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正浓课件
合集下载
《梅香正浓》课件2.ppt

梅香正浓
导入
历史的星空多么璀璨,是英雄俊杰之士 的肝胆,像日月一样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天 地因有正气而万劫不衰,一个民族也因为有 英雄而万代不朽,他们是照耀星空的日月! 他们是贯穿古今的永不枯竭的江河!他们是 民族的脊梁!这些英雄的品质比松挺,比梅 香,比翠竹更挺拔! 今天,让我们借助《梅香正浓》这篇课 文,一起回到那民族危亡的时刻,去感受他 们的气概。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新字词。 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史可法的 感人事迹,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 体会英烈们的气概。
学习字词
寡廉鲜(xiǎn)耻 纵情逸(yì)乐 高官厚禄(lù) 拜谒(yè) 崇(chóng)敬 虬(qiú)枝 峥嵘(zhēng róng)捐(juān)躯 昏庸(yōng) 殉(xùn) 自刎(wěn)
合作探究
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第2——6自然段,详细写 了史可法的英雄事迹,共写了哪几件 事?
合作探究
第一件:写在民族危亡之时几次起草奏 章,提出救亡方略,规劝皇帝,为国家民族 的前途担忧。
第二件:写史可法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 发誓与扬州城共存亡。 第三件:扬州陷落,史可法宁死不降, 最后“大骂气绝身亡”。
合作探究Leabharlann 2、梳理出本文的感情线索。
崇高——感动——伤感而肃然——感慨万分
合作探究
3、文章的结尾“梅香”有什么含义?
指梅花的品格,及具有“梅花”品格 的英雄身上所体现的凛然正气。
拓展练习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请同学们结合历史讲,具有 “梅香”品格的英雄的事迹。
生词解析
酷爱:十分喜爱。 拜谒:拜访、拜见。 高官厚禄:官大,待遇高。 尸骸:尸骨。 楹联:挂或贴在堂屋柱子上的对联。 寡廉鲜耻:形容人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戕害:杀害、残害。
导入
历史的星空多么璀璨,是英雄俊杰之士 的肝胆,像日月一样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天 地因有正气而万劫不衰,一个民族也因为有 英雄而万代不朽,他们是照耀星空的日月! 他们是贯穿古今的永不枯竭的江河!他们是 民族的脊梁!这些英雄的品质比松挺,比梅 香,比翠竹更挺拔! 今天,让我们借助《梅香正浓》这篇课 文,一起回到那民族危亡的时刻,去感受他 们的气概。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新字词。 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史可法的 感人事迹,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 体会英烈们的气概。
学习字词
寡廉鲜(xiǎn)耻 纵情逸(yì)乐 高官厚禄(lù) 拜谒(yè) 崇(chóng)敬 虬(qiú)枝 峥嵘(zhēng róng)捐(juān)躯 昏庸(yōng) 殉(xùn) 自刎(wěn)
合作探究
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第2——6自然段,详细写 了史可法的英雄事迹,共写了哪几件 事?
合作探究
第一件:写在民族危亡之时几次起草奏 章,提出救亡方略,规劝皇帝,为国家民族 的前途担忧。
第二件:写史可法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 发誓与扬州城共存亡。 第三件:扬州陷落,史可法宁死不降, 最后“大骂气绝身亡”。
合作探究Leabharlann 2、梳理出本文的感情线索。
崇高——感动——伤感而肃然——感慨万分
合作探究
3、文章的结尾“梅香”有什么含义?
指梅花的品格,及具有“梅花”品格 的英雄身上所体现的凛然正气。
拓展练习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请同学们结合历史讲,具有 “梅香”品格的英雄的事迹。
生词解析
酷爱:十分喜爱。 拜谒:拜访、拜见。 高官厚禄:官大,待遇高。 尸骸:尸骨。 楹联:挂或贴在堂屋柱子上的对联。 寡廉鲜耻:形容人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戕害:杀害、残害。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一册《梅香正浓》PPT课件11

4、通过阅读,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感受“梅香 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
合作学习 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第2-6自然段,详在民族危亡之时几次起草奏章,提出救 亡方略,规劝皇帝, 为国家民族的前途担忧。 第二件:写史可法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发誓与扬 州城共存亡。 第三件:扬州陷落,史可法宁死不降,最后“大骂 气绝身亡”。
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 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建议您下载后自 己先查看一遍,把用不上的部分页面 删掉哦,当然包括最后一页,最后祝 您生活愉快!
解词: 1、 酷爱:十分喜爱。 2、 拜谒:拜访、拜见。 3、 高官厚禄:官大,待遇高。 4、 尸骸:尸骨。 5、 楹联:挂或贴在堂屋柱子上的对联。 6、 寡廉鲜耻:形容人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7、 戕害:杀害、残害。
阅读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精读使自己特别感动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史可法高尚的民族气节。 3、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以“梅香正浓”为题,寓意深刻, 富有抒情意味。
历史的星空多么璀璨,是英雄俊杰之士的肝胆, 向日月一样照砌了历史的乾坤。天地因有正气 而万劫不衰,一个民族也因为有英雄而万代不 朽,他们是照耀星空的日月!他们是贯穿古今 的永不枯竭的江河!他们是民族的脊梁!这些 英雄的品质比松挺,比梅香,比翠竹更挺拔! 今天,让我们借助《梅香正浓》这篇课文回到 那民族危亡的时刻,感受他们的气概。
2.文章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崇高——感动——伤感而肃然——感慨万分
( 1) ↓ 总 起 —— 崇敬之情
(2~6) ↓ 引出回忆 起草奏章 誓同生死 分述 宁死不降 伤感肃然 (7~8) 对比总结 ↓
感人肺 腑 令大地沉 醉
《梅香正浓》PPT课件2 (共17张PPT)

自学提纲
1、自学文中的生字词,成语 2、背诵史可法墓前楹联的诗句 3、理清文章脉络结构,把文章分三 段并归纳段意 4、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基本字词内容 词语:拜谒 虬枝峥嵘 怂恿 纵情逸乐 飨堂 纵论兴亡
回顾复习近义词辨析并造句: 1、浮现,涌现,出现 2、瞻仰,参观、观看
史可法墓前的楹联 • 数点梅花亡国泪 • 二分明月故臣心
对“梅香”的理解 参考答案
•
“梅香”指梅花的 品格及具有梅花品 格的英雄身上所体 现的凛然正气。
说说你所了解的其他英雄
1、苏武牧羊的事迹 2、岳飞抗金的事迹 3、文天祥临死不投降的事迹 4、秋瑾的事迹
总结全文
• 本文作者使用了借物喻人的 写法,歌颂了民族存亡之时 英雄们的崇高气概,让我们 记住他们的凛然正气,学习 他们如梅花在风雨中依然清 香如故,不屈不挠的品格。
文章结构:
开头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自己对 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们的崇敬之情。 主体部分:(2-6自然段)详写了 史 可法的英雄事迹。 结尾部分:(第7-8自然段)作者直 抒胸臆,表达情感。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赞扬了具有“梅花” 般品格的民族英雄,重点 介绍了史可法的感人事迹。
合作探究
1、文章主体部分详细写了史可法哪几 件事情? 2、作者写文章的感情线索依次是什么? 3、有感情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对 “梅香”的理解。 4、你还知道哪些像史可法这样的英雄。
达标测评
做在练习本上,只写答案 一、补充词语 ( )枝( )嵘 ( )情( )乐 高( )厚( ) 寡( )鲜( ) 视( )如( ) 感( )万(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伫立( )沉静( )感叹( ) 怂恿( )浮现( )崇敬( ) 三、你能写出文天祥、秋瑾的诗文中的一句 诗吗?
梅香正浓PPT优质课课件(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 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 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 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 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 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 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 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 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
史可法朝夕在狱外无门可入。当他听说左光斗受了炮烙之刑,命在旦夕,
立即筹了50两黄金,“涕泣谋于禁卒”,禁卒受到感动,让史可法化装为
掏粪者进入牢房,史可法跪着抱住已经血肉模糊、不成人形的在光斗呜咽
不止。左光斗听出了他的声音,奋臂用手拨开自己溃烂的眼皮,怒目注视
史可法,喝斥他速去:“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持
叹说:“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
左光斗之前,中华先烈灿若繁星;左光斗之后有史可
法,史可法之后,有孙兆奎,有夏允彝父子,有秋瑾、李
大钊、方志敏……依然是群星璀璨。
史可法墓前的飨堂上有一幅当代人撰写的七言楹联,
• 2.感情线索: 崇高——感动——伤感而肃然——感慨万 分
探究学习:
文章的结尾“梅香”的含义? (指梅花的品格,及具有“梅花”品格的 英雄身上所体现的凛然正气)
回顾反思: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请同学们结合历史讲,具有“梅香”品格
的英雄的事迹。
知识链接,拓展提升
•
梅香正浓 白桦
•
我自幼酷爱诵读中华民族英烈们所给我们遗留的诗文,如岳飞、
登上扬州广储门外的梅花岭,站在高大的银杏树下,立即想起我曾熟读过
8.6 梅香正浓 北师大版PPT优质课件

【体恤】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以同情、 照顾。
课件PPT
词语积累
【寡廉鲜耻】不廉洁,不知羞耻。 【唾骂】鄙弃责骂。 【戕害】严重损害;伤害。 【规劝】郑重地劝告,使改正错误。
课件PPT
第一部分(1):交代了探访民族英 烈的缘由,点出主题,表达对英烈“ 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的崇 敬之情。
课件PPT
第二部分(2-6):详细记述了史可 法坚守扬州的英雄事迹。
课件PPT
第三部分(7-8):呼应前文,点明 作者意图,以“梅香”比喻“英雄的 凛然正气”。
课件PPT
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分析:课文赞扬了具有“梅花”般 品格的民族英雄,重点介绍了史可 法的感人事迹。
文中写史可法主要的三件事:
第一件:在民族危亡之时几次起草奏章,提出 救国方略,规劝皇帝,为国家、为民族的前途 担忧。
第二件:写史可法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发誓 与扬州城共存亡。
课件PPT
文中写史可法主要的三件事:
第三件:写扬州城陷落, 史可法宁死不降,最后大 骂气绝身亡,表现了英雄 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凛 然正气。
课件PPT
开篇点题 崇敬之情
忠
肝
梅
叙述
受命 忠心劝谏 坚守 誓与城共存亡
视死如归
香 事迹 殉国 气绝而亡
课件PPT
1.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崔道融《梅花》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卜算子·咏梅》
课件PPT
感悟:文章借梅喻人,歌颂了具有 梅花品质的人,告诉我们做人也应 该像梅花一样,无私奉献、清正廉 洁。梅花不但耐寒,更具有清香之 气,我们做人也当如此,要做到一 身正气、问心无愧才好。
课件PPT
词语积累
【寡廉鲜耻】不廉洁,不知羞耻。 【唾骂】鄙弃责骂。 【戕害】严重损害;伤害。 【规劝】郑重地劝告,使改正错误。
课件PPT
第一部分(1):交代了探访民族英 烈的缘由,点出主题,表达对英烈“ 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的崇 敬之情。
课件PPT
第二部分(2-6):详细记述了史可 法坚守扬州的英雄事迹。
课件PPT
第三部分(7-8):呼应前文,点明 作者意图,以“梅香”比喻“英雄的 凛然正气”。
课件PPT
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分析:课文赞扬了具有“梅花”般 品格的民族英雄,重点介绍了史可 法的感人事迹。
文中写史可法主要的三件事:
第一件:在民族危亡之时几次起草奏章,提出 救国方略,规劝皇帝,为国家、为民族的前途 担忧。
第二件:写史可法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发誓 与扬州城共存亡。
课件PPT
文中写史可法主要的三件事:
第三件:写扬州城陷落, 史可法宁死不降,最后大 骂气绝身亡,表现了英雄 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凛 然正气。
课件PPT
开篇点题 崇敬之情
忠
肝
梅
叙述
受命 忠心劝谏 坚守 誓与城共存亡
视死如归
香 事迹 殉国 气绝而亡
课件PPT
1.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崔道融《梅花》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卜算子·咏梅》
课件PPT
感悟:文章借梅喻人,歌颂了具有 梅花品质的人,告诉我们做人也应 该像梅花一样,无私奉献、清正廉 洁。梅花不但耐寒,更具有清香之 气,我们做人也当如此,要做到一 身正气、问心无愧才好。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6梅香正浓|北师大版(共19张PPT)

导入课文
史可法(1602-1645),明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字宪之,号 道邻,崇祯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 中。崇祯八年(1635年),迁右参议,分守池州、太平,监江北诸 军以堵截民变队伍。十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光州等府 县,提督军务,扼李自成军。后由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升任南京 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十七年,闻北京失陷。初欲立潞王,马士 英、阮大铖合谋欲立福王,送之至仪真,遂立福王于南京。加东 阁大学士,入阁参政。受马士英排挤,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 州。清兵至,可法传檄各镇,无一至者,亲守西门险要。城破, 自刎不死,被执,不屈死,以袍笏葬于城外梅花岭。人称史阁部,
学习生词
酷爱:十分喜爱。 拜谒:拜访、拜见。 高官厚禄:官大,待遇高。 尸骸:尸骨。 楹联:挂或贴在堂屋柱子上的对联。 寡廉鲜耻:形容人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戕害:杀害、残害。
精读课文
作者借傲雪的梅花,在风雨中依然清香如故的 不屈不挠的品格,重点介绍了明朝的遗臣的史可法 的感人事迹,歌颂了民族危亡之时英雄们的崇高气 概。
精读课文
文章第3-5自然段,详细写了史可法的英雄事 迹,共写了哪几件事?
精读课文
第一件:写在民族危亡之时几次起草奏章,提出救亡方略,规劝 皇帝,为国家民族的前途担忧。
第二件:写史可法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发誓与扬州城共存亡。 第三件:扬州陷落,史可法宁死不降,最后“大骂气绝身亡”。
精读课文
清军兵临城下,史可法知大势已去,做了哪几件事?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学习生词
梅香正浓课件

以“梅香正浓”为题,寓意深刻, 富有抒情意味。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墨梅图题诗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吾誓以身殉城! 我死后,葬在梅花岭上。
城破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兵俘获史可法 时,———————。
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现在史可法墓,是他 的衣冠冢。墓前飨堂上有一副七言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 心”,叫人感叹不已。瞻仰了史可法的衣冠冢后,西向步入史公祠,祠内挂 有史可法坐像。这位出生于中原的乡里先贤好像在审视我,使我顿时由伤感 而肃然。
每当我们民族处于危亡之秋,总会出现两类人。一类人有邦国而无自身, 敬畏史笔,体恤民苦,壮怀激烈,视死如归。另一类人则重私利而轻大义, 寡廉鲜耻,戕害同胞,卖身求荣,置世世代代之唾骂于不顾。一想到这里, 我就感慨万分,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
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我登上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站在虬枝 峥嵘的古梅树旁,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明末镇守扬州英勇捐 躯的史可法的事迹来。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读标准音:
寡廉鲜(xiǎn)耻 高官厚禄(lù) 崇(chóng)敬
纵情逸(yì)乐 拜谒(yâ) 虬(qiú)枝
峥嵘(zhēng róng) 捐(juān)躯 昏庸(yōng) 殉(xùn)自刎(联 酷(kù)爱 体恤(xù) 伫(zhù)立 召(zhào)集 瞻(zhān)仰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墨梅图题诗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吾誓以身殉城! 我死后,葬在梅花岭上。
城破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兵俘获史可法 时,———————。
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现在史可法墓,是他 的衣冠冢。墓前飨堂上有一副七言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 心”,叫人感叹不已。瞻仰了史可法的衣冠冢后,西向步入史公祠,祠内挂 有史可法坐像。这位出生于中原的乡里先贤好像在审视我,使我顿时由伤感 而肃然。
每当我们民族处于危亡之秋,总会出现两类人。一类人有邦国而无自身, 敬畏史笔,体恤民苦,壮怀激烈,视死如归。另一类人则重私利而轻大义, 寡廉鲜耻,戕害同胞,卖身求荣,置世世代代之唾骂于不顾。一想到这里, 我就感慨万分,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
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我登上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站在虬枝 峥嵘的古梅树旁,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明末镇守扬州英勇捐 躯的史可法的事迹来。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读标准音:
寡廉鲜(xiǎn)耻 高官厚禄(lù) 崇(chóng)敬
纵情逸(yì)乐 拜谒(yâ) 虬(qiú)枝
峥嵘(zhēng róng) 捐(juān)躯 昏庸(yōng) 殉(xùn)自刎(联 酷(kù)爱 体恤(xù) 伫(zhù)立 召(zhào)集 瞻(zhān)仰
六年级语文上册《梅香正浓》课件1北师大版

2.感情线索:
崇高——感动——伤感而肃然 ——感慨万分
拓展训练: 请结合历史讲,具有 “梅香”品格的英雄的事 迹。
召
(zhào)集 瞻(zhān)仰 伫
(zhù)立 戕(qiāng)害
解词: 酷爱:十分喜爱。 拜谒:拜访、拜见。 高官厚禄:官大,待遇高。 尸骸:尸骨。 楹联:挂或贴在堂屋柱子上的对联。 寡廉鲜耻:形容人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戕害:杀害、残害。
主题:作者借傲雪的梅花,在 风雨中依然清香如故的不屈 不挠的品格,重点介绍了明 朝的遗臣的史可法的感人事 迹,歌颂了民族危亡之时英 雄们的崇高气概。
梅 香 正 浓
读准音:
寡廉鲜(xiǎn)耻 纵情逸(yì)乐
高官厚禄(lù)
崇(chóng)敬
拜谒(yè) 殉(xùn) 捐(juān)躯
楹(yíng) 体恤(xù) 飨(xiǎng)
虬(qiú)枝峥嵘(zhēng róng) 昏
庸(yōng) 怂恿(sǒng yǒng)
自刎(wěn) 尸骸(hái)
合作学习: 文章第2-6自然段,详细写了史可法 的英雄事迹,共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件:写在民族危亡之时几次起草奏
章前途担忧。
第二件:写史可法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
发誓与扬州城共存亡。
第三
件:扬州陷落,史可法宁死不降,最后
“大骂气绝身亡”。
合作探究: 文章的结尾“梅香”的含义? (指梅花的品格,及具有 “梅花”品格的英雄身上 所体现的凛然正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今年我才有机会访问苏北文化名城扬州,5月的最后一个上午,当我 登上扬州广储门外的梅花岭,站在高大的银杏树下,立即想起我曾熟读过 的两篇散文。一篇是清桐城学派的创始人方苞写的《左忠毅公逸事》;一 篇是清乾隆年间因文字狱治罪幸而免死的学者全祖望写的《梅花岭记》。 前者并未直接记述史可法,写的是史可法的宗师、明末东林党人左光斗。 文章以左光斗“视学京畿”起笔,描写他在风雪古寺之中偶见一书生伏卧 案头,他读了书生刚刚写就的文稿,立即脱下自己的貂裘盖在书生身上, 并为他关上门户。和尚告知他:那书生名叫史可法。不久,左光斗主试, 当他听到门史唱出史可法的名字的时候,“瞿然注视”,当即“面署第 一”。并召见。在史可法拜见左夫人的时候,左光斗说:“吾诸儿碌碌,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文章紧接着就写到左光斗被阉党陷入牢狱, 史可法朝夕在狱外无门可入。当他听说左光斗受了炮烙之刑,命在旦夕, 立即筹了50两黄金,“涕泣谋于禁卒”,禁卒受到感动,让史可法化装为 掏粪者进入牢房,史可法跪着抱住已经血肉模糊、不成人形的在光斗呜咽 不止。左光斗听出了他的声音,奋臂用手拨开自己溃烂的眼皮,怒目注视 史可法,喝斥他速去:“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持 者!”史可法才“不敢发声”,悄然退出。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向人 叙及此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应该说,从那时起,铁石肺肝 的左光斗也铸造了史可法。“顺治2年酉4月,江都(即扬州)围急,督师 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这是全祖望《梅花岭记》一开始的两句话。史 可法召集众将表明自己将“与城为殉”的决心,他希望有一个人在最后帮 助他完成大节。副奖史德威“慨然任之”,史可法当即认为义子。“25日, 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 执刃。”终于为清兵俘获,史可法“大骂而死”。前一篇文章写史可法未 敢昧大义而轻生,后一篇文章写史可法未敢昧大义而惧死。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北上,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初一抵达大都 (今北京)。前宋丞相留梦炎、受元朝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先后向他劝降, 都被拒绝。他身在狱中,但诗句墨迹传遍京城,被视同珍宝。又在狱中写下 千古传颂的〈正气歌〉,历数各代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人物,以明自己准 备随时为国捐躯的决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 (今北京东四北大街府学胡同,一说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就义,年四十七。
作者简介
白桦,剧作家、诗人。原名陈佑华,1930年生,河南信阳 人。十六岁在信阳师范读书时开始文艺创作,在《豫南日 报》和《中州日报》上发表一些诗歌、散文。1947年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宣传员、俱乐部主任等职。后随军 渡江,进军大西南。1951年开始小说、诗歌、散文、电影 剧本等业余创作。1952年任昆明军区创作组组长。1955年 调总政治部,任创作室创作员。1961年至1964年在上海海 燕电影制片厂作编剧,而后调武汉军区话剧团任编剧,再 后从部队复员到地方,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工作。 1955年开始出版诗作,有短诗集《金沙江的怀念》《热芭人之歌》《晚歌 与欢歌》,长诗《鹰群》、《孔雀》。建国初开始剧本创作,有话剧《像 他那样生活》、小歌剧《小磨飞转》和电影文学剧本《山间铃响马帮来》 等。小说有《边疆的声音》和《猎人的姑娘》。新时期重返文坛后,作家 于1977年首先写出话剧《曙光》,以歌颂老一辈革命家贺龙的业绩,接着 又写出《阳光,谁也不敢垄断》、《春潮在望》等诗作。此后又写出话剧 《红杜鹃、紫杜鹃》、《吴王金戈越王剑》,后者在戏剧界曾引起争论。 还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今夜星光灿烂》、《孔雀公主》、《苦恋》、 《芳草青青》等。作家的早期作品洋溢着浓郁的边疆风情和地方色彩,新 时期后的作品对历史进行深情回顾,对现实进行严肃思考,在文坛上时时 引起争鸣。
• • • • • •
读标准音: 寡廉鲜(xiǎn)耻 纵情逸(yì)乐 高官厚禄(lù) 拜谒(yâ) 崇(chóng)敬 虬(qiú)枝 峥嵘(zhēng róng) 捐(juān)躯 昏庸(yōng) 殉(xùn)自刎(wěn)
• 尸骸(hái) 飨(xiǎng)楹(yíng) • 酷(kù)爱 召(zhào)集 瞻(zhān)仰 体恤(xù) 戕(qiāng)害 • 伫(zhù)立高——感动——伤感而肃然——感慨万分
探究学习:
文章的结尾“梅香”的含义? (指梅花的品格,及具有“梅花”品格的 英雄身上所体现的凛然正气)
回顾反思: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请同学们结合历史讲,具有“梅香”品格 的英雄的事迹。
知识链接,拓展提升
• • 梅香正浓 白桦 我自幼酷爱诵读中华民族英烈们所给我们遗留的诗文,如岳飞、 文天祥、史可法、夏完淳、秋瑾„„也酷爱诵读他们的同代人或后人 关于他们的记述。只要有可能,我都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居、墓地和留 有他们血迹及深深脚印的土地。我以为和他们相关连的风物倍加亲切, 虽然每一次都有一种悲愤苍凉的思绪久久不能释然,我还是要去寻觅、 登临,并感念他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气概。 人,知炎凉、知利害,易;知耻,却难;知耻而后洁身至死,更 难。我想在这里披露一件我9岁时遇到的一件事。我出生在河南省信 阳市,就是京剧里的宋士杰住的那个信阳州,他的小旅店开在西门之 外,我家住天西门之内。1939年,苦难中原已经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了 一年。一个深秋的傍晚,一小队日本宪兵牵着一个浑身血污的年轻抗 日志士,押往西门外的乱尸岗,那里是历朝历代行刑杀人的屠场。一 群无知的顽童(其中也有成人)呼啸着尾随在这些刽子手的背后去看 热闹,我被这股愚味、无聊和癫狂的冲动所吸引,被卷进他们的行列。 刚刚走到西邻豆腐坊王大娘的门前,我的胳膊突然被一只非常强有力 的手抓住,一把就将我从那群人中间拉了出来,我差一点被摔倒在臭 水沟里。抬头一看,是王大娘。她怒不可遏地问我:“你去哪 儿?„„你起什么哄?你爹被他们活埋才几天?„„你!怎么能这 样„„”她的话如同当顶霹雳,使我在一陈颤栗之后失去了知觉。在 以后的很长一个时期,我都不敢在街坊邻居们面前抬头,我开始知耻 了。每当我在多乖命运的途中走近污秽泥潭的时候,那位可敬而严厉 的王大娘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并及时伸出有力的手把我牢牢抓住。
生词解析:
1.酷爱:十分喜爱。 2.拜谒:拜访、拜见。 3.高官厚禄:官大,待遇高。 4.尸骸:尸骨。 5.楹联:挂或贴在堂屋柱子上的对联。 6.寡廉鲜耻:形容人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7.戕害:杀害、残害。
自由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主题:作者借傲雪的梅花,在风雨中依然 清香如故的不屈不挠的品格,重点介绍了 明朝的遗臣的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歌颂了 民族危亡之时英雄们的崇高气概。)
•
史可法生前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但史德 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因而生出许多 “史可法未死”的传说和众多冒史可法之名起兵抗清的事 来。全祖望接着写了一段明末第一号大汉奸洪承畴与被俘 的吴中义军首领孙光奎的对话。洪问孙:“你在军中,知 不知道史可法是果真死了?还是活着?”孙反问他:“你 从北地来,知不知道在松山殉难的洪承畴是果真死了?还 是活着?”洪承畴狼狈不堪,急令斩杀孙兆奎。全祖望感 叹说:“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 左光斗之前,中华先烈灿若繁星;左光斗之后有史可 法,史可法之后,有孙兆奎,有夏允彝父子,有秋瑾、李 大钊、方志敏„„依然是群星璀璨。 史可法墓前的飨堂上有一幅当代人撰写的七言楹联, 使我吟哦良久:“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红梅如血泪,明月是冰心。“二分明月”出自唐代诗人徐 凝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 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 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 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 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 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 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 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 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
•
南明最后一位兵部尚书大学士史可法受命于危亡之秋, 内忧外患,情势正如“史公墓”前抱楹联的上联所述: “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当时福王朱由崧昏聩荒 淫,权奸马士英、阮大铖等把持朝政,大将左良玉病死于 军中,其子左梦庚兵败降清。清兵大军压境,各镇兵马又 不听史可法的调度,困守孤城,清兵破扬州后屠城10日, 尸山血海。风雪寺中苦读的史可法所以能成就为永垂不朽 的史可法,难道和不成人形、血肉模糊的左光斗的厉声喝 斥没有关系么?!史书里写道:史可法每上书福王论及国 事,必再三朗读草稿,涕泪满面,部将与士兵均为之动容。 这就是为什么扬州城破之后,全军将十无一降敌的重 要原因。史可法的精神光焰烛照孤城扬州,并点燃了每一 个军民胸中的正气。
人物简介
史可法(1602-1645),明河南祥符(今开封)人, 字宪之,号道邻,崇祯进士。授西安府推官, 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崇祯八年 (1635年),迁右参议,分守池州、太平,监 江北诸军以堵截民变队伍。十年,擢右佥都 御史,巡抚安庆、光州等府县,提督军务, 扼李自成军。后由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升任 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十七年,闻北京 失陷。初欲立潞王,马士英、阮大铖合谋欲 立福王,送之至仪真,遂立福王于南京。加 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受马士英排挤,以 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清兵至,可法传 檄各镇,无一至者,亲守西门险要。城破, 自刎不死,被执,不屈死,以袍笏葬于城外 梅花岭。人称史阁部,谥忠靖。清乾隆追谥 忠正。有《史忠正公集》。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新字词。 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感受 “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
文天祥(1236-1283),小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 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 人。南宋末大臣。宝四年(1256年)进士。宋度宗咸淳九年 (1273年),任湖南提点刑狱,次年调任知赣州,得元军渡 江的消息,立刻组织万人起兵勤王。德二年(1276年)正月, 谢太后向元军投递降表,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北上,后设法逃脱,再组织民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 年),文天祥收复兴国等县,包围赣州,军势颇盛。不过, 文天祥组织起来的民兵,战斗力不强,很快就被元军击溃, 文天祥的妻子也被元军俘掳。他只好收拾残兵奔循州,驻 南岭。后在广东的潮州、惠州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 年),宋廷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十二月,元军从海陆 大举进攻,文天祥撤出潮阳,转移海丰。因叛徒的出卖, 他在五坡岭再次被元军俘掳。次年正月,被移上海船,经 珠江口零丁洋时,写下〈过零丁洋〉一诗。诗中以「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宁死不屈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