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知识主要易错易混点唯物论 认识论共24页
生活与哲学易错点

前人人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绝 对的。另一方面,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当客观情况或实践发生变化,原来属于 真理的认识有可能成为谬误,从这个意 义上说真理是相对的。
1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 都存在着联系。
【分析】联系是普遍的,但并不能说任何两个
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客观的 、有条件的,两个事物之间发生联系,必须 具备一定的条件。
18.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 是对等的关系。
【分析】(1)一般来说,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
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 人的尊重和满足。通常认为前者是贡献,后者是索取。贡 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作出了贡 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 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 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2)贡献 与索取不是对等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居 于首位,“贡献越多,索取越多”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 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贡献始终是首要的、第一 位的。“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是我们应该大 力倡导的精神。
2.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分析】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
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 推动时代的步伐,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社会的变革。哲学属于思 想文化范畴,对经济发展、政治变革起巨大的反 作用,但归根到底是第二位的。
3.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 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 一回事。
生活与哲学 易错点汇总
1.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分析】(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
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2)从 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 展,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 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 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有其进步、 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 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 都有错误的一面。因此,不能说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唯物论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唯物论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要求我们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原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遵循规律,同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拆解】①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③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第1 页共6 页。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易错易混知识点,以下观点均为正确的。
(选择题选项常考、易考)1、哲学与世界观均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不能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确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
2、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非具体方法)。
3、唯物主义不都是正确的,也有不科学之处。
唯心主义也有可取之处,从本质看是错误的。
4、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5、物质和意识(或者说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标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哲学派别、哲学的“两大阵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6、真正的哲学才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7、马克思主义哲学(1)产生的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基本特征:三个统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就哲学的根本区别)。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暂时的。
9、规律是有条件的,客观的,没有好坏之分。
规律是联系,但联系不一定是规律。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改造、发明、消灭规律。
10、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
11、意识的本质表现:(1)从起源上,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生理基础,是人脑的机能;(3)从内容上,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反映)。
《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

高考专题复习《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集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注意: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2、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也是哲学。
(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注意: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4.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5.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注意: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7、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注意:不是,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8.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注意: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9.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注意: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10.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注意: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1.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注意: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2.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注意: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注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4.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注意: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15、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注意: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有一个: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16、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辩证法的机械相加(总和)。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吸取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最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上传: 刘文生更新时间:2012-5-9 8:49:59、《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误之分)2、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错,它们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把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1、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之处;唯心主义也有可取之处,从本质看是错误的)2、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标准)4、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同于哲学的基本派别。
(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精华)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是先导)3、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错)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有条件的)4、规律有好坏之分。
(规律是客观的,没有好外之分)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2、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人脑想象的结果。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
)3、物质和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
)4、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人类的能力无限)5、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精品推荐:《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不能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或“科学之母”。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注意: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5.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人们创造哲学的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6.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7.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定义不能混淆。
8.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唯心的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原。
)9.唯心主义都是不科学的,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
(注意: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只能就其根本观点在认识论上的意义上才能成立的。
超越这一范围,认为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是没有意义的。
就局部而言,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生活与哲学》知识主要易错易混点唯物论 认识论

7.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注意: “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 脑”,“反应”应为“反映”) 8.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主观的(注意: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不同于照相、照镜子等机械过程, 具有能动性,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9.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注意: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 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10.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注意:认识角度、知 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11.正确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客观实际)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水往低处流、白天黑夜昼夜循环、 地球绕太阳运转,都是自然界的规律。(注意:这不是 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2.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 规律是主观的。(注意: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 都是客观的。) 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注意:具体规律的存在和作用 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4.规律有好坏之分。(注意: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 谓好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5.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注意: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 也没有好坏之分) 6.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必定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注意: 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或可能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注 意:颠倒因果关系)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意:任何 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界限,两 者不可混淆) ●真理是永恒不变的。(注意: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 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真理是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因此被实践反复检验的、已 经确定的真理会被推翻。(注意: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 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追求终极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错。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不存在终极真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
(注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准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哲学能够使人们准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正的哲学能够使人们准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或:准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使人们准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具体看法。
(注意: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5.人人都有世界观,人人都是哲学家。
(注意: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缺乏理论论证的零散的观点。
而哲学是自觉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
)6.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方面。
(注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注意: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8.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注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10.唯物主义是准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注意: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有水准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能够借鉴之处。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唯物论部分】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有的范畴。
(注意:“客观存有”应为“客观是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4.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