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2015-2016 第5课 第1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练习.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五课 1《“四两拨千斤”》 虚词 课件(22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五课 1《“四两拨千斤”》 虚词 课件(22张)

用法
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
放在词或词组的后边,构成可以独立指代事物 的名词的“的字结构”
与“什么”组合,放在表示列举的词语之后,表 示“等等、之类”的意思
举例 这个区的中心小学 经他介绍而成家的
打架吵嘴什么的
语气 词
常与“是”连用,带有肯定或强调的语气,表示 情况确实如此。“的”的后面补不出中心语
(3)弄清虚词的正确位置。使用虚词,要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果位置 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不仅会使句意不明,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
(4)不滥用虚词。滥用虚词,会造成句子重复啰唆,甚至造成逻辑上的错误。
【备选要点】 1.介词和动词有哪些区别? 【明确】(1)介词(包括介词结构)一般不能单独说出来,动词可以。例如:不能 单说“从(今天)”“把(衣服)”。有时单说一个介词结构,就会变成动宾结构, 如“在家(休息)”;有时会改变意思,如“叫他(打破了)”。动词和动词结构 通常都可以单独说出来,结构也不改变。
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真是出尽“洋相”。
①总要______ ②却是______ ③更______
④但______
⑤随着______
【解析】首先,要搞清楚备选的五个虚词的词性及用法。“总要”是副词,表 示无论怎样一定要如此,终究;“却是”和“但”均是表转折的关联词语;“更” 是副词,表示关系更进一层,可解释为“更加”;“随着”是介词。其次,要阅 读语段,辨析各个句子的成分和句间关系。最后,把虚词试着代入句子,凭借语 感通读一遍代入虚词后的文段,看语句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明确。 答案;①(总要)夹上 ②(却是)白字连篇 ③(更)应该 ④(但)同时 ⑤(随着)中国
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语言文字运用》同步练习:第五课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 ——虚词》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语言文字运用》同步练习:第五课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 ——虚词》Word版含答案.doc

“四两拨千斤”——虚词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一)判断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是否使用恰当,并进行修改。

1)时间快到了,事情还没做完,心里未免着急起来。

分析:“未免”表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

应改为“不免”,“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

2)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进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分析:“进而”表递进,应改为表相因相成的“从而”。

3)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分析:“而且”应改为“反而”。

4)对于大家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领导是很重视的。

5)如果轻视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因为这种片面性常常会影响人们一生的轨迹。

分析:“常常”应改为“往往”。

(二)常见虚词错误类型1)重复赘余• 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

解析:副词“互相”是“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的意思,而“拥挤”是“挤在一起”的意思,含互相意,在表意上重复,应去掉。

2、滥用介词①(2005年浙江卷):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在……中”构成了一个介词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这就造成了主语的残缺,应当删去“在”和“中”,使“这部作品”充当主语。

②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

此句和上例①一样,由于滥用介词“对于”而造成主语残缺,删掉“对于”,使“凡是……人员”充当主语。

③消费者权益受到无理侵犯或粗暴践踏时,当事人应诉诸于法律,切不可采用个人行为私自解决。

“诸”是一个文言兼词,相当于“之于”,已经包含一个和“于”字在内,再在后面加“于”就造成了重复,应删掉“于”。

3、漏用介词,造成成分残缺(1)这些瑰丽奇特的诗篇中所表露的电火行空、上天入地、宇宙航行、登临月球的憧憬,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变成了现实。

解析:应加一个表示对待的”对(于)”(2)我国将于5月12日至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的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高中语文第五课言之有“理”第1节“四两拨千斤”__虚词训练含解析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第五课言之有“理”第1节“四两拨千斤”__虚词训练含解析语言文字应用

第1节“四两拨千斤"—-虚词1.下列关于汉语虚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这几类。

B.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在句子中只是起辅助作用,增删不会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

C.使用虚词要注意虚词的特殊表意作用。

D.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会影响到句子意思的表达.【解析】在词义上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但在语法上,虚词有很重要的作用.2.下列关于副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等修饰意义的词.B.副词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但一般动词前不加程度副词。

C.副词与形容词的区别在于形容词能修饰名词,而副词不能。

D.副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定语。

【解析】副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状语。

3.下列关于介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介词是引出动作的对象、时间、处所、工具、原因、方式、手段、目的的词.B.介词不能重叠。

C.介词可以单独成为句子中的一个成分。

D.介词可以和名词性的词或短语组成介词短语,在句子中充当状语、补语、定语。

【解析】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和它的宾语配合。

4.下列关于助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助词主要是表示成分之间结构关系和动作时态的词。

B.助词除“所”之外,都读轻声。

C.助词的独立性最差,不能做句子成分。

D.助词可分表修饰关系的助词、表补充关系的助词和表语气的助词。

【解析】助词可分为表修饰关系的助词、表补充关系的助词和表时态的助词。

5.下列关于“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的"与“得、地”在口语里读音相同,但用法不一样。

B.“的”可以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标志. C.“的”可以放在词或词组后面,构成相当于可以独立指代事物的名词的“的字结构”。

D.“的”可以单独表示带有肯定或强调的语气.【解析】表肯定或强调语气时,“的”必须与“是”连用。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是(C)A.他在.学校里。

课件:人教选修之《语言文字应用》 第五课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课件:人教选修之《语言文字应用》  第五课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就所有语法成分(小到语素和词,大到词组和句 子)之间的关系而言,从每个结构的某个位置看 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这就是语法的 “聚合规则”。说话不能只说一句,但并不是每说 一句话就得有一条不同的组合规则。比如“他写 字”、“我们唱歌”、“小张主持节目”都是按照同 一组合规则说出来的。可见组合其实并不是一个 一个成分的组合,而是一类一类成分的组合,这 种什么样的成分能替换出现在某个组合位置上的 问题就由“聚合规则”来管,所以聚合规则实际上 就是语法成分的归类规则。不光这种结构是这样, 所有的词、词组和句子形式也都是这样。
③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以致野地里刮起风沙 来也不理会。
分析:①句中,“终于”有努力获得某种结果 之意,而被害死在牛棚里显然不是老将军想 努力获得的。 ②句中,“或者”不能用于疑问句,应换用“ 还是”。
③句中,“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而形 成的结果,但多指不好的结果。“不理会”刮 起的风沙,只能说明他“用心”,说不上结果 不好,应换用“以至”。关于虚词的应用,还 要注意什么?
除此以外,实词和虚词还有以下一些区别: ①实词绝大部分是自由的(即能单独成句), 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② 绝大部分实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不固定 的,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例如“有”,可 以组成“我有”、“都有”、“屋里有”,也可以 组成“有人”、“有进步”、“有吗”。绝大部分 虚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固定的。
【思考】 三、四两句有两个虚词用得非常 传神,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课堂互动探究 习题答疑解难
第一节
பைடு நூலகம்
高考真题示例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 探究] 1.如何定义虚词?虚词主要分哪几类? 【提示】 定义:虚词是不表示实在意义并 且一般不做词组和句子成分的一类词。

语文高中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五课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 ——虚词

语文高中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五课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 ——虚词
要使虚词使用正确,就要培养好的语感,而好的语感是要建立在 大量的阅读和对语法非常娴熟的基础之上。因此,能否正确使用虚 词,一定要不断阅读并熟悉语法,以培养起良好的语感,进而掌握虚 词的用法。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引子中有关“龙虎斗”的描写所使用的“好了”与“好”两词表达的 意思有什么不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语气词。 常见的用法是与“是”连用,带有肯定或强调的语气,“的”的后面补 不出中心语。如:是一九五三年秋天由师范学校毕业的;是做不成 任何事情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解境——分析语境,辨明关系。“分析语境”就是对所给语言的内 容意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气轻重、词语搭配、分句关系 做出正确的分析,以此来调动词语,准确运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 2 3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定案——比较排除,确定选项。即在分析语境的基础上,比较使 用哪一个词语最准确,将不准确的词语排除,随之排除有关的选项, 最终确定答案。
3.汉语的虚词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提示: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 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五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无 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 很大。 (1)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 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 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 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5课 第1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5课 第1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虚词不虚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被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

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对联一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洪承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他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其亡灵。

殊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

洪承畴后来官至清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成为遗臭万年的败类。

于是有人在他撰写的对联句末,各加上一个虚词,变成: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经此一改,意思大变。

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

[知识·梳理][考点·聚焦]本节内容与高考考点中“正确使用词语”中的“虚词”部分相对应。

本节着重学习副词、介词、助词等虚词的用法。

虚词中使用频率高、出现错误多的主要是介词、关联词,其次是副词、助词。

虚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包括两个类型,一是连词、副词等重要虚词的辨析选用,一是关联词的选填。

就题型而言,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趋势是与实词辨析,甚至与成语运用结合起来命题,间或与辨析病句或修改病句结合起来考查。

[典例·探究]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

以美国为例,__①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②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_③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_④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__⑤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__⑥_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检测)第五课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Word版含解析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检测)第五课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Word版含解析

第五课言之有“理”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也能够感觉到恬美空灵的自然之息——我能够站在梅雨潭边感觉朱自清描绘的绿色的沉醉,也能够站在西湖畔倾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我能够乘着刚朵拉去描述东方威尼斯的图画,也能够静坐在荷花池边赏识如舞女裙般洁白的荷花;我能够手执长矛独立朔漠,感觉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能够在斜阳下看那“古道西风瘦马”。

(选自百度作业帮 )美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字体赏美文生活需要留白生活需要留白。

围棋,要“留眼”;说话,要“留意”;手下,要“留情”;话不说绝,事不做尽,锋芒不全露,得理让三分。

路径窄时,留一步与人行;味道浓时,减三分让人食。

俗语说:酒斟八分平,饭吃七分饱。

生活也是一门艺术,既要努力奋斗,勇猛精,也要有云野般的淡泊心境。

疏密有致,弛有度,生活才会少一份,多一份快。

事留点情的空白,欲念留点休止的空白,功名留点道德的空白,交留点包含的空白,心情留点平易的空白,身体留点健康的空白,情留点理解和相信的空白⋯⋯水溢,月盈,是人生的常。

花开半偏妍,做事要留有余地,打仗要留有退路。

林堂曾情地:“看到秋季的云彩,本来生命太,得空点。

”在个孩子了“美好前途”而撑着深重的眼皮挑灯夜,大人了富贵荣华而削尖自己的袋左冲右突的繁忙世中,我的神已于,若不适松一松,唯恐一粒微便能将我摧。

到即是白流了血汗,亦消磨了斗志。

放慢自己急忙前行的脚步吧,甚至能够停下来看一看沿途的景,心灵放个假,抛弃生活的,意地呼吸自由的空气,你会,本来人生无需塞得太,若无角浮名的,松快竟是这样。

慧开禅:“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冬有雪;若无事挂记,即是人好。

”可心灵留白,做到心无旁,便能于得失之,辱不惊,在是智慧人生的最高境地。

人生如,亦需留白。

留白,是一种智慧,一种境地。

(自百度文 )【内发掘】内素材老子《道德》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即是有;空,即是色。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五课 1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五课 1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句子意思的完整准确表达,离不开实词,也离不开虚词。

汉语的虚词,虽然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但在表达句子意思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不当,会造成病句。

本课研究了虚词、复句、关联词、修改病句等关于句子意思表达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研究了虚词的有关问题。

第二节研究了复句和关联词的有关问题。

第三节研究了修改病句的有关问题。

第四节研究了避免歧义的有关问题。

辑关系。

因此学习本课要注意:1.了解虚词的分类,了解病句的各种类型,及时对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2.为了帮助理解,适当记住常见语病的典型例句,自觉规范自己的语言运用。

3.建立语病档案,自觉收集生活用语及报纸杂志中出现的语病,进行辨析修改,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4.选读优秀文学作品,深入探究文学佳作语言运用的范例,体会其语言表达的规范与高效,自觉培养良好的语感。

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洪承畴的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这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一副自撰联。

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他将这副楹联高悬于自家大厅的门框上。

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叛国降敌,完全丧失了节操。

有人鄙视这个变节的叛徒,在他这副自撰联的两边各添上一个虚词,变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于是这副对联的意思完全变了。

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受明朝君王之恩似海深啊!一个“乎”字,直接提出质问: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这一改就变成了无情嘲讽,辛辣有力,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入木三分!“好!”与“好了!”--→“小”词大用⎩⎪⎨⎪⎧表达特定意义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形形色色的“的”⎩⎪⎨⎪⎧助词“的”(定语标志、的字结构)语气词“的”(肯定或强调语气)1.如何定义虚词?虚词主要分哪几类?[明确]定义:虚词是不表示实在意义并且一般不做词组和句子成分的一类词。

2.虚词的特点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明确](1)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表示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而且这种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人文掌故虚词与对称虚词在对联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对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

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

请看对联: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原来此联是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原本联句尾处无两虚字,为“君恩似海,臣节如山”,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颂皇恩的对联。

洪承畴后来投敌卖国,遭人唾弃,便有人在原联句尾添此“矣”“乎”二字,其意即大相径庭,成为一副绝妙的讽刺联。

再看这样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这副对联是王湘绮写的来讽刺袁世凯的,被近代人称为名联。

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不是东西”,上联的“也”字和下联的“之”字都运用得很好,如去掉虚字,则难称佳作。

►名句有约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5.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10.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素材积累玄奘取经玄奘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17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选自《光明日报》)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A.北京地方那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一下子怎么能找到他呢?B.北京奥运会入场券的发售已于昨天截至..C.詹姆斯·金为营救妻女而在冰雪中走失后,他的父亲不断地乞求..,希望奇迹出现D.今年虽然..考生在研究生入学初试中取得高分,但如果在复试中思想道德不合要求,也将被一票否决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A)(1)远征是去年六月走的,________到今年九月才来信,真叫人着急。

(2)从春种到秋收,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们______在咱们村帮助咱们学习科学种田。

(3)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杨红珍________去文化市场逛逛,买点花草书刊什么的。

(4)秀英希望大家以后能够________到群众中间走走、看看,以便了解基层的有关情况。

A.一直始终往往常常B.始终一直常常往往C.一直始终常常往往D.始终一直往往常常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A.这本书在新华书店以及..各地分店都可以买到B.饭后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身体健康C.无论..你来不来,这次春游活动都要举行D.语言运用能力是人人都应具备的,难道..是搞编辑工作的人呢4.下列加点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A.诚然,真正的朋友是雨中伞,雪中衣,淡如水,浓于.亲,而酒肉朋友并不在其列B.启蒙教育之路不通,历史遂将重任寄托于一场新文化运动,于是..“五四”运动应运而生C.在生活中,一个善于自嘲的人,往往是富有智慧和魅力的人,是深谙大俗尚且..通达大雅的人D.善解人意只有..拥有与人沟通的情感技能,语言就会含有优雅温馨的情味5.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1)要说那些都是他做得不合脚而被退回来的靴子,那________是不可想象的。

(2)我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________他的心里把我看成对他存坏意的一份子。

(3)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________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________我害怕得糊涂了。

A.似乎以为才/可是B.似乎以致就/可是C.确乎以为才/而是D.确乎以致就/而是能力提升6.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其中哪些虚词可以去掉,哪些虚词不能去掉;哪些虚词去掉后句子的原意会改变,哪些虚词去掉后句子的意思不变。

场外又是一片彩声。

王三胜流了汗,不再去拾枪,努着眼,木在那里。

老头子扔下家伙,拾起大衫,还是拉拉着腿,可是走得很快了。

大衫搭在臂上,他过来拍了王三胜一下:“还得练哪,伙计!”“别走!”王三胜擦着汗:“你不离,姓王的服了!可有一样,你敢会会沙老师?”“就是为会他才来的!”老头子的干巴脸上皱起点来,似乎是笑呢。

“走;收了吧;晚饭我请!”(老舍《断魂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可以去掉:如“还得练哪.”“似乎是笑呢.”(2)不可去掉:如“努着.眼”“走得很快了....”“收了吧..”(3)去掉原意改变:如“别.走”“不再.去拾枪”7.请说出下面句子中的“把”各属于什么词类,并说明理由。

(1)我来把大门。

(2)抓了一把米。

(3)请把灯关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中“把”用作谓语,后面带有名词“大门”作宾语,是动词,属实词。

(2)中的“把”是表示事物数量的量词(名量词),属实词。

(3)中的“把”后面带有名词构成介词结构,并引出“关”这一动作的对象(灯),是介词,属虚词。

8.下列句子中,有些介词是多余的。

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思考一下,它们的存在会给句子带来哪些问题。

(1)他们试制了十九个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瓣替换领域的空白。

(2)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在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都无不闪耀着立党为公的光辉。

(4)当我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一想起班主任老师的鼓励,精神就振作起来了。

(5)对于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了“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出现了新气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是多余的,应删去。

(2)“从”(3)“在”(4)“当”(5)“对于”使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

9.虚词辨析是高考语文“语言基础运用”的考查内容之一,但是有好多同学对虚词的用法掌握得不够好,特别是一遇到意思相近,容易混淆的虚词,就不知所措。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这里归纳了几组常见易混虚词,看你能不能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空白处,说说它们的区别。

(1)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________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2)比如说,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

________哪种态度是我们需要的?(毕竟究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夏间便________回到母家去消夏。

(4)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__________只能如此而已。

(大抵大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这样迟疑时,思想又上了相反的两种循环起伏的老路,所以提起笔来又放下,不能________写下去。

(6)没有人教他,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______学会了画画;又没跟家人商量,________辞职办起了一个书画社。

(径直径自竟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________慢一些。

(8)老吴________太不会说话,本来挺简单的事叫他弄复杂了。

(未免不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得知儿子今年春节不回家,他心里________不高兴。

(10)战斗经验告诉他,现在________需要头脑清醒和冷静的思索。

(格外分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毕竟:用在肯定句中,强调原因或结果。

(2)究竟:可以用于疑问句中,追究事情的本相。

(3)大抵:表数量范围,有“大半”“大部分”之意,表估计语气的时候,“大抵”重在肯定。

(4)大概:只是表示约数,或重在猜测。

(5)径直:表示动作行为不间断。

(6)竟自:竟然,多用于表现人们对某人某事的结果感到意外。

径自:表示某一个人或某一方面单独做某事,多含贬义。

(7)不免:表示某种结果在客观上不可避免。

(8)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某种过分情况的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

(9)格外;(10)分外“分外”、“格外”都有“更加”、“特别”的意思,但“分外”后面不用否定式,也不能修饰一般动词,“格外”不受这些限制。

10.下面句子中一些介词使用错误,请把它们改成正确的介词。

(1)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