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综述
供应链协同总结汇报

供应链协同总结汇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一直在致力于提高供应链协同的效率和效果。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合作,我很高兴地向大家汇报我们的进展和成果。
首先,我们对供应链协同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合作和沟通,我们意识到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紧密协同,才能实现高效的运作和优质的服务。
因此,我们加强了与供应商、物流公司和客户的沟通,建立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以确保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协同运作。
其次,我们优化了供应链协同的流程和工具。
我们引入了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数据的智能分析,从而提高了供应链协同的效率和精准度。
同时,我们也对供应链协同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优化和改进,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无缝衔接,实现协同运作。
最后,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通过供应链协同的优化,我们成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交付的准时率,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我们的产品库存管理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大减少了库存积压和滞销
现象。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供应链风险的管控,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我们的供应链协同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优化和改进供应链协同的工作,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继续保持团队合作的精神,共同推动供应链协同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谢谢大家!。
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一、概述供应链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虽然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概述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意义,以及当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未来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供应链绩效最优化的过程。
它包括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的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我国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物流配送方面,虽然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效率较低、配送时间和成本较高、质量不稳定以及网络覆盖面不够广等问题。
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风险较大、融资渠道有限以及业务流程不够规范等问题。
在跨境电商物流方面,虽然已成为我国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但也存在成本较高、时间和效率难以保证以及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
针对我国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学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在供应链管理的定位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供应链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加强对供应链战略、流程和关系的优化。
在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从企业内部、供应商、客户、竞争者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为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绿色供应链、智能供应链等也成为研究热点,为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研究应继续关注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加强供应链协调与合作、风险控制以及优化与决策等方面的研究,以提升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水平。
1.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及重要性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是一个涵盖了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产品流通过程的管理理念和策略。
供应链绩效研究综述

供应链绩效(衡量)研究综述本文对迄今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供应链绩效(衡量)研究的现状作了一个大致的梳理,这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关于绩效与供应链绩效问题理论界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对绩效的研究侧重于以非财务绩效研究为主,但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对“绩效”的研究重点的认识并不一致。
张涛和文新三(2002)认为,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是成本绩效衡量阶段,而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是财务绩效衡量阶段。
赵红(2004)认为,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是财务指标衡量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是以财务指标衡量为主的阶段。
马璐(2004)则认为,14世纪的复式记账法可以被认为是绩效的观察阶段,19世纪以后,可以被认为是成本绩效衡量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是财务绩效衡量的阶段。
然而,关于“绩效研究”的考察,有两点不容忽视,一是,绩效研究带来衡量观念和内容的变化,即:“传统绩效似乎就是从财务报表可计算出来的利润,如此定义绩效会使我们的思维走入死胡同。
正如杜拉克认为,“我们必须树立企业绩效的新观念,要发展新绩效的方式,比如绩效能以非财务来衡量”(冯侠圣,汪光武,2004)。
二是,自从产业组织理论形成以后,SCP范式使绩效研究已经涉及到各个产业及其所有问题,如产业绩效研究,企业绩效研究,组织绩效研究,甚至有政府机构的绩效研究等。
这些研究大都是从组织行为角度来研究绩效问题,Walker and Ruekert(1987)从组织的角度将绩效分为:效能(指产品与程序之成功表现程度)、效率(指资源投入与产出比值)、适应性(指企业的反应能力)三个维度;John B. Matchette和Hans von Lewinski(2005)研究的内容是,供应链组织是不是能够有效率,从而能够使供应链节点企业有增长和核心绩效。
目前,还有研究人员从绩效角度来研究绩效对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影响,如Tim Breene 和Robert J. Thomas (2004)在核心绩效(High Performance)应用研究中提出了核心元素:领导与战略、人力开发、IT能力、绩效衡量和创新在组织中的作用。
产业链研究现状综合述评

产业链研究现状综合述评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融合和科技发展的加速推进,产业链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产业链研究的现状,以期揭示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关键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我们将界定产业链的概念和内涵,阐述其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接着,我们将回顾产业链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学科对产业链研究的贡献和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梳理产业链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产业链的构建与优化、产业链的运行机制、产业链的创新与升级等方面。
我们将总结产业链研究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产业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产业链研究的理论基础产业链研究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其中,最为核心的理论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价值链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着重于分析产业链中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该理论从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两个维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产业链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为理解产业链的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框架。
价值链理论由迈克尔·波特提出,强调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分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价值环节,这些环节共同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
产业链研究在此基础上,将价值链的概念扩展到整个产业层面,分析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价值创造与传递过程,有助于理解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价值增值及其相互关系。
供应链管理理论则侧重于研究产业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与控制。
该理论强调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和协调,可以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理论在产业链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系统科学理论为产业链研究提供了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视角。
该理论将产业链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注重分析产业链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供应链协调工作总结汇报

供应链协调工作总结汇报
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
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在供应链协调工作方面的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致力于优化和协调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以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按时、高效地交付给客户。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成果,现在我将向大家做一些总结和分享。
首先,我在供应链协调工作中,重点关注了供应商管理和物流协调两个方面。
在供应商管理方面,我与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沟通,确保他们能够按时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
同时,我也不断寻求新的供应商资源,以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
在物流协调方面,我与物流公司密切合作,优化运输路线和方式,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
其次,我还重点关注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优化。
通过引进和优化供应链管理系统,我实现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提高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反应速度,降低了库存成本和缩短了交付周期。
最后,我还注重了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供应链协调工作中,我与各个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定期的沟通会议和信息共享,我提高了团队的协作效率和执行力。
总的来说,我在供应链协调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意识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的聆听!
此致。
敬礼。
物流服务供应链源起、理论框架和研究热点

doi:10.19868/ki.gylgl.2021.05.003物流服务供应链:源起、理论框架和研究热点张水旺鲍薔毕璨璨张敏(安徽工业大学,安徽马鞍山243032)摘要: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服务供应链的一个典型研究方向,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
虽然相关研究也较为成熟,但有关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
文章根据对现有文献的梳理,首先指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源起以及核心观点,其次构建了“基础(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互动结构)一过程(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运行动力)一目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价值共创和服务创新)”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理论框架,然后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服务质量问题、协调问题、提供商选择和任务分配问题以及风险问题进行了综述研究。
在上述基础上,文章对未来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为学者将来研究物流服务供应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物流服务供应链;源起;理论框架;研究热点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934(2021)05-0035-11—、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供应链理论已从传统的制造企业延伸到了服务业。
近年来,物流业发展迅速,传统的供应链理论已不适应物流业发展要求,与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水平也不相匹配,这就催生了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
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意识到只有与其他企业合作共享,才能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以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实现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和利润的最大化。
二、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源起()供应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方式发生改变,企业间的竞争已渐渐转化为供应链间的竞争。
如何»8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青年项目"突发事件下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AHSKQ2020D15)作者简介:张水旺(1981—),男,安徽宿松人,讲师,博士,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鲍蔷(1996-),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应链协调;毕璨璨(1997-),女,妬肥^人,轴工t大学tarn学与工程学院硕士删生,研舫向:供应链订单分配;张敏(1998-),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应链协调。
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与协调机制研究综述

c ha n n e l s up p l y c h a i n, c o mpa r e s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f a c t o r s o f t h e d e ma nd f un c t i o n, c l a s s i ie f s t he p ic r i n g a p p r o a c h e s a nd
HU Do n g b o,Z HAI We n y a o
( Ma n a g e me n t S c h o o l , J i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6 3 2 , C h i n a )
s u mma r i z e s t h e v a r i o u s me t h o d s o f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t h e p a p e r a l s o r e s e a r c h e s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o f 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t h i e d o -
文 章 编 号 :1 0 0 0- 7 6 9 5( 2 0 1 3 )2- 0 1 8 3— 0 4
Re v i e w o n Pr i c i ng Ap pr o a c h a nd Co o r di n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o f Dua l— — c ha nn e l S up pl y Cha i n
在双 渠道 定 价 策 略 研 究 的 文献 中 ,学者 一 般 都 首先 定义 需求 函数 。 双渠 道模 式 下 的需 求 受 到 多 种 因 素 的影 响。历 来 的文献 研究 中还 没 有 统 一 的 表述 , 因为 渠道 的不 同特 点 ,导致 需 求 的 定 义 和 组成 不 同 。较早 的文 献 主要是以确定性需求为研究假设 ,近来越来越 多的 文献 都是 围绕 随机 性 需 求 的假设 来 展 开研 究 的 ,这 与不 同产 品 的性 质 和 外 部 环 境 有关 。总 结 学者 的模 型 ,需 求 的 主要 影 响 因 素 有 :价 格 、消 费 者 效 用 、 消 费者渠 道 的偏好 、需 求转 移 系数 、渠 道 服务水 平 、 电子 商务 实施 程 度 和 购 买 成 本 。渠 道 偏 好 有 的 文献 中是 简单 的指 消 费 者 因为 个 人 年 龄 、文 化 的 多样 造 成 的单纯 喜好 ,而有 的 把 它细 分 为 价 格 或 者 服 务 等 方 面敏感 度 的异 质 性 造 成 的对 渠 道 的偏 好 。对 于需 求转 移系 数 ,也 叫做 交 叉 价 格 弹性 系数 ,或 者 有 的 文献 中称 为 渠道 的替 代 效 用 系 数 ,是 两 个 并行 的 渠 道 间需求 的转 移 指 数 。 而服 务 水 平 在 有 些 文 献 中 是 用 于表述 两种 渠 道 中不 同的 促 销努 力程 度 ,而 有 的 文献 中传统零售商的服务水平是指产品的可接 近程 度 ,同时网上直销中的服务水平是指物流交付 的能 力等 。在 电子 商 务 较 为 成 熟 的 环境 中 ,消 费者 对 于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规。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供应链管理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 过优化供应链流程、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企业
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份额。
输标02入题
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 的风险管理能够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提高供应链的 可靠性和稳定性。
01
03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是未来供应链发展的重要方向,企 业需要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物流业
优化运输、仓储和配送环节,降低成本,提 高物流效率。
农业
整合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确保食品 安全和可持续性。
供应链管理实践的成功案例
Apple的全球供应链
通过紧密的供应商协调和高效的物流网络,确 保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通。
Costco的库存管理
采用精准预测和低库存策略,降低库存成本, 提高客户满意度。
ZARA的快速反应供应链
通过实时信息共享和快速生产流程,实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供应链管理实践的挑战与问题
信息共享与安全
01
在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
护。
风险管理
02
有效应对供应链中的各种风险,如供应商破产、自然灾害等。
可持续性
03
确保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道德合
、全球供应链管理等。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供 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探索新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以
更好地指导实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研 究可以更多地引入新技术和方 法,例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 能等,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
率和准确性。
未来研究可以更加关注可持续 供应链管理,探索如何平衡经 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等方面的关系,推动供应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综述
作者:王丽萍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3期
摘要:物流服务供应链是随着物流服务产业的发展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特别是是对于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研究。
本文对国内外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内涵、模型、协调机制等进行了综述研究,以期对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内涵研究
K L Choy,etc. 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以功能型提供商——物流服务集成商——客户为基本结构的供应链,提出了利用集成化物流信息管理系统(ILIMS)来管理这种服务供应链的不确定性问题。
本文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就是为了快速响应物流服务需求,不同层次的物流企业之间组合形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
它以某一物流服务单位为核心,通过建立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形成核心能力互补、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受益,追求更强竞争力和更大效益的功能网链结构,链上的企业可以分为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和物流服务集成商两类。
二、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模型研究
1.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两级结构。
认为在物流服务供应链中,主要有两类企业主体,分别是物流服务集成商和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
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由于功能单一或者由于地域局限,而被物流服务集成商在构建物流网络的时候集成,成为物流服务集成商的提供商,利用自身的能力为其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
具体如图所示:
2.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多级结构。
将两级物流服务供应链进行扩展,便可扩大到多级结构,如图所示。
在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多级结构中,与下游客户最接近的物流服务集成商是整个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核心,它通过与各级物流服务能力提供的中间商以及上游最终的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完成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任务。
三、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以能力合作为载体的供应链,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实施SCM的主要障碍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协调。
在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协调研究方面,崔爱平等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一条能力链。
根据整个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物流定位及对整体绩效的作用不同,可将物流能力分为、供应链物流要素能力和运作能力两种。
并需要专用性关系资产投资、知识共享惯例等一系列机制保障来实现关系的协调。
陈思云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整合进行了分析,并以国内的宝供物流集团为模式进行了分析。
舒辉认为物流企业能力资源整合的途径主要有物流企业间的升购或参股、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物流服务创新三种。
汪波认为,物流企业应通过企业之间的联盟、合作、并购等方式,以资本为纽带,延伸物流服务链的长度和宽度,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能够提供门到门一体化服务的物流运营商。
在利润分配的协调研究方面,韩建军对基于事前协商的动态联盟利润分配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不同的分配方式下,成员企业会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而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从而影响到协作的整体效果。
叶飞给出了在三种合作模式下虚拟企业利润分配的模型。
在其模型中,假设虚拟企业合作双方呈现风险中性,在给定的努力收益函数下研究了三种模式的利润分配问题。
赵鸣雷研究了虚拟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重点研究了基于总收益的假设是具有 Cobb-
Douglas 生产函数的类型下的收益分配问题。
尹钢采用合作对策的理论(Shapley法)结合线性规划的方法来建立供应链管理的利益分配模型,并给出求解方法。
郝海利用博弈论中的Shapley 值给出利益与风险分配的计算公式,以便合理设计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分配机制,并提出培育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有关建议。
魏修建从供应链的资源构成及其对供应链的贡献程度探讨了供应链利益分配问题,提出参与供应链各个主体的利益分配思路与框架。
四、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1.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服务供应链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物流能力合作为核心的供应链,国内外对物流服务供应链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探讨,但研究尚在定性层面,缺乏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形成机理、发展现状以及一般的体系结构进行深入研究。
2.目前,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合作的协调问题研究尚未得到系统的探讨,相关的研究主要在物流资源整合和物流联盟上。
鉴于物流能力合作协调的重要性,对供应链各方主体的方方面面的协调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
3.现行的供应链协调研究很多都是进行理论研究,实证调查分析方面相对缺乏。
参考文献:
[1]K L Choy, Chung-Lun Li, Stuart C K So, Henry Lau,et al. Managing uncertainty in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isk Assessment andManagement. Geneva: 2007,7(01):19-25
[2]崔爱平,刘伟.基于能力分工与合作的LSSC协调[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8(06):43-47.
[3]韩建军,郭耀煌.基于事前协商的动态联盟利润分配机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38(06):687-690
[4]叶飞,孙东川.面向全生命周期的虚拟企业组建与运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7-139
[5]赵鸣雷,陈俊芳,赵晓容.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虚拟企业控制权最优分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8(03):412-416.
[6]郝海,郑丕锷.基于Shapley值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利益风险分配机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05):71-75.
[7]魏修建,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资源与贡献率的分配思路与框架[J],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8卷,第2期,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