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技术-1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引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的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智能化施工设备1.1 自动化施工设备自动化施工设备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动化施工设备能够实现对施工过程的自动控制,例如自动搅拌机、自动卸料机等。
这些设备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1.2 机器人施工机器人施工技术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机器人施工能够实现对建筑材料的自动化处理,例如砖瓦的铺设、混凝土的浇筑等。
机器人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施工速度,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为错误。
1.3 无人机监测无人机监测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中的一项创新技术。
通过无人机的监测,可以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图像和数据,包括施工进度、安全状况等。
无人机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施工过程的可视化程度,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
二、智能化施工管理2.1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施工过程的协调性和管理效率。
2.2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具。
通过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的应用能够提高施工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2.3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一项创新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模拟和可视化展示。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施工过程,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优化。
三、智能化施工安全3.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例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
《建筑智能化技术》课件

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源
01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建筑智
能化技术开始萌芽。
发展阶段
02
20世纪90年代,智能建筑开始兴起,各种智能化系统逐渐应用
于建筑中。
成熟阶段
03
进入21世纪,建筑智能化技术逐渐成熟,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类
建筑中。
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智能办公楼
《建筑智能化技术》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建筑智能化技术概述 •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成 • 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关键技术 • 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 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01
建筑智能化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01 定义
02 跨学科性
03 系统性
04 集成化
05 智能化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指将现 代信息技术与建筑行业相 结合,通过对建筑物的结 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 行优化整合,实现建筑物 高效、安全、舒适和可持 续发展的目标。
案例2
某办公大楼采用智能空调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室 内外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空调运行状态,提高 室内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智能家居案例
01
02
03
智能家居案例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人 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家居 设备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 控制。
案例1
某家庭采用智能安防系统 ,通过摄像头、门禁等设 备实现家庭安全监控和报 警功能。
控制技术是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核心, 它能够实现对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 率。
控制技术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 工业以太网等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实 现对建筑设备的精确控制和远程监控 。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与优化技术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与优化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正日益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类型中。
该系统能够通过集成和优化各种技术和设备,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能效,为人们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
本文将探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与优化技术。
一、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包含了各种智能设备和技术,如安防监控、照明控制、温度调节、能源管理等。
在集成过程中,需要将这些独立的系统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1.1 硬件集成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首先要关注硬件设备的兼容性和互联互通。
不同的设备可能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因此需要通过网关或中控设备来解决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
这样一来,各个智能设备之间就能够相互协作,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1.2 软件集成除了硬件设备之外,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还需要关注软件方面的问题。
智能化系统通常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来控制和监测各个子系统的运行状态。
因此,需要确保各个软件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以便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
二、智能化系统的优化通过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优化,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和效能。
下面将从安全性、舒适性和能效三个方面探讨智能化系统的优化技术。
2.1 安全性优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安全方面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对建筑物内外环境的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警。
二是通过智能监控和门禁系统实现对人员出入的控制,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2.2 舒适性优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在舒适性方面的优化可以通过智能温控、照明控制等方式实现。
智能温控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环境的变化来自动调节温度,保持室内的舒适度。
而照明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光照强度和人员活动情况来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和颜色,提供更加舒适的照明环境。
2.3 能效优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在能效方面的优化可以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
该系统可以对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合理调节各个子系统的运行情况来降低能源的消耗。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一、引言建筑智能化工程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将建筑物内部的各种设备、系统进行集成、联网和智能化管理,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节能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概述1. 施工前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智能化系统的要求,确定各种设备和系统的布置位置,并进行合理的布线规划。
2. 智能化设备安装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工作。
包括安装智能化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并进行相应的接线和调试工作。
3. 系统联网与调试将各个智能化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智能化系统。
进行系统的调试工作,确保各个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正常。
4. 用户界面设计与安装根据建筑物的使用需求,设计并安装相应的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可以是触摸屏、手机APP等形式,方便用户对智能化系统进行操作和监控。
5. 系统测试与验收完成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后,进行系统的测试和验收工作。
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确保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1. 设备选型与配置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智能化系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进行合理的配置。
设备的选型和配置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 网络布局与安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各个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因此网络布局的合理性和网络安全的保障至关重要。
需要考虑网络设备的位置、布线方式、网络拓扑结构等因素。
3. 数据采集与处理建筑智能化系统需要对各种设备和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实现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需要考虑数据采集的方式、采集频率、数据处理算法等问题。
4. 用户界面设计与人机交互用户界面是用户与智能化系统进行交互的重要方式,因此界面的设计和人机交互的友好性非常重要。
需要考虑界面的布局、操作方式、信息展示等因素。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一、引言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技术原理、施工流程、设备选型等。
二、技术原理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主要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网络通信等技术手段,实现建筑物内部各种设备的智能控制和联动。
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建筑物能源消耗、安全管理、环境控制等方面的优化和智能化管理。
三、施工流程1. 前期准备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方案设计、设备选型、施工计划制定等。
同时,还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保施工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2. 设备安装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建筑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工作。
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网络设备、监控设备等的安装和连接。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保证设备的正确安装位置和良好的连接质量。
3. 系统调试完成设备安装后,需要进行系统调试工作。
通过对设备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各个设备之间的正常通信和协作。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功能测试,验证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4. 系统集成在设备安装和调试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工作。
将各个设备和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优化和调整,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运行维护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运行维护工作。
包括设备的定期检查、故障排除、系统的升级和优化等。
同时,还需要培训相关人员,提高其对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能力。
四、设备选型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中,设备选型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项目特点,选择适合的设备和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常用的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智能控制器、网络设备等。
五、应用案例1. 智能照明系统通过安装光照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器,实现建筑物内部照明的智能化控制。
建筑智能化

建筑智能化
建筑智能化依靠各种物联网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具体应用包括以下方面:
1. 智能照明:利用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光控开关等智能化设备,实现根据室内光线程度和照明需求智能调节灯光亮度和颜色,以降低人为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2. 智能门禁:采用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等智能化技术,实现进出建筑物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安全性和便捷性。
3. 智能化消防控制: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器等智能化装置,实现火灾报警、疏散指引等自动化控制,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
4. 智能楼宇管理: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的电梯、空调、给排水等设备的自动控制和管理,提高设备的效率和使用寿命,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和维护成本。
总之,建筑智能化可以帮助建筑物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提升建筑物的管理和使用效率,改善人们的使用体验,
同时,还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浪费,提高可持续性。
建筑智能化施工方案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与要点

建筑智能化施工方案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与要点建筑智能化施工方案-关键技术与要点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行业也不断发展着。
建筑智能化作为新兴的领域,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保证施工安全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建筑智能化施工方案中的关键技术与要点。
一、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指通过软件技术将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的数据集成,并进行虚拟模拟,以实现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BIM包括三维建模、协同设计、碰撞检测等多项技术,能够提高施工过程中的效率和准确性。
1. 三维建模:BIM将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呈现,包括结构、设备、管道等。
三维建模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建筑设计,减少施工图纸的错误和遗漏。
2. 协同设计:BIM可以实现多个工程师、设计师和施工人员之间的协同工作。
通过实时协同,可以减少沟通和协调的成本,提高效率。
3. 碰撞检测:BIM可以在设计阶段检测出不同部分之间的碰撞,并及时修正。
这可以避免在施工期间遭遇误差,减少重复工作和改动的次数。
二、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建筑智能化施工方案中的另一个关键技术是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
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设备,可以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
1. 无线传感技术:使用传感器和网络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气体等环境参数,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发出警报,避免事故的发生。
2. 远程操作:利用网络和远程控制设备,可以实现对施工设备的远程操作。
这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远程操作还可以降低一些高危作业的风险,保障工人的安全。
三、机器人技术在建筑智能化施工中的应用机器人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代表之一,在建筑智能化施工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 自动化施工:机器人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和指令,自动完成一些繁重、危险和重复性的工作,如混凝土浇注、焊接等。
建筑智能化工程

建筑智能化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是指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建筑物的各个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实现人机交互的智能化建筑。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同时还具有节能减排、降低维护成本和延长设备寿命等优点。
建筑智能化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防范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火灾报警、视频监控、门禁控制、防盗报警等多个子系统。
这些系统通过安装报警设备、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实现对建筑内外的监控和控制,提高建筑安全等级。
2. 空调通风系统空调通风系统是为了提供室内舒适的气候条件而设计的,它包括新风机组、空调末端、风管系统等部分。
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协调,可以降低能耗、提高舒适度、避免二次污染等问题。
3. 照明系统照明系统是建筑物内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照明系统的控制,可以根据天气、时间等因素控制灯光的亮度,减少能耗,提高建筑照明质量。
4. 电梯系统在大型建筑物中,电梯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电梯调度、运行状态、能耗等方面的监控。
5. 绿化系统建筑绿化作为大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方向,绿化系统也可以智能化,增加自动浇灌、调度、监控和施肥等功能,提高建筑物内绿化的效果和生态环境。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优点主要包括:1. 节能减排通过系统的智能调整和优化,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能耗,减少能源消耗。
2. 降低维护成本智能化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和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即刻报警并提示维修,大大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3. 延长设备寿命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按需运行设备,减轻设备负担,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 提高建筑质量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度和环保性,提高建筑整体质量。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确保系统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不出现故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参考书目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了解、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技术基础知识; 了解、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智能建筑各子系统的系统结构,各子系统在建 掌握智能建筑各子系统的系统结构, 筑工程中的作用; 筑工程中的作用; 学习中要以建筑物为平台,将各子系统连接起来。 学习中要以建筑物为平台,将各子系统连接起来。 王再英,韩养社,高虎贤主编. 智能建筑: 王再英,韩养社,高虎贤主编. 智能建筑:楼宇自动 化系统原理与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化系统原理与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2005年第一版 马海武,张继荣,任庆昌主编. 马海武,张继荣,任庆昌主编. 智能建筑通信系统与 网络.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网络.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2002年第一版 杨志,邓仁明,周齐国主编. 杨志,邓仁明,周齐国主编. 建筑智能化系统及工程 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2002年第一版 章云,许锦标主编. 建筑智能化系统. 章云,许锦标主编. 建筑智能化系统. 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7年第一版。 ,2007年第一版。 年第一版
本课程的任务 初步、全面、正确认识现代智能建筑; 初步、全面、正确认识现代智能建筑; 初步掌握智能建筑的基本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 初步掌握智能建筑的基本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拓展知识面 掌握现代高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了解现代高新技术在其他行业或领域的发展、 了解现代高新技术在其他行业或领域的发展、应用
本章学习要求
第1章 绪论
1.1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 1.2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1.3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概述
掌握智能建筑的定义; 1 掌握智能建筑的定义; 掌握智能建筑的组成; 2 掌握智能建筑的组成; 了解智能建筑技术基础; 3 了解智能建筑技术基础; 了解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4 了解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掌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含义和整体功能; 5 掌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含义和整体功能; 掌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6 掌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7 了解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 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AS appli—cation system): appli cation system):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 设备管理系统等为基础, 设备管理系统等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 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而组合的系统。 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而组合的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 (BMS,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system):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公共安全系统等实施综 合管理的系统。 合管理的系统。 公共安全系统(PSS,public security system): 公共安全系统(PSS, system): (PSS 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应对危害 社会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而构建的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 体系。 体系。
综合布线
通信自动化(CA) (CA)系统 (1) 通信自动化(CA)系统 建筑物本身应具备的通信能力
卫星通信
通 信 自 动 化
办公自动化(OA) (OA)系统 (2) 办公自动化(OA)系统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相结合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相结合的系统,利用计算机 的多媒体技术,提供集文字、声音、 的多媒体技术,提供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图 文式办公手段。 文式办公手段。
车 库 管 理 系 统
基 础
“A+4C 技术或 4C 技术 A+4C”技术或 4C”技术 A+4C 技术或“4C
1 我国智能建筑的现状 (1) 系统集成 采用软件、硬件的方法, 采用软件、硬件的方法,将原来各自分离的子系统有机地集 合成一个统一、协调的大系统,以达到各种软件、 合成一个统一、协调的大系统,以达到各种软件、硬件资源能充 分的共享。 分的共享。 (2) 综合布线 利用一套网络传输语音、数据、图像、监控等多种信号。 利用一套网络传输语音、数据、图像、监控等多种信号。 国家标准、 (3) 国家标准、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修改条文;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修改条文;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修改条文。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综合业务管理 有线电视
办 公 自 动 化
电子商务 辅助决策 数字信息分析处理 智能卡管理
通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
3
建筑设备自动化(BA) (BA)系统 (3) 建筑设备自动化(BA)系统 建筑物本身应具备的自动化控制能力。 建筑物本身应具备的自动化控制能力。
广义BA 广义BA
4. 智能建筑技术基础
智 能 建
SA
A(architecture)—现代建筑技术 A(architecture) 现代建筑技术 C(computer) 现代计算机技术 C(computer)—现代计算机技术 C(control) 现代控制技术 C(control)—现代控制技术 C(communication) 现代通信技术 C(communication)—现代通信技术 C(CRT)—现代图形显示技术 C(CRT) 现代图形显示技术
BA
空 调 自 动 化 系 统 电 梯 控 制 系 统 智 能 数 字 照 明 控 制 系 统 给 排 水 自 动 化 系 统 供 配 电 综 合 自 动 化 系 统 火 灾 报 警 系 统
FA
自 动 消 防 系 统 联 动 控 制 系 统 巡 更 系 统 闭 路 电 视 监 控 系 统
筑 技 术
入 侵 报 警 系 统 出 入 口 控 制 系 统
1、智能建筑的发展 1.1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 1 智能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2 智能建筑的定义 3 智能建筑的组成 4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 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1984年1月诞生于美国康涅狄 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1984年 1984 格州Hartford竣工的City Place大楼; 格州Hartford竣工的City Place大楼; Hartford竣工的 大楼 控制空调、照明、防灾、防盗、 控制空调、照明、防灾、防盗、电梯 日本1985年开始建设智能大厦; 日本1985年开始建设智能大厦; 1985年开始建设智能大厦 证券、通信、办公、政府大楼等建筑物; 证券、通信、办公、政府大楼等建筑物; 20世纪80年代末智能建筑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智能建筑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 世纪80年代末智能建筑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 20世纪90年代智能建筑在我国发展迅速。 20世纪90年代智能建筑在我国发展迅速。 世纪90年代智能建筑在我国发展迅速 以上海、深圳、北京为主 以上海、 深圳、 当前智能建筑开始转向大型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 当前智能建筑开始转向大型公共建筑、“绿色建筑 。
3. 智能建筑的组成
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 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 建筑
CAS—通信自动化系统 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 办公自动化系统
智 能 建 筑
B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BAS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FAS—消防报警系统 FAS 消防报警系统 SAS—安全防范系统 SAS 安全防范系统 广义BA 广义BA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考勤、课堂纪律、课 平时成绩包括: 作业、 考勤、 课堂纪律、 堂回答问题等 考试成绩: 考试成绩:试卷卷面成绩
本课程的地位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方向的专业选修课。 方向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作用 使本专业的学生掌握现代智能建筑中所涉及的 现代控制技术、常用现场总线的基础知识; 现代控制技术、常用现场总线的基础知识;掌握建 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安全防范系统(SAS) (BAS), (SAS)、 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安全防范系统(SAS)、火 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FAS) (FAS)等的系统结 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FAS)等的系统结 功能和配置要点; 构、功能和配置要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智能建筑有 一个初步而全面的正确认识, 一个初步而全面的正确认识,并初步掌握智能建筑 的基本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 的基本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
1
本课程主要内容
问题的提出 在现在或将来, 在现在或将来,你希望拥有一个怎 样的工作环境或生活环境? 样的工作环境或生活环境? 工作环境 1 绪论 2 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 供配电、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供配电 照明、 3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供配电、照明、 给排水、 给排水、电梯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央空调系统 4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中央空调系统 5 安全防范系统 6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 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IB)的概念随着 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IB)的概念随着 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是一个相对概念, 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是一个相对概念,国际上 至今无统一的定义。 至今无统一的定义。 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50314-2006)对 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对 智能建筑的定义为: 智能建筑的定义为: 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 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 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 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 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 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 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智能化集成系统(IIS (IIS, 智能化集成系统(IIS,intelligented integration system):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system):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 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 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 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信息设施系统(ITSI (ITSI, 信息设施系统(ITSI,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 infrastructure):为确保建筑物与外部信息通 infrastructure): 信网的互联及信息畅通,对语音、数据、 信网的互联及信息畅通,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 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 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进 行综合处理的多种类信息设备系统加以组合, 行综合处理的多种类信息设备系统加以组合,提供实现建 筑物业务及管理等应用功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筑物业务及管理等应用功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