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汉字表》研制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漫谈规范字的问题

漫谈规范字的问题

21 脊
点、提、撇、点、撇、捺、竖、横折钩、横、横
22 敝
点、撇、竖、横折钩、竖、撇、点、撇、横、撇、捺
23 爽
横、撇、点、撇、点、撇、点、撇、点、撇、捺
24 率
点、横、撇折、撇折、点、点、提、撇、点、横、竖
2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横、竖、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 竖、横折、横、横
2.笔画的形态不规范 笔画的形态不规范是指在书写汉字中误写其他 形状的笔画,如把“有”字的第三笔写成撇,把“勇”字 的第四笔写成横折钩,把“禾”字的第三笔写成竖钩, 把“关”字的最后一笔写成长点。 3.笔画关系不规范 写好规范字关键是要掌握汉字字形,所以弄清楚 笔画之间的相接、相交和相离的关系,对同类字进行 归纳总结,是掌握汉字字形、把汉字写正确的一个重 要方面。 (1)相接关系。如含“匕”的字有“比、它、能、此、 尼、北”等,“匕”两笔相接,不能写成“七”;“女”字,第
表3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例字 车、匕、乃、及、火 方、丑、北、壮、母 出、凹、凸、登、象 冉、兆、臾、肃、贯 脊、敝、爽、率、噩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注意掌握规范字笔顺的 补充规则以及部分常用繁难字的笔顺并归纳总结一 些简单规律。(见附表 1、2、3、4)
表4
序号 繁难字
正确笔顺
五是字形不标准的字。由于书写笔画不规范,造 成对字的理解有偏差。如“本”指草木的根和茎干,泛 指事物的根本和根源,与“末”字相反,有的人写成“大 十”上下结构,就失去了字本来的意义。
六是错别字。一类是错字,笔画上有增减现象,如 “染”字经常有人在“九”中加上一点“,茂”字下面多加一 点“, 德”字右边中间少一横;另一类是别字,因读音相 近、字形相似、意义混淆、不明典故和广告词滥用谐音等 缘故,将字词写成别字,如“账本”误为“帐本”“,装潢”误 为“装璜”“,凑合”误为“凑和”“,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 梦”;广告词中,卖衣服的将“焕然一新”中的“焕”写成 “换”,卖蚊香的将“默默无闻”中的“闻”写成“蚊”。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国发[2013]23号【发布部门】国务院【发布日期】2013.06.05【实施日期】2013.06.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国发〔2013〕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现予公布。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

制定和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国务院2013年6月5日通用规范汉字表目录说明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附件:1.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2.《通用规范汉字表》笔画检字表说明一、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

二、本表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

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使用度仅次于一级字。

一、二级字表合计6500字,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

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

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三、本表在整合《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简化字总表》(1986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的基础上制定。

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几个常见问题

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几个常见问题

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几个常见问题一、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二、关于“普通话”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三、关于“规范汉字”所谓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正体字以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选用的字为准。

简化字以1986年10月根据国务院批示,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所收录的简化字为标准。

传承字无所谓“繁体字”、“简化字”之分,只有一个体形。

现在通用的简化字、传承字已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四、关于“不规范汉字”(包括以下几种)(一)在《简化字总表》中已被简化的繁体字。

如:風 (风) 發(发) 廣(广)(二)1955年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被淘汰的异体字。

如:犇(奔)佈(布)邨(村)勣(绩)跡(迹)堃(坤)遊(游)喆(哲)(三)2001年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公布的GF1001—2001《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不推荐使用的异形词。

(四)1977年公布的《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中被淘汰的计量单位旧译名用字。

(五)1965年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中被淘汰的旧字形。

(六)错别字。

如:“装潢设计”误为“璜”;如“凑合”误为“凑和”。

五、文字材料中序号层次及标点的正确使用(一)序号的层次要规范一般情况下,第一层为“一、二、三”,第二层为“(一)(二)(三)”,第三层为“1. 2. 3.”,第四层为“(1)(2) (3)”。

如果层次还多,可根据文章的分量,或者在上述层次序号之前适当选用“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等,或者在上述层次序号之后适当增设“ A.”“ a.”“(a)”。

如:第一章………………………一、………………………(一)………………………1.…………………………(1)…………………………A……………………………a……………………………(a)……………………………(二)与序号配合的标点要规范1.“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等的后面不用标点(与后面的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位置)。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中的三对关系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中的三对关系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中的三对关系Three Pairs of Relationships on development of Standardized Chinese Characters ListCAO Dehe, XUAN Hengda(Departmen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Key words: Standardized Chinese Characters List; development; three pairs of relationships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ized Chinese Characters List relies on the properly dealing of the three pairs of relations between standardized Chinese characters and non-standardized ones,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the expert opinion and the public opinion.由教育部、国家语委负责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历经八年努力,于2009年中期完成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之后引发了异乎寻常的强烈反响。

社会舆论对于表中个别内容的抨击,态度之激烈远远超出预期。

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因为任何质疑批评中总是包含着合理因素,通过吸纳将会使有关成果更趋合理稳密。

笔者认为:研制《字表》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通用规范汉字与非通用规范汉字、理想与现实以及专家意见与社会舆论的关系。

一、通用规范汉字与非通用规范汉字的关系《通用规范汉字表》所收汉字具有双重属性,既属于‚规范汉字‛,又属于‚通用汉字‛。

《规范汉字表》对异体字的确定

《规范汉字表》对异体字的确定

《规范汉字表》对异体字的确定转贴自中国语言文字网 ... olumnlayer=01380164《规范汉字表》对异体字的确定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张书岩异体字的处理是研制《规范汉字表》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拟把《规范汉字表》研制过程中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对异体字处理的初步意见作一介绍,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使异体字的处理获得更加圆满的结果。

本文拟论述如下几个问题:一、异体字的定义问题;二、《规范汉字表》对异体字的处理情况;三、《规范汉字表》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所收异体字的处理。

一、异体字的定义问题(一)异体字定义中存在的矛盾“异体字”是上一世纪50年代的汉字整理工作中产生的一个术语。

对这个术语,当时没有赋予十分明确的定义。

学术界一般认为它就是传统文字学中的“或体”。

我们认为,既然是一个新产生的术语,就有必要赋予它明确的内涵;并且不必与不同时代产生的“或体”的概念完全吻合。

异体字定义在学术界的主要分歧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关于“同音同义”异体字所涉及的一组字应该有同音同义关系,这是没有疑义的。

但何谓“同音同义”,这还是个有歧义的概念。

在上一世纪50年代汉字整理工作之初,对异体字的认识是“音同义同而写法不同的字” ①。

这是一个很大众化,也很好理解的说法。

既然是音“同”,义也“同”,那么在音义方面就不应该有“不同”。

但是在“减少字量”的思想指导下,整理工作慢慢偏离了原来对异体字的认识。

作为整理异体字成果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异体字”的内涵显然与“同音同义”相左,为了找到一个恰当的说法作为理论支撑,研制者提出了“完全音义相同”“音同而含义有广狭之分”等概念②,此后,学术界又提出了“广义异体字”“狭义异体字”,“严式异体字”“宽式异体字”等说法,继而“广义”“宽式”异体字又被细化为“全同”“正异包孕”“交叉”“异正包孕”四种情况③。

在为研制《规范汉字表》而召开的异体字问题研讨会上,集中讨论了异体字的定义问题,而其核心就是如何理解“同音同义”。

对现行汉字规范的几点思考——以《通用规范汉字表》拟微调的44个字形为例

对现行汉字规范的几点思考——以《通用规范汉字表》拟微调的44个字形为例

对现行汉字规范的几点思考——以《通用规范汉字表》拟微调的44个字形为例孙建伟【摘要】现行汉字规范是关乎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是自《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发布以来我国对现行汉字所做的最系统、最全面的规范工作.文章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通用规范汉字表》拟微调的44个字形的诸组考察;当前字形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大陆字形进一步规范的几点想法.【期刊名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12)001【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通用规范汉字表;字形规范;现行汉字;两岸【作者】孙建伟【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2我国现在通用的汉字标准主要是发布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经过这20多年的发展,字表在某些方面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亟需研制新的规范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发布后,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组织专家团队根据当今社会实际,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下简作《字表》)。

经过8年多的研制,2009年8月,《字表》征求意见稿发布。

这个意见稿可说是当前我国对通用字字形整理的最新成果,是在充分吸收此前字形整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整合。

下面,我们围绕《字表》征求意见稿拟修改的44个字形,谈谈我们对当前字形规范的一些思考。

一、从两岸字形规范的比较视角下看44个微调字形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针对《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字形尚存在的问题,对其中44个汉字在字形上进行了微调。

具体调整如下:1.“琴、瑟、琵、琶”的上左和“徵”的中下部件“王”最后一笔横变提; 2.“魅”的右部件和“籴、汆、褰、衾”的下部件的末笔捺变点;3.“巽(撰、馔、噀同)”的上左部件“巳”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变竖提;4.“亲(榇同)、杀(刹、脎、铩、弑同)、条(涤、绦、鲦同)、茶(搽同)、新(薪同)、杂、寨”下部件“木”的竖钩变竖;5.“恿”的上部件和“瞥(弊、憋同)”的上左部件中横折钩变横折;6.“蓐、溽、缛、褥、耨、薅”中的部件“辱”以及“唇、蜃”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7.“毂”的左下部件“车”上添加一短横。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几个问题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几个问题

一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酝 酿和上马经过
酝酿《规范汉字表》研制的历史:
早在20 世纪80年代,这项工作就曾提上日程,只 不过当时不叫《规范汉字表》,而叫《标准现代汉 字表》。 20世纪90年代,研制《规范汉字表》又被重新提起, 并曾经两次上马。
一次是1994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再一次把研制 《汉字规范字表》列入“工作计划要点” ,同年该课题 被列为语用所重点项目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语言文字立法步伐的逐步加快, 《规范汉字表》研制再次提上日程。
规范汉字(normalized Chinese character) 规范汉字 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的汉字,包括经过 整理简化并由国务院或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以 字表等形式正式公布的汉字和未经整理简化 的传承字……
三 对“规范汉字”的再认识
“规范汉字”的认识似应把握住以下几个 要点:
规范汉字事实上客观存在; 规范汉字有层次之分; 规范汉字是经过整理产生的; 规范汉字是个“历时中包含有共时、共时中 包含有历时”的概念。
三 对“规范汉字”的再认识
规范汉字是个“历时中包含有共时、共 时中包含有历时”的概念。
“共时”平面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对允许繁体字、 异体字保留或使用的“特殊”情形作出了规定: (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 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中的 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规范汉字表》 四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基 本构想
(二)总体框架及编纂体例
《规范汉字表》拟收规范汉字12,000个左 右(加上相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总收字 量可能达到20,000字)。这12,000个规 范汉字,按使用频度和跟随率、分布度等划 分为三级;

汉字规范与规范汉字表的研制

汉字规范与规范汉字表的研制

类推的优势与弊病
保持汉字的系统,易于识别。 总体减少笔画,书写方便。 改变字的结构,使字理模糊。有些字破坏了汉字的美观性。 出现了一些同形字。 形成了一个新的“系统”,使古今距离与两岸距离越来越远。
按《简化字总表》第二表规定的132字与14个偏旁的范围类推,不扩大范围。《简化字总表》第一表的繁体字作构字部件时,无论是整体或使局部一律不类推简化。如“讏”,不能简化为“(上)卫(下)言”,也不能把上面部件居中的“韋”简化为“韦”。 采用“部分代替全体”原则简化的字(如“亲”、“产”、“从”、“丰”、“广”、“乡”、“杀”、“与”、“云”等),以及结构产生变化的字(如“备”、“荐”、“双”、“义”等),原则上只在第一层次构字时类推,以保持原字的结构不受影响。 采用以上原则产生难以识别的怪异字或产生同形字,可以灵活处理。 《字表》以外的字不再类推
异体字问题
异体字属于强迫一部分汉字“退役”,异体字的定义必须严格,不该“退役”的“退役”就会影响表达。 《一异表》存在正字义项不能包含非正字的现象。例如:熔(镕):在“溶化;溶解”义项上两者都可使用,但在“1、熔铸金属的模具。2、规范,模式”义项上只能作“鎔”。又如:修(脩):在“干肉;旧时送给老师的酬金”等义项上只能用“脩”,其他义项相同。 《一异表》 存在完全不通用字。即:现代汉语中,正字与非正字不具有相同的记词职能。其中包括无关的同音字、不同音的近义词以及非本国用字等。如上文所举的“諂(謟)”“咱(倃)”,在音义上均不相关。 异体字要科学处理。
《规范汉字表》实行“有限类推简化”
怎样使用《规范汉字表》
规范汉字表根据普遍社会应用层面规定了字级、字量和字形,必须严格执行,个人习惯在社会用字上要服从社会,服从法律。 人名、地名、科技用字要服从规范,受到一定的限制。 文言、手写是力求规范,另行处理。 在教育、教学领域制定应用字表,既要遵循规范汉字表的规定,又不能简单截用其中的一段使用。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而社会普遍应用层面的字频,与汉字的难易度和构形相互依存的系统是不一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对“规范汉字”的再认识
“规范汉字”的认识似应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点:
规范汉字是经过整理产生的;
周朝太史籀编纂的《史籀篇》就是周朝进行文字正形的范 今天的汉字整理工作,同历史上以“正形”为主要 本; 内容的汉字整理举措如出一辙,只不过整理范围逐步扩 秦王朝在用小篆统一全国文字时,首先对秦文字本身作过 大到字音、涉及到字义,整理工作的成果形式则更多地 一番整理; 表现为字表。如《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东汉熹平四年在碑石上刻了《诗经》《易经》《春秋》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 《尚书》《仪礼》《公羊传》《论语》七种经书,以便于 代汉语通用字表》《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 传写、校正经书,这是汉隶的范本;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等等,这些字 唐以后开始出现“字样”之书,也都起到了刊正经书、规 范字形的作用。 表成为现行规范汉字的主要依据。
一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酝 酿和上马经过
语言文字工作包括两个方面
1.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制定 2.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推行 其中“治标”工作是“推行”工作的基础
一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酝 酿和上马经过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的有关阐述:
“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及其健康发展”为立法宗旨 “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 规范汉字”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一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酝 酿和上马经过
《规范汉字表》研制课题立项经过:
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1年4月批准《规范 汉字表》研制课题立项; 2002年10月,《规范汉字表》研制课题被 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明确为语言文字 应用研究“十五”科研规划的“重大项目”, 予以重点支持; 2003年1月,“抓紧《规范汉字表》的研制” 列入《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点》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酝酿过程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必要性、可行性 对“规范汉字”的再认识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基本构想 跟《规范汉字表》研制相关的几项工作
一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酝 酿和上马经过
促成《规范汉字表》研制课题立项的直 接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经全 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颁布,并 从新世纪的第一天起施行。
三 对“规范汉字”的再认识
“规范汉字”的认识似应把握住以下几个 要点:
规范汉字事实上客观存在; 尽管这个术语出现时间不很长,但它不 是文字学家们主观臆想杜撰出来的。
三 对“规范汉字”的再认识
“规范汉字”的认识似应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点:
规范汉字有层次之分;
现代通用 我国大陆 一般交际场合 它以“通用”为标尺给出了国别(地区)、时代、领域、场 合等等限制,契合当代汉字通行和应用的客观现实。这里 的规范汉字特指是我们中国的,不是外国的;是大陆的, 不是港、澳、台地区的;是现代的,不是古代的;是通用 于“一般交际场合”的,不是“极特殊领域、场合”使用 的。
三 对“规范汉字”的再认识
“规范汉字” 术语的界定问题
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认识还不很一致
《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 《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汉字七题》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起草过程中,对要 不要把规范汉字的定义写进法中曾有过争论
三 对“规范汉字”的再认识
《语言文字学常用辞典》笔者曾撰写 “规范汉字”的词条:
“共时”平面
收入现行字表中的字>>>>为“一般交际场合”的 现行规范字 未收入现行字表中的字>>>>在“一般交际场合” 应该被视为不规范字
三 对“规范汉字”的再认识
规范汉字是个“历时中包含有共时、共 时中包含有历时”的概念。
“共时”平面
汉字的使用,除“一般交际场合”外,还有许多 特殊的需要。就汉字在“特殊领域、场合”的应 用而言,法律规定“除外”的情形,即在某些允 许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领域、场合,也 有一个用字规范与否的问题。
二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必 要性、可行性
研制《规范汉字表》的可行性
近50年来,我们有研制多个字表和字符集的实践基 础; 许多局部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可资借鉴 目前研究队伍比较齐整,研究方法特别是研究手段 比过去有了很大改进; 伴随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国际标准化进程的加 快,国际合作得到加强,视野比较开阔; 国家越来越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出台大大提高了 公民使用语言文字的法制意识、规范意识。
(二)总体框架及编纂体例
一级字,基本上是高频字,3,500字左右; 二级字,基本上是次高频字,4,500字左右; 三级字,基本上是低频字,预计4,000字左 右。 (均以字表最终的实际收字量为准)
规范汉字表》 四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基 本构想
(三)研制《规范汉字表》的原则
1.兼顾一般社会使用和信息处理的需要,使字表 编制和信息处理用字符集尽可能趋于一致; 2.坚持科学严谨的作风,全面、历史地看问题, 不回避、掩盖矛盾; 3.力求稳定,尽量不出现或少出现新造的字形; 4.从整个汉字系统着眼,处理问题时把汉字的形、 音、义结合起来考虑;
规范汉字表》 四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基 本构想
《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分为四个阶段:
前期准备 拟订研制计划 具体研制 综合报批 目前已进入第三个阶段,即字表编制的关键阶 段
三 对“规范汉字”的再认识
“规范汉字”的认识似应把握住以下几个 要点:
规范汉字是个“历时中包含有共时、共时中 包含有历时”的概念。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汉字规范,同时代的汉字规范 又因应用领域、场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 “共时”和“历时”是相对的。
三 对“规范汉字”的再认识
规范汉字是个“历时中包含有共时、共 时中包含有历时”的概念。
规范汉字表》 四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基 本构想
(一)研制目标和成果预期
研制《规范汉字表》的目标是:从当代社会语文生 活的实际出发,以主要满足“一般交际场合”社会 “通用”的需要为主,在现有多个字表(字符集) 的基础上,尽可能消除现行规范标准之间的矛盾和 不合字理之处,通过定量、定形、定音、定序等工 作,集原有若干规范标准为一体,力求做到科学性、 历史延续性和可行性的最佳组合,从而研制出能综 合反映简繁字、正异字和新旧汉字字形对应关系, 兼顾汉字形、音、义组合关系的规范字表。
规范汉字表》 四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基 本构想
(二)总体框架及编纂体例
《规范汉字表》拟收规范汉字12,000个左 右(加上相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总收字 量可能达到20,000字)。这12,000个规 范汉字,按使用频度和跟随率、分布度等划 分为三级;
规范汉字表》 四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基 本构想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 规范汉字表》 几个问题
王铁琨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北京 10081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行,不是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终结,而是新的 开始、新的起点。
在“重在建设”上下功夫
2.规范标准体系建设 2.规范标准体系建设 3.面向信息处理的语言 ----研制《规范汉字表》则是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1.国家通用语言文 4.应用语言学(含 5.语言文字管理机 体系建设的一个重中之重的项目制建设 字的法规体系建设 文字基础工程建设 语言规划)学科理 论建设
规范汉字(normalized Chinese character) 规范汉字 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的汉字,包括经过 整理简化并由国务院或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以 字表等形式正式公布的汉字和未经整理简化 的传承字……
三 对“规范汉字”的再认识
“规范汉字”的认识似应把握住以下几个 要点:
规范汉字事实上客观存在; 规范汉字有层次之分; 规范汉字是经过整理产生的; 规范汉字是个“历时中包含有共时、共时中 包含有历时”的概念。
三 对“规范汉字”的再认识
规范汉字是个“历时中包含有共时、共时中包 含有历时”的概念。
“历时”平面
繁体字、异体字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曾经在历史上的某 一时期以规范正字的面貌出现过,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过 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字至今还在一些领域、场合使用着。 因此,按照同时代的汉字规范因领域、场合的不同而有不 同要求的理念,我们在做好《规范汉字表》研制工作的同 时,还需要分批进行《规范汉字表》之外汉字(包括繁体 字、异体字)的全面研究整理工作,编制出相应的“汉字 整理表”,以满足古籍整理、出版印刷、信息处理等领域 使用汉字字量较大时的特殊需要,满足使用汉字的国家和 地区特别是两岸交流的现实需要。这是在当今信息时代传 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
规范汉字表》 四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基 本构想
5.立足于现实应用,兼及汉字的源流演变 和字理; 6.坚持群众观点,充分尊重教师、语言文 字学家、辞书专家、书法家、信息处理界和 其他汉字使用者的合理意见; 7.尽可能兼顾海外华人的用字习惯,努力 缩小与使用汉字的国家、地区现行汉字字形 的差异,为最终实现汉字文化圈的“书同文” 打下基础。
三 对“规范汉字”的再认识
规范汉字是个“历时中包含有共时、共 时中包含有历时”的概念。
“共时”平面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对允许繁体字、 异体字保留或使用的“特殊”情形作出了规定: (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 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中的 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一 《规范汉字表》研制的酝 酿和上马经过
前两次《规范汉字表》研制没有能够进 行下去的原因:
20 世纪80年代,当时由于“文革”刚结束 不久,拨乱反正的任务很重,调整充实后的 文改会忙于研究处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等更为紧迫的问题,这项工作未 能按计划全面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