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雪》原文、译文及注释

《雪》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
雪
未知-佚名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对照翻译: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冬天非常寒冷,(山上的)树木叶子全都凋落了,阴云布满了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了(栖息)的树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半夜,北风刮起,大雪纷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顿时成为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文言文《雪》原文

文言文《雪》原文
1.《雪》原文
天工翦水,宇宙飘花,品之,有四美焉;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铺,匀也;洞窗辉映,明也。
宜长松修竹,老梅片月,怪石峻增,深林窈窕,寒江远浦,断岸小桥,古刹层峦,疏篱幽径;老叟披蓑垂钓,骚人跨蹇灵诗,小酌清淡,高楼长啸。
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把盏,老僧对座,韵士闲枰;披鹤氅,纵步园林;御貂裘,登临山水。
如此景况,何必峨眉千尺。
2.《雪》原文翻译
天上的工匠把水剪成在天地间飘散的花,品味下来有四种品德,落地没有声音,是静的品德,沾在衣服上而没有颜色,是洁净的品德,无论(地势)高低平展铺开,是平均的品德。
(雪反光)使窗内明亮,是光明的品德。
高大的松树,茂盛的竹子,老梅树(开花映衬)残月,怪石在深邃的树林中掩映,一座小桥架在远处的江上,(更远处)重峦叠翠中一条小路通向一座古刹。
老渔翁披着蓑衣(在江上)垂钩,文人骚客迈着方步吟诗作赋,饮酒清谈。
高楼之上,风声长啸,船头煮茶的炉灶飘着青烟,座位旁边有美女把盏倒酒,得道高僧对面而坐,乐师闲弹乐曲。
披起外衣,纵步于园林,穿上皮衣,登山临水。
如此景色,状况,又何必(要有)千尺高的峨眉山呢?。
关于雪的科学小知识

关于雪的科学小知识一、雪的形成原理雪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条件下凝结而成的冰晶。
当水蒸气在大气中遇到冷空气时,会开始凝结,形成云。
当温度进一步降低时,云中的水蒸气会形成微小的冰晶或雪花。
这些雪花随着气流在空中飘荡,最终降落到地球表面。
二、雪的晶体结构雪花的晶体结构复杂,形态各异。
雪花的形状主要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在温度较低、湿度较高的条件下,雪花呈针状或柱状;而在温度较高、湿度较低的条件下,雪花呈片状或星状。
这些形状都有助于雪花在空中飘荡而不破碎。
三、雪的温度与湿度关系雪的形成需要低温条件,通常在零度以下。
同时,需要足够的湿度,即大气中要有足够的水蒸气。
当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水蒸气开始凝结形成雪花。
湿度越高,形成的雪花数量越多。
四、雪的密度与质量计算雪的密度取决于其晶体结构和水分含量。
通常情况下,新降落的雪的密度较低,约为0.05克/立方厘米;而陈雪的密度则较高,可以达到0.2克/立方厘米或更高。
要计算一定体积的雪的质量,只需将其体积乘以密度即可得到质量。
五、雪的分类与命名根据降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将雪分为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类型。
此外,根据雪的含水量和晶体结构,还可以将其分为湿雪、干雪、冰晶雪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雪在气象学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六、雪的融化与蒸发过程当温度升高时,雪花会融化成水滴。
融化后的水滴可能再次结冰或蒸发为水蒸气。
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或在温暖的季节,雪可能会融化成水滴并流入河流或地下水。
而在高山或寒冷地区,融化的雪水可能会重新凝结成冰川或冰川冰。
七、雪对气候的影响雪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降雪可以影响地表反射率,即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
新降落的雪具有强烈的反射能力,可以反射大量的太阳辐射,从而影响地表温度。
其次,雪可以改变地表热量平衡,影响气候变化模式。
此外,融化的雪水可以补充河流和地下水,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八、雪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雪课件ppt

目录
• 雪的形成与分类 • 雪的影响与作用 • 雪的观测与预报 • 雪的防灾减灾措施 • 雪的利用与文化价值 • 雪的实验与探究活动
01
雪的形成与分类
雪的形成过程
01
02
03
水汽凝结
在寒冷的大气中,水汽凝 结成水滴或冰晶,形成云 层。
结晶成长
云层中的水滴或冰晶不断 碰撞、凝结,形成雪花的 结晶核心。
雪的保温性能实验
测试雪在不同厚度和密 度下的保温性能,揭示 雪在自然界中的生态作 用。
雪的探究活动方案
1 2
雪的成因探究
通过收集资料、观察现象等方式,了解雪的形成 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雪的种类与分布探究
调查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雪的种类和分布特点 ,分析其与气候、地形等的关系。
3
雪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
性。
雪的分类及特点
湿雪
湿雪是指在落地前已经融化了一部分水分的雪花。它的特点 是雪花较大、较重,落地后容易形成积雪,但不易被风吹散 。
干雪
干雪是指没有融化水分的雪花。它的特点是雪花较小、较轻 ,落地后不易形成积雪,但容易被风吹散。此外,干雪还具 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因此常用于制作雪人和雪雕。
02
雪的影响与作用
能源利用
雪可以作为自然能源,通过雪 融化产生的冷却效应为建筑物 降温,降低能耗。
生态环境
雪可以保护植物和动物免受严 寒的侵袭,维持生态平衡。
体育娱乐
雪是冬季体育运动的重要载体 ,如滑雪、雪橇等,丰富人们
的娱乐生活。
雪的文化内涵
文学意象
雪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纯洁、美好的象征,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
感谢观看
艺术创作
《雪》文言文课文注释及翻译

问:《雪》文言文课文注释及翻译是什么?
答:《雪》文言文课文注释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如下:
《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二、翻译如下:
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树木的叶子都掉光了。
乌云密布,弥漫在天空中。
四处飞动的乌鸦千百只成群结队,还没有到晚上就回到了树林子里。
半夜里,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清里,登上高楼,山上树林和房屋顶上,一望无际的全都一片雪白,顿时就成了银白世界,真是一大奇观啊。
雪的50种表达

雪的50种表达
1. 飘雪
2. 雪花纷飞
3. 大雪纷扬
4. 鹅毛大雪
5. 纷纷扬扬的雪花
6. 落雪片片
7. 轻轻飘落的雪花
8. 满天飞舞的雪花
9. 漫天飘飞的雪花
10. 密密麻麻的雪花
11. 蓝天白雪
12. 冰天雪地
13. 雪莲花般的洁白
14. 洒满天空的雪花
15. 银装素裹的世界
16. 雪怀里的寒冷
17. 白茫茫的世界
18. 银世界
19. 雪花的芬芳
20. 纯洁的雪花
21. 冬雪飘零
22. 黑夜中的雪白
23. 飘飘洒洒的雪花
24. 雪柳花般的柔美
25. 冰封的世界
26. 寒意侵袭的雪花
27. 柔软的雪絮
28. 纯白无暇的雪花
29. 纷乱的雪世界
30. 雪域飘飞
31. 银装素裹
32. 林中初雪
33. 风雪阻扰
34. 漫天大雪
35. 四季皑皑白雪
36. 神圣的雪花
37. 风中雪花随飘荡
38. 纷飞的冰晶
39. 长空溢满雪花
40. 雪雕艺术的世界
41. 草原上的鸟儿们与雪花嬉戏
42. 雪冷人寒
43. 雪中春节
44. 银白的童话世界
45. 冷冽的雪天
46. 飞扬的雪花
47. 雪地驰骋
48. 水晶世界的雪花
49. 雄伟壮观的雪山
50. 寒冷与温暖交融的雪景。
小古文第七课雪

小古文第七课雪
雪,这一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自古以来便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从古籍中的描绘,到现代文学作品的传颂,雪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愈发凸显。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雪常常被赋予纯洁、高雅、壮美的意象,成为诗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
雪的起源和形成,源于地球大气中的水汽在低温环境下凝结成冰晶。
这一自然现象在地球上不同地区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如北国的飘雪、南国的雨凇等。
雪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在我国,雪代表着坚韧、刚毅、不屈的品质,象征着中华民族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不同文化中,雪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俄罗斯,雪代表着浪漫与梦幻,许多俄罗斯诗人和画家都将雪作为创作的主题。
而在我国,雪则寓意着纯洁无瑕、洗净尘埃,如唐代诗人刘长卿所言:“洗尽铅华雪里归。
”
雪的自然现象和气候特点,使其在地球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雪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农业、交通、能源等方面。
雪天的到来,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素裹的外衣,给人们带来了别样的视觉享受。
同时,雪也具有实用价值,如雪中嬉戏、雪仗等娱乐活动,都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总之,雪这一自然现象在文学、艺术、文化等多方面具有丰富的价值。
从古至今,雪一直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雪知识点归纳

雪知识点归纳雪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冬季时出现。
它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一种美丽的景象,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思考关于雪的一些知识点。
一、雪的形成雪是由水蒸气在冷空气中凝结而成的。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它会转化为小水滴或冰晶。
这些小水滴或冰晶在云中漂浮,当温度足够低时,它们会结合在一起形成雪花。
雪花的形状因温度和湿度而异,所以每一片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雪的分类根据雪花的形状和结构,雪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最常见的类型是雪花、雪晶和雪球。
雪花是指那些有规则形状的小结晶,它们看起来像是由许多小六边形组成。
雪晶是指形状不规则的冰晶,通常呈现出针状或板状。
雪球则是指由一些雪花或雪晶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球状物体。
三、雪的颜色我们通常认为雪是白色的,但实际上,雪的颜色可以有很多种。
这是因为雪在空气中反射和散射光线,导致我们看到的是白色。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雪的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当太阳低于地平线时,雪可能呈现出橙色或粉红色。
另外,当污染物或灰尘混入雪中时,雪的颜色可能变得更暗。
四、雪的影响雪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雪可以给人们带来冬季运动的机会,如滑雪、滑冰和雪橇。
其次,雪还对农业和环境有一定的作用。
雪的融化可以提供水源,滋润土壤,促进植物的生长。
此外,雪还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防止地面过度冷却。
五、雪的安全尽管雪可以给我们带来乐趣和美景,但我们也需要注意雪的安全问题。
在大雪天气中,道路可能会变得湿滑,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此外,大量积雪可能导致屋顶坍塌和滑雪场的雪崩等危险情况。
因此,在雪天出行时,我们应该注意安全,保持警惕。
六、雪的文化意义雪在许多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一些地区,雪被视为纯洁和清新的象征,常常与圣诞节和新年等重大节日联系在一起。
同时,雪也在文学、诗歌和艺术作品中被广泛描绘和赞美,成为创作的灵感之源。
七、雪的气候影响雪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雪的高反射率,它可以反射太阳的光线,减少地面的吸热量,从而降低气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学案
鲁迅
一.【温故知新】
背诵咏雪的诗句,说说诗中的雪的特点
二.【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
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三.【启发教学】
学习任务一:掌握字词,整体把握文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 )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笑( ) 褪尽( ) 朔方( ) 凛冽( )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1)作者简介。
(2)背景介绍。
4,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如何划分课文层次?
学习任务二:研读课文
(一)在理解课文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1、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2、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3、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
虽是回忆,却是展望。
虽是
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
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
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
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二)探究质疑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2、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3、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三)精读品析
1、理解重点语句含义: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2、文章写法。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
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
②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3、课堂小结: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
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
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
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四.【课堂练习】(一级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磬.口( ) 脂粉奁( ) 目光灼灼
..( )
朔.方( ) tuì尽( ) 凛liè( )
2、填空题。
(1)鲁迅原名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及《故事新编》。
《雪》选自他的散文诗集_______。
(2)江南的雪,“_______”;北国的雪则“_______”,随着旋风蓬勃奋飞。
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观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五【当堂检测】(二级达标训练)
雪
①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
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
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
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
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
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巳没膝。
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透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
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
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
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
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力量。
”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
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
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
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
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
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
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
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
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
(选自《名家散文》祝勇文10、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纯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浸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③段中“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一句的妙处。
4、作者在第⑤段中说“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请你从文外另外举出一例加以印证。
5、谈谈你对第⑤段末“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一句中“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的理解。
6、请按示例试对②至④段内容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①品雪→②___→③___→④___→⑤看雪→⑥忆雪
六.课堂小结
主题写法归纳
七.布置作业
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