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内能知识点
第13章内能知识点总结

《第13章内能》知识点回顾: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地做。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扩散:的物质在互相时彼此进入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地做。
②、分子之间有。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现象。
,扩散快慢与有关。
温度越高,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把分子的叫做分子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
第二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和的,叫做物体的。
单位:(J)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和。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物体向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
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热量,内能;热量,内能。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物体内能会,物体,物体内能会。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第三节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与它的和乘积之。
2、定义式:c=3、单位: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大小与物质的、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
6.水的比热容为,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的水温度(或降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7、比热容表(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从比热容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内能的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 分子之间有间隙。
B 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体、液体、气体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第二节 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②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③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第三节 比热容1、 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 (定义式:)(吸0t -t m Q c =或)(放t -t m Q c 0=)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物体单位质量的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称为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
2、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一般来说,固体的比热容最小,液体次之,气体最大。
3、比热容与物体的内能有关。
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4、比热容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水的比热容在液态和固态下不同。
5、比热容还与温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比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某些情况下,比热容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比热容是一个物质的固有属性,它表示在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
比热容可以用公式c=Q/(m(t-t0))来计算,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末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
在比热容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为4.2×10J/(kg·℃)。
这意味着,当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
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比热容。
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无关。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比热容比液体的小。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cm△t=cm(t-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t表示末温度。
对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当温度升高(或降低)相同的度数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
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适合用作冷却剂或取暖剂。
内能知识点

考点1 分子动理论(1)分子间有间隙: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如将一定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则混合后的体积比原来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要小,就是因为水和酒精中的分子间存在间隙,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中去,所以总体积要变小。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一切物质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①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中去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②扩散现象既证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着间隙,又证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是运动的。
③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说明分子运动越剧烈,因此分子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大。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组成物质的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4)分子动理论: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非常小,物体内分子的数目非常多;②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分子间的作用力与物质的状态:①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②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③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弱,几乎为零,气体分子能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既没有确定的形状,也无一定的体积。
考点2 内能(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物体的内能减少。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内能与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②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但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①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可以用做功来量度物体内能的变化。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内能相关知识点

内能相关知识点一、内能的概念。
1. 定义。
-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例如,一杯水内部水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具有动能,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具有分子势能,这些能量的总和就是这杯水的内能。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 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例如,加热一杯水,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 质量: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含分子数越多,内能越大。
比如一桶温水的内能比一杯同样温度的水的内能大。
- 状态:同一物质,状态不同,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势能不同,内能也不同。
例如,0°C的冰熔化成0°C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因为冰熔化为水时分子势能增大。
- 物质种类: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情况也不同,所以内能不同。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 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关的能量,包括动能(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和势能(重力势能与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例如,飞行中的飞机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这是机械能。
- 内能是与物体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关的能量。
例如,静止在桌上的一杯热水有内能,但机械能(动能为0,相对桌面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若不考虑弹性则弹性势能为0)很小。
两者是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 做功。
-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例如,压缩空气时,外界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
例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例如,打开啤酒瓶盖时,瓶内气体冲出,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瓶口周围会出现“白气”,这是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 热传递。
-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13 内能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1、物质的结构(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隙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无色的空气与红棕色的二氧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五年后将他们切开,发现它们注意: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硫酸铜溶液放在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和清水放在上面,目的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2)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
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3)分子的热运动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
不能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与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内能

第十三章内能的知识点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定义:不同分子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其实质是分子(原子)的互相渗透。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3、影响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理解扩散现象①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
②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③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
④不同状态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5、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6、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距离很小时,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小,可以忽略。
7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①固体中的分子距离非常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②液体中分子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以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可以互相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
③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整个空间。
④固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缘故;液体物质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原因;液体物质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原因。
第二节内能1、分子动能: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因此分子具有动能;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其平均动能越大。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具有势能。
第十三章内能 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物质的构成1、定义: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度量。
(如:草叶上的一滴露珠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3、分子间有间隙:实验探究:将50ml的酒精倒入装有50ml水的试管中,试管颠倒几次,发现两者总体积小于100ml。
实验结论:分子间存在间隙,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导致总体积变小。
扩散现象(二氧化氮棕红色)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实验:装空气的瓶子在上,装二氧化氮的气体的瓶子在下,中间一块玻璃板隔开。
整个装置不能倒放(防止重力对实验的影响ρ二氧化氮>ρ空气)现象:抽去玻璃板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得均匀。
结论: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肉眼看不见,扫地时尘土飞扬不是分子运动)2、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的热运动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影响因素: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物质三种状态分子结构特点分子动理论: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第二节内能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够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Q),单位:焦耳(J)(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3)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热量损失,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即Q放=Q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金属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状态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作用是等效的)
①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热传递:(实质: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没有改变)
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或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能量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c):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
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
水
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cm(t-t0)
①温度升高时用:Q
吸
=cm(t0-t)
②温度降低时用:Q
放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构成的。
2、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都在地做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
(、、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扩散。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和是存在的。
金属很难被拉开,说明。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与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②③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和。
(作用是等效的)
①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热传递:(实质:,能的形式并没有改变)
定义:的物体相互接触时,高温物体温度,低温物体温度
或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能量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温度,内能;低温物体,温度,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
注意: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第3节比热容
2、比热容(c):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与它的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符号:
=,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
水
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比较):吸收热量
,比热容。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温度升高,比热容。
2、热量的计算公式:
=
①温度升高时用:Q
吸
=
②温度降低时用:Q
放
=
Q————();c——();
m———();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