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云南省高考研讨会
2013年云南省高考研讨会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备考策略昆一中夏仁贵资料一2012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历史阅卷组2012年云南高考已落下帷幕,今年又是云南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
纵观新课标文综历史卷,总体感觉试卷难度适中,强调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其实就是对多年来考生刻苦学习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养成基本能力的鼓励和尊重。
试题涉及到的大部分内容均是教材及教学中的重点,也是考纲所要求的。
试题类型与去年一致,包括必修模块占85%,选修模块占15%,尤其是41题延续了2010年新课程全国卷40题(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和去年41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的开放式探究的特点。
今年命题忠实于新课程标准和考纲的要求:不拘泥于教材,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立意高远,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重在考核能力的新课标理念在试题中凸显。
一、试题的基本特点1.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利用新材料设置情境,加大了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
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更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趋势。
2.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2012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并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就考查知识的比例而言,对政治经济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多于思想文化部分,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多于对世界史。
3.注重能力考查,体现了新高考导向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6、27、34、45、48题。
2013年省高中新课程高三毕业班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 .doc

2013年省高中新课程高三毕业班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会议编辑整理按:以下内容按会议的流程做了资料的整理、分类和编辑,力求内容详尽;杨老师个人对会议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后续补充,根据会议精神进行了要点温磬提示,力求材料完备。
希望此份材料对一线教师进一步明确高三复习思路和进行复习备课,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会议编辑整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公开课2012.12月20上午。
龙岩一中:苏秀扬老师《在桥边》外国小说选修文学类文本阅读流程:1、给出多媒体画面:汶川地震、手、废墟。
师生齐读余秋雨一段话: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师引出本课话题与主题:灾后重建。
尊重生命的民族是值得社会尊敬的。
2、初涉文本,把握情节第一步:引全国卷初涉文本题:用简明语言梳理小说脉络(4分)分析——因战争腿受伤,数行人与马车:故意乱数行人,心烦;故意漏数姑娘,心动;突击检查少数,心碎;数马车过机新桥,心喜。
3、把握情节第二步:引江西卷题。
如小说结尾情节设置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分析——摇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突转。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4、把握情节第三步:分析情节运行动力——人与自己的矛盾(饭碗与爱情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
小结:情节方面要掌握脉络和情节运行特点和运行动力。
5、挖掘主题:给出高考仿真题:结合文本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给出改造题:伯尔的作品弥漫着下层人民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欢乐的精神。
结合文本,谈看法?答题思路提示:从人物的角度看,关键是辨别主要人物。
一种是典型化人物,一种是类型化人物。
文中的人,没有年龄,身高等个人特征,是类型化人物,代表二战后的下层人民。
渴望饭碗,守望爱情,自由幸福生活的一类人。
从情感角度看,要辨析爱憎倾向,歌颂,赞扬,悲悯,揭露,批判,讽刺。
从背景角度看,关注时代背景,此文背景是二战废墟,重建狂潮。
6、探究文本:引辽宁,浙江,江西等卷,题型为谈谈启示。
分析——战后不是建多少桥的问题,不是数字的问题,而是要关心人的内心需求。
云南考试院要求确保2013高考优质、规范、顺利

云南考试院要求确保2013高考优质、规范、顺利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确保考试安全。
全省教育及招生考试系统紧紧围绕严密防范、严格执纪、以人为本、精心组织的工作方针,加强领导,规范管理,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形成了全省高考安全平稳的良好局面。
一、基本情况2013年我省高考报名人数为236158人,比去年增长了11.76%。
其中,文史类考生报名人数为104905人,比去年增长了10.54%;理工类考生报名人数为120333人,比去年增长了13.26%;“三校生”报名人数为10920人,比去年增长了7.45%。
在报名人数中,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的考生有9753人,参加体育类专业考试的考生有5460人。
全省共设有214个标准化考点、8617个标准化考场。
监考教师有21542人,巡视员近600人。
今年我省招生计划正在最后的编制和核定中,将比去年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增幅仍会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二、考试组织工作的特点我省先后多次召开了全省会议和专项会议,研究和部署今年我省高考的各项准备工作,将具体工作抓好抓实,周密安排、严格管理、精心组织、优质服务。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省各地都是招考委一把手负总责,教育局主要领导坐镇指挥,落实任务。
我们将安全保密任务层层分解、环环相扣,责任落实到岗,强化每一名考试工作人员的责任。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从教育部到省招委、到州(市)招委和县(市、区)招委、再到所有考区、考点和监考人员,都逐级签订了考试安全责任书。
而且从试卷印制、运送、保管到分发回收每一个环节,所有涉密人员都逐一签订了保密责任书。
用责任书明确不能做什么以及做了所要承担的后果,用责任书提示每个同志切实负起责任来。
并实施“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管理模式,哪个环节出问题,那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就负有直接责任,并往上追究领导责任。
(二)通力合作、综合整治我们坚持并完善国家教育考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长效工作保障机制,会同公安(武警)、保密、信息产业、无线电管理等11个部门开展了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等专项集中整治行动。
参加2013年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参加2013年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的心得体会高三年级历史组为了帮助高三一线教师提高今年高考复习教学的质量,提高广大一线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学校领导的安排带领下,我们参加了由神州智达组办的“2013课标高考复习设计与实践经验指导研讨会”。
做为历史组的教师代表,有幸聆听了来自三位名师有关高考展望与复习的精彩讲座,感觉获益颇丰。
现将收获概括如下:一、研读《考纲》和《考试说明》,明确基础考点。
《考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框架和依据,是高考的复习方向和指导。
三位老师在各自的讲座中都以《考纲》为基点,结合近年来高考试题,分析指出 2013年常用考点的分布状况、热点范围、特点、作用、意义及复习方法。
这些无疑对我们历史组复习指明了方向和范围,明确了复习的重点。
二、依据评分细则,强化复习备考。
根据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评分细则,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得出以下结论:(1)解答试题要尽量避免在答题形式方面高频出现的偏差,(2)解答试题要尽量准确而简练地运用重要的概念术语,(3)一些问题在教学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着手加以解决,(4)选修部分优先选修一教材的复习,兼顾选修四或选修三的复习,(5)克服选做题在操作形式上发生的偏差或者失误,避免由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失分:高考试卷上明确标注,(6)复习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全面落实所以,必须十分重视基于评分细则基础上的备考。
三、分析考试规律,增强复习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从典型试题研判考试规律,总结近年来全国新课程卷的题型与考点,得出近年来全国新课程卷的思考结论:结论之一:新课程试题以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新式史观为命题范式,以文字、数据、图形等各种形式的材料为命题载体,考查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热点知识,考查历史学科的各种思维能力。
结论之二:总结新课程高考历史必修教材高频考点,高频考点有的反复出现,有的轮换呈现;有的仅出选择题,有的常出主观题。
加强高频考点的广角度、全方位复习与训练,十分必要。
2013高考研讨会汇报材料-3

认准特点把握趋势有效备考2013年高考研讨会汇报材料(历史学科)汇报人:张朝锐2013年10月19、20日由学校组织我们一行12人赴兰州参加高考研讨会,期间我在兰州一中听取了全国知名专家和我省一线骨干教师对高考试题、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的解读与分析,现将会议重点内容汇报如下:一、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1.命题的立意。
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Ⅱ历史卷,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渗透着对科学和人文价值的深刻思考,密切关注社会生活以及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化的辩证关系。
2.考点分布及排序。
客观题按照中国古代、近现代,世界古代、近现代的通史顺序展开,试题内容明显侧重于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史。
注意对纵向历史演变趋势的考察。
必修部分知识点分布统计表: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分值客观题20 12 4 12 主观题 4 17 16合计24 29 4 2853 32试题所考查的历史知识,大部分属于主干知识,但是也有不少试题属于“旁敲侧击”式,考查了教科书所没有涉及的新领域和新内容。
我们有理由认为,高考命题并不是完全依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即便是说“依照”,也只是依照考试大纲中考试能力的要求,而不是知识范围的规定。
3.选材特点。
选择题材料以文字为主,非选择题以文字和图片为主。
选择题题干材料的内容较少,使题干显得比较简洁。
非选择题材料较多。
4.选择题选项和主观题问题的编制。
选项中学生不熟悉的词汇及观点比较多。
有些正确选项让人感到依据不足。
主观题设问比较笼统,参考答案发散性强,思维含量高,与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水平间的差距较大。
这就导致分数偏低,据统计今年文综平均分只有152.21,及格率仅为18.59%。
5.所考查的学科能力。
一是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要求考生全面、准确地解读材料,准确把握题目的含义及答题要求。
二是根据材料,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判断的依据有一部分来自材料,一部分要结合学生所学知识,除了教科书所提供的时间、人物、事件等信息,还有一些常识性的知识。
2013高考研讨交流文章

关注试卷结构变化依照题型示例备考——2013年新课程考试大纲文综历史部分解读=2013年新课标全国《考试大纲·文综历史》继续“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的命题理念,具体说来,高考命题就是要从教材为据转向以课程为据,即“脱教材”。
自实施新课程高考以来,历史试题在摆脱教材限制方面的力度越来越大,试题命制逐渐从更加广阔的领域,选取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等素材进行命题,命题点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如选择题,主要以材料型选择题为主,单纯考查知识简单再现的试题非常少。
选材普遍新颖,除了文字材料外,还有历史照片、广告、信件、时事新闻、历史著作、人物言论、报纸报道等等,形式灵活、多样。
试题要求学生按照“新材料、新情境”作答。
学生要形成正确答案,仅仅依靠教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运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思维能力,对材料进行深刻的分析。
其一,准确把握课标历史试卷的题型结构与设问规律2009年宁夏/海南新课程卷第24-35题文化常识、史学方法等12题48分,第40题学科内综合37分,第41-44题选做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选一15分,满分100分。
2010年全国新课程卷第24-35题史学方法等12题48分,第40题学科内综合37分,第43-44题选做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二选一15分,满分100分。
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第24-35题共12题48分,第40、41题学科内综合分别为25分、12分计37分,第45-46题选做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附)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四选一15分,满分100分。
其中,选择题12题48分,常规考查以外,经常涉及文化常识、史学方法之类,偶尔空缺,据说实在是不好出所导致,不是不想出,所以在第24题、第35题的命题训练方面要多加关注。
2013届高考复习 -(2012.12月16日大理)

必修2,P51页 教材中的图 目的是——会看图
“中心法则”和“基因工程”中相关酶的比较 作用
限制酶
DNA连接酶
DNA解旋酶
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
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 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 结构变化的是 ( D )
必修2,P85页 教材中的“图”
生物高考 细胞代谢 细胞生命历程 遗传规律与变异 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态(种群和群落)
突出了重点知识 重点考查
复习有侧重,重点内容加大复习强度
每每月测/高考结束后,
学生的感受„… 教师的感触…… 总会有几个空?某一题?太„ 试题的难度,可以来至题目的信息干扰, 也可来自学生本人的心理干扰
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2.(201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
必修1,P125-126页教材中的“文字 ”
这给我们很大的信心
我们要教会学生在听课时,作业时,考 试后翻书—— 找标准的答案(依据) 加深/纠正对教材的理解 熟悉教材
目的是——理解图的意义
关于动物机体内的激素、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有些神经细胞可分泌激素 B 均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C 均需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D 在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B. 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C. 碱基与磷酸基相连 D.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考查教材实验
2013届高考数学学科复习研讨会专题发言安排

2013届高考数学学科复习研讨会专题发言安排第一篇:2013届高考数学学科复习研讨会专题发言安排2013届高考数学学科复习研讨会专题发言安排各位老师:根据教研室工作安排,2013届高三毕业班复习研讨会将于3月底~4月初召开,为开好今年的数学学科复习研讨会,现将会议的专题发言安排情况安排如下,请各位抓紧准备。
一、专题发言安排简易逻辑、算法、复数、统计专题:江赵进(田家炳中学)函数(含三角函数)专题:陈志斌(屯溪一中)数列专题:陈娟(黄山一中)崔卫国负责落实不等式专题:王强(休宁中学)王长家负责落实立体几何专题:汪勇(歙县二中)汪克平负责落实解析几何专题:周旋(黟县中学)概率统计专题:郑为民(祁门一中)向量专题:金雄华(海阳中学)整体性的综合发言:胡亚华(屯溪一中)、郑观宝(歙县中学)、巴忠平(歙州学校)二、要求1.发言主题要结合自身实践,贴近高三第二、三轮复习,观点明确,内容具体,有一定的指导示范性,题目自拟。
2.一律采用多媒体演示发言,可以不打印发言纸质文稿,发言时间在45分钟左右。
请以上各位老师抓紧准备,并把发言题目考虑好后,最迟于3月20日前报给我。
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洪新华拜托2013.2.27.第二篇:高考数学复习研讨会汇报发言材料――关于二轮复习的一些想法高考数学复习研讨会汇报发言材料――关于二轮复习的一些想法二轮复习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从蛹化蝶的质变阶段,如何搞好二轮复习,经过数学组各位老师的集思广益,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1、二轮复习,要突出重点、补实弱点根据2010年考试说明的要求和近几年山东卷的特点,在二轮复习中对于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内容要突出强化,如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与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随机变量等主干知识必须加大复习力度。
对一轮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抓紧补实,如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运算技巧、转化能力、分析能力、考试技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一中 夏仁贵
2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9昆一中第二次月考).唐都长安城
内有坊、有市,这意味着 A.统治者重视城市的布局规划 B.早市、夜市已在城市中普遍出现 C.商品交易受到较为严格的时空限制 D.百姓开始有了文化娱乐生活 13.(2009年全国二卷)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 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 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一、考什么? (一)教材 (二)分值分布 1.古代史约占32%,近代史约占37%,现代史约占 31% 2.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例是58:42 3.政治史占35%,经济史占40%,文化史占25% 选做题通常不直接考查课本知识,而是提供新材 料、新背景设计问题
(三)从能力结构看 试卷着力对对四个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约占50%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约占30%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约占6% “论证和探讨的能力”约占14% (四)考点分布情况 目前纳入新高考范围的知识点有600多个。全 国卷五年来涉及的考点也仅占30%左右,而且 一些考点反复考。说明还是突出主干知识,重 点知识。
的影响、郡县制、秦至唐官员的选拔、监察制 对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古代政治制度的僵化、 中央集权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不断加强、王莽 改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王阳明心学、 黄宗羲批评君主专制、文化价值取向、宋明理 学。
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古代货币、明后期工商
业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化。 中国近代政治:东南互保、公车上书规模及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百团大战、近代中 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近代中国民主思潮与反 专制斗争、近代历史人物的政策与认识。 中国近代经济:近代经济观念的变化 中国现代:20世纪50至70年代农村生产关系、 中苏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经济效益的 提高、1958年经济发展状况、经济体制改革与 社会现状
三、如何复习 现行教材为模块专题体例,这一改革给中学历史教 学尤其是高考命题带来不便。考试中心命题专家在 尊重课标的基础上,依据文明史观对课标内容进行 整合,按知识的内在联系,打破模块的界限,构建 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 通史学科体系。考纲就根据文明史观按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的兴起、扩展,按古代—近代—现代顺序, 对课标内容进行整合。 通史复习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科主干知识、高考高频考点、与现实联系密切的 相关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新史学观点的接受和消化
12.(昆一中2010年高三总复习试卷集)战国
时邹衍用五行相胜说来解释朝代的变更,创立 了五德始终说,按他的说法,夏禹是木德,商 汤是金德,周文王是火德。秦始皇采用此说, 把秦朝定为 ( ) A.土德 B.金德 C.水 德 D.木德 12.(2010年全国二卷)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 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 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 “水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1.从事实到概念:(2007年广东题)20世纪90年 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的封泥(密封信件文 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 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2.从形象到抽象:(2008年广东题)1960年,法 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 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 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 是------
3.理性与感性:对许多历史现象的理解不能只
依靠理性的逻辑分析和推理,也需要想象、 感受和体验。(2007广东题)1929——1933 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 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三)关注隐性知识 (四)运用新史观 (五)建构知识大跨度重组 (六)适度关注热点问题
二、怎么考? (一)变换角度命题 如爱因斯坦及相对论理论,2011年高考就有
四套题涉及(广东卷22、江苏卷20、全国卷 35、安徽卷21);黄宗羲思想,2011年也 有四套题涉及(北京卷15、全国卷26、湖南 卷7、山东27). (二)创设情境多思路设问 创设情境需要借助新材料,主要考查对基本 史实、基本概念的理解;扩充史实,即将教 材中相对简略的史实进行补充和扩充;完全 创设新情境考查主题与教材无关。
三年来考点定位(共九个方面)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的起源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 制度建立;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已考过的知识点分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封制、周制对秦汉统一
世界史:亚里士多德的平等原则、苏格拉底捍卫
思想自由、巴黎公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近代 以来世界科学技术、资本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古罗马法律、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工业革命与城市建设、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 由以上可知:2012年的考点与前两年基本一致, 2013年高考应该注意在02年高考试题中没有出 现的考点。如近代中国教育、欧美代议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