示呈现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与蔗糖浓度的关系。
(2)在题(1)的曲线图中,当蔗糖浓度为0.22 mol/dm3时,试找出呈现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约________。
在该浓度的溶液中,为什么有些细胞呈现质壁分离,另一些则不呈现?试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识清单一、1.(1)高浓度低浓度(2)均匀平衡 2.(1)膜 (2)相对较多相对较少低高(3)①胀破②质壁分离二、洋葱外表皮0.3 g/mL蔗糖溶液①变小加深②原生质层清水①变浅②原生质层对点训练1.D [将少许高锰酸钾结晶投入一杯清水中,会出现扩散。
即:高锰酸根离子和钾离子要从高浓度处(结晶处)向低浓度处(水中)运动,导致溶液颜色逐渐加深,同时结晶逐渐溶解,逐渐减少。
扩散的结果是钾离子、高锰酸根离子在水中分布均匀,达到平衡,但分子和离子都仍在运动,维持相对平衡状态。
]知识链接组成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随机运动,溶于液体中的溶质分子和离子也在随机运动。
大家会闻到香,是香水分子在空气中不断运动的结果;整杯水之所以会变甜,是糖分子在水中不断运动的结果,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特点:①整个过程比较缓慢;②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2.C [把某个细胞放入溶液之中,若形态没有变化,则说明小分子进出细胞达到了平衡。
因为人和哺乳动物的细胞内液与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即细胞内外水分子的相对数相等,所以单位时间内,进出细胞的水分子数相等,细胞的体积没有变化,形态也就维持正常。
]方法点拨(1)分析渗透作用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水分子只是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移动,其实水分子既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移动,同时也由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移动,只是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移动的水分子数量相对较多。
(2)扩散的过程是比较慢的,平衡后的分子仍在运动,维持平衡状态。
知识拓展(1)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即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是由两个溶液体系(A和B)以及隔在二者中间的半透膜构成的。
(2)原理:当溶液浓度A>B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B流向A;当溶液浓度A<B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A流向B;当溶液浓度A=B时,则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B [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原因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央有一个大液泡,其内的细胞液有一定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可形成浓度差。
另外,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的原生质层可看做是一层半透膜,它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当细胞失水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从而导致两者的分离。
]4.B [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可发生渗透作用。
甲、乙两细胞均处在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的环境中,开始时,甲、乙两细胞都要发生质壁分离,但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所以甲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通过原生质层,到达细胞液,细胞液的浓度升高,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方法点拨析图:(1)A曲线:由于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体积胀大。
(2)B曲线:由于细胞外KNO3溶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故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又由于细胞向其内部吸收K+和NO-3,使细胞液浓度上升,高于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3)C曲线:蔗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又由于细胞不吸收蔗糖分子,故不会自动复原。
课后作业1.C [盐渍法就是人为造成外界溶液浓度大大高于细菌细胞内溶液的浓度,让细菌失水死亡,从而阻止细菌的繁殖来保存食品。
]2.B [细胞因缺水而萎蔫时,必定是渗透失水,即水分子渗透方向是:细胞液→细胞溶胶→细胞间隙。
水分子是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所以a>c>b。
]3.D [a中细胞体积膨胀,发生渗透吸水,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b细胞皱缩,发生渗透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c中细胞形态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
]4.D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细胞膜)的扩散。
]5.A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水分子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细胞液。
]6.C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反之,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由于a细胞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所以水分子由b、c流向a,也从c流向b,故选C。
]7.A [生物膜具有选择透性,才能使细胞根据生命活动需要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所以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8.B [当植物细胞吸水时,液泡体积一定变大;若细胞液中含有色素,就会使细胞液颜色变浅;若细胞在吸水前发生质壁分离,则吸水时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但题干中未明确指出,细胞液是否有颜色,细胞是否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故排除A、C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