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 (共37张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PPT1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PPT11](https://img.taocdn.com/s3/m/149dc0a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f.png)
材料一
民事违法行为
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
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
(3)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生产的组织者,成为国际间商品、技术和资本流动的主要参与者,称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动力。 9.辩证否定观
把手表弄丢了。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材料三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 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 得赃款4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 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 有期徒刑。
刑事违法行为
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
判断违法行为类别的技巧
1.看违反的法律——直接得出结论 如:《婚姻法》、《物权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校做个好学生, 1、举行纪念仪式,缅怀英雄烈士
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 (2)为在中国建立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巨大机遇,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可以做,合法的
法的作用
不可以做,非法的
2018年5月17号,19岁的 在校大学生蒋某某在家上 网,看到《英雄烈士保护 法》开始施行的新闻后, 试图挑衅法律权威,在“新 浪微博”发布侮辱两名英雄 烈士的言论,并称“不会被 抓”。
你认为他会被抓吗?为什么?
事件后续......
银川警方接网民举报后,迅速开 展工作,将家住银川市金凤区的蒋 某某传唤到案。蒋某某对其在网上 发表违法言论的事实供认不讳,经 民警批评教育,蒋某某对自身的错 误言行表示悔过,接受警方的处罚。 最终,银川市金凤区警方依法对蒋 某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罚款500元 的处罚。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法不可违课件(共42张PPT)

拾得遗失物,应当 诗歌的格式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组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那么,运用场面描写,再现生活,要注意什么呢? 1.《为人生蓄势》:为人生蓄势,要有足够的勇气;为人生蓄势,要有坚强的信念;为人生蓄势,要有恒久的耐心。 ①举例印证了中国民间口头文化语言的美妙。②与下文对属于书面文化的唐诗意境的分析一起,共同强调语言应该具有暗示性,能向读者传达丰富的意蕴。
3.(2)从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期加徒刑来刑包看、括无罚,期金徒、违刑没、收法死财刑产行。、剥附
为可以分为:
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等。
思考: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1
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 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刑事违 法行为
2
李某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 于200元罚款。
苏某限期归还手表。 在日常生活中留意新鲜事物,不断积累、沉淀经验,寻找灵感,不断地修改,方能写出至情至美的诗歌。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 并序》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并序》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三、事件性材料,“抓手”即是揭示因果的语句 (3)托物法:这是一种把讽刺对象托比于某物,使讽刺对象具体化、形象化的手法。
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殴打他人等行为
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有一个留学生,在乘坐的飞机上,笑嘻嘻 地递给空中小姐一张纸条,写着:“我身上有 炸弹,我要劫机。”空姐笑了笑,取走了纸条。 当飞机降落时,地面上许多警卫人员荷枪实弹 把飞机层层包围。虽然那个学生大喊:“我只 是开个玩笑,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们可以作 证。”但是没有用。他被押上警车,并要面对 法律的裁决。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时法不可违》PPT

1 违法无小事
运用你的经验
家庭困难的小勤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 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结果被 保安送到派出所。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提示』
(1)因为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是违法的事情。 (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 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危害社会的行为。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生活中经常出现捡到失物据为己有的情况,或者向失
主索要报酬。
上述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 物,应当归还失主。
民事违法
镜头二 我们经常在公众场所看到他人喧闹起哄,扰乱公共秩序。
镜头二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
种类
定义
民事违法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行政违法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 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刑事违法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无论是违法还是 犯罪都要承担法 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 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
式、标准和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
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
二、什么是违法行为?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 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 为应予以处罚。
行政违法
八年级初二人教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上册 法不可违 名师教学PPT课件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4
违 法 无 小 事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5
法律告知人们什么?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 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 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 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 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 准绳。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4
刑事违法行为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5
还有两种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
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
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
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
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般违法行为。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6
在民法、行政法、刑法之上, 还有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违反 宪法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简称违 宪行为,一切违宪行为都要受到追 究。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
你
不 注意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
要
要
参
参
与
与
违
违
法
法
活
活
动
动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
自 学 思 考 题
1:法律告知人们什么? 2:什么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的类别? 4:行政违法行为及误区。 5:民法的规范范围以及典型的民事违法 行为。 6:个人怎么做,才能保证社会和谐?
如果有人不按照法律规定的做呢?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6
违法行为?
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是规定, 危害社会的行为。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7
拾 物 不 还
不 文 明 观 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课件

镜头二:我们经常在公众场所看到他人喧闹起哄,扰乱公共秩序。 镜头二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行政违法Biblioteka 镜头三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新闻里报道持刀抢夺人财物的事情。 在年轻人的颈项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事业心这颗灿烂的宝珠。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相同点 镜头一 生活中经常出现捡到失物据为己有的情况,或者向失主索 儿童有无抱负,这无关紧要,可成年人则不可胸无大志。 小明的爸爸开车闯红灯。 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和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违法行为的种类。
桐山万里丹山路,雄风清于老风声
的应判处刑罚。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雄鹰必须比鸟飞得高,因为它的猎物就是鸟。 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 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课堂总结
本课通过对三种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 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定义与典型案例的讲解, 告诉同学们要正确辨别各种违法犯罪,明确违法并不 是小事,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 任。
再见
『提示』
(1)因为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是违法的事情。 (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 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探究新知
儿童有无抱负,这无关紧要,可成年人则不可胸无大志。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才自清明志自高。 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 在年轻人的颈项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事业心这颗灿烂的宝珠。
(部编版)2020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教学设计人民版53(1)

《对违法说“不”》生从生理上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尚不成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社会经验不足,对于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缺乏理性的判断,容易因迷恋网络、或结交损友等受到社会中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很容易迷失方向,常常对自己的不良行为熟视无睹,再加之缺乏法律知识和守法意识,很容易从沾染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因此本课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1、树立法制观念,增长法律意识,学会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的分类,做到知法懂法;3、明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做到遵纪守法; 4、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误入歧途; 5、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参加有益活动; 6、学会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搜集资料展示资料,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课上所学知识,加强巩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重点】明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做到遵纪守法。
【教学难点】树立法制观念,增长法律意识,学会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有关违法、守法的相关视频资料。
一、数据导入在全国法院审结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生效判决中被告人为未成年人的,2008年为88914人,2009年为77620人,2010年为68203人,2015年为43839人,虽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总人数依旧不少。
青少年处在人生美好的花季,理应健康成长。
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我们的同龄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邪路呢?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知识。
朋友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伸出热情援助之手,这样做才够朋友。
然而你可曾想到,冷不防你的热情会把你拉进犯罪的泥潭,此时的你或许还不知道错在哪里呢!二、什么是违法1、案情发布阅读117面的案情发布《应该怎么做?》。
律师说法(课文P117页)。
杨益刚到底错在哪里了?他犯了什么法?2、窝赃及其处罚(1)窝赃: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的赃款、赃物而代为转移、藏匿或为其提供秘密隐蔽场所的行为。
(完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级上册法不可违课件共张PPT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
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挫伤
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放到网站使用。
了进行创作作品的积极性。
我国的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三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
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2 A.民事违法行为 一在般违社法会行为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 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谎报火警、匪警、无端拨打“110” ,故意移动、损坏交通标志等行为,一般来说,公安机关给予处罚的依据是( )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法不可违。
3
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 和合同违法行为。
遵守
法律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 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材料一
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 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 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 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 告的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法,它规定对扰乱影剧院等公共场 所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
“民 事 主 体 ”
含义
民事主体
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 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能够充当民事法律 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 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法不可违PPT-优质PPT

镜头一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
小勤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勤工俭学,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方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其行为已经构成违法行为,因此被送到派出所。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5、张强伙同他人抢劫银行巨款。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
受到行政制裁: ①行政处分: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开除等。 ②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行政拘留 。
请你判断——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1、张某与李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把李某打成 重任,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李某相关损失。
——刑事违法行为 2、小刘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被公 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并由家长赔偿损失。 —行政违法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
者说达成共识的基本规 纪律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范 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纪律是一个团体或组织制定的便于
管理而制定的条款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小犯勤了为法了律减的轻底这家线两里,的其幅负行图担为勤已片工经说俭构学成明,违了出法发行一点为个是,好因什的此么,被但送问是到题他派选出?择所了。一因种为错捡误固的定方脚式手,架触用
的铁卡子是违法的事情。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一、违法无小事: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 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5年
逐年呈下降趋势,但总人数依然不少。
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保障公民社会生活。中学 生作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更需要了 解相关法律知识,提升法治意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避免误入歧途,学会并懂得对违法说“不”,做社会主
义建设的合格者和接班人。
• 对违法说“不
游戏方法:
将学生分成5——8人一组。
第一轮(飞花令) 1、从第一组开始,每次说一个与“法律”或“法治”有关的词语,
且词语内必须有一个“法”字。
2、要求在上一组结束后5秒内说出,超时即刻淘汰。 3、说出词语最多且坚持到最后的一组为本轮获胜组。 (按照本轮每组说出的词语个数,每个计1分,加入下一轮计总分)。
第二轮(说句子)
1、从第一组开始,每次说一个与“法律”或“法治”相
关的句子,要求8——20字,。 2、要求在上一组结束后5秒内说出,超时即刻淘汰。 3、说出句子最多且坚持到最后的一组为本轮获胜组。 (按照本轮每组说出的句子个数,每个计1分,加入上一
轮得分,得分最高组为最佳优胜组)。
小提示:对获胜组及优胜组可设置一定奖励。
青少年处在人生美好的花季,处于 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法”离 我们未成年人的生活远吗?
全国法院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生效判决未成年人人数。
88914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77620 68203 43839 生效判决未成年人数
30000
20000 10000 0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镜头一
生活中经常出现捡到失物据为己有的情况,或者向失
主索要报酬。
此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
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上述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 应当归还失主。
镜头二
我们经常在公众场所看到他人喧闹起哄,扰 乱公共秩序。
此行为是不是违法行 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 为?
请你举出实例说明下列两种违法的情况。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偷税、逃税 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闯红灯
凡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
的个人或者组织,不改选法律规定的义务或 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种类
社会危害相对轻微
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社会危害严重
有关规定,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刘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
刑三年,被告人江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三年。
未成年人保护法,让一些主观恶劣的未成年人借机逃脱 法律的制裁,绝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本意。对一些未成年人 犯罪的处罚不当,给社会造成一种只要是未成年人,做了坏 事也没关系的印象。
立意于宽容的法律如果在实践中变成了纵容,这既不符
行为已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依法判处被告人
付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金10000元。
我们身边有很多同龄人就是因为法律知识缺乏、法治观念 淡薄,才会在浑然不觉中走向了违法犯罪。
什么是违法?
违法,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 位、公民和社会团体,违反法律(包括其他法规)的
规定,从而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
合保护的初衷,也不符合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现实。无视这 一现实,会陷入到权利的空谈中,也是对受害者的不公。
保护不等于宽容,宽容也绝不是纵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 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
亡、强奸、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可以处三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假如你的朋友请你帮助保存来路不正的物
品,你认为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最为妥当?
劝说其还给物主,并主动向物主赔偿损失;
劝说其投案自首;如果不听,可以向有关部 门举报。
2016年5月初至7月30日期间,吴某(未成年)伙同吴小某 (未成年)先后在施秉县城盗取笔记本电脑、手机、自行 车等赃物。后付某在明知是赃物的情况下,以50元至200 元不等的价格从二人手中收购上述赃物。经鉴定,吴某 和吴小某所盗来的财物价值共计20000余元。 法院审理认为,付某明知是犯罪所得赃物而予以收购,其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 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元宝为 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
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对社会的危害 性不大,情节 轻微 触犯的是刑法以 外的法律规范
犯罪
社会的危害性 很大,情节严 重
触犯了刑法
要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
要受刑罚处罚
犯罪及其基本特征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
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三个 基本特征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我是中学生,年龄还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了,
杨益刚,快开 门,我是阿龙!
帮我把路口的 东西拿过来!
啊?!是你 偷的呀!
咱俩是哥们, 我放你这儿几 天就取走。
面对阿龙的请求,杨益刚不知道该
怎样做。如果他向你求助,你会给他什
么样的建议?理由是什么?
杨益刚如果明知阿龙的电脑是偷的,允许阿 龙存放并不检举此事,将会构成窝藏罪。 我国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行为所得的赃物而予
上述行为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
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镜头三
社会中的一些人通过抢劫他人财物,不劳而获。
此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 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上述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 应判处刑罚。
一般违法 对社会的危害 程度不同 触犯的法律法 规不同 应承担的法律 责任不同
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着我们,不会受到处罚。 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案例:闽侯县某中学的刘某某、江某认为秦某是与他们在网上发
生过争吵的人,遂在教室多次对秦某进行殴打,经法医鉴定,秦某属
于重伤,评定为六级伤残。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刘某某、江某 因犯罪时均未满十六周岁,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最后法院依照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