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SWOT分析

合集下载

SWOT法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发展战略

SWOT法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发展战略
采 取有针对 性的 、 持续发展 的战略措施 , 科技期 刊发展提 可 为 供参考 。
人 , 有 人 事 权 、 权 , 乏 有 效 的 激 励 机 制 , 要 依 靠 主 管 主 没 财 缺 主
办 单 位拨 款来 维 持 生 存 。 此 , 部 分科 技 期 刊 编 辑 部市 场 化 因 大 程 度 较 低 , 刊 人 员 缺 乏 竞 争 意 识 和 服 务 意 识 , 乏 市 场 化 的 办 缺
12 劣 势 .
1 . 体 制 陈 旧 , 理 落 后 目前 , 国大 多 数 科 技 期 刊 都 是 .1 2 管 中 行业刊物 , 由各 行 业 内 的科 研 院 所 主 办 , 编辑 部 并 不 是 独 立 法
制 改 革 和市 场经 济 导 向 的 多重 考 验 。 随着 国 内科 技 期 刊 的不 断 发 展 , 及 国外 期 刊抢 占 中 国市 场 , 国科 技 期 刊 面 I 前 所 以 中 临着 未 有 的 机 遇 和挑 战 。 因 此 , 者 借 鉴 S T矩 阵 分 析 法 , 观 笔 WO 客 分 析 科 技 期 刊 的优 势 和劣 势 ,准 确 把 握 发 展 方 向和 竞 争 机 会 ,
中 国科 技期 刊 已进 入 迅 速 发 展 的时 期 , 时 也 面 临 国家 体 同
的科 技发 展 和科 学 普 及 做 出 了 巨 大 的贡 献 。 11 人 才优 势 目前 , 国 已有 专 职 科 技 期 刊 编 辑 人 员 近 3 .- 3 中 万 人 , 本 上 形 成 了一 支 政 治 过 硬 、 基 责任 心 强 、 通 业 务 、 拓 精 开 进取 的科 技 期 刊 编 辑 队 伍 。 们 为科 技 期 刊 事 业 的 发展 和繁 荣 他 付 出 了 心 血 , 到 了科 技 界 乃 至 全 社 会 的认 可 和尊 重 。[ 得 6 1

出版和媒体行业SWOT分析

出版和媒体行业SWOT分析

出版和媒体行业SWOT分析
数字化转型对出版和媒体行业的影响
数字化转型对出版和媒体行业的影响
【主题一】:数字化技术对内容生产的改变
数字化转型使得出版和媒体行业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内容生产和发布。通过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出版商和媒体机构 可以实现内容创作、编辑和设计的自动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数字化技术还为内容创作者提供 了更多的创作方式和表达形式,例如交互式媒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丰富了用户的阅读和娱乐体验。 【主题二】:数字化渠道对内容传播的影响
用户体验是保持品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提供便捷的订阅服务、个性化推荐、高 质量的客户服务等,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此外,积极建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加强 与用户的互动和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在当今社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备受关注。品牌应该积极倡导环保、社会 公益等价值观,通过可持续经营和社会贡献来赢得用户的支持和认可。同时,企业还应加 强内部治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确保品牌竞争力与社会责任的有机融合。
出版和媒体行业SWOT分析
政策法规对行业发展的制约和推动
政策法规对行业发展的制约和推动
【主题1】:广告监管政策的影响
政府对广告行业进行监管的力度不断增加,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广告审查标准和宣传规范。这些政策限制了虚假宣传 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促进了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公平发展。然而,广告监管政策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审核时 间,对行业的创新和广告效果产生一定制约。 【主题2】:版权保护与数字内容传播
合作伙伴与生态系统建设
在出版和媒体行业中,合作伙伴和生态系统建设对于提升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实现资源共享、流量融合和市场 拓展。同时,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形成良性互动和协同效应,为品牌的持续发展提供坚 实支撑。

我国数字出版的SWOT分析

我国数字出版的SWOT分析

我国数字出版的SWOT分析
余榕
【期刊名称】《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9(012)003
【摘要】在对数字出版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数字出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行了剖析,并探讨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之间的关系.【总页数】3页(P94-96)
【作者】余榕
【作者单位】立信会计出版社,上海,2002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7
【相关文献】
1.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策略研究 [J], 梁玉珠
2.2008中国数字出版风云之新拐点新征程:数字出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2008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及阶段性特征分析 [J], 陈少华
3.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数字出版智库建设战略研究 [J], 廉强;刘春艳
4.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数字出版智库建设战略研究 [J], 廉强;刘春艳;
5.我国出版集团数字出版SWOT分析 [J], 刘桂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期刊发展的SWOT分析

数字期刊发展的SWOT分析

期刊企业制度的建立也无从谈起。
质 。 此外 ,由于 对 外 合作 对 我 国 数 字 期刊 体 制 上 的调 ”
3 .陈旧僵化的办刊思路 。目前我国大多数 的数字期 整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促进了我 国数字期刊在制度 刊依然是将期刊传播定位在 “ 固定传播”这个档位上 , 上的大胆 自觉地创新 。 而针对不同读者在其学术文化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区分上 4 .市场化机制正在逐步趋于成熟。市场化机制在期
却鲜有 问津 ,这体现 了主办方对信息的传播效果 、包括 刊领域的大举进入 ,使得原有的政府主导化经营模式开
对传播速度和范围乃至信息传播成本等诸多因素缺乏基 始消 解 , 而走 向 自主 多 元 化经 营模 式 。在 这个 背 景 下 , 转 本的重视和统筹 。另外 ,我 国还有一定数量的数字期刊 我 国数字期刊为了获得更多的 自主权和管理权而通过改 在依靠政府财政或所在单位 的 “ 固定投资”来进行着简 革创新改善了固有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同时还有很多 单固定的维持 ,甚至是亏本经营。 “ 固然体制问题是造 优秀期刊在市场化的感召下迅速崛起 。由于与原来的体制 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 ,数字期刊本身因循守旧的办刊 内的科研机构结束了行政附属关系 ,这样就在更为公平的
1 .数 字 期 刊 发 展 的产 业 化 要 求 。期 刊 属于 文 化 产
“WOT S ”为几个英文简写 ,S即 seg t nt r h表示能力优势, 品 ,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为国家文化体制所严格集 中管理 w 即 we ns表示弱势劣势,o即 op r nt 表示机会 的政 策 性文 献形 式 ,是 国 家 文 化科 研 事 业 的 主 要 生 产产 a e k s p ot i u y 机 遇 ,T即 tr t he 表示威胁风险 。优势劣势属于 内在 因 品,也是供大专院校、研究机构 、政策理论咨询等 专项 a 素 ,机遇风险属于外在因素。从组织管理 的整体概念来 部 门研 究 、查 阅和 咨询 的公 共 产 品 。 而伴 随 着 市 场 经 济 看 ,战略必然要理解为一个 “ 不确 定风险”的状态 ,即 体制的成熟 ,文化事 业也逐步走入 了产业化经济领域 , 企业能够在发挥优势、回避劣势之 间以及抓住机会 、规 形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携手 ,共同打造文化公共产品 避风险之间所达到的平衡。

浅谈科技期刊数字化利弊

浅谈科技期刊数字化利弊

浅谈科技期刊数字化利弊随着我国网络及期刊数字化的迅速普及,期刊的传统经营模式开始发生改变,编辑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转变。

在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本文对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标签:科技期刊;数字化;利弊分析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的普及,无线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带给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已经不再是陌生话题。

对于科技期刊行业而言,数字化是一种趋势,不仅影响着杂志社的经营运作模式,也对编辑的工作方式带来新的变化。

1期刊数字化的定义数字出版是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1]。

期刊数字化即期刊网络化,是借助网络进行期刊的编辑、传播和服务等活动的一种发展趋势,是期刊整个流程和传播方式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的变革。

凡是使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整个环节进行操作,都属于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的是实质上是网络的数字技术与传统出版的集合。

2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的现状我国的科技期刊数字化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发展首先由专业类、学术类期刊开始。

这类期刊由于其内容特殊性,被首先列入国家信息化建设项目,发展相当迅速。

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重庆维普等建立了中文科技期刊的全文数据库。

至2001年,我国80%的科技期刊,特别是科技核心期刊都通过因特网进行全文服务。

2001年以后,部分有实力的科技期刊编辑部开始在网上创建自己的期刊网上编辑部系统,并委托相关软件公司开发在线投稿与远程编审系统。

至2007年6月,约200多种期刊采用在线编辑审稿系统,约100多种期刊实现网上基本同步开放存取,标志着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从期刊上网向数字期刊发展的进程已经开始启动[2]。

据有关统计,全世界每天发表的文献就有2万多篇,80%的科学研究、技术信息类文献是通过科技期刊传递的,我国85%以上的科技信息来源于科技期刊[3]。

目前国内大型网络学术期刊数据库主要为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三大中文科技数据库。

数字出版行业分析报告

数字出版行业分析报告

数字出版行业分析报告一、简介数字出版行业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来创造、生产、分发和消费书籍、报纸、杂志和其他出版物的行业。

本报告的目的是全面分析数字出版行业的现状、市场动态、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论我们采用市场研究、访谈和调查等方法进行信息收集。

分析时间范围为过去五年,并且没有任何限制。

三、行业概况数字出版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加速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行业规模在过去五年内年均增长率达到15%。

主要趋势包括数字内容订阅模式的兴起、移动阅读设备的普及以及全球用户对数字阅读的接受度提高。

关键参与者包括传统出版商、数字平台提供商和自出版作者。

市场份额方面,传统出版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数字平台提供商正在迅速崛起。

四、市场分析根据地理位置和产品类型等标准对市场进行细分。

我们发现,在发达国家,数字出版市场规模较大且增长潜力巨大,尤其是英语和汉语市场。

主要参与者包括亚马逊、谷歌、苹果等数字平台提供商以及一些自出版作者。

市场动态方面,供需因素是最重要的,内容的多样性和质量,价格的合理性以及用户体验都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

五、竞争格局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传统出版商和数字平台提供商。

传统出版商在内容获取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具有优势,而数字平台提供商则在技术支持和用户规模方面具备优势。

各公司的市场份额存在差异,但整体上数字平台提供商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

优势方面,传统出版商在内容质量和作者资源方面具备竞争力,而数字平台提供商则在数字化应用和全球化覆盖方面具有优势。

劣势方面,传统出版商在数字化布局和创新方面存在短板,而数字平台提供商对于版权问题和内容质量的监管仍然面临挑战。

机会方面,数字出版的用户群体不断扩大,通过合作和创新可以实现双赢。

威胁方面,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内容的泛滥和版权的侵权问题。

六、监管环境监管变化可能对数字出版市场产生影响。

例如,版权法和数字隐私法规的变化可能引发行业内对数据保护和版权保护的关注。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出版行业的新趋势。

数字出版的便利性、互动性和可定制性使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1. 发展历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

自2010年以来,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增长率超过10%。

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已经涵盖了电子书籍、数字音乐、数字视频等多个领域。

2. 主要发展趋势(1)个性化定制数字出版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量身定制内容,在内容的产生、呈现和传播方面更加符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碎片化阅读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多地倾向于阅读碎片化、短篇的内容。

因此,出版商需要将内容进行差异化,以适应阅读习惯的变化。

(3)用户参与数字出版提供了用户参与内容创作和评论的机会,用户不再只是内容的被动消费者,而是内容的共同创造者,这种参与感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4)多媒体交互数字出版结合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使得阅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未来数字出版将注重多媒体交互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三、数字出版产业的机遇和挑战1. 机遇(1)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人口数量众多,数字出版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8亿人,拥有庞大的数字出版用户基础。

(2)技术支持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字出版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 挑战(1)盗版和版权侵权问题数字出版的盗版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版权侵权行为屡禁不止。

这不仅损害了合法出版商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

(2)内容质量的提高随着数字出版的普及,内容的质量问题愈加凸显。

因此,出版商需要进一步加强编辑和筛选,提供更加优质的数字出版内容。

我国数字出版基地建设SWOT分析

我国数字出版基地建设SWOT分析

我国数字出版基地建设SWOT分析作者:解莹来源:《科学导报》2016年第62期摘要:随着13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的成立,我国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笔者在描述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内外部因素出发,指出了我国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的优劣势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SWOT分析一、我国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深入,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共有13个,分别是上海张江、重庆、广东、江苏、华中、天津、中南、杭州、西安、安徽、海峡、北京和青岛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其基本情况如下:1.基地分布情况从地理位置来看,这13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零星分布(中南、华中、安徽三处),而西部地区仅有西安、重庆两处。

这一地理分布情况显示出我国数字出版基地分布极不均衡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地域发展状况,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体现。

2.基地建设情况从成立时间上看,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上海张江数字出版基地正式挂牌成立于2008年7月,它是在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迈开了我国大型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的第一步。

2011年,广东、江苏、华中、天津、中南等5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挂牌成立,掀起了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的热潮。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建设的13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均已基本成形,我国大型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的总体格局基本确立。

3.基地发展情况笔者在对13大数字出版基地相关资料进行广泛研读的基础上,总结出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两大特点:(1)多领域发展:从基地发展所涉足的具体领域来看,各个基地在明确自身发展重点的基础上努力涉足数字出版的多个方面。

如杭州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在手机出版、动漫出版、网络游戏出版、数字印刷、数字报刊、平面图书数字化、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方面已初具发展优势”[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 辑 学 报A CTA ED ITO LOG ICA 2010 06 22(3)*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基金资助项目(GBJ XB0810);安徽省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AH SK07-08D55)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S WOT 分析*吴 月 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编辑部,241000,安徽芜湖摘 要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虽然有较快发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

通过采用S WOT 分析的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方面对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所具有的内、外部条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概括和综合分析,以期为发展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期刊;S W OT 分析法;数字出版Anal yse s on d igital pub lis h ing of sc i tech period ica ls in Ch i na by m ean s of S W OT WU Y uehong Abstrac tCom pared w ith Europe and Am er i ca ,t he d i g ita lpublis h i ng of sc i tech period ica ls i n Ch i na is still a t a lo w er leve.l T he paper presen ts a genera l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 l and exte rnal env iron m ents ,from the aspects o f advantage ,d i sadvantage ,oppo rt unity and chall eng e and by m eans of S W OT,and se rves as a va l uab l e refe rence f o r t he gro w th o f the d i g ita l publis h i ng of sc i tech period ica ls .K ey word s sc i tech per i odica;l S W OT m ethod ;d i g ita l publishi ng Author s address Editor i a l D epart m ent of Journal o f AU TS ,A nhui U n i versity of T echno l ogy and Sc ience ,241000,W uhu ,A nhu,i Ch i naS W OT 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H.W e i h rich 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通过列举分析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的内外因素,包括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 eaknesses)和外部机遇因素(oppo rtun ities)、威胁因素(threats),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

根据这个分析,将这些研究对象列举出来,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作出比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截至2007年12月,我国内地共出版期刊9468种,其中科技期刊4713种,从数量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期刊大国[1]。

1995年1月,我国第一份网络期刊 神州学人 诞生。

截至2008年12月,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营业规模达530亿元[2],而2009年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超过750亿元,并首次超过传统出版业产值。

另有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国民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达到24 5%,另据预测,未来几年数字出版用户每年将增长30%,收入每年将增长50%[3],我国数字出版业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

与此同时,科技期刊出版业也正站在转型的临界点上,科技期刊面临改进传统的出版模式和不断优化以应对多元化出版的冲击已是大势所趋。

对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环境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方面进行分析,便于清醒地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周边环境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威胁,从而有利于把握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总体方向,找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之路。

这即是本文的意图。

1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分析1 1 内部优势1)具有信息传递优势。

数字出版使原来信息流动的线性结构变成网形结构,对信息的加工传递就具有了结构化、跨媒体、超链接的特点,从而可以快速获取所需信息,使资源得到整合和增值。

如 中国知网 所开发的 知网节 功能,可以做到数据库互通、文章链接、搜索引擎抓取等,方便用户查找相关信息和追溯检索,使得论文与印证文献之间、作者与论文之间、主题与论文之间等都可建立链接,信息检索与获取之间更加便捷和全面,检索途径多,速度快,查全率、查准率都较高。

随着OA 、RS 推送、预印本提前上网、单篇文献上网等方式的推出,期刊论文的时效性越来越好。

目前国际上已建立多个专门的OA 期刊网站,I S I 所收录的近6000种期刊中有90%的期刊允许其作者将自己的论文作为开放式电子文档存储[4]。

2)具有多向交互性。

作者、编辑、编委、审稿专家、主编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递,并且信息传递迅速,及时,透明。

论文作者和读者通过网络直接沟通,根据获得的反馈意见对论文及时进行修改。

有关专家可就某一专题进行电子方式讨论,网上直接反馈读者信息,参与交流讨论。

通过采用远程编审平台系统,编辑和审稿人可以无地域障碍地进行交流。

1 2 内部劣势1)数字出版标准不一致。

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科技知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此,首先要解决期刊知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化问题,用共同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语言,实现学术期刊202第3期吴月红: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S W OT分析知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但目前我国在数字出版的技术系统和装备系统方面尚缺乏行业的总体标准,存在元数据和信息交换格式尚未形成标准、数字出版平台不统一等问题。

在数字出版业,国外主要有OEB标准、微软、Adobe的标准;而国内则有方正的CEB、超星的PDG、书生的SEP、Adobe的PDF、万方数据的PDF、知网的CAJ,标准的不一致导致用户必须使用不同的阅读器,这就增加了用户阅读的成本,同时不利于行业内容的交换和整合。

一个缺乏或没有技术标准的行业,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也无法培育市场和扩大经营规模。

2)缺少数字出版的科学评价机制。

科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有优良的编辑出版质量和良好的信誉之外,还要有巩固的、大量的作者群体。

而作者对论文载体能否被各级职能部门(涉及研究生毕业、提职晋升、项目申报、成果鉴定)所认可,以及认可的程度,是他们选择论文载体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在审批、管理和监督机制方面尚属空白,尤其是刊号问题。

尽管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是传统载体所无法比拟的,但社会认可度却远不如传统载体。

一般认为网络载体发布学术成果的自由度过大,在学术成果的价值认可方面缺乏权威性。

3)人才瓶颈。

与传统出版相比,从事数字出版的管理、技术人才匮乏。

目前做数字出版的人大多是I T 人员,因此,数字出版常出现整体严谨性、专业性、规范性等方面缺失;而传统出版虽然在出版的专业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往往不能满足数字出版的要求。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此前的一次调查表明,各地区出版社对技术研发型人才的需求比较大,其比例为50.9%[5];因此,缺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版发行人才,是科技期刊开展数字出版的障碍之一。

1 3 外部机会1)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科委曾在1999年初发布的 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明确提出,要 组织中文科技期刊上网 ,加快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步伐,以便同国际接轨。

国家 十一五 时期文化发展纲要 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

全国文化产业布局规划和 十二五 文化发展规划也在积极制订中,其中,出版业及出版社的数字化改革是重点内容。

2006年以来,中国科协每年出资1 000余万元分别资助精品科技期刊100余项(2006年106项,2007年110项,2008年101项)进行网站建设、全文数据库建设、推进开放存取和期刊编辑自动化系统建设等,使科技期刊的数字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6]。

2)读者阅读方式改变。

随着以高速度、数字化、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多媒体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网络环境的改善,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学术交流模式的变化,国民阅读习惯和环境的逐步变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广泛普及,传统出版商加快向数字出版的转型,电子商务和数码印刷开辟新的营销模式,数字出版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政、产、学、研一体化的数字出版格局初步形成[7]。

2008年7月24日,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其中大中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31 2%,他们也是科技期刊的主要读者群[8]。

3)出版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08年10月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发布的关于图书数字化发展趋势的调研报告显示,在未来60年里,数字化出版将成为最重要的出版形式[9]。

近几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数字出版产业链日趋完善,数字出版理念正在形成,数字出版形态更加丰富,整体规模从2002年的15.9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00亿元,5年间产值增长超过10倍。

最新的 2007 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显示,2007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超过360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70.15%。

4)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加快。

随着创建国际化期刊需要的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科技期刊注重征集国际稿源与国际科技信息以扩大期刊的国际科技信息含量,采用国际同行评审和网络审稿,执行国际编排准则,缩短论文发表时滞,加入国际大型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提高论文的被引用频次和影响因子,重视对外合作,等等,科技期刊国际化的进程日益加快。

1 4 外部威胁1)国外数字出版优势扩大。

专业期刊数据库在国外发展迅速,有的大型期刊出版集团数字出版的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70%,一些专业学术期刊不再出版纸质期刊[10]。

同时,这些期刊出版集团已将眼光瞄向中国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世界5大出版集团以及正在构建数字图书馆的知名网络企业都已来中国与有关期刊出版单位开展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