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白蛋白及临床运用

白蛋白及临床运用
14
营养支持的发展历史
❖1887年 Handerer 将葡萄糖输注入静 脉
❖1935年 Hat 将棉子油乳剂输注入静脉 ❖1939年 Robert Elman 将酪蛋白水解
产物输注入静脉 ❖1940年 Shohl 将结晶氨基酸注入静脉 ❖1952年 Aubaniac 锁骨下静脉插管输
液 ❖1967年 Dudrick 提出TPN ❖1987年 Cerra提出代谢支持 ❖1940 人血白蛋白的使用历史由此开始
10
排出
白蛋白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重新利用。
合成机体的组织蛋 白
转变为其他含氮有机物
转化为糖、脂肪 氧化分解产生能量
11
正常生理作用
血浆白蛋白主要有两方面生理功能:
①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因血浆中白蛋白含量最高, 且分子量较小,故血浆中它的分子数最多。因此在血 浆胶体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提供75-80%的血浆总胶 体渗透压。 1g白蛋白可形成0.73kPa的胶体渗透压,而 1g球蛋白仅形成0.19kPa的胶体渗透压。
② 与各种配体(ligands)结合,起运输功能。许多物质如 游离脂肪酸、胆红素、性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 金属离子、磺胺药、青霉素G、双香豆素、阿斯匹林等 药物都能与白蛋白结合,增加亲水性而便于运输。
12
1g白蛋白产生的渗透压相当于20ml液体血浆或40ml 全血所得到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据此推算, 100ml25%的白蛋白溶液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相 当于500ml血浆或1 000ml全血。
②从代谢的角度看,以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充并不恰当,白蛋白的半 衰期最多三周。人体仅能利用降解生成的氨基酸,而当日输入的 白蛋白并不能发挥营养作用。
③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由于氮供应不足所致 的各个组织器官蛋白质合成不足的问题。

常用白蛋白

常用白蛋白

常用白蛋白常用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它在人体内起着多种重要的功能。

本文将从结构、功能和应用等方面介绍常用白蛋白。

一、结构常用白蛋白是一种球状蛋白质,由单一的多肽链组成,分子量约为66-69千道尔顿。

它由5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常用白蛋白的结构是非常稳定的,能够在各种条件下保持其功能和形态的完整性。

二、功能1. 载体功能:常用白蛋白在体内起着重要的运输和传递功能。

它能够与多种物质结合,如药物、激素、脂质等,通过血液循环将其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2. 维持渗透压:常用白蛋白能够维持正常的渗透压,防止血浆蛋白浓度降低导致水分从血管内渗透到组织间隙,保持血液循环的稳定性。

3. 缓冲作用:常用白蛋白在体液中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能够稳定细胞内外的pH值,维持酸碱平衡。

4. 免疫调节:常用白蛋白可以激活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5. 抗氧化作用:常用白蛋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三、应用1. 药物运载:常用白蛋白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将药物包裹在其内部,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2. 临床治疗:常用白蛋白可以用于临床上的补充治疗,例如在肝功能不全、创伤、烧伤等疾病中,通过输注常用白蛋白来补充蛋白质和调节体液平衡。

3. 生物工程:常用白蛋白也被广泛用于生物工程领域,例如制备生物材料、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分离技术等。

总结:常用白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具有多种功能和应用。

它不仅能够在体内起到运输和传递的作用,还能维持渗透压、缓冲作用、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功能。

在临床上,常用白蛋白可以用于药物运载和临床治疗,同时在生物工程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常用白蛋白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结构和功能,为其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人血白蛋白正常人的用法与用量

人血白蛋白正常人的用法与用量

人血白蛋白正常人的用法与用量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人血白蛋白作为常见的血浆蛋白,在临床医学和药物研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人血白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质,在维持血液渗透压、输运药物、调节免疫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人血白蛋白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补充血液容积:在大量出血、严重创伤等情况下,人血白蛋白可以用于补充血浆容积,维持循环稳定,提供足够的血流灌注,以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和供氧供养。

2. 预防和治疗低蛋白血症:人血白蛋白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低蛋白血症,例如在肝病、营养不良以及某些肾脏疾病等情况下,可以通过补充人血白蛋白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3. 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人血白蛋白具有良好的胶体渗透压调节作用,可以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局部组织水肿,促进水分再分配,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

4. 药物运载和给药平台:人血白蛋白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药物运载和给药平台,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潜力。

通过将药物与人血白蛋白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药代动力学参数,从而提高药效和减少副作用。

本文将主要探讨人血白蛋白的正常用法和用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人血白蛋白,以及针对不同的临床情况提供相应的用药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介绍人血白蛋白正常人的用法与用量:第一部分为引言。

引言包含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将介绍人血白蛋白的基本信息和意义,引发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

在文章结构的部分,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使读者清楚了解整个文章的框架。

目的部分将阐述撰写本文的目的和要达到的效果。

第二部分为正文。

正文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介绍人血白蛋白的用途和用量。

在用途的部分,将详细介绍人血白蛋白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机制。

同时,会列举相关的研究和临床案例,以支持所述观点。

人血白蛋白的使用

人血白蛋白的使用

人血白蛋白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天然血液制品。

按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标准制造和检定的产品,是由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健康人的血浆或血清,经低温乙醇法分离纯化,并经60℃10小时加温灭活病毒后制成,白蛋白含量在96%以上,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供静脉输注。

随着我们对危重病人病理生理过程的进一步深入了解,临床中使用白蛋白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

白蛋白具有很多生理学功能,在临床中应用的范围很广。

在1998年世界范围内白蛋白的用量为300-400吨,很多医院白蛋白的用量占药房营业额的30%强。

现在随着药物经济学的发展,对这种昂贵药物不加限制的使用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1. 蛋白的代谢血浆蛋白是血浆中主要固体物质,约占血浆总量的6-8%。

可以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二大类。

白蛋白含584个氨基酸,平均分子量69000道尔顿,易溶于水,表面带负电荷。

血浆中白蛋白总量约为120g,浓度为40-50g/L。

除了分布在血浆中,白蛋白还存在于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白蛋白约为160g,浓度比血浆中的要低,为血浆中白蛋白浓度的一半。

正常人体肝脏每天生成9-12g白蛋白,其生成的速度受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的影响。

严重的蛋白缺乏症会降低白蛋白的生成。

另外一些药物如胰岛素,可的松等会刺激白蛋白的生成,但生长激素对白蛋白的合成没有影响。

正常情况下,白蛋白在体内还存在一个循环过程,在血浆中白蛋白通过毛细血管壁间隙进入组织液中,然后通过淋巴系统重新进入血浆中,白蛋白的循环半衰期为16小时。

外源性白蛋白进入人体后,有一个快分布期,从血浆中迅速消失进入组织间隙,分布半衰期约为15小时,之后是一个缓慢的消除过程,消除半衰期约为19天。

白蛋白的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血管内皮中,代谢速率为9-12g/天,约为总量的4%。

影响白蛋白代谢的主要因素为血浆中白蛋白浓度,人体热量和蛋白的不足也会加速白蛋白的代谢。

感染,外伤,或手术引起炎性级联反应进会释放出许多炎性介质活化白细胞,这一过程引起了血管内表皮细胞的损伤,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中的成分包括白蛋白渗透到组织中去,这加速了白蛋白的泄漏,炎性介质还会抑制了白蛋白的合成,促进了白蛋白的分解,因此从总体上降低了白蛋白的含量。

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分析解析

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分析解析

现有问题与挑战
生产成本高
白蛋白的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其 在临床应用中的价格较高,限制 了其广泛应用。
过敏反应风险
部分患者对白蛋白可能产生过敏 反应,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储存和运输困难
白蛋白需要特定的储存和运输条 件,以确保其稳定性和活性。
发展前景展望
生物技术的发展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白蛋白的生产成本有望降低,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及性。
使用方法与剂量
使用方法
白蛋白通常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
剂量
白蛋白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一般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白蛋白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对白蛋白过敏的患者禁用;同时应注意白蛋白的保存和运输,避免日光直射和高量,通常为4555kD,其等电点为pH4.7,低于血浆pH ,因此带负电荷。
分类与区别
分类
根据来源不同,白蛋白分为人血白蛋白和重组人白蛋白。人血白蛋白是从人类血浆中提取的,而重组人白蛋白 是由基因工程合成的。
区别
人血白蛋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长的半衰期,为14-21天,而重组人白蛋白的半衰期较短,为7-14天。此外, 人血白蛋白的免疫原性较强,而重组人白蛋白的免疫原性较低。
增强免疫力
白蛋白能够结合并转运多种微量元素和激素,帮 助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维持肌肉功能
白蛋白是肌肉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维持肌肉功 能和修复损伤肌肉组织具有重要作用。
影响因素分析
疾病状态
患者的疾病状态对白蛋白的临床效果产生影响。例如,严重感染、烧伤、创伤等情况下, 机体对白蛋白的需求量增加,而白蛋白的补充量不足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白蛋白在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临床应用

白蛋白在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临床应用

白蛋白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正常更新稳定,每天大约8%; 半衰期10~21天,平均17天。
危重病人出现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


1.应激时肝脏蛋白合成谱系的改变 :各种 急性相蛋白的合成显著增加,而白蛋白的 合成比例相应降低 。 2.应激时白蛋白在血管内外的重新分布: 漏出至血管外 。
缺啥补啥?

实验方法

两组均不使用合成胶体;
其余治疗根据参与实验的临床医师判定给 予。
观察目标终点


1、28天患者死亡率 2、a 90天死亡率; b 出现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数、ICU住 院时间、整体住院时间; 3、肾脏替代治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进行析因分析。
疾病严重程度——SAPS评分;器官功能——SOFA评分(5部分,每部分0-4分)
白蛋白改善脓毒症预后?
Published on March 18,2014,at NEJM
实验背景



Albumin Italian Outcome Sepsis (ALBIOS) study,2008~2012 100个意大利ICU参与,多中心开放性,随 机对照实验 入组1818个严重脓毒症(Sever sepsis)患者
研究结果—患者群体特征
研究结果—fluid treatment

前7天中,白蛋白组患者的晶体液用量显著低于 对照组,白蛋白用量大(均P<0.001); 前7天中,白蛋白组中20%白蛋白用量占全部复 苏用液体量的4.3%(四分位间距,2.9 to 5.8); 前7天里,每日的平均液体量两组无差异 白蛋白组3738 ml [四分位间距, 3174 to 4437] 晶体液组3825 ml [四分位间距, 3205 to 4533]。

白蛋白应用指南

白蛋白应用指南

重视白蛋白的合理临床应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吴国豪--------------------------------------------------------------------------------自1940 年开始应用白蛋白制剂以来,有关白蛋白应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现在,世界各国已逐渐规范了白蛋白的使用指征。

但我国在白蛋白应用上仍存在许多“误区”,临床滥用现象相当普遍。

今年,我国更出现了严重的白蛋白短缺。

因此,规范白蛋白的使用在我国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值得大家思考和讨论。

临床误区:白蛋白作为营养制剂误区一:纠正低白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在手术和创伤病人中非常普遍,此类病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

目前,临床上应用白蛋白的误区之一是将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品用于手术后病人、营养不良患者、恶性肿瘤病人或危重病人中。

事实上,外科病人术后处于高代谢状态,表现为蛋白分解代谢加速,合成代谢下降,造成持续的负氮平衡。

另一方面,外科手术创伤早期,机体存在全身性炎性反应,大量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通透性增加,产生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CLS),部分白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中,导致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

因此,外科手术病人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并非全是营养不良或蛋白质分解的结果。

此时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若不能改善患者本身的营养状况,其原因可能为:①外源性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首先水解为氨基酸,然后再被机体组织细胞所利用,合成所需的各种蛋白质。

由于各种组织细胞内蛋白质有其特殊性,是由组织细胞自身来合成的,因此外源无法提供。

白蛋白的分解产物内缺乏合成其他蛋白质的色氨酸,故营养价值低。

②从代谢的角度看,以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充并不恰当,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1 天,人体仅能利用降解生成的氨基酸,而当日输入的白蛋白并不能发挥营养作用。

③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由于氮供应不足所致的各个组织器官蛋白质合成不足的问题。

人血白蛋白应用场景

人血白蛋白应用场景

人血白蛋白应用场景
人血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首先,人血白蛋白在临床医学中被用作血容量扩充剂,用于治疗休克、严重烧伤、手术失血等情况下的液体复苏。

其次,人血白蛋白也被
用于治疗低蛋白血症,如肝病、肾病等引起的低蛋白血症患者。

此外,人血白蛋白还被用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治疗,以
及某些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

在科研领域,人血白蛋白也被用于细
胞培养和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中的稳定剂和保护剂。

总的来说,人血
白蛋白在临床和科研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维持体液平衡、治
疗蛋白血症和其他相关疾病起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